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

2023-09-23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1篇

龙王庙镇万楼小学 孔凡杰

龙王庙镇教育学区在2018年9月20日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 全镇二年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听取主备人的汇报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根据赵霞老师的修改案认真上课,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有几点感触汇报如下:

一、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这种备课形式弥补了农村教师消息闭塞,方法陈旧的短板,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这次集体备课活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了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交流了自已的亮点片段教学,展现了自已的特色, 这样不仅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还取长补短,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三、这次集体备课 ,是在每位教师个体自备、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对单元和具体的课时教材内容 ,围绕“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学法、备目标设定及重点难点”展开分析和说明。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在集思广益中重建教案,为教师的上课提供了高质量的备课服务。

四、在集体备课中,全体教师的思想得以碰撞,智慧得以交流,讨论热烈而精彩;明确了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读好文、多识字、写好字”。此次备课准备足,目标明确,备课流程清晰, 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讨论吸收,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成长。

五、根据集体备课的修正案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孩子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舒心;师生良性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制作也是主备人和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课堂上恰当地课件运用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本次活动为我今后在备课内容、形式及流程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实践,善于总结,争取自己的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2篇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目前集体备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集体备课有很大好处,第一,集体备课集中多人的智慧与经验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第三,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应该如何进行才更有效?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七备、六统一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交流性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

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要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同级性

集体备课是学科组教师间的教研行为,应限于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设立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备课组开展开展活动。

3、内容的连续性和创造性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一般应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较为合适,切记人为的将教材割裂开来。

同时,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去设计,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集体备课过程本身就研究。

集体备课中教科研体现在:其行为是“群策”的,即各位将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个各种理念、思想的交锋就是在研讨;其对象包括“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小问题的研究”、“知识点专题研究”等;其成果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专题研究资料”“教学水平的提高”等。

集体备课中的研究应该是有“点”有“线”。“点”对于某一知识点探究,对文本的解读的探讨。点的发生是随机的、即时的,未必都是很正式的;而“线“就是开展专题研究,比如标点符号专题,比如文言诵读等,这个“线”就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群策群力。

(2)立足于课堂教学,应用于课堂

陈仲梁先生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可见对备课内容(“教什么”)的研究是何等地必要。“教参”“教案”等相关备课材料都是一定阶段教研成果的体现,由于他的编排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个阶段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时代发展,他的局限性就显露出来。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应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备课资料,对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推出来集体研究,使之我们适合当前语文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思考练习”也是如此。不把这些放在集体备课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去研究,这些都是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的。此外,集体备课中的研究还涉及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所有的教学环节。随之将这些落实为文字,那你的教学论文不就成了吗!并将你的研究放在教学中不断地检验,随之提高。

高效集体备课反思

木兰县吉兴乡中学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3篇

——2013国培上海段微格集体备课收获

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温永林

在上海,30天的学习历程,5次集体备课,5次头脑风暴似的体验。从散文、实用文到诗歌,再到记叙文,可谓小学阶段各种类型的课文都涉及到了。5次经历就是5次成长,受益匪浅,感慨也颇多。回过头梳理梳理,还是从“备”谈起吧。

一、备教材——倍感文本解读之关键

1、基于“这一篇”的解读。

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那教什么呢?内容首先从课文中来。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独特的文本,不仅是学习的材料,也是学习的对象。文本的解读就是要基于“这一篇” 的解读。

记得邓彤博士在我们集体备《祖父的园子》一文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读者,文本解读能力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在备课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道理之深。的确如此,阅读是为了促成学生的理解感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做一个先行者,自己先去理解感受“这一篇”课文的关键处,也就是特定文字所传递出的作者的认知情感以及与这种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和语文知识。因为,自己懂了、透了,才能让学生学明白。

2、基于体式确定“终点”。

“终点”就是学习这一篇课文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关于体式,也是针对“这一篇”而言。不同的文本,体式往往有所不同。比如,《心田上的百合花》是寓言体散文,而《祖父的园子》是回忆性散文。由于体式的不同,我们所确定的终点也就不同了。换句话说,终点的确定一定要基于“这一篇”的体式。就拿《祖父的园子》来说,根据其回忆性散文的体式,我们把握住两点。其一,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其二,分享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继续基于“这一篇”去解读,我们发现文章语言如诗一样美,具有诗化特点。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就是在祖父园子中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于是,我们确定出本文的终点,也就是教学内容为:能较深入地体会作者用诗化语言表达快乐、自由的情感。有了对体式的考虑,我们才能让“这一篇”不但充分体现自身特点,还反应这一类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通过理解感受去“以篇达类”。

回看自己以前的备课,似乎仅仅是把课文当做了材料,对文字信息关注多,但对体式却处于漠视状态。由于方向不明确,所以,我们老在教,却没教清楚。文本解读的确是关键,只有自己充分理解感受了,才可能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感受。

