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

2023-10-17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1篇

的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有别于城市旅游的一种旅游活动,它是将乡村的生活习俗、农业生产等活动与旅游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

一、开发管理状况 ⒈开发状况

雷山县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7°58′—108°05′,北纬26°24′—26°31′之间,海拔在735米至1447米之间。北

连凯里市的三棵树镇,东接本县西江镇,东南相连丹江镇,西面与望丰乡接壤。镇政府驻地距雷山县城13公里,距自治州府凯里市29公里,炉榕省级公路穿过镇政府驻地,有乡村公路通到本镇的报德、乌流等村寨。

镇原为报德乡,1998年8月2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16号文件撤销报德乡设立镇而建制,并把镇政府驻地搬到下寨来办公。现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底全镇总户数2391户,总人口9739人,其中农业人口9487人;全镇耕地面积6046亩,农民人均耕地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4%。农民人均经济收入达1328元,人均占有粮食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是一个贫困的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

苗寨位于苗岭主峰雷公山脚下丹江河畔,位于雷山县与凯里市的交界处,全寨有128户,530人,其中男293人,女

237人。全村总面积8260亩,其中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5286亩,世居全为苗族。上村依山傍水,[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环境清怡宜人,四周群山环绕,竹木郁郁葱葱,村前望丰河水环流,风雨桥横于河上;村南“护寨山”古树参天,巍峨幽深;村东山岗险要,有杨大陆修堡设防遗址;村西一壁约50丈高的悬崖笔直耸立;村寨对面上的唐房坡顶为昔日杨大陆的练兵场,方圆约1平方公里,常年云吞雾锁,雄伟异常。寨内小道四通八达,全铺以鹅卵石并设有排水沟,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及时排水,所以平时道路十分整洁。寨脚有乡村公路连通省道,距省级炉熔公路1公里,现已建成省级四级油路,公路还延伸到5公里外的报德、乌流片,距省城贵阳221公里,距自治州府凯里29公里,县府雷山14公里,离凯麻高速公路18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到清“改土归

流”后的清雍正7年,设丹江理苗府,始有建制管辖,苗寨属隶的镇原为报德乡,1998年8月2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16号文件撤销报德乡设立镇而建制,并把镇政府所在地从报德搬迁到苗寨来办公。其目的就是以在苗族文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为中心,依托西部大开发和雷山县开发“两寨一山”的开发机遇,将本镇建成贵州省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民族风情旅游重镇。1976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投工投劳修通了连接省道公路的进寨公路,并把路延伸到原来的报德乡政府。并投资在寨前进行河道改造,造出70多亩良田,解决了广大村民的吃饭问题,由于这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苗居木质吊脚楼,纯朴的民风民俗,引起了省里有关文化文物部门的青睐和重视,在经过1983年至1985年几年多方进行调研后,决定把苗寨作为文物村寨立体地保护起来,并按有关规定对原有的寨容寨貌进行修整。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2万

元资助村民按规定整理村容寨貌,当年年底完工;1987年省文化厅资助3万元,村民投工投劳,改建了寨里的接待室、陈列室和博物馆,1987年11月完工;1990年州旅游局资助万元修复杨大陆风雨桥,村民投工投劳,到年底完工;1992年由振华公路资助3万元,修建寨内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水池2个,管道5400米,1993年1月,村民饮上了卫生自来水;1995年交通部门资助18万元,拓宽了下镇至上的进寨公路,公路长1500米,宽8米,1995年7月完工;1996年由财政部门资助2万元,村民自筹万元,修建了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997年1月村民们看上了电视;1997年由邮电部门投资6万元,村民集资万元,接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由教育部门资助6万元,群众集资万元,在路口修建了小学,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州有关部门投资162万元对“杨大陆风雨桥”、寨内“二线”下埋、进寨公路四级油路进行改造建设。 经过10多年来的修整,新修的建筑与

原有建筑和谐统一,自然景观未受到人为的破坏,环境更加优美,建成了一个也是全国每座苗族露天博物馆。1982年被列为黔东南州7个开放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之一,1987年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村寨,对外开放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其独树一帜的苗寨建筑,民风民俗和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历史文化享誉中外,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到观光考察。近20年来,已接待国内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6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不少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我国党政领导及有关省部委负责同志胡锦涛、贾庆林、乔石、贺国强、胡启立、许嘉璐、布赫、彭珮云、司马义·艾买提、王朝文等同志,同时苗寨还成为许多高等院校学习考察的的实习基地。苗寨通过文物保护,开展民族文化旅游,通过接待旅游团队,过去只能在节日才能演唱的苗族歌舞成了接待客人的节目,同时挖掘和抢救了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文化,并造就了一大批接待队伍,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村民思想意识得到了开化,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走出山门闯世界”许多青年男女外出大中城市表演打工,10多年来,朗德苗寨来自旅游的年均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民来自旅游的年纯收入达1600元以上,现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人均占有粮达385公斤,全村人民正向小康生活迈进。汽车、冰箱、电视机、摩托车、缝纫机、照相机、音响、电扇、电话等以前城市才有的高档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个苗寨还出阵10多名大中专学生到外面参加了工作。

成功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经常模式,被授予了很多殊荣和称号,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座露天苗族风情博物馆,1995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苗族歌舞之乡”,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一,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许多电视台、电影制片厂还经常到这

里拍摄电视专题片、电影等。为更好地提高苗寨的历史文化保护,村民们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保护该寨的“榔规”和《保护公约》规定:在寨内所有的建筑物不能随意乱搭乱建,新建的民居必须与原有的建筑风格一致,不准乱刻乱画,乱丢烟头和随地吐痰及大小便,更不准滥砍寨子周围的“保寨树”,违者除罚款外,还要拿出一定数量的肉、米、酒喂全寨人吃饱一天。不过村民个个自觉守约,到目前还没有一个被罚的。 ⒉管理模式

