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三社联动范文

2023-10-04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1篇

(一)研究背景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变化,原来由单位包办一切的福利模式不复存在,各类转移出来的职能落在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肩上,政府将部分管理职能交给社区来做,与此同时社区的发展为社会组织的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了有力条件。鉴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需求逐渐多元化,以往传统的公共服务着重社会经济方面,忽略了民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公共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社区内迫切的需要一些专业社工人才,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些都为“三社联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015年10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市社区和多数农村社区都能形成及时回应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0个以上、农村社区至少有 5 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有专兼职专业社工或接纳民办社工机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达到社区社会组织更加活跃、专业社工作用更加明显、城乡社区更加富有活力。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将会焕然一新,特别是社会服务方面将会有质的提升。从2015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尝试在社区治理中运用“三社联动”模式。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时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参与项目实施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实践性和经验性。除了自身经历之外,还将总结国内不同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三社联动”模式。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虽然已经开始探索,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在金川社区的实践,总结“三社联动”在社区治理中的成效,找到社会工作专业发挥专业的空间以及在社区中如何调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来促进社区发展,期待这一社区治理的模式能够运用到其他社区的治理中。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变革,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成为创新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巴彦淖尔市“三社联动”是政府牵头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最终满足居民需求,在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之后,社工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金川社区的实践覆盖丽水社区、丽景社区、锦绣社区、今日尊府、江南华府、明珠城、北欧印象、河套书院等8个社区,社工机构深入社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理论基础,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项目运行机制以及社区照顾体系,为之后社区治理提供可持续的运行模式,达到社区治理可持续的效果,以便将模式推广到其他的社区治理中。

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三社联动”模式的选择上面,而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并不相同,如何根据地区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才是关键所在。“三社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是创新民政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的一种新举措。本文以金川社区“三社联动”的实践为例,将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看成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之中,总结“三社联动”各方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深入研究与“三社联动”和社区治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总结社区治理经验,研究“三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治理是建立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

(三)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国内典型城市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的优缺点,试图为巴彦淖尔市社区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四)访谈法

笔者通过参与巴彦淖尔市金川社区“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的实践,直接与三社联动中的各个主体进行对话,通过访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治理理论已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方法工具与分析框架。西方是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西方社区治理研究主要涉及从公民治理视角研究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

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2000)曾认为社区这一主题是新型政治的根本所在[1]。

胡钦森(2010)则认为社区治理是治理的灵魂工作[2]。海伦·苏利文(2001)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三大核心主题,即社区领导力、促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培育社会资本[3]。

青木昌彦(2002)认为社区中产生的自愿组织,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提供公共产品本身,而是社会资本[4](P.35)。

在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盖茨(1999)在《社区治理》中提及,城市社区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治理结构,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政府、社会团体和公民要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共同承担职责和分享权力[5]。

博克斯(2005)在《公民治理:引领世纪的美国社区》一书中把美国社区治理模式称之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并认为社区治理和公民治理是等同的,其目的就在于给美国社区治理打上民主化的烙印[6](P.7-9)。

L.M.Mantel 和J.D.David(2006) 则认为社区听证会为居民提供交流的场所和相互了解机会,听证内容主要是关于社区公共利益、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推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7]。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及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这与百年以来他们长期开展社区研究所形成的学术积淀是有很大关联性。从中可以看出,国外的社区治理的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拥有特定的机制和环境,所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与社区治理联系紧密。其研究方向围绕具体的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展开研究,密切注意社区的发展变化,同时社区发展中的资源挖掘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2.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到本土化并实践发展的过程。夏建中(2012)认为社区治理的定义是在接近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社区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以及个人等各种网络体系,应对社区内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8](p.100)。王敬尧(2006)提出了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式治理方式[9];吴群刚(2011)等以北京的社区治理为例,探讨了基层社区服务管理的创新和实践[10](P.1-3)。

我国学者潘小娟(2004)认为“在社区建设中非常主要的是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需要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从而将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的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避免造成制度性缺陷和矛盾”[11]。

