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1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措施。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开展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将其与2015年10月-2017年9月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前的西药房各项工作进行比较。本院西药房工作人员总共28名,分别抽取42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药学质量措施实施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比较多,通过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在减少差错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西药房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应用

一直以来,医院西药房药物管理,更加注重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在近些年的医患纠纷中,因为不合理药物的使用导致的纠纷占据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迫使医院西药房重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药房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前(2015年10月-2017年9月)和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共有8名工作人员。全部为女性,工龄最长28年,最短1年。本科以上学历2人,大专5人,中专1人。平均工龄8.2年左右。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前的420例患者中,男217例,女20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5.6±2.3)岁。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的420例患者中,男219例,女201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45.7±2.1)岁。实施前后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应用西药进行治疗;年龄10-80岁之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并签署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西药治疗标准者;年龄>80岁或者<10岁;精神状态不正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仍旧根据传统的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发药,发药时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更加了解,以此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

观察组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既包括业务水平,又包括道德水平,还包括责任心。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日常工作。(2)改善西药房的硬件设施,保证西药房的环境清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工作人员自身也要维护好工作环境。(3)完善药物采购的程序,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采购药物,保证采购到的药物的质量,并加强对采购药物的质量检测。(4)工作人员需要坚持“患者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优化各工作环节,加强对药品入库和出库的质量检测,完善各项药物质量保证工作(药物使用后放回原处、药物分类摆放、破损或即将过期的药物及时处理等)。(5)加强用药指导,工作人员应当耐心、细心、全面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剂量、时间、存放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的内容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矛盾或者冲突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总分为100分,分数在85分以上则为满意,否则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临床药物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可供疾病治疗的药物还会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西药房是医院的常规部门之一,其日常工作的开展会对医院的整体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其实质就是提升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1-2]。近两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医疗改革的制度,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患者的服务质量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而造成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未有明显的减少趋势[3-4]。因此,西药房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刻不容缓。

医院西药房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5]。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毕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药学服务的质量。再有,重视西药房的管理,加大对西药房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最后,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好对患者的指导工作,切实为患者服务[6]。

本文研究显示,西药房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这充分说明为了服务质量改进的意义和效果,药学服务质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西药药方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对医院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陆晓霞,窦文琴,钱双燕,等.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410- 1412.

[2] 刘玥贇,杜丽,戴振禄,等.浅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5):396-398.

[3] 黄民玲,陈宁.门诊西药房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1):70-72.

[4] 张智灵,李志宏,李晴晴.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2(10): 1423-1425.

[5] 吴红专.我院门诊西药房配药流程改进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探讨[J].中国药房,2012,36(25):2396-2398.

[6] 吴雪,张丽芳,宗怡,等.运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考察门诊药学服务质量的体会[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0):916 -918.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中药;临床药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论体系。中医复方针对不同的证候,注重整体观念,将君臣佐使作为原则,以多靶点、多成分为目标,力求使多个中药制剂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与单位药材进行比较,其药效活性显著增加,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以体提升。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煎煮汤剂是主要方式,在中医的临床药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药复方配伍的概念

中药复方配伍概念如下:将患者个人病情为依据,参考药物特征,针对性的配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使用。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药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使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应该注意,如果药物配伍错误,将会增强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效果。由此得知,应合理选择复方配伍药物,对药物的减毒机制以及增强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2.1以法类方

在中医证法和方剂中,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运用于临床上,要遵循“辩证”的原则。对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龄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相同中药复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为了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应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使相同治法的药方在配伍时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对反映同一治疗方法的方剂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复方的配伍趋势和成分,对于探讨复方的配伍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以病类方

疾病自身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是一个固定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将疾病临床特点反应出来。因此,通过对古代、现代方剂的组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临床用药规律。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明中药复方配伍的药理成分及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运用,使病情治疗效果得意提升, 对于疑难杂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2.3配伍机制

中医复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通过药理分析能够体现中药配伍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复方的基本原理和机理。有关文献提出,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复方配伍药物治疗效果,为病情治疗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时,量化降毒功能指标以及增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

