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基层;就业

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为医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得医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许多专科毕业生宁可留在城市当“蚁族”、“漂族”甚至“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层工作。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毕业生1861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拓宽专科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更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 调查形式

在对已就业的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护理、助产、检验、影像、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农村医学、针灸、中医九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借助于网络、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进行了大量的论文检索和阅读工作。

(2)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愿、择业要求和目标、影响基层就业的因素以及对基层就业的态度等方面。

(3)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

3. 分析

(1)意向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我院有73.2%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中医院就业,有意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占8.3%,说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与医疗市场特别是大中医院的需求出发,来全方位地考虑就业问题。

(2)就业地域去向调查。调查显示。75%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就业,3.5%的毕业生有去基层农村就业的意愿,愿意去中西部乡镇医院就业的毕业生仅占1.3%。总体趋势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都市。

(3)基层就业问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毕业生不能深入基层就业的比例为51.2%。比如:不能适应、社会经验不丰富等;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他们远离基层就业的比例为48.8%,比如待遇及环境差、信息接受慢等。说明学校应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能安心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条件。

4.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由于眼高手低,造成许多毕业生“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有岗不上”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医学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蓬勃发展,国家积极倡导老百姓要“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正在为广大的医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把大批高校毕业生吸引到基层就业,不仅是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最佳选择。

二、影响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制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传统的“面子”观作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单位。许多毕业生及家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选择岗位的视野比较狭窄,他们对求职的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认为到基层就业是无能的表现,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基层就业配套措施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的措施不多,如工资挂靠问题、后续发展问题等;二是部分措施因受地区差异、种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实际执行,毕业生实际收益不多;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待遇参差不齐,各类保险不完善,录用等手续不完备,管理不规范,①这些都影响了基层就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高校原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很少有根据基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以城市为导向的,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对人才的要求。

(2)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一是基层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片面,针对性不强。大多数高校多是从政治高度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宣传,缺少对基层环境的客观描述,缺少对有基层就业倾向的大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忽视对大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缺少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针对性讲解。

3. 毕业生自身原因

(1)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基层意识淡薄。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许多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仍然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不屑于到地处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工作。

(2)把基层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认为到基层就业可以为进入仕途或升学等作铺垫,如可享受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研究生考试优惠、缓解就业压力政策等。

三、促进医学专科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1. 改革现行的基层人事制度,切实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针对当前专科毕业生下基层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国家制定行政法规,对专科生基层就业进行规范,切实解决他们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包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档案管理以及权益保障,等等,逐渐缩小基层就业与非基层就业的待遇差别,为他们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使基层吸引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创设环境,搭建平台。

2. 高校根据基层需要,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下功夫,必须及时把握基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基层就业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基层急需的专业及课程,培养知识技能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以满足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例如,针对基层对“大学生村官”的迫切需求,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了我国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医学院校要针对基层需要,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全科医学、社区医学及急救医学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

3. 制定相关改革及奖励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指导

高校应在规定的学生教育管理专项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设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金,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奖励;实施基层定向就业工程,凡自愿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面向基层定向就业协议后,在校期间可享受减免学费等待遇。高校应采取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基层教育。高校应在校内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环境,通过典型宣传、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通过创办就业社团,开通就业QQ群和网络论坛,组织现场咨询和热线电话等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和毕业生个人需要,进行基层就业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基层就业宣传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并贯穿于专科三年的整个日常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中。

4.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降低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就业期望值。医学专科生应认真学习、了解和领会新医改政策,积极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追求和国家、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基层锻炼自己成长成才。基层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大学毕业生要敢闯敢干,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Z].中办发[2005]18号.

[2]赵金秀.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6).

[3]张忠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4]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梁琼芳等.医学院校为农村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

[6]杨祖义.医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J].教育·科学,2008,(2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8]杨迪等.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刍议[J].医学教育探索.2009,(3).

