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2023-09-24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到该院就诊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20例和胰岛素泵胰岛素连续输注观察组3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2~36岁 ,平均约为 (28.3±5.7)岁 ,孕周15~37周 ,平均约为(25.4±6.1)周;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1~36岁,平均约为(28.9±5.6)周,孕周16~37周,平均约为(25.7±5.9)周。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大型系统疾病,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及病情等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经过常规检查后,观察组30例患者行胰岛素泵(712型胰岛素泵)连续输注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的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评估、了解、仔细观察患者的个人情况,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其血糖升高对胎儿、母体造成不良影响,故较好的控制血糖可预防发生母婴并发症,嘱咐患者必须正确对待,并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工作;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认为会依赖胰岛素),讲解应用胰岛素泵的操作规程、性能、治疗目的、对胎儿和孕妇的好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机器报警通知医生),提高患者临床积极性。 2做好胎儿监测。 通知患者定期进行产前B型超声仪检查,观察胎动、胎心率,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的正确方法,避免发生意外。 3置泵前的护理。 清洁患者的皮肤,防止注射部位感染,让患者尽量穿着宽松衣服,以免注射部位受到压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流程、工作原理、治疗过程中的故障排除;备好药物及使用胰岛素泵的延长管、专用储药器,检查胰岛素泵的性能,抽取胰岛素时遵照要求顺序操作,将空气排尽,对管道连接处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滴漏。 4置泵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每天对胰岛素泵的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观察输注管是否受压、扭曲,置泵的部位、时间,电池电量,胰岛素的剩余剂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胶布过敏、针头脱出、渗液、硬结、出血、疼痛、红肿等现象,若有上述情况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症状,嘱咐患者带泵期间不得擅自离院,不要大量运动,准时进餐,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糖果,若有低血糖反应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5饮食、运动护理。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运动指导、饮食干预,在满足孕妇、胎儿基础营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运动指导、饮食控制,饮食要多样化,均匀分配每天热量的摄入,定时定量,多吃豆制品,多喝牛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钙铁锌);良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吃少量水果,忌食辛辣生冷食物,尽量少食甜食、含糖饮料;多选择有节奏、舒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时间为20~30 min,避免剧烈运动,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运动,以确保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和2 h PBG的水平情况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情况等。

1.4 统计方法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 ),记数数据运用(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 χ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BG 和 2 h PBG 的水平情况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FBG值、2 h时的PBG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值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其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时的PBG值及其差值相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情况

由表2和表3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学上对糖尿病的治疗一般都是使用胰岛素,利用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促进糖原分解,降低血糖含量,有效抑制病情[2]。 但当患者在妊娠时,并发糖尿病,会增加患者病情,给相关治疗带来障碍。 近来有研究表明,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的延缓患者所并发的糖尿病。 胰岛素泵,就是皮下胰岛素持续输注,简称CSII。 该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模拟患者体内的正常的胰腺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并根据患者机体需求进行相关程序设计,连续想患者体内输入适当剂量的胰岛素,当机体胰岛素需要降低含量时,又输入相应的负荷量以此控制血糖的平衡,有效减少高血糖患者对胰岛B细胞和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的毒素作用,保证患者机体内的良性循环,减缓妊娠患者并发的糖尿病的病情发展。 且该方法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也逐渐被认可[3]。 除了一般治疗外 ,医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保障母体及胎儿的健康[4]。

该研究对近年来到该院就诊的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了胰岛素注射等相关治疗后,病情得到了一定的减缓,但相对与观察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和2 h PBG值降低情况显著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从患者所使用的胰岛素的剂量、患者机体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病次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力的证明了使用胰岛素泵可有效治疗妊娠患者的合并糖尿病症状。 在该研究中,除了予以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外,该院医师还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护理指导。 疾病治疗前,该院相关医护人员就根据患者的具体文化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了有关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从根本认识疾病,较少患者的担心。 在置泵前后,又对患者进行了相关治疗程序、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的事项进行了逐一讲解, 并耐性听取患者的心声,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并在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告知其应重视之后的相关饮食习惯、运动等,以保障患者出院后能够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非常的安全有效,但针对特殊的妊娠胰岛素疾病,需要使用特殊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综合护理方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病人的相关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近年来到该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胰岛素泵(CSII)短期强化治疗,均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血糖达标时间等也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进行短期的强化治疗,并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平衡妊娠患者血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2篇