二、备学生——倍感学情分析之必要

仅仅备教材还不能完全确定“教什么”,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所教的必定是他们不能理解、不能感受之处。而要找到这些不能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只有一条途径——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起点。而这“起点”还不能笼而统之,得从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出发去分析。其中,语文经验又包括语言文字、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分析透彻了,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状况,找到基于他们起点的增长点和相应的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生的起点呢?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方法:

1、凭借经验推测。老师把自己当学生去读课文。如果自己看不出好处的地方,学生一定看不出;如果自己看了好几次才看出好处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不能理解感受的,就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了。

2、运用质疑办法。学生读了课文后,让他们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或疑惑的地方呈现出来,对问题进行归类整合,再针对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疑惑处学起,体现“顺学而导”。

这就是王荣生教授教给我们的“两头备课法”,即依据体式定终点,根据学情定起点。准确把握住了这“两头”,“教什么”就清晰明了了。

三、备路径——倍感教学方法之重要

我们知道,“教什么”确定了,目标就明确了。但学生的起点和终点的目标之间是有落差的,要跨越这样的落差,合理的路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我们得搭建一个个“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每个“台阶”里有将终点目标分解出的子目标(落点)和方法。“台阶”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层次分明,且有梯度地逐级上升。

为了让学生每上一个台阶,就离终点近一步,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在备课实践中,我对两种方法感触较深。

其一,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一篇课文理解不了、感受不到,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用心,而是其生活经验没有被唤起。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展示或者体验等方式,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他们的感知。比如,在《雾凇》一文中,出现了“小冰晶”“霜花”等术语,我们就采用了提供文字和图片等相关材料的方法,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

其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带领学生的阅读,都是基于“这一篇”的理解感受。为了使他们的理解感受能够全面一些、深刻一些,我们引导他们学习与“这一篇”相对接的新的阅读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爸爸的老师》是一首叙事诗,诗的情节一波三折,作者的情绪也不断随之变化。针对这一文本特色,我们采用了画曲线图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情绪变化。这样的图示就是与“这一篇”相呼应的阅读方法,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邓彤博士还说过:“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设计者。”这里所说的设计,我想就应该是教学路径的设计吧。路径对了,就能将学生快捷而顺利地带进文本,促成其深度的理解感受。

四、备自己——倍感追问审视之紧要

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备学生,还是备路径,都是基于“这一篇”而言。。文本是同一个文本,但是由于个体不同,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备自己。

1、自我追问。追问的过程是不断矫正和建构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更深入而又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设计路径。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终点?要达成这样的终点,学生具备哪些储备,还存在哪些理解感受的困惑点?设计这样的台阶是否科学?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备课时,多与自己对话,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维也就打开了,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更全面深入了。

2、自我审视。5次集体备课,我们从试水到专家跟踪,再到独立探讨,经历了从“剖腹产”到“难产”的痛苦过程。特别是备《普罗米修斯》一课,我记忆犹新。由于没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如初学走路的孩子没了依靠一样,跌跌撞撞地前行。一个想法抛出来,我们要“挣扎”许久。最终,我们对自己的成果都缺少底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学养不够,学科知识的储备不够。所以说,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还要进行自我审视,查查自己缺了哪些知识,少了哪些必要的准备。要知道,一个倒不出水的杯子,给任何一个人都是空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时常审视自己,而后改进,不断扩大知识的领地,才能有给予学生的空间。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4篇

负责人:张莉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级组成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网上交流,发表博文,在QQ群中讨论都可以。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只要有一位教师有问题提出,两三个教师便在一起争论、探讨解决问题。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像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活动后,张颖老师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的教情和学情,设计了教学方案,在群众性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效果很好,体现出她自己的教学为风格。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5篇

备课活动的管理工作, 涉及时间、地点、信息、事物、人等因素。我认为, 在这些因素的管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备课的管理应以人为中心, 充分运用管理职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在计划中, 要明确提出备课要求和规则。

备课是广泛的。首先是备教材。教师主要就自己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 集多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疑问。备教材在整个备课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是教师素质的体现, 阅读钻研深入细致, 才会使授课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接着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厢情愿地讲个不停, 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因此, 对学生进行研究, 是上好课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 必须认清学生的群体特征,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次, 教师还应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 小结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根据各自情况因材施教。只有掌握好学生情况, 提前制定上课的策略,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另外, 是备教法。所谓“教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方式和手段。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以保证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积极性。备课时, 老师先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供他人参考, 再由集体讨论选择适合教材特点的适当的教学法。从导入的设计, 到问题的设置, 再到内容的小结, 甚至到作业的布置, 都应有整体的考虑。

教学改革的形势发展迅速, 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备课组作为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层小组, 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吸取新的教学思想,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更新自己。同时还可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 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因此集体备课在一开始就有了新的目标:第一, 培养新的教学理论;第二, 交流、反思学生在课堂、课下的情况, 及时对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细节作出调整;第三, 统一教学思想和目标, 加强和对教材、教辅的认识, 解决出现的问题, 资源共享;第四, 建立教师团队精神和互动意识。很显然这样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们通常所熟悉的集体备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 教师们的关注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 从课文内容深浅到学生层次不同

