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

2023-09-17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1篇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各有独特的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共性和联系,为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要素,成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沟通交流的障碍。翻译难点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今,影视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目标语观众能否对影视剧有最贴切的理解,取决于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国内的字幕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严格的规范依据。字幕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应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电影电视作品是人类娱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年前,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制作的一些影视剧。然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这得益于比过去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允许更多国外优秀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和字幕翻译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克服了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使普通人欣赏外国作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也纷纷出口到其他国家,字幕翻译也从一开始的英译中为主,扩展到中译英,中译日,中译法等等其他翻译类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日益加入到全球化的脚步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到了中国。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成功的字幕翻译不仅会使观众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影视剧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尚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字幕翻译上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不能满足广大中国影迷的需求。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字幕翻译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得以迅猛发展。字幕翻译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异域节目和文化。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字幕翻译的出现是个福音。翻译字幕使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欣赏到外国的影视节目。同时,他们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字幕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甚至与译制配音的电影也不同。字幕翻译大部分是由网上的爱好者自愿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完成翻译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字幕的巨大影响和相对不足的理论指导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兴趣。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2篇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各有独特的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共性和联系,为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要素,成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沟通交流的障碍。翻译难点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今,影视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目标语观众能否对影视剧有最贴切的理解,取决于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国内的字幕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严格的规范依据。字幕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应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电影电视作品是人类娱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年前,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制作的一些影视剧。然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这得益于比过去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允许更多国外优秀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和字幕翻译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克服了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使普通人欣赏外国作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也纷纷出口到其他国家,字幕翻译也从一开始的英译中为主,扩展到中译英,中译日,中译法等等其他翻译类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日益加入到全球化的脚步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到了中国。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成功的字幕翻译不仅会使观众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影视剧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尚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字幕翻译上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不能满足广大中国影迷的需求。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字幕翻译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得以迅猛发展。字幕翻译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异域节目和文化。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字幕翻译的出现是个福音。翻译字幕使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欣赏到外国的影视节目。同时,他们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字幕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甚至与译制配音的电影也不同。字幕翻译大部分是由网上的爱好者自愿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完成翻译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字幕的巨大影响和相对不足的理论指导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兴趣。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3篇

古老的孔雀氏族发明了烟火,烟火的美丽能给人们带来美妙,快乐的感觉使孔雀一族自古掌管着凤凰城。但是古城繁华、富饶的背后隐约透出孔雀氏族的担忧,继承人沈王爷发现了烟火阴暗可怕的一面,并且野心勃勃地图谋着一场血腥的战争。孔雀一族笼罩在阴郁的惊慌中,沈王爷的父母请羊仙姑预卜未来,羊仙姑预言:沈王爷的执迷不悟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有一位黑白相间的武士最终将摧毁他的阴谋。沈王爷得知后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决心先下手为强捣毁可能出现黑白武士的熊猫村庄。

多年之后,沈王爷终于造出了火炮并扬言消灭天下功夫。而阿宝不负众望,最终也成为了预言中黑白相间的神龙武士。在一次与强盗的博弈中,阿宝隐约回忆起自己的身世,这是他的养父平先生一直以来守口如瓶,讳莫如深的话题。为了探究自己的身世之谜,阿宝与“盖世五侠”前往凤凰城寻找答案。这时的沈王爷已得知有阿宝这样一位熊猫武士存在,并且决心灭口以绝后患。阿宝和“盖世五侠”潜入凤凰城后遭到沈王爷军队的追击。在历尽一次次生死磨难后,阿宝终于打败沈王爷也解开了身世之谜,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悟到了内心平和的真谛,并且还收获了悍娇虎的爱情。

在成为神龙武士之后,阿宝和他的朋友悍娇虎、仙鹤、快螳螂、娇小龙、灵猴居住在山谷,一起守护这里的和平。然而好景不长,又出现更为强大的孔雀敌人,并意图借助一种秘密武器征服武林。阿宝和他的朋友们再次踏上旅途,再次摧毁敌人。

2 角色介绍

2.1 “神龙大侠”阿宝(Master Po)

种属:大熊猫

分布区域: 我国四川卧龙陕西和甘肃等地

阿宝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预言中的传奇勇士,他肩负摧毁敌人阴谋的使命。最初,阿宝只不过是一只心地善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帮助父亲平先生打理面馆的同时,他也有一个梦想。他沉浸在与盖世五侠并肩作战的美梦中。

在师傅(Master Shifu)的指导下,阿宝开始与盖世五侠生活在一起,并且一起练习武功。这对一只笨手笨脚的熊猫来说有多么的不易。但是阿宝最终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独树一帜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使众人对他刮目相看,逐渐产生了敬佩和信任。阿宝最终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上乘武艺,而且打败了敌人,获得了胜利。

2.2 平先生(Mr. Ping)

种属:鸿雁

分布区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

作为阿宝的养父,平先生担心阿宝会难过,多年来一直隐瞒着他的身世。作为父亲,他把面馆里最好的员工兼儿子贡献给了功夫事业。平先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担心独自闯荡异乡的孩子,但是也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他时刻准备着为儿子牺牲,只要阿宝有任何需求,平先生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平先生的面馆虽然只是小本经营,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他也不懂武功。但是他一直在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那就是:“卖豆腐”!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三样最喜欢的事物,阿宝,面条和卖面条。在阿宝成为“神龙大侠”之后,平先生的面馆生意也兴隆起来,他平生最爱的三样东西都让他感觉无比自豪。

