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

2024-03-05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1篇

调查地点: xx市

调查方法: 街头访问

调查时间: 1999年11月

样本量: 334

被访者: 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xx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xx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xx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xx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在外。第二部分是主体,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29项评价指标分别表述为相应的句子,以Likert5级态度量表测量旅游者在深旅游的满意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在其外出旅游时对他个人而言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则是背景资料部分。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在对所获数据变量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以重要程度为横坐标,满意程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以下散点图:

图:report85-1 (图略)

由图可以看出:共有9项指标(占31%)落在了重要程度高而满意水平也较高的右上区域,属于xx目前的优势领域。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治安、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游玩地多、交通、通讯、主题公园、绿化、清洁卫生、气候。在这些方面xx市需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绩效,并努力提升以成为与其它旅游城市相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两项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绿化好”和“是个清洁、卫生的城市”上旅游者对xx的满意度评价都颇高,可以形成为xx旅游形象宣传的突出优势。『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几乎接近横坐标,即目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稍偏上“的水平。如果在这一方面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周边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者崇尚自然回归趋势的加强,旅游者的评价就会降低,从目前的优势降低为劣势。日前xx旅游发展规划中已将东部黄金海岸和西部田园风光的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当前的任务则是切实将自然风光的开发落实到实处,以未雨绸缪,顺应时势之需。

有5项指标(占17%)落在了右下区域,因这部分指标的重要性较高,但旅游者的满意水平较低,是急需大力改进的关键领域。它们主要集中于xx的各项价格方面(物价、景点的门票价格、餐饮住宿价格和易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餐饮住宿处),其次是商场、餐饮的服务质量。从xx作为一个旅游地的角度来看,这些方面是xx的薄弱环节,目前需要着重分配资源和注意力以改变目前不利的局面。

左上区域包括6项指标(占21%),被访者认为xx目前的绩效不错,但它们的重要性不高,如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基础建设、商品丰富、人的效率等等,属于无关紧要领域,目前对旅游者的宣传和促销上可不必花费过多资源于这些方面。

有8项指标(占18%)属于不占优先地位的领域,即左下区域。被访者对这些因素的绩效评价不高,但因它们的重要性也相对较低,目前可以不必过分关注。如果当xx市的旅游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时,就必须得关注这些方面现有绩效不佳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在这一区域中不可忽略的是,“宾馆的服务质量”几乎位于纵坐标上,说明它的重要性接近中等,但旅游者的评价不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对旅游者的满意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旅游地的管理和营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同时向旅游地指明了工作急需改进的方向。对xx旅游业而言,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价格的问题。相关的方差分析表明,国内旅游者对xx的各项价格评价较低,而港澳台旅游者则认为价格比较合理。因此,在xx大力吸引国内游客来深旅游时,要注意对现有产品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和配置,以结构合理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特征旅游者的需要,如开发更多的中低档产品来满足国内家庭旅游、学生旅游等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使旅游者感到物有所值。

来深旅游者认为绿化和清洁卫生这两项因素在外出旅游时重要程度较高,他们对xx有相当满意的评价,是xx市目前使游客满意的优势环节。要确定这些方面是否已形成为xx对旅游者独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还应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与有关竞争地进行比较分析。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2篇

调查地点: xx市

调查方法: 街头访问

调查时间: 1999年11月

样本量: 334

被访者: 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 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xx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xx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xx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xx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在外。第二部分是主体,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29项评价指标分别表述为相应的句子,以Likert5级态度量表测量旅游者在深旅游的满意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在其外出旅游时对他个人而言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则是背景资料部分。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在对所获数据变量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以重要程度为横坐标,满意程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以下散点图:

图:report85-1 (图略)

由图可以看出:共有9项指标(占31%)落在了重要程度高而满意水平也较高的右上区域,属于xx目前的优势领域。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治安、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游玩地多、交通、通讯、主题公园、绿化、清洁卫生、气候。在这些方面xx市需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绩效,并努力提升以成为与其它旅游城市相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两项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绿化好”和“是个清洁、卫生的城市”上旅游者对xx的满意度评价都颇高,可以形成为xx旅游形象宣传的突出优势。『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几乎接近横坐标,即目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稍偏上“的水平。如果在这一方面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周边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者崇尚自然回归趋势的加强,旅游者的评价就会降低,从目前的优势降低为劣势。日前xx旅游发展规划中已将东部黄金海岸和西部田园风光的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当前的任务则是切实将自然风光的开发落实到实处,以未雨绸缪,顺应时势之需。