自1987年对外开放开办旅游业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管理模式——“工分制”。“工分制”这个早已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的历史名词,在的旅游活动中却运用得十分鲜活。在1987年最初开办旅游时以工分计报酬,当时只能是为补偿广大村民因接待游客所造成的误工,当初大家在制定“工分制”的管理模式只是为了“所有寨民都为村寨的建设出力,现在开

办旅游大家都应受益”的原则,经全体村民同意沿用至今。

“工分制”的具体内容是歌舞表演由村集体举办,全体村民均可参加旅游接待活动,并按贡献大小进行“计分”分配报酬。如一场表演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女演员可拿20分,新的技能一般的演员记18分,有熟练技能的男演员可拿22分,一般着盛装的迎接客人的群众按所穿服饰的档次记6至11分,读小学的少年儿童以1至6分,按读书年级来相应记工分,负责摆12道拦路酒及芦笙场边桌凳的各计1分,村干及管理人员每场一律记18分。每次表演即将结束由管理人员发工分票给参演的所有村民每家一个工分本,每月根据各家的工分多少结合当月收入情况结算一次,一些出工多的家庭每月可分配到500至600元,少的家庭每月可分到100元左右。

每场苗族歌舞表演定价500元,集体提成30%用于寨子里的各项建设等开支,余下的收入全部用于分配给全体参加表

演接待的村民,村里除了搞歌舞表演外,还经营一个集体食堂和招待所,部分收入也用于集体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开支。 对于旅游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旅游接待组,现组成人员有21人,一般由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由村两委负责人组成三年一届的接待核心小组,其余的人员以每年一届选出的各小组长参与,接待组设有组长1人,出纳、会计各1人,芦笙队长1人等。

二、存在的问题

⒈现行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工分制”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公平,全寨人民都在吃大锅饭,似乎形成了一种似于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吃大锅饭,各种旅游活动很难产生活力,广大参与旅游接待活动的村民都应付似的,一场表演活动下来,只要得到工分,接待出力多少也就无所谓了。虽然因按旅游接待活动中全体村民个个都得以参与,但其活动仅局限于原定有的几个节目内容,走出去进行宣传促销根本没有

做,游客大多都是因官方的宣传和互相介绍而慕名前来,“工分制”造成旅游活动效率十分低下。

⒉从事旅游活动人员素质差。上开展旅游活动的人员是当地村民,村民们由于受历史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程度低,大多数的老年妇女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加上农民本身固有狭隘的农民意识,特别是近几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造成了大量的年青优秀民族艺术人才流失,据初步统计上现外出打工人员78人,占全村劳动力的28%,因人员素质差,欺客诈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因素质低,客人早已到寨门前,迟迟不来接客人进寨,有时要等上半个小时才有珊珊来迟的老太婆老头子迎接。 ⒊利益分配不公。由于“工分制”是以主体村民吃大锅饭为前提,公平与不公平都是矛盾着的,特别是年青骨干的演员,虽然在记工分时已给他们记较高的分数,但一场表演下来,每场收费500元,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2篇

中国要美,农村须美。

乡村旅游是很多地方乡村创收增收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兴盛的特色产业,是幸福生活的民生产业,是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在这样一个山水乡愁逐渐消弥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着部门难统筹、文化缺深度、产品缺体验、产业缺联动、营销缺整合等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而全域旅游是实现以人为本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新抓手,也是主客共享生活方式的终极追求,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引,在空间优化、产品建设、服务升级、民生幸福等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下 全域旅游推进如火如荼,近300个省市县已先后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262家名单,如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促保护、促美丽,打造特色鲜明、美丽灿烂、原味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应运用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做好 从怎么建(规划引领),怎么管(运营支撑),怎么卖(营销拉升),怎么投(投资导向)的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做到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景区化,全面联动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将中国乡村旅游从传统发展提升至乡村旅居生活目的地。 做好怎么建

规划引领,实现全局规划引领下空间、产品、服务等全域发展。

1、全局规划引领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文化、商贸、教育、金融等各产业,也涉及旅游、交通、文化等各部门,也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不同主体,应当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全民,综合性产业综合抓,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同时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制度保证等方面齐抓共管,合力共兴旅,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实现综合产业综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湖州组建市旅游委员会,增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7个县区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基本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顶层体制保障,是中国乡村旅游全域联合引领的典范。

2、全域空间联动

转变以往乡村旅游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乡村旅游以景区(点)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示范县市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乡村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3、全面体验升级

乡村旅游不是单一发展的,不仅要有漂亮的绿水青山,还要有各种玩的,各种吃的,也要有养生、文化、度假、名人等特色,才能吸引人、留住人,要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游到浸泡式的乡村旅游。展示大美乡景,品味特色乡风,开展传统民居体验、新村风貌体验、宗教朝圣体验等;玩味休闲乡趣,结合纯朴的乡土风情、传统的农耕农艺开展农事活动休闲;体验时尚乡野,开展登山、露营、健走、滑雪等特色娱乐体验;感受幸福乡居,打造气候养生、温泉美食、生态康养、绿色理疗等产品;体会欢乐乡会,充分结合当地的节庆活动和传统节日,深挖内涵,时尚打造。

4、乡旅产业融合

以乡村旅游业激活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文化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科普农业、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打造盈利点、观赏点和突破点。推进农业本土化,打造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让原生原长、土乡土色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提炼、创新,让原乡和时尚结合,创造提升农业文化的附加值,以产业发展延续乡愁;推进农产礼品化,标准化打造“乡村礼物”乡村商业土特产,推进锁化布局,智慧化运营,促进特色农产订单式发展。同时要联动商务会展业、健康养生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全面实现旅游业的联动效应。通过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共享致富成果;通过资金投入、新技术带引、培训新型农民,使农民在自家的土地和家园上成为产业工人。

