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7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管理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数学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本文主要论述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管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生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管理现状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生,一群与高中生涯失之交臂的孩子,他们的文化素质偏低,且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据一部分同学反映,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比较强,他们很难找到学习思路,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不能积极迎接数学挑战,久而久之陷入了数学学习困境。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且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

(二)学生厌学现象较为普遍

从一定程度上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课堂管理效率,从当前中职生数学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遇到难题就退缩,且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不能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缺少成功的体验,长期下去容易有厌学心理,谈“数学”而色变。

(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阶段一部分初中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没有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将自己视为失败者,相应地,这些学生也被称为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方面没成就感,且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追根究底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从学生课上表现来看,部分学生上课不带书本,也不做笔记,未记录学习重点,同时,这些学生也缺乏钻研精神,遇到难题就退缩,逐渐陷入了“不会学→不想学→害怕学”的恶性循环。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管理优化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针对中职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这一现状,我们可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入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相符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指数函数”这一内容为例,在教学中,我引入了细胞分裂的案例,如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裂变为两个,2个分裂为4个,4个裂变为8个,如将细胞分裂次数设为x,最终得到的细胞总数设为y,那么x与y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入探究主题,培养探究能力

针对部分中职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引入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不等式相关内容为例,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糖水加糖会越来越甜?探究过程中,我让学生将这一问题转化為数学问题,将糖水质量设为m,糖质量设为n(单位均为g),且两者质量均大于0,糖水质量大于糖。糖水达到动态平衡后,再加入xg糖,糖水更甜了,为什么?讨论过程中,学生计算出了最初糖水的浓度,即m/n,在此基础上加入xg糖,糖水浓度也发生了变化,变成(m+x)/(n+x),对比两个式子,只要(m+x)/(n+x)≥m/n成立就能证明加入糖后的糖水浓度更高,糖水越来越甜。

(三)纠正不良习惯,提升学习信心

要想提高学生的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从习惯入手。首先,分析数学学科的特征,其作为一门逻辑性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高要求。而现阶段部分学生习惯不良,不能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常常陷入解题困境。追根究底是学生审题不清晰,未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且部分学生做题过程中虽然将重要信息罗列出来,但书写不规范,导致一些重要信息被遗漏,错误率也大大提升。特别是在函数奇偶性判断过程中,如学生审题不仔细,容易忽略特殊函数的定义域,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其次,还有部分学生不注重学习反思,主要体现在同样的题目再次出现时错误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源于学生不注重反思,未思考是哪个步骤出现错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点滴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反思、调整学习方式才能避免下次再次出现错误。基于此,学生要加大反思频率,将容易错的题目积累下来,必要时也可建立思维流程图,通过这种方式更正自身的思维习惯。把握数学学习的要点。

三、结语

面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管理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聚焦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入多元化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聚焦某一知识点展开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还要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书写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参考文献:

[1]王立男.新形势下对加强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9):227-228.

[2]张远洋.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78-79.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课改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有效教学的改革进程。而且,有效教学本身就是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的,本身便对情感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初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将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常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并不看重学生自身的情感发育情况,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忙于在数学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拓展知识容量。大多数情况下,繁重、层出不穷的数学知识都已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就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积极、愉悦的数学学习感官,也必将限制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要渗透情感教育,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发育情况,通过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

最常见的数学教学活动有两类,一类是灌输式的课堂听讲活动,另一类则是没有尽头的数学练习活动。且不说初中生是否能够适应一成不变、枯燥无趣的数学活动,单纯从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来说,这两项常规活动也将严重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积极情感。因此,改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也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据此拓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如果初中生的玩心较重,那么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数学游戏来补充知识讲解活动,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如,如果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寻内涵,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则可补充数学史,切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就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需根据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乘方知识来展开混合运算,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数感。但是,初中生对“数的运算”知识的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十分排斥机械、枯燥的计算练习。对此,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发现大多数学生依然对游戏活动抱有浓厚的好奇心。于是,笔者决定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堂上设计数学游戏,希望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身于运算活动。这个游戏规则为:学生需自主制作“数的发卡”,随机选择一个有理数或者是运算符号,然后将其戴在头上;笔者会随机播放动感音乐,要求学生随意舞动、转圈,由笔者随机说出“正数”、“负数”或者是“0”,然后学生需自由组合,形成算式,保证计算结果与笔者的要求一致;反之,则被淘汰。比如,如果筆者说出“负数”,那么戴着(-3)、(+)(-2)发卡的学生则可自成一组,或者是戴着(-10)、(-)与(-9)发卡的学生也可自成一组。这个数学游戏有效改善了“数的运算”的训练活动,便于初中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对有理数计算问题的思维认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感与计算能力。

