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

2023-09-22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1篇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价和清醒的认识。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时期。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7.3%下降到3.8%,并呈继续下降的

趋势。农业比重越小,表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实力更强。农业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转为既要兼顾生产,又要兼顾生态;既要满足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抓好生产,更要提高竞争力,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同时,农业比重降低,但农业所承载的劳力比重仍居高不下,高达48%,农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农业比重越小,越容易产生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农业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农业产业正处于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先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只有800多元,还不足城市居民的1/3,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替代,农民的兼业现象就不会有根本转变,土地流转速度也不能加快推进。这种兼业化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业产业升级所要求的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矛盾。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正处于加速变动的关键时期。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从农村来看,劳动力大量转移到

二、三产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特点。这种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它有利于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但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生矛盾。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正处于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保网络、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正向农村延伸普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已成为基本趋势。但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生产要素严重弱化。凡是农业发展的重镇,都是财政穷镇。农民信贷渠道单一,筹资困难,又通过到城市就医、就业、买房、上学,使得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失血严重,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五是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进一步凸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将会集中爆发,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潜在问题日益显性化。如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补偿等,引发大量矛盾和问题。尤其近期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在时隔10年以后,又重新强调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这虽然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给农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淄博情况看,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是: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

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

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增加农业部门掌控的投入。同时,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2篇

1 发展新型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因此, 要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 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 首先, 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农业生产工具, 将更多更先进的农具农机向农民推广, 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 节省劳动力;其次, 加快农作物改良, 利用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结合的优势, 发展更多高产、优产的农作物品种, 让农业增收增效。

1.2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 既是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 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 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 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 有龙头企业牵头, 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其次,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 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 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 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 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1], 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加丰富, 更具发展潜力。

1.3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补贴, 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首先, 充分发挥农具、农机补贴, 良种补贴等政策作用, 通过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其次,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保护农民的土地, 防止受到不合理渠道的强制购买, 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最后, 建立完善农业金融制度, 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 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 推进新农村建设,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技能

当前, 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科学文化水平就相应得不到提高, 农业生产发展就会减缓。因此,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必要保证。当前, 义务教育实施已经逐步迈入高水平, 当务之急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在农村兴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以此培养具有相当水准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2],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 在农业生产之余也能通过劳务输出获得额外收益, 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 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完备依赖度比较高, 畅通的交通运输能力、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快捷的电力通讯系统以及互联网交易系统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正在来临, 互联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媒介, 农村也不例外。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农村特色农产品, 效果不可忽视, 而这要求农村有着畅通的互联网信息网络[3]。因此,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提高农民收入, 让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手段。“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今, 在我国农村中, 实现“一村一品”等战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户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 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 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 使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 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其次,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会逐渐产生相关联的产业链, 如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食品贮藏和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 还会促进物流产业进驻农村, 提高农产品具备的附加值, 这也是发达国家倡导并实施的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在西方国家中, 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的份额所占比例非常小, 大部分的初级产品都会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再进入市场销售环节, 从而使其附加值成倍增加, 如美国有80%的农产品会经过加工, 附加值平均增长5倍。

4 结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制定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措施, 三位一体的同时相辅相成。增强科技推动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这些具体的措施是共同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 中央已经连续12 a将一号文件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由此可见, 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 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从实际出发, 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国强, 诸秋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7) :196-198.

[2] 胡文.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8.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3篇

1 地理环境条件分析

1.1 地理位置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7°13′~107°40′,北纬29°38′~30°31′,邻近多个县区,是重庆市与周围区县沟通联系的重要枢纽站之一,是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翼的连接点,也是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城市相连的重要陆上交通枢纽。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垫江县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充裕的自然和市场条件。

1.2 地貌状况

垫江位于华蓥山脉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由于丘陵地区属于林地多、耕地少的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主要依靠集中于山间河谷地带的部分耕地,所以充分利用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带发展农业,是拓宽农业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县境地貌成因复杂,以构造地貌为主,背斜轴翼为山,向斜轴翼大部分为丘。因此,垫江县农业大多根据当地海拔的高度,来确定农业发展类型、作物种类及播种面积、播种期等。