2.4配伍剂量

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配伍时,药物应用剂量直接影响病情治疗效果。正因如此,临床用药时,需要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在用药质量,对复方效量关联仔细研究,

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充分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相同病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准设定药物配伍比例,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2.5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物质基础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复方成分能够分析物质基础的作用和本质。在微观角度分析中药复方关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阐述复方含义,为中药的合理搭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3中药复方配伍方法

3.1传统模式研究法

以往对中药复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常是从拆方后配合以及整体疗效上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分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将复方配制成制剂后,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对其配方及药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讨复方的作用机理和有效物质基础时,要以复方的整体为基础,根据临床的实际疗效,使其发挥其作用。虽然全方试验可以加速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复方的物质基础,并将其与临床疗效联系起来,但是在中药复方组方规律进行研究时,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复方中的一味药物或一种疗法的作用、部位,还可以对其组合的组合和构成原则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现代复合药理学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方剂配伍,筛选出有效成分,并对其组合进行优化。中药复方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它的评估指标必须与其所治疗的病理学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内在的内在含义,并进一步证实其基本规律,从而为开发中药复方制剂奠定了基础。

3.2现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时,往往将其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物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复方进行系统的分离。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工作,主要是为了探讨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化学组成的变化,探讨了复方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以中医传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科学、严谨的药理作用实验。中药复方化学组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离,应将组分的分离与活性筛选结合起来,并运用多种指标对复方进行种性评价,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评价中药的功效。

3.2.2中藥复方药理学研究

而且对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中草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应该注重从整体上讲中医的理论,现代药学的研究重点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二者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中药复方由大到小的辨证统一。另外,将其化学成份与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理研究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其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医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将中药配伍与临床药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可用于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中、西药的不良反应,指导新药的开发。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学的相关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展望未来,中药配伍在中医的临床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章霞.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5):574-578.

[3]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通过PBL教学法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生中的应用,培养出满足医院药学服务需求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方法:带教老师提前准备好带教案例,对医院临床药学室实习生带教采用PBL教学法。结果:通过PBL教学法在医院临床药学室实习生中的应用,实习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PBL教学法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生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实习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医院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药学;实习生

近年来进入医院临床药学实习的学生日趋增多,临床实践是临床药学带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新形势下医院的临床药学带教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当代药学服务需求的新型人才。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最主要的内容是将药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为医生、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这对医院临床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刚毕业的药学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往往无法迅速胜任医院临床药师工作。

西方发达国家在临床药学带教培养方面相对国内更加系统和完善,而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临床药学带教经验更是缺乏。传统以理论传授为主的带教模式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改变,以满足临床医生、患者对全方位药学服务的需求。药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药学的临床实践,是药学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衔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药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学后备人才。

本文介绍如何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综合应用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生中。

一、PBL教学法的概念

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开始试行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通常设计真实任务,由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和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重点答疑,使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PBL教学法的要求

临床药学PBL教学是将临床典型经典案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兼顾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带教老师对教学案例选择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全体临床药师的共同讨论,主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大纲》、《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案例分析500例》、《临床药物治疗案例解析丛书》等。

三、PBL教学法的实践

1.教学案例准备。教学案例格式由临床药学室资深临床药师与全体临床药师集体讨论、统一制定,包括案例标题、案例所属科室、案例介绍、设计问题、参考答案和参考资料。案例内容包括临床诊断、病例用药分析、药物咨询、患者用药教育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优选临床药学工作中常见、真实、经典的药物治疗案例作为教学案例。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询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实践。教学中以实习生为主导,课前,带教临床药师安排实习生自主询问病史和用药史,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要求实习生跟踪收集该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临床药师讲解相关的药学知识。带教老师集中实习生进行案例的汇报并提出相关问题;实习生自行进行合理分组,自行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小组自行选定一位成员陈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带教教师适当引导,指出不足,并在听完所有小组汇报的解决方案后,公布答案,进行补充讲解和总结,同时结合案例介绍相关新进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带教临床药师结合课上实习生实践情况,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实习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自主解决相关问题。实习生将课后思考题统一交由带教老师批改,在下次的案例教学讨论会上再由带教临床药师讲解。

3.教学总结。教学实践结束后,带教教师和临床药学所有成员共同针对整个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学生对实习带教工作的反馈和意见进行汇总讨论,优化修正教学案例,持续改进实习生带教工作。

四、小结

临床药学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学科。临床药学实习生带教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解决临床用药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实习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满足临床医疗以及广大患者的需求。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带教老师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临床药师以教带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PBL教学法与临床药学工作思维方式完美契合,有助于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对临床药学实习教学的大胆探索和勇敢尝试,具有灵活性、激励性、趣味性、学术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石森林,何三民,熊雪丰.加强临床药学教育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10,26(4):15-18.

