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

2023-09-16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趋向于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工程实践场所,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践训练,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巩固和深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力手段;同时,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高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都存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可持续性及综合性的问题,且存在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实践教学开展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实践教学环节单一等问题。为此,结合高校本科办学特色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是:任何研究对象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且是具有特定功能和特定规律的整体。运用系统论研究问题,就是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在整体上、联系上和功能上等多方面分析作为系统的研究对象,总结其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内在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化、系统地解决问题[1-2]。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一般包括实验、实习、课程(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而每个实践环节又由若干个具体的实践活动组成,即由次一级的子系统组成;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评价等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在系统论视域下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既实现对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评价等的合理建构,又实现对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使各类实践教学的开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实践教学功能的良好发挥。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以达到缩短毕业后适应期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以及土木建筑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确定出适合“3+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连续性原则,以学校办学的 “三大”教育理念(即大工程、大德育与大实践)[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系统论指导,充分发挥校校协作和校企合作的载体作用,依据学生能力和素质形成及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优化。同时,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要立足于信息技术、计算仿真技术等现代技术和平台,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等融为一体的运行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是由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分体系(子系统)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从广义上讲,若干个子系统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从狭义上讲,实践教学体系即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必须以社会和行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为根本。根据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高校的办学实际,确定出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毕业后适应期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知识目标、实践教学能力目标和实践教学素质目标。实践教学知识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了解土木建筑行业、专业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掌握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和咨询等技术工作所必须的业务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从事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和咨询等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素质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以及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和团结协作的工作品质。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分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程(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劳动军体课教学体系、社会实践体系、科技活动体系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课实验体系和专业课实验体系。基础课实验体系涵盖了工科学生必修基础实验课程;专业课实验体系由土力学性能实验、材料性能实验及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实验组成。实习教学体系构建成从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到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一体化实践体系。课程设计体系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论整体性构建了涵盖上部结构(水平承重体系和竖向承重体系)和下部结构承重体系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之一,涉及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含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及其相关的试验仪器与设备;软件条件主要包括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图书资料、实践教学课件、实践教学软件及实践教学影像资料等。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非常复杂,涉及学校、学院、系和教研室等多个层面上的管理,还涉及到学生自身和校内外指导教师层面上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还包含健全的管理制度,如组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教师实践培训和顶岗锻炼制度等。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主要包括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原则、评价机制、整改制度等。

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其实施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更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级分体系构建的原则

坚持科学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构建各级分体系。其中,科学性是指各级分体系(系统)构建必须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实践性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各级分体系(系统)构建的相关实践环节要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际,易于实现;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各分体系(子系统),如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程设计体系等,必须紧密结合土木工程的实际,充分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整体性是指按照“大实践”教育理念和系统论基本原理,在宏观上,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管理和评价5个层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微观上,从实验、实习、课程(毕业)设计、劳动军体课、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6个层面上建立“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体系。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构建由基础实验体系和专业实验体系组成的实验教学分体系。在基础课实验体系中设置的5个实验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的基本实践技能,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专业性实验体系中,由于材料性能实验和构件性能实验相互关联,对两类实验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主要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学生通过开展系统性的实验锻炼,既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应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如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应突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4]。课程设计体系以一幢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带多层砌体结构附属用房)的完整性结构设计为主线,分阶段设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设计,即依次完成钢屋盖结构、混凝土楼盖结构、多层砌体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基础工程5个课程设计,构建“五位一体”的课程设计教学分体系,取消了混凝土排架结构课程设计,增加了多层砌体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2个课程设计,突出了课程设计体系的整体性、实践性和连续性;分阶段进行各项课程设计,要保持各项设计中相关设计计算成果的连续性[4-6]。

(二)加大引导和动员,深化全员重视实践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的进程中,全员、全方位、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教学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中全员育人和管理,首先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其次是从学校、学院、系等多个不同管理层次上深化管理,加强组织和动员,深入落实实践教学导师制,实现实践教学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此,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每一次进行实践教学分体系之前,都要组织学生和指导教师开动员会,同时推进导师责任制的落实。

