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范文

2023-09-20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1篇

在经营活动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器械临督管理条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令法规。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分为五个部门:人事部、客服部、质管部、财务部、销售部。

一、 人事部职能:

(一) 研究制定企业人事制度、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

度并进行监督检查;

(二) 负责人才资源规划、人才引进、培养、离职等工作

(三) 公司人事档案的管理、员工考勤、绩效管理。

(四) 员工社保工作管理

(五) 公司文档资料、办公用品的保管及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

二、 客服部职能

(一) 负责产品销售的售后服务工作,建立科学、高效、完善、合理、客户服务体系

(二) 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 负责产品售后电话回访指导使用,完善顾客的基本信息;

(四) 负责产品售后退换货管理及客户投诉事件的处理;

(五) 配合质管部做好客户对产品使用反馈与评价管理;

(六) 配合质管部做好不合格产品的审核、处理、以及召回工作;

三、 质管部职能

(一) 贯彻执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有关规定。

(二) 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医疗器械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

(三) 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指导和监督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和运输中的质量工

(四) 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审核,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五) 收集和分析医疗器械质量信息。

(六) 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具有裁决权。

(七) 协助开展对企业员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

四、 财务部职能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

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三) 积极为经营管理服务,促进单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 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五) 合理分配单位收入,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六) 对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了解,检查财务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

如实反映情况。

(七) 完成单位交给的其他工作。

五、 销售部职能:

(一)搜索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

(二)根据工作销售总计划,制定销售计划

(三)设计营销渠道,建立营销网络,大力度推广公司产品。)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2篇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反映出我国防疫物资制度存在专门立法缺失、各级防疫物资主管机构间缺乏横縱向联系以及市场供需不平衡等重大缺陷。防疫物资的提供与及时取得,关系着医疗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着防控政策的落实。我国有必要借鉴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防疫物资制度经验,健全防疫物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各级机构在防疫物资应急供应过程中的横纵向联系,构建防疫物资应急供应链政企协同管理模式,以提升防疫物资制度之成效,达成落实防疫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的目标。

关键词:防疫物资制度;应急供应链;合理储备量

一、引言

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流行疫情的过程中,防疫物资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我国的防疫物资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加之春节期间企业停工停产因素的影响,防护物资的供给一度陷入僵局,以致疫情发展初期武汉多所医院在网络紧急发布关于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的求助信息。由于各地防疫物资分配不均,甚至还出现如“大理违法征用口罩”、“红十字会对定向捐赠的防疫物资管理不善”等事件,以上种种均暴露出我国防疫物资制度的脆弱性。防疫物资的提供与及时取得,关系着医疗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着防控政策的落实。因此,检视我国目前的法律机制是否足以支撑防疫物资制度成效的发挥,评估目前我国防疫物资在储备、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策略性改进建议,对有效阻击疫情传播、打赢防控疫情保卫战尤为重要。

二、防疫物资的使用对象及特性

(一)防疫物资的使用对象

一般而言,为防控疫情蔓延,需要准备的防疫物资大致包括防疫药品、防疫器材、防疫装备等。其中又根据使用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

1.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防控疫情的最前线阵地,同时也是风险最高的区域。一般来说,医疗机构需储备的防疫物资包括防疫药品、防疫器材、防疫装备。其中防疫药品包括如预防治疗或控制传染病药物、杀虫剂等病媒防治用药、防蚊药品及消毒剂、常用疫苗等。防疫类器材包括如环境清洁、消毒器材及制剂、病媒防治器材及制剂、防疫检查器材、采样器材等。防疫装备包括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呼吸防具等。[1]

以武汉为例,根据2018年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简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340个,其中医院39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85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9个(见表1)。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13.6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10.9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6万人,注册护士5.44万人,药师(士)0.47万人,技师(士)0.54万人(见表2)。以医用N95口罩为例,大致4-6小时更换一次,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防护14天大致需要约613万个。除医疗工作者外,如医院内部技工、契约聘用人员、临时工作者等非医疗人员,进入医院内部从事特殊工作时亦需提供防护用具。除医院员工外,如病人家属、医院员工家属、医疗用具供应商等其他有需要进入医院的人员,也存在一定几率的感染与被感染风险,故亦需准备口罩等防护措施。

2.防疫机关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國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疫情流行时,政府各部门均有防控疫情蔓延的法定职责。仅以卫生健康委部门计算,据2018年度武汉市卫生健康委部门决算显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总编制人数10,918人,在职实有人数8,225人,其中行政编制93人,事业编制8,132人。以外科口罩为例,按照一天更换一次计算,排除其他影响因素,防护14天大致需外科口罩约115,150个。

3.一般民众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故佩戴口罩(外科口罩及N95口罩)成为普通民众预防疾病传染的主要手段。根据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人口发展基本状况简报,武汉市2018年常住人口1108.1万人,其中男性约占比例51.43%,女性48.57%;0-14岁儿童占总人口比重9.98%,15-64岁人口占比80.86%,65岁以上人口占比8.13%。以普通防护口罩为例,按照两天更换一次计算,排除其他影响因素,防护14天大致需口罩约7756.7万个。

(二)防疫物资的特性

防疫物资不同于一般物资,其具有较强的需求不确定性、供给能力的超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2]各类防疫物资在非疫情期间耗用量有限,但在疫情流行等非常时期则呈现需求量暴增以至于市场瘫痪的情形。由于疫情爆发时间、疫情来源、疫情发展规模及严重程度往往难以估测,政府、医疗机构在平常时期难以决定防疫物资储备的具体数量及品质等级。此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当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贮存条件,以及与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由于防疫物资均具备保质时效,对储备空间、环境等要求较高,且去库存化不易,导致储备的成本及过期耗损较高。以口罩为例,根据前述统计数据粗略计算,武汉市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普通民众防护14天大致需要8381.2万个。而湖北省1月26日N95医用口罩产能仅为3.6万只/天,生产供应端无力满足医疗机构及民众对于防护物资的大规模恐慌性需求。对此,国务院相关行政部门紧急出台了稳定物价及保障防护物资供给的政策举措,如国务院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中分别对疫情期间批发、生产、销售环节的囤积行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行为进行了细化,并要求有关单位部门根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各单位部门全力协助本区域内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物质企业复工复产、部分有条件企业转产生产,协调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的生产、调拨、运输和配用等方面工作。《通知》中还明确了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对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调用。此外,国家还积极通过进口国外防疫物品的措施,纾解国内的恐慌性需求,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我国防疫物资储备、使用、管理现状与困境