[2]杨思芸,李胜前,曾友志,等.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现状与临床药师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692-1694.

[3]吴永佩,颜青.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O):1588-1590.

[4]张琳,林阳.我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浅析[J].中国药房,2015,26(36):5178.

[5]钟燕珠,林华,区炳雄,等.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医院毕业实习带教规范化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10):122.

[6]张伟王,靖雯,乔逸,等.PBL教学法在临床药师带教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15,18(3):458.

[7]李颖,汪永忠.案例教学在临床药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1):83-85.

[8]刘丛海,何雯,张成贵.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中新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药房,2016,27(33):4747-4749.

[9]周燕,李金林,刘静梅,莫永朝.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4):442-444.

[10]马晖,赵佳梅,徐晶.做好护理实习带教以培养优秀护理人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68-269.

[11]徐利,陈转红,陈琳,石俊峰.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带教体会[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125-127.

[12]劉继勇,彭程,李凤前,胡晋红.PBL教学法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95-596.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针对“双高”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建设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共享发展平台,建立校企人才双向双协共建的教师团队,开展基于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的育训工程,建立多元立体的考评激励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水平专业群 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模式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赋予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高职专业群”自提出以来见证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双高计划”的步步推进。而打造高水平与高层次、结构化与专业化、国家级与国际化和多元合一的教学团队,是促进高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紧跟广西大健康产业需求布局专业,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广西大健康重点发展产业,为广西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学院根据广西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护理和药学两个专业群建设国内高水平专业群。学院始终按照临床和生产经营一线岗位人才素质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知、德、技”三维标准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面临的新问题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学校针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平台期”和“职业倦怠”等问题,提出了“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即“3线3精4平台N个(类)量化指标”教师成长模式。其中“3线”指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科研能力3条主线;“3精”指学校教师主管部门针对促进教师成长路径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做到培训内容精细化、培训对象的精准化和培训形式的精致化;“4平台”指在信息化的教学与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上,结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3个梯次平台;“N个量化指标”指给予各个平台分别赋予一定的资源(N1)、政策(N2)配置和若干个评价检测指标体系(N3)。该模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继续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增大;三是教师的获得感有所提升;四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五是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均得到提高。

然而,在高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该模式虽然在指导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专业群”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短板,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打造高水平与高层次、结构化与专业化、国家级与国际化和多元合一的教学团队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成长平台辐射范围以及精细化程度不够,比如对教师学生管理能力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原模式侧重校内专任教师的个人发展考虑,缺乏以整体性团队建设考虑;(3)原模式主要面对校内在编在岗教师,针对企业或医院兼职教师的成长考虑较少;(4)教师分层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路径优化

“专业群”建设需要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的支撑,教学团队建设是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研究领域的合作主体的优化组合,是基于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教学创新团队作为支撑专业群发展的新型集群,只有充分挖掘教师群体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群体的竞争优势动力源,才能实现团队和专业群建设创造性发展。

(一)建立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共享发展平台

依托广西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教師发展中心和教师社会实践基地,融合政、校、院、企人力资源,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和专兼职教师双向管理、业绩互认和双职称认定工作机制,为校企双元育人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力。在“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出的“4平台”基础上以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实习实训四个方面为维度,以点成线,以点搭台,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平台,涵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多个方面,扩大平台的辐射范围和精细化。推进大健康创新创业基地,搭建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从医院和企业引入名师和名医,建立校、院、企技术创新团队,与院、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培试点,打造工匠培养平台。