1.3 水系情况

垫江县地处低山丘陵,境内溪河纵横,沟渠密布。据资料显示,其中流域长度大于5 km的河流有41条,流域面积达到及超过100 km2的河流有5条以上。这些河流都属于长江水系。这些充沛的水资源,给垫江农业生产的灌溉,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1.4 气候资料

垫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早且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无霜期约为289 d。因此,垫江农业自然气候资源条件良好,大多数作物可实现一年两熟,能够提高作物复种指数、作物生产率及耕地利用率。

2 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与优势分析

2.1 不利条件

2.1.1 地质方面

垫江县地层从新到老,依次分为新生界第四次全新统、中生界侏罗系上、中、下级,以及中生界三叠系上、中、下统。且境内有四个背斜和三个向斜地貌,地质较为复杂。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疏松,地壳活动相对活跃,虽然其活跃程度不及地震带上的其他地区和国家,但依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使农业生产发展收到影响。

2.1.2 气候方面

由于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容易造成洪涝,甚至引发泥石流,不仅会给农业种植业发展造成灾害损失,也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当北方发生洪涝灾害时,南方也时常出现大面积的旱灾,使农作物减产,增加了生产成本。

2.1.3 其他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郊的良田多被占用搞建设;许多农民开始走向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妇女甚至儿童。因此,农村出现低产园、低产田、低产林的情况较普遍,不少农田也变成荒地,土地摞荒严重,而新开垦的农业用地土壤肥力等条件也较差,影响作物产量。

2.2 主要优势

2.2.1 农业政策

从2011年开始,垫江县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力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力求走出一条适合垫江农业发展的新路。为此,颁布了“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和条例,详细讲解全县粮食、蔬菜、花卉和果树等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政策和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农业补贴等鼓励农业发展的利农政策,这些都为加快垫江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强了信心,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 历史文化

自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置垫江县,到如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因此,垫江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文化背景。2008年3月,根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有关决议,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体系”评审鉴定,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中国垫江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这为垫江县农业发展结合地名等文化元素,打造更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乡村节庆旅游等综合农业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2.3 农旅资源融合

垫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与人文风景交相辉映。境内拥有世界最大山寨式古城堡鹤游坪、东汉岩墓、摩岩石刻等文物古迹,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城区绿地率达40%。垫江田园风光秀丽,“山水牡丹”享誉国内,依托当地油菜、李、柚和牡丹等农作物和花果资源打造的“牡丹红、菜花黄、李花白、柚花香”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垫江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亮点和成功案例。如今,垫江围绕千年古县、四季花海、休闲胜地三大主题,逐步开发建设了宝鼎天堂、卧龙盐浴等旅游景区,重点建设打造了牡丹源景区,这些景点景区已成为重庆近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这些农业资源与文化景观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3“3+2”现代农业的具体内容和对策措施

3.1 主要内容

自垫江县2011年提出以打造“重庆粮仓”“都市菜园”“花果之乡”,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为主要内容的“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思路以来,垫江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沉下心来,努力工作,重点引导发展了油菜、水稻等粮油、蔬菜、花卉和水果等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粮油和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劳务经济,努力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3.2 对策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垫江县现代农业园区是“3+2”模式的一个缩影。园区含有多个镇、村及社,为加快示范引领,强化要以高标准农田、农业灌溉管网配套、现代农业设施与产业链延伸拓展等建设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目标方向,将园区划为粮油制种、设施果蔬、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等四大功能模块,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规划。

3.2.2 农旅融合一体化发展

充分利用垫江县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将垫江县的牡丹花等特色花卉资源,以及古城堡鹤游坪、东汉岩墓、摩岩石刻等各个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同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牡丹文化很好地融合于其中,集中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使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帮助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户在家门口创收致富。

3.2.3 强化科技应用与普及

加强与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等配套知识、技术和工程的推广应用,加大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应用,做好基层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同时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研发或引进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价值。要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加快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建设,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的农产品的开发等,提供技术保障。

3.2.4 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

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推动园区的建设,依托各种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积极引进并不断扩大农业加工企业,使工业的发展能够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形成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同时结合我区农业乡村旅游业,积极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大力研发、包装和打造农业与旅游新产品,发展当地优势作物粮油和蔬菜、花果等农产品加工业,使垫江农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都得到提高,农业产业链得到不断延长,让其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农业效益实现最大化,让农民增收,农村更美。