[9]刘廷辉,曹英慧.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皮照兴,刘廷辉.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1]黄艳芸.当代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分析[J].医学信息.2011,(3).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 实践教学 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护生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延续。通过临床毕业实习,可使护生在政治思想、业务技术、医德医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有利于护生职业道德、临床思想、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临床毕业实习,还可促进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有利于护生尽快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1]。但由于护生临床毕业实习具有“时限久”(达10个月)、“战线长”(需多科室轮转)、“分布广”(我院护生毕业实习点分布在全国100多家综合性医院)等特点,实习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难度。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习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摆在学校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培养护理技能紧缺性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健全组织,多方配合,切实加强对护生临床毕业实习的管理

学院成立了学校、医院、实习护生等多层次的实习管理小组。学院实习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实习就业处处长及系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审定实习计划、检查学生思想教育、教学、实习情况,并及时与医院实习管理领导小组联系,解决实习中的实际问题。医院实习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执行和落实实习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日常管理,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院。此外,由于护生实习时间长,轮转科室多,实习学生来源于不同班级,无专职人员随队管理,因此,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成立了护生实习小组,选配组织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学生担任实习组长,主要负责了解各位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情况,经常与实习科室和医院机关联系沟通,及时向实习医院的领导反映情况,协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向学院、系部、班主任进行书面报告。为加强实习小组自身建设,提高实习护生自我管理能力,学院在护生实习前,还对各实习组长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帮助他们分析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处理解决的办法,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 建章立制,加强交流,确保护生临床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2.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预定实习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实习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了护士专业《毕业实习手册》,内容包括:护士生誓言、实习生道德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暂行)规定、护理专业实习大纲以及毕业实习鉴定等一系列临床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医院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带教教师的资格及职责、护生的临床实习及生活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执行者有章可循,管理者监督有据,促使临床毕业实习工作沿着有序、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1]。

2.2 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护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以后,即从半封闭式的学校环境直接进入开放式的医院环境中,从学校理论课堂进到了医院临床实践,思想上往往准备不足;当他们目睹了医疗工作的艰辛,医疗纠纷的复杂,患者病逝的无奈等现状后,会与理想中神圣的白衣天使的形象产生矛盾冲突,有些甚至会产生畏惧心理;而当他们遇到毕业与就业问题、恋爱问题时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些思想问题在校时可通过多种途径尽早发现、尽快解决。但在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和医院的联系较紧,和学校的联系相对较松,学校虽为管理的主体,却因空间上的限制,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而与此同时,医院由于与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并不承担主要责任。因此,上述思想问题就容易积累下来,逐渐成为干扰实习顺利进行,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学院通过远距离信息交流、定期巡视等途径,加强学生、学校、医院三方的信息交流,促进学校和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远距离信息交流主要是指通过信函、电话、传真、互联网(含电子邮件、上网)等形式进行的学校和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和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可及时针对实习护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对个别问题单独谈心教育;也可联系实际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定期巡视是指学院定期派出由实习就业处管理人员、系部教师组成的实习检查小组,巡回到各实习医院对实习护生进行检查。通过巡视,一方面能了解实习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较详细的掌握实习护生在医院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有效督促实习护生加强学习,确保临床毕业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加强学院与实习医院的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听取临床带教老师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医院对护理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能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使护理教师了解到临床新技术、新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3 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组织纪律,提高护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1 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加强岗前培训和教育。

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一周,由学院与护理系共同组织实习前强化训练和教育,是保证护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院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突出“一个教育”即“医德教育”,强化“一个训练”即“基本技能”训练,加强“一个指导”即“实习方法”指导),认真组织实习前强化训练和教育,以培养护生严密的组织纪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2]。实习前强化训练和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医院护理工作概况、专业思想教育、护理工作重要性与护士素质要求教育、护理安全与杜绝护理差错事故教育、实习计划与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强化训练与考核[1]。良好的岗前培训对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护生实施合理有效的实习前强化训练,不仅强化了护生的理论和基础技能,而且使护生明确实习目标,实习任务与职责,加快护生向护士的角色转换,避免护生一到临床,因为心理准备不足,面对医护患者无所适从,以至于发生护理差错,从而为护生实习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开端。

