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促使其健康成长,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面对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

中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上网花费的时间较多,分配给学习的精力就会减少。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暴力游戏,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学生沉溺于互联网,久而久之,往往会缺失现实的人情表达,容易出现孤僻、胆怯的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创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检索和学习,并将自主检索的内容进行整理,在微信群、QQ群、钉钉群中与同伴分享。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价值,也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鼓励专业性和全员参与性,渗透监管覆盖面

建立“校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根据实际,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保证教育计划有效实施;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信息和动态,及时进行调节和反馈;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排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积极引导;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班级可以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沟通。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隐秘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把心理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一课,不仅有关于青春期的变化图,还有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以及怎样进行自我调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心理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言警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摘抄,既可共同积累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的熏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日记与老师、家长沟通,把学习生活中的焦虑、疑惑记录下来,在锻炼写作的同时平衡情绪。

三、打造在线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当下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教师“说教和谈话”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设定为单纯的预防为主,发现后谈话干预,虽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但缺少了实验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强势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线上教育,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师生友好互动、平等交流的过程。

在线教育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具备简单的上网技能,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学生听的课程和获取的知识全部出自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名师。线上课程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自愿交流心得体会,充分表达感受,授课人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指导。

例如在“停课不停学”的时期,教师采用网络直播授课的方式教学。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压力,因为家长在未复工之前也在家里,往往会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监督,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直播的形式,让学生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讲解调整心态的方法,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

四、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家庭教育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唤醒一位家长就能成就一个孩子,成就一个孩子就能幸福一个家庭,幸福一个家庭就能为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去年以来,我们围绕家庭教育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部分家长的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施以高压,缺少沟通;二是撒手放任,推向学校。结合现实情况,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家长课堂”,组织系列服务活动,使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家庭教育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协调。

总之,一线中小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结构等多个层面出发,借助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把握网络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姿态面对学习、面对未来。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JKGHDHZX-017)

(责 编 莫 荻)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落实与推进。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供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引  言

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针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城市及具备条件的中小学需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打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下面,笔者从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的角度着重探讨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指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方面存在偏差

对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一些农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其表现包括:(1)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严重的“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2)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心理教师的责任,殊不知,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推动,每一位农村中小学教师都需要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教师,为学生指点心理上的疑惑[1];(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为主,基于这一错误的认识,一些学生对接受心理辅导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4)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没有心理问题的。这一错误认识往往会产生晕轮效应的影响,必然会给一些学困生带来心理伤害。

(二)师资培训存在缺陷和漏洞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有限。大部分心理教师都是兼职,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规范的岗位培训,其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相对缺乏。这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若实践应用与理论指导相脱离,那么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然会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等情况。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表现包括:(1)重说教,轻实践。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很多心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是并不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与实践,从而给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的领悟效果甚微。(2)重成人心理需求,轻学生心理变化。根据农村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业务调查来看,一些心理指导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学生,严重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同感”原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纠正与改善并未发挥显著的效果。(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混淆。虽然这两门学科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需要培養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等,而前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对此,心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区别、对待与处理,否则会对其教育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2]。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观念,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专业的优秀人才,而且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确保其能够适应社会,最大化地发挥个人发展潜能,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此,在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唯有如此,心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抓住时机,提高教育效率,在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过程中,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最大化地呈现出来,力争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重视和支持,打造教育合力,为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3]。

(二)打造良好的师资队伍

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者还不及10%,具有心理辅导经验的还不及4%。由此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了解甚浅,缺乏实践经验。俗话说:“师者为人之表率也。”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所以,积极提高农村中小学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心理教师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与考核。具体来说,心理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系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在心理咨询及辅导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便于对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把握与解决。(3)在心理测量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阐释与说明。(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与品质素养。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全面融合

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对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一定要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使其与各门学科教育全面融合,其目的是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障碍,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等。对此,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农村中小学需要结合各门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其行为规范意识,使其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对周围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确保自己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具备较强的抗压力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4]。

(四)实现家校共育的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携手共进,为实现家校共育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心理教师需要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对子女的性格发育、个性发展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家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与道德,确保子女能够终身受益。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家长提高心理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与家长多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和看法,共同督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做好铺垫。

其次,心理教师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教育原则。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谈话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带领学生更全面地领悟心理教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语

从整体来看,增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一个根本目標。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等,是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根本职责。所以,心理教师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创建一条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周后辉.论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教师,2010(07):10-12.