有5项指标(占17%)落在了右下区域,因这部分指标的重要性较高,但旅游者的满意水平较低,是急需大力改进的关键领域。它们主要集中于xx的各项价格方面(物价、景点的门票价格、餐饮住宿价格和易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餐饮住宿处),其次是商场、餐饮的服务质量。从xx作为一个旅游地的角度来看,这些方面是xx的薄弱环节,目前需要着重分配资源和注意力以改变目前不利的局面。

左上区域包括6项指标(占21%),被访者认为xx目前的绩效不错,但它们的重要性不高,如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基础建设、商品丰富、人的效率等等,属于无关紧要领域,目前对旅游者的宣传和促销上可不必花费过多资源于这些方面。

有8项指标(占18%)属于不占优先地位的领域,即左下区域。被访者对这些因素的绩效评价不高,但因它们的重要性也相对较低,目前可以不必过分关注。如果当xx市的旅游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时,就必须得关注这些方面现有绩效不佳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在这一区域中不可忽略的是,“宾馆的服务质量”几乎位于纵坐标上,说明它的重要性接近中等,但旅游者的评价不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对旅游者的满意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旅游地的管理和营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同时向旅游地指明了工作急需改进的方向。对xx旅游业而言,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价格的问题。相关的方差分析表明,国内旅游者对xx的各项价格评价较低,而港澳台旅游者则认为价格比较合理。因此,在xx大力吸引国内游客来深旅游时,要注意对现有产品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和配置,以结构合理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特征旅游者的需要,如开发更多的中低档产品来满足国内家庭旅游、学生旅游等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使旅游者感到物有所值。

来深旅游者认为绿化和清洁卫生这两项因素在外出旅游时重要程度较高,他们对xx有相当满意的评价,是xx市目前使游客满意的优势环节。要确定这些方面是否已形成为xx对旅游者独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还应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与有关竞争地进行比较分析。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3篇

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随着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 多所,校生人数超过 万人,可见中国的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次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以指导大学生合理进行旅游消费,以及根据国务院下达文件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和提供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法,于2015.08.01-2015.08.15进行,随机在各个路口等地点进行调查和采访。回收问卷240份,回收率为90.4%;有效问卷为232份,有效率为96.6%。其中高年级(大

三、大四)为100份,低年级(大

一、大二)为132份;男生107份,女生125份;来自城市的学生98份,来自农村的学生134份;独生子女109份,非独生子女123份。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旅游意向,旅游的时间与地点,旅游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游的消费结构等。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首先,大学生在经济和 生活等各方面还必须依靠与家长与学校,但是相对于高中生,大学生 这一群体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 又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大学生相 对于成年人,更具有好奇心,追求刺激以及探险的精神,同时,在旅 游的过程中, 大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活还可以收获更多的课外知 识。故相对而言,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出游动机。除此之外,随着 经济的发展, 现在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为其出游提供了经济 条件。因此,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值得我们关心。

有接近95%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旅游意向上。另外5%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金钱,去旅游的目的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同时。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调查结果表明。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人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出行的消费情况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各个消费价格水平上大体平均分布,而且年级、性别、城乡的差异不显著。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超过1000元的旅游消费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如下图)独生子女中有27.9%的人选择了这一项,是独生子女中最多人选择的一个消费水平;非独生子女中有9.5%的人选择了这一项,是非独生子女中最少人选择的一个消费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轻,家长更愿意为子女旅游提供资助。在旅途中的花费这一项中,大学生不受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的影响,具有总体相似的消费结构:即游玩是最大消费(占53.6%),次之是购物,接着依次是吃、住、行。在吃上,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好吃或便宜原则;在住宿上,将近半数的学生(49.1%)选择50~100(元/每人每天)。总体上说,大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占62.7%),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出自兼职所得,因为有65.4%的人表示旅费主要来自兼职所得。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消费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部分大学生打算去旅游,从来没有打算去旅游的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主要原因是没有钱;

(二)大学生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增长见闻,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

(三)大学生大都选择寒暑假出游;