2.3 师傅(Master Shifu)

种属:小熊猫

分布区域: 我国南方到喜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

师傅是一位功夫大师,他继承了乌龟大师的衣钵,担负起守卫山谷的职责。他虽然个头小,但身体强壮,身手矫健。他一手训练出盖世五侠,并且在被迫成为阿宝的师傅前,他一直担负训练盖世五侠的职责。起初,师傅并不认可阿宝,他认为阿宝没有武学天赋,无法与其他徒弟相提并论,尤其是曾经令他倍感自豪的大龙。不过师傅也长期沉浸在训练大龙的痛苦回忆中,所以一直劝阿宝放弃武学。

2.4 沈王爷(Lord Shen)

种属:白孔雀

分布区域:印度和斯里兰卡。

沈王爷是《功夫熊猫2》的最大反派。因幼年体弱多病,众人对病怏怏的沈王爷都不抱什么希望。这使他大受打击,并从此立誓不再让别人小瞧自己。就这样,沈王爷多年来苦心谋权,凭借着毅力和小聪明研发出毁灭性武器。就在沈王爷即将大获全胜时,预言中的黑白武士出现,并阻止了他的阴谋。

3 对白翻译的语言效果

配音中的对白翻译采取了意译而非直译,这不仅使影片更贴切中国观众的审美与价值观,更使人身临其境感觉这就是一部地道的中国影片。下文是对影片对话中直译与意译的比较,使读者一眼就能识别出两者孰优孰劣。

(1)It’s the next phase of your training. Every master must find his path to inner peace. Some chose to meditate for 50 years in a cave just like this without the slightest taste of food or water. Or? some find pain and suffering as I did.

直译:这是你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每一位高手都必须找到令自己心如止水的方法。有些人在一个山洞里冥想了50年,就像这样。基本上不吃也不喝。或者?有些人精神和肉体上都备受折磨,和我一样。

意译:这是你接下来要学习的。功夫大师都必须学会让自己静下心来。有些人选择在这样的洞穴里冥想50年,这段时间完全基本上不吃也不喝。或者?有人通过痛苦和折磨,就像我。

影片采用的是意译,从平实的语言中也能让观众感觉到这是一位长者,师父对徒弟的谆谆教诲。

(2)It was the worst day of my life. By far nothing else came close. It was the worst, most painful, mind-destroyed, horrible moment I have ever experienced.

直译:这是我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天。迄今为止,无事能及。这是我经历过的最糟糕,最痛苦,伤脑筋,可怕的时刻。

意译:这是我最痛苦的一天。再没有比那更痛苦的了,那天我忐忑不安、心如刀割、伤心欲绝。呃,打住。简直是痛不欲生。

片中的语言用符合中文观众的表达意译出来,大家更切实感受到说话人痛苦悲惨的心情。

(3)So good to see you. Po. Have you lost weight. I could almost put my wings around you. Maybe a little. Po, you must feel weak, let me get you some soup.

直译:看到你很高兴,阿宝。你是不是减肥了。我差不多能用我的翅膀抱你一圈了。也许有一点点。阿宝,你肯定感到很虚弱,让我给你做点汤吧。

意译:我都快想死你了阿宝。你最近是不是瘦了?我现在都能用翅膀抱住你。啊,稍微瘦了点吧。哦可怜的孩子,你一定都饿晕了,我下碗面条给你吃。

略为夸张的语言效果,表达出剧中人物亲切的父子情,这是直译所无法表达的。

(4)I know it’s not. I think this is time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should have told you a long time ago. You might have been kind of Adopted.

直译:我知道不是。我想现在是时候告诉你一些事。我早就应该告诉你的。你可以算得上是被收养的吧。

意译:这件事怎么说呢,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其实这件事我早就该告诉你了,说吧。你其实不是我亲生的。

这句话翻译的太精彩了,虽然直译和意译之间语句内容相差很大,但无疑后者让观众感受到了养父多年来欲言又止,难以倾诉的事实真相。而直译就略显生硬,无法表达出平先生多年来备受煎熬的心情。

(5)Oh Po, your story may not have such a happy beginning, but look how it turn out. You got me, you got kungfu, and you got noodles.

直译:噢,阿宝,你人生的开始也许不算好。但看看你现在的生活,你有我,你有功夫,你还有面条。

意译:阿宝,也许你的故事并不是从快乐开始的。可是你看看现在,你有我,你有功夫,你还有面条。

直译和意译虽然都能很好的表达同一个意思,但是中西表达方式的差异和用词的区别,是我们明显感觉到后者还有浓浓的鼓励成分蕴含其中。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4篇

国内对翻译工作坊的研究起步较晚, 2010年之前, 只有个别学者注意到翻译工作坊的概念, 而将“翻译工作坊”模式与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的研究几乎为空白。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大量国外影视作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在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研究, 尚处于阶段。如今网络上出现的影视字幕翻译小组为普及外国影视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本文旨在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运用于影视字幕翻译教学进行分析, 并陈述翻译工作坊模式在影视字幕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二、“翻译工作坊”的概念及其运作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翻译工作坊”是近几年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发展的产物。现在, 它已成为更多高等学校翻译专业硕士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工作坊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大量且高强度的翻译任务训练, 使学生“在实践操练中、合作中、以及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 从而不断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再者,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学习从而体验翻译活动, 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奠定基础。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不仅强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又注重老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多样化的考核制度, 即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采用“课堂展示+翻译任务+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形式。