5、乡村经典示范

特色村镇示范,遵循“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打造风情小镇、风情乡村;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和主题休闲农业园;特色星级农家、民宿示范,整合休闲农庄、散户等资源,打造非遗人家、陶艺人家、风情人家、海岛渔家、民歌人家、水果人家等;乡村旅游综合体示范,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原则,打造集康体养生、乐享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品质乡村度假村;全天候产品示范,打造生态观光、农事文化、美食美购、文化演出、民间活动和夜间休闲等全方位体验产品。

做好怎么管

运营支撑,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化和持续性。乡村旅游要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运营以及高标准的管理来提升综合竞争力。

1、重视专业化运营

重视有专业运营力的旅游运营商,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所有权产权归属不变。经营权的转让是解决景区发展和建设中资金问题的途径,政府享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公司享有经营权与收益权。

2、做精标准化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游客的餐饮、住宿场所必须取得标准规定的资格证书,要素开发与乡村活动要确保符合当地特色,例如乡村旅游的旅馆必须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餐具,农场的建筑需要符合当地特色。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如导游评定体系,通过培训、考核和和游客抽样调查等将导游分等级,规定不同级别导游的导游费提成和相应的多元激励,形成良好的乡村导游选拔晋升机制,提高乡村旅游导游服务的整体水平。依次类推,建立餐饮、住宿场所等的评定体系。

3、做好人才管理

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二是有关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三是引导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专业能力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四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乡村就业或创业。借鉴丽江酒吧模式,吸引有品位追求生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新酒吧品牌,打造吸引力。同样,全国有诸多喜欢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他们素质高,偏爱乡村的环境,追求乡村的宁静,对生活充满想法和热情,能够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大胆放手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

做好怎么卖

营销拉升,实现乡村旅游品牌的价值的放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卖品牌就是卖乡村、就是卖生活、就是卖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要卖好全域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品牌营销要做到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联合出击,通过

“三位一体”的营销手法,先策划一个节事活动或话题,通过互联网引爆营销,再通过传统媒体做正式的推广。网络营销相当于空军,可以辐射到13亿人,可以辐射到全球;传统媒体相当于地面部队,基础支撑强大,联合推广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营销要做到“六有”:有心,洞悉诉求,打动人心;有拉风,创意创新,吸引眼球;有料,底蕴深厚,不断挖掘;有感,唤醒共鸣,粘住客群;有逼格,升华整体,展现风貌;有效,检视自我,对外宣传。做好网站建设、产品推广、价值挖掘、形象包装、营销配套,引领乡村旅游营销工程;要利用大数据挖掘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官方微信、微博,推出更多实用的APP,建立网络营销旗舰店等;要创意营销,做好体验营销、影视营销、服务营销、造势营销等营销手段。

做好怎么投

投资导向,实现乡村旅游资本活力的焕发和产业活力的升级。乡村旅游投资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0%。然而乡村旅游投资中要重视对投资领域和投资模式的深入研究,避免盲目投资。

1、深化乡村旅游投资内容

投资内容要从单一产品建设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注重旅游收益权的投资,如乡村营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小火车等都是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2、拓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

从单一投入到多元革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等,筹备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基金,搭建资本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拓展投资主体,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国内规划设计领军企业、景区运营金牌管家、智慧旅游先行单位及旅游投资创新平台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创意服务商,先后承接了《中国乡村旅游标准》的制定,以及《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三亚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5-2030)》等乡村旅游规划近百个,并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乡旅产业发展中心和全域旅游中心,以“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践行“美丽中国,巅峰智造”。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乡村旅游》,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3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根本路径。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既要对接党的十九大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同时也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首先,促进乡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在工作部署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

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乡村旅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而且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在市场、组织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从而有利于一揽子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优势。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的,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广泛受益的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是富有尊严的扶贫,是促进和谐的扶贫,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自旅游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许多“老少边穷”地区靠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好、潜力大,但与乡村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大盘子中占的份额比较小,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为12%。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乡村旅游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可有大作为。

其次,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要以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同时人民对旅游的需要也在不断朝着更美好的方向提升。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主线,就是要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要对接大众化需求,将乡村旅游推向旅游发展的核心。乡村旅游在发展早期,主要是辅助性、配套性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多是景区周边和交通节点,其功能是为游客到目的地或景区旅游提供补充性的食宿服务或中途停留的配套服务。大众旅游兴起之后,乡村地区由于亲近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和有趣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上空间广阔、资源多样、开发潜力大,完全可以独立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二要对接品质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旅游不仅需要量的扩张,也需要质的提升。过去人们旅游是把观光作为主要目的,乡村旅游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主要是解决基本的食宿问题。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出游机会的增多,人们不仅追求“去了哪里”,而且追求“玩了些什么”“玩得怎么样”,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农家乐也就必须提升品质,如更新住宿设施、提高餐饮质量、丰富娱乐活动、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等等。三是对接休闲化需求,优化乡村休闲度假环境。休闲化是品质化的表现之一。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而言,休闲化的需求不仅要求经营者提高设施的档次,丰富休闲娱乐活动,而且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和城市相比,乡村最大的优势是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要发展,更高的要求是提升人文氛围。如民宿和传统的农家乐相比,不只是设施更高端,而且往往附加了很多审美和文化上的情趣,因此更受旅游者欢迎。四是对接多样化需求,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多样化也是大众化和休闲化的伴生物。早期的乡村旅游多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后来增加了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内容,近几年则是遍地发展民宿,总体说来乡村旅游产品的丰度还是比较欠缺。其实,乡村旅游可以发展的业态非常多,除了依托乡村风貌和文化发展的业态之外,现代休闲度假的一切业态几乎都可以在乡村地区发展。只要认真分析、用心创意,通过产业融合、资源整合等手段,必能推出更多更新的业态。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4篇