我国学者冯玲、李志远(2012)认为“资源配置是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提倡要多元主体参与资源配置,提倡多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全方面参与社区服务”[12]。

魏娜(2003)认为“社区治理是通过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三个层面的转变,即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将促进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3]。

从国内学者的文献梳理来看,一方面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仍有可拓之处,另一方面国内关于“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的研究已经悄然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我国学者文献研究的背景材料、调查证据和学术观点,对于深化“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建设与治理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梳理来看,社区治理理论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社区发展和配置资源方面,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而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和发展“三社联动”机制是分不开的。

(二)关于三社联动的文献研究 1.“三社联动”的概念界定

杨贵华、徐选国(2016)认为“三社联动是在政社分工与合作的内在机制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外在化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会建设,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社区主体、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分工协作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双重目标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其中社区包括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层面的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具有合法性资质的法人社会组织和法定意义以外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指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14]。

王思斌、徐永祥、曹国会(2015)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三社’是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方面联合行动、互相促进,实践各自职能和获得共同发展的过程。‘三社联动’就是在三方理性基础上的联合行动,是在寻求共同目标和最大共识基础上的协作与合作”[15]。

叶南客(2010)将“三社联动”定义为: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的“三社联动”,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并提出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导性、理念践行型、体制创新型,5种“三社联动”类型;并在相应理论支撑下,提出了推进“三社联动”的发展战略[16]。

“三社联动”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应用中,汪东东、王华(2014)认为“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社区是社会组织与社工活动的场域,社会组织是承载项目运行和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而社工则是从事一线服务的主要职业人员,三者联动有益于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合力服务于民族地区”[17]。

介于对“三社”概念界定的不同,“三社联动”目前有三层含义:第一将“三社”均视为工作主体。社区是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应该是独立注册的服务机构,社工则是社工机构及其工作者。基于此解读,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三社联动”就应该是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及其工作者)基于平等原则的互动,在应对集体事务的过程中,三个主体相互依赖、各依优势、加强对话、伙伴合作,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二是将“三社”视为多维概念。社区是由若干具体议题组成的实践场域,社会组织是具体服务的载体,社工则指社会工作方法。基于此解读。“三社联动”就应该是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机构针对社区民众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供相应服务。三是整合前述两者的内涵。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基于平等原则进行伙伴式互动,疏解社区民众的具体问题,满足其需求,以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18]。 2.“三社联动”的模式

崔光胜、耿静(2015)通过分析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开展的公益创投推进了“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及专业社工能够形成较好的协作关系,不仅共同推进了公益项目的良性运作,还进一步丰富了“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内涵[19]。

陈丽、冯新转(2012)在研究江苏个案后总结认为,在政府的领导下,专业社工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居委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从而构建社区管理的新形式[20]。

叶南客、陈金城(2010)通过对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三社联动”的五大元素,分别是:当地政府的规范引导、社区居民的动员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专业社工的指导带动以及社区体制的创新变革,同时,由于对社区、社会组织化及社工的不同解读,“三社联动” 围绕以上五个元素,结合地区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出不同的模式,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模式[21]: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领型、理念践行型、体制创新型。

李文静、时立荣(2016)对“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将其分为一是社会组织委托型,二是社工机构服务型,三是项目指导型[22]。

郎晓波(2012)阐述了江干地区“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工作的具体模式:江干区按照“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大服务工作格局[23]。

卢文刚(2016)对三社联动优化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对比得出:上海以社工专业化推动“三社联动”新格局;南京市通过街区体制改革,推动“三社联动”机制发展,需求驱动,强调创新,强调自治,项目运作,紧贴实际;广州是135“三社联动模式”;北京通过“四项机制”+“三个平台”驱动“三社联动” [24]。

3.“三社联动”的机制建构 叶海波(2013)在“三社联动”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上,以泰州市“三社联动”的实践为例指出健全“三社联动”机制,搭建四位一体社区社会组织平台、探索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在“双工”联动基础上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最后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5]。