二、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实则就是学习情感的具体反映。比如,如果初中生本身是十分喜欢数学学习的,而且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效能感,那么他们的学习心理便是积极的、主动的。但是,如果初中生十分抗拒数学学习,甚至存在厌恶情感,那么他们便会不自觉地抵触数学学习,很难展开自主探究。因此,实施情感教育的第二步便是要全面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来讲,单一的考试评价是弱化学生学习效能感,增强学生受挫感的基本因素,让许多学生都错误地将自己定性为失败者。因此,为了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优化教学评价,以多元的评价手段去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就如在“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全面观察了本班学生在探究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学习行为,及时赏识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优势。比如,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全面观察多项式的字母构成,快速找到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的顺序与规律,积极解答相应的多项式计算问题,能够得到最简多项式。这些学生的认知能力很高,所以笔者也毫不掩饰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同时还鼓励这些学生担任小组长的身份,在四人小组内分享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计算规律与解题思维。这就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知识的认知情况与数学表达能力,同时还可检测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笔者也及时根据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预期探究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分析了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及时内化本课重点知识,还能够以简明概要的语言帮助本组成员及时突破认知障碍,懂得聆听与尊重,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能力。对此,笔者从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出发,肯定了生生互助活动的效益,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由此客观点评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及时意识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诚合作精神是十分优质的。如此一来,初中生便会对小组合作活动更有自信,自觉参与合作探究与学习共享活动。

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

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将处于递进式、反复式增长状态,而且会随着个人认知需求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但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初中生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思考与全面探究去获取新知,十分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青春期的客观影响使得初中生当家做主的意识更加强烈,不再愿意被动听从教师的知识讲解。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借此优化教学形式,既要以课堂探究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积极利用数学实践、“做中学”活动去拓展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其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并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到自豪与骄傲。

就如在“由立体图到视图”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初中生虽然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但是空间想象能力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所以他们很难通过想象来分析立体图的三视图特点。但是,初中生又十分善于积累感性认知,可以利用感性经验去提炼抽象规律,由此突破学习难题。因此,笔者就在本课教学中组织了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初中生自主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实物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与底部观察三视图,借此总结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由于学生们在模型制作活动中已经对几何体的三视图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直观认识,所以他们很快便可绘制出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也能因此感到兴奋、自豪。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动手操作、数学探究、数学观察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切实优化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本课的有效学习经验也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在平面与几何知识中展开有效探讨,从而全面丰富初中生的有效学习感受,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循环。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积极渗透情感教师实则是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理念的教学体现,需要关注的是初中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各种策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由此来保护学生的能动思维、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从而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卫卫.浅谈初中数学情感教育[N]. 发展导报,2018-06-12(020).

[2]付美玲.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47.