(三)加大经费投入,推进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

经费投入是各项改革和建设的基本保证。经费投入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校校协作和校企合作,从多方位筹措经费,加强对校内实践基地(含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企业员工可以在基地内进行技术培训,而学校学生可以在基地内进行实践锻炼,达到校企共赢目标。通过持续建设,使实践基地内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满足学生进行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科技活动、实习等开展的需求。二是加大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设置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使校内指导教师通过顶岗锻炼、专项实践培训等,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同时,对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指导业绩考核评优、发放指导津贴等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质量。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在校校协同共建实践基地和推进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聘请土木建筑行业设计、施工、咨询和管理等单位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组成实践教学校外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定位,实践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工作,使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开展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行业所需。

实践教学评价是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既要开展校内多层次教学评价,又要借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开展校外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同时,加强多角度融资渠道的拓展,从特色应用型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通过立项获取建设经费支持,开展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特色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推进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上层次[7]。广泛争取校友和相关企业在办学经费上的支持,设立实践教学专项奖学金,深入开展各实践教学环节(如结构设计竞赛、科技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结语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推进了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开展,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毕业生得到了社会上用人单位的认可。研究成果对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冀宏,沈宗根,韩曜平,等. 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39-342.

[2] 江树勇,任正义,赵立红.基于系统论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 高教论坛 ,2008(3):81-83.

[3] 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48-51.

[4] 薛志成,徐晓红.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建设的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0(7):97-101.

[5] 薛志成,裴强,李长凤,等. 基于整体性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5);128-131.

[6] 李长凤.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 3):110-113.

[7] 李鹏飞.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 大学教育,2013,(8):90-92.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应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环保科技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是为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环境问题,而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一门以工程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矛盾的不断升级,当今社会对未来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主体的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泰山医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预防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专业。自专业开设以来,我们就确立了“医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为社会输送了几百名高素质的工程类技术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切实推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为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本文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探索进行了初步总结。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工作仍采用与理论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致使培养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失去了在考研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为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学习兴趣,我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除保留原来的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基本内容外:

首先,将公共基础课中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整合为一门新的独立课程—化学实验,分为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在四个学期进行开设,并提高仪器分析实验学时的比重,以满足学生对现代仪器测试技术的需求。

其次,将隶属于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实验分成三个层次:环境工程基础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创新型综合实验。在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分别设定三个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适当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学时比重。如“校园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与评价”综合性实验项目,较好的模拟了实际环境监测项目的基本操作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采集水样、污染指标检测、水质评价等多项技术,巩固并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环境工程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科研究热点,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路线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撰写专业报告。如设计的“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和吸附性能评价”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内容包括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六价铬最佳吸附条件的确定、解吸实验、动态吸附试验等,既能锻炼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将来的考研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将认识实习合并到生产实习中,延长生产实习的时间,使学生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得到真正的锻炼。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大力加强校外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与邹平福海集团有限公司、肥城阿斯德有限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标准水务华东分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一方面为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条件,使学生可以深入到生产一线,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我们计划将原来大四上学期两周的生产实习延长到一个学期,由企业指派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家担任实习指导,使学生真正具备实际操作知识,杜绝“眼高手低”现象的发生,使学生不再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另外,学院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双师型”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也可以利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使企业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赢。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日常的理论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识和人才需求信息。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按照我国现行环保监测和设计技术的要求,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力争使学生在学校内就可以掌握到当前社会需要的监测和设计技术,一毕业就能上岗。另一方面,加强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水污染处理等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使之与实际生产一线的需求接轨,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实用技能。

三、注重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次理论和实践机会。毕业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未来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我们在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挑选10%的优秀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

首先,优先选择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聘请企业内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合作教师共同指导。

其次,依据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污染物处理工艺技术,挑选某一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污染物处理项目来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使毕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社会效益。

再次,在污染物处理工艺的选择上,既要求学生广泛了解当前社会现有的主要工艺流程,又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现状,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不仅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综合训练,更为以后的工程设计积累一定的经验。

四、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建设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鼓励任课教师开设各种类型的开放实验,利用开放实验让学生对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验项目进行尝试,从中发现并筛选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市和校级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申请,由相似专业背景的教师做为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五、职业资格证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与泰安市劳动局合作在校内开展职业资格证推广宣传活动。每年在春秋两季举行环境监测工程师和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名学生获取了相关的资格证书。

六、结束语

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一系列尝试,强化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实施“卓越计划”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王新华,李秀芬,王中华.浅议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1,(05):153-154.

[3]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4-6.

[4]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Z].教高函[2010]7号.2010,6.

