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

2024-03-03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1篇

1、识别稻瘟病

1、苗瘟:幼苗期发生,出现灰黑色病斑,幼苗卷缩枯死。 ○

2、叶瘟: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病斑四种类型,即褐点型,白斑型,慢性型和急性病斑。 ○

3、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绕节扩展变黑,易折断。 ○

4、穗颈瘟:穗颈部为褐成白穗。 ○

5、谷粒瘟,稻谷变黑,使种子带菌。 ○

防治办法:

1、保育保健,及时除掉病秧,用药防治。 ○

2、选用药剂,A、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 ○

B、土壤清毒、用保母剂或的克松兑水喷洒入土,盖膜封闭三天后,晴天撤种。

C、保苗、移栽三天前苗床施药“三环唑”20%粉湿剂。移栽20天后,用富士一号或稻瘟灵加三环唑兑水喷射。

D、保穗、抽穗期和穗出齐后分别施药富士一号加三环唑。

2、识别纹枯病(花脚杆病)

1、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发生,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的小斑,○

逐渐扩大,叶鞘干枯致死。

2、发病条件,偏施氮素肥料和长期灌深水田易发病。 ○

3、选用药剂,井冈霉素,多菌灵,丙环唑等兑足水量施药,发病蔸率达20-30%及时施药,一○

季水稻施药2-3次。

3、稻飞虱防治办法

1、早稻、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 ○

2、中晚稻、前期用药同早稻,穗期另加毒死蜱、异丙威或敌敌畏等混用,适当加洗衣粉或煤○

油喷施。

4、二化螟(钻心虫)防治办法。

1、选用药剂:三唑磷、杀虫双、氯虫苯甲酰胺,Bt乳剂等。 ○

2、用药后田间灌水3-5cm,并保持3-5天。 ○

5、稻曲病(柏香籽)防治办法:

选用粉秀灵,井冈霉素或多菌灵。

6、卷叶螟防治办法:

选用毒死啤,阿维菌素,甲维盐丙溴磷等。

二、五米病虫害防治办法:

(一)、地老虎(土蚕)每亩用75%辛硫磷1公斤拌土25公斤撒施或用用90%敌百虫、2.5%敌百虫粉兑水喷施玉米窝。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2篇

摘要: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将农业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向着现代化、节约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战略核心,将农业技术尽快运用到农业体系建设中,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有效应用的最有效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级行政单位、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多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主导从中央、各级县(市)到乡(镇)的农业推广体系,其更多的是侧重行政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单位的专业设置,而行政单位的行政干预和功能单位的各自为政都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不明确,推广管理机构人事分离。

1.2 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相重叠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技术对口和专业对口,明确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一定要具体到田间地头,明确到每一个村民,强调管理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当前,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繁多的农业扶植项目,需要开展农业救助、行政干预、农资创收、技术推广等4类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门机构承担着多重职能,而且不同职能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导致农村基层推广机构的职能重叠,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不灵活

我国农村土地跨越多种地质地貌,而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照采用单一片面的推广方法,很多推广方法可能在一个种植带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种植带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实践推广。而长期形成的“行政指挥+田间指导”的行政推广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创新,不能迎合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在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后,需要侧重加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技术带头人。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应改变单纯的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将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回归到农村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广上,而政府应该定位于技术主导,做好推广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从而打造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为骨干,结合农业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骨干以及涉农企业广泛参加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推广机构应该承担着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普查、农业创新技术引进、实验,农田病虫害防治及灾情监测、防控,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农资产品投入使用监测等具体工作。最终能够实现政府出台农业推广技术,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积极反馈,从而能够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2.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根据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把握新型农业推广的市场方向,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市场法制政策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操作指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技术推广保障应该积极开拓技术推广经费渠道,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3 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农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经落实规划,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缺乏切实可行的示范带动,使得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在田间地头落实完善,农村各级行政单位、农民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优秀的农民带头人,规范发展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倡导由农民组建、农民管理和农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农民合作社应该培养先进典型,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農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各职能单位、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洪秋,安载学,方淑琴,张琳,王秀飞,张维东,刘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2] 郭洁,胡宝贵.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2).

[3] 丁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24).