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主体, 全程参与学习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中, 教师的角色是协调者, 在帮助学生掌握翻译基本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同时, 更加注重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翻译工作坊的由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和作为促成者的老师构成。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翻译过程为导向, 教师为监管者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在活动中与组员进行互动合作, 补充专业知识, 使用翻译技巧解决翻译中的问题。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合作中以及讨论中学习翻译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三、“翻译工作坊”在影视字幕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具体要求, 本文作者提出影视字幕翻译工作坊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在该工作坊中, 翻译小组成员组成、时间安排及学时要求等, 同时根据课程内容作出具体要求:班级总人数为30, 可划分成由6人组成的5个小组, 周学时为2, 为期16周。一学期的具体操作程序包括:课程规划、课前互动、课堂参与、译文修改、成绩评估。

(一) 课程规划

课前, 教师要将选好的影视片段 (电影、电视剧、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节目等) 发布在超星学习通APP上, 通知选该课程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然后围绕某一选好主题进行小组自由组合, 组队成功后, 学生要通过手机登录移动端观看所选视频片段, 经过反复观看并听写出字幕原文本, 然后开始进行个体翻译, 小组讨论商酌出小组译本。与此同时, 老师通过反馈确定各小组选题, 将自己掌握的与各小组选题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各组成员。各小组自发选出或由老师指定小组组长。老师分享的指定参考书目要求各小组按时完成实现阅读, 学生最终所翻译得文本应该是通过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的产物。课前, 需要学生自发积极第准备好上课需要展示分享的相关材料, 并按照老师的安排, 所有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二) 课前互动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和老师在课前进行互动, 尊崇“有备而来”。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下的影视字幕翻译教学中, 作为协调者的老师首先要提前确定上课所选视频片段, 比如选择某一美剧中的多个视频片段作为第一次上课的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课前先根据兴趣爱好选择, 其次各小组将所选视频片段进行熟悉, 反复观看, 并确定小组内主持人。作发言的小组成员及组长要提前一周将自己组负责的视频字幕原文本、译文及视频背景介绍发给其他组同学共享, 使发言组成员与其他同学通过所选“视频片段字幕翻译”创建讨论的主题, 并将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如能够理解并解答该发言人提出的问题, 则可通过微信或邮件等移动端进行沟通, 或待上课时进行讨论。组长首先要对老师布置的有关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 成员课前要讨论并沟通。

(三) 课堂参与

课堂参与主要包括Class Presentation、Question and Answer及Group Discussion的方式三个环节。创造性--作为译者的基本要素, 通过翻译工作坊的建立而产生。课堂展示环节中, 由1名小组代表进行8分钟左右的陈述, 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补充。如果出现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们可开展探讨沟通。该组所有成员作为主持人要对该电影片段的背景知识、故事情节、主角以及导演的意图的进行简单介绍, 并把自己的翻译版本发送给其他同学, 然后同学们开始对字幕文本和译文进行仔细阅读, 发现翻译难点台词并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必须阐述自己对翻译版本的意见和建议、发出疑问或进行修改。口头评论环节中鼓励学生对字幕文本进行口头评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针对展示讨论翻译中的信息遗失、翻译策略使用以及字幕翻译技巧等进行探讨, 从而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同时给大家提供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 对把握学生的情况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 译文修改

主译的小组在听取其他小组学生以及老师的意见后, 应考虑在译文不失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采纳大家的建议, 结合自己对字幕文本的理解进行整理, 通过反复的修改推敲之后, 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样既了培养学生对译文分析和判断能力。课后老师对译文进行收集整理、审批, 并在第二次上课时给出点评和反馈。老师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接受学生在翻译时的措辞和表达, 以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流畅自然, 同时指出翻译中的不足。

(五) 成绩评估

翻译工作坊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课堂, 但它并不是成绩评估的唯一根据。影视字幕翻译课程的最终成绩评估是由课堂汇报 (40%) +翻译作业 (60%) 两大部分组成。学生评分和老师评分环节各占20%, 组成课堂汇报。小组自评分和他组打分相结合形成学生打分。评估的标准首先根据内容、其次根据逻辑, 最后根据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学生评分为是针对每个小组所提交的学生译文进行课堂展示, 然后进按照公开自我打分和他人打分原则进行打分;最后老师结合情况给出综合分数。该评分原则透明度高, 原则性强, 对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有利, 理论结合实践相, 进而使学生的翻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加强, 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该课程课后作业以经典影视片段为主, 每人根据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类型进行选择完成3次作业:学期初的作业、期中作业以及期末作业, 各部分占20%。首先, 老师在对学期初翻译作业进行批改时, 对学生的现有水平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了解其存在的重点问题, 有利于在工作坊实践活动中加以引导和讲解。其次, 通过批阅学生的期中作业进一步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 通过老师对期末作业的点评和修改得知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翻译练习所取得的成绩, 从而更进一步地对翻译教学进行总结。

四、结语

影视字幕翻译课是为翻译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首先, 在基于翻译工作坊字幕翻译课程教学模式中, 学生不但可以在翻译种体验并积累实战经验、而且可以掌握翻译技巧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其次, 学生可以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动性, 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再者, 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下老师也应当充分发挥齐监督者或协调评估者的作用, 对学生的译作进行检查、修改、反馈和评价, 从而启发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翻译规律, 为将来真正走上字幕翻译工作道路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旨在对翻译工作坊模式运用于影视字幕翻译教学进行分析, 并详细陈述探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作为影视字幕翻译课堂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的协作性、参与性、合作性、实践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影视字幕,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 Basil Hatim and IanMason.The T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London:Routledge, 1997.

