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

2024-02-11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一、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专业科学的农村金融机构及基础设施

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银行,然而针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数量并不可观,往往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相关的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完善,数量和质量都堪忧。金融机构的农村覆盖率十分低下,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和设施与高涨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矛盾,要想使供需矛盾得到切实有效的处理和弥补,就需要着重针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改革,使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得以健全完善。

(二)农村在信征贷款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和挑战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农民收入比较低下,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益,就需要相关方面的资金支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有着更大的需求,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因为信用等级和抵押品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导致无法真正意义上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源,由此导致农民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除此之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征信体制不够健全完善,农民信用档案记录不够全面,绝大多数的农民针对银行信息并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供需矛盾。

二、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和传统金融有效融合不断创新

当前,在互联网的推进和普及之下,农村或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传统金融的相关优势,使其有效融合优势互补,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以此使相关方面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传统商业银行奠定市场基础。同时针对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维护,确保两方面的力量都能够有效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充分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在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推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实现良性互动,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深入发展,实现协同创新,错位竞争,以此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共同努力,为农村市场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需求贡献力量。从根本上来讲,农村普通金融体系的本质是金融,但是它的核心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掌握相关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和具体需求,针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把客户作为绝对的中心,以此为基准,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新服务,使营销进一步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增加全新的金融网点,优化布局,进一步优化金融便利点,使农民们的日常业务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二)进一步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农村信用体系构建为基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覆盖全国统一公开的征信体系,并且确保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能够融入到全国的信用体系中,在最大程度地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发生几率。其次,要针对信用评级方式进行不断的转变和完善,构建多边的信用评价模型,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村征信数据难以获取的难题。牢牢把握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方面的互联网技术,使征信数据更完善,更科学合理,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仅体现为历史信贷信息,要着重针对电商平台的交易信息,社交网络的聊天记录,通话记录,资金流水等相关方面信息,也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以此当作授信的参考依据。

(三)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完善

着重针对监管主体和相关职责进行有效明确,并进一步有效出台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监管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在最大程度地提升制度的规范性和相关措施的可行性,营造出更安全稳定的普惠金融体系运行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服务金融体系的评级制度,针对相关方面的业务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进行明确划分,及时有效地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着重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使互联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拓展融资渠道,以此为三农政策的落实贡献应有的力量。

摘要:当前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也要以互联网为基础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以此确保农村经济实现平稳有序的发展。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要有效把握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此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确保我国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袁孟雪.“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7.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也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金融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形式, 与传统金融形式相比, 互联网金融具有许多优势,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审计监督体系不健全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之一。审计监督对于减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互联网金融在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无法满足其本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 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 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发展, 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 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事审计监督的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 其主要问题就是生存和发展, 如何将主营业务不断扩大, 从而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而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尚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 因此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还存在短板, 很难吸引审计监督方面的优秀人才, 从事审计工作的一般都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院校培养的,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审计形式。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要想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工作卓有成效,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人员知识水平上的局限, 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致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 影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

2.2 对审计监督体系构建不够重视

一直以来, 互联网金融都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之上, 工作的规划和开展也都围绕如何提升经济效益进行, 对于审计监督体系构建工作一直处于忽视的状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传统经营理念的综合影响,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审计监督工作中也一直保留着原有的工作作风, 不重视审计和监督工作, 对于体系的构建更是完全忽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欠缺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工作意识, 才能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2.3 审计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 审计监督工作一直不被重视, 甚至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即使意识到了, 在审计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 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工作机制是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除此之外,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虽然建立了审计监督体系, 但是缺乏一定的操作性, 对于审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解决, 无法真正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

3 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

3.1 提升硬件设施水平, 落实审计监督工作职责

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审计监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 在人工操作模式下, 不仅容易出现漏洞, 也容易出现审计安全隐患。对此, 要积极引入现代审计工作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 提升审计水平。在内部审计系统开发和应用上, 要结合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实际情况, 寻求合适的信息化审计监督工具, 并根据审计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需求。除此之外,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明确工作责任对于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在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 要强化落实责任, 由于审计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也十分容易出现审计漏洞和问题, 要进一步落实审计责任,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职责, 发挥责任机制的约束和指引作用,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在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实践中, 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审计人员, 对于审计信息的整合与统计, 都要有明确的责任指向, 尽可能减小审计监督中的机制风险, 最大限度地控制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风险。

