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

2023-09-23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语文学习 人文素养 人际沟通能力

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老师,我们难免会面临学生语文成绩总体偏低的尴尬,很多人认为既然升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有缺失,就不妨舍弃这些缺失,让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一点,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是非此即彼、舍此就彼的二选一的简单关系,技能是立岗的前提,素养是立身的根本,技能是刚性的需要,素养则是柔性的滋养,此间关系众多,对于毕业后从事最基层工作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沟通能力最为关键和重要,因此本文试从语文学习和沟通能力培养的关系角度探讨一二。

一、技校语文学习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语文是一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因此,要想更好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把握,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更容易把握好课文的脉络与主题思想。同时,有了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独自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口头交际互为有效保证。

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听与说是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领悟与理解对语言进行积累。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聽与说的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会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薄弱,就会影响到学生书面语言的质量。

(三)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学生语脉清晰、用语严谨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现状

从目前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偏弱。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不强,对人际事物的洞察、分析和预见能力不够,特别是在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并进行分析处理时敏锐地捕捉人际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欠缺,并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方面不甚理想,其在交往意愿、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上严重不足。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语文学习基础、素养薄弱,语文学习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如果进一步调查他们的日常阅读习惯,就会发现,每天都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19%,即使是这些“喜欢”阅读的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多为科幻、卡通小说和网络武侠、言情小说,似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

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很多(比如来自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等),只论述与语文相关的几条。

(一)人文素养环境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农村贫困家庭和来城市打工的低收入家庭。他们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文素养环境方面相对于来自农村中高收入家庭或城市家庭的孩子比较欠缺。

(二)人文素养较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进了技工院校后,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这就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表达与应对能力。本身的人文知识匮乏,加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造成学生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沟通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三)自卑心理。

自身人文素养欠缺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考入重高、普高的同学,再加上技校学生良莠不齐,有些同学偏激的价值观,更引起心理严重失衡,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与亲戚朋友倾诉,而喜欢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其结果使技工院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低下。

四、在语文教学领域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搭建多元知识结构。

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而事实上,技校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在课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且有个体差异,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获益匪浅,乐在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社会认知及沟通能力成正比。沟通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它至少包含知识、技巧和动机三个要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专博结合,具有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增强了综合理解力,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站在较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二)营造以生为本的沟通环境,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特长,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课堂教学以沟通形式存在。虽然主要由教师落实教学计划、主导课堂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受制于教师的课堂安排,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与学生平等的心理定位,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言、交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得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也就是说,沟通能力,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真诚、坦率、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因语言不通①形成沟通障碍,也有因为教师与学生感情上对立以致难以上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因教师原因产生的沟通不畅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化解沟通障碍,学会理解、欣赏学生,改变传统的敏于行讷于言的②看人观念,特别关注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校课堂可以考虑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加上开放的讨论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抛弃一切顾虑,敢于充分陈述个人思想,大胆用批判的观点争辩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在认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表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

(三)培养语文课堂沟通意愿,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积极的沟通意愿是沟通的动力,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首要条件。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意义,对人生的影响,激发他们内在的沟通欲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羞于在公开场合发言,不善于与人交流,不是由于沟通技巧或外界条件,而是出于自身心理障碍。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理解,增强学生自信,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怕讲错话,不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主动跨出沟通的第一步。应该说,语文教学为训练学生的沟通技能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使学生可以得到长期和反复的训练,是解决学生沟通问题的理想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提出沟通要求,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往往需要点名,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反复的练习,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由表达不清楚到谈论流利,乃至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加上课堂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交际情境。

我们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口语交际的实质,突出“情境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定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以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灵动的现场感,充满情感的渲染,足以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这就以现场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际提供了可能。没有交际现场自然也不必要发生交际,通过创设情境,就好像把生活中的一个交际现场搬到了课堂中一般,学生就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的作用说到底就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服务,通过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场面,口语交际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它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而學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际的重要性,强化了交际的欲望,增强了“交际角色”的意识,促进了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交际双方都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说”与“听”相互依存,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五)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③。我们可以组织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家长、老师一起参与。比如诗文诵读大赛、社会调查、语文基本功大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搭建多种展示舞台,把培育技校生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这一切要求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不断研究语文课堂、不断发现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开发人文教学资源,把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把学生精神成长的要素融入人文主题活动中。

五、结语

沟通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就如美国沟通学家罗纳德所说:“提高沟通能力就像从事乐器演奏和运动训练,没有捷径可寻。”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特质,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注释:

①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②曹卫星.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③李慕玲.佛山市南海区普通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何有缘,李晓红.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凡禹.沟通技能的训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RonaldB,AdlerRussell,FProctor.沟通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2篇

篇一:人际关系与管理沟通的总结

通过学习了人际沟通心理学之后,我对这方面了解到很多,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所谓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在学习了人际沟通心理学之后,我想从以下4个点去阐述我所理解的人际沟通:

第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 第一,人际沟通是其实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行程内,我们为达到到一种目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但是我们这种行为是有意义的,此种行为就是实行人际沟通。第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的“有多重要性”。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在尚末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后的结果。综上所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各类关系,如:亲子关系,互相关心,义务互助,是为了加深彼此间的亲情;夫妻关系,互相疼爱,是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朋友关系,互相帮助,是为了更加巩固已有这份关系;同事以及师生间,也是为了相处融洽;这就是人际沟通中所讲的"行为目的"。

第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估计这一点,我就不言面喻了,只要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群体中,那么你每天都要和人际沟通打上一定的交道。正所谓"相识是缘,相处是份。这就是说,你在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中,认识一个人容易,但是能否相处的融洽,这可是一个大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怎样才能健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就需要学会沟通。从小处讲,就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身边讲起,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他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从大处讲,有关国家,政治,外交方

面,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国邦之间友好的相处。周总理曾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相原则",使一直僵持的会议有了伟大的转机,其宗旨就是互相了解,互进友谊,求同存异,显现出了彼此尊重对方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说,没有笑脸莫开店,这个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综上所述,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着尝试着与人沟通。。 第三,人际沟通的灵活性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各种方式去博得别人的好感,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中国一句俗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交往中,切忌死板,不要用同样的交往方式去交往所有人,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三教九流,人生百态,学会变通,随机而动。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你与家人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只有通过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好忌什么,才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不至于碰壁。按照通俗的讲法———好的沟通能力代表着良好的人缘。良好的沟通,你也能发现到对方的优点与缺点,用发现到的检验一下自己,取长补短,从说话到接人待物,都要向着别人可以接受的方面去说去做,当然务必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让别人能接纳你,这就代表着你成功了。 第四,懂得怎么样与人沟通。

其实,学会与人沟通最简单不过,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对方。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要用心的去关心别人,别人也同样的关心你,这就是人类最原始淳朴的人际关系。涉及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在交往中,一定做到想别人所想,用自己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切莫去计较过多的小事,哪怕自己会吃一点小亏。正所谓吃亏是福,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一点,你就会对眼前的一些不快之事自会一笑了。在长期的交往中,别人自会看到你过人的优点,也会愿意和你交往,这样你便会朋友遍天下了。

总之,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担当多种社会角色,家庭和睦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家庭中,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家庭和睦;在工作中又存在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等,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

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通过这学期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我的不足,和许多以前我没有在意的问题,学习到了许多沟通的技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把这些不足改正,并将学到的技巧用到实践中,那将会对我今后的社会交际,同学交往以及毕业后的求职带来不小的帮助。

篇二:人际关系与管理沟通的总结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管理沟通”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做一名认识自我的管理者,再做一名管理自我的管理者,最后做管理学生或下属的管理者。

做一名认识自我的管理者,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的职责和所扮演的角色,真正起到学科部门顶梁柱的作用,充分的使用自身人际关系与管理沟通让各方面相互信赖与配合,同心协力,应对学校以及社会的市场竞争,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做一名管理自我的管理者,就是要懂得一个单位领导者管理自己永远比管理别人更重要,不要以为管理者就是管理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要认为下面发生问题就是别人的错,反正自己没有错;更不要认为学生或下属就应该一切听从你的指挥。实际上,一个单位组织者也就是这个单位的管理者。有关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标准、规章制度等都是管理者定的,他们把握着主动权,所以所有的责任应该落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的行为是最重要的,所以说管理者只有管好自己,只有自己搞好人际关系,搞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与下级的沟通,下级与上级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做管理学生或下属的管理者,只有认识了自我的管理者和管理自我的管理者才有资格去管理学生或下属。因为要做一名管理学生或下属的管理者必须先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职责,再就是要管好自己。自古道“管人先管己,做事先做人”,只有自己做好了,下属才会跟着你去做,你就是榜样。而管理下属首先要协调

内部的人际关系,只有协调好人际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或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

以情感为纽带的,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感情体验,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再次就是要搞好各方面的沟通,因为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是目标的实现,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相互的信任。沟通不仅可以化解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更可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原定的目标与计划,才可以建立和谐的团队。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3篇

一、教给学生沟通与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沟通与交往,进入小学后,学生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沟通与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学生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可以定期地让学生带上心爱的学具到学校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为什么?是怎么玩的?等等,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举办节日活动,增加学生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各个节日“国庆节,圣诞节,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为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都是主角,我们当配角。节日里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学生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孩子们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

