临床论文范文

2023-03-15

临床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学

2002年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学部门必须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1]。本院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临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在与医生、护士患者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得药物治疗的第一手信息,并对其分析评价,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1 协助处理药疗事故

例2,患者,男,64岁,因胃癌入住我院胃肠外科于2008年12月11日静脉滴注5%GS250ml(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痰热清注射液4ml(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输液结束后更换输液:5%GS250ml(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0.4克。更换输液5分钟后,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家属发现输液皮条中出现白色结晶状固体,遂与病区医护人员发生纠纷。临床药师随即接到通知协助处理该起药疗事件,临床药师询问病人身体状况后了解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方面耐心向患者解释这种结晶是不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伤害的,因为输液皮条中有一过滤器能阻止这种结晶输入体内;另一方面又向患者家属解释其怀疑的药品质量问题,如药品进货渠道、药品质量检验等相关问题。最后临床药师根据痰热清注射液说明书中对痰热清使用注意事项向科室医护人员做了进一步解释,因痰热清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单独使用,另外还需要冲洗输液皮条,以免在输液皮条中发生结晶或沉淀。

2 指导护士正确使用药品

长期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一直困扰着本院医护人员。因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使用前是否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且现行的现行相关法规制度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规定也很模糊[3]。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查房过程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着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阐述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现状、法规及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提出建议。最终与护理部共同制定了本院《常用药物皮试技术指导原则》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常用药物的皮试方法及判断标准做出统一的指导建议,为推行该指导建议,临床药师们在院内举行了多期专题讲座。又如护理部在使用头孢甲肟和头孢哌酮钠时,总是习惯使用5%GS250ml作为稀释溶媒,因其pH偏中性,在临床稀释配伍过程中经常出现浑浊或颜色不正常的现象。我们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调研及相关试验,编写了常用抗菌药物稀释溶媒选择一览表,供临床医护人员使用药品参考。

3 对医生用药行为实施监控和干预

例3,患者,男,63岁,因患左眼老年性白内障伴II型糖尿病,入住我院眼科行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I类切口),该患者在预防用药时选用加替沙星注射液0.2克,每日两次,静脉滴注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2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临床药师在实施抗菌药物监测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喹诺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增加血糖或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加替沙星对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禁忌症。”向该科室医生提供糖尿病患者使用喹諾酮类要慎用,使用加替沙星有禁忌症的信息,避免了该科室以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4 讨论

目前,本院临床药师下临床参与临床药学服务,在如下几个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对ADR报告进行因果评定分析;协助临床科室预防和处置ADR病例;协助临床处理ADR引起的各种药疗纠纷;实施重点药物监控与评价,改进医生用药行为;指导护士正确请领、保管和使用药品;重视与医生、护士、病人的交流,参与用药建议,促进合理用药;提供药学信息服务。总之,现阶段本院临床药师帮助临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改变医师仅凭经验用药的方法,使患者用药针对性加强,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药效学角度,保证药品的疗效。临床药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到患者高度赞扬,同时也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

在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对临床药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如在病例1中,临床药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常规分析,看是否由药物引起,对患者所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病例4和5中,药师必须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临床各类感染的致病菌,从而给出正确的建议。因此,临床药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药学服务工作才能更加完善。医院药学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合格的药品,更重要的是参与临床用药,为患者提供最经济、最有效的用药方案。临床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它把医学、药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知识融为一体。所以临床药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使临床合理用药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6-7]。

参考文献:

[1]张全华. 国内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其策略[J],卫生管理,2007,11(4):259-261.

[2]王丽华, 孙艳, 王羽凝. 817例低分子右旋糖苷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1:42-44.

临床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措施。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开展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将其与2015年10月-2017年9月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前的西药房各项工作进行比较。本院西药房工作人员总共28名,分别抽取42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药学质量措施实施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比较多,通过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在减少差错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西药房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应用

一直以来,医院西药房药物管理,更加注重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在近些年的医患纠纷中,因为不合理药物的使用导致的纠纷占据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迫使医院西药房重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药房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前(2015年10月-2017年9月)和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共有8名工作人员。全部为女性,工龄最长28年,最短1年。本科以上学历2人,大专5人,中专1人。平均工龄8.2年左右。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前的420例患者中,男217例,女20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5.6±2.3)岁。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的420例患者中,男219例,女201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45.7±2.1)岁。实施前后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应用西药进行治疗;年龄10-80岁之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并签署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西药治疗标准者;年龄>80岁或者<10岁;精神状态不正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仍旧根据传统的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发药,发药时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更加了解,以此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