[2]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Routledge, 1993.

[3] 范东生.翻译工作坊核心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尝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4) :77-81.

[4] 李明, 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 2010 (04) :32-36.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5篇

摘 要:电影传入中国后,中国译制片的雏形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影视翻译研究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视翻译研究未能引起中国翻译界的重视。在翻译领域,无论高校课程设置还是学者研究范围,大部分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真正系统学习或研究影视翻译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合格的影视翻译人才相当匮乏。因此,改革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影视翻译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影视翻译人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影视翻译;翻译教学;人才培养

隨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日益迫切。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翻译教学改革的趋势。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翻译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项技能。但近年来,翻译人才培养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改革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影视翻译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很多高校研究的问题,该文章立足于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现状,根据河北传媒学院英语专业和翻译硕士培养实际情况,培养影视翻译人才,改善目前影视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影视翻译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交流的需求以及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需求。

一、国内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和认识使得在翻译课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翻译理论-翻译方法讲解-学生自己练习,参照参考答案讲解。而且,教师的讲解集中到文学翻译上。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欣赏,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长此以往,学生进行的翻译实践较少,往往会不敢翻译,甚至会造成依赖参考答案的后果,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大都是通用类型,没有特色,有些院校会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增设一些翻译课程,但开设影视翻译课程的院校比较少,大都是工程、航空、计算机、商务翻译等的课程。而且理论课偏多,沿袭之前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开设课程的时间和内容上看,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课时少,而且翻译实践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课堂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真正想学的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学生认为课堂所学内容与知识是没有用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提高翻译能力没有多大益处,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也偷提没有提高。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之前所学翻译知识不够系统,理论基础不扎实,尤其是实践能力差,毕业后不能胜任职业翻译,如影视翻译类岗位的翻译。

(三)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目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课程体系不完整,缺乏理论深度,缺乏应用型课程,教师还是将教学重点反复在翻译理论与技巧的讲解上,缺乏真实情境中的实践锻炼机会,这也造成了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与市场需求接轨。

(四)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是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通常给学生提供文本,学生翻译,对照译文,然后老师纠错、讲评。影视领域翻译的教学方法很多也是如此。传统的“讲评法”“纠错法”使学习变动枯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视剧的语言相对特殊,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只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二、构建影视翻译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译行业业已进入到信息化、商业化的运营模式。翻译也要利用网络时代的新技术辅助翻译,来为社会服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掌握翻译软件使用等,不断提高自己,另外,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讨论者,合作者,组织者,资源的开发者,是教练,是导员,是陪练。使学生能够“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

(二)确立复合型影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影视翻译的专业特点及特殊性,影视翻译的教学应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应该与影视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也就是培养既懂英语、懂影视,会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应该与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因此,应主要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并加强实践模块的教学与训练。理论模块不仅包括一般翻译史课、翻译文化课、翻译策略课、翻译的工具能力课等,还应增加影视类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影视翻译的技术工具课。实践模块也并不完全是单纯的实践活动,在学生操练,教师点评的过程中,从翻译与文化及相关知识结合的角度,运用文本分析、媒体研究、语用学等研究成果探讨配音语字幕翻译的技巧与策略。另外,本校的翻译工作坊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练习的机会,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开课前,教师提前找好材料发给学生,学生翻译完成后,提交给老师,在教师授课前,教师将学生译文进行认真批阅与点评,返还给学生。在课上的,教师会把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利用课上时间,跟学生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更恰当的译法。

另外,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影视翻译者,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是必须的。影视翻译往往会涉猎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对中西方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高,因此,还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汉语类课程夯实学生汉语知识,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开设《跨文化交际与翻译》课程,适当给学生延伸相关文化知识。还要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安排,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中西文化书籍,布置阅读任务,教师定期进行测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影视翻译教学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还要依托、利用现代多媒体“声、文、图”并茂的特点,建设翻译实验室,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模拟创造交流环境的真实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加强互动交流。同时,完整的语境也增强了翻译训练效果,也就是说,依托影视字幕的每次翻译训练,学生接收图像和声音信息,又置身于影片语境,这些对白场景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策略,准确理解原文语境,正确进行双语转换。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高,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当代的翻译教学不仅要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会学生基本的翻译技巧,还应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双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影视本身的特点,寓教于乐,与时代相结合。单纯的文字讲解无法活跃课堂氛围,也难以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确,学生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状况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大力度,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翻译水平,锻炼教师的翻译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邀请知名专家或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业界人士来学院讲学,教师提供更多机会面对面交流或翻译实践指导。学术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也使教师切实感受到专家学者的学术魅力。其次,派遣教师参加全国性质的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班,教师们认真学习,及时掌握了该学科前沿知识,是教师增长了见识,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当中。另外,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翻译实践机会,包括学术讲座的现场口译,和艺术节等活动的陪同翻译等。如伦敦前非市长来校讲学,教师担任现场口译,美国康斯坦斯教授来校讲学,教师担任现场口译等。

除了自由教师的培养外,学校还可以外聘请一些影视翻译经验丰富的业界人士或者影视翻译领域专家担任外聘教师或以讲座形式给学生授课,给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机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或翻译实践指导,这样学生能得到更专业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直接、更全面的认识影视翻译这个领域。