陈跃(2012)在研究了美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运作机制后,提出了如何创新张家港市社会服务的建议。他认为,发挥社区自治,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关注介入社会问题,是创新开发社会服务领域的总体方向[26]。

李梦娇(2015)在研究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三社联动”的探索性运行机制后,总结出 “政府主导,社区监管,民间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多领域、综合性的专业服务。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采用匹配社区资源与需求,社会组织“绑定”项目促发展,找准社工定位,开发特色项目[27]。

“三社联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来推动形成由下而上、内外互动的联动形势[28]。“三社联动”机制的构建,要在明确“三社”的角色和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在地区和社区两个层面构建起社区、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社区在“三社联动”中角色是资源配置平台,支持和整合配置社会组织及社工专业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参与的动员者,是社区服务的组织载体,也是社工专业服务的组织载体,反应社区需求,在社工协助下,设计和实施相关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则是专业需求的评估者和专业服务的引领者,在政府资源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地评估需求,设计服务方案,通过培训、督导、评估等技术支持手段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与此同时,推动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29]。在"“三社联动”机制的探索路径上要着力探索“三社联动”中“三社”联合项目运作机制,项目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政社合作培育社区治理组织;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连接各类联动主体,形成联动服务模式;三是采取项目化的运行方式[30]。通过对需求量大且专业化服务要求高的社区服务采用项目化运作,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服务,探索“三社联动”机制。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三社联动”的研究或者是在探索“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或者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三社联动”机制对改善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说明,大多数改善社区治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培养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很少有学者研究“三社联动”机制在改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同时,为社区居民具体带来了哪些实际效益,可以为社区带来哪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

“三社联动”为社区治理开创了新模式,但是社区是否能够在模式框架下开展工作这是个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社联动”机制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以及取得的成效,重点是为社区提供可供复制和循环利用的工作模式,这才是支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保证。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文献研究

社区治理是现代化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治理理论已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方法工具与分析框架。由于西方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因而西方社区治理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且理论运用也相对较多,从运用情况来分析,西方国家的社区治理比较成熟。

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2000)曾认为社区这一主题是新型政治的根本所在[1]。

胡钦森(2010)则认为社区治理是公共治理的关键性工作[2]。学者海伦(2001)通过对社区治理进行研究,针对于其提出了司考,针对于社区治理提出了主题思想 [3]。

学者青木昌彦(2002)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社区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本,与公共产品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 [4](P.35)。

在社区治理的应用方面,学者盖茨(1999)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尤其是城市社区,对其进行治理往往需要涉及非常多的内容,其中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是社区治理的关键性内容,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协调好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5]。

学者博克斯(2005)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模式体现了社区发展方向,其在其著述《公民治理》中对美国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其指出这是最适合社区的发展方向,其指出社区治理就是民主化的发展过程[6](P.7-9)。

学者L.Manntel(2006)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是居民聚集的重要场所,社区听证可以为社区的居民表达意向提供机会,一般意义上来讲,社区听证的内容是出于公共利益,是涉及社区治理方面的内容,需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7]。

综合来分析,西方国家社区治理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可以为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外社区治理偏向注重社区治理结构、社区管理等内容,注重为社区治理提供相应的联系机制,推动社区进一步发展。

2.国内关于社区治理方面的文献研究

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到本土化并实践发展的过程。学者夏建中(2012)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地区,出于维护地区公共利益的目的,通过完成社区事务管理为目标来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 [8](p.100)。

学者王敬尧(2006)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公共投入发展,社区管理模式是地区发展的具体治理方式 [9];学者吴群刚(2011)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研究,其指出基层社区治理离不开地方管理进一步发展,对基层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0](P.1-3)。

潘小娟(2004)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政府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居于最重要的地方,对此社区要积极通过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社区管理进一步完善,避免产生相应的矛盾[11]。

冯玲(2012)通过研究指出资源配置对地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也不例外,资源配置对社区的治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2]。