3.2 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学院把加强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教育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在每年护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学院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医疗法规的学习讲座,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违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在实习期间,由于大多实习医院和学校之间是非行政隶属关系,相互之间在管理的模式、管理的重点、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强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加之实习医院多、相隔距离远、实习生分布散,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存在着诸多制约,给实习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实习的顺利进行[3]。为此,学院要求老师要树立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对病员态度和蔼,热忱周到,身教重于言教,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医院的院纪院规,决不允许开“搭车药”、“人情方” 、“搭车检查”和收受“红包”,严禁护生参与赌博,进社会营业性舞厅、酒吧、夜总会[4]。并对护生业余时间的安排、内务卫生、请销假制度、政治和专业学习、奖惩措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逐步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实习管理走上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实习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和开展活动,及时讲评实习中的好人好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加强对护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生学习的自觉性,纠正其学习态度偏差,强化现代护士角色功能。

最后,在实习结束前,护生面临毕业考试及就业,注意力转向复习功课,工作上不再抢着干,纪律松懈,我们的对策是加强管理,坚持劳动纪律,同时也酌情安排适当时间给护生看书,使其圆满完成实习及考试任务;准许护生申请见工假,确保她们有找工作的时间。为确保毕业实习质量,便于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者给予严肃处理。并将是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实习成绩装人学生档案,与毕业就业的去向挂钩。因此,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德、勤、能、成绩与德育成绩、总评成绩联系起来,会很好地激励学生人人求上进,在实习期间,努力表现、积极肯学,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3.3 加强人文学科学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职业素质训练要求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护理心理学、伦理学、护理美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包括仪表、服装、语言、动作等,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将护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如何在实习过程中探索病人的心理规律以做好心理护理,从而加深学生对护士形象的追求和对护理工作科学性的理解。

交流技巧训练在护理工作中也极为重要,护士要学会与病人沟通,学会与社会沟通,学会与同事沟通,学会与环境沟通,为此,我们增加了有关沟通方面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原则来组织不同的交谈内容和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较好地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真诚交往。并按照实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进行组合模拟练习[5]。

科学规范的临床毕业实习管理,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实习医院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近几年来,在北京301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附属医院等实习的护生,大多顺利被实习医院留用。学院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院连续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的护理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黎 青,谭坚玲,何树洪,等.护生临床毕业实习管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 2005,4(1):57~60.

[2] 彭幼清,林居时. 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1):677.

[3] 陈 莹,顾红光.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学校对临床实习学生的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64~66.

[4] 彭飞.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的措施及其意义[J]. 九江医学,2001,16(3):49~50.

[5] 贾秀英, 顾颖.高护生毕业实习常见心理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3~112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号: XJK06BZC008)研究成果之一。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实习 大专学生 问题 对策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是让医学生从学校踏入医院工作的过渡阶段,也是准备阶段。因此,实习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为提高实习期的学习质量,就临床大专学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 临床大专学生实习面临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临床大专生共三年学习时间,在校理论学习两年,剩下一年进行临床实习和完成毕业事项。理论课程较多,两年时间几乎要完成本科生四年完成的理论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上课进度快,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充分的消化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常常是似懂非懂,似曾相识的感觉。另外,医学院校扩招,造成学生人数较多,进校后多采用大课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理论知识基础薄弱,面对临床问题学生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实践,尤其是和同样实习的本科生,研究生比较起来,易产生自卑心理。越不实践锻炼,越学不到东西,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实习效果。

1.2 电子病历影响实习生培养质量

相对于传统手写病历而言,电子病历具有方便、高效、易保存和修改等优势,在明显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了不利影响。电子病历较机械,按空填写,复制粘贴较多,造成学生不愿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问题,造成实习生疾病诊断思维僵化。当病人数量较多时,往往为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只注重病历数量不注重质量,难以提高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3 实习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