3.2.5 推行“劳务经济”政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政府积极推行“劳务经济”政策,鼓励垫江县在外发展成功的农民回乡创业,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回引,让这些回乡创业农民的自身价值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也采取了技术培训、认真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等帮扶和保护措施,让回乡创业的劳务人员能够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关爱和温暖,有利于他们潜心做好农业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等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而加快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促进垫江现代农业的成功转型。

3.2.6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在农旅融合发展等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健康大事的重要工作。建立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检测室等,都是确保从源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宣传和技术推广普及等工作,让广大生产者和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杜绝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销售,使农产品质量更加绿色、健康、营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

4 结语

垫江县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生态气候,都比较适合发展“3+2”现代特色效益农业。“3+2”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是一条前途广阔的发展道路,垫江县可结合自身不利和优势条件,围绕全县农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完善“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体系,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使垫江农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通过对垫江县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农业生态环境资料的分析,结合垫江县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与优势条件,对垫江县提出的“3+2”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应用与普及,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行“劳务经济”政策,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4篇

将创新理念应用于现代化农业中, 推动新型农业发展, 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将这一理念及相关措施, 结合当地生产特点用于农业实际发展中。保定满城区发展新型农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同样还有一些当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满城特色农业——草莓种植业, 并根据实地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分析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较低

满城区草莓种植作为本地的特色产业, 在1980年代满城区草莓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全国草莓种植总面积的20%。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满城草莓种植业也不断地扩大规模, 根据我们实地走访和与当地种植人员谈话中了解到, 满城草莓种植面积是呈增加趋势, 但是只是个体承包种植, 没有形成规模。由于满城区以山地为主, 机器操作不便, 所以草莓的整个种植过程基本是承包果农来进行, 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果农自主选择, 没有形成规模销售市场。

2.2 解决措施

针对出现的这一问题满城区政府及时采取行动,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 2017年7月8日保定市沃土果蔬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和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科技创新合作三方协议”, 保定市沃土果蔬有限公司为草莓的销售提供更大的平台, 河北农业大学的科研技术团队通过草莓新产品的研发来提高草莓的产量, 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推动着满城区草莓种植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政府在当地建立了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业观光园,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这样就从多方面推动满城种植业发展, 为满城新型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国家农业政策落实遇到的困境

3.1 惠农政策落实难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当地种植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种植人员占当地种植人口的70%, 而较为年轻的劳动力大多选择在保定市就业, 只有很少一小部分愿意留在当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当地种植业劳动力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 并且种植人员年龄偏大对一些新的国家农业政策了解不是很及时, 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过程较慢, 接受度较低。

3.2 解决措施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财政倾斜力度, 农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比如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其他的补贴, 这些优惠政策需要通过满城政府来实地落实。满城区政府通过建立农业技术基层服务站, 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国家政策及时推送给当地农民, 帮助他们随时随地了解最关注的农业信息;设立农民教育科技培训中心, 教授农民草莓种植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引进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的新技术, 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 示范种植新品种, 实现草莓的良种种植。

4 发展绿色农业遇到的困难

4.1 农业种植存在农业污染问题

由于满城地区种植草莓和葡萄等经济作物为主, 所以会涉及不合理的土地耕种、过度使用化肥、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难以处理等问题。这些与我国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和发展绿色农业理念是相悖的。

4.2 解决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 政府积极宣传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以秸秆代替化肥, 减少化学药物对土地的污染, 定期有组织地对地膜开展使用回收活动, 消除土壤残留的活动, 并对村民进行教育宣传,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将国家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印刷成册分发给每一户种植户并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制, 对当地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布预警, 以此推动满城绿色农业的发展。

5 结语

中国要想变得强大, 农业发展必须发展, 只有农村发展了, 农民安居乐业, 整个社会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社会才是一个和谐整体, 我们才有望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农村发展, 农业是基础, 促进农村供给侧改革, 提高农民的获得感, 创新理念应用到新型农业发展中就变得极为重要。保定市满城区, 正是秉持这一理念,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发展绿色农业, 现代化农业, 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销售模式, 大大提高了农民收益, 推动当地新型农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的同时, 当地农业发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这些都是在今后推动农业发展工作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