观察组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既包括业务水平,又包括道德水平,还包括责任心。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日常工作。(2)改善西药房的硬件设施,保证西药房的环境清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工作人员自身也要维护好工作环境。(3)完善药物采购的程序,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采购药物,保证采购到的药物的质量,并加强对采购药物的质量检测。(4)工作人员需要坚持“患者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优化各工作环节,加强对药品入库和出库的质量检测,完善各项药物质量保证工作(药物使用后放回原处、药物分类摆放、破损或即将过期的药物及时处理等)。(5)加强用药指导,工作人员应当耐心、细心、全面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剂量、时间、存放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的内容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矛盾或者冲突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总分为100分,分数在85分以上则为满意,否则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临床药物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可供疾病治疗的药物还会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西药房是医院的常规部门之一,其日常工作的开展会对医院的整体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其实质就是提升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1-2]。近两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医疗改革的制度,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患者的服务质量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而造成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未有明显的减少趋势[3-4]。因此,西药房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刻不容缓。

医院西药房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5]。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毕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药学服务的质量。再有,重视西药房的管理,加大对西药房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最后,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好对患者的指导工作,切实为患者服务[6]。

本文研究显示,西药房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这充分说明为了服务质量改进的意义和效果,药学服务质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西药药方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对医院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陆晓霞,窦文琴,钱双燕,等.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410- 1412.

[2] 刘玥贇,杜丽,戴振禄,等.浅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5):396-398.

[3] 黄民玲,陈宁.门诊西药房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1):70-72.

[4] 张智灵,李志宏,李晴晴.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2(10): 1423-1425.

[5] 吴红专.我院门诊西药房配药流程改进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探讨[J].中国药房,2012,36(25):2396-2398.

[6] 吴雪,张丽芳,宗怡,等.运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考察门诊药学服务质量的体会[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0):916 -918.

临床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0例药物使用患者,根据常规护理和药学服务护理将所有患者分对照及观察两组,各35例,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将作为最终效果对比标准。结果 组间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药师通过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降低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率,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药学服务;不良反应;安全性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病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各类外科、内科疾病,均需要通过药物辅助进行治疗。而藉由医药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使用种类也逐渐增多,临床用药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以及过敏反应进行针对性应用,确保药物使用剂量、时间符合人体耐受标准,同时对各类不良反应进行抑制[1]。药师制度的建立,则能够为药物的科学使用奠定条件。现为探究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有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0例药物使用患者,根据执行的干预措施方案差异进行组别区分,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纳入19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26±3.09)岁。观察组纳入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4.95±3.43)岁。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依照说明书或医嘱规范使用各类药物,严格规范用药时间和剂量。

观察组患者增加对患者的药学服务:①建立相应科室的药师制度,对科室护理进行培训,其开设的处方需由临床药师进行检查,无误后则可进行用药调配,不合理处需及时指出并整改,避免用药失误;②加强要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尤其针对科室医生,使其全面掌握药物的效果和负面作用,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处方辨别能力,医师的处方需由护理人员进行检查,同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技能掌握;③藥历记录:相抵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或用药不良反应史,根据患者的当前治疗进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记录,确保用药的规范性,另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药方审核机制,每月定期回收各类药物处方,严格筛查处方是否合格。④建立咨询窗口:针对患者提出的各项用药问题,根据患者接受文化程度的差异对其进行描述,确保患者的理解能力,同时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者的疑问。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间,需每天进行药物使用寻访,对于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患者,需积极开展与医师的探讨,纠正患者不良用药习惯,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规范性的认识;⑤定期开展医疗部门间的用药情况统计和分析,针对各类药物处方和用药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合理的解决措施规避同类型失误现象产生,加强药物的使用规范。⑥加强不良反应监控,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用药后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进行全面调查,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处理办法,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可包含毒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中毒、休克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检验方法采用t和X2,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目前由于各类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加,促使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医师在针对患者的用药管理中,多数会根据自身经验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药物,但影响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剂量过大、污染以及药不对症,医师无法全面掌握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药学作为目前的重要医学领域,需联合医学共同作用,确保药物的最佳使用质量。另外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质情况,了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物用法以及用量的控制和规范。实施不良反应监控和药学服务,提高药物使用规范的宣传,以提高患者的自主保护意识,降低不良反应影响[3]。

本文以70例用药患者进行调查有结果:观察组接受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患者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提示以药学服务对药物使用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更高,对提高药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产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冬妍. 分析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17):90-91.