学者魏娜(2004)通过研究指出社区治理集中体现在积极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通过相应的措施促进社区的生活质量改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优秀的社区治理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13]。

从国内学者的文献梳理来看,一方面国内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仍有可拓之处,另一方面国内关于“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的研究已经悄然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我国学者文献研究的背景材料、调查证据和学术观点,对于深化社区与政府关系变动,促进社区发展的内容来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社区治理理论研究具有较成熟的基础,而且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在社区发展和配置资源方面,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这与社区联动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因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这对于三社联动方面的文献研究

1.关于“三社联动”的概念

杨贵华、徐选国(2016)认为“三社联动是在政社分工与合作的内在机制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外在化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会建设,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社区主体、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分工协作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双重目标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其中社区包括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层面的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具有合法性资质的法人社会组织和法定意义以外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指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14]。

王思斌、徐永祥、曹国会(2015)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三社就是社区组织活动中的社区居住委员会、社区组织委员会以及政府组织三社联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三个社区组织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起来,进而推动社区正常发展[15]。

叶南客(2010)通过研究指出,社区的三社联动是指社区建设、社区教育以及社区的现代化发展建设联系起来的内容,从这三个方面对社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促进社区进一步发展完善[16]。

“三社联动”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应用中,汪东东以及学者王华(2014)对社区的三社联动持有不同的观念其指出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区组织者以及社区工作者三个方面联动起来的活动,从这个角度出发,三社联动更加强调通过社区的能动机制来发挥其相应的主体作用,进而推动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其理论更加强调从民族社会的角度通过整合社区的资源来推动社区发展,进而推动社区发展

[17]。

不同的学者对“三社”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概念,对此,本文经过分析认为三社是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主题,其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前面对“三社”相关概念的分析,本文综合分析认为三社的概念可以从社区的组织者、社区的工作者、社区的服务者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个社区机构多方联动带动社区正常运转,促使社区在科学的运作环境下取得长远的发展成就,这也是促进社区公共利益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带动社区进一步发展,进而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18]。

2.三社联动模式方面的研究文献

崔光胜、耿静(2015)通过分析在当前社会情况的分析,对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围绕着三社联动活动及相应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对三社联动产生的积极活动进行分析,从三社联动产生的公益积极性进行分析,旨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三社联动朝着更高层次水平发展[19]。

陈丽、冯新转(2012)在研究江苏个案后总结认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社区在政府的引领下会对社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则能够更好地带动社区发展,有利于带动社区积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社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社区发展的新模式 [20]。

叶南客、陈金城(2010)通过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展开分析,对三社联动的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进行分析,对三社联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三社联动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其通过研究总结出三社联动的活动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类别,分别如下:

(1) 内需带动型 (2) 政府引导型 (3) 项目引导型 (4) 理念实践型 (5) 体制创新型

可以说这五种模式是当前三社联动的主要模式,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三社联动的发展水平[22]。

郎晓波(2012)阐述了江干地区“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工作的具体模式。其从阐述地区发展的具体模式入手,通过结合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将这种联动方式进一步发展,促使三社联动模式进一步转化运用[23]。

卢文刚(2016)对三社联动优化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对比得出:上海以社工专业化推动“三社联动”新格局;南京市通过街区体制改革,推动“三社联动”机制发展,需求驱动,强调创新,强调自治,项目运作,紧贴实际;广州是135“三社联动模式”;北京通过“四项机制”+“三个平台”驱动“三社联动” [24]。 3.“三社联动”的机制建构

学者叶海波(2013)针对于三社联动与社区组织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其通过结合地区性案例展开分析,对三社联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泰州市为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对三社联动过程中面临着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机制进行分析,从三社联动的角度对社区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强调通过双动来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社区进一步发展[25]。

学者陈跃(2012)通过对美国的社会工作问题进行研究,对其社会工作模式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美国社区运作服务的基础上对美国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地区特征展开分析,主要结合张家港市的情况来展开分析,通过结合张家港地区的社会服务现状,对其服务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思考,旨在提升张家港市社区服务质量,推动社区服务朝向新的发展方向[26]。