摘要:历来农业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推动新型农业发展,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工作, 将推动新型农业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 依托自身地区优势, 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发展脚步, 积极解决在发展新型农业中遇到的难题, 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草莓、葡萄等具有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发展模式, 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形成规模化, 降低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当地在推动新型农业发展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并制定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这对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机制,新型农业,满城区

参考文献

[1] 孙晓然, 杨蕾, 杨伟静.满城县草莓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大众商务, 2009 (8) .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技术、水稻灌溉技术、改进沟畦灌技术等。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的过程,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是农业抗旱的重要途径。下面介绍两种有效的抗旱节水措施。

一、输水系统节水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减少输水渠道透水性或建立不透水防护层的各种技术措施,是灌溉各环节中节水效益最大的一环。渠道防渗按材料类别一般分为6类:土料压实防渗,水泥土护面防渗,石料衬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膜料(塑料薄膜等)防渗、沥清护面防渗等。衬砌材料大致分为刚性材料、膜料和土料,其中刚性混凝土衬砌是当前渠道防渗的主要形式。通过采取渠道防渗技术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一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二是降低了渠道粗糙程度,加大了水流的速度,增加了输水能力,节省输水时间,一般可缩短时间30一500/0;三是减少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对地下水位的控制,防治盐碱化发生;四是减少渠道淤积,防止渠道杂草生长,节省维修费用和清淤劳力,降低灌溉成本。

土料压实防渗技术是以粘性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或四合土等为材料,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因其有造价低和施工简单等优点,故在我国沿用长久,特别是一些资金缺乏的中、小型渠道上应用较多。良好的土料防渗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土料颗粒级配比好;二是石灰与土料能很好地胶凝固结:三是夯压的防渗层密实稳定。土料防渗应特别注意优选土料含水量,含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不易压实而影响防渗质量。

水泥土防渗技术是由土料、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材料,主要靠水泥与土料的胶结与硬化,故水泥土硬化的强度类似于混凝土。水泥土防渗因其具有就地取材(土料占80-90%),防渗效果好和技术简单、易推广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水泥土防渗的主要缺点是早期的强度和抗冻性较差,因而适宜用于气候温和无冻害地区。

砌石防渗技术结构形式有护面式和挡土墙式两种;按材料及砌法分有干砌卵石、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浆砌料石、浆砌条石等多种。砌石防渗具有能就地取材,适于山丘区和石料采集方便的地区。在性能上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坚固稳定等优点。不足是机械施工难,施工质量难控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大中型渠道上广泛应用砌石防渗技术,现有的渠道防渗中砌石防渗约占45%,而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膜料防渗技术就是用不透水的土工织物(即土工膜)减少或防止渠道渗透的技术措施。土工膜是一种薄型,连续、柔软的防渗材料,具有减少渗漏90%-95%的高防渗性能,适应变形能力强,质轻且耐细菌和化学腐蚀,造价低等优点。膜料防渗多采用填铺式,其结构一般包括:膜料防渗层、过。。。。。。。。。。。。。。。。。。。。。。。。。。。。。。。。。。。。。。。。。。。。。。。。

二、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是指灌溉水进入农田后采用良好的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利用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第6篇

摘要: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灵魂。为使园区形成的系统机制不断适应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需求,永葆生机活力,更好地推进绥化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完善运行机制,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现代农业园区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是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加速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一、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在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绥化市位于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东北黑土带的核心区,拥有3.4万平方公里的寒地黑土,其中耕地面积2 677万亩。绥化市素以“北国大粮仓”著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多年来,绥化现代农业园区由无到有,由弱到强,蓬勃发展,尤其是着力突出农业产业项目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和牵动作用,致力提高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五大核心示范区,力图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当地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成绩固然可喜,但由于发展速度较快,经验不足,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建设资金短缺。目前绥化现代农业园区资金投入主体为政府和企业。由于园区建设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影响一些投资者的积极性。个别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园区建设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

第二,土地流转不畅。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现行的土地管理办法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复杂的征地手续等造成土地流转不畅,制约了园区的规模经营,进而影响园区的健康发展。

第三,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较少。对需要高投入但短期回报较低的技术开发项目积极性不高,过多注重短期效益,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很少,多以引进技术为主。