(二)建立校企人才双向双协共建的教师团队

国家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是重要任务,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又是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普遍存在的“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顶尖人才流失严重、教师结构化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详细评估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不断引进企业人才的同时,加大校内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丰富教师发展资源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水平,优化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依托合作交流平台及创新研究平台而搭建成结构化创新团队,将原“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出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三个层级结构精细化为校内新进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专业群带头人共六层级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见图1),以及来自校外企业、医院(研究院所)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能大师、领军人才和名匠名师共五个层级,逐渐培养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群带头人。结构化更加完备,教师专业发展路线更加清晰,导向更明确。

(三)开展基于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的育训工程

基于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的育训工程,精准对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教师标准的需要,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与提升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师培训,夯实“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基于“四有”教师标准的师德培训,实施覆盖全员的理念更新工程;(2)基于专业群建设项目为主体需求的业务培训;(3)加强教师资格与职业岗位资格证的“双证制”教师培训;(4)推进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科研各具特长的教师以及不同专业教师组建“跨界”教学和科研团队,以团队的复合能力支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强化以团队协同、跨界合作、校企双向流动为导向的育训概念(见图2)。

(四)建立多元立体的考评激励体系

1.完善分类和分层的教师评价考核标准

形成四种类型、四个层次的教师标准体系和教师队伍评价考核制度体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核心,按照“教学‘双师’型、服务专家型、科研技术型、文化育人型”四种类型,建立并实施“大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合格教师”四级评价考核标准,提升教师发展的目标引领力与评价推动力。

2.落实常态化的教师自我诊改及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分层、分类教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按照“三年一规划,每年一诊改”工作机制,推进以“双高”目标为引领的教师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常态化,完善系部和校级双层教学督导制度,为完成“双高”任务提供决策与改进的机制保障。

3.制定专业群建设为导向的教师分析测评表

按照双高建设的要求,教师队伍要求专兼职结合,除了开发校内专业教师发展新体系,还要充分挖掘企事业单位及研究院所的人才优势,发展兼职教师发展体系。要针对校内和校外多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建立针对性的考评指标体系,引导激励教学团队正向发展。

4.建立多元化的绩效激励体系

要依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合理诉求,发挥激励因素中能带来积极态度,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推动激励机制的健全。对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重大质量工程项目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加大职称评审等权重。创造中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运用激励机制,让教师积极主动完成挑战性工作和承担工作职责。综合考虑教师任用情况、晋升制度、工资制度、参与程度及奖惩办法,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任务,而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过程中,平台化、团队化、模块化和系统化是关键的标准,要从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有效监控等诸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为促进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的高效运行,提升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品牌效应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君,张玉凤.专业群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及治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

[2]周小雅,常雪松,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3+3+4+N”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探略[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20(5).

[3]曾照香,李良明.“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职业与技术教育,2021(2).

[4]崔宇馨,石伟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逻辑、困境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0(10).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实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A026)

【作者简介】常雪松(1979— ),女,河南永城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岳桂华(1969— ),男,山东东营人,医学博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中西医结合防止心血管疾病;周小雅(1963— ),女,浙江宁波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学职业教育;周元明(1963— ):男,通讯作者,浙江诸暨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医学教育管理、外科临床;韦志强(1967— ),男,广西岑溪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流行病学。

(责编 黄 煌)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了解重慶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机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813份,有效回收率为70.88%;共发放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 9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为8.69%和8.17%,且其中一部分为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相对较高的依次为门诊药房(79.67%和81.44%)、住院药房(32.94%和56.57%)、中药房(27.57%和40.85%)和库房(22.20%和24.05%);而从事临床药学室(1.40%和0)、实验室(0.23%和0)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0.23%和0)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门诊处方点评(70.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67%)、用药咨询(60.6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58.00%)、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0.00%),而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受访乡镇卫生院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29%)、用药咨询(59.73%)、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3.85%)、门诊处方点评(51.5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45.4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结论: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且兼职人员占有一定比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为推动药学工作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药学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机构建设,并加强药学人员引进和培训,不断提升其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切实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 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调查