作者简介:丛昊燃,本科学历,吉林省四平沃尔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种子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及推广研究。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3篇

1 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优缺点

1.1 生物防治主要概念

生物防治, 主要是指利用不同生物所产生的自身代谢产物、有益生物等来对农业生产中有害物进行合理防治。生物防治, 主要是指利用不同生物之间具备的相生相克性质, 选择作物病虫害的相克物进行防控, 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 对于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 是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

1.2 生物防治措施的利弊

生物防治措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优点与缺点。其优点在于:对于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可以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长时间的控制与预防;同时, 生物防治措施既不会对病虫害的天敌产生不良影响, 也不会对生态系统下的农业环境食物链进行破坏[2]。其缺点在于:需要较长的反应周期, 无法快速体现出防治效果, 且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此外, 当前生物防治措施的种类相对较少, 对其广泛应用有制约性作用。

2 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

2.1 合理布局

在农业生产种植工作中, 害虫和天敌等需要有不同的生长环境, 也需要摄入不同的食物, 在不同的栖息地进行休息。在此背景下, 农业种植人员应当对农产品种植的布局进行合理改善,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下作物联系较差的现象, 对于农作物种植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3]。

澜沧县的东回、竹塘等乡镇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生物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对农作物进行了合理布局。当地种植人员选择了比较适合搭配栽种的农作物, 将其进行组合种植, 主要采用玉米与豆类作物搭配种植、粮食作物 (旱稻) 与玉米作物搭配种植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之后, 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耗期得以缩短, 病虫害的繁衍得到了较好的抑制。此外, 当地的种植人员还在农作物生产环境内部应用了不同的微生态系统, 不仅在池塘养殖蛙类动物, 还在林中养殖益鸟, 让其捕捉害虫。由于当地的种植人员对农作物种植进行了合理布局, 因此保证了生物防治措施的合理应用。

2.2 利用病虫害规律

要想实现生物防治措施的合理应用, 种植人员还可以利用病虫害的自身规律来控制害虫的整体数量。例如,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采用色板 (黄、蓝板) 捕虫等形式来防止病虫害, 总有效率可以高达75%。最近几年, 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作经常受到春尺蠖的侵袭, 种植人员便在作物的茎秆上绑缚塑料薄膜, 避免春尺蠖影响作物生长。由于当地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利用病虫害的自身规律进行生物防治, 因此农业生产未受病虫害严重影响。

2.3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 主要是指用微生物的自身毒素来进行害虫防治工作, 也可以利用昆虫产生的致病性质微生物制成制剂。以菌治虫方法对于人体没有额外伤害, 也不会产生污染, 种植人员可以像喷施化学药剂一样对其进行应用。目前, 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等。目前, 我国研发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等。

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细菌制剂来防治小地老虎、小菜蛾等害虫;病毒制剂主要含有颗粒病毒、多角体病毒等, 可以对害虫的自身活动形成有效抑制, 让其在环境中受到感染;真菌制剂主要包括拟青霉和绿僵菌等, 这些真菌可以穿透害虫, 进入害虫身体内部, 在害虫体内分泌僵菌素等。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应用绿僵菌防治金龟子、天牛等害虫, 且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 主要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去捕捉害虫, 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一般来说, 害虫的天敌有以下2种。

2.4.1 寄生性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98个科, 主要为双翅目昆虫等。目前, 应用范围较广的是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一般可以寄生于害虫的体内或其产下的蛹内, 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寄生蜂一般寄生于害虫的体内, 主要选择棉铃虫、玉米螟等作为自己的宿主, 甚至可以将卵产于农业作物中, 进入消化道内部, 最终导致害虫死亡[4]。

2.4.2 捕食性

除了寄生性天敌之外, 捕食性天敌的应用相对也比较广泛, 捕食性天敌种类与数量都较多, 可以达到120个科。捕食性天敌由于数量较多, 因此防治害虫的效果特别明显, 最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草蛉、螳螂、胡蜂和步甲等。

需要种植人员注意的是, 在选择以虫治虫方式进行生物防治时, 一定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环境及具体的作物种类进行虫类选择, 这样才能保证生物防治工作的针对性, 以此保证具体的防治效果[5]。

3 结语

农业是澜沧县的支柱产业, 对澜沧县的经济发展及当地生活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很多种植人员都会利用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虽然可以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但是却会给农业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在生态体系下, 澜沧县应当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来进行病虫害防治, 如多品种混种、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澜沧县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农业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中,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形式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不仅不利于澜沧县建设生态型农业, 还会导致澜沧县农业环境出现严重污染, 影响澜沧县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在此背景下, 澜沧县应当对农业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简要分析生物防治的概念与优缺点,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具体的生物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态体系,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孝国.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措施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3) .

[2] 龙汉广.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3 (2) .

[3] 何其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7) .