(一)防疫物资专门立法缺失

为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有《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立法。立法内容大致包括疫情预防、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控制、应急处理以及法律责任等部分,基本覆盖了处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环节。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立法中关于防疫物资制度的规定却寥寥无几且过于模糊。观察《传染病防治法》全文,其仅在第六十三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以备调用。《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主要负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储备的法定主体为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上述法律虽然明确了防疫物资的储备、管理义务主体,但权责过于宽泛笼统。实践中,真正具有防疫物资储备的地方政府少之又少。根据《中国民政年鉴2008—2012》,2007年—2011年五年间,全国救灾物资储备年均总支出102063.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年均为69128.42万元,占67.73%;地方财政年均为32935.5万元,仅占32.27%。[3]究其原因,概于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防疫物资对空间、环境等储备条件要求严格,且周转程度低、往往需要耗费较高的行政成本,这对于部分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来说难以负担;第二,部分地方政府欠缺风险意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第三,针对具体该建立怎样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物资储备该遵循怎样的流程,疫情发生时物资调拨、物资征用的部门、方式等细节均未有专门的管理办法予以进一步明晰,加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与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地方政府在储备防疫物资过程中无章可循,困难重重;第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对于未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行为,仅规定了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较轻的处罚手段使部分地方政府抱怀有轻视及侥幸心理。再加上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目前政府对于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及管理较为混乱,与提升物资效能、落实防疫安全的目标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各级防疫物资主管机构间缺乏横纵向联系

我国防疫物资管理采用的是基于行政管理的垂直管理体制,这种垂直体制降低了各级防疫物资管理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对于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等内容的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的传染病预警后,应当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实践中,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性法规、风险意识等因素,各区域对防疫物资的管理存在差异性。[4]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管理较为分散,缺少一个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资储备和使用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整合。一旦各级政府部门间横纵向联系不足,便有可能出现冲突,导致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及管理成效事倍功半。

此外,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遵循集中采购原则。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以政府为主导,分中央、省和地市三级,以省级为主组织实施。对于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负责组织集中采购;对于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但单批次采购金额较大的其他医用耗材,一般也应实行集中采购。实践中也有部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采购一定数量的个人防护物资,但其资金有限,尚不能提供多方供需调节。如此,若无政府与医疗机构间的横向联系机制,仅靠国家至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直接调节,将难以实现疫情爆发后防疫物资的有效供给。

(三)市场供需极不平衡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外科口罩、防护服、隔离面罩、护目镜等防疫物品属于第Ⅱ类医疗器械,对于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必须获得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申请生产许可。从供给端看,根据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万家,其中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9189家,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1.1万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29.2万家,仅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6.7万家,同时经营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15.2万家。[5]中国每年所生产的口罩、防护服等数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但对于疫情期间庞大的防疫物资需求数量,仍然捉襟见肘。从需求端看,地方政府单次采购防疫物资数量较大,但采购频次较低,因其本身并非属于主要物资使用单位,且储存条件有限,物资周转率较低。而医疗机构的资金有限,议价能力较低,虽为主要防疫物资使用单位,但往往采购量不大,更有甚者仅在日常采购量上提高一点采购幅度,并不单独设立防疫物资储备专区。故此,逢重大疫情发生时,市场供需极不平衡,交易成本过高,导致防疫物资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供给链中断、社会资源浪费等低效率现象频频发生。

四、防疫物资制度的比较考察

为使防疫物资的储存、使用及管理能够高效有序,从而切实发挥防疫物资的防疫效能及经济效益,部分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疫物资制度,其中,我国台湾地区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防疫物资法律法规及行政计划,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防疫物资三级安全库存制度;新加坡则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降低防疫物资在市场流通中的耗损成本,减少周转时间,提高防疫物资的利用效率。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台湾地区防疫物资法律制度

为确保防疫物资制度的有效运行,台湾地区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计划,将防疫物资制度进一步细化为物资储备制度、物资监测通报制度、物资查核制度、物资申请与调拨制度以及物资征用制度。

1. 物资储备制度

台湾地区采用的是防疫物资三级安全库存制度。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中央主管机关负有订定传染病防治政策及计画,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储备防疫药品、器材、防护装备等措施的法定职责;地方主管机关负有执行辖区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防疫药品、器材、防护装备之储备及居家隔离民众之服务等事项的法定职责。第二十条规定:主管机关及医疗机构应充分储备各项防治传染病之药品、器材及防护装备前项防疫药品、器材与防护装备之储备、调度、通报、过期处理、查核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依据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进一步制定了《防疫物资及资源建制实施办法》、《防疫资源管理系统实施办法》等配套实施办法。《防疫资源管理系统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中央主管机关为因应全国防疫需求及调节防疫物资需要应建立防疫物资安全储备量;地方主管机关为因应辖区内公共卫生及防疫需求应建立防疫物资之安全储备量并报中央主管机关核定。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为因应传染病大流行之隔离需要,应自行预估防治动员三十天所需求之防疫物资安全储备量,并将计算基础及参数报请主管机关核定。《防疫资源管理系统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医疗(事)机构、地方主管机关应分别依其院内感染控制需要或其辖区防疫需要,充分储备各项防疫物资,并依防疫物资储存条件妥善储存,维持堪用状态。医疗(事)机构、地方主管机关应设安全库存量机制,维持符合规定之品项及数量,防疫物资之有效期限短于三个月时,即予更新。至此,台湾地区建立了中央主管机关、地方主管机关及医疗机构皆为防疫物资储备义务主体的防疫物资三级安全库存制度。