Study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y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I Lai,ZHAO Chunjing,WANG Na,WEI Na(Dep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work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from 3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 147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re sent out, and 81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70.88%. A total of 1 972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were sent out, and 1 90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6.55%. The average number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s 4.5(2-14 persons), that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ownship hospitals was 2.5(0-12 persons), accounting for 8.69% and 8.17%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staffs, respectively. Some of respondents were part-time nonprofessionals.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l of surveyed pharmaceutical staffs was college degree (51.79%), followed by high school degree and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21.64%). The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mostly assistant pharmacists (34.35%), followed by pharmacists (30.04%). Only 2.73% of the licensed pharmacist certificates were obtained, and no one obtained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training certificate of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township hospital,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outpatient pharmacy (79.67% and 81.44%), inpatient pharmacy (32.94% and 56.57%), TCM pharmacy (27.54% and 40.85%) and warehouse (22.20% and 24.05%); the low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clinical pharmacy room (1.40% and 0), laboratory (0.23% and 0) and PIVAS (0.23% and 0). Top 6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70.00%), ADR monitoring (62.67%),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60.67%),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58.00%),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0.00%);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ownship hospital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ADR monitoring (62.29%),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59.73%),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3.85%),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51.58%), and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45.40%); centralized intravenous pharmacy admixture and administration,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CONCLUSIONS: Th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re short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part-time staffs also have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s not high,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The institutio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s not ide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ptimize post setting,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safe, humanized and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care.

KEYWORDS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Pharmaceutical staffs; Pharmaceutical care; Investigation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面向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对于维护民众健康、保障民众基本用药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理用药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1]。当前,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人力资源,有效提升其药学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结合實际调整其药学工作方向。本研究中,笔者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及其药学人员。

1.2 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2-5]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了解到的相关情况,编制问卷调查表初稿,并就问卷调查中涉及的内容咨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而修订形成正式的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类别、床位数、医疗收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中的药学人员数量等。另一种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专业、职称、学历等);(2)工作岗位情况;(3)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在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药政处的协助下,本课题组将问卷调查表发送到重庆市38个区县的卫生计生委,由当地的卫生计生委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填写。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要求完整、没有数据缺项、没有逻辑错误,缺项问卷调查表经电话确认补充完整后作为有效问卷调查表纳入,否则作为无效问卷调查表予以排除。调查时间为2015年3-7月。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输入Excel 2013软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用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表回收情况

根据2014年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重庆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02家,乡镇卫生院有945家,共1 1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共约1 972人。故本次调查共发放机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813份(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家、乡镇卫生院663家),有效回收率为70.88%;共发放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 904份(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人员428人、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1 476人),有效回收率为96.55%。

2.2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52.1人(12~163人),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30.8人(2~158人),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这说明有个别乡镇卫生院仍没有配备药学人员。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中一部分为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其中护士兼职的有77人,医师兼职的有134人)。

2.3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受访机构的药学人员中,男、女性人数之比约为1 ∶ 2;年龄以≤30岁者最多(占33.25%);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工作年限以6~10年者最多(占28.05%);药事工作年限以≤5年者最多(占30.88%);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而无职称或为其他专业职称的占27.57%;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

2.4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工作岗位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工作岗位情况见表3(注:存在一人从事多个工作岗位的情况)。由表3可见,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门诊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79.67%,乡镇卫生院为81.44%)、住院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2.94%,乡镇卫生院为56.57%)、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7.57%,乡镇卫生院为40.85%)和库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2.20%,乡镇卫生院为24.05%);而从事临床药学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0%,乡镇卫生院为0)、制剂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47%,乡镇卫生院为0.27%)、实验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23%,乡镇卫生院为0)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23%、乡镇卫生院为0)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

2.5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开展比例最高的药学服务项目是药品调剂配发(100%);除此之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比例排第2~6位的项目分别为门诊处方点评(70.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67%)、用药咨询(60.6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58.00%)、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0.0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只有1家开展,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则未开展;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比例排第2~6位的项目分别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29%)、用药咨询(59.73%)、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3.85%)、门诊处方点评(51.5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45.4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则未开展。