[摘 要]旅游者景点选择的需求偏好是旅游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有文献对旅游者需求偏好关注不足且缺少自下而上的量化方法和模型支撑。文章采用陈述性偏好法(SP)研究鼓浪屿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需求偏好,并为规划应对提供决策建议。主要结论为:鼓浪屿旅游者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是音乐文化,其次是自然风光、万国建筑和名人轶事,旅游者为相应类型景点的“愿意支付价格”分别为34元、30元、25元和15元;旅游者为减小每一级拥挤程度的“愿意支付价格”为38元;鼓浪屿上大多数的景点门票价格高于旅游者的期望;由于旅游设施不足以及过度商业化,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景点并没有引起旅游者的太多关注,旅游者在进入景区前对旅游体验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落差。

[关键词]陈述性偏好;需求偏好;景点票价;旅游环境评价;旅游行为研究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 969/j.issn.1002-5006.2018.12.016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性产业,堪称“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年来,伴随着“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的深入和渗透,旅游需求偏好(preference)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需求偏好指游客对某一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如感兴趣和愿意消费的程度)。它是旅游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量化分析方法的引入尤为关键。现有量化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示性偏好法( revealed preference,RP)。其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Samuelson率先提出。他认为,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个人的内在偏好倾向。该方法对受访者在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客观行为进行调查,通过以人们对现实产品的实际选择、使用或购买行为来反映受访者的偏好倾向。另一类是陈述性偏好法(statedpreference,SP)。该方法“直接询问(just ask)”受访者的选择、态度、动机、满意度、信任度、忠诚度、支持度等方面。基于选择的结合分析法( choice-based conjoint analysis)是SP数据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起源于市场研究的需要,通过对要素进行虚拟组合,让受访者从不同组合方案中选择满意的方案,以此推算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RP和SP法在行为偏好研究与应用中各有优缺点。RP法的优点是“真实性”——能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缺点是要素组合极为有限;SP法重在调研分析受访者在虚拟环境中的期望与需求偏好,从受访者期望与偏好的角度切人问题,具有调研成本低、变量易控制、允许现实中不存在的选择场景、保证变量差异足够大、省时省力等优势,缺点是受访者的回答和实际行为可能并不完全吻合。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共享随机效用理论(random utilitytheory)这一理论体系,但它们在数据收集、假设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现有文献来看,应用SP方法开展旅游环境评价(如景区资源特点评价)是旅游研究中一个热门的课题方向,原因是“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旅游学者多从环境影响要素、环境承载力等角度切入。在量化方法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数理模型分析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例如,张文忠对使用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进行居住环境评价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赵倩等将SP方法应用到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中,评估各居住环境质量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并对不同人群的偏好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虽然运用SP方法来把握使用者需求能够有效地帮助旅游地的治理改善,但总体来看,当前此方法在国内旅游领域的应用还不多见。

本文通过让旅游者在虚拟的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来收集景点需求偏好信息,并分析各景点要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揭示旅游者的景点选择偏好规律,搭建资源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探索旅游景点的优化措施与评价方法,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和政策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它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SP数据和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choice model)的联合使用应用到旅游管理领域;(2)基于SP数据建立离散选择模型,识别旅游者需求偏好和评估景点各特性的相对重要性;(3)定量测算旅游者对景点各特性的“愿意支付价格( willingnessto pay,或期望价格)”;(4)比较“愿意支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测度二者差距,评价景点是物超所值(性价比高)或是货次价高(性价比低);(5)对比旅游者期望环境与现状环境,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6)提出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结果的景点优化配置策略。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旅游学者们借助SP法,探索了游客或居民的偏好结构和评价,包括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交通工具、旅行行为模式、旅游产品和接待设施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内容较为广泛,研究较为深入和细致。Louviere和Hensher预测了国际展览会的游客需求。基于对Sapmi现实和潜在游客的调查,Pettersson分析了产品、价格和可达性3个因素对一个旅游提议(offer)的影响,并指出价格的影响最大,可达性次之。Hearne和Salinas分析了哥斯达黎加Brava火山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反映了国际和国内游客偏好需求的差异。Kelly等探索了加拿大Whistler的游客对实现“节能环保高效(eco-efficiency)”策略的回應。Apostolakis和Jaffry对游客对国家Cretan岛的若干假定政策的偏好(如周日票价减半)进行了研究,为未来的需求管理( demandmanagement)的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Albaladejo-Pina和Diaz-Delfa指出建筑类型、区位、面积和质量等因素共同影响西班牙Murcia游客的乡村住处选择。基于网络的市场调研数据,Crouch等分析了游客的人口属性和备选项属性对4种太空旅游偏好的影响。Oh等探索了游客和居民对公共海滩可达性和便利设施的偏好差异,并据此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征收停车费以补贴增加的海滩接入点、谨慎选择商业发展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建立减少使用者冲突的规章制度。Lindberg和Veisten识别旅游设施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并反映当地居民与游客在偏好上的系统差异。Chaminuka等探索了南非Kruger国家公园周边乡村社区的发展可能性,估算了游客对乡村住宿、手工市场、文化乡村旅游的“愿意支付价格”。

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旅游學者应用SP法对旅游者需求偏好进行了一些探索。孟威和苏勤以周庄为例,分析了历史城镇类旅游地居民的交往偏好;徐升艳和周密以广西来宾忻城土司风情水街旅游产品为例,应用SP法得出了游客期望的主题和产品组合的相对重要性,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基于对大连的调查,葛学峰和武春友研究了游客在产品选择过程中,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如性别、年龄)和行为特征(停留时间、消费)对旅游产品偏好的影响,并指出乡村活动体验型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管婧婧和俞璇识别出游客对景点路线选择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将它们进行了排序(沿途景观>交通体验>在途耗时>体力支出>移动花费),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景区在规划游线时,宜将沿途景观作为首位要素,并增加景区交通的趣味性和体验性。于超等分析了小型团体游客针对5项旅游产品属性(游览景点集合、往返交通方式、酒店级别、导游级别和餐饮标准)的期望要求。基于在航空枢纽口岸搜集的SP数据,赵现红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影响入境游客西向扩散的影响因素,发现游客旅华时间、家庭结构、旅游方式、是否受到尊重等因素显著影响其西向扩散的概率。但是,国内旅游偏好研究尚处于初、中期阶段,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综合来看,SP法能够定量测度旅游地潜在或现实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属性的偏好和效用(utility),并评估旅游地环境的建设情况,辅助提出改善建议。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地域