(四)大学生更愿意与情侣出游,很少人选择与父母出游,而且倾向于自助游;

(五)大学生旅游花费来源主要来自兼职所得,体现出节约原则;

(六)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超过一半学生都选择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整理出现在旅游业仍存在且较为严重的弊端: (1) 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 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 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前期国务院下达的文件,我们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1.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旅游要素体系。要立足旅游需求、市场和特色资源优势,科学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全面提升产业要素配套水平。旅游业发展后发地区要加快推进产业要素的发展,大中城市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要加快完善产业要素的配套建设,尽快形成全面配套、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要素体系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增强城市旅游功能,突出特色,完善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配套完善、吸引力强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巩固观光产品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高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专项旅游产品需求潜力大、附加值较高的优势,发展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专项旅游产品。依托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与绿色环境、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以“12301”游客服务电话为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完善旅游国际航线,推动旅游支线机场建设,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推动铁路、水路客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建立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增强旅游保险的理赔效能,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完善旅发挥旅游对休闲产业的主导作用。休闲是与全面小康密切相关的新兴生活方式,旅游是休闲产业的重要内容。要适应人们休闲生活发展的需要,推动大中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发展水平,提升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增加休闲产品,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内容游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推动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游轮游艇、海洋旅游、网络预订、旅游传媒、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滑雪旅游、高尔夫旅游、自驾车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推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娱乐等领域的设施设备及旅游房车、游船游艇、高尔夫设施、滑雪装备、野营设施、安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跟踪了解太空旅游、深海旅游等旅游新领域的发展

拓展旅游要素内涵。将以旅游网络等形式进行旅游经营的实体,纳入旅行社业管理范畴。加强对家庭旅馆、乡村客栈、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的引导和管理,促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促进旅游住宿设施品牌化发展。拓宽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购销渠道,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促进旅游娱乐休闲的富文化性发展,进一步拓展旅游娱乐空间。

3.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吸引国外大型旅游企业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加强国际双边、多边及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世界旅游业前沿问题的研究。发挥出境旅游在促进民间外交、缓解经贸摩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改善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贡献。继续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岸民间旅游交流,促进港澳旅游业繁荣

着力提升旅游企业素质。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支持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参与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旅游企业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建设国际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鼓励民营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投资,打造中国旅游企业品牌。 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入境旅游,增强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效益评估机制。加强旅游统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编制旅游卫星账户。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的市场准入、执业资质、成果鉴定和实施监督机制。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制定各种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旅游行业标准制修订,提高旅游标准化应用加快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贯彻《“十一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教育培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推进旅游院校教育和学科建设,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中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效能

4.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旅游法制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对旅游综合性立法的研究。推动省级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有条件的省区市要加快制订、修订旅游管理条例。积极推动旅游饭店、景区、车船、购物等专门领域的法规建设,完善特种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管理规章。

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积极用好发展改革、商务、财政、税务、金融、国土、文化、农业、工商、海关、质检、交通、铁道、民航等相关部门促进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范围,推动商务、会展、工农业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范围。随着国家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国民旅游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福利旅游。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4篇

【摘 要】依据遗产保护程度和遗产旅游开发价值高低程度的组合,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H-H型、H-L型、L-H型及L-L型,每种类型遗产的特点和分布各有不同。针对四种类型遗产的各自特点,本文提出了四种相应的良性互动模式,分别为政府监管模式、旅游加强模式、保护加强模式及双管齐下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每种模式的特点及相关对策建议。此外,对于某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所属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模式

【作 者】张魏,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云南昆明,650031。

一、引 言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每个民族均有自己多彩多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云南省各级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专家学者及普通老百姓也都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截至2018年10月底,国务院共批准了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代表性项目名录1372项、扩展项目名录464项。云南全省共有代表性项目名录90项、扩展项目名录20项,其中云南少数民族占有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81项和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项。1根据以上数据,云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量为110项,其中云南少数民族项目总量达到95项,占86.36%。截至2018年10月底,云南省人民政府共批准了4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代表性项目名录526项、扩展项目名录82项,其中云南少数民族占有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21项、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6项。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量为608项,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总量达到487项,占80.1%。