[4] 李子和.农业病虫害的自然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绿色防控;规模化种植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 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内容与效果

1.1 主要内容 我县近年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采用选用丰产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技术;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和总体用药防治技术等。

目前已在全县7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病虫防控示范区8个,其中水稻病虫综防示范区6个,茶叶病虫综防示范区1个,蔬菜病虫综防示范区1个;成立各种类型病虫专业防治队26个,安装频振灭虫灯1 200多盏,太阳能灭虫灯100盏;全县拥有机动喷雾器750台套,服务面积5 300hm2。其中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经达到4 000hm2,约占水田面积的5%,辐射面积6 500hm2。

1.2 防控效果 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叶色清秀,病虫害轻,稻田益害比高。2011年,示范区除秧田期预防用药和个别低洼地区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发生茎基腐病以外,绝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药。经农技中心进行测产,示范区一季稻667m2产量614kg,较全县平均单产502kg增加112kg,增产率22.3%;双晚示范区667m2单产为523kg,较全县平均产量416kg增加107kg,增产率25.7%。示范区单季稻和双晚病虫防治用药次数较非示范区分别减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药量分别减少81.7g和42.0g。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关专家对我县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和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给予一致肯定。2011年6月,青阳县申报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县政府将水稻绿色生产纳入规范化正常化工作。2012年9月25日,青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的验收进一步证明了我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

2 存在问题

2.1 对防控工作认识不足 农户分散经营,承包面积小,对栽培管理中病虫绿色防控重视不够。有的农户认为自己种自己吃,能填饱肚子就行,用不着费那么大的气力。

2.2 田间管理不规范 品种多乱杂,抗病性差;播种期参差不齐,3月中旬到6月下旬都有农户播种,“桥梁田”多;栽培管理水平不一致。有的靠天收,有的长期灌深水;有的大量施肥,有的只施氮肥。稻田叶色深浅不一,高矮不一,生育期不一致,病虫发生种类和严重度也不一致,大面积统防统治难以避免盲目用药的问题。

2.3 农田基础设施差 涝不能排,旱不能灌。

2.4 投入不足 点灯灭虫和机防设备存在着重投入,轻维护的情况。灭虫灯存在着安装成本高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频振灯一般使用3a后故障率显著增高,需进行全面维修,大量更换灯管;太阳能灯蓄电池维护要求严格,使用成本高;每盏频振灯的年平均使用、维护费在130元左右,1 000盏灯即需13万元的支出!在高压电网损坏或电网清理不及时的情况下,害虫杀灭率大大降低,使灯区周围作物上害虫数量增加,为害率增高,致使农户认为灭虫效果不好,有的甚至故意损坏灯具灭虫灯一般对内源性和趋光性强的害虫诱杀控制效果较好,而对其他害虫的控制效果较差。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装了灯害虫就不发生了,水稻生长期对病虫发生情况不管不问,致使稻飞虱、卷叶螟等害虫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2.5 劳动力不足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经商,“统防统治”中存在着合格机手少,机动喷雾器没人用的情况。

3 防控对策

3.1 提高推行规模化种植对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的必要性认识

3.1.1 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规模化种植的大户注重生产效益。尤其是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关心什么品种好、怎样种才能高产优质价格高;什么设备效率高,节约工本,怎样管理才能使庄稼长得好少生病虫,因而他们对农技人员提出的生产管理意见会认真采用。(1)有利于推广应用抗病、高产、优质良种。(2)有利于先进适用轻型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点播等轻型栽培技术,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因而很受规模化种植户的欢迎。(3)有利于科学施肥。能充分利用各种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面源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3.1.2 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规模化种植的大户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完善道路和灌溉体系,实行沟渠配套,从而促进科学水管,适时排灌,避免一家一户种植管理时出现的你排我要灌,长期灌深水,从不烤田的情况;实现道路畅通,保证机耕、机插、机收、机喷等大型农机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规模化经营更易得到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的扶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3.1.3 使农技服务效率提高 目前我县有近5万个农户,平均1户承包的土地面积仅3hm2,而一个承包大户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在10~150hm2,平均在30hm2左右。就技术服务而言,过去一个农技员跑100户的承包面积,现在只要跑1户就行了。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情况调查和服务指导了。