鼓浪屿(图1a)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面积1.88平方千米,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鼓浪屿自然景观丰富,历史特色鲜明。中西文化交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深厚内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旅游者,当前日游客量在2.5~5万人次之间。由于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它被誉为“音乐之岛”。2017年7月8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鼓浪屿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共计90余处景点,其中,收费景点13个。近年来,基于鼓浪屿的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时空行为和形态学分析,而对景点需求偏好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根据路网结构、社区边界、土地利用和景点分布等因素,将鼓浪屿划分为54个旅游区域,划分方式与文献相同(图1b)。

2.2研究框架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旅游者的选择需求偏好、票价分析评价、期望效用分析、期望地图以及提升策略,关键技术方法为SP调查问卷、支付意愿计算与期望地图。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4个部分(图2):首先,通过SP调查问卷,获取受访旅游者SP的数据;其次,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对旅游者偏好数据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分析结果对景点票价分析以及旅游环境评价;最后,结合现场调研和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3要素与水平设定

首先,通过预调研获取旅游者景点需求要素属性与水平,并与多个群体代表(如学者、规划师、管理人员和旅游者)访谈。预调研旨在识别可能影响旅游者选择景点的关键要素。之后,通过正交设计,制作调查问卷;然后,获取问卷数据,建立离散选择模型。最后,结合实际问题,对模型结果进行应用。

结合文献梳理和前期预调研,并兼顾鼓浪屿景点选择影响要素的全面性与水平变化的前提下,确定3大类关键要素(景点类型、门票价格、拥挤程度)纳入SP调查,分设2~4个取值水平(表1)。根据鼓浪屿的实际情况,研究组将景点类型又细分划分为4类:音乐文化、自然风光、万国建筑与名人轶事,用虚拟变量描述景点是否包含这些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和开放式调查将门票价格的取值设定为0元、15元、30元、60元,将拥挤程度划分为不拥挤、一般拥挤和非常拥挤3个层次。

2.4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提高受访者对SP问题的理解程度,依据3个要素和不同水平,设计了传统问卷中经常采用的偏好排序选项,设置传统选项2个,用于对SP问题的回答辅助和检验。第二部分是受访者社会经济属性。第三部分是SP调查选项。SP问题为:“假如鼓浪屿上有A、B两个景点,请选择您更想去的景点。如果都不想去,请选择C”。景点A和B是分别从各要素的2~4个水平,通过SPSS软件进行正交设计,选出最有代表性的32组选项;再由人工筛选,去除效用差别非常大的对比选项3组,保留29组选项。选项C是受访者对A和B都不满意时的选择,是理论上比A、B标准更高的景点要求。为减少由于受访者选择次数过多带来的回答效率降低的问题,将29组选项分散到4种问卷中,每种问卷中分别有7组、7组、7组、8组选项。

问卷发放于2015年11月在厦门东渡游客专用码头进行,调研对象是刚刚参观完鼓浪屿返回厦门岛的旅游者。这部分旅游者已完成鼓浪屿岛上旅行,对景点资源特点有了最直接的认识。在操作方式上,首先是小样本的预调研,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问卷调整。接着,由10位调查员分两天在东渡码头进行正式问卷发放。正式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被问及能接受的最高拥挤程度时,69名(35.9%)受访者只能接受不拥挤的景点,115名(59.8%)受访者能接受到一般拥挤的景点,只有8名(4.3%)受访者接受非常拥挤的景点。在被问及哪个要素对景点选择影响最大时,82名(42.7%)受访者选择了拥挤程度。由此可见,受访者对于拥挤程度保持极高的关注度。

2.5模型建构

通过SP问卷得到旅游者对不同景点的选择,获得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符合离散选择模型的理论基础——随机效用理论。根据该理论,景点带给旅游者的效用是个人进行选择时的判断依据,即进行问卷回答时,受访者会选择对他/她来说效用最大的景点要素组合。本文采用的离散选择模型的效用公式如下:

Vi1Pi2Ci+ α3Mi4Ni5Ii+ α6Fi7Ti

其中,i是景点选项,即拟定的不同景点选择方案;Vi是景点i的效用确定项;Ci表示景点i的拥挤程度;Pi是景点i的门票价格(元);Mi,Ni,Ii,Fi是虚拟变量,分别代表音乐文化、自然风光、万国建筑和名人轶事的景点类型;Ti是虚拟变量,表示不选择任一景点,而是选择“都不想去”;α1-7为需要估计的变量系数。

3 研究分析

3.1模型结果解释

运用统计软件STATA (v12.0)对来自192份有效问卷、共计1421条的选择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McFadden R2为0.18,说明模型总体拟合结果较好。所有变量在99%置信度水平下显著。音乐文化、自然风光、万国建筑和名人轶事类型景点的系数分别为1.160、1.036、0.834和0.506。变量系数的绝对值反映要素对效用的影响程度大小,而变量系数的符号反映要素对效用的影响方向。基于景点类型的系数比较,受访者选择音乐文化类型景点获取的效用最大,自然风光类型景点次之。名人轶事类型景点带来的效用最小。

拥挤程度与门票价格的系数均为负,分别为-1.291与-0.034,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旅游者去门票价格和拥挤程度越低的景点,获得的效用越大,这符合旅游者偏好的一般规律。根据模型的系数比较,能够计算出受访者为景点类型和与拥挤程度的“愿意支付价格”。

3.2旅游环境评价

3.2.1景点票价评价

(1)“旅游者愿意为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支付多少费用?”——“愿意支付价格”计算