傅丽华,刘永红.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3):16.

王旭红.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62-163.

罗占龙.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21(24):93-94.

作者简介:张杏花(1987.5-),女,甘肃天祝人, 二级教师,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任世栋(1986.2-),男,甘肃天祝人,二级教师。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 概念题:

1、心理健康

2、催眠

3、心理发展

4、逆反心理

5、心理咨询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下各方面对中小学心理的健康教育都有所加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其瓶颈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就如何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建议,希望能给有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瓶颈;解决策略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是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一系列心理冲突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中小学校能否开展和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其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兼职教师水平欠佳

目前,各地中小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往往要同时兼顾百名甚至千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专业教师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而且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无法获得足够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另外由于存在经费不足、对心理健康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某些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只能以兼职教师代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有的兼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加上没有专业的指导,不仅不能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有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

(二)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热情难以提高

受到学科教育的影响,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的,教授心理学知识的痕迹过重,这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接受,而且难以消化,教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发挥。另外也有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但总体来说,这些活动能够得以开展的机会比较少,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档案建立复杂,心理数据难以追踪

从动态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检测手段。然而在普通中小学校中,既没有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全体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数据的记录、追踪,并找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因而缺乏简单、有效的科学手段成为了制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数据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文化氛围难以营造

许多中小学校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内容,因而难以营造出适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文化氛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小学校的高年级很少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可以随时为其他课程让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进学科教育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没有建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活动室,以至于即使有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也因为场地问题而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三、突破瓶颈的策略探析

(一)引入学生自助设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水平欠佳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目前要学校大量补充与心理教育相关的人才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心理教育装备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以自主学习训练仪、智能心理自助眼镜、智能拥抱引导仪、暖心机等为代表的自主自助类心理教育设备(图1),利用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通过收听音频、观看视频、图像等方式吸收心理健康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知行为改变训练,锻炼心理自助能力。还有一些减压放松类的心理教育设备(图2),如智能呐喊宣泄仪、智能音乐减压放松系统、智能冥想放松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舒缓情绪的方法。这些设备都包含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导和说明,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兼职教师也能掌控,只需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便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心灵倾诉系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些设备不仅减轻了专兼职教师大量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强了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型辅导方案,突破传统教育局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探索新型辅导方案,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形式灵活地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受自己的心理水平所限制,往往并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的配合才能引出学生的心理困惑,因此学校应从多角度开设活动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当下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艺术心理疗法。它通过在咨询过程中借助艺术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己,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特殊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教师可以通过智能3D电子心理沙盘(图3)、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艺术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达到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完善学生成长数据,健全学生人格发展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图4)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提供了便捷。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该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让学生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心理测评,完成认知调节训练。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通过学生心理测验成绩和认知训练结果,实时了解和监测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制定适合各阶段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做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带动积极健康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各科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的积极成分,以适合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等优良品质,并在课堂内外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各中小学校应当具备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心理辅导室(图5),例如心理办公接待室、心理健康测评室、心灵倾诉功能室、认知行为训练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资讯室、身心放松治疗室、情绪宣泄疏导室、团体活动训练室和心理图书阅览室等心理功能室,以便教师和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最后,各中小学校应当采购心理图书、心理漫画以供学生借阅,让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图书和漫画中學会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积极行为模式。学校还可以在走廊、心理咨询室、教室、图书馆内悬挂心理挂图、心理墙贴(图6),这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图案,搭配温暖励志的文字,可以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起正面引导作用,传递正能量。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减少心理疾患和轻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一) 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 学校因素。