[5]陈胜,张立秋.提高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01):21-23.

[6]王向东,金燕,曾抗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103-105.

[7]郝红元.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2006,22(3):91-92.

[8]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132-133.

[9]许晓毅,吉芳英,胡碧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4):114-117.

[10]高永清,商丹,于家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09,(8):164-166.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对高等院校面向社会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南京林业大学是江苏省“卓越计划”高校之一,学校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结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了全面的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十二·五”重点专业、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评估合格专业,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培养领域之一。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包括土木工程在内的大部分行业都要对外开放。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都需要有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文处理各类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卓越计划”下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代表了今后的主流趋势,对于提高土木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了适用于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一、课程体系

“卓越计划”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要求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调研并总结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择以及适用学生范围的确定。以“卓越计划”培养宗旨为指导思想,根据“卓越计划”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本人教学优势和经验,分别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二年级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本科生三年级课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以及研究生课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作为试点。这三门课程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各课程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难度逐步递进,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于本科生课程选取2~3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双语讲授,并对每门课程挑选1~2个实验环节进行双语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感受真正的双语教学环境,也可以考虑到学生有限的英语水平,避免出现只重视语言学习而忽视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的现象,同时加大双语教学中实验部分的比重也很好地体现了“卓越计划”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选择的章节为“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以及“沥青针入度”实验;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中选择的章节为“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沥青胶结料的评价方法”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沥青延度”实验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实验。对于研究生课程,考虑到其英语水平和平时查阅国外文献的需求,全程采用双语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石油沥青、改性沥青、集料、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等章节及相关试验均有涉及。高质量的双语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由于本研究所选课程没有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而且国内外相关的专业教学体系和所用工程规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以国内中文教材为主,依据其相关内容和本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自行编写英文课程讲义材料用于双语教学。各门课程主要参考的英文教材包括:美国大学教材Prentice Hall出版社出版的《Materials for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s》和《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美国沥青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出版的《Hot Mix Asphalt Materials,Mix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等。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多样和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双语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双语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元化和系统化创新的要求更高。需要对已有的各种双语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对比研究,结合观摩其他高校或专业高水平双语教学示范课,确定合理的双语教学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以图、表以及视频影像为主,相关文字介绍和解释为辅。对于本科生课程,以中文课件为主,对重点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点采用英文进行注释,如每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名称、主要技术性能概念及指标、相关试验方法及行业规范的名称等。避免采用大段英文语句进行细节介绍,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英文的畏难情绪。对于研究生课程,反之以英文课件为主,仅对核心的概念、理论以及试验方法等进行中文注释,可以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授课方式方面,目前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4]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课程难度和学生层次来定。针对本校具体情况,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采用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而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合适。即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起始章节采用中文讲授,逐步过渡到部分重点章节采用双语讲授;而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始终采用双语讲授。对于所有课程来说,在讲授过程中如何确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能否同时实现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两个主要双语教学目标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对于本科生来说,采用英文讲授的重点应放在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以及试验方法上,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英文使用比例可以大幅提高,对重点知识点可以在英文讲授后再使用中文进行强调,而对于一般性的背景知识可以只采用英文讲授。在考核方式方面,应采用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手段,丰富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合理确定各自比例。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适当采用英语提问和回答,在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试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英文题。对于本科生课程,课程总评成绩由50%的考试成绩、30%的实验成绩、10%的课堂提问以及10%的课后作业组成。对于研究生课程,还应设置英文讨论课和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等环节,进一步提高英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比例。总评成绩组成为20%的讨论课成绩,20%的论文成绩,20%的实验成绩,20%的课堂提问以及20%课后作业。

三、实践效果

通过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对三门课程进行了连续两个轮次的双语教学实践,涉及对象包括三届本科生和两届研究生近300名学生。为了评价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成绩统计分析等多种方式对上述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表示支持和欢迎,研究生的接受度普遍大于本科生。从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目前的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尤其英语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教师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分别用于理解专业知识和英文部分所耗精力的分配不合理,难以两者兼顾;双语教学衔接模式还有待改进,尤其是本科生课程,有的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有的章节采用中文教学,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现有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关联性不足;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定位较为模糊等。虽然目前进行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尝试无论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相应问题的出现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改进指明了方向。而且,学生们普遍支持的态度也为今后坚持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和改革奠定了信心。

四、结论

目前,随着“卓越计划”的实施和推荐,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对“卓越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发现的相关问题对于完善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折媛,杨军,张朝晖,等.“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5):55-5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8-111.