2. 物资监测通报制度

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中央主管机关应订定传染病通报流程、流行疫情调查方式,并建立传染病流行疫情监视、预警及防疫资源系统。随后行政院卫生署制定的《传染病流行疫情监视及预警系统实施办法》中对于防疫资源系统的内容作出解释:第一,经济主管机关应掌握有关防疫物资之市场销售情形,并将相关资料定期提供中央主管机关;第二,地方主管机关应指派专人,监视其辖内各地区级以上医院防疫物资之耗用情形;第三,地方主管机关发现医疗机构之防疫物资耗用异常时,应派员查询,并将其结果主动报告中央主管机关;第四,中央主管机关发现防疫物资异常耗用时,得要求地方主管机关及相关机关(构)协助查明其原因。《防疫物资及资源建置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主管机关、经医院评鉴合格之医院及其他储备防疫物資之机关,应指定专人管理防疫物资,并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通报其储备状况变动之相关资讯。此外,行政院卫生署还建立了防治物资货源数据库,具体包括物资品项、供货商、生产量、进口量及其它资料,力求通过技术手段对防疫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3. 物资查核制度

为杜绝政府寻租行为、确保防疫物资的专项使用,《防疫物资及资源建置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主管机关每?应对各级单位之防疫物资进行查核。查核发现缺失,应予辅导改善;相关机关(构)、团体、医疗机构应配合查核,不得有拒绝、虚报或隐匿情事。《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配合中央主管机关之规定执行感染控制工作,并应防范机构内发生感染;对于主管机关进行之辅导及查核,不得拒绝、规避或妨碍。若违反该条规定者,可限期令其改善,届期未改善者将会面临新台币六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4. 物资申请与调拨制度

《防疫物资及资源建置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中央主管机关对于配合中央主管机关执行传染病防治工作或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指定工作之政府机关、学校、机构、事业或团体,得依疫情之需求,无偿拨用防疫物资供其使用。该办法第九条规定,政府机关、学校、机构、团体或事业得向所在地之地方主管机关申请调用防疫物资;地方主管机关应衡量疫情调度需求及机关安全储备需要审酌受理调用量。地方主管机关如无法供应时,应将申请文件转送中央主管机关办理。申请调用之防疫物资,应于六个月内归还新品或所调用之同等品;调用防疫物资所需之运送费用,除有特殊情形者外,应由申请单位负担。

5. 物资征用制度

为应对防疫物资严重紧缺、从而影响医疗机构救助进程等特殊情况,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成立期间,各级政府机关得依指挥官之指示,征用或调用民间防疫器具、设备、药品、医疗器材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指定之防疫物资,并给予适当之补偿。拒绝、规避或妨碍者,除径行强制处分外,可处新台币六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新加坡防疫物资管理模式

新加坡采用的是防疫物资中央库存模式,即由政府統一采购管控防疫物资,医院仅存有日常使用量。目前库存品项有N95口罩、防护衣、手套、手术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法定储备量约为医疗机构3个月的需求量。[6]

防疫物资主要通过3PL(Third-Party Logistics)模式进行周转流通。[7]3PL模式的初始阶段为新加坡政府授权卫生部门寻找合适的3PL厂商及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相应合约。随后由卫生部向特定供应商购买大量防疫物资,在获得防疫物资的所有权后,卫生部门将防疫物资统一外包给3PL厂商存放、管理、配送,并在后续阶段定期举办疫情物资运输模拟演习、评估检查,以及时掌握厂商对防疫物资的管理状态。卫生部对厂商的评估检查报告,将作为其未来是否继续与其签订合约的主要依据。当实际使用单位如公立医院、签约诊所有防疫物资需求时,可立即向指定供应商下单,由供应商在24小时内通知第三方物流业者(3PL)出货并配送给使用单位。当库存低于90%的法定储存量时,3PL立即向供应商通知补货,供应商会一次性补货到3PL仓库中。当供货商将防疫物资交付给医院后,由卫生部负责支付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与物流服务费用,同时卫生部将通过3PL厂商系统对防疫物资供应链实时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新加坡防疫物资“中央库存+3PL”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该模式显著提升了防疫物资的利用效率与管理效能。卫生部通过相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确定各公立医院与签约诊所的防疫物资需求量与实际用量,并借助3PL厂商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输能力调度防疫物资,有效地降低了防疫物资的整体采购成本、交易次数以及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度采购防疫物资而引发的无端资源浪费,有利于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及物资重置成本。第二,保证了防疫物资的品质。借助专业的物流仓储企业对防疫物资进行管理存放,延长了防疫物资的质保期限,可以确保存货的品质及性能。第三,减少了防疫物资实际使用单位的仓储成本。防疫物资统一由3PL厂商进行储存与管理,实际使用单位不需负担管理之责,并可使将原本有限的仓储空间作更为有效率的利用。但同时该模式的局限性也不容忽略:第一,该模式首批采购物资订单由政府负担全部费用,初期成本较高。第二,与政府签订契约的多为有实力的大型仓储物流企业,长此以往,大型供应商将持续挤占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并造成垄断局面,导致中小企业处境困难。第三,该模式涉及单位机构众多,且各单位机构间须信息互通共享,对资讯系统与仓储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较高,若信息系统管理不善存在泄密可能。[8]