(五)拓展实践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翻译学习,实践是重中之重。以往的翻译教学,有教材陈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等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兴趣不高,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的较少,而且往往会流于形式。该模式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努力建立“课内+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翻译实战机会。一方面,让学生注册成为翻译公司译员,亲自实践。另一方面,借助本校特有的专业特点,将影视学院学生、动画学院学生拍摄的作品,进行翻译实践。同时一年一度的传媒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国内外大量的素材。再者,学校成立了“影视翻译培训与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最后,学校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担任学术会议或讲座的口译和陪同翻译。锻炼学生真实场景下的翻译能力。

三、结束语

教学模式是英语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构建影视翻译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翻译学科建设,推动影视翻译人材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影视翻译人才,将促进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这必将对本省文化海外传播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乃瑞华.复合型文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为陕西经济发展培养专业翻译人才[J].教育教学探索,2014(12).

[2]王玉秀.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3]吴 .翻译能力建构与中译外人才培养[J].外语学刊,2015(1).

分析影视字幕翻译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试听翻译;中西方视角;电影字幕翻译;中国武侠文化;社会文化因素

1.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电影业和试听技术不断发展,试听翻译(也称作屏幕翻译)越来越吸引学术界的注意。尽管Karamitroglou (2000, p.10)曾经指出试听翻译不会在文学翻译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字幕翻译的学术价值正越来越重要,不仅仅在学术价值方面,在实用价值方面也越来越体现。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兴起的电影视听翻译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翻译研究领域也越来越重要。电影字幕翻译在西方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在中国大陆发展还不太完善。尽管这样,中国大陆的电影字幕翻译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文章接下来的部分,笔者将讨论电影字幕翻译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分析字幕翻译将会集中于文化、技术限制和翻译技巧方面。另外,为了结合讨论一种具体体现中国文化的电影字幕形式,会结合中国武侠电影进行个案的具体分析。在最后部分,笔者基于目前视听翻译领域的发展讨论未来电影字幕翻译有关的方面。

关于研究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点,该研究比较了中西方电影字幕的发展。通过比较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方研究的领域比中国的要大。但是中国研究者正与国际研究集体形成联盟。第二,本文采用中国武术电影作为个案研究来讨论中国研究者采用了中国文化元素来研究在具体的中国文化中采取的视听翻译。尤其是,单个潜在的翻译中国武术电影的不足已经指出来了。最后是研究一些在试听翻译中先进的發展指出了跨学科方法是主要的趋势。

2.西方电影字幕翻译

在西方,电影从发展到走向成熟一共花了大概一个世纪的时间,电影字幕发展得非常快。并且,一些与之有关的学术研究已经背很多欧洲学者进行,几十年前就有学者研究电影和电影翻译(Yu 2015, p.500)。最有影响力的字幕研究团体是欧洲字幕研究团体,关于试听字幕口笔译会定期举行会议进行讨论。在电影翻译方面,大概会包含三种形式,分别是字幕、配音和电影改编。电影字幕是西方最受外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形式之一,因为对于外国观众来说,电影字幕会“更快速、更实惠、技术上更简单” (Yau 2014, p.493)。

当涉及到字幕这个概念,根据Shuttleworth and Moira’s (1997, p.161)的定义,这是一个电影和电视对话中提供同时进行的说明文字的过程。字幕是一种翻译形式已经被公认,不管它是介于语言之间的还是语言内部的。另外,对于描述副标题翻译,Nedergaard-Larsen (1993, p.208237)曾指出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将原来的语言文本转换成文字文本。但是字幕翻译不仅仅是转换源语言到目标语言,字幕翻译还要仔细考虑到很多复杂的限制因素,例如同时性、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素,文化术语和观众接受度等等。

试听产品(电视剧、电影、视频等等)的字幕翻译已经在欧洲学者中大量地调查,例如Nedergaard-Larsen(1993), Guardini (1998), Gottlieb (2000), Karamitroglou (2000), Chaume (2004), Cronin (2009)等等,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也促使其提高。

Nedergaard-Larsen (1993)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方面曾经归类过并且讨论过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完成字幕翻译。根据他的想法,电影不再是理解一个工具,而是理解异域文化的一个方面。Guardini (1998)探讨了字幕翻译所要做的决定,在他发表的论文《做字幕翻译所要做的决定》一文中分析了配音的优势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英语电影翻译到意大利语中的字幕,指出字幕翻译会受到技术和文本的局限性。实际的例子和一些翻译方法都在那本书中提到。这些研究成功启发了做字幕翻译的工作者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运用正确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与Guardini (1998)研究不同的是,Gottlieb (2000)的研究是从电影字幕的技术层面进行的研究,例如,字幕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字幕和画面同时出现,字幕不应该干扰画面。在电影翻译技巧方面,Karamitroglou (2000, p.4)曾指出电影翻译技巧的四个类别:字幕、配音、叙述和自由评论。尽管这四个类别成功提出了大概框架,但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因为它不适合所有的电影。