李梦娇(2015)在研究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三社联动”的探索性运行机制后,总结出 “政府主导,社区监管,民间运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多领域、综合性的专业服务。国泰花园社区服务中心采用匹配社区资源与需求,社会组织“绑定”项目促发展,找准社工定位,开发特色项目[27]。

通过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三社联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组织者参与其中,通过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力军,社区组织者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对社区的发展机制进行完善地分析,探索社区治理参与者在发挥各自只能的情况下对三社联动机制。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注重积极探索联合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与社区组织者之间的联系,推动社区组织与政府紧密结合,进而积极培育社区的治理组织,通过与政府合作带动社区治理模式走向专业化,同时,积极鼓励社区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对社区的治理模式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对于社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2篇

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紧扣主题出亮点,服务大局抓重点,改革创新攻难点,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培育,“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一)积极探索“三社联动”机制

(1)探索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我们以党群说事的形式,定期开展党群说事,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构新的群众工作网络,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答、有人帮助解决,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多方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2)探索建立购买社区服务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活动场地、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培育骨干力量等措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出资,并与乐慈服务照料中心签订协议,定期上门开展服务。

(3)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 ,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

(二)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1、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给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全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三全四零” 工作法。“三全” :①服务时间全天候(从“8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8小时外网络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网站、社区微信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及时公布和受理服务事项 。);②服务内容全方位(一是按照“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建立 “人口信息系统”平台,做到定人、定格,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网格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社区电子化办公系统” ,通过办公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领导的督查能力,实时、全面掌控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③服务对象全覆盖;(实行“点名说事”。通过点到某户居民的名字,涉及到基础信息,尤其是流动人口信息、特殊人群信息、残疾人、低保人群、社区矫正人员等,由具体负责人说出该户的大致情况。);“四零”:服务“零距离”、业务事项“零差错”、工作人员“零违纪”、“群众零投拆”。全

面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效能,促进社区服务人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2、社区坚持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壮大村级经济为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以“孝”文化为品牌,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在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上下工夫,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根据开发区“一村支部党员居住在多个社区,一个社区内入住多个社区的党员”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人双向,分类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即“一人双向”:按照“参加集中活动与开展独立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党员教育、学习等活动,根据党员的居住片区,成立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组织落实,大型活动由社区党总支统一组织开展。“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楼栋长服务机制,在楼栋内设立党员楼栋长,培育党员楼栋长成为社区“四员”人士,即: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对老年党员实行“直管” (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他们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发挥他们在民事调解、治安联防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对困难党员实行“协管”(在解决困难、提供信息、加强培训等方面切实搞

好服务。)

(三)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社区积极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培育发展了一支涵盖文体活动、法律调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公益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初步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发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重心、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自治格局。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3篇

x年x月,召开了全市“三社联动”现场会;

x的做法受到市委x书记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已经成为一张在全省叫得响的名片。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早,起点高。x年x月市委x书记在市“两会”x代表团讲话时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工作。之后,区委、区政府开始认真谋划,并专门明确区委副书记主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正是这种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才有了“三社联动”工作的高效率推进和高标准建设,使x区的“三社联动”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二是有创新,有特色。先后到x、x、x等地,广采他山之石,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四位一体”社区服务模式,成为x首创、x特色、x名片,民政部肯定了x的做法。三是接地气,惠民生。“三社联动”推广以来,特别是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平台的普及和下沉,切实提升的是社区服务水平,真正受益的是辖区居民群众,最终实现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要求。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抓”:

一、抓基础搞建设。重点是搞好“三大建设”。一是城市社区服务场地标准化建设。投入x余万元,对x个城市社区共计x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每个社区服务大厅有一个“三社联动”服务窗口,有针对性的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二是城市社区信息化硬件配套建设。投入x万元,为所有城市社区配备了x台专用高拍仪、x台大显示屏、x台高性能电脑,进一步为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打牢了硬件基础。三是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投入x余万元,新建了x平方米的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专业型社区组织党建、孵化培育、公益创投等工作。投入x余万元,建设了一个示范型的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级社会组织中心,指导区域内服务项目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区三级服务中心已有x社工、x社工等x家社会组织入驻,服务范围涵盖社工、养老、家政、教育等。

二、抓要素搭平台。主要是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三社联动”信息平台。投资x余万元搭建了集政务通、服务通、活动通、社区动态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可提供信息查询、活动发布、政策告知等x大类x项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府信息集成、信息服务的水平,x年为居民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接服务x余起。二是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了组织、人社、民政、卫计、残联五个部门共计x项业务,实现了“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以申请办理老年证、二胎证、低保等业务。x年至今平台办件量超过x万件。三是“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x民政通”微信公众平台,下设“网上预约政务、特色商家服务、百姓诉求办理”三大板块,辖区群众用手机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目前,平台上线半个月以来关注量达到x余户,进一步延伸了工作触角,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质量。

三、抓核心促党建。探索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三三三”工作法,即:坚持“三个同步”:党的组织和工作同步覆盖、党员和骨干人才同步培养、党建体检与工作年检同步开展;

建强“三支队伍”:社工队伍、党员队伍、支援者队伍;

建立“三项机制”:党建联席机制、综合保障机制、目标考评机制。“三三三”工作法实现了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覆盖。目前,x区已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党支部x家,党员x人。中共x区社会组织委员会已经被上级党组织批复成立,第一届党员大会正在筹备中。

四、抓关键育人才。主要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定期培训制度。与x师范学院签订了《x市x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协议》,建立了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形成了“政府+院校”的社会工作者培训机制,实现了服务队伍培训全覆盖。x年开展集中培训x次,累计培训社工x人次。二是目标考评机制。对辖区x名社工进行目标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工评先争优、晋级“两委”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目标考评机制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社工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层次更趋优化,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队伍中x岁以下占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x%,拥有社工师资格达五分之一。三是社工激励机制。出台了社会师激励政策,鼓励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于通过考试的,经核定后每月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补贴。目前,全区具有社工师资格的x人,其中x年考取x人,为“三社联动”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4篇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 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 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

一、

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5篇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 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 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

一、

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社区三社联动范文第6篇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社会工作日。为庆祝第11个国际社工日,3月25日上午,由广东顺德福彩中心全资赞助的“三社联动·温情社区”2017年顺德社工日活动在容桂花溪公园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除了有顺德社工服务行业的系列颁奖外,还设有社工体验馆,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医务社工和矫正社会工作沙龙在下午同步举行,为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沟通平台。

活动当天,细雨连绵,尽管天气不如人意,活动现场仍涌动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到青少年体验馆,便能看到小社工们在“卖力”服务。“我曾因成绩下滑而非常困扰,后来得到了驻点在学校的社工姐姐的帮助,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也来做社工,帮点忙。”来自容桂四基中学初一级的尤炜杰回忆道。

“了解社工服务的居民一年比一年多,像今天即使下雨,还是每隔10分钟就有一批人进来体验馆。”顺德鹏星社工助理主任颜芳如此说。

顺德自2013年起,积极推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至今在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以前,社工要自己在社区里寻找‘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不就业也不读书的青少年,或者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失独老人,这些都要社工自己去‘发掘’”,社工颜芳介绍道,“可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自己找上门寻求帮助了。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重视社工服务,居委会经常给我们提供信息,让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社工服务的了解更加广泛、深刻了,另一方面是‘三社联动’让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有了坚实的后盾”颜芳说。

目前,顺德区内社工从业人员约600人,持证社工超过2300人,社会服务机构达30家,社工服务已覆盖十个镇街,并涵盖了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社区营造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本届活动由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赞助,福利彩票一直以“扶老、

上一篇:四害消灭记录范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