以上数据仅仅统计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遗产名录,而市县两级非物质文遗产名录数量更加庞大。面对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遗产,其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不可能也不可以是相同的,应考虑其不同的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依据遗产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高低程度,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遗产,提出了四个相应的良性互动模式,以期实现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二、文献述评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飞龙指出,韩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商业炒作与旅游业参与功不可没,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开发成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例如随处可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偿表演、招徕游客的民俗村、假面戏旅游活动等。[1]汪宇明等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实景舞台剧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产品化路径进行了研究。[2]贾鸿雁提出了四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第一类为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如专题博物馆、传习机构等;第二类为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如生态保护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三类为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如庙会、旅游节庆活动等;第四类为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如民族风情园、民俗村等。[3]曹诗图等认为较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表演艺术类、工艺美术类及民俗类等三类,其中表演艺术类可采用舞台表演模式进行旅游开发,工艺美术类可采用博物馆和旅游商品模式进行旅游开发,民俗类可采用庙会和旅游节庆活动模式进行旅游开发。[4]陈炜等介绍了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博物馆模式、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模式、节庆模式及旅游商品开发模式。[5]雷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认为民间文学类适合采用旅游商品模式和组合开发模式,表演艺术类适合采用实景舞台剧模式,工艺美术类适合采用博物馆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及体验式展销模式,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适合采用博物馆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等,仪式及节日类适合采用综合开发模式,文化空间类适合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民俗村模式及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6]姜爱等以云南、贵州及海南为例,介绍了这三个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博物馆模式、民族文化村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旅游商品模式、节事旅游模式及舞台演艺模式。[7]胡海燕等对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五种典型的运作模式:传承人自创企业模式、企业主导传承人参与模式、传承人主导与企业合作模式、传承人主导政府参与模式、政府引导企业市场运作模式,并分析了这五种模式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8]阚如良等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提出了“主题村落再造”的旅游开发模式,即以主题村落为载体,文化旅游为功能,活态传承为方式,聚集开发为手段,形成一个极富活力的生态文化博物村落。[9]向勇提出了特色文化资源的九种开发模式:文化旅游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会展模式、文化地产模式、创意产品模式、科技创新模式、特色产业带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及“文创造镇”模式。[10]李江敏等运用RMP理论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民间文学等口头传统和表述类适合通过实物载体来再现其场景,表演艺术类和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适合采用活化展示模式。[11]

对比现有文献,本文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据遗产保护程度和遗产旅游开发价值高低程度的组合,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遺产进行分类,将其分为H-H型、H-L型、L-H型及L-L型四种类型;二是本文的良性互动模式是站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的视角而提出的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遗产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该项遗产的优点同时改善其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各类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遗产的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是其开发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12]遗产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高与低将会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的走势,使得开发结果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因而,要探索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就需要根据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高低,对遗产先进行分类。笔者在其它相关论文中,[13]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评价体系,这两套评价体系用于评价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及遗产的保护程度。通过运用这两套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及保护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从而得到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综合得分值及保护程度综合得分值。依据单项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综合得分值E的高低,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对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其中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同样的划分标准也适用于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划分,根据单项遗产保护程度综合得分值E的高低,可以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保护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其中四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通称为“优良级保护遗产”,为保护程度较高的遗产;二级、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通称为“普通级保护遗产”,为保护程度较低的遗产。

依据以上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划分为保护程度较高和较低两类,以及划分为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和较低的两类,这两种划分方式是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的,分别反映了遗产的保护程度和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综合这两个维度的划分方式,我们可以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四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具体如图1所示,这四种类型分别为H-H型(高保护程度—高旅游开发价值型)、H-L型(高保护程度—低旅游开发价值型)、L-H型(低保护程度—高旅游开发价值型)、L-L型(低保护程度—低旅游开发价值型)。

(一)H-H型

H-H型遗产为高保护程度且高旅游开发价值型的遗产,落在这个区间的遗产,其保护等级为三级或四级,同时其旅游资源等级也达到了三级或四级的水平。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角度来看,H-H型遗产是比较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一方面,高保护程度的遗产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让自身文化价值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民众更加了解和认识遗产的内涵与价值,促使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于遗产的传承,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高旅游开发价值的遗产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让自身经济价值得以完美体现,让更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不仅可以为遗产地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高保护程度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抵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随着遗产的旅游开发,各种消极负面的影响将会伴随而至。旅游开发可能会导致遗产商品化、舞台化及庸俗化,导致遗产的独特性及多样性遭到破坏,导致遗产存在的原生环境遭到削弱。然而,高保护程度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面临外界各种不利影响的干扰下,将会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传承能力来应对外界的消極影响,不至于被各种消极影响所毁灭。