接着我们谈谈电影翻译更广泛的范围,Cronin (2009)介绍了一种电影翻译的方法,启发电影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例如电影和形态学相结合。Cronin的研究集中于电影中的译者角色,并且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中内部空间转换的例子” (Planchenault 2010, p.431)。另外,为了更好地分析电影语言,Chaume (2004, p16- 22)建立了一系列“识别电影语言的编码”,其中包括了语言编码、辅助语言编码、音乐和特殊效果编码、声音安排编码、图像材料编码、图片编码、计划编码、移动编码、图解编码和句法编码。Chaume’s (2004)对电影语言的归类对于更好地理解试听文本组织试听的含义和其如何更好地建构语义框架提供了具体的图表。另外,需要考虑试听文本的本质,Taylor (2016, p.222236)提出了多模型分析框架,分析了在意大利语中视听文本对于视听材料非常重要。在分析电影的多模型语篇中,其中最重要的考虑是译者如何在整体的多模型语篇中对其中的符号学敏感。因此,在泰勒的视听文本分析中,“符号影响”和“符号模型”所涉及的视觉框架、视觉形象和人体动作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语言符号系统帮助字幕翻译者和研究者探究字幕的多模型框架。

总之,西方学者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探究了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电影字幕翻译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翻译活动。的确,要构建一个适合所有的翻译实践规划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例如目标国家的文化传统,关注的意识形态差异和电影制作者采用的方法等等,都会影响和限制译者的决定。电影翻译仍然在不断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知识和方法上不再局限于以前的那些方法,而是朝着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3.中国电影字幕翻译

不同于西方电影字幕翻译的学术研究发展过程,中国大陆电影翻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在这之前,外国电影主要来自苏联,再由俄语翻译为中文。起步只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算起,那时候经历改革开放,英文电影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关于英文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有明显的增长,同时也吸引了中国做电影翻译的学者的关注。长时间以来,电影字幕翻译只是被认为是一种的实践的技能而不是正规的学术翻译领域。所以中国电影翻译落后西方国家非常远。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一些翻译学者提出研究视听翻译。在这一阶段,中国学者主要集中与电影和电视剧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有人探討了视听翻译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讨论了视听翻译文本中五个限制因素:对话数量的限制、演员行动的限制、电影源语言自身特点的限制、文化指代不同的限制、双关语的限制。他的原则是具体和高校,但是他们仅仅是从他的经验中总结,缺乏字幕翻译的实践,所以导致系统性和理论的缺失。

除此以外,对于字幕翻译技巧,曾有人提出电影翻译在中国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呼吁中国学者和翻译者重视字幕翻译。在他的论文中,一方面,他提出中国视听翻译的地位一直没有被中国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注意到,这可以体现在很多中国大学都没有开设这一专业。另一方面,他总结了电影语言(例如听、理解、顺时性、大众性和注释)的五个特征,并且根据电视剧的字幕翻译提出起点字幕翻译的原则。事实上,他的研究已经给中国字幕翻译的研究带来了启发,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有学者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讨论了中国电影字幕翻译,调查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电影翻译。有人简单的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电影翻译情况,探究了一些在配音和字幕电影翻译中技术的限制、特点和实用的方法。其他中国学者重视将具体的翻译理论应用到特定的电影翻译分析中去。例如,有人总结了电影《英雄》的字幕所设计到的字幕翻译的技巧。有人讨论了中文翻译成英语中字幕翻译的忠实原则和表达准确原则。还有人分别从翻译目的论、相关论和改写选择论分析了字幕翻译。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中国翻译学者结合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视听翻译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见解的观点。例如,有人运用勒夫瑞的改写理论结合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因素分析了好莱坞大片的字幕翻译改写。他结合史密斯夫妇来分析当将中文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如何权衡政治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的不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译者会更多地体现其中的娱乐因素,因为电影本身也是一个商业产品。但是,相对于原语文本,译者也会加入更多的幽默成分,这些成分在文本中没有体现,可以说是一种改写策略。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另外的例子是关于英语国家受欢迎的电视剧的字幕翻译研究。有人分析了美剧《纸牌屋》翻译到中文字幕时添加了一些意识形态。他们的研究集中于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美国电视剧中的政治隐喻;第二个层次是这个电视剧对应的中文翻译和它在中国发行的过程;第三层次是《纸牌屋》在审查提到涉及政治敏感话题;第四层次是,《纸牌屋》第二季能在中国发行的原因是其中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对这个电视剧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总而言之,基于文学研究的调查,中国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文学研究的领域相对狭窄。大部分的研究仍然是讨论字幕翻译的技巧,仅有一个已经表明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将视听翻译文本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相反,西方学者迥然不同,范围更广,不仅仅探究在具体电影和视频中涉及的专门的翻译技巧,还探究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关系。毫无疑问,视听翻译研究仍然在不断发展并且在中国已经进步不少。

4.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三个具体方面

除了回顾中西方字幕翻译研究,笔者简要讨论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三个方面:文化界限问题(Nedergaard-Larsen 1993, p.207-241)、技术限制和翻译技巧。

4.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实在电影副标题研究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电影也是特定文化下的产物。Cronin (2009)指出文化、社会、移民、国家身份和全球化可以作为交叉学科的方面来研究电影字幕翻译。她分析电影字幕翻译在处理文化与语言矛盾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其他的研究者集中于如何通过阅读外国作品理解隐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Asad 1986 & Robinson 1997)。这背后隐藏的外国文化因素能够在电影中直接激发观众的感官。为了处理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与文化有关的问题,Nedergaard-Larsen (1993, p.219) 提出了六点翻译技巧,分别是转换翻译、直接翻译、显化翻译、意译、适应目标语的翻译和省译。尽管这六个策略能解决很多文化问题,字幕译者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文化问题仔细考虑,因为文化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是不可以翻译的。