3.2 从细节处着眼, 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

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 影响审计监督工作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针对这个问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健全完善审计监督控制机制。具体来说,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审计工作, 对审计监督程序进行规范, 及时建立评价监督体系, 注重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把握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从根本上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 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该针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方案, 然后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工作, 对内审计监督人员做好分工, 确保审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错误,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3.3 规范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流程

从当前的审计监督工作形式来看, 绝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都处于一种较为随意的状态, 审计工作杂乱无章, 没有规矩可循。因此, 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是审计监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所以,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审计监督体系,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监督过程中, 不规范的工作形式是十分常见的, 如果缺乏科学的法律监督体系, 任由这种工作方式和审计形式发展, 将会给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带来较大问题。随着经济体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的传统审计监督工作方式将难以为继, 健全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倒逼审计监督工作改革, 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发展。

4 结语

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好更快发展,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给予其足够重视, 在体系构建过程中, 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形式, 解决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落实工作人员职责, 规范审计监督工作流程, 注重审计监督工作细节, 从而有效提升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

摘要:随着时代形势的不断发展, 传统金融正在逐渐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 并且呈现出逐年发展的态势。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 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是非常关键的, 这也是保证互联网金融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还存在一些问题, 积极构建审计监督体系, 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国城, 王跃堂.基于过程挖掘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审计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3) .

[2] 王一哲.互联网金融中虚拟货币的审计监督体系构建及治理路径[J].财讯, 2017 (23) .

[3] 王丽萍.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改变以及风险管理[J].梧州学院学报, 2017 (5) .

[4] 王昭乐.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的新思考——基于e租宝事件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 (1) .

[5] 万光, 陈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9) .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对整个金融业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极快,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越来越多,整个行业欣欣向荣。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互联网行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风险问题的暴露,对消费者线上交易带来诸多困扰,同时信用问题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极坏影响,甚至严重阻碍金融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健全,行业间的恶性竞争以及对行业的监管存在缺失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暴露出企业的诚信问题更加严重。国内互联网金融信用的研究大多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机制为目标,大多运用定性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操作过程中依靠主观评分进行评估,很少对信用评估体综合考虑分析。本文研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系统识别和分析影响信用水平的因素,建立该企业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解决有助于市场的发展的同时,也对政府金融监管、消费者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现有权威体系和研究成果通过多种不同的财务比率指标反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增长能力。机构能否收回贷款,其运作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增长能力对于评估企业的长期生存和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

传统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中,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周转率等指标是衡量一个公司的主要指标,然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金融平台的认可度、人均投资与贷款比率、时间加权成交量等因素指标。其中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公司资产在年末通过债务获得的程度,资产负债率是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收益率代表公司的收益情况,不仅反映了公司债务的现状,还反映了公司的支付能力。时间加权成交量是体现借款周期与周转次数的乘积,综合反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偿债能力。总之,该体系主要从六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周转率、平台的认可度、人均投资与贷款比率、时间加权成交量。

2、运营水平指标的确定

运营能力旨在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资产效率,同时考虑到所有资产管理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应收资金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以及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所有这些指标都反映了管理层面的短期流动性,不良的应收账款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变大时公司的经济危机。总之,在业务能力的分析层面,本体系选择收益率、应收资金率、贷款比率、平均收益平均借款周期作为衡量指标。

3、知名度指标的确定

知名度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知名度的大小直接带动公司产品的销售,高知名度会带来更高的目标客户,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知名度的衡量需要从平台历史、企业规模、媒体曝光度等作为衡量指标。

4、成长能力指标的确定

成长能力反映了公司长期扩张的能力,具有良好增长能力的公司通常会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而扩大资金水平,主要业务的增长率对判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主营业务运营趋势是否良好与业务的生存直接相关。同时,总资产增长率也反映了企业年度资产的增加水平。

(二)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多标准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匹兹堡大学T.L Satty创建。层次分析法首先将目标问题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将整体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目标,在对每个子目标赋权,同时对赋权后的子指标进行排序,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单个目标决策。该方法广泛运用于这种评估领域,分析层次过程结合了专家经验和判断能力,比较每个层次的企业信用要素,给予每个要素相应的权重,并在层之间进行,元素的权重是有机联系的,最终导致获得目标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层次结构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每一层元素都以相邻上一层次各元素为准则。在判断过程中某因子的比重不易量化,其权重不好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1-9标度法进行度量。