在景点类型一定的前提下,旅游者消费的景点票价与拥挤程度都与旅游者景点需求偏好呈负相关关系。计算得出旅游者的“愿意支付价格”:旅游者为减小一级拥挤程度的“愿意支付价格”为38元( =1.291/0.034);旅游者为音乐文化类型景点的“愿意支付价格”为34元(=1.160/0.034);以下依次为自然风光30元(=1.036/0.034)、万国建筑25元(=0.834/0.034)、名人轶事15元(=0.506/0.034)。鉴于旅游者偏爱音乐文化类型景点(它的“愿意支付价格”最高)以及被誉为“音乐之岛”的鼓浪屿反而音乐类型的景点不足(目前仅有菽庄花园和八卦楼),可为鼓浪屿景点建设提出的规划建议是:适当增加/打造新型有趣的音乐类型景点,并融人景区联票。

(2)“参观景点花的门票钱‘值不值’?”——现有景点的票价评价

根据环境特征和设施配置,识别景点包含要素,并根据景点各方面的特性,进行效用计算。若计算出的“愿意支付价格”低于现实定价,则说明受访者认为该景点货次价高,所花门票钱“不值得”。反之则是物超所值,所花门票钱“值得”。旅游者对景点的期望价格可作为票价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按照鼓浪屿景点的知名度、规模和门票价格,选择日光岩、菽庄花园和皓月园3个知名景点对票价评价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表3)。计算可得,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在不拥堵(即理想状态)时,景点门票的期望价格分别为70元、104元、45元,都高于其现实门票定价60元、30元、30元。这说明在不拥堵时,受访者在3个景点的门票支付能够得到物超所值(“值得”)的感受。但是,现实中,日光岩与菽庄花园的景点效用需考虑拥挤带来的负向影响,因此,它们的现实状态期望价格降为32元和28元。由此可见,日光岩和菽庄花园的期望价格低于现实定价,让受访者产生货次价高的感受。而皓月园期望价格高于现实定价,让受访者觉得物超所值。

此外,本文计算出鼓浪屿13个收费景点现实价格和期望价格。期望价格的平均值43.2元,低于实际价格的平均值53.7元,说明大多数景点的现实定价高于旅游者的期望价格,会带来货次价高的感受。同样地,我们可以将景点的类型、票价和拥挤程度代人效用公式,对各个景点进行效用评价,识别出给旅游者带来高/低效用的景点。对于低效用的景点,根据实际情况,可针对性提出增加景点类型、减少票价和降低拥挤程度的规划建议。

3.2.2期望环境与现状环境对比

除了对已有景点进行票价评价之外,还可利用需求偏好机制,辅助景点发展决策。本文选取鼓浪屿上54个区域(图lb)为评价对象,根据离散选择模型结果以及各个区域中的旅游资源,绘制旅游者期望地图(图3a)。旅游期望高的区域包括45、19、18、26、27和39。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这些区域的特点为:景点密度较高和某些景点同时包含多种类型要素。

然而,将旅游者期望地图与基于GPS数据的实际游览情况(图3b)对比,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者更多停留在龙头路商业区域;除了日光岩所在的19号区域以外,原本旅游期望较高的区域均没有获得旅游者过多的关注。预期和实际出现明显差异两个可能原因为:(1)景点开发不足。这体现在旅游者无法获得有效的旅游信息,尤其是对名人轶事类景点的挖掘不足。旅游者在抵达景点后并不能获得有效的旅游体验,而只能匆匆路过;(2)过度商业化。龙头路的商业活力使得大量的旅游者驻足停留,使得观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其他旅游景点受到了忽略。

基于此,从旅游者需求偏好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3点规划建议:一是加强与名人轶事相关的旅游设施和活动建设(比如定期举办与林语堂、舒婷、林巧稚等鼓浪屿相关人物的展览、学术研讨会),提升旅游者与景点的互动性,增加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改善单一观览的旅行体验;二是增加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比如创建鼓浪屿旅游服务App),使旅游者能更充分了解旅游景点的特色以及区位,避免被商业信息充斥的旅游区域引导,进而使更多景点进入旅游者视线;三是实时发布最新各片區人流量(拥挤程度)的信息,使得游客能提前规划并灵活调整旅游行程。

3.3景点优化配置策略

在旅游者需求偏好机制的基础上,调控景区内景点的配置条件,可实现优化目的。表4描述了现有情境下,旅游者选择热门景点、收费冷门景点和免费冷门景点的概率。表4括号里显示收费冷门景点的票价由15元降到5元的情境下各指标的数值。收费冷门景点的效用将提高至0.990,此时热门景点、收费冷门景点和免费景点的被选择概率将变为47.2%、28.5%、24.3%,冷门的收费景点的吸引力超过了免费景点。要达到同等的效用提升效果,除以上策略外,还可采取增加特定景点类型等方式,也可多种方式结合。至于具体的优化策略,需根据策略的实施难度、所需成本等标准进行取舍。据此,可指定出景区内景点的优化路径,作为规划工具应用于实践(图4)。

现实中,不同景点的具体配置情况不同,进行优化的方法及程度也不尽相同,以表4的免费景点效用(0.834)为标准,根据收费冷门景点的不同现状情景,分别制定优化策略。比如,当收费冷门景点周围无良好自然和建筑人文景观时,若想吸引更多旅游者从免费景点进入收费景点,需保证景点内部有吸引旅游者的音乐文化要素并使花费低于9.7元。

4 结论与讨论

随着以人为本、精细化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个体尺度的研究方法的迅速发展,微观视角下的旅游者个体行为和需求偏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再加上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体验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旅游者需求偏好更应得到广泛关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方面的研究可对景区规划设计与需求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营销管理、旅游影响评价、未来情景预测和政策效益评估等多个方面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持。

SP方法有广泛运用于两大类旅游研究的潜力。第一类研究以解释现象和探究机理为核心,旨在回答“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的问题,如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相互关系、态度/动机的决定因素。第二类研究以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旨在回答“怎么办(how)”的问题,如旅游项目的区位选择、景点的开发建设时序、旅游产品设计和线路规划。