[4]宋妙辉.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英语双语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50-151.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测量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损失。为此,教师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结合学科发展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教授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留下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本文就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拥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投入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需要用到电子经纬仪、垂准仪等设备,为此,职高院校负责人要专门投入一定的经费在仪器设备上,以此来满足实践教学的多种需求。同时,还要构建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在该场所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进行课堂上的理论实践,从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实践活动。

二、重视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其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增加实践动手的时间。以“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讲解这部分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观察经纬仪,学生就能形象地了解到经纬仪的构造。在以前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设备的不齐全造成理论实践过长,实践课的学时较少。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学校逐渐将实践放在了首位,加大了设备投资,实践课的学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实践课的数量逐渐上升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当然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没能领会新课程的思想,课堂始终还在教师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要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本身集视频、动画、声音等优点于一身,在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消化这部分理论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运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自主式学习法,是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明确掌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与方法等,顺利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台仪器,让小组内的成员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制订本节课的学习计划,随后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改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任何一种传统思想都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就被新思想取缔,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更是如此,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天性是好动乐学,只有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才能产生它的实质性作用。

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出发,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经验,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改革道路,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飞,韩文娟,赵威,等.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5(5).

[2]何玉莲.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4).

[3]王小广.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6):270.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纺织工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本文针对目前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要求和教学特点,分析了目前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高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纺织工程; 实践教学

1. 引言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教学体系中与专业课程相配套,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纺织企业急需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加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既是我国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要求。

2.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要求

面向纺织服装工业的应用型纺织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而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从知识与能力结构来看,其培养标准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1)基础科学知识;(2)纺织核心工程基础知识;(3) 纺织高级工程基础知识;(4)解决纺织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5)实验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阅的能力;(6)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7)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8)交流能力;(9)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实践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和专业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我校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如下,通识教育实践有制造技术基础实习和军训;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主要有:纺织材料学实验,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织造学实验,针织学实验,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有机织产品课程设计和针织产品课程设计;专业综合教育实践有纺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除此以外,合作教育环节作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门课程,分别在第二、第四和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开展。以鼓励学生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实习,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4.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实践教学较为集中,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对脱节。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实践内容进行熟悉,在学期结束前的实践课程不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理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例如《纺织材料学实验》是其他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机织产品课程设计》是《织造学实验》的深入。而《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相对来说过于独立,从实验内容角度而言,可增加与《织造学实验》以及《针织学实验》有机结合程度。

4.2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

专业基础教育实践授课内容比较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方法和实验对象多为传统的测试手段和纺织材料。很多实验内容较为传统,缺少对先进检测手段以及先进纺织材料的引用。同时,一部分实验内容缺乏实用性,实验操作和步骤与企业实际情况也有所差异。如纺织品加工与测试实验,织造学实验,针织学实验均存在实践课程内容均不够全面,难易程度设置不够合理,有关测试实验所占课时较多,生产工艺的实验所占课时较少。可结合我系培养方案,对实验内容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可结合《非织造学》、《生态纺织品加工及整理技术》和《产业用纺织品概论》等课程,适当增加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非织造产品等先进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的实验和测试内容。

4.3 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不足

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来体现。其他实验课程尤其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程并不能体现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课内和课外实验,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很多能力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尚不足。

4.4 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考核尚以实验或实习报告为主,课程设计还会提交实验小样,对实验过程的考核尚不足。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指导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合作教育为例,其出发点和宗旨是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主动参加社会定岗工作,以达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符合的实践单位,很多合作教育并不能正真落实,即便是安排了协调员及时与学生沟通,对于这种没有组织性的实践活动还是很难进行考核。

5.结语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中。包括了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文件的修订。其中新修订的大纲与原大纲相比有也在教学目标、实验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增加了教学效果部分,强调了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具备的每一项能力,并通过实验内容和教学效果对照表的方式将每一项实验内容所体现的教学效果相对应。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更好地说明了每一项实验内容所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教育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陈 雯,周宏仓,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4,11,(306),196-197.