医患沟通被认为是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之一,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曾在2000年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中强调,交流能力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1],为迎合当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目前国内各高中职院校基本已开设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部分学校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归为专业教育课中的专业必修课,部分划归为通识教育课,课程性质也属于必修课,这种课程体系的划归体现了这门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说明护生礼仪培训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对护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也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列入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中职卫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授课学时不足,带教老师临床实践经验少,带教老师不足,每个授课单元相对独立,知识不能互融互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弱,胆量小,不敢开口说话等问题,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结合实训考核:常规形体训练、日常礼仪、基本沟通等,考核方法较单一,阻碍了知识学习的延续性和融通性,不能滿足实用性护理人才的临床需求。因而,为了提高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教学质量,为临床输送更高质量的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标准化病人是通过从研究对象观察组中招募学生扮演相关情境中的患者、家属,并让其参与临床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2],本研究将探究标准化病人结合情境教学法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效果,现将研究做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2018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选择4个班级共21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接受的带教方法分为观察组(n=110,标准化病人结合情景教学法教学)及对照组(n=106,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观察组中男25名,女85名;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7.5±1.5),对照组中男20名,女86名,年龄15~20岁,平均年龄(17.5±1.5)。

(二)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在中职一年级第2学期开设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均由相同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学习进度、学时安排均相同。

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下进行学习,即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情况,重要程度通过讲授法进行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分组模仿练习—教师再指导—课上考核”四段式传统实训教学方法,以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观察组教学方法

观察组学生接受标准化病人结合情境教学法授课。具体操作包括:(1)从观察组学生中选择胆子大,热爱表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作为标准化病人人选;由带教老师结合实例负责对他们进行标准化病人及相关情境的培训。(2)带教老师根据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教学目标,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际沟通案例,提前将情境内容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发布给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思考或查阅相关资料等;(3)在课堂上,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带教老师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归纳,总结并指出课本中的重难点,继而由标准化病人分组按照相应的情境进行演示,引出该情境中在临床实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如何运用所学的礼仪与沟通知识进行妥善应对才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满意并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全面且充分分析和思考,并结合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情况及理论课上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分组与标准化病人按照相应的情境进行对话、礼仪展示,再现临床情境的现场,带教老师在每个小组演示结束后,对该小组的处理方式、方法,护士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扮演标准化病人的学生和带教老师选出最佳的礼仪小组和最优沟通方案;(4)课程最后,请标准化病人的学生谈一谈体会,让其他学生明白不同角色的思考角度,另外,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各自的体会,重温知识点;(5)带教老师进行小结。护士角色沟通能力和礼仪表现在临床中非常重要,往往一个动作或眼神都能给患者传递力量,改变患者的态度。

(三)观察指标

1.考核方式

两组均采用考试的方式,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评估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该课程最后成绩由期末的理论考试占60%、平时实训成绩占40%组成,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

2.满意度

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发放,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二、结果

(一)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两组学生进行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分为88.5分,高于对照组6.2分,优秀率32.2%,高出对照组12个百分点,观察组实训考核平均分为90.0,高于对照组7.7分,优秀率52.5%,高出对照组15.9个百分点(如表1)。

(二)满意度

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將问卷发放给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216份,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100%,以下是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一)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看出,学生对模拟标准化病人联合情境教学法满意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如何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和临床实践、临床实例紧密结合是重要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沟通能力、礼仪表现力是学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模拟标准化病人,让学生扮演患者,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身临其境,学会换位思考,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通过形象、生动、具体的“护患”情境创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通过直观、生动和形象的表现,将知识内化于表演中,在愉快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二)从考核结果分析

从考核结果上看,观察组不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训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模拟标准化病人联合情境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开始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除了要牢固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人际沟通能力和礼仪是护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关键[3]。标准化病人结合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临床实习,为医院输送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敏,杨彩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育,2019(5):72-73.

[2]沈虹,胡新燕.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6(5):66-69.

[3]王明丽.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1).

◎编辑 武生智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5篇

第三组 外国语学院 周苏

今天上午吴旭光教授的讲座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富有传奇的人生,更因为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重要性,令我获益匪浅。

吴旭光教授小时候因为意外失去了一条手臂,但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变的灰暗。他开始学习用左手写字,刻苦学习,经历了一次失败后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在校期间,他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对我们在座的学生骨干来说他是大前辈。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稳居前三,班级工作更是干得出色,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他身残志坚,兴趣广泛,擅长各种乐器,并在讲座结束之际向我们展示了口琴和口哨,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然而,吴旭光教授传授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加入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你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

对于我们这些辅导员助理来讲,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当着辅导员与同学们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我们的沟通有误,就会导致这三位一体交流的失败。只有拥有很强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我们才能更好的协助辅导员助理处理日常工作;才能指导、协助、帮助班委组织各种学生活动;才能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身份,深入学生当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真正做好辅导员的助手,提高辅导员老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这次讲座有利于我们辅导员助理们更好的工作,对我们今后不断改善自身,增强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我们也会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辅导员助理岗位的有效管理机制,做一个负责、称职的学生骨干。