(1) 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首先要有一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 对工作极端负责, 在心理上获取全体学生的认可和配合, 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 使其学会悦纳自我, 增强自信。如果老师自己心理都不健康, 动不动就指责, 批评学生, 体罚学生, 甚至侮辱学生, 就会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阴影, 甚至创伤。 (2) 教育方法不当。一个老师无论你教学质量有多好, 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不注意方法, 你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 言语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比如重庆有一老师本来是退休的, 但因为教书教得好, 被聘回学校继续任教, 但她的一句侮辱性语言“连坐台都没人要”, 导致女生跳楼身亡。因此, 老师应加强一些心理健康的学习, 掌握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3) 师生关系对立。老师对长得丑的、调皮的、成绩差的比较偏见, 导致师生不和谐。

2. 家庭因素。

(1) 家庭结构。如果家庭完整, 父母重感情, 守信用, 充满朝气, 则孩子积极向上, 充满爱心, 人际关系较好。不完整家庭或父母经常吵架的, 孩子一般都比较孤僻, 不善与人交流、自卑。 (2) 教养方式。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些家长深怕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在家庭教育上专制, 动不动就是拳打脚踢。导致孩子粗暴、对立。有的家长过度保护、限制其行动, 使孩子孤独、忧郁、焦虑, 乃至精神异常。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使孩子养成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自私, 遇到小事就经受不了挫折。有的家长还给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作为父母应保持乐观开朗宽容的生活态度, 凡事与家里商量, 对孩子严厉, 但不体罚, 尊重孩子, 经常和孩子交流, 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 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 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

1. 老师应调节好自己欲望观。

人生有很多的事是没法选择的, 特别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别人早已拥有别墅, 豪华的轿车, 而老师还停留在温饱线上, 如果不调节好自己的欲望就很容易自卑。但当你去和下岗工人, 还有到处找职业的人相比, 你就会觉心理很平衡, 很自信。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只要能给自己正确的定位, 你就会活得很精彩。

2. 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教学方式。

有很多老师总是喜欢成绩好的, 认为成绩好的今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而忽略了一些后进生, 甚至不愿意接受差生。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一个人的成绩再好, 但心理素质差, 也不一定完全适应于社会。每个学生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有自己的闪光点, 比如胆小的人比较谨慎;小气的人比较节俭, 自卑的人比较谦虚,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去发现,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用“真爱”去关心、呵护学生, 特别对于一些有缺点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老师要扮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

在教育方式上要不断的寻求更合理的方法。比如请同学回答问题可以不用举手, 用微笑和动眉毛就行。因为有的同学害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 有的智能开发迟, 反应慢一点而没有举手。每个举手的同学, 其后面的人都能看到, 而微笑和动眉毛只有老师能看到,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对于上课走神的, 可以用目光与之交流, 或讲一个幽默笑话, 以此转移注意力,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 也不打断老师的思路。上课的时候还可以穿一些黄或绿色的衣服, 提高学生的专注。

二、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

1.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管好自己的行为, 以及提高学习兴趣等。

2.心理素质专题训练。 (1) 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某一故事或显现创设情景, 或以实验为先导进行训练。 (2)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情景体验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游戏、也可音乐带动、视频激发、阅读启示、问题剖析等方法进行训练, 让学生在认知上应该了解什么?懂得什么?在行为上要学会什么?养成什么?在情感上要体验什么?感悟什么?如加固亲子关系,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感恩的心》等情景去感染, 也可以通过物件, 或妈妈买的生日礼物、发的短信等写一篇文章, 让大家分享, 然后让学生体验、互动…当然在具体训练时要有针对性, 首先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 班级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必须以人为本,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如果一节课从小学到高中都实用, 那就是失败。 (3)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测验、和心理游戏法。如对于早恋, 可以先播放音乐《窗外》, 用歌词谈感想、讨论、然后总结:爱情需要责任、奋斗;也可用早恋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三、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