(二)H-L型

H-L型遗产为高保护程度且低旅游开发价值型的文化遗产,落在这个区间的遗产其保护等级为三级或四级,但其旅游资源等级只能达到一级或二级的水平。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角度来看,H-L型遗产虽然是保护程度较高的遗产,但却不是很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其低旅游开发价值较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因而也很难为遗产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很难通过旅游的形式向民众展示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旅游开发对H-L型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不到太大的促进作用,也较难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H-L型遗产数量是较多的。云南属于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4%,高原面积约占10%。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处在深山中,交通不便,外地游客进入较为困难,且聚居区内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也较为落后,无论是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发展条件方面,还是在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对遗产开发的态度等方面,都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总体来看,H-L型遗产更多集中在旅游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

(三)L-H型

L-H型遗产为低保护程度且高旅游开发价值型的遗产,落在这个区间的遗产其保护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但其旅游资源等级却能达到三级或四级的水平。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角度来看,其虽然是旅游开发价值较高的遗产,但遗产的保护程度却较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任何消极影响对于L-H型遗产来说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L-H型遗产也不是很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高旅游开发价值的L-H型遗产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让自身经济价值得以完美体现,让更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不仅可以为遗产地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促使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于遗产的传承,从而推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遗产的旅游开发,各种消极负面的影响也会伴随而至,这对保护程度较低的L-H型遗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开发不当就可能对L-H型遗产产生灭顶之灾。

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L-H型遗产更多是集中在云南省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大理、丽江、昆明等旅游热点城市。这些地区无论是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服务条件的方面,还是在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对遗产开发的态度等利益相关者因素的方面,都处于云南省较为领先的地位。

(四)L-L型

L-L型遗产为低保护程度且低旅游开发价值型的遗产,落在这个区间的遗产其保护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且其旅游资源等级也只能达到一级或二级的水平。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角度来看,L-L型遗产是最不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一方面,其低保护程度较难抵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面临外界不利因素干扰时,没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传承能力来应对,一旦开发不当就可能让其走向消亡。另一方面,其低旅游开发价值也较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因而也很难为遗产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很难通过旅游的形式向民众展示和宣传文化遗产。

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L-L型遗产数量也是较多的。除大理、丽江、昆明等旅游发展条件较好地区外,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交通条件一般,加上云南属于山地高原地形,游客出入不太便利,路上花费时间较多。这些地区无论是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服务条件方面,还是在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对遗产开发的态度等方面,都很难比得上大理等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总体来看,L-L型遗产会更多集中在旅游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

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按照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高低,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四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分别为H-H型、H-L型、L-H型及L-L型。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遗产,我们提出了图2所示的四种相应的良性互动模式,以期促进各类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监管模式

H-H型遗产是比较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然而,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均表明,旅游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H-H型遗产的商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旅游开发的消极影响会逐步显现,遗产商品化、舞台化及庸俗化的倾向会越来越严重,遗产的独特性及多样性会遭到一定的破坏,遗产存在的原生环境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些消极影响将会使H-H型遗产的原真性越来越差,从而破坏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针对H-H型遗产的特点,我们提出采用政府监管模式来促进该类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政府监管模式是政府不直接参与旅游开发,而是侧重于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规范不合理的旅游行为,创造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尽可能降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H-H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要对H-H型遗产旅游市场进行有效的政府监管,需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并明确各类不规范行为的法律责任,从而减弱旅游开发的消极影响,创造出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大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得旅游经营者知晓违法违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有效防范旅游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运行。四是加强旅游市场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营造出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