1、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对于信用评价体系的设计,首先需要将整个信用评价看为一个整体,通过不同的子目标将整体进行分解,对于分解的子目标需要对其重新赋权计算,计算权重并对最后一层中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分析层次过程结合了专家经验和判断能力,比较每个层次的企业信用要素,给予每个要素相应的权重,并在层之间进行。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按一定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体系中个遵循择要的原则,即相关的原则,价值的原则和不相容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价相关度高的指标进行选取。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特点,构建包括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等多层次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众多文献的研究,其信用评估指标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2、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上述指标的赋权是整个信用评估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赋权。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逐对比较指标Ci (i=1, 2, 3, 4) 的相对优越程度,根据行业研究者、从业者、投资者以及用户的综合判断,最终取均值,可得判断矩阵。运用综合意见法确定。现有如下结果:

对于准则B1(盈利能力)判断矩阵如表3:

对于准则B2(运营水平)判断矩阵如表4:

对于准则B3(知名度)判断矩阵如表5:

对于准则B4(成长能力)判断矩阵如表6:

3、一致性计算

当n=2时,不涉及传递性,所以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当n>2时,均满足CR<0.1的一致性检验阈值,则以上所有判断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4、权重计算结果

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中个指标权重系数如表8所示:

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确定之后,为了增强测评的可操作性,同时减少操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标准保证测评工作有效地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所有最终积分排名靠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价作为下次评价的标准。具体方法如下:

(1) 对每一个测评指标都建立一个标准,该标准以上一年全国同类档次、同一类型的企业平均水平作为基本标准。

(2) 将制定的基本标准作为参照,将表现非常好,超出预期值的确定为优秀;比基本标准稍高的确定为良好;刚好达到基本标准的确定为合格;对与稍微比基本标准低一点的确定为稍差;对于该指标中表现很差,几乎妨碍业务水平的发展确定为不合格。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分值又高到低分别赋予1.0, 0.8, 0.6, 0.4, 0.2的分值,当然介于相邻两个等级之间的情况可以分别赋予0.9, 0.7, 0.5, 0.3, 0.1的分值。

(3) 将被测项得分乘以该项的权重,得到指标上的得分。下一级指标的所有得分之和乘以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得到上一级指标的得分。最高一级指标的总和就是该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价的最终得分。根据每项得分进行最终排名。

三、结论

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总权重,我们根据权重值不难发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中,准则层中的“盈利能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性最高;而在指标层,“主营业务增长率”的权重最大,当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大时,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影响最深;平均借款周期和贷款比率对信用水平的影响最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后,获得了该企业的最终评价分数。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该结果完找到自生在信用水平建设方面的关键指标,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规范互联网企业的健康运作。

其次,通过信用评价指标的计算后,能够定量评价企业的信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投资方向。

第三,对于政府来说,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确定,能够以改善信用监管,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互联网金融信用统计监控系统,有助于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完善内部信用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 充分研究该行业的特点, 探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 针对该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权重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市场的发展的同时, 也对政府金融监管、消费者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信用风险,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超, 朱维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J].征信, 2014 (10) :25-29.

[2]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4 (4) .

[3] 林焜.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金融电商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以P2P行业为例[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及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基于此而产生的新型互联网经济及金融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个新兴金融模式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首先从定义、特征及其发展现状简述互联网金融,分析对比其与传统金融模式各方面的优缺点,并对二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融合发展;对比分析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普及到社会大众。“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民众单一依赖银行的模式,其高速便捷的特点也极大的方便民众的金融需求,逐渐被大家认可。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对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前者即将取代后者的说法甚嚣尘上。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产业,但目前来看,这两种金融模式各有利弊,只有两者融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促使我国金融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在我国存在时间较短。但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革新,国家政策的扶持,其逐渐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断涌现。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已发展出它独有的模式,即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六大基本模式。

众筹融资模式是指一种群众募资形式,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目前以点名时间、追夢网、淘梦网、觉jue.so四大平台为首的众筹模式逐渐成长起来。而P2P网贷模式也不可小觑,整体行业的交易规模在2014年就已突破了2500亿元。2003年,随着支付宝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起来,现如今的微信钱包京东支付等,都是其中的一员。从整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强劲,阿里巴巴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成功,带动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络电商的发展,同时也促使银行与电商合作,开展网上银行等业务,促使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二、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分析