本文以旅游者需求偏好为导向,以新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鼓浪屿为例,通过陈述性偏好(SP)调查与离散选择模型分析,识别旅游者的景点选择需求,评价景点票价现状与旅游环境,并提出景点优化配置的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旅游者的景点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各因素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显著差异。当景点票价增加、拥挤程度升高、景点内的旅游类型减少时,景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降低,旅游者愿意选择的概率减小。(2)旅游者对音乐文化、自然风光、万国建筑和名人轶事的景点类型的“愿意支付价格”分别为34元、30元、25元和15元,为减小每一级拥挤程度的“愿意支付价格”为38元。(3)鼓浪屿大多数景点的现实定价高于旅游者的期望价格。(4)旅游者在景点的实际行为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在于旅游景点的现状不符合旅游者的预期。并且,鼓浪屿岛上的过度商业发展也使得旅游者不得不选择在商业区域停留。(5)基于旅游者的需求偏好机制,可针对收费的冷门景点现状,通过调控景点的花费、环境因素,制定并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景点的吸引力,疏解热门景点的旅游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研究旅游者景点选择需求偏好的前置条件之一是旅游者对景点整体资源特点有一定程度的知悉和了解。本文将进行SP调研的对象设定为刚刚离岛的旅游者,这部分旅游者已经完成岛上旅行,对景点资源特点(比如音乐文化和万国建筑景点所涵盖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研究者选择对刚上岛,对岛上情况不甚了解的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也许会有明显的偏差。这一点特别需要引起SP研究者的重视。此外,在变量选择方面,一方面参考预调研和实地访谈调研的反馈结果,另一方面也尽量遵循以下原则:(1)变量应对复杂的行为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2)尽可能多地纳入可通过规划设计方法进行调整控制的变量;(3)解释效力相当时,选择更为简约的变量组合。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受样本数量限制,本文并未将受访者的社会经济属性(如性别和年龄)加入模型中(分组回归、直接引入变量或者加入交叉项)以检验它们对受访者选择的影響。(2)与大部分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相同,本文收集到的是非随机样本(non-random sample),可能会出现“样本选择偏差( sample selection bias)”这一问题,即受访者和旅客整体在各方面属性的统计分布不尽相同(比如性格外向的旅游者更容易接受采访)。未来研究可考虑使用可矫正样本选择偏误的分析方法(如Heckman correction)来进行处理。(3)本问卷内容较为复杂。在实地搜集数据阶段,首先由调查员对问卷内容进行解释,然后由旅游者自行填写或由调查员辅助填写问卷。在此过程中,旅游者的选择或多或少可能会受到调查员的干扰。(4)本文3.3节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SP数据和离散选择模型结果的景点优化配置策略,并展示了基于景点类型和门票价格的实际应用。但是,受制于研究设计,在此仅讨论了这两个方面。现实中,景点优化配置策略需要考虑更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游客不了解景点潜在价值的情况下,环境解说能有效传递景点信息、弥补游客知识空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能够很好地弥补和解决游客对景点资源缺乏了解的问题,值得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5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二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旅游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诚团结,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实现全市旅游业发展目标计划,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加快

发展的好势头。现将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年,我市旅游业经受住了百年一遇的夏涝和春、秋、冬旱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比预期要好得多的成绩。据初步统计,年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比去年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万元,比去年增长.。游客构成情况与往年相比也有较大改进:过夜游客.万人次,一日游客.万人次,接待国外游客.万人次。花池温泉、古海底迷宫等重点景区、景点接待游客万人次,比去年增长.,为区旅游局年初下达给我市的年目标任务数(万人次)的.。

二、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全年共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四五”普法知识、wto知识学习共次;同时干部职工也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坚持就读大专班或本科班;积极征订党报党刊,利用党报党刊先进的知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良和创新局务环境。今年以来,我局响应市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号召,在全局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建立和实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基本制度,使机关效能建设观念深入人心,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强化了部门的职责和干部的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局务环境更加优良。

、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一年来,我局在联系点仙村镇花池村委、皇妙乡大梭村委推广莲米种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景区环境卫生、安全防范工作,为xxx市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年是我市招商引资力度非常大的一年,我局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策划好旅游招商项目,积极组织专业人士策划、撰写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今年月,我局认真组织宣传图片、项目建议书,随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的招商团到某省东莞等城市进行宣传、推介,达好范文版权所有到了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

、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市引进尔海公司投资多万元开发大梭生态峡谷群旅游项目,该项目已和业主签订合同;引进某省老板投资万元开发运河古镇,已签订合同;引进南海孟家德等业主投资多万元,建设中平落沙孟氏山庄,已签订投资合同;温泉大酒店二号楼工程投资多万元,已经全面完工,元旦可以接待游客;其他景区也正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今年,我局共组织专业人士撰写了包括小谷故居、温泉高效农业观光园、大梭生态峡谷群、马平三连环农业观光旅游区、九龙湖、中平孟氏山庄等旅游招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请专业旅游设计机构对运河古镇、皇妙大梭生态峡谷群、古海底迷宫进行规划设计,目前运河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平孟氏山庄详细规划已完成,大梭生态峡谷群控制性详细规划也于月底前完成了初稿,古海底迷宫详细规划也将于月底前完成初稿,月上旬已经开工建设。

、继续深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去年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今年我局继续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细化、深化普查,重点对那些品位高、不可替代、开发价值大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截止年月,我局共开展了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普查工作,拍摄资料照片近张,刻录光盘张。月日~日,我市还邀请区内旅游业界的精英、专家学者对我市重点旅游资源、景区进行考察、调研,并在月日召开旅游发展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对我市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开拓、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科学分析。

(三)旅游投资建设项目情况

、花池山温泉疗养度假村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景区主干道、土建工程等)已顺利完成,二期工程截止月份已完成投资多万元。