五、我国防疫物资制度修正建议

(一)健全防疫物资法律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9]因此,有必要检视目前我国防疫物资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目前,我国关于防疫物资的立法仅有《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的部分条款,远不足以支撑后续防疫物资制度的建设。故我国有必要细化相关条文,明确防疫物资储备、使用管理的法定义务主体,建立健全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制度,以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目前我国对于防疫物资的管理呈现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的特点,以医院主管部门为例,其涵盖中央卫生行政部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军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机构,极易造成各机关间权限间的相互重叠。鉴于此,可设立一单独机关,统筹各机关间防疫物资管理权限,专门负责防疫物资管理事项,结束“九龙治水”局面。再者,应制定《防疫物资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对防疫物资的生产、储备、监测通报、查核、申请与调拨、征用、法律责任等环节分别进行规范,实现对防疫物资的全过程管理,以确保防疫物资制度的有序运转。在专项法规中,应着力突出合理储备量检讨制的制定。即各机构在确定防疫物资的具体储备数量时,应将疫情等级与发展趋势、防疫物资的需求量、资源量、消耗定额、采购量、供应量、运输及储存条件、政府财政负担能力等多方因素纳入考量范畴,有效掌握防疫物资市场短缺及异动风险,并兼顾成本效益。量入为出地规划防疫物资的合理储备数量,使防疫物资储备保持弹性,既能满足疫情所需,又不至于浪费及过量耗损。除修改并制定防疫物资相关立法外,对于可能涉及到的其他部门法,如《政府采购法》等也应做出相应修正,以配合防疫物资制度的良好运转。

(二)加强各级防疫物资主管机构间的横纵向联系

当应急救援物资存储部门之间的权责交叉越大、授权程度越高以及同质性更强时,应急物资储备的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有必要增加应急救援物资储备部门之间的沟通频率以及权限的交叉性。[10]为加强各级政府在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及管理的纵向联系,强化各级政府机关防治传染病之权责,可对现行法律中关于各级地方政府防治传染病的相关权限规定加以细化。如可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加入如下规定:中央主管机关应评估、汇整我国防疫物资需要,协调地方主管机关及医疗机构,适当、合理储备各项防疫物资,并根据传染病的变化以及防疫物资的实际需要,及时对防疫物资安全储备量进行修改、补充。对于财政负担较重的政府,中央财政可以提供一定的应急补偿资金。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物资申请汇报制度,连结医院与政府在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及管理的横向关系。可在《防疫物资管理办法》中制定如下条文: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应自行预估防治传染病十四天所需防疫物资安全储备量,并将计算基础及参数报请其主管机关核定。如此一来,可以增进政府与医院间的直接合作关系,使地方政府、医疗机构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合理地储备防疫物资,避免防疫物资的浪费及无端耗损。

有学者指出,信息协同是促使疫情应急供应链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11]信息协同是指通过汇总应急供应链上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使應急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呈网络化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滞后问题,提高应急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12]《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社区在应对灾害事故时的协同以及有效性。[13]由此,为强化各级机构在防疫物资供应过程中的横纵向联系,可以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度集成、充分透明、快捷高效的防疫物资监测平台、防疫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记录防疫物资的使用去向、使用效果、剩余物资处理等情况,以供相关部门实时掌握防疫物资的市场流通以及耗用情况,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及时调整防疫物资数量,达到供需平衡。

(三)构建防疫物资应急供应链政企协同管理模式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为活化防疫物资安全库存量,降低防疫物资市场交易成本,可以借鉴新加坡“3PL”模式,通过签订四份契约,紧密连接政府、医院、供货商以及物流机构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防疫物资应急供应链。具体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与防疫物资供应商的长期供应契约、防疫物资供应商与公立医疗机构的买卖契约、卫生行政部门与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委托管理契约、防疫物资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委托运输契约(见图1)。[14]其中,卫生行政部门与防疫物资供应商的长期供应契约的性质为第三人给付契约,在此合同中,供应商有向公立医院长期供应防疫物资、接受公立医院订货、换货的义务,3PL厂商负有运送物资至公立医院的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则需支付第一次采购物资的款项。在防疫物资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委托运输契约中,3PL厂商负有运输物资及通知供应商补货的义务,供应商负有及时补货的义务。在卫生行政部门与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委托管理契约中,3PL厂商负有妥善管?物资的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则需支付3PL厂商相应的仓储费用与物流服务费用。此外,为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卫生行政部门还需对防疫物资供应商进行适时监控与综合评价,确定合格供货厂商名单,并发布一定的行政命令,规定医院必须依循特定渠道进?采购,不得向合格厂商名单以外的供应商采购相关防疫物资。

疫情流行之际,鉴于可能出现的防疫物资供应瘫痪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可以考虑使用部分符合标准的企业额外生产的用以防止职业灾害及职业病的个人防护装备。这些个人防护装备为企业所自行储存,在品质与规格上与医护人员所需装备大致相似,可用以解燃眉之急。同理,当各级机构防疫物资日常储存量过多时,也可以考虑通过转卖、租借的方式有偿转与相关企业使用,以降低物资过期损耗成本。政府还可协调有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转产生产医用防护物资,并对该部分企业提供如税收优惠、财政扶持、资金补偿与奖励、技术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最后,这次疫情反映出由于当下社会人口流动较为频繁,世界各国早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争事实,传染病已无国界之分。为强化防疫物资的持续供应,可将世界各国的防疫物资储备视为一大水库,发挥区域联防机制的优势,通过国际层面接受其他国家的友好物资援助,以解决我国短期防疫物资供应难的困境。

六、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秩序稳定,也考验着政府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流行疫情的过程中,防疫物资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鉴于疫情爆发时间、疫情来源、疫情发展规模及严重程度往往难以估测,且病毒随时有突变的可能,以至于要短时间内完全阻断其传播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统一的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及时供应防疫药品、防疫装备及防疫器材等防疫物资,以使疫情防控政策能够有效落实,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社会及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目前我国的防疫物资制度尚不完善,亟需有新思维、新方式,以适应防疫物资制度转型的要求。对此,我国可借鉴台湾地区、新加坡之经验,修改并制定防疫物资相关立法,健全防疫物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各级机构在防疫物资应急供应中的横纵向联系,并着力构建防疫物资应急供应链政企协同管理模式,将能达成落实防疫安全、提升物资效能及发挥经济效益的目标。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3篇

管理咨询委托协议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就“________”管理咨询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委托乙方就“________”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乙方为甲方提供如下咨询服务:

1、“________项目”的目的:

2、时间期限:本协议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可根据管理咨询的进度和内容的变化,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补充协议。

3、乙方总负责人为:,管理咨询师为:。

可根据进度、内容、实施效果情况,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调换咨询师。

4、管理咨询师在甲方指导____天,本协议期间为____天。

可根据管理咨询的进度和内容的变化,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5、管理咨询师每月的日程安排,由甲乙双方协商,以计划的方式共同确定,原则上每月____天,可根据管理咨询的进度和内容的变化,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管理咨询师每天的业务指导时间,按____小时标准工作制时间计算,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6、实施场所:以甲方的工厂现场为主。可根据咨询服务内容的变化,在甲乙双方协商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实施场所。

第二条价款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按如下标准进行咨询费用结算:

1、费用标准:甲方根据乙方派遣的管理咨询师的实际工作日和工作小时为基准,按每人每天____元(税前)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咨询费用。交通时间不计算在工作日之内,不作为工作小时。

2、管理咨询服务期限:具体按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执行。

- 1 -

费用总额预计为________元(税前),具体以甲乙双方确认的工作时间及费用标准计算。

3、乙方同意,根据中国相关法律,由甲方代乙方办理中国有关税务事宜。

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及相关条例,服务费中包括乙方应向中国缴纳的营业税,由甲方代扣代缴,税率为____%;

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条例,服务费中包括乙方应向中国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甲方代扣代缴,税率为____%;

3.3 因中国税收政策变化引起本协议税率变化的,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第三条验收标准

按如下标准验收:

1、月度验收:按照双方确定的月度咨询服务计划,进行月度实施效果评定,并作为月度结算支付的重要条件。

2、半年、验收:由甲乙双方根据总体项目计划安排,以成果发布会或总结会等形式进行专题总结评估验收,并由甲方最终提出验收意见。

3、甲方可在认为有必要时,要求乙方提供所委托业务的实施状况报告。

第四条 付款条件及付款方式

1、管理咨询费用的支付方式:甲乙双方确定以首款和月度结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咨询费用的支付。

2、甲乙双方正式签署协议后____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________元的首款(保证金),该款项实施____个月后,逐月扣回。乙方收到首款(保证金)后____个工作日内进入项目实施。

3、月度支付时间:每月的最后一日(月末),甲乙双方根据本协议确定的费用标准和结算方式,确认当月发生的费用金额和费用明细,甲方根据该月发生的账目,在____个工作日内向本协议所列明的乙方帐户汇出款项(款项到达时间按国际结算周期)。____个月以后,每月只支付扣除首款后的费用。

4、结算票据:

4.1 服务费用结算时乙方应提供全额发票。

4.2 服务费之外的乙方发生的需甲方承担的费用,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合格的发票并经甲方审核后支付。

5、付款时发生的银行手续费由____方承担。

第五条知识产权

乙方在协议期间所作出的与甲方业务有关的或主要是利用甲方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改进或者著作作品,涉及知识产权的,都属甲方所有。

乙方提交教材资料、各种管理咨询工具资料的著作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

第六条保密

本协议任何一方除法定义务外,均不得对任何本协议之外的其他人泄露、透露涉及本协议尚未公开披露的内容或因协商、签署本协议而获知的关于其他方的任何未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资料、发展规划等商业秘密及其他按通常知识可推知的重要信息。

乙方应当遵守甲方有关保密规定,履行与其工作相应的保密职责。乙方在任职期间所接触和了解的甲方商业秘密,或其他需保密信息(指乙方从甲方或其关联方获知的,或是甲方向乙方公开的所有技术和商业信息,不管是以口头的、书面的、图表的、记录的、电磁的以及其他形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模型、样品、技术手段、设备等)除履行职务外,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甲乙双方同意在协议结束后,归还所掌握和使用的对方的一切秘密资料和财、物,不得自行或泄露、许可第三人使用。如出现违约行为,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保密期限为本协议履行期间及协议终止后____年。

第七条灾害赔偿

管理咨询师在协议期间,如在甲方工作时间发生人身财产损失,若非甲方的故意或者过失所造成,甲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在非工作时间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由乙方自行负责。

在协议期间,管理咨询师由于自身原因给甲方的财产造成损害,或者给参与管理咨询的甲方人员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况下,乙方负责进行相关损害赔偿。

第八条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之规定的,均视为违约,应承担因此而给守约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1、如甲方在支付期限未按时向乙方支付服务费,应当迅速以书面的形式向乙方进行原因说明。甲乙双方进行协商后,制定处理对策。如甲方没有正当理由,或未以书面形式向乙方说明原因,每迟延一天应向乙方支付本阶段应付款____%的违约金,如迟延支付超过____个月,乙方有权提出延迟或终止进行管理咨询服务。

2、如乙方未按双方确定的管理咨询内容、日程进行相关服务,且未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提前说明,每迟延一天应向甲方支付本阶段应付款____%的违约金,如未提供相关服务超过____个月,甲方有权延迟

付款、减少或终止付款,直至解除协议。

第九条协议变更或终止

本协议在以下情况下变更:

在甲方发生不可抗力的异常事态时,可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在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变更协议内容。

本协议在以下情况下终止:

1. 经协议双方当事人书面协商一致终止。

2.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任何一方的原因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或由于协议一方的严重违约使得协议的履行已无必要,则守约方可终止本协议,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乙方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甲方要求或距甲方要求的结果差距较大,经更换咨询师仍不能满足要求时,甲方有权提出终止协议,并视服务情况酌减咨询费。

第十条 争议解决

1.甲、乙双方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应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仍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诉讼方式解决。

2.甲、乙双方确认,本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为本合同争议诉讼的管辖法院。

第十一条其他条款

1. 本协议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有效期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时起至乙方提供了符合甲方要求的咨询并且甲方付清咨询费用时止。

3. 本协议以中文版本为准;

4. 本合同签订地:

5. 本协议一式____份,协议双方各持____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 本合同正文所列附件均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发生冲突,以本合同为准。