我科2000年至2006年, 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493例, 其中男性381例, 女性112例, 车祸331例, 摔伤68例, 被他人打伤94例, 手术421例, 非手术72例, 气管切开430例。经治疗神志清能正常生活工作89例, 靠他人协助生活275例, 植物人23例, 其他死亡。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如下。

1 褥疮的观察及护理

褥疮是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 由于重症病人饮食欠佳, 营养障碍, 加之病人长期卧床, 骨隆起部位受压, 皮肤变薄, 脂肪减少, 使褥疮的易发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或床单不平整, 尿、便、污物刺激等, 使受压部位形成褥疮。

褥疮发生有两个高峰期, 首先发病初期24h, 由于非专业护理人员忽视, 不敢翻身, 其次是发病后2~4周, 由于长期受压, 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而形成褥疮。

1 护理上做到

(1) 为避免褥疮的发生, 重症病人入院时, 我们即给病人床下垫6~8cm海绵垫, 并保持床铺平整, 干燥, 无皱折, 无渣屑。 (2) 小便失禁者, 给予留置导尿, 大便失禁者, 先用温水擦洗局部, 局部涂油, 保持皮肤免受刺激。 (3) 勤翻身, 每1~2小时翻身1次,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防止擦伤皮肤, 同时局部给予按摩, 必要时用5%的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之后涂以滑石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 高营养饮食胃管注入, 以增强体质, 改善全身状况, 临床工作中, 经上述护理无一例褥疮发生。

2 肺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肺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 因颅内压增高, 脑缺氧损害下丘脑及脑干, 致使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结构破坏, 血浆深入肺间质, 并进入肺内影响气体交换, 由于肺水肿、肺淤血管腔内淤积大量分泌物, 细菌易在其中繁殖形成炎症, 另外还有住院期间的交叉感染, 患者体温在37.5~3 8.5℃之间个别有高热, 痰色呈黄绿色, 量多, 伴有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

2.1 护理上要做到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分泌物, 食物残渣及呕吐物。 (2) 每1~2小时翻身、叩背及吸痰, 舌后坠影响呼吸道通畅者, 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3) 病室内采取消毒隔离制度, 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 每次30min, 温度22~23℃, 湿度在60%, 吸痰时要选适宜的吸痰管, 按无菌操作吸痰。

3 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影响到脑干下丘脑的自主神经中枢及其传导通路功能, 导致上丘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消化道粘膜血管缺血、缺氧、糜烂、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胃酸分泌增多, 继而刺激胃黏膜出现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而出血。

3.1 护理上要做到

(1) 给予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2) 判断和记录出血量、出血速度、颜色。 (3) 停止鼻饲, 胃管内给予止血药止血治疗, 可将云南白药、三七粉等调成稀糊状, 胃管内注入, 每天4~6次, 也可给予西药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200m L, 胃管内注入, 每4~6小时1次。 (4) 按医嘱静脉给予止血药和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静脉滴入, 静脉输入液体时先盐后糖, 并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 必要时根据医嘱输血。 (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防止交叉感染。

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均留置尿管, 为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2次清洁尿道口每周更换尿管1次, 每日更换尿袋1次, 每日用甲硝唑250m L, 膀胱冲洗2次并详细记录24h尿量。

5 高热的观察及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下丘脑散热中枢受损, 皮肤血管不能扩张散热和汗腺不能泌汗引起, 患者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 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 解热镇痛剂不能降温, 没有与体温改变相一致的心率改变。