、温泉大酒店号服务楼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万元,预计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马坪三连环农业观光项目一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预定投资,二期景点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市旅游局调研乡村旅游范文第6篇

摘 要 从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以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景区发展现状为例,剖析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苏北乡村旅游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对策;开发管理;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各家旅行社及线上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民俗村、乡村度假村、农家乐、古村落等。乡村旅游以其随心安逸、自在悠闲、自然风情而区别于其他名胜古迹与山川河流,且农村通常分布于城市郊区,是都市人们释放压力、感受短途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项目,其所占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乡村旅游是以回归自然,体验乡村为主导,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形式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中的一项新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在城市生活的人有亲近大自然之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碰撞,游客们的思想更加趋于多元与成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休闲生活娱乐,更在意的是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与灵魂、自然的融合,注重自然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基于这种现状,乡村旅游的丰富不仅满足了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农业休闲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促进当地农业结构合理化。旅游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经济,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是一项农民能受益、游客需求能得到最大满足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苏北地区区域划分主要指江苏省北部地区,主要城市有盐城、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5个地级市,包含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苏北地区以广袤平原为主,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通达性好。乡村旅游发展初具雏形的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协调性的总体规划、开发流程混乱、缺乏自主经营能力、产品单一特色不足等问题。

1 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初具雏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地处于徐州市西南苏皖交界处,历史悠久,极具自身文化特色,自然特征明显,拥有“花果之乡”美誉,是各方面都适合旅游发展的优势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铜山区的旧城改造稳健推进,调整了城市功能区,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的称誉。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因此上了“高速”,连带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大规模实现,适宜的环境也成为大众选择汉王镇农村旅游的理由之一。这其中离不开旧城区综合整治的落实以及当地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崛起”的实施。其中汉王镇地处于铜山区云龙风景区,距离徐州市区的距离仅12.5 km,极大地方便了市区居民进行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1]。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旅游常存在的典型问题在徐州汉王镇景区中都有所体现。

2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的协调规划,景区内部整体质量较低

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时,不注重各功能区的划分,村民居住区、公共设施、行政办公区较为混乱,公共环境不尽如人意。随着汉王镇新城的陆续完工,搬迁至新城的老城区政府依然缺乏规划,导致整体景区质量下降。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各立门户,没有统筹系统的发展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难以突出重点,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这种低水平的开发只能导致天下乡村一大同,反而增加了同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类似于汉王镇这样的乡村旅游类型的景区,由于没有做好景区用地的规划,开发流程混乱,整体质量下降。汉王镇内的许多保护级景点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如马扒泉、拔剑泉等,周围环境也较差,质量有待提高。

2.2 相关旅游设施不完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游客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低。例如,汉王镇内的道路、停车场、电话亭以及公厕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景区内“两纵一横”道路分布,三条主干道连接外侧珠江路,内部交通状况糟糕,景点分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如路标、道路设置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单位执行力未落实到位,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2.3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管理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旅游项目靠近乡村,也是最接近农副产品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区只是出售原滋原味的农作物,产品雷同没有新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销售模式过于单一,产业链短。铜山区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产物是瓜果蔬菜,高半山地以优质的杂粮、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果树主要有核桃、花椒、橄榄一类,党参、板蓝根是其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作物。汉王镇是铜山区油橄榄和花椒主要产区,但是汉王镇并没有抓住这一消费热点,只是销售单纯的作物,没有特色,没有精心的包装和营销,整体缺乏知名度[2]。

2.4 文化底蕴不深厚,概念主次混淆

乡村旅游是根据各乡村存在的特色文化、独特风俗、田园风光等方面衍生出来的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并非如法炮制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乡村旅游模式。经济收益是乡村旅游发展层次高低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但驱动其全面发展的一定不仅仅是物质的外在,文化才是第一驱动力,乡村旅游的文化意义在于发扬乡村民俗文化,让更多人知晓乡村文化的特色所在,游客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3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明确苏北地区的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出真正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加强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主打田园风光、绿色健康、物美价廉等消费点,明确市场定位,寻找客户人群的特质,开设旅游精品线路,适时举办游览会,打响品牌策略。例如,国内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项目发展目标以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为本,以旅游度假为载体,建设以生物能源、种植养殖、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绿色环保的观光度假项目。

3.2 注重乡村文化内核,文化是核心驱动力

拒绝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重资源、轻文化的现象。文化即一个品牌的灵魂。把特色这张牌打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专属。例如,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茶田风光及其独特的茶园文化在众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雁南飞景区从服务、环境、出品、文化四个维度精心铸造品牌,对外输出的这一张文化品牌正是雁南飞旅游度假村打响其知名度的王牌[3]。

3.3 坚持系统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着力解决好乡村交通,解决基础设施简陋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关系游客是否能来,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规范指导落实到位,拒绝纸上谈兵,最大程度保持乡村旅游的规范化运营。铜山区汉王镇景区景观布局杂乱,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打造独具特色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模式,在空间布局上设置体验交流场所和农产品交易场所,“前店”部分设置了住宿区、娱乐区、餐饮区、购物区,满足了游客们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欲,也帮助景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后店”部分主要设置养殖区、种植区、再生能源区这样的生态农业园,充分考虑到旅客的参与需求,整个景区规划合理且充分考虑消费经济与游客体验。

4 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收益问题,更要注重文化的注入,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丰富和发展新型乡村旅游基础建设的一大机遇,是实现全民旅游的消费热点。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避免,但要拒绝杂乱廉价,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苏北乡村旅游品牌。在城市建设方面脚踏實地,探索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苏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旭.关于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探索[J].新丝路,2020(6):21-23.

[2] 孙强,王锴,白潇潇,等.“文化、生态、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综合整治规划探析——以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为例[J].规划师,2012,28(12):50-56.

[3] 王萌.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29(2):99-10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一篇:书记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下一篇:三权分立执行操作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