3 讨论

3.1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52.1人(12~163人),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30.8人(2~158人),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可见,该地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的药学人员数量偏少,甚至有个别乡镇卫生院没有配备。虽然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8.69%和8.17%)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8%)[6],但必须指出的是,之所以达标主要还是因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體数量短缺所致,实际上药学人员数量缺口是存在的。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中有211人(共1 904人)还是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药学人员数量配备的不足。而药学人员数量短缺可能会极大制约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服务的开展。

3.2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而无职称或为其他专业职称的占27.57%;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这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普遍学历和职称等较低、整体素质不高,这也导致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此外,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进一步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尚不具备开展高层次药学服务的条件。人员素质欠缺同样会极大制约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服务的开展。

3.3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房和库房,而从事临床药学室、制剂室、实验室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可见,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药学工作岗位的重心仍停留在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和调剂层面,对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临床药学室、实验室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工作岗位不够重视,不愿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也直接制约了其药学服务的开展。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除了药品调剂配发是所有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均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外,门诊处方点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咨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等项目有一定程度开展;而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参与会诊、参与临床查房、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书写药历等项目开展比例都未超过10%;另外,对于需要较大人力、物力投入的静脉药物集中配置,需要特殊精密仪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方可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等项目几乎没有开展。这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对药学人员的定位仅仅为简单的药品调配人员。

综上所述,本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且兼职人员还占有一定比例;药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鉴于此,笔者建议: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转换观念,重视药学服务,调整其药学工作的方向[7],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软、硬件两方面的资金投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机构建设;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药学人员引进,保证药学人员配备数量,并注重对药学人员的专业培训,为药学人员的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促使其不断提升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以利于真正实现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向“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的转变[8],促进药学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切实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 1 ] 白向荣,王育琴. 国外社区药学服务进展[J]. 中国执业药师,2011, 8(7):48-50.

[ 2 ] 王文渊,王明荣,蒋爱民,等.永州农村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1):935-938.

[ 3 ] 周盈莹,杨燕,孟玲,等. 江苏省28家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调查[J]. 中国药房,2017,28(24):3341-3346.

[ 4 ] 丁玉峰,何泉,张晨,等. 湖北省基层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5):1309-1313.

[ 5 ] 黄琼,张灵,董一曼,等. 精细化管理在提升我院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14,25(29):2717-2720.

[ 6 ]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 2011-01-30.

[ 7 ] 李琳琳,龚时薇.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47-150.

[ 8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S]. 2017- 07-12.

(收稿日期:2017-12-13 修回日期:2018-04-06)

(编辑:周 箐)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七年制早期接触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性科研能力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科研训练,有效地提高了七年制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和临床科研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科研训练 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现代化需要,我国在1988年提出了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确立了一种以培养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新培养形式。七年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较大的发展潜力,较强的临床分析与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科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我校于2002年获准开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借鉴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四阶段的培养计划。第一阶段(1—2学期):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阶段(3—6学期):医学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加强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及基本的科研方法。第三阶段(7—8学期):临床课程学习阶段。使学生通过临床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的理论和技能,能处理常见病和危急病症,了解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初步处理原则,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知识,掌握中医学及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大力加强学生基本功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第四阶段(9—14学期):临床实习阶段。分为临床通科实习阶段和临床选定科实习阶段,在选定科实习阶段同时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目前各校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我校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让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效地接触早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系统的导师制

与其他学校不同,我校在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即第一阶段就确立了导师制。由卫生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在第二至第四学年更换成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具有教授、副教授和获硕士学位的讲师资格的、拥有良好师德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

基础阶段的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全面发展,根据七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随着课程的进展,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组成导师指导的科研小组,培养学生初步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数据处理、报告书写等科研能力;组织专题讲座、科研调查等学术活动;指导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论文、综述或调查报告。

通过建立系统的导师制,我校大大缩短了学生由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效率,也为早期接触科研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开设形态学综合实验和开放(创新性)实验