(一) 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技术, 也是艺术。并不是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思想品德课就能够完成的, 它是一个很漫长的积累过程。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 相互结合, 才能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使学生人格得到和谐的发展, 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其他课程中本身就涉及了丰富的观察、想象、自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心理功能, 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认知、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教育资源。

(二) 环境渗透。

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使受教育者带着愉悦的心境自然地受到感染, 在感染中受到教育, 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追求民主、平等, 追求真善美。

(三) 开展各种心理活动。

比如视频:《摇着轮椅上北大》、《美丽人生》, 也可看电影等。

四、心理咨询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 对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 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实行转介。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校本,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开展, 实现由“教书”向“育人”转变。

中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策略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1)随着长久以来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实施,作为家长眼中的“独苗”,孩子已然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1]。祖辈与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这种“顺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形成了我行我素、为我独尊的性格特质,多数表现为任性、固执、自私、依赖性强。当他们开始校园生活时,某些同学缺乏交往经验与技能,总是感觉同龄人不理解、谦让自己,故产生恐惧与防范心理,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交往困难。

(2)师生交往是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同学们的情绪与行为。如果老师处理学生某种行为方法失当,易使学生心理受挫,面对师生交往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2、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现代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大,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都被社会淘汰。当今小学生由于生在社会的新时期,对待很多事物都具有新鲜感,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也深深地沉醉在网络之中。但网络中不好的影响也对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为此,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地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不能放任自流。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淘汰。

3、承受挫折能力欠缺。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条件大力改善,现如今小学生如同温室中的花朵、襁褓中的婴儿,很少经历困苦艰难生活的磨炼与挫折。有些同学面对诸如学业压力、家庭变故、意外突发事件时,心理素质低下,很难积极面对,变通自如[2]。多数小学生遭到挫折后会出现慌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更有甚者产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的念头。例如,有些同学在竞选班干部落选后,一蹶不振,内心情绪波动较大,一时心理失衡,放弃学习,很难从“落选”这样的挫折阴影中走出。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家校联系中共促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小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通过家长会、微信、QQ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初步的认识。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后,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卧病在床,父女俩相依为命,家庭情况很不好,由于重重压力的打击,父亲脾气很暴躁[3],学生脸上隔三差五总有伤痕,个人卫生差,她经常迟到,还旷课,甚至有点自闭。我知道她最为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因此,我除了学习上对她关心和照顾外,每周还不定期和她谈心、交流、沟通,尽自己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她。让她感受到“爱”的温暖,重新点燃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希望,我还常利用业余时间家访,做她父亲的工作??通过多次家访,她父亲教育她的方式有了一定改变。在小学毕业考试之际,这位学生在毕业测试中语文成绩考到了102分,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

2、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在学校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小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使得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影响。因为在孩子六至十二岁的成长期中,教师承担着一部分妈妈的角色,当然又多了一份理性的,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指导者,所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着有利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多些宽容,多些等待,多些关爱,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多看看学生的长处,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要明白教师的批评教育是为了他好。学生只有充分体会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才能够心智健康地成长。

3、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要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校外的专家为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让小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要多下力气,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课程,对于课时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学期不得少于主要教学科目的一半课时[4]。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指导小学生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4、对待学生要平等,不能歧视学生。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分三六九等,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很单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教师让学生感到失落或者悲伤,那么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差别,但是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不能损害学生的个性发挥,对待差等生不能歧视,要多鼓励,让他们迅速追上学习进程。

三、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百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41.

[2] 李洪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31-32.

[3] 夏庆,杨绍清.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205-207.

[4] 刘建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55-56.

上一篇:农业金融论文范文下一篇:本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