护理上要采用物理降温, 头部枕冰袋或戴冰帽, 背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置冰袋, 冰袋外宜加包布避免发生局部冻伤, 或用温水擦浴, 擦浴时全身皮肤均应擦红帮助散热, 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 实行冬眠低温时, 要定时检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还要注意补液。

加强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 对病人的治疗转归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颅脑损伤并发症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及时观察,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给予积极细致的护理。结果 共493例, 经治疗神志清能正常生活工作89例, 靠他人协助生活275例, 植物人23例, 其他死亡。结论 颅脑损伤并发症是引起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临床上直接死于颅脑损伤的只占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是死于并发症, 因此, 对并发症的及时观察, 早发现, 早治疗, 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3 年5 月—2015 年9 月,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 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30 例, 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7∶13, 患者的年龄介于45~78 岁之间, 患者年龄均值为 (56.89±2.44) 岁, 患病时间为3~17 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9.52±1.32) 年。

实验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12, 患者的年龄介于46~79 岁之间, 患者年龄均值为 (56.75±2.36) 岁, 患病时间为2~16 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9.42±1.41) 年。

两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护理中的问题, 为其寻找可靠、确切的证据, 并将所得证据与临床相结合, 遵医嘱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具体如下: (1) 提出循证问题: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应结合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并预测与之有关的问题, 例如如何有效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在饮食护理中,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2) 寻找循证证据:医护人员可以将“糖尿病、护理、饮食”等作为关键词, 在各图书馆资料库内进行检索, 寻找筛选相关的参考文献, 评价文献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为临床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力证据。 (3) 循证实施:主要将所得证据应用于患者, 于患者入院时, 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重点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血糖、尿蛋白以及血压等情况, 同时通过与患者沟通交谈, 了解患者对该病的认知, 评估其是否存在思想或认识上的误区, 若发现患者存在该方面的误区, 医护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 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此外, 应结合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得的护理证据,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 例如护理人员应反复向患者强调饮食干预的重要性, 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关的饮食方案, 嘱咐患者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脂肪的摄入量, 告知患者在饮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少食用动物油以及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等。 若发现患者存在其他的并发症, 应对其实施对症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恶化, 达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1.3.2 效果判定标准空腹血糖值的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为:44~133 μmol/L[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 当P<0.05 时, 表示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 表示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比较可知,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较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且糖尿病易引发患者出现其他的合并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3]。 为控制和延缓患者的病情, 对其实施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而由于饮食和糖尿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因此,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尤为重要[4]。

该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实证护理, 是近些年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护理学科[5], 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将研究成果和患者需求、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循证实施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的效果[6]。

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了3 个要素: 分别为医护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以及可利用、可靠的、有效的护理研究依据[7]。 该护理方法不仅包含了个体护理, 而且充分体现了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在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再专门依靠经验对患者实施护理方案, 而是学会去寻找、发现患者的需求以及临床护理中存在问题, 并通过积极查找相关的科研文献资料, 获得最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研究成果, 并对其实施评估判断, 筛选出可靠、效果确切的护理措施, 同时结合患者的需求, 为其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适合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8]。 纵观整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该种护理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 增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改善了护患关系[9]。

与常规护理相比, 循证护理明显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促进护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 有效加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交流, 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主观感受, 更加用心去关心和服务患者,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 值得强调的是, 虽然循证护理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但护理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护理人员技能的支持, 该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护理科研能力、 临床业务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以及文献检索能力, 必要时, 护理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两者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得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和稳定患者血糖、 肌酐水平, 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30例, 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较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和稳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 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糖尿病,饮食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丽.循证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6-168.

[2] 刘彩霞, 张英.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护理[C]//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06-107.

[3] 李群.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 :4406-4407.

[4] 王鸿, 李艳丽.循证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4, 22 (1) :55-56.