甲方(盖章):

地址:

电话:

传真:

年月日

乙方(盖章):

地址:

电话:

传真:

开户行: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4篇

一、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概述

(一) 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基本内涵

固定资产是指医院在医疗保健服务活动过程中,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资产。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 可以将固定资产分类为房屋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又可以将医院固定资产分类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 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是指作为医院日常经营或直接服务于日常经营过程的房屋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结合上述固定资产分类可以看出, 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具有固定性、长期性、不可替换性, 是医院固定资产中较为稳定的部分;而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具有可替换性的特征, 在更新、更换时对医院日常经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作为体现医院专业特征的专业设备, 主要是指医院医疗设备资产, 它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决定着医院经营发展、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质量, 必然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二) 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等规定, 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中, 已经制定了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管理、医学装备管理、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审批、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医疗设备安全与风险管理、医疗设备应急管理、医疗设备应用分析与绩效评价等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医院通过医疗设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控组织机构的健全、内控工作流程规范, 能够有效指导医疗设备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医疗设备内部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 医院经营管理中, 医疗设备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有效的一体化衔接机制, 医疗设备的计划制定、采购、验收、评价、维保、清理等全过程内部控制联动机制未能建立, 医疗设备的关键节点控制施落实不到位, 突出地表现为购置计划执行不严格、采购项目库传导作用不强、医疗设备绩效评价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需要在内部控制实施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二、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 事前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是医疗设备购置预算刚性约束不足。制定的医疗设备预算管理办法中, 存在预算指标层次复杂、说明性文字缺少等问题, 不便于设备申请科室编制预算, 存在主观编制预算情况;预算分配依据中未考虑设备的开机率、投资回收期、年度诊疗人次等已有资产使用效益情况, 可能出现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的问题。

二是医疗设备项目库约束性较差。目前, 医疗设备经过医院装备委员会审批后, 将计划采购的设备纳入年度医疗设备项目库管理。但是, 因无配置许可证、转换方式获得、变更年度计划、人为替换干预等原因, 纳入采购项目库的医疗设备总体执行率较低, 严重制约了医疗设备项目库、总额预算的控制作用。

三是医疗设备可行性分析未严格执行。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中, 存在购置申请填写内容不完整、签批手续不全、效益分析缺失等问题。特别是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中, 预期收费项目、使用材料试剂、预期使用效率等关键性指标缺少, 医疗设备主管部门在审核环节履职尽责不到位, 出现了审核流于形式、复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导致低效医疗设备入库。

(二) 精细化内部控制措施跟进不及时

一是内部控制模式仍以经验控制为主。随着群众对更高层次医疗技术的需求增长, 医院医疗设备资产的规模出现了级数增长。在实施内部控制中, 医院仍然依靠人力控制为主, 未能建立信息化、大数据的现代医学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和作用。

二是控制措施滞后于资产结构变化。在医疗设备采购数量、金额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 医疗设备资产的结构已经过度为量多、价低、小型、多样的新型结构, 单位资产价值出现了降低, 在实施内部控制中仅将大型设备作为控制重点的思维, 难以适应医疗设备资产的结构变化。

三是医疗设备维保费用大幅上升。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 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中, 未能统筹考虑医疗设备的后续支出, 导致低价采购设备, 高价购买后续服务的情况发生, 出现了费用支出率与设备成新率同向变动趋势, 费用支出有过快上涨趋势。

四是医疗设备实物资产控制不严。存量医疗设备管理中, 使用科室存在“谁占有、谁拥有”的错误认识, 医疗设备不能实现内部调配、优化配置, 有时还存在闲置浪费的情况。资产盘点中, 也有报废设备未及时处理、实物与记录名称不符、迁移设备转账不及时、实物资产缺失等问题。

(三) 设备绩效跟踪评价需要继续深化

一是职能科室日常效益评价流于形式。按照医院要求, 设备管理部门需要每半年对甲类和乙类设备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并将评价作为设备购置参考依据并反馈科室总结改进。但是, 执行中存在跟踪数据不准确、未提供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未使用等情况。

二是医疗设备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绩效评价中, 主要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考核, 关注投资还本期、投资收益率、年均现金流量等指标, 忽视了设备的技术效益、社会效益, 未能将医疗设备的外部性效应纳入考核指标。

三是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应用。医疗设备考核中, 存在部门重复购买、投入后未使用、使用后未发挥效益等问题, 发现问题后问题的整改较差, 未整改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

三、医院经营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一) 提高预算刚性约束, 落实事前控制措施

一是提高医疗设备预算总额刚性约束机制。优化预算指标体系, 对预算编制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指导, 要将预算压实打牢, 着重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量化、可操作性。建立资产配置的定额分配制度, 将医疗设备预算与科室有关收入、工作量、效益等指标进行关联, 确保优势学科获得更好发展。采购中利用同类设备打包购买、寻求更多供应商、引入新进服务商、后期材料维保内容整合等途径, 提高医院整体议价能力, 提高医疗设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严格医疗设备入库遴选、执行。继续发挥医疗设备项目库在设备总额预算中的控制、筛选作用, 计划执行中要明确管理控制方式、取消依据、临床信息变动沟通等程序化流程, 建立采购计划动态管理的模式, 及时修正采购实施方向。

三是保证可行性分析有效落实。探索可行性分析工作的集中业务指导, 按照既定程序落实审批流程, 通过可行性分析的先期控制, 提高设备采购的针对性、有效性、效益性。进一步优化改进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 修正并完善分析指标因素, 提高分析指标的可理解性、可执行性。

(二) 实施精细化控制措施, 适应医疗设备结构变化

一是向信息化内部控制模式转变。医疗设备内控控制中, 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库、存量设备库、使用效益库等措施, 将设备论证、采购、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医院各类信息系统的联动, 实现自动化控制。

二是实施“抓大控小”的全覆盖分类控制。积极分析设备采购结构变动, 实施大、中、小医疗设备的针对性分类控制措施, 在重点设备管理的基础上, 更加精细的管理小型常用设备, 促进设备投入资金效益最优。