第四,缺乏专业人才和激励机制。当前绥化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经营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产品营销人员素质不高问题,懂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而且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园区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专业性分工协作不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经营内容的经营思想需要提高。

二、完善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取决很多因素,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灵魂。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所具有的,使系统整体保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运行方式。其中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要素机制,经营管理机制,市场机制等运营好坏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效益与发展。为使园区形成的系统机制不断适应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需求,永葆生机活力,更好地推进绥化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这就需要完善运行机制,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完善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多样化。资金是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源泉。要改变投资主体单一,资金不足的现状,就要建立和完善灵活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多方投资,投资形式要多样化,货币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可作为投资。肇东五里明镇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为股,每亩为1股,每年每股保底收入350元,农民零风险入社,合作社盈利的60%按股分红,既使农民得到实惠,又解决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同时,为调动投资积极性,激发投资者投资热情,要明确各投资主体的利益,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政府在政策上也要有所倾斜,给予投资人一定的减免税收、信贷支持等优惠,切实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第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土地流转的合法化、秩序化、正常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占有大量土地,因此,土地问题成为农业园区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区划调整,以田换田。是在地多人少的地区,通过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按照规划,把园区内的农民调整迁移,实现集中成片土地的规模开发,这是土地流转的初级形式,仅涉及土地位置的变动。二是租赁制。农业园区主体向农民以合约形式租赁土地。是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有偿转让形式,即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园区经营者,再由园区经营者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付给农民一定的租金。这种形式操作方便,易于实施。三是反租倒包制。是对已经集中的园区土地由园区经营者管理者将园区分成若干功能小区,在转包给企业农技人员,大户经营。其特点是倒包面积连片,可形成规模化经营。四是划拨制。是由政府通过有偿征地,将整治过的土地划拨给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开发。一般用于政府建设立项的园区,既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又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五是竞标买断。适用于未开发的连片荒滩土地。是由政府出面,对荒滩土地进行招标开发。六是股份制。这是目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园区经营利润的分红。这种形式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和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第三,完善技术选择与扩散机制,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尝试科技创新途径。绥化市北林区各园区采取科技创新措施,引进高新技术,实行定点试验。大部分区级农业园区都拿出部分地块,探索应用新品种、新栽法、新农药和新肥料,双河斗胜水稻园区、秦家大渡槽水稻园区、新华六排旱作农业园区试验品种达到100个以上,为农民下年选择种植品种提供了示范,为今后农业生产做好了储备;兴福聚宝大豆园区示范了窄行密植栽法、绥胜胜利四玉米园区示范了大垄密植栽法,为创建高产探索了新路。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要充分发挥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干农民想干但不能干的事,做农民想做但做不了的产业,真正发挥“给农民做示范,带领农民干的作用”。

第四,完善人才利用和激励机制,增强园区总体科技实力。科技人才是影响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全人才利用和激励机制是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人才聚集机制。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营造良好氛围,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坚持引进与培训提高相结合,努力壮大园区科研队伍,提升科技人员素质。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分配激励制度,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培养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家。作为园区核心人物,农业企业家直接关系到园区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这对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善经营管理机制,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用经营企业的方式管理农业。经营管理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的核心。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逐步成熟,经营机制企业化是大势所趋。管理现代农业园区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建立一套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经营管理机制,用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园区。

(1)着力提高规模生产经营水平。有规模才能形成特色,才能创造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作为支撑,以特色产品的规模化创造规模效益。建立规模经营合作组织就是一项重要措施。庆安县依托自身产业与龙头企业、涉农部门等组织形式多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协会”的规范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县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达215个,会员户有3 538万户,形成依靠农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各种合作社带动农民2.9万多名,实现年销售额1.3亿多元。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联合,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值得大力推广。

(2)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加速扶强壮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业。现代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筹资的办法,运用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成果、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对传统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改造,完善现代食品加工体系,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鼓励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相关产品加工业,形成食品加工业的集群效应。

(3)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要瞄准市场抓农业,立足本地实际,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彰显农业特色优势,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和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修杰.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2]郑敏.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启示[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

[3]黄修杰.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探讨—以广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

[责任编辑:王建武]

上一篇:青涩爱情范文下一篇:一句话介绍自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