[5] 孟庆华, 张玲.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2) :143-146.

[6] 王佳伟.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3-165.

[7] 赵书燕, 陆佰荣.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 (19) :2310-2312.

[8] 丁小琴, 仇海敏, 乔根芳, 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2 (24) :3719-3720.

[9] He, M., Hu, Y..Integrating the on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12, 18 (5) :429-436.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 本组960例, 男250例, 女710例年龄4~70岁, 平均37岁。一般输液3~7d, 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职业有:普通农民、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静脉, 无输液禁忌证和语言沟通障碍。

2 方法与护理

2.1 良好的服务态度, 增加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舒适

礼貌的行为, 规范的服务, 能使门诊输液患者产生被重视之感;和蔼的表情、微笑的面容、总是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如沐春风;恰当称呼、适当的问侯、关注的目光, 让人心里由衷地感到亲近、自然, 舒适之感油然而生, 瞬息之间便缩短了护患距离, 之前的不快之情渐渐消散。

2.2 熟练的操作技能, 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

2.2.1 提高穿刺技术, 减轻疼痛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疾病及静脉走行特点, 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 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恰当的进针角度和一定的穿刺速度, 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减轻;妥善而有效的固定方法, 可防止静脉穿刺针尖从血管内滑脱而引起药液外渗。根据输入药液对机体的治疗作用掌握有效输液滴速;针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药物的组织刺激性, 进行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可逐步减轻患者的局部不适感。

2.2.2 掌握拔针技巧, 避免针眼出血

熟练掌握拔针技巧, 根据进针角度和针头走行原理, 血管针眼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要靠上约0.2~1.1cm, 为了达到有效止血, 2处针眼均需有效按压[1];才可防止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 损伤血管壁而增加患者的痛苦[2]。

2.3 环境适宜、体位舒适, 如病情允许, 患者可自由选择体位,

护士一旁协助所需, 增加需要时, 协助更换不同的卧位体现“人文关怀”

(1) 适宜的环境温度, 安静的治疗环境, 能够让门诊输液患者感到安定、舒适;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躯体活动情况, 安排合理的区域位置, 处以舒适的体位, 提供必要生活照顾。

(2) 温馨的友情提醒, 细致周到的生活护理, 特别是协助无陪护者如厕、为患者进行保暖等护理措施,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适当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便利, 如:无偿提供一次性口杯、开水、纸巾等行为, 则能体现出医院服务的“文化内涵”。

2.4 有效护患沟通, 增进相互配合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许多患者常常由于害怕疼痛而出现动作不协调。比如:嘱其握拳时, 患者却因为心理极度紧张, 却往往表现出用力紧握拳, 手腕紧张僵硬, 致使操作者随意调整穿刺角度困难[3]。另外有效的语言沟通、适当的动作交流, 不但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心理紧张, 还能增进护患关系、促进护患配合, 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在情绪稳定、心理放松的状态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2.5 工作严谨, 避免不良刺激

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配置药物时神情专注、认真, 不在患者面前高声谈笑或讨论与工作无关的事。因为护理人员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表情, 均可能成为患者不良情绪的应激源。加强巡视过程, 密切注意门诊输液患者的身心动态,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消除不良刺激, 小儿、成人输液分开, 开辟专门的小儿输液场所, 提供儿童特殊用品及玩具预防小儿哭闹, 并做好隔音措施, 以免成为不良的环境刺激。

3 结果

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 病人感觉舒适的有950例, 舒适度为96%,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不良反应减少为2%.

4 结语

总之, 通过开展对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舒适护理, 改善了护患关系,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患者从舒适护理中不断获得有益于治疗护理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使其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最佳状态轻松完成治疗和护理护理, 不但可使患者感觉到身体舒适、心理自然, 还能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了医院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 增进人际和谐;从而促使门诊患者在整个输液期间, 确保身心愉悦、治疗安全。因此, 注重门诊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舒适护理, 是确保护理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摘要:目的 运用舒适护理模式为门诊静脉输液病人服务, 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960例门诊病人在输液时进行舒适护理, 人性化服务始终贯穿于输液全过程。结果 病人自觉舒适愉快接受治疗,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人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8%。结论 舒适护理的开展, 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门诊病人,静脉输液,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任红蕊.2种手背部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 2010, 16 (2) :219.