三是有效管控设备后续支出规模。医疗设备招标采购中要统筹考虑, 做到设备购买价款与后续支出“双关注”, 尽量获取设备的后续免费服务, 降低设备后续支出金额, 针对性解决后续费用支出与医院资产新旧结构不合理现象;必要时, 整合医疗设备维保外包的内容范围, 确定年度外包资金总量, 真正形成维保费用整体外包的规模效应。

四是加强存量医疗设备调配与控制。做好医用设备功能清单的建立, 根据科室需要、使用效率等合理调配存量设备。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积极利用更新改造等技术方法延长设备经济寿命。日常管理中, 做好设备动态管理, 落实盘点制度, 及时对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修正。

(三)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联动考核追责制度

一是建立联动绩效评价机制。设备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已定职责, 切实做好在用设备的跟踪问效;财务部门要及时将问效情况纳入预算考核;审计部门应进行专项绩效实施评价, 重点关注绩效评价内控措施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通过搭建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衔接通道, 及时分析绩效评价制度的不足, 延伸制度条款和管理链条, 形成常态、有用、精准、联动的效益评价机制。

二是构建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医用设备绩效考核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 也要兼顾社会效益、技术效益, 才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特征。绩效评价中应考虑使用关键指标分析法、平衡计分法等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 在综合考虑群众满意度、职工技能发挥、医疗服务能力均衡、社会技术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上, 得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

三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整改。绩效评价中各方面效益均不高的医疗设备, 要运用“多维分析法”, 找到限制医疗设备效益的关键卡点, 对重点、重要、困难的整改问题, 可以由各部门成立“整改小组”, 提高问题导向下的多部门整改协同合力, 对整改不积极、整改不力、整改敷衍等行为, 要与绩效收入挂钩, 实施必要奖惩, 对特别严重的不整改行为, 应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从严、从重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结语

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在内部控制过程中, 需要通过构建设备年度预算控制、可行性分析、需求动态调整、采购管理、验收管理、使用效益分析、实物管理、清理处置、维保维修、更新改造、重新购买的全闭环设备管理模式, 重点搭建使用效益分析数据、维修维保成本、更新改造支出、经济寿命评估、重新购置分析等多环节决策管理平台, 才能优化现有设备结构、提升医疗技术效益、压缩设备资产规模, 为实现医院轻资产、高效益运营模式奠定基础。

摘要:医疗设备资产作为公立医院重要的经营性固定资产, 影响并决定着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 是医院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医疗设备资产, 公立医院已经建立了医疗设备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 实现了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但是在内部控制实施上, 医院仍然存在事前控制措施、过程精细化管理、产出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不足, 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实现医院持续良性经营的目标。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内部控制,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程燕玲, 吴继萍.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重构[J].会计之友, 2017 (20) .

[2] 唐大鹏, 任少波.内控视角下国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 2017 (16) .

[3] 程平, 尹赤, 张红梅.基于财务云平台的收支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以重庆海事局为例[J].会计之友, 2017 (18) .

[4] 朱宇, 尚高岭.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2)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Z].2012-11-29.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医疗体制;医疗企业;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引言: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广和应用,不管是市场的需求性、政策的推动性等方面都引导着医疗器械行业的不停的前进。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占据着极大的潜力。在个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更多的人们都希望能够获得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技术更先进的医疗保障。据估算,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前提下,未来我国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需求国之一。但是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高端产品都是由国外进口,从而导致了价格的昂贵,并且国内医疗企业的产能、质量也无法有效的保证我国内部的人民需求。所以,如何在新医疗体制的应用上,彻底改变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运营模式就成为了当下医疗行业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的概述以及重要性

医疗器械主要是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整段试剂等物品或者相关的物品,这其中也包括了计算机软件。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信息从而对疾病的诊断、防护、治疗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通过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病人进行缓解、修复、补偿身体的损伤[1]。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家用保健器材:各种按摩仪、血压计、自我检测器材等等是最为常见的,另外有诸如血糖仪、糖尿病治疗仪、视力改善仪器等等也是现代家庭中所需要的医疗器械,甚至每个家庭中必备的急救药箱以及各种婴幼老弱的护理仪器产品也是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对于医院中应用的就更多了,小到手术刀、止血钳,大到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等等。

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上,有一个最为浅显的应用案例,在上个世纪至今,水银温度计是我国普通家庭中应用最广的医疗器械,它的应用可以用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状态的监控,进而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的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2]。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加先进的电子检测仪出现,不仅可以省略了15分钟的等待期直接给出身体状态数据,还能避免水银温度计破损时带来的风险。这些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医学院校的科技成果也被转化出更为先进的成品医疗设备,其中包括医用外伤处置车等,这些都直接表明了医疗器械在社会、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

二、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行业,其知识的涵盖面以及资金的投入量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3]。作为一种有着极高技术要求的产业,不仅企业的投入门槛很高,其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相较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器械和设备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上世纪的进口产品,国产设备仅能占据一小部分的。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和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拉近了不少差距,但是其高端产品依旧只能依靠仿照,而无法自主研发。甚至中低端产品面对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加工体系冲击,被逐步渗透。下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个更为细致的分析:

(1)外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垄断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并且逐步向中低端产品渗透,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效益受到了冲击。虽然我国目前医疗器械的发展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但是其总体实力水平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4]。外国高端医疗器械一直都压榨国内市场,如PET/CT、MRI等设备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只能进行仿制而无法自主研发,这也就导致了国内很多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只能依靠进口来保证医疗体系的完整性。再加上部分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专业化评价不够完全,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医疗机构对国外高端医疗企业的过于偏重。这对我国本土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着致命的打击。

(2)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直接导致了产业化的集中度较低,且较为分散[5]。作为我国常见现象,大量作坊式、小工厂式的企业较多,其规模小、科研程度低也就导致了生产的产品只能拥有低端产品市场,并且其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例如口罩,作为日常佩戴,甚至在应对疫情或者流感时的重要防护医疗用具,如果其生产环境无法得到正确的保障,那么其医疗用具本身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再加上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较少,没有龙头企业和国际品牌企业的支撑,直接就导致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的被压缩。