3.1.4 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 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喷药机械进行防治,如担架式喷雾器、烟雾机、甚至是轻型飞机的使用。规模化种植,在管理上有专门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员,他们熟悉施药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仅机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进行科学使用和维护,适时保养,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如本县有一个行政村,在农发项目中我们给每个村民组按面积配备了1~2台喷雾器,并进行了机手培训。后来有的机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虫防治季节,农户轮流使用机器,有的机油型号使用不对,有的操作不规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损坏较多;有的组没有强劳力背机器,只得继续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3.1.5 有利于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 大面积种植,品种、播种期和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病虫害发生也大致相同,有利于采用相同处方,同期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了农户分散种植中常发生的品种杂、播期乱,生育期参差不齐,病虫发生不一样,而导致的盲目用药、乱放炮的现象。另外,生产上应用较普遍的灯光诱杀和性诱剂诱集技术,也要求面积相对大,使用时间长,管理规范,且要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分散承包经营中,常难以做到持续进行,而且日常管理上也难以规范,不能发挥应有的控制效果。

3.2 推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促进水稻病虫绿色防控 通过近年的示范区建设,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施病虫绿色防控,必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田地集中到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如我县的新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经营承包了近200hm2土地,其中水田167hm2,鱼塘33hm2。近两年公司投入近千万元,对原来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稻田进行标准化整治;抓路网、水网建设,修建了近5cm的机耕道路,架设高、低压线路12km,安装变压器3台,总容量达950kW,扩建了2座大型排灌站,3座小电灌站,安装频振灭虫灯30盏,太阳能灭虫灯30盏;购置中大型耕整机4台,联合收割机2台,高密度插秧机3台,机动喷雾器10台。另外,还谷物自动烘干机2套,日烘干能力达60t,全自动稻米加工设备一套。公司还引进了黑山羊,建设了标准化养猪场,养殖四大家鱼近5百万尾,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通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环境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绿色防控措施综合运用,促进和保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水稻产量,关键是提高了品质和安全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稻谷收购价格达5元/kg,稻米售价达12元/kg,均比常规稻米价格翻一番。

陵阳镇南阳村是我县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全村有2个稻米生产合作社,一个市级优质稻米生产龙头企业。也是我县开展病虫综合防治较早的村之一。在县财政和农技部门的支持下,2006年即开始利用农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道路和水利兴修、点灯灭虫,实施病虫专业化防治,全村安装频振灭虫灯近60盏,配置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5台。通过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广大村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水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稻草还田和冬季种植绿肥等沃土措施,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采用优质、抗病良种、健身栽培和点灯灭虫等绿色防控措施,使稻瘟病、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发生程度明显降低,病虫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均比过去减少50%以上。由于该村生产的稻米品质好,无污染,经检测达到绿色稻米要求,受到市场的欢迎;通过订单生产收购,为广大农户带来实惠,也给稻米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责编:徐焕斗)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番茄病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多年种植,病害发生呈现出新的规律性,老病害逐步加重,新病害相继出现,且常常多种病害同时发生,交替出现,危害更加猖獗,防治愈来愈困难,针对以上特点,提出日光温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1日光温室番茄病害发生特点

1.1土传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

温室一旦建成,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如枯萎病、菌核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在许多温室、大棚内均成为主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势。

1.2低温高湿病害发生重

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可调节范围有限,良好的肥水管理,加大棚内湿度,客观上会促进许多喜低温、高湿病害如灰霉病、晚疫病等发生,成为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据多年来生产调查,发病较重的日光温室减产损失30%~40%,个别严重地块高达70%左右。

1.3细菌性病害及病毒病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真菌类病害的防治,而使细菌性病害、病毒病乘虚而入,逐步加重。如细菌性疮痂病、溃疡病、青枯病和软腐病等均呈加重趋势;病毒病也由主要危害叶片,转向危害果实。

1.4新病害不断出现

特殊的栽培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促成了一些新病害相继出现,并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新的制约因素。如红粉病、圆纹病等均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1.5生理性障害复杂且危害严重

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等可调节范围有限,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会造成棚内湿度大、地温偏低、通风不良等,从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失调而表现出多种生理性病害,并加重生物性病害发生。如低温障碍、生理性早衰、肥害、气害等。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抗病毒的双抗2号、中蔬4号、强丰、早魁等;从荷兰引进的抗根结线虫病的GC779、W733等新品种。

2.1.2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依据番茄生理需求施肥,要施足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叶面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抗病能力。

2.1.3改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应尽可能提高标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张挂反光膜;采用无滴膜,减少结露现象;全膜覆盖,膜下灌水,最好在棚内建蓄水池并实行滴灌,以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2.1.4合理间套作与轮作倒茬。连作重茬会造成养分失衡与匮乏,造成菌源积累,加重许多病害发生。可通过科学栽培加以调节,减轻病害发生,如番茄地混种韭菜,可防治番茄根腐病、萎蔫病;番茄与茼蒿同穴栽可抑制番茄枯萎病;与葱蒜类和十字花科类轮作,可有效控制枯萎病和早疫病等。