各个医学院校的扩招,医学生多,而实习医院相对少,尤其是三甲医院,一个带教老师往往要带几个实习生。带教老师在面对繁忙工作的同时,常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指导教学。现在的医疗形势下,医疗纠纷频发,带教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多自己操作,实习生在旁听其讲解,使临床实习变成了课堂教学而失去意义。另外,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很多患者不愿接受实习生的临床操作。

1.4 医生实习带教意识不强

带教医生临床工作繁杂琐碎,还要忙于新技术的开展,职称晋升等,用于带教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实习中带教医生往往只让学生做些简单的协助工作,实习生成了打杂跑腿的机器,忘了实习的目的。带教医生很少能手把手地指导和讲解,实习生在临床中学到的很少。

1.5 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医院负责管理实习生的科室大多数是科教科,医务科等,多不从事临床工作,忙于各种行政事务;科室中负责管理实习生的医生,其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临床工作,也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另外,有些科室进行成本核算,不提供给实习生一次性手套、鞋套、隔离衣、手术衣等,不利于实习。

1.6 实习与升本、就业的矛盾冲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从一开始实习就迫于就业压力,尤其是大专生,致力于升本科或者忙于找工作,一心二用,对实习敷衍了事,甚至完全放弃实习,长期请假,忽视了临床技能的训练。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也考虑这些原因,对实习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带教,导致实习生的培养质量严重下降。

2 对策分析

2.1 医学院优化理论课程教学

医学院校从人才培养出发,结合专科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时间,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狠抓理论教学质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时间,学生尽早地接触临床实际问题,注重临床思维训练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好实习、升本、就业三者的关系。

2.2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入实习后能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确实习目的,较快地适应不同于学校的医院生活;能积极主动地跟着带教老师学习,多请教,多动手,快速地进入实习状态;能很好地与病人交流,能较快地熟悉问病史,查房等工作,增加病人的信任感,给自己创造更多临床实践的机会;能很好的和带教老师交流,尊重老师,让老师更愿意带教,从老师那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是需要严肃认真的职业,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对待实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付了事。

2.3 实习医院注重临床实习教学管理

实习医院一旦接受医学院校的学生实习任务,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选就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临床教学激励措施及加强实习生考核等,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大量的病例,病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齐备的临床操作器械等等,提升实习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求临床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知识传授能力;对带教老师可给予一定的报酬奖励,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出科时,要求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病历书写、临床技能操作、工作纪律等进行严格考核,学校和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定期和不定期参加查房点评,抽查学生病历并加以评阅等。

【参考文献】

[1]刘成玉, 李云芳, 王元松, 等.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9): 82-84.

[2] 郎涛,毛敏,王晓敏. 电子病历在临床教学中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1,17(3): 406-407.

[3]毛启刚, 李志仁. 试论临床医学实习生管理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 704,708.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生;转岗;全科醫生;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Key words】Primary care doctors Transfer General physicians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在我国新医疗改革形式下,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陕西省将从2010年9月开始至2015年12月,用5年时间共培训10501名基层全科医生,其中乡镇卫生院8096名,社区医生2405名。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全省乡镇卫生院在岗执业医师和社区机构上岗的执业医师掌握全科医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医疗服务。在基础理论上达到大学专科水平,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于2011年8月10已顺利完成了第一届学员8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 管理体系——突出科学实效

我院教学部在教学副院长亲自领导下,经过长期周密的调研、考察,制定了相关教学计划,为转岗全科学员专门组建了医院层面的分级明确的教学管理团队,即我院全科教学管理机构:教学部(学生科)、各学科系/教研室、医院教学专家督导组。本团队特点如下:

1.1 医院领导层面高度重视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始终把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给予关注。