[3]王龙庆.乐意学习,积极向往——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75.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出发,就如何进行数学符号教学、怎样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几个方面给出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这样的数学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数学符号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对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造就求真务实与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如何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有了很多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从影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入手,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谈谈笔者的见解,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添砖加瓦。一、理解数学符号,巩固数学基础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正如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所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认识和理解数学符号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符号不仅能节省数学思维劳动,而且数学符号技巧也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如一个公式胜似一打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抽象思维薄弱,数学的高度符号化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关,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知道数学符号的含义与功能才使得问题无从入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帮助、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巩固数学基础,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帮助、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在我们的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究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追踪数学符号的起源,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数学符号是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具体化身,它的产生是人工制定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从数学家提出新符号的心理过程来看,数学符号的创设与数学理论和方法密切相关,它总是由于研究某种课题的需要而受到某种思想指引的。因此,在介绍数学符号时就必须追踪数学符号的起源,适当插入一些与该记号相关的小故事、有关的数学家介绍以及数学趣闻,让数学符号“活起来”。例如,在介绍函数记号时,简单介绍瑞士数学家欧拉的成就;引进不定积分记号时介绍数学符号大师莱布尼兹以及微积分符号体系的变迁等。通过对数学符号的追根溯源,不仅可以展现数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再现数学家勤奋治学的精神,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启发学习数学的思路,而且可以改变数学课堂沉闷的状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认识和接受数学记号,从而达到深刻记忆和理解的目的;更可以通过数学家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类比理解数学符号,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按照认知学习理论,数学新的知识结构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结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的。因此在介绍新的数学符号时,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挖掘内涵,对比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对新的数学符号有深刻的理解,也巩固了原有的数学符号。例如,在介绍任意点x处的导数和在定点x0处的导数符号时,强调前者代表导函数,后者代表导函数值,同时类比函数符号与函数值符号以及函数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要求导函数值,必须先求导函数,再求函数值。再比如学完弹性概念后,将导数与弹性符号进行类比,前者是绝对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后者是相对改变量之比的极限。通过这种不断反复的类比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而且对概念的实质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3.通过中西文对照,促进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微积分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使用的是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体系,其数学符号大都是由数学概念的西文词汇缩写或再加以改造而成的。例如,极限“lim”(limit)记号、微分“d”(differential)符号、最大“max”(maximal)、最小“min”(minimal)记号等。再如,定积分本质上就是一个和式的极限,因而导致积分记号是“sum”第一个字母s的拉长。在介绍这些符号时,通过中西文对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是难学的,数学的理论是一些看不清、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学了也没什么用。因此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我们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下述方法:1.积极的心理暗示,以鼓励为主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来源于中学的中低水平的学生,或中职学校的学生经过自主招生而来,文化课基础较差,该记忆的基本上都记不住,再加上数学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数学知识的积累性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听不懂,不会解题,缺乏成就感,导致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情感,更需要肯定与表扬。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我能、我会、我可以”的自信心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有意识地用“好,非常好,太好了,你们真棒”等语言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学”转变到“乐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借助几何直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高职院校数学教材中公式成群、定理林立,概念、定理的语言叙述既高度抽象又具有简洁性,这些都使学生难以理解数学,同时为精简内容、降低难度、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教材中普遍删除了公式和定理的证明,也给学生带来一些思维上的矛盾,只知其必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认识方式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思维要求的,反映在教学中学生对公式的结果、定理的结论不理解,觉得很生硬,造成数学的认知是不流畅的,突兀的,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些抽象公式、繁琐的理论采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图形化、简单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单调性及凹凸性的判别定理等可以用表格或几何图形直接加以说明。函数连续、可导的判断也可以借助几何图形直观来进行。再比如在极限概念教学中,围绕极限概念的本质,在不改变原有意思的前提下,利用通俗化的语言,讲解极限概念中的两个变化趋势等。3.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学习气氛是否融洽,是决定教师能否有效进行教学,学生能否全面发展,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便于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热爱和信任学生,要擅于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必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三、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及文字说明等建立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生动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建构认知结构,可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适合所有数学教学内容,在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以知识信息最有效的表达为目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运用的最佳时机和“度”,不要舍本逐末,实践证明,一些计算或公式的推导还是传统的边写边讲效果更好,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形成的渐进过程。因此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四、适当融入数学实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大量擅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元素,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学习和研究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接受。数学实验的实践性、主体性、过程性和趣味性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限制,使学生能在更多时间、空间和更广泛的领域内参与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是数学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适当融入数学实验,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可以使一些复杂的计算和推导过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降低了数学教学的理论深度,有益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五、结束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必须正确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责任感。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高职数学教育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当然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我们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见解总结成文,希望与同行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1]李鲲.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5):124.

[2]黄磊.浅谈如何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27):244.

[3]张祖梅.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32):185-186.

[4]刘耀斌.数学教学论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10.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本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将情感、态度放在了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情感、态度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和内容中,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认知的灵活性,引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数学教学更加血肉丰满。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积极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播,也是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积极、融洽、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引发对教师的信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日常交流中,教师要保持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关注和好奇心,时刻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和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教学中,排除消极因素对教师情绪的干扰,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心态、信任的态度进入教学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同见解,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勇于尝试解题,积极探索不同的解决策略,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数学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时候,不少学困生掌握情况很差,甚至一对一辅导都很难及时掌握。我深知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影响学生的不仅是这一种类型的题目,更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对他们没疾言厉色,而是停下教学进度,一同分析错在哪个环节,重新设计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弄明白为止。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心里同样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就是数学学习的正能量,久而久之,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

同时,教学中多问一下“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鼓励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主动问、随时问。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老师也要保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趋向情感化、生活化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商店卖虾条,该拿多少元、卖多少包虾条,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却一时想不出6里面有几个2。这时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录象展示1997年长江发洪水,堤坝冲开了16米的长口,这时雷声、雨声交加,教师讲明长江两岸边火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甲队每小时修2.5米,乙队每小时修1.5米,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干些什么?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要用什么东西添!”,“他们要花几小时完成呢?”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不由自主的激活,思如泉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显性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同时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真正做到情知互动。