(二)旅游加强模式

H-L型遗产不是很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原因是其低旅游开发价值较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因而也很难为遗产所在地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很难通过旅游的形式向民众展示和宣传H-L型遗产,最终较难实现H-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针对H-L型遗产的特点,我们提出采用旅游加强模式来促进该类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旅游加强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外力,大力加强H-L型遗产所在地的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发展条件因素以及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对遗产开发的态度等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创新和发展,促进H-L型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提升,努力将H-L型遗产的短板补上,实现H-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要实现H-L型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提升,需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应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协调对接力度,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着力完善当地旅游景点道路连接线、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志标识系统、信息网络等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外地游客能够进得来、待得住、玩得好。二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当地政府和各旅游企业应上下联动,共同提升H-L型遗产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旅游优质服务,从而提升H-L型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三是加强旅游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金融、旅游用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旅游政策支持力度,并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四是提升遗产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应积极动员遗产地居民参与遗产的旅游开发,发扬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强化他们的旅游形象意识及责任意识,并让他们参与到旅游收益的分配中去,通过安排就业、民宿改造、接送客人等方式,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使得他们主动融合到H-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去,这样将有效促进H-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保护加强模式

L-H型遗产也不是很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由于L-H型遗产的保护程度较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在面临外界不利影响的干扰时,没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传承能力来应对。在L-H型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种消极负面的影响会伴随而至,这对保护程度较低的L-H型遗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针对L-H型遗产的特点,我们提出采用保护加强模式来促进该类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保护加强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外力,大力加强遗产的文化原真性、文化整体性等文化因素,以及传承人技艺水平、传承人数量、传承经费保障、民众参与度等其它因素的保护和发展,促进L-H型遗产保护程度的提升,努力将短板补上,实现L-H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要实现L-H型遗产保护程度的提升,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L-H型遗产的文化传承。在L-H型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应严格按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来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确保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L-H型遗产的历史信息及价值,确保完整保护遗产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二是优化传承人体系。各级政府在给予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资助的同时,也需要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将培养后继人才、开展传承活动频率、参与公益性宣传频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 L-H型遗产的传承。同时,L-H型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应逐步改变过去单纯的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形式,让遗产走进校园,从而优化L-H型遗产的传承体系。三是提升L-H型遗产的社会保护意识。L-H型遗产传承人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公共文化机构,应当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尽可能多地举办遗产展示、讲座及论坛等形式的活动,让民众更加了解遗产的文化内涵及价值,从而增强全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

(四)双管齐下模式

L-L型遗产是最不理想的旅游开发对象,也是四类遗产中最濒危的遗产。一方面其低保护程度较难抵御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其低旅游开发价值也较难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因此,要实现L-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其难度是所有类型遗产中最大的。针对L-L型遗产的特点,我们提出采用双管齐下模式来促进该类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双管齐下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外力,同时提升L-L型遗产的保护程度和旅游开发价值,从而将其短板补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L-L型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L-L型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加强L-L型遗产的遗产等级、遗产知名度和影响力、游客参与程度等旅游资源条件因素,以及遗产地交通条件、遗产地住宿条件、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对遗产开发的态度等其它因素的发展和创新。

要实现L-L型遗产保护程度的提升,和(三)中保护加强模式下的良性互动对策类似,要实现其旅游开发价值的提升,和(二)中旅游加强模式下的良性互动对策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依据遗产保护程度和遗产旅游开发价值高低程度的组合,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H-H型(高保护程度—高旅游开发价值型)、H-L型(高保护程度—低旅游开发价值型)、L-H型(低保护程度—高旅游开发价值型)、L-L型(低保护程度—低旅游开发价值型)。并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遗产,提出了四种相应的良性互动模式,以期实现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此外,对于某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所属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我们需本着實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遗产,都应定期对其进行动态的评估与分析,以确定其实时的状态与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适应的良性互动模式及良性互动对策。

参考文献:

[1] 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

[2] 汪宇明,马木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J].旅游科学,2007(4).

[3] 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11).

[4] 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4).

[5] 陈炜,唐景薇.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J].前沿,2010 (15).

[6] 雷蓉,胡北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12(7).

[7] 姜爱,李永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2(4).

[8] 胡海燕,巴桑吉巴.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9] 阚如良,王桂琴,周军,Hsiang-te Kung.主题村落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6).

[10] 向勇.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与开发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11] 李江敏,谭丽娟.基于RMP分析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6).

[12] 张魏,李瑞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体系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3(2).