[2]徐翠英. 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8):73-73.

[3]林青, 苏煌财, 张宏. 药学服务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干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13):112-113.

作者简介:赵静,女,汉族  陕西汉中,2000.02.02,本科,西安外事学院(710077)研究方向:药学

临床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5例胰腺癌和3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EA、CAl9-9与CA50水平。外科手术和(或)病理学判定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EA、CAl9-9、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2%、82%、74%。特异性分别为75%、83%、77%。Ⅲ+Ⅳ期的CAl9-9和CA50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0.05),CEA超过正常值者仅见于Ⅲ期以上胰腺癌患者。TS3+TS4组的CEA、CAl9-9、CA50水平比TS1+TS2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胰腺癌血清CEA、CAl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对手术前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肿瘤分期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2001年5月~2005年5月影像学检查诊断胰腺癌,无远隔脏器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4~69岁,平均52岁。术前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另选择36例影像学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平均随访1年以上证实为良性疾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3.4岁,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

方法:①血清CEA、CA19-9、CA50测定:患者空腹采集静脉血4ml,离心后-20°C低温保存待检。血清CEA采用化学发光法,血清CA19-9、CA5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由中国原子高科研究所提供,正常值范围分别为:CEA<5ng/ml、CA50<20U/ml、CAl9-9<33U/ml。②肿瘤大小与分期:术中观察肿瘤有无周围脏器的侵犯;有无肝脏、腹膜及淋巴结转移;根据切除标本或术中测量肿瘤大小。胰腺癌分期判定标准按UICCTNM分类;肿瘤大小(TS)分类标准:TS1:肿瘤最大径<2cm,TS2:2.1~4.0cm,TS3:4.1~6.0cm,TS4>6.1cm。

统计学处理: 各组检测结果用X±s表示,用x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肿瘤大小与分期: 35例胰腺癌中,1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2例剖腹探查。手术病理学诊断14例,ERCP胰管细胞刷检阳性8例,余13例术中诊断并随访亦证实为胰腺癌。胰头癌24例,胰体尾癌6例,全胰癌3例。I期2例,Ⅱ期4例,III期9例,Ⅳ期20例。TS15例,TS215例,TS311例,TS44例。

CEA、CAl9-9和CA50的诊断价值:以正常值上限为诊断标准,CEA、CAl9-9和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42%、82%、74%,其中CAl9-9敏感性最高(P<0.05)。特异性分别为75%、83%、77%。 假阳性率分别为25%、17%、22%,假阴性率分别为60%(21/35)、17%(6/35)、26% (9/35),正确率分别为59%、83%、76%。随着胰腺癌病程的进展,3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均有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联合检测时IV期敏感性较Ⅱ期增高(P<0.05)。

肿瘤标志物含量与胰腺癌分期的关系:I期和Ⅱ期患者CEA均呈假阴性,Ⅲ期和IV期患者14例(14/19)超过正常值;I期和Ⅱ期患者中血清CAl9-9、CA50超过正常值者分别为5例(5/6)和4例(4/6),在Ⅲ、Ⅳ期患者中分别为24例(24/29)和22例(22/29)。、II期与 Ⅲ、Ⅳ期患者比较,这3种标志物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含量见表。

肿瘤标志物含量与胰腺癌肿瘤大小的关系TS1和TS2组患者,CEA、CAl9-9、CA50超过正常值者分别占20%(4/20)、70%(14/20)和55%(11/20);TS3和TS4组分别占66.7%(10/15)、100%(15/15)和100%(15/15),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含量见表。

讨 论

CEA、CAl9-9、CA50均属于糖链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多种肿瘤组织、正常胰腺和消化道上皮可分泌。因胰腺癌可致胰管机械性梗阻、胰腺细胞的极性消失和血管早期受侵,故胰腺癌中这类抗原呈高表达,而在良性疾病或正常人群中表达较低或为一过性增高。

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与分期有关。Safi等报道手术可切除组的CAl9-9的水平明显低于不可切除组,表明肿瘤标志物与手术切除率有关。本资料显示Ⅲ、Ⅳ期胰腺癌患者的CAl9-9、CA50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有统计学差异,提示CAl9-9和CA50水平有可能判断疾病进展情况。CEA在I期和Ⅱ期无阳性表达,而呈阳性表达者则为Ⅲ期以上患者,此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也具有预测肿瘤分期的作用。

同时,胰腺癌TS3和TS4组CEA、CAl9-9、CA50的水平明显高于TS1和TS2组,表明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负荷相关,肿瘤愈大,标志物水平越高,手术切除性可能会越小。

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胰腺癌的分期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在判断手术可切除性方面尚需结合CT、超声、EUS或ERCP的情况综合判定,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患者提供正确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今泉俊秀,羽鸟隆,高奇健.UICC ¢ TNM分类,第6版.肝胆荟萃,2004,48:107~114.