1.2 医院明确将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列入日常教务工作,由教学副院长施秉银教授分管,教学部负责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

1.3 主管教学副院长定期在每两周一次的院例会通报和部署医院全科教学工作整体安排,包括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动态。

1.4 全科医生实践阶段教学任务由教学部实践教学组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工作特点是及时与学员沟通、注重团队合作、服务临床教师。

分级明确的管理团队人员背景资料:

教学院长:副院长、教授、博导

院级指导专家:教授,曾赴美学习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专职指导

督导专家:资深教授5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

教学部长: 教授、博导

教学副部长:医学本科、多年教务经验

临床实习教辅:护理背景、4年国外护士工作经验

2 师资配备——注重全科特性

利用我院雄厚的教学资源,注重优秀教师的选拔及培养,在全院各学科系及科主任直接负责下,配备高年资临床带教教师一对一指导第一届30名全科医师临床实践学习。还曾三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全科医师师资的培训。 考虑到学员们都来自我省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学历层次及教育背景不齐,临床实践教育总指导思想是“以学员为本,以传授基本临床诊疗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的按需临床教学理念,强调“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全科能力为宗旨”。

2.1 制定明确的全科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服务基层临床、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或私人开业等要求,努力培养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基本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的全科医师。 转岗的全科医师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基层基本医疗实践,并通过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社区的独立职业者。

2.2 规范学生的培养原则:

根据学员的基础,我院的教育基于科学原理,使学生掌握综合的全科科学方法、更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相应临床技能及良好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员的临床独立分析、综合判断能力,而绝非仅理论知识传统教授。

教师团队人员背景资料:

师资人数涵盖14个临床专业科室,带教教师合计共29人;

教师的职称结构正高为12人,副高为10人,中级:7人;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76%。

3 教学管理特点——注重能力培养

3.1 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

始终强调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详尽的实习轮转表,学员人手一册《实习轮转手册》,详尽的制定了在全院各学科系、临床各专业科室的、根据全科医师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病种、技能要求及分科考核、鉴定表。

3.2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组织学员参与每次院级病案教学活动,使学员学习对“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考虑,训练临床全科诊疗的整合能力。如:护理部主任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讲座;医务部主任的医患沟通学常识;及感染控制的讲座等都为学员正确处理医患纠纷提供理论支持。

利用我院的教学环境,教学部为学员集中组织知名临床专家专题讲座10次,特别注重互动式教学,如:在组织学员集体培训2010版急救技能时,先有教师示教,教师一一指导学员演练,使学员全员熟练掌握此项技能。

发挥临床各科教学查房、小讲课的优势,使学员在短期内能了解各科的特点,而根据全科医学要求而掌握此科的精华内容。

利用我院的学术氛围,参加临床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知识面,了解临床医、药界最前沿的技术。

3.3 制定渐进式考核计划:

充分利用我院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集教学、考核、培训、科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的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技能良好的专职试验室管理人员3人施行轮班制,以配合学员临床教学、训练、考核随时之需要。

第一阶段临床基础理论考核,学员进入临床2个月后,为了与医学中心4个月的理论学习衔接,对学员进行临床基础理论摸底考试,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度期”。

第二阶段临床中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考核,学员进入临床5个月后,对学员进行临床基础理论考试及临床内科查体、外科基本操作强化考试,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化期”。

第三阶段临床后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综合考核,在学员基本完成8个月的临床培训即将结束,对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整合,完善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整合期”。

阶段考核体现了渐进性、持续性和整体性,更兼顾了全科医学服务的主旨: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3.4 建立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

成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带队,定期与学员座谈、交流,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请学员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并进行教学检查,以监督学员实践计划实施及临床学习进展情况。

并对各种成绩评定进行监督、分析,查找漏洞,进行为学员负责的教学补救活动。

4 管理亮点—— 人性化服务

4.1 注重管理梯队的建设:教学部、督导、临床教师服务于学员。

4.2 注重全科教师培养:已经选派骨干教师2位赴美精修全科医学,目前是我院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还先后两次选派各学科系、临床科室优秀教师参加医学中心、卫生部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师资培训,了解国内、国际前沿,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储备了师资。