1.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对比

(1)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①交易成本占优势: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交易双方可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商议定价并交易,无需传统中介存在,节约交易费用。此外,相较于传统金融需设置物理营业网点,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省去建立营业网点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节约成本。

②客户来源占据优势: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客户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局限,在网络上直接找到其所要的信息资源。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下,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减轻,透明度更高,降低了交易风险,操作灵活且低成本,用户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

③科学技术占优势: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可将业务交由计算机处理,做到及时性的理财,碎片化地接收并处理信息,是交易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2)传统金融的优势

①风险监管占优势:传统金融发展时间远长于互联网金融,拥有着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更加全面详细的客户征信信息与数据,风险监管体系早已成熟。反观互联网金融,由于商家可掌握大量用户信息且市场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管,致使金融客户信息泄露将成为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还有病毒、黑客等的存在,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受到更大的挑战。

②准入门槛占优势: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更高,监管部门严格管制市场进入,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这使得传统金融行业更占有信用优势,更易被客户信任,市场更加稳定。而互联网金融则因为存在时间较短,准入门槛极低甚至没有,同时相关管理规范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中商家水平参差不齐,欺诈客户的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也容易出现金融市场动荡问题。

③底蕴基础占优势:传统金融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其底蕴基础更强,资金充沛,可进行大型的投资与交易,同时也拥有覆盖范围极广的物理网点和客户基础。尽管目前国内部分民众对于投资理财等采取的是保守心态,但在传统金融几十年历史的影响下,仍有很多人愿意信任银行并把钱存进其中。

2.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对比

(1)传统金融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等主要通过存款和高价贷款利率的差额赚取差价,这种利差模式依存于国家设定的利率,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这种模式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必须转变盈利较为单一的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如在利差模式基础上,发展质量更高的金融服务产业与中间业务,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2)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

相对于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更加多样。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盈利模式都不尽相同,目前其主要方式是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向金融公司提供客户的基本信息,为金融公司扩大客户来源从而获取推荐费及佣金。就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主要分为两类,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合作的客户提供多种服务从而获取服务费和手续费;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则是依托于大型电商平台,为交易双方之间的提供信用担保,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在众筹模式下,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沟通渠道。交易完成后,公司可从中收取佣金与分成。P2P模式下,纯平台线上无担保模式的P2P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为出借方提供贷款信息获取中介费。而对于自由资金担保模式的P2P平台,具有金融中介和担保机构双重身份的P2P,则通过收取借贷双方的部分利润差盈利。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

1.风险

传统金融经过长期经营,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发放贷款时,更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如真实身份的确认,不良记录的调查,抵押手续的办理等。互联网金融则在这方面有这很大的不足。然而互联网金融又有着大数据的特点,能够更快地获得客户。二者进行信息共享,于传统金融百利而无一害,于互联网金融更是雪中送炭,极大地改善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力弱的缺点。此外,互联网金融应借鉴传统金融成熟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交易流程,提高员工素质与专业素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规范性,从管理方面减小风险。

2.创新

传统金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足,而互联网金融灵活多变,创新能力更强。若想更近一步,传统金融势必要向互联网金融学习,推动自身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传统金融应下调客户定位。不仅是大型企业,在这个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中小型企业也是一股极具潜力并规模庞大的群体。互联网金融正是满足了这些被过去的传统金融所忽视的需求,才不断成长起来。其次,传统金融可抓住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并将它融入自己的体系中,如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与灵活度等。最后,时刻从客户角度出发,传统金融可推出组合金融产品,全方位为其服务。

3.惠普金融

两种金融模式特点鲜明,但又同属金融行业。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更多的是针对大型企业,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民众。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广,同时相关金融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既有高端金融消费产品,也有针对消费水平不高、面对大众服务的金融产品。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金融需求,从而达实现惠普金融。两者的融合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业务。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兴商业模式,优化了资金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小微企业和扩大就业发挥了传统金融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并不可避免的对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然而,二者优缺点明显,传统金融大而僵,缺乏变化与创新,而互联网金融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但体制规范征信系統等等都不健全,只有加速二者的融合发展,才能为我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完善的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2017,(11):82-83.

[2]李恒.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趋势预测[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3-16.

[3]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 金融论坛,2015,20(01):3-6+65.

[4]王敏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2014,(25):137-138.

[5]闫冉.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创新研究[J]. 时代金融,2016,(20):25-26.

[6]刘忠璐,林章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09):61-72.