2 任旭,司丽娟.纯胰液肿瘤标志物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95~97.

3 宗明,汤朝晖,傅晓辉,等.血清CAl9-9水平与胰腺癌转移及手术切除率关系的初步探讨。肝胆外科杂志,2003,2:27~29.

临床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文章分析了护理工作中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是:一方面,对护士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护士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护患关系的沟通艺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样,就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纠纷;护患关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蔡丽南,女,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外科主管护师;潘色杰,女,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外科护师;唐梦娟,女,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外科护士,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广大患者的维权意识空前的增强,医疗纠纷将日趋增加,因此,护士要对在护理工作中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给予重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对策。

一、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一)护士的法制意识薄弱。

由于有的护士法制意识薄弱,致使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侵犯病人的某些权益而造成违反医护法规。常见的有忽视病人的隐私权,议论病人的隐私,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状况资科,护理人员中止执行医嘱或停止实施护理,忽视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例如让实习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未经病人同意,且穿刺不成功,就易引起纠纷。

(二)护士的责任心不强

这是护理纠纷发生较高的一类。常见的是有的护士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未能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造成输血错误使病人发生溶血反应,输液未完拔针,交接班不认真,对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发现不及时,延误救治等,均可能引起病人不满而引起纠纷。

(三)护士的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下

这是病人投诉的最常见的原因。有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中,对病人关心不够,解释工作缺乏耐心,说话语气生硬,基础技术操作欠熟练,尤其是新开展的技术项目,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引起病人不满而产生投诉。

1.4 工作态度不严谨。有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如擅自修改或错误执行医嘱,甚至在抢救或手术台上说一些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引起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怀疑,使病人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一旦治疗效果不满意,容易引起各种纠纷。

二、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

(一)要重视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教育,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既做到用法律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医院管理者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护士继续教育规范培训中,要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使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同时明确病人就医时享有的权利,如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诊治选择权、安全权、受尊重权、监督权、获取知识权等,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特别应注意尊重病人的权利,力求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二)要加强护理道德意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伦理理论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定好人生坐标,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要做好护理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要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必须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人生观决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体现人生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见《求是》2006年第9期)这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白衣战士”的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其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

近30~40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对每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医院护理管理者和护理部要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使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紧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病人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良好的医德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保证。

(四)要掌握护患关系的沟通艺术

当今,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直接、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相互间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士的情绪和工作,进而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起着主导作用,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患者依赖护士的程度大于护士依赖患者的程度,这样,患者的情绪及行为受护士的影响(当然,也受医生的影响)较大。患者对自身疾病及预后的看法,诊治中是否积极配合等,都与护士(和医生)的言行有关。由于解除患者的疾患和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护患双方的共同奋斗目标,因此,护患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护患双方在诊治中的某些不协调完全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得到解决。护患双方的和谐之道主要是要做到两条,一条是要医患双方共同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主要应当做到八个字,即平等、参与、尽责、克制。第二条是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艺术。主要也是要做到八个字:良言、诚信、讨论、谅解。这两条应是搞好护患和医患关系的和谐之道,也是避免和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关键。

(五)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这是把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第一道防线。护士对各种护理操作要一丝不苟,严格查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要注重经常性的管理教育,规范护士考评的内容与标准,严格考核。要改变被动接受、应付检查的现象,把护理道德规范工作化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要采取不定时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奖惩、评比和示范。另外,医院管理者、护理部还要高度重视医疗护理纠纷的管理,加强领导,专业负责,并建立医疗护理纠紛的讨论制度,使护理人员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获得经验和教训,善于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化解矛盾,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以上举措,就能增强护士的敬业重岗意识,增强学习的欲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融洽护患关系,避免医疗护理纠纷,使护理工作整体水平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有效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医师论文下一篇:互联网创业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