我校利用基础医学院的优秀资源,组织富有经验的教师对七年制学生开设了形态学综合实验课,系统编写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已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并用于指导学生实验。综合实验课内容包括“一氧化碳中毒动物模型复制和形态学技术实验”、“肝脏生物学”、“血液生物学”、“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头部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等五部分,融合了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内科学和诊断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并接触了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处理分析软件、(石蜡、火棉胶和冷冻)切片机和流式细胞仪等先进或大型科研仪器。这改变了传统的演示验证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面向全校开展开放性实验的同时,我校重点面向七年制学生开设了开放或创新性实验。创新实验的项目每年根据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申请情况而设定。我校开设了“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细胞器分级分离”、“微丝的染色及形态观察”、“细胞融合实验”、“凋亡细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被动吸烟对胎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高脂饮食大鼠肾组织内凋亡细胞的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观察实验”、“肾缺血对小鼠肾的组织学影响”和“一氧化碳中毒小鼠海马神经元电镜形态学观察”等项目。创新性实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方案、配制试剂、动物模型复制、实验操作、测量数据、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实验,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性实验和科研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形态学综合实验和开放(创新性)实验这个平台,七年制学生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

三、参与导师科研活动

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立项的前期准备、开题报告、项目检查和项目结题等工作,认识和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学生协助或者独立完成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内容(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翻译资料、实验室工作、数据分析等工作),在科研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导师结合自己和所在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调查研究、数据处理、论文书写等初步的科研能力,并指导学生完成一篇论文、综述或调查报告。

以微生物学教研室为例,我校针对七年制和研究生开设了细胞培养技术课程,该课程设置为30学时完成,包括“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制备与滤泡性口炎病毒(VSV)的培养增殖”、“Hep一2细胞的传代培养”、“VSV TCID50滴定”、“干扰素效价的测定”、“VSV中和试验(稀释血清同定病毒法)”等系列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的专题讲座。这些集中训练使得学生掌握了微生物重要组成之一病毒学相关实验技能,为今后开展研究生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统计,在本教研室中,接受科研训练的学生先后参加了“弓形虫嘌呤补救通路基因沉默研究”、“Toll样受体3介导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动物干扰素的研制”、“TORCH诊断试剂盒的研制”等多项课题[1]。

四、设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专项经费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从而锻炼实践才干,我校设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专项经费,鼓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在第四和第五学期申请。这段时间对于学生的科研训练来说,可谓是承上启下阶段,学生完成了大部分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科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科研工具及科研方法,为基础医学阶段进行系统科研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在学生原有的科研知识基础上再次加以强化,势必可以加深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科研的兴趣,为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申请的项目要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力求解决一个小的科研问题,目标明确具体。指导老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

五、设立“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专项奖”

为了鼓励七年制学生积极参与早期接触科研训练实践,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鼓励其在训练中出成果,我校还定期对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优秀成果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奖。另外,我校还积极鼓励学生以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成果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

六、效果

我校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七年制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进入研究生与临床科研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2008学年有四个小组独立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等刊物发表科研文章,一个小组获得了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二等奖。

七、体会

在七年制学生参与早期接触科研训练实践过程中,我校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足。第一,时间紧张。七年制学生的课程比较重,这样业余时间就比较少,有些实验就不能够系统地设置。比如形态学实验过程往往是连续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小科研,学生由于正常上课,白天没有完整时间,他们往往利用课余、周末时间或暑假进行开放实验,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来保证开放实验正常进行,但前者往往影响实验的连贯性[2]。第二,学生对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认识不足。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进行津贴补助和学分奖励;要推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把学生的科研训练效果直接与综合素质测评等挂钩。第三,学校难以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创造良好的场所。以形态学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例,目前七年制学生的规模在扩大,而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没有增加,这就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强组织,营造校园科研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重要性,积极设计和引导校园文化活动。此外,对于七年制学生的科研训练对教师的科研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 随着我校近年来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师引进工作力度加大,大多是重点院校或者海外留学毕业博士及高级人才,这为七年制早期接触科研训练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

总之,从各个开展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学校,以及本校的经验来看,早期接触科研训练对七年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非常必要,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素养的锻炼,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余莉,方海红,吕树娟,陈灵芝,丁晓娟,王明丽.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96-198.

[2]贾雪梅,韩卉,沈韶辉,黄大可,张佐阳. 发挥中心实验室优势,面向本科生开展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教学活动[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1-602.

上一篇:中国计划生育历史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