[7]李丹平.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 时代金融,2017,(15):32+36.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可以顺应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和要求,另一方面还可提高邮政在同行业的社会竞争力,实现邮政金融网点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邮政的金融网点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题,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升邮政金融网点在同行业中的社会竞争力,就要顺应我国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邮政金融网点进行转型。文章对新形势下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进行研究,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先给出了邮政金融网点发展的现状,后依据邮政金融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金融服务;邮政金融;网点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44

1 邮政金融网点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有的经济规模得到很大的拓展,社会各行各业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邮政金融网点进行了不断地转型和改变,2019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为国有第六大银行,这对于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发展既是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目前,邮储银行在全国拥有4万多网点及营业部,其中县和镇的区域地区有网点28009个,占比超70%。而且县和镇的个人网银结存用户数1.34亿户,金额达到5727.16亿元。

邮政成为国有六大银行之后意味着可按照商业银行法律进行银行业务的开展,可依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探索发展自身的特色业务,且邮政在发展过程中积聚了良好的商誉,依据之前的业务发展和较大的客户信息数据能够为邮政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化经济的不断推进,金融行业对于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国外资金庞大、管理先进的银行是邮政发展面临的很大挑战和威胁。此外,邮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本身建设了很多乡镇金融网点,邮政成为国有银行之后对于这些网点的管理和转型发展也会存在很大的挑战。

2 邮政金融网点在转型中的问题

尽管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出适当的转型策略,就要对实际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以下是邮政金融网点在实际转型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具体内容。

其一,邮政金融网点在实际转型工作中对于转型的基本内容并没有认识透彻,没有体会到转型的最根本内涵。通常网点转型的基本含义就是指所经营的理念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转变,改变最初以产品为重心的理念,要将客户当作主要的重心。且网点的经营方式要改变最初重视结果的管理,要转变为重视过程管理的方式,保证对于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从个人向团队整体的转变。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转变存在着一定的阻碍,由于网点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传统工作方式中已形成固定的习惯,很多工作人员并不能深刻理解到转型的内涵,导致网点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转型的意义,使实际的转型工作难以开展,转型所需要的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高效配制,与理想转型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二,转型网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强,导致所含有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素养呈现为不统一的状态。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要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要完全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转型策略,借助团体的力量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和多样化的金融要求,故在转型网点要有专业客户服务团体。现今邮政已有的代理网点对于客户服务团体的建设意识很弱,很大一部分网点的专职客户经理都由其他岗位的职员进行兼任,导致网点的转型失去原本的意义,实际网点服务工作得不到理想状态的运行,不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金融需要。且邮政现有网点配备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尽相同,在实际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很难提供个性化要求较高的金融服务,不利于网点转型的发展。

其三,网点现有的激励约束机制欠缺,导致员工积极性不能有效调整。网点转型的推进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在已有的网点工作中并没有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导致网点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岗位呈现为热情度很低状态。通常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很多网点现有的制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没有做到奖罚分明,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这些情况会直接影响网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其四,网点产品业务条线呈现单一性,系统建设较为落后,客户服务范围受到很大制约。为了使网点产品业务丰富化,要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具有创新性适应时代发展的系统。但现今邮政金融网点的业务主要涉及个人的金融产品,对于国际和公司等其他方面的业务虽已进行拓展,但实际规模不够大,导致不能为客户提供具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表现为创新性的竞争,邮政现有的金融网点部分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最新科技,导致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缺乏创新性,不利于网点转型的实际发展。

3 邮政金融网点转型策略

3.1 在保证运营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网点的经营效率

为了提高邮政金融网点的经营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要在保证实际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内容。

首先,为了提高网点的分类管理,要将网点的基本网络布局不断优化。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相关的科技也不断出现,银行的网点功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为了使网点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邮政金融网点要根据位置及客户的实际要求等对网点进行有效划分,可将网点划分为财富、智慧等不同部分。更好地采用轻型网点的工作模式,做到最低运营成本状态下的转型工作。

其次,为了更好地推行轻型网点模式,要充分利用高新设备来降低客户服务的压力,可在网点设置各种方便人们自助服务的设备,自助设备主要涉及较为简便的金融服务,如现金的存取等。采用自助设备可将柜台服务提供给更为复杂的金融结算及服务。