4.3 服务意识的加强:打破传统机关作风,注重合作,服务于临床教学及满足学员需要。如:院长为学员赠书、签名;教学部为学员发放春、夏工作衣;教师鼓励学员写论文、书写各科住院病历并指导修改。第一届共有2篇学员论文发表。

服务人性化还体现在教学部建立学员意见反馈本,及时倾听学员的心声,如:针对学员的个人喜好,为学员提供6周的选科实习;安排学员与喜欢的专家上门诊;当学员轮转到新的科室时,教学部人员亲自引荐;针对学员介绍来的患者,教学部给予必要的帮助等。

4.4 自信心的培育:组织参加教学部的其他教学讲座活动,了解诸多名医的从医生涯,如:张心湜《良医的培育》、潘承恩《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等。教学辅助人员第一、二周每天,第三周后每周下临床与学员交流,鼓励学员与教师及患者的互动。教学部还每月组织以全体学员为主体的学习讨论会,形式灵活,可以是case presentation,也可以是每位学员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员制定短期目标:如,搜集学习典型病例、仿写临床病例,以达到自己独立书写标准住院大病例。

制定长期目标: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培养自身综合临床判断能力。

4.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以多学员参与的临床实战演练活动。采取模拟病房、特殊病历,有学员自行组织团队而进行演练,通过多次讨论、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体现教学成果,展现学员风貌,第一届学员党江荣、雷凯雄、孙英霞、刘红娟、马苏亚及高俊芳等根据设置场景进行了“现场急救,患者转运,双向转诊,社区宣教”等体现基层全科医师工作流程和特色的临床实践技能汇报演练活动。

4.6 注重宣传、沟通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医院新闻、报纸,及时为学员、教师进行各种全科医学政策宣传,

及时修订教师、学员、管理人员电话联系簿、形成:医学中心——教学部——学员——临床教师等环形、开放式的人际圈,确保信息畅通。同时我院与学员建立了纽带关系,充分体现了社区全科医师——信使者——將肩负起与各大医疗机构联系与沟通—将起到承上启下桥梁作用。

总结:鉴于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面向社区、家庭、整合临床、预防、康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临床学科,涵盖各年龄段、各系统的健康与疾病问题。

故我院的基层医生转岗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对我院第一届学员的8个月临床实践培训基本实现了培养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要求以及毕业后服务基层使学员能达到小病能看,大病会转。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基础医学课程采众学科所长,建立起以器官系统为主的知识体系,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医学知识和技能。基础医学概论的内容来源于基础医学课程,涵盖了医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教改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方面显出一定的优越性。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能让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高医学素质和涵养,快速有效掌握器官系统的知识。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最近,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兴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是不同层级的学校,许多医学院校也参与其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效果。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整合课程内容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存的医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滞后,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因此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学是“满堂灌”,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整合过后的基础医学课程优化了课程结构,利于学生的快速理解和记忆,也利于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和框架,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素质。我校在课改的大趋势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合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求索。提高尝试,形成了《基础医学概论》这一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解剖,生物化学、组织学,此外还包含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内容,该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广大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和教师中引起重大反响,促进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改革和实践。

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情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医学院校的非临床医学专业,这些专业虽然所学课程内容不同,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也大相径庭,但是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都要接受基础医学课程的训练。很明显,作为医学院校的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知识深度明显低于专业学生,所涉及的医学知识范围也小于后者。在教学时间上也是大大少于专业学生。传统的教学内容分布在不同的教材中,各医学学科成一书,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庞大,教科书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编写和教学。这一特点明显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知识内容的快速膨大这一时代步伐,也会给学生带来过高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各学科缺少有机的联系,各学科教学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学科之间彼此孤立、脱节的现象严重。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医学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比较混乱,因此也不能高效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公共事业管理或信息管理的人才。