[2]毕红军, 对提高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探讨, 高教高职研究,2012,58期,164-165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实践教学对于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大,而大多数高校对于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结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目前对工业工程学生的人才培养现状,对培养方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设仿真实验实践平台以促进学生对专业工作的认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 仿真实验平台 综合创新能力 实践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是一门对涉及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的综合性边缘学学科。[1]鉴于IE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验成为其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2]但是,工业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时期,各个高校设备资源水平相差很大,专业教学特色各不相同,专业构成和形成历史也有差异,所以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建设模式。[3]随着现代市场日益进步和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系统逐步与网络智能化技术接轨,要使高校实验室建设跟上实际生产企业的发展,对其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仿真实验实践平台通过生产线的模拟,可在计算机上快速再现一个复杂生产系统的状态,模拟其动态行为,分析该生产系统配置是否合理,进而为生产系统的设计、改善及优化提供决策支持。[4]

面对国内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各高校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更要重视开展开发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但由于IE在我国设立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经验,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现阶段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应为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同时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利用FlexSim软件进行生产线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实现足够的验证实验和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利用IE的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并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1工业工程学生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但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工业工程专业在教学上的创新性有待加强,缺乏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刚进社会时很难进入岗位角色。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由于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较晚,对于工业工程教学方法大部分停留在理论教学而缺少对实践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2)实践教学内容综合性不够。尽管实际教学工作包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对于基础专业课程所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程度不高,各个课程的契合程度低。

(3)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资源、仪器设备不能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实际生产车间中的机器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或资源跟不上实际生产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无法满足工作崗位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4)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设计性和开放性,且实验考核方式创新性不高,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建设仿真实验平台的目的

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5]为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亲自参与到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建设模拟汽车生产过程的仿真实验平台,借助平台开展模拟实验。利用学校实验资源建设模拟真实生产实验平台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汽车生产过程的同时,把握动作现状,找出自身的动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去改进,进而避免无效动作。对于设施布置方面,按照给定人数、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线长度等因素来规划流动模式。因此,提高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的知识整合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专业认知度,同时也充实了教学内容。引入最终的实战对抗赛进行考核,增加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实验开放性,促使学生为达到更好的成绩不断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深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对实验前后的成绩对比之后,各组同学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反复改进和生产线的优化布置,最终都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 建设仿真实验平台对工业工程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改善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仿真实验平台对于工业工程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仿真实验平台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同学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经过最初的生产仿真,根据生产同时录制的视频材料,对操作者动作进行分析,并利用软件按照相应参数建立模型并仿真,观察存在瓶颈,对生产线进行改进并重新模拟生产实验,同时录制好相关影像材料,反复优化直至达到最优,最后进行小组间的实战对抗赛,得出实战成绩,结合提交的实验报告形成最终的实践成绩。首先,通过模拟汽车生产使学生接触真实生产流程,可以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度,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所学课程的价值,实现各门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解与应用。对于提前接触专业仿真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其次,通过给定的最初生产规则和流程,学生利用相关软件(Double-E,FlexSim等),通过影像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找出操作者的动作和物流的瓶颈之处,结合对生产线的建模与仿真,通过输入相应参数,观察生产线的运行状况,观察最终的瓶颈环节,从而找出问题工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交流并提出改进方案,根据方案的实施效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按照修改意见重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这一过程对于工业工程学生的实施能力和整体控制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在反复改进实施的循环中能对新出现的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控制措施。最后,通过引入比赛机制对实验成果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不仅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查阅资料文献,可以学习课本之外的解决方法,也能在解决问题后获得较大成就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思维的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性较高的工业工程专业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仿真实验平台是培养学生基础实践技能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基础平台。仿真实验平台的建立,引导学生参与到真实生产实验中,使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提高了學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创新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创新能力,同时达到了深化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效果。

€L芑鹣钅浚核拇ㄊΨ洞笱?016年度“质量工程”校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资助;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实验技术项目资助;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36051,20151063608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36051)

参考文献

[1] 李成松,李玉林,陈永成等.工业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陕西教育€Y尭呓?2016.7(8):117,110.

[2] 马岑睿,严聪,张成涛.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48-151.

[3] 杜战其,曹守启,上官春霞.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分析[J].价值工程,2012(9):28.

[4] 查靓,杜轩,赵美云.“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15(313):77-78.

[5] 居来提·买提肉孜,李艳娜,尼加提·外力,田伟.建设实验平台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J].高教学刊,2017(6):140-14.

上一篇:艺术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工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