人际关系与沟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语文学习 人文素养 人际沟通能力

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老师,我们难免会面临学生语文成绩总体偏低的尴尬,很多人认为既然升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有缺失,就不妨舍弃这些缺失,让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一点,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是非此即彼、舍此就彼的二选一的简单关系,技能是立岗的前提,素养是立身的根本,技能是刚性的需要,素养则是柔性的滋养,此间关系众多,对于毕业后从事最基层工作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沟通能力最为关键和重要,因此本文试从语文学习和沟通能力培养的关系角度探讨一二。

一、技校语文学习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语文是一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因此,要想更好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把握,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更容易把握好课文的脉络与主题思想。同时,有了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独自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口头交际互为有效保证。

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听与说是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领悟与理解对语言进行积累。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聽与说的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会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薄弱,就会影响到学生书面语言的质量。

(三)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学生语脉清晰、用语严谨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现状

从目前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偏弱。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不强,对人际事物的洞察、分析和预见能力不够,特别是在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并进行分析处理时敏锐地捕捉人际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欠缺,并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方面不甚理想,其在交往意愿、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上严重不足。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语文学习基础、素养薄弱,语文学习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如果进一步调查他们的日常阅读习惯,就会发现,每天都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19%,即使是这些“喜欢”阅读的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多为科幻、卡通小说和网络武侠、言情小说,似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

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很多(比如来自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等),只论述与语文相关的几条。

(一)人文素养环境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农村贫困家庭和来城市打工的低收入家庭。他们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文素养环境方面相对于来自农村中高收入家庭或城市家庭的孩子比较欠缺。

(二)人文素养较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进了技工院校后,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这就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表达与应对能力。本身的人文知识匮乏,加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造成学生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沟通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三)自卑心理。

自身人文素养欠缺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考入重高、普高的同学,再加上技校学生良莠不齐,有些同学偏激的价值观,更引起心理严重失衡,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与亲戚朋友倾诉,而喜欢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其结果使技工院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低下。

四、在语文教学领域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搭建多元知识结构。

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而事实上,技校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在课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且有个体差异,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获益匪浅,乐在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社会认知及沟通能力成正比。沟通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它至少包含知识、技巧和动机三个要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专博结合,具有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增强了综合理解力,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站在较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二)营造以生为本的沟通环境,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特长,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课堂教学以沟通形式存在。虽然主要由教师落实教学计划、主导课堂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受制于教师的课堂安排,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与学生平等的心理定位,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言、交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得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也就是说,沟通能力,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真诚、坦率、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因语言不通①形成沟通障碍,也有因为教师与学生感情上对立以致难以上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因教师原因产生的沟通不畅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化解沟通障碍,学会理解、欣赏学生,改变传统的敏于行讷于言的②看人观念,特别关注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校课堂可以考虑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加上开放的讨论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抛弃一切顾虑,敢于充分陈述个人思想,大胆用批判的观点争辩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在认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表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

(三)培养语文课堂沟通意愿,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积极的沟通意愿是沟通的动力,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首要条件。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意义,对人生的影响,激发他们内在的沟通欲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羞于在公开场合发言,不善于与人交流,不是由于沟通技巧或外界条件,而是出于自身心理障碍。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理解,增强学生自信,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怕讲错话,不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主动跨出沟通的第一步。应该说,语文教学为训练学生的沟通技能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使学生可以得到长期和反复的训练,是解决学生沟通问题的理想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提出沟通要求,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往往需要点名,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反复的练习,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由表达不清楚到谈论流利,乃至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加上课堂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交际情境。

我们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口语交际的实质,突出“情境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定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以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灵动的现场感,充满情感的渲染,足以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这就以现场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际提供了可能。没有交际现场自然也不必要发生交际,通过创设情境,就好像把生活中的一个交际现场搬到了课堂中一般,学生就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的作用说到底就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服务,通过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场面,口语交际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它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而學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际的重要性,强化了交际的欲望,增强了“交际角色”的意识,促进了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交际双方都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说”与“听”相互依存,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五)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③。我们可以组织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家长、老师一起参与。比如诗文诵读大赛、社会调查、语文基本功大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搭建多种展示舞台,把培育技校生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这一切要求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不断研究语文课堂、不断发现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开发人文教学资源,把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把学生精神成长的要素融入人文主题活动中。

五、结语

沟通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就如美国沟通学家罗纳德所说:“提高沟通能力就像从事乐器演奏和运动训练,没有捷径可寻。”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特质,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注释:

①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②曹卫星.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③李慕玲.佛山市南海区普通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何有缘,李晓红.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凡禹.沟通技能的训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RonaldB,AdlerRussell,FProctor.沟通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上一篇:白露诗句范文下一篇:岗位安全责任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