(3)分散的产业化又会进一步导致自主创新力的降低。医疗企业作为一项涵盖科学面广泛的行业,其多学科的交叉性以及巨额研发资金是小企业无法承担的。受到这种限制,很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也就导致了只能生产低中端产品,对待高端产品只能处于仿制甚至无法制造的状态,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恶化[6]。所以,如何解决高端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是目前我国所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它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效益能否提高以及企业的发展。

三、新医疗体制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改善方案

隨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力量快速提高,以及市场中心从高科技向普及化的专业,国内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了明显的回升,这也使得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迎来了发展契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企业应当针对现状改善自身不足,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自身效益。

(1)医疗器械的生产有着更高的学科覆盖性以及大量的资金占用率,这也就直接指出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无法在器械的研发以及生产环节降低成本[7]。那么如果想要让自身产品有着更多的市场效益就需要加强原料的采购以及库存的管理。首先,要确保器械生产的原料质量受到严格的管控,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使用成本更低的材料生产;其次大批量的采购伴随着存储的困难,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做好正确的库存管理,要确保材料的質量不会受到存储方面的影响,如果实行零库存管理,就需要仓储人员做好精确的数量管理,需要生产人员做好精确的生产需求管理,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原料保证生产;最后,一体化战略思想,将原材料供应收编或者组建,让原材料的供应成为自身生产的一个部分,不仅能够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还能够有效保证质量以及供应量。

(2)虽然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需要更多的科研经费以及多学科的覆盖,但是其自主研发是不能停止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投入和重视,才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对于企业本身来说,除了要投入足够的经费以外,还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引进。要建立起学院、医院、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要发现适宜转换的科研成果,及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学术到实物的转换。要结合现代社会对于医疗器械上的需求,对学院以及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的建议,引导他们的研究方向能够符合社会需求,从而使得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换成实物获取更多的市场效益[8]。所以,推动科研成果转换成商业化产品是有企业自身决定的,要在符合国人的需求上引导科研人员转换思路,进而投入资金研发,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利益得到保证,能够进一步投入到更尖端的技术中去。

(3)产业链的完整化是现代销售体系中最为普遍应用的,从生产到销售在到售后,这些体系的完整性将直接决定着用户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感受,这些感受不仅是用户对于产品的口碑,还是其回购以及重复购买的主要原因。现代医疗器械在操作性上有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够让人们快速适应这些操作较为复杂的器械就需要销售渠道对用户进行普及使用知识,在销售完毕后,应当保留用户的基本信息,能够及时回访用户使用情况,并且能够听取用户的使用建议反馈,进一步改进产品。另一方面,对于公司网站的反馈平台交流中以及售后客服的电话中,也需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技术指导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用户对公司产品的印象分,从而完整闭环了整个产业链的完整化。

结语:综上所述,新医疗体制的推广和应用,直接促使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本身的运营方向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重视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多的应用高新人才,重视医院、学院、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身高端产品的研发力,从而降低医疗器械的进口率。除此之外,医疗器械企业也要应用新政策中的扶持项目,更快的扩展自身的规模,将产业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要利用自身的生产力去满足现代我国人民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借此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去反哺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应当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以及售后服务系统,要让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真正满足国家与人民的需求,才能真正确保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发展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玲宇.医疗器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8:212.

[2]李涛.医疗体制改革下的中医院管理创新研究[J].才智,2015:343.

[3]曹根水.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研究[J].《中国经贸》,2015:200-200.

[4]俞侃斌,田复波,罗玉琪,庄培福,姜桦.建立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医疗装备,2015:98-101.

[5]王砾,田力,王美琴.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93-94.

[6]乔龙.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78.

[7]曾晓慧;.医疗器械维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244.

[8]孙静.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

医疗器械经营范文第6篇

1、 介绍社团的短暂发展史

2、 介绍下参加本次仪式的主要负责人

3、 有请社团上次负责人代表发言

4、 有请本届社团负责人代表发言

5、 交接仪式(社旗)

6、 集体签字仪式

7、 合影留念

8、 清理会场

在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系医疗服务队迎来了新一届的领导换届仪式。医疗服务队本着以“医疗””服务”为宗旨,“相亲相爱一家人”为口号,在系部领导和辅导老师的辅助下形成了自身特色的风格。医疗服务队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得到了院领导老师的认可。他们积极向上的活动热情为我系师生奉献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医疗服务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不变的形式的医疗服务活动,并且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现在我宣布医疗服务队第三届领导人换届仪式正式开始:

你们好!一年的时光就这样毫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流走。这短暂又漫长的一年里,我受益匪浅。有人说,社团是一个舞台,是我们展现自我风采和实现价值的地方;

也有人说,社团是一所学校,我们在这里成长、学习、历练;

但我觉得社团更像一块麦田。

这块麦田需要耕耘,用头脑和智慧耕耘;

这块麦田需要浇灌,用汗水和爱心浇灌;

这块麦田还需要守望,用耐心和热忱守望。

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只是平静而虔(qian)诚的守望,生活简单而纯粹,守望着我们心中各自麦浪汹涌的麦田,再多风浪,再多迷茫都会风清云淡。因为,目标在心中,守望着那一片汹涌着希望的麦田,认真,执着,从不灰心。

我所希望的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社团的每个干事能够把医疗服务队真真正正的当成是自己的社团,和社团里面的所有兄弟姐妹一起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相信这一届医疗服务队会做得更好,也希望每一个成员都用心去守望这片麦田。

今年的交接仪式之前,上届的队长给了我一本笔记本,记录了他们对我们这届的希望和鼓励,现在这本笔记本载满了他们对我们的祝福,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信心、耐心、爱心。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这份爱传递并发扬下去

上一篇:贫困学生帮扶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