鉴于以上问题,我校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自身的师资队伍,以信息管理专业为试验点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实验,在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及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和探索。这次教改和探索以《基础医学概论》为教材,内容以器官系统知识为中心,涉及多学科的医学知识。整个过程从2012年春季开始,持续到次年的春季,为期一年。此次医学课程整合为缩短课时,有效提高学生医学常识和素质,形成基础医学课程系统提供了可能。

二、课程整合过程

整个医学课程整合并不是压缩和减少课程内容,它紧贴“必需、够用”原则,同时从实际运用出发。基础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结构——功能——疾病为主线”为教学主线。贯穿于这条主线之中的是人体生理学、组织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从中可以窥见基础医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以及发展前景。整个教学从介绍人体的形态、功能以及器官、系统开始,让学生对基本的人体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从形态到功能,纵向到横向的教学过渡,将人体形态和功能结合讲述。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舍弃陈旧的,不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了解课程体系,形成医学知识系统。以泌尿系统这一为例,铭记尿的生成这一泌尿系统的关键作用是这一章的主线,先讲肾脏的解剖结构,再讲血液循环的特征,这样讲肾脏的组织结构便水到成。接着,沿着这一思路,讲解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单位对疾病的过滤的作用。教师教学应注意应用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原则,讲求从正常到非常的过渡技巧。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规律,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完成从横向到纵向的过渡,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对尿生成的整个过程有全面清晰地了解。而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解剖结构时,先交代其和功能的关系,在教授生理功能时又重复这一教学内容,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也很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造成知识点散落、混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效地整合课程知识,我们教学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教师组成教学组,共同商讨和交流,基体制定教学大纲,同时在一块备课,编写教学讲义。这样就能让知识形成一定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快、更高效的掌握医学知识。

三、关于教学的改进

教学的改进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良和教学手段的变更。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课堂上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运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PBL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运用可以扩大课堂教学量,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更加生动和形象。同时,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以教材为中心开发讨论课题,让学生就此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解析和纠正,养成学生自我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有效成果和问题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实践持续了一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信息管理师生中引起了重大影响,受到一致好评。通过观察课程成绩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态度,不难发现此项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佳绩。因此,这一改革可以继续实施,在其他非医学专业也可以实施。虽然基础医学改革课程取得了佳绩,但是问题也不能忽略,比如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学内容很难大范围和合理取舍。又如教师教学观念改变的转变。

五、结束语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使知识更加的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更有利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学。对于在此过程存在的问题,只要探究出解决方法,就会使这项改革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乔敏,路振富,孙宝志等.学习哈佛经验,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4).

[2]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3).

[3]钟照华,程志.横向整合课程体系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2008,(6).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科研项目。

临床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综合考核体系;教育

[基金项目] 2017年度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7-16)

[作者简介] 戎 浩(1982—),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教学科研办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管理研究;马 辉(1982—),男,河南安阳人,医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形态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研究;张金静(1985—),女,河南灵宝人,医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讲师,主要从事肺结核防治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作为民族院校,为西藏基层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是我们的目标。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疗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医学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面临诸多新的挑战。2016年,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也提出了“健康西藏”建设规划,把居民健康问题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现阶段以及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臨床医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毕业综合考核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必要途径,是衡量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的必要手段。[1]同时,《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资格考试为医师执业注册的前提条件”。[2]因此,毕业综合考核在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接轨,通过多重手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帮助他们应对目前相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因此,建立适合民族院校医学生毕业综合考核体系,事关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与西藏医学事业发展水平。[3]

一、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综合考核体系现状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是我校品牌专业,并从2010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人,已建设完成了2个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一个西藏自治区重点学科;整合建设了由形态学实验功能区、机能学实验功能区、病原学实验功能区、分子生物学实验功能区以及临床技能中心构成的医学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医疗水平较高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同时在西安、咸阳、成都以及拉萨等地区建设了10个相对稳定、医疗条件较好的教学、实习医院,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以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初步构建了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为主体的毕业考核体系。上述条件为此次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前期基础。