[2] 杨俊英.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原因与防护[J].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 (9) :829.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均为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 男性76例, 女性46例;年龄45~90岁, 平均 (61.5±14.3) 岁。诊断均符合WHO (1997)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将122例随机分为2组, 综合护理组, 对照组各61例, 2组病人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治疗4~5个月后判断疗效。2组患者均行药物常规治疗, 综合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 生活指导, 身心放松训练, 以及舒适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

1.2 综合护理组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指定护士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根据评估情况, 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 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从而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勇气, 积极配合治疗;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病人诉说, 嘱家属配合给病人以关心、支持及鼓励, 并根据病人个性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 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1.2.2 生活指导

强调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及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勿进过热、过冷食物, 进食速度应缓慢, 不宜过饱,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忌饮酒、浓茶和吸烟。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进食新鲜水果, 如出现便秘, 予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

1.2.3 舒适护理

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保持心理舒适, 环境舒适, 体位舒适, 吸氧舒适, 静脉输液舒适。

2 效果判断与结果

2.1效果判断

显效:心绞痛完全缓解, 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 或压低的ST段回升0.1m V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ST-T改变较前好转, 压低的ST段回升0.05m V以上或倒置的T波变浅;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2 2组病人护理干预后对高血压、高胆固醇、ST段改变的有效率, 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3 2组病人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综合护理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 而这些危险因素的形成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为因素有关, 行为, 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是现代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紧张, 情绪激动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心率增快, 血压上升, 心肌耗氧增加, 心肌缺血缺氧加重, 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加重。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 (如心理护理, 生活指导, 身心放松训练, 以及舒适护理等) 改变植物神经的兴奋性, 可以调节机体内脏器官和血管的生理功能, 从而使病员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冠心病心绞痛病员经适当的护理干预后, 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包括症状, 血压, 血脂和心电图, 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 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一般性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后, 病员症状、血压、血脂、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 将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员随机分为2组, 每组61例。综合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 生活指导, 身心放松训练, 以及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将2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观察指标用SPSS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病人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37~1249.

[2] 杨银, 杨斯环, 张莉.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8) :522~524.

全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行胰岛素治疗的40 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 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随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0 例, 14 例男性、6 例女性;年龄68~87 岁, 平均年龄 (62.02±2.36) 岁。 观察组20 例, 15 例男性、5 例女性;年龄69~88 岁, 平均年龄 (62.07±2.47) 岁。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以胰岛素进行治疗, 具体如:选用722 型胰岛素泵 (美敦力公司) 以及诺和锐超短效胰岛素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进行治疗, 且在治疗期间采用血糖仪 (罗氏公司) 对两组病人的血糖进行详细测量。随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注射的时间, 对于早期痴呆及具有饮食规律的病人可于其就餐前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对于中、晚期痴呆及无饮食规律的病人可于其进食中或进食后及时注射大剂量胰岛素。 随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病情监测、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方面, 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 置泵前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的年龄较大, 大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地认识, 因而在安装胰岛素泵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心理情绪, 一定程度下甚至还出现抵触心理。 因此,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进行及时沟通, 并根据以上心理情绪变化做出针对性地心理疏导, 如向病人介绍安装胰岛素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 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并且做到多次交流, 以此促使病人对胰岛素泵的使用产生积极的变化, 从而帮助病人减轻心理负担, 有效确保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②健康宣教。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具有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多种特点, 这便需要强化病人家属的配合工作。 所以, 护理人员需对病人家属进行相应地健康教育, 比如让家属明白如何鉴别低血糖症状等, 以此增强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力度;③药物准备。 在置泵前, 护理人员需提前30 min对胰岛素进行复温, 并协助病人沐浴、更换衣物等。