4.2技术局限因素

在电影的副标题中技术局限因素不断被学者关注。字幕翻译者需要考虑时间局限性、空间的限制和布局(Karamitroglou 1998; Li 2001; Yan 2006; Yu 2013 et al)。每条字幕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基本上每幕出现一到三秒。为了让画面清晰,字幕通常在每个图里面只占两行(Yu 2013, p.9)。字幕翻译被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所以被成为“受限制的翻译” (Diaz-Cintas 1999)。因此,字幕翻译中涉及的时间和空间是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4.3翻译技巧

在电影翻译研究中电影字幕翻译技巧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有声望的学者都会基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发展一些理论(Gottlieb 2001, Qian 2000, Li 2001, Yu 2013 et al.)。Asimakoulas (2004, p.840)曾说因为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其中的同时性,字幕翻译必须非常地具体和清楚。Nedergaard-Larsen (1993, p.219)总结了在电影和字幕翻译中电影和电视剧的六种方法。这些方法是为了清除在字幕翻译中的障碍,可以被总结为借用转换、直接翻译、显化翻译,意译、改写和省译。Li (2001, p.39)和Yu (2013, p.59-62)也基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局限性发展了影视翻译的四种翻译原则:标准化、简单化、同义替换和省译。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灵活和正确地使用视听文本翻译技巧,也就意味着字幕翻译不应该完全依赖原则和翻译方法。

5.中国武侠电影字幕翻译的辩证回顾

以上的部分,笔者主要讨论了中西方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不同,还有分析了三个具体的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在中国武术电影中,视听翻译在中国的背景中具体和特别的情况。中国武术电影,又称为武侠电影,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个案研究,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讨论在中国字幕翻译中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之间的差距,有些或许没有在中国武侠电影中出现,但在其他类型的电影形式中有出现。

中国武侠电影和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符号的象征之一。“武侠”这个词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韩非子时期的思想,在公元前300世纪。武侠在西方可以翻译为骑士。“武”指代“武术”,具有很强的中国元素在里面,“侠”指代“英雄”,在英语中也可以翻译为“骑士”。但是英语的翻译并不能完全对等汉语意思。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武术电影的一个分支,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一种独特的存在,例如中国功夫、击剑术和中国历史时间。初次之外,中国传统哲学也通常在中国武侠电影中构成故事主线。武侠电影作为中国典型和最古老的中国电影形式之一(Teo 2009),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其语言也很流行。武侠语言被认为是国内外一种常用的语言,曾被记录“哪里有中国集体哪里就有武侠文化” (Chen 1994)。根据他的观点,武侠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武、侠和传奇。这三个因素构建了有魅力的英雄传奇故事并且激发了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和国家身份的认同。因此,中国武侠电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代表文化的形式并且对塑造中国文化和国家身份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并且进入中国电影市场(Qian 2004, p.54)。与之相应的,中国电影也尝试着出口到国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在出口到国外中,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它是以中国神秘色彩为导向的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次,第二点是武侠电影的表现形式通常是通过绝妙的功夫和剑术。最后一点,它通常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精神特点。然而,在武侠电影中的语言和对话往往较少体现中国古代思想(例如孔子文化和道子文化),俚语往往对于外国观众来说很难弄清楚。因此,当翻译中国武侠电影成英语时,翻译技巧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目被应用,并且希望最大化地将中国的文化传达给目标观众。

在中国电影翻译的研究中,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與翻译策咯和原则(Li 2001, Qian 2004, Yang 2006, Yu 2014 et al.),翻译转换(Li 2005, Chai 2001, Wang 2009 et al.)和应用到字幕翻译的翻译理论(Huang 2010)。不同的是,Zhou (2011, p. 80-83)讨论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学和其中的翻译技巧的使用。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举例论证了中国武侠电影对于新加坡所传达的中国形象。还有些是研究中国武侠电影在翻译成英语时语言转换所使用的技巧,在中文武侠电影翻译成英文的研究还是不足。基于此,列出三点主要差距。

第一个差距是中国武侠电影往往某种程度上忽视中国研究者。一方面,中国学者考虑视听材料的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往往不太学术导致学者都不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武侠电影最早被认为是一种流行文化,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当作是一种真正的文学形式。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把它列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内容。

第二个差距是,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侠电影都是富有中国经典个性的人物角色。另一方面,故事的主线往往带有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这些对非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来说会感到很陌生。具体来说,中国武侠电影包含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因此,当提及到中国武侠文化背景,翻译往往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因为“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任何翻译都可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因为目标文本的选择和使用和有社会团体的兴趣、目标所决定的。但是意识形态方面也决定着一个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文本本身” (Sch?ffner 2003, p.23-42)。然而,很多之前的研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武侠电影看起来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或艺术形式的电影,它其实包含很多意识形态。因此,这第二个差距需要人们不断完善。

第三个差距是,作为国家电影的一种形式,中国武侠电影与其他的电影类别所展现的文化形象不同。然而,特殊的中国文化信息在翻译成英文时或许没有表达出来又或者没有办法实现完全对等。因此,没有系统地调查中国文化身份和区分中国武侠文化造成了很多内容无法翻译的直接原因。

在全球化和多媒体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形式传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形式的体现,潜移默化地传播这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因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语言包含了太多中国文化元素,所以有些并不能在中国文化中传达。另一方面,那些被翻译过来的字幕是被外国观众看到,但是实际上又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这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6.視听翻译新的发展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字幕翻译在改革开放时期经历着变化。根据Yau (2014, p.496),视听翻译的学者已经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正常的话题,例如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方面,进入了例如探究其中的权利关系和配音字幕的具体语境这样的话题。另外,“字幕组”翻译或者成为“由外国粉丝组成的翻译团队”正成为互联网翻译的一种形式。并且,根据Wang and Zhang (2017),中国的字幕组翻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基于此研究,中国字幕组网络翻译成为中国科技的一种体现。