[13] 张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系统的动态仿真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A STUDY ON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REGARDING

MINORIT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 YUNNAN

Zhang Wei

〔责任编辑:黄润柏〕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5篇

.style6 {

font-size: xx-small;

}

.style7 {

font-size: small;

font-weight: bold;

}

.style8 {

font-size: small;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

{

if(thispic.width>700) thispic.width=700;

}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的代码

var currentpos,timer;

function initialize()

{

timer=setInterval (\"scrollwindow ()\",30);

}

function sc()

{

clearInterval(timer);

}

function scrollwindow()

{

currentpos=document.body.scrollTop;

window.scroll(0,++currentpos);

if (currentpos !=document.body.scrollTop)

sc();

}

document.onmousedown=sc

document.ondblclick=initialize

</script>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范文第6篇

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竞争更激烈的新形势, 宁波抓住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采取有力的措施, 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产业。宁波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根据“以港兴市, 以市促港”和“科技兴市”战略以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 争取在10年左右时间内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共同推动的格局, 把宁波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名城, 从这个总体目标出发, 我市旅游业今后10年内要实现翻一番, 即年均增长8%~10%, 比我市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高出1~3个百分点。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实现了这一战略目标后, 宁波将形成一个比较发达的包括旅馆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商品业、旅游娱乐业、旅游景区业等诸多产业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宁波旅游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有利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宁波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运作

宁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步骤是以深化改革为核心, 景观资源建设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 优化大环境为有效途径, 发挥我市临海、港口、亲沪、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人缘优势, 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时, 改革开放的深化势必吸引国内外多元化的商务经济投资, 不断收获新的信息, 为我市旅游资源及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 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

3 改革是核心

(1) 善的旅游管理机制:我们必须抓住机构改革的难得机遇, 按照“机构精简、政府分开”的要求全面改革现行体制。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旅游管理走上法制化、行业化的轨道, 逐步建立发展、开拓、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宁波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步伐, 把我市的旅游业发展纳入正常的市场经济运作轨道。 (2) 吸引资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市通过利用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和国际互联网等载体, 多种渠道积极招商引资。同时, 我市按照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 加大投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枥社机场二期、甬台温、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甬金、甬温铁路等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 开辟国际航线, 提高海内外游客的可进入性, 形成海、陆、空俱全的交通枢纽口岸格局。 (3) 开展大宣传, 走旅游信息化道路:宁波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不够响。面对一体化国际旅游大市场信息化浪潮的挑战, 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必须加快我市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流畅的信息渠道、优质的信息服务, 不断提高宁波旅游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改善国际游客只限东南亚和港澳地区这一限制局面, 逐步提高我市国际游客增长的加速度。

4 景点开发建设为重点

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实现我市旅游城这一目标, 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景点的深度开发。以余姚河姆渡、溪口、梁祝文化公园、镇海口海防遗址、天一阁等老景点为重点, 以市场为导向挖深历史文化内涵, 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景点内容, 使景观资源的文化亮点成为旅游热点。同时, 依托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积极策划新项目, 选出一批有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如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建设, 因为21世纪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加上宁波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东部沿海, 所辖海域具有港湾水深、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海涂广阔、环境容量较大及海洋生物丰富等特点。开发宁波的海洋资源, 应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 逐步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海洋产业开发体系, 切实贯彻“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实现宁波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 我市已经提出要重点发展象山港和三门港周围海区。在开发象山海洋资源时, 象山政府与宁波大学进行了开发项目上的技术合作, 现已逐步成效。象山海洋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象山县脱贫致富, 充分发挥领海优势, 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资源, 建立以海洋资源为特色的旅游地, 开创新的旅游项目。宁波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势必会带动整个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吸引许多国内外观光客人和商务客人, 是宁波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的典型。此外, 深入规划市区三江六岸、东钱湖中国神话世界、达蓬山徐福东渡遗址、奉化弥勒大佛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 为我市成为旅游名城积蓄发展后劲。

4.1 优化大环境

进一步加强宁波旅游业服务设施建设, 提出完善软硬环境必须配套, 重点应落在软件建设上, 以人为本, 逐步提高旅游专业队伍素质。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 实现宁波旅游名城的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素质, 有较高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关键在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建立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 面向21世纪的旅游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 完善旅游专业设置, 搞好各级各类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并且对现有管理和服务人员应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轮训, 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总体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高中旅游地理课程, 阐述了宁波旅游业的目标和前景, 分析了宁波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运作以及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上一篇:商会年会欢迎致辞范文下一篇:生活日常实用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