集体备课由教师们轮流做主备, 不论教学资历深浅, 每位老师都可以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有同等的责任和作用, 这也可以使每位老师有机会思考一周的教学主题、教学目的和手段。教师在备课时一般关注的是课文中的语法现象和语言点, 我认为有时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自己的教学理念比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更重要。随着教学的深入, 教师们逐渐发现影响他们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远不是对某个词的理解和掌握, 而是学生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理解、他们对学生的期待和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理念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在备课时不断地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备课的真正含义显现出来了。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是成功者, 教师的教学目的其实不是教完多少篇课文, 而是通过教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能力。由于很多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而口语和写作能力很弱, 教师积极在课堂上创造语境让学生运用英语而不是像我们通常对专业学生那样期待他们做很多的词汇和语法练习。因此教师备课主要不是备如何教课文, 而是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贯彻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这样的集体备课培养了教师对学生和学生需求的真切关注, 使老师们愿意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 通常使老师们愿意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 通过不断地在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改进,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的学习环境。

2 从语言点到课堂活动

主备老师在通常的备课中主要关注的是课文中美妙句子的语法构成和词汇, 他们通常会想方设法为大家提供用不同的词汇创造出来的核心句型。往往这样做的结果引导教师关注了具体的语言现象而忽视了语言所带来的文字意义或者是整个课文的主题, 因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任务。集体备课的重点是让教师们集思广益, 用什么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等等。教师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 能发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启发和拓展, 也使他们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可以发展的无限空间。

3 把教学反馈纳入备课中

由于教学经验不同, 在备课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的教师有很多话可讲, 有的教师常常只能听而说的很少。值得注意的是备课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课文和言, 而是学生的需要、课文的意义和课堂的活动的设计时,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在如何教授语言方面提供经验和绝妙的例句, 年轻的老师则因为他们和学生在年龄上的接近因而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对课堂活动的兴趣程度和对课文的关注点。

4 从个别教师单干到集体奋斗

教学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 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独立作出各种教学决策。又由于教师们的工作性质和办公条件有线性, 大多数教师养成了富有个人风格的的工作习惯和自己解决和应付教学上各种问题的行为方式。相反, 在集体备课中, 通过教师们的不断交流和切磋, 不仅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分享在教学上的困惑和一系列的问题, 对课文的理解, 对学生的认识, 为备课所找到的材料以及学生对他们教学的意见。集体备课不仅减轻了每位教师在备课中的准备工作, 而且提高了他们在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设计方面的水平。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 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 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对集体备课的作用、内容及可行性进行探讨。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 取长补短可令集体的工作锦上添花, 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关键词:集体备课,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第P90、91页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半时。

2、 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了、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出钟表上的整时、半时。

三、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引入:同学们,教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那个同学能猜出来。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猜出来了吗?

说说你是根据哪些话猜出来了的?

你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这位新朋友。 板书:认识钟表

师:谁能说说钟表有什么作用?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认识钟表。

二、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引导归纳:钟面上有三根针,粗粗的短短的是时针,长长的细细的是秒针,不粗不细不长不短的是分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钟面上还有什么? 钟面上有12个数。

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上怎么走的?(边说边用实物演示)

引导归纳: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2、 认识整时

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咱们同学真是太聪明了,不过大家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语应该是“几时”大家以后要注意使用书面语。

出示整时,请学生同桌说说是几时了,怎么认识的。 在黑析上出示时间,请同学们认认。 这个时间,我们一般都在做什么?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认整时的方法吗?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对,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大家来自己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请学生拨8时、3时、9时。

说说什么时间吃午饭、晚上几点中央台新闻联播。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面谜语说的是几时吗?

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醒来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说说你是根据哪些话猜出来了的?

稀奇稀奇真稀奇,时针藏在分针里,请你猜猜这是整几时? 说说你是根据哪些话猜出来了的?

3、 认识几时半。

师:你能说出钟表上现在显示的是几时吗? 为什么你说它是7时半?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1个整时,走半圈走到6是半时。 看书,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明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出示P90页,小明的一天。

师:哪个同学能说说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三、 应用新知 巩固发展

1、全班齐唱《时间像小马车》。

2、师:时间每天不停的跑,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太阳公公也是追着时间跑,看这个时间太阳公公醒来了,这是整几时?太阳公公爬的最高,这时几时?太阳公公累了一天了,要睡觉了这是几时?

3、说说你每天几时起床、上学、吃午饭、放学、睡觉?边说边拨出时刻。

4、下面,我们来玩拨表的游戏,一个同学拨,另一个同学说时刻,交换练习。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教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说说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作业

上一篇:八个一心得范文下一篇:漫画父与子解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