7.总结

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字幕翻译,分别是字幕翻译观念、局限性和技巧。总的来说,对于电影字幕翻译,西方研究学者有更加广的研究范围:语言学,字符学、社会学等等,然而中国学者更倾向于研究其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但是最近的几年中,中国学者也逐渐扩大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范围。

除了探究中西方字幕翻译的发展的不同,还探讨了三个字幕翻译主要的研究方面,例如文化指代方面、技术局限反面和翻译技巧方面。另外,此文针对特殊的中国特定,中国武侠电影进行分析其中的字幕翻译体现的中国情境,还说明了三个潜在的中国武术电影翻译可以被研究的领域。此文对未来中国电影的视听翻译和跨领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Asimakoulas, D. (2004). Towards a Model of Describing Humour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Greek Subtitled Versions of Airplane! and Naked Gun!. Meta: Journal des traducteurs/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vol. 49. No. 4. pp. 822-842.

[2]Bermann, S. (2014). Translation and Film: Dubbing, Subtitling, Adaptation, and Remaking. In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pp. 492-503). Oxford, UK: John Wiley & Sons.

[3]Bateman, J., & Schmidt, K. (2012). Multimodal film analysis: How films mean (Routledge studies in multimodality; 5). New York: Routledge.

[4]Burchardt, A., Lommel, A., Bywood, L., Harris, K., & Popovi?, M. (2016). Machine translation quality in an audiovisual context.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06-221.

[5]Chen, M. (1994). Talking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movies. Contemporary Cinema. Vol. 4. pp. 68-75.

[6]Chaume, F. (2004). Film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Two Disciplines at Stake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Meta, 49(1), 12–24. doi:10.7202/009016ar

[7]Cronin, M. (2009). 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8]Chai, M. (2001). Re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nonequivalence of cultural image in film translation. 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 4. pp. 91-94.

[9]Christablelle, S. H. (2013).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and China’s soft power in Singapore. China Media Research, 9(2), 11-23.

[10]Díaz-Cintas, J. (1999). Dubbing or subtitling: The eternal dilemm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7(1), 31-40.

[11]Guardini, P. (1998). Decision-making in subtitling.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6(1), 91-112.

[12]Gottileb, H. (1998). Subtitling. 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iton Studies, (Ed.). by Mona Baker, pp. 24324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3]Holmes, J. (1988).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v.7). Amsterdam, Netherlands: Rodopi.

[14]Jian, L. I. (2012). Ideological and Aesthetic Constraints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Mr. & Mrs. Smith in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1(2).

[15]Karamitroglou, F. (2000).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orm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msterdam: Rodopi.

[16]Kruger, J. L. (2016). Psycholinguistics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76-287.

[17]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8]Li, Y. (2005). On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scripts and TV drama scripts from cultural transla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19, No.3 pp. 81-84.

[19]Lu Z., Qi Z. & Fan, H. (2014) Projecting the ‘Chineseness’: Nationalism, Identity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31:3, pp. 320-335.

[20]Montse, C. & Zabalbeascoa, P. (2011). Language variation in source tex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The case of L3 in film translation. Target. 23(1), 113–130.

[21]Nedergaard-Larsen, B. (1993). 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tling.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Vol.2, 207-241.

[22]Perez-González, L. (2006). Fansubbing Anime: Insights into the ‘Butterfly Effects’ of Globalisation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14(4), 267-268.

[23]Planchenault, G., & Cronin, M. (2010). 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 Language in Society, 39(3), 431.

[24]Qian, S. (2004). The Present Status of Screen Translation in China. Meta, 49(1), pp.52–58. doi:10.7202/009019ar.

[25]Robinson, D. (1997). Translation and Empire.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6]Shuttleworth, M. & Moira C. 1997.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7]Sch?ffner, C. (2003). Third Ways and new centres - ideological unity or difference? In M. Calzada Pérez (Ed.), Apropos of ide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on ideology - ideolog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p. 23-41.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8]Teo, S. (2009). Chinese Martial Arts Cinema: The Wuxia Tradi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9]Taylor, C. J. (2013). Multimodality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4, 98.

[30]Taylor, C. (2016). The multimodal approach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8(2), 222-236.

[31]Wang, D., & Zhang, X. (2017). Fansubbing in China. 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9(2), 301-318.

[32]Wang, N. (2009). Deconstruction, postcolonial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n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Foreign Languages and Teaching. Serial no. 241. No. 4. pp. 51-56.

[33]Yu, H. (2015). Film translation in China: Features and technical constraints of dubbing and subtitl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Babel, 61(4), 493-510.

[34]Yau, W.-P. (2014) Translation and Film: Dubbing, Subtitling, Adaptation, and Remaking, in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eds S. Bermann and C. Porter), pp. 492503. John Wiley & Sons, Ltd, Oxford, UK

[35]Yang, Y. (2006). A Review of the Movie Subtitling Translation.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7, No. 4. pp. 93-97.

[36]Zhou, X. Jiang, S. & Qiu, L. (2011). On Chinese languages cinema poetics.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5, No. 6. pp. 80-83.

上一篇:对印版画教案详案范文下一篇:钢筋工长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