(2) 置泵时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按照医生指示科学设定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并且妥善放置泵的位置。

(3) 置泵后护理干预。 ①密切观察病情。 第一, 严密观察泵运行状态, 并对其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查看输注管道是否存在扭曲、针头脱落等情况。 第二, 严格监测病人的血糖, 最好8 次/d, 而后根据病人的血糖状况调整每日的监测次数;②胰岛素泵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严格检查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 查看是否出现受潮、受压等不良情况。 一方面, 告知病人日常活动时可将其放置在病服口袋中, 睡觉时可将其置于身外, 以此防止胰岛素因高温而降低使用效果;另一方面, 如果病人需要进行CT等检查, 卸泵时间不能超过1 h;③饮食干预。 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大多存在饮食不规律的情况, 因而需要护理人员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案, 并对其每餐进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对于进食少甚至拒食的病人, 护理人员需耐心指导, 必要情况下可采取鼻饲喂养或者静脉供给等方式;对于乱食的病人, 则应为其制定合理地糖尿病餐, 主要以粗纤维食物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 在饮食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低血糖反应进行全面检查, 从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④安全干预。 第一, 护理人员应加强夜间巡视次数, 并严格监测病人血糖, 同时按照医生指示降低夜间胰岛素的基础量。 另外, 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若出现手抖、心悸等临床症状, 需立即报告夜间巡视护士进行处理, 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第二, 为了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 可指导病人进行一定的活动训练, 比如鼓掌、握手、头部运动、自行翻身等方面。

1.3 观察标准

①监测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②采用SF-36 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包括睡眠状态、健康感觉、生活满足感、认知功能等方面, 得分越高, 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糖变化

经统计得出,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

护理后, 观察组睡眠状态、健康感觉、生活满足感、认知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因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众多的不利影响[5,6]。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 生活自理功能障碍以及饮食不规律的特点, 会给病人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再加上病人对胰岛素泵缺乏正确地认识, 很大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 给予该类病人综合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也很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且高效的综合护理模式, 其以患者为中心, 一方面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大的耐心和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由此最大程度地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7,8,9]。 另外,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饮食干预、安全干预等多种措施, 还可以帮助病人建立正确地饮食方案, 以及全面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各类干预措施综合之后, 不仅具有显著地降压作用, 全方位地控制病人血糖, 还能改善病人痴呆症状, 从而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结合该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且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 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形成一致[10,11,12]。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具有显著地临床效果, 可使病人的血糖得到积极的控制, 以及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由此说明,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项高效、安全的护理模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的效果作用。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予以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且P<0.05;观察组病人的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认知功能、健康感觉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仅能控制病人的血糖, 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胰岛素,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伟珍, 江静儿.1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8) :189-190.

[2] 江秋.老年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2015, 9 (6) :239.

[3] 李佳.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22) :119-120.

[4] 盛志娟, 田虹, 胡国娣.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照顾者的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1) :12-14.

[5] Vanelli M, Chiari G, Lacava S, Iovane B.Campaign for diabetic ketoacidosis prevention still effctive 8 years later[J].Diabetes Care, 2007, 30:12.

[6] 郑小波.长期卧床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1 (5) :113-114.

[7] 杨君, 王宇.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5 (6) :88-89.

[8] 宫晓玲.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55) :182.

[9] Naomi Fogel, MD, Donald Zimmerman, MD.Manage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Fogel And Zimmerman, 2009, 10 (4) :246-251.

[10] 范卉, 周和玲, 马春霞.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行鼻饲病人的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全科护理, 2015, 13 (26) :2637-2638.

[11] 钟爱惠.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28) :256-258.

上一篇: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范文下一篇:妻子迁户口申请书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