2.1.5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带到室外销毁,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2.1.6换土改造。连作几年,土壤盐化及土传病害加重,可采取去老土换新土的方法来解决。方法是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毒肥沃的大田土。

2.2生物防治

可采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对病毒病可通过生长点培养培育无毒苗,并采用病毒疫苗。如使用中国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洗去土壤的幼苗浸在疫苗N14的100倍液中30min,然后分苗移栽,可产生免疫力。还可使用生物农药,如立枯病可用木霉菌0.5kg掺细土50kg混匀,然后撒在病株茎基部,用药22.5kg/hm2,能有效控制病情;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2.3生态防治

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采取偏低温管理;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用50~55℃温水浸种10~15min,可有效防治多种种传病害。抓住春秋茬之间的夏闲高温期翻地晒棚,进行土壤消毒,方法为每平方米铺稻草约4cm厚,加石灰氮0.1kg,深翻20cm,然后田埂间灌满水,用旧塑料薄膜盖上,密闭10~15d后,地表温度可升到50~60℃,灭菌及杀线虫效果显著。

2.4化学防治

农业病虫害防治试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技术措施;防治方案

中图分类号:S4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21

目前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其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明确防控目标,从而通过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物理防控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于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保护,下文将具体探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这一课题,希望能够为目前水稻种植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水稻病虫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

我国今年的水稻病虫害整体呈多发、重病、频发的趋势,并且仍然有持续发展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安全,其中主要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主要的虫害有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杆潜蝇等,这些病虫害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水稻的种植质量以及种植产量,所以需要在明确其病虫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的处理与解决。

2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与技术措施分析

2.1 明确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

事实上防控目标与防控任务的制定应该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防控目标的选择,很多的水稻田都被纳入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范围之内,所以其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应该远远大于个人技术应用防控范围内,一个省的面积大约可以达到120万hm2,以湖南省为例,其主要的防治任务就是二化螟和大螟533.33万hm

2、纹枯病493.33万hm

2、稻瘟病100万hm2,稻曲病86.67万hm2等。只有从根本上明确了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才能够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以及技术措施的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1]。

2.2 细化防控技术与防控手段

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细化防控技术,综合使用防控手段,从而实现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化治理,并且有效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保障水稻的生态安全,所以为了体现环保与对于生态的保护,在防控技术的选择上,尽量选取绿色无污染的防治办法以及非化学的防治手段。

从非药剂的预防手段上来看,可以使用品种选择技术、农业及土地管理技术、生态控制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等,实现对于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控。以生态控制为例,往往可以使用生态工程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一些禾本科杂草能够实现对于病虫害田地的被淹,加大蜘蛛、寄生蜂等生存空间的保护[2],并且还可以种植诱集植物,来减少其害虫种群的实际基数。这些生态控制措施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来实现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在保护水稻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安全。另外性信息素诱杀则是通过施用性诱剂来实现对于害虫交配的干扰,从而在根本上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害虫的繁殖基数。

物理防治也是较好的非化学的防治手段,通过物理阻隔进行育秧,并且使用防虫网以及无纺布等实现对于水稻的覆盖,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传播,并且对于稻飞虱也有较强的阻隔作用[3]。

如果一定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遵循指导建议,选择适合本地的友好型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这样会对生态造成损伤。以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步骤为例,这需要考量其害虫的基本数量,如果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并且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进行施用。所以需要针对稻田种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品种。

2.3 加强农业监测与农业技术推广

同样有关部门也需要针对水稻种植加强检测活动,实时关注病虫的测报,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实时进行样本收集与监测,这样能够及时掌握农业的种植状况以及虫害情况,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实现对于稻田的处理与防治。同时建立紧急补救?A案,对于发病的水稻如果无法及时处理,就要及时进行病株的剔除,从而在宏观的角度上实现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4]。

3 结语

目前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以及技术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充分明确防治任务、防治目标的基础之上,丰富防治技术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稻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利用化学手段、物理手段、生态控制手段等多种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我国的水稻的种植产量提升与种植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帮军.郎溪县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OL].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13-114.

[2]王伟宏.优质稻米南粳505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OL].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0-21.

[3]蒋胜军.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中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实践浅述[J].南方农业,2015,9(21):16-17.

上一篇:农业部动物免疫程序范文下一篇:农业产品合作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