最后,为了顺应新形势的主要要求,网点要建设轻量型的微信银行。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金融网点要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客户建设微信银行,方便客户的基本金融需求。借助微信银行可加强网点与客户的基本联系,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微信银行的建设主要使线上金融程序化,借助人们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也能加快网点的推广。为了更好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可在线上建设客户专有的俱乐部,不断探究线上的营销模式,可采用营销积分兑换的方式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本网点的客户为中心建设微信银行的线上营业厅,方便客户的实际生活。

3.2 加强对于网点人员队伍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解决网点人员队伍建设良莠不齐及网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欠缺问题,网点要不断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加强。一方面,要对已有的网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和培训,请专业培训机构结合邮政网点的实际转型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要加强人员的创新素养,还要注重对于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可引进最新的专业人才来壮大网点人员队伍,对于新人员的选取采取适合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注重员工专业知识的考查,还要将实际能力考查包含在内。对应聘人员考查完成之后要依据邮政网点转型要求挑选适合的应聘者,对于考核通过的应聘者要进行专业技能和服务的培训,也要请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要将网点基本工作要求和基本工作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专业考核,考核人员的培训情况。依据人员的考核情况及在校学习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保证每一个人才在网点的转型阶段更好地工作。

3.3 实现网点的线上服务与实际线下服务一体化

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要具有统一性,不能只是一味地发展线上或者线下服务,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借助实际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共同方式实现网点的最佳转型。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创新方式打造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模式。为了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的一体化,可对线上和线下的入口进行分流方式的建设,线下要将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建设好,方便客户在线上进行安全的金融服务,保证客户的真实安全。对于线上方面,客户可借助微信社交软件或者邮政特有的网上银行客户端进行线上的服务预约,在得到客户的预约后系统会根据网点的实时数据分析为客户匹配最佳的服务网点。此外,在线下营业厅要实现无线全覆盖,方便客户的基本服务,也有利于网点服务人员与客户在线上实现关联等;另外,为了提高客户交易的安全性,要加强交易平台的处理建设。可通过智能设备提高线下现金业务的安全性,保证在没有工作人员看管的前提下也能将基本的金融交易工作做好。还可以利用最新的科技产品使客户得到的服务体验更加生动化,还要保证线上银行的综合性能与线下具有一致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4 将网点的风险防范控制做好

金融网点的管理离不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了将风险防控工作做好,网点在转型时要严格按照银保监会对于金融管理下对金融网点的风险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类管理,要保证内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将风险的管理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邮政和银保监会双方要建立专业的检查队伍,定期对双方的金融工作人员进行排查,必要情况下可进行日常的检查,还要加强客户的回访工作,将风险防范的相关工作做到位,保证客户的基本权益不受到损害。此外,还要将风险数据的预警工作做好,该项工作主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开展,要采用高新计算机技术对金额较大的交易及状态异常的交易进行监督,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预警提升,真正做到精准度高的筛选,对于邮政金融网点出现的风险数据要进行及时地处理。

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通常会涉及不同区域的所有网点,对于城市和乡镇的网点转型建设要具有统一性,为了加强对于风险的防范工作,针对不同区域的网点要与区域的主要政府部门进行联合合作,提高最可信的担保。对于城市和乡镇的网点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可以及时掌握信贷客户的生产经营及家庭状况,完善农村信贷领域风控管理,更好推动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战略落地。

4 邮政金融网点转型保障措施

为了使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具有一定的保障性,要对保障的措施进行详细研究,以下是研究的具体内容。

其一,要建立专业的金融转型体制。为了使邮政不同网点的转型步骤相一致,在网点转型过程中要建设专业的团体或者工作组,对于团体的职能分工要具有明确性,要保证团体的分工合作更加协同化,保证不同网点的收益分配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不同网点的统一管理。其二,为了实现网点综合营销的基本效益,要将网点的营销及服务职责明确化。网点的转型要以营销服务为中心,要依据客户的基本金融服务要求提供適当的营销,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业务受理方式。还要保证对于客户的服务职能明确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服务。其三,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实现网点管理的精细化。网点的营销会涉及很多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客户的业务办理情况等,要将客户的基本信息放到专业的数据信息库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依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作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科学依据,有利于不断挖掘客户的基本需求。还可借助数据建设客户相关的营销数学模型,借助模型不断优化对于客户的管理方式,借助数据化来拉近与客户的基本关系,有助于网点的转型开展。

5 结论

总结可得,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可以顺应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和要求,另一方面还可提高邮政在同行业的社会竞争力,实现邮政金融网点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邮政的金融网点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邮政金融网点在实际转型工作中对于转型的基本内容并没有认识透彻;转型网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强;网点现有的激励约束机制欠缺;网点产品业务条线呈现单一性,系统的建设较为落后等。为了使邮政金融网点的转型发展更加规范化,要在保证运营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网点的经营效率,还要实现网点的线上服务与实际线下服务一体化,同时也要将网点的风险防范控制做好,借助适当的方法为邮政金融网点转型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俊.邮储银行网点经营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邮政,2019(9):44-46.