近年来,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对西藏基层医疗机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形成了《西藏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及其对全科医生素质需求调研报告》,了解了目前西藏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以上工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考核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面向西藏特别是农牧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综合考核由临床理论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构成,满分100分,60分合格。其中临床基本理论考核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每门课程满分100分,四门课程综合成绩满分50分,其中内科学和外科学各站30%,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各占20%;基本技能考核主要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为主,考生随机抽取5项,满分50分。

二、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综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

通过多届毕业生考核实际情况,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综合考核体系尚存在以下问题:(1)考核内容以诊断学及内外妇儿理论及实践大纲为依据,范围相对狭窄,不能全面客观的衡量学生临床实践能力。(2)考官水平参差不齐,对考核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各有出入,部分考官评分较盲目,不能通过考核成绩准确地寻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3)考试形式单一,试题信度不高,学生可通过短时间突击应付考试,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不能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4)临床实践平台管理不规范,实习出科考核流于形式,使得毕业考核成绩仅为终结性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无法体现。(5)考核局限于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和强化,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衔接不够紧密,未能很好地通过毕业综合考核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并适应执医考试。

为了体现毕业生综合水平,建立更加适合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综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多元化毕业综合考核体系途径探索

(一)增加基础医学综合测试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学习成败的关键一环。基础医学按照人体结构、功能划分不同学科,为在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充分建立起课程之间的联系,但人体作为有机整体,建立基础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在第五学期,我们整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课程,以教学大纲和职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增设基础医学综合测试环节,不仅可检验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阶段的学习。

(二)增加临床见习及相应考核

临床见习是临床实习前开展的重要准备阶段,增加临床见习的频度,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实习的节奏。临床见习分三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社区卫生服务,时间从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安排学生进入咸阳市渭城区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第二阶段为寒暑假临床见习,时间从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分别利用15~20天时间到离家较近的综合性医院见习;第三阶段,组织学生进入综合性医院开展两周时间的实习前见习,初步了解综合性医院的科室设置、管理制度及基本工作流程等。上述三个阶段均需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见习报告,并计入毕业综合成绩。

(三)增加实习前临床综合能力测试

学生实习前,按照《中国医学本科教育基本标准》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要求,组织专家设计临床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项目,考察并了解學生进入实习之前的临床基本技能及理论水平,满分100分,60为合格,合格者方能进入毕业临床实习,不合格者,经过相关培训及辅导,再次进行考核,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四)加强临床实习出科考核

以实习大纲和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重新修订实习手册,完善实习手册中出科考核的内容及标准,督促并指导各教学医院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阶段性出科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至少需完成内外妇儿及辅助科室等10个科室的出科考核,并计入毕业综合成绩。

(五)增加临床医学理论综合测试

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围绕临床医学阶段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主干课程,以教学大纲和职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设置临床医学理论综合测试环节,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六)“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

第十学期。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笔试);第二站:体格检查,两人一组,互为检查对象;第三站:辅助检查判读(上机考试),对所抽取的心电图、X光片和CT片(各一张)进行描述并提出诊断意见;第四站: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七)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

一方面,从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抽调具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考官资质的高职医师成立专家组,定期举行考官培训,提高执考能力,统一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改善临床技能中心条件及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并举,适合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在后期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对评价系统进行完善,为培养服务西藏的基层医疗人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群,余丽,史济纯,何昌华.海南地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2000-2002届毕业生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5):469-472.

[2]付强,陈瑞华,袁瑞瑛,辛彦娜,泽仁拉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J].西藏医药杂志,2013,35(3):32-34.

[3]谢阿娜,王媛媛,王景超,鲁曼,王维民.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3-17.

上一篇: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课堂教学实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