三、提高合作学习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作为尊重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构建自我展示平台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时,合理分配合作小组,小组内科学分工。在学习中,先让学生用纸将圆柱体包起来,再思考圆柱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最后得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准备圆柱体、小组分工、量一量、剪一剪、记一记、贴一贴、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合作优势、集体智慧,动手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中,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同学的身上,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遇到疑惑主动寻求帮助。小组内成员平等协商,促进同学之间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人际关系。在解决难题中,先是自主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再通过小组内解决,体验到“豁然开朗”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尊重别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态度得到进一步激发,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将情感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到当中去,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学生正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麦苗,教师要以情感为主线,以合作、互动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品质。给他们注入情感的火焰,让生命的果实结出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敏.教学反思——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中),2011(02)

[2]周海霞.浅谈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教育[J].周刊.B.2010年第7期

[3]李雪.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1)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秋,我省第二轮新课改实验步入我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将近两年的新课改实践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新理念、新思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切实有效,而且使我对“过程”的涵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重视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迫在眉睫。

传统的数学课程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舍弃了数学文化的经验性、实践性等丰富血肉,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被动的,僵死的“茧式”学习,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被压抑和禁锢。新课改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表演场所,而是师生共同展现智慧、焕发灵感的生活舞台,而且“过程性”教学的实施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力再现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既要做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要做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更要做育人方面的专家。在此,主要从辩证发展观、数学学科的学习特征、数学文化的修养三方面略谈看法。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看,人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实践就是联系学生已经历过、感知过、运用过的生活经验、体会、思想、行为等,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的对知识的一种感觉;认识则需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建立模型等抽象、概括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的是“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效果,故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与知识特点,重视认识结构的整合,也就是把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其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识特点,与相应的知识结构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通过一系列的、螺旋式的整合过程,使学生的认知走向成熟化、系统化,思维方式也逐渐转向开拓、创新。

例如,对有理数乘法“负负得正”的教学,如果只安排教材中的个别引例,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课堂上还需设计一些“做数学”的过程:在讲台上画出一条数轴,一个学生先站在一个负数点上,另一学生移动负数次,结果如何?当然如何移负数次是此教学的关键。即便如此,对于负数的理解学生还是很难把握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它是人类数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做数学”则是弥补学生认知层次差异的过程。

从数学学科本身的学习特征来说,首先让学生学会的是基础知识,课堂上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自然地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思想,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一种“再创造”性的认识,也就是完成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新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它首先是让学生去经历,要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情景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其自身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起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的理解。当然在我们数学学习中,这样的经历可能是一种动手操作,如度量、剪拼,也可能是一些互动游戏,更可能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演绎推导或计算……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很自然地接受了我们的数学的东西,就像他们要接受的生日礼物一样有兴趣,这是我们数学教育首先要完成的目标。

每一门学科都是自然规律的发展产物,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摒弃了与此无关的其他性质,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为此,在数学学习方面,它的“再发现”比其他学科要相对困难,而且,传统的数学学习通常是通过演绎、推理,把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内容直接给出,再通过例题的形式让学生模仿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颠倒了数学的实际发现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的表现处于暂时滞后状态,对此课堂教学中问题背景的设置则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新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很到位的。例如,好多章节的引例都插入游戏、活动等。它首先把数学问题置身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之中,给学生一个接受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去经历、体会,这要比单纯的推理、计算后得出的结论有意义,且更有兴趣。

另外,在具体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插入了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等小环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了沟通性、主动性和可行性。

数学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类所创造的语言的高级形式,是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工具,数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与学习直接影响到人的观念、精神和思维的养成。为此,数学文化应从知识文化上升到情感与心灵,也就是与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吻合。欧氏几何不仅仅是创造了许多定理,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深蕴于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史蕴藏着多少古今数学家的贡献。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数学教学如果只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推理,那是一种悲哀。要让“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艺术体操”, “数学好玩”不仅仅是数学家的体验,数学教学应该把握数学化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那么,教育学生,就数学学科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知识;二是由数学知识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一位日本数学家说过: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数学知识,毕业以后几乎不去用,通常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想等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要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实现由物质向精神的升华,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和感悟“学知识、学方法、悟思想、明哲理”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严谨、朴实;理智、自律;诚实、求是;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培养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的人格魅力和艰苦求索的精神。

数学教师情感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把情感教育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能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感

一、要注重情感投入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估计不足,由于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如今,虽然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有些教师,专业水平很好,讲课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好,但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只有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围绕学生,不能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难度的问题因人而异。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忽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它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从教学目的来看,虽然学生读书是为了他自己,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读书也是为了老师、父母和社会。教师如果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从而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他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初中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要注重情感渗透

首先,情感教育的方式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渗透为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其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把讲课当成是一种享受,学生自然就会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有亲切感,形成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師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成为学习上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境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境中,联系生活情境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初中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电视媒体网络传播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审美主义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