[2]张慧.浅析邮储银行经营机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2):94-96.

[3]黎阳.融入国家战略 强化金融担当——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纪实[J].中国金融家,2019(7):108-109.

[4]阳晓霞.纳入国有大行序列 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邮储银行双喜临门[J].中国金融家,2019(4):51-53.

[5]彭惠新.邮储银行:积极推动资管业务转型发展[J].中国信用卡,2019(7):53-54.

互联网体系金融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方面对于税收成本的降低是互联网金融推动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创新与发展,但是传统的税收法规以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适应的现象。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体系政策的完善首先应该降低税收成本,促进金融投资方式与服务方式能够创新,并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税收制度

作者简介:徐园园(1993-),女,汉族,浙江人,法学士和管理学士学位,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和会计专业,任职于浙江天晟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方向:民商事及公司法律事务。

现今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上的资金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新兴金融模式,例如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借贷等。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已经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创新与改变,但是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业的税收法规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对互联网金融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以及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能够有序的发展是现今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法规制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为税收方式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融资方式为税收依据所提出的新要求

现今的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展融资活动,主要在互联网企业间开展,不再通过传统的银行与证件公司等机构开展融资活动。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主要是小型的企业,并且多数为投资方与融资方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交流,且资金投入规模较小,融资过程着重强调“小额度众筹”与普惠性。现今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众筹、网络借贷、网络投资理财等类型,且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中法律关系与资金投入方式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二)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需要相适合得到税收方式

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式上与传统的金融借助有所改变,将所有业务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办理,这样就实现了金融业务办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信息中介平台上开展,不需要有实体的经营场地,这就能够保证融资方能够进行不同时空的合作交流[1]。

二、现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所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实体税收法不适应互联网金融

在现今采用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无论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机构与个人都需要按照税收的规定缴纳百分之五的营业税。但是对于进行借贷的个人来说不仅要缴纳营业税还要按照各类利益的所得缴纳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由于互联网投资中个人投资者本身就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其个人收益与企业收益相比本身就有所不同。所以传统的实体税收法对个人投资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无法有效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二)传统实体税收法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需求

首先传统实体税收法在互联网金融中无法确定征税依据,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有较多的产业与模式相互重合与交叉,所以在对其互联网金融展开税收时会出现征税依据不确定的现象。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教育过程都在线上进行,所以有关资金流动的数据都在交易系统中存储,而系统中的数据会被轻易的更改与隐藏,这样就造成互联网金融中的部分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模糊,不利于确定征税依据。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特性,其企业应征税的额度的计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

(一)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降低税收成本以促进金融创新的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降低一定程度的税收成本才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行业的更好创新,大额度的稅收不仅会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会严重的阻碍金融行业整体的创新与进步。所以在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尽量降低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收成本,减少互联网金融的税收负担。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金融监管与征信机构的协调机制,保证金融监管机构与征信机构之间能够对信息共同的监察与管理,保证税务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状态与交易数据变化,以此确立与数据发展状态相适应的税收政策。并且,确立金融监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监管机构与税务机关更好的协调工作,在对政策进行监管与调控的同时帮助税务机关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做到更加清楚的了解,以此制定更加适合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税收制度。

其次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的网络税务登记制度,任何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都要前往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将其网址、服务器信息、企业负责人信息等内容如实填报[2]。这样能够帮助税务机关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更好的监督,防止出现对电子数据更改与隐藏的现象,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市场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漏洞、出现资金失衡。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的制定应该保证公平公正,减少因为金融创新所出现的风险,同时也要改变现今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税收困难的问题,建设优质的金融税收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严卫中.浅议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J].税务研究,2015(05):99-101.

[2]钱震亚.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的探讨[D].浙江工业大学,2015.

上一篇:旅游业法制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纳税人纳税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