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

2024-05-01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电下乡;顾客让渡价值;营销策略

2006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家电行业重组,表现为产品的普及化,边际利润的趋零化,随着家电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国际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使业内竞争白热化。中国家电行业未来之争的焦点将在宽广的农村市场。

一、农村家电市场的战略地位

(一)二元化市场结构造成农村供给相对过剩

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二元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家电消费设施落后、购买需求低等条件的制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有将精力集中于竞争早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造成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中国家电行业未来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

(二)农村市场对于家电行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属于过度竞争的状况,家电产品的互相模仿和渗透,加剧了各个产品的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从彩电到洗衣机、从冰箱到空调到小家电产品,无论是产品、技术、营销模式还是服务都彼此接近。究其原因是因为竞争的加剧,利润被加速摊薄,大家争相进入利润较高的产品的生产中,从而使得业务范围重叠和相似化。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家电业产品功能只能取决于别人的核心技术,只能随着核心技术的更新来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在外部造型上相差很大,但是实际功用差别甚微,从而生产厂家只好转向价格竞争,表现为国内恶性竞争和出口竞相压价[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竞争。

开拓农村市场是关系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长远战略,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是反映农户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大件耐用消费品是指消费品的单位价格较高,购买时需要很大一笔一次性支出,并且提供的消费时间效用比较长。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家用电器又是构成农户耐用消费品的主体。据统计,2008年底中国每百户家庭平均几种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表1所示)。

表12008年底中国每百户家庭平均几种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单位: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由表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家电普及率已趋于饱和,农村的家电普及率严重偏低,农村家电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将在未来三年凸显,增长周期可持续五年左右,目前的中国三四级市场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每年保持15%的增长。

二、针对家电行业开拓农村市场的SWOT分析

1.优势。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家电生产国,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家电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赫克歇尔和奥林的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要素价格的差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家电产业的最主要的比较优势。相对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比较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由于消费环境和消费理念的制约,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国产品牌。

2.劣势。中国农村市场人口分布分散,集中度小;区域差异性大,包括地域、气候、文化等的差异带来的消费习惯的差异,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对于家电产品的功能提出特殊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家电企业只是认识到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停留在把其当作滞销品处理市场的阶段,没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需求来开发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农村居民的需求重点并不是城市中淘汰下来的滞销品,相反是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置顾客的需求而不顾,关起门来搞创新是当前家电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一大劣势。中国是家电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家电创造强国,大量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每年缴纳的专利费将企业的利润进一步摊薄,这也是制约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首要因素。

3.机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决定了农村市场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农村家庭有2.38亿个,占全国家庭的67.7%,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尤其是2006年开始全国减免农业税,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为农村家电市场的开发带来了新契机。2007年,财政部、商务部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即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摩托车、热水器和空调八品类的专属家电下乡产品后,可领取13%的补贴。据预测2008年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资金达到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 200亿元[2]。

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更大范围的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仅使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家电行业属于微利润行业,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于内需和外需不景气的家电生产和营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4.威胁。传统农业文化和农村居民思想观念使农村消费者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方面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消费观念保守、后顾意识严重。(2)居民消费能力不均衡,从居民内部看,人均收入在6 000元以上的农户,占农户的9.2%,其购买力占农户购买力的23%。农民收入不稳定使其可用于消费的购买力有限,市场=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不利于尽快将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影响农村市场的启动。(3)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农民的人均消费能力低于城市,是由他们的收入、收入预期和消费环境所决定的,家电产品的消费具有“挤占”效应,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切与增加收入无关的政策都不能从根本上启动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民消费的持久性有待考证。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家电企业纷纷瞄准中国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家电市场营销策略

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的主要因素,但农村消费市场的低顾客让渡价值也是影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启动的不容忽视的因素。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3]。

1.产品策略。企业不应只把调查、研究、开发和生产定位于城市;农村市场也决不仅仅是流通领域向农村的延伸。在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居民特定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满足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企业提升产品价值,进而提升顾客让渡价值和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家电企业开发农村市场产品时,了解农民需求和农村家电市场的消费缺口,从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出发,增强产品对农村市场的适应性,简化不适合农村消费的功能和包装,实施高科技产品档次的多元化配置,适当多生产一些卖价较低的产品。

当前农村家电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很不完善,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维修人员普遍素质低,服务能力有限且要价高,人为地抑制了农村居民家电消费需求的实现。企业可根据当地的销售量来确定维修点的建设。对维修点的招牌、着装及礼仪进行标准化,提高品牌的形象。成立巡回服务队,建立销售用户登记卡,走访用户,登门服务。同时,用户使用产品时若发现问题也可及时与服务队联系。

2.价格策略。农村消费以节俭型为主,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价格往往成为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最敏感的因素。家电企业应通过在生产和渠道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方式,从而在销售中有目标的实现低价策略,不能一味地采取低价倾销的方法。企业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农村消费的某一特征(比如结婚消费)进行产品组合,进而采取价格组合策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

3.渠道策略。销售渠道是产品和消费者接触的媒介。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化,企业应当抓住机会,优选原有渠道,加强专营店建设。家电的营销渠道一般分为:经销制、自建销售渠道、代理制和专业家电连锁。中国农村覆盖面广且分散,自建销售渠道的营运成本很高,应以县城为中心构建分销渠道,以乡镇为辅助分销渠道。

4.促销策略。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农村市场,农民面临的选择增多,对品牌的关注度提高,农村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企业首先要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强化品牌形象。促销以宣传为主,对产品进行实物展示、现场讲解,穿插有奖问答、赠品发放等活动,这种宣传方式往往影响度很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品牌形象的维护。农村的家电维修店一般在当地有较好的口碑,可与他们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其对产品进行推广。在企业的自营店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推销,切实从消费者的角度为顾客推荐合适的家电。

参考文献:

[1]徐鹏,董存良.家电下乡是激活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原动力[J].现代企业,2009,(2).

[2]徐瑞娥.关于中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思路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8,(24).

[3]Kotler,Armstrong.Marking Management Analysis[J].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2001,(1):17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根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对全国246村3656农户的3次调查与回访资料,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的惠农效应初步显现,农户购买下乡家电的数量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同时,补贴兑付程序相比以前更加简易,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评价高;但下乡家电质量等问题也逐渐在增多,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和对下乡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为进一步实施好家电下乡政策,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下乡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

关键词:家电下乡;政策评价;政策满意度;产品信任度;补贴兑付程序;惠农效应

一、引言

家电下乡政策从2007年试点到2009年正式在全国推广,是我国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以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软着陆”的重要措施之一(温铁军等,2009)。这一政策从试点到推广以及逐步完善,其成效如何,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和争议。目前对于家电下乡成效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消极效应说。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2009)认为家电下乡意义不应被高估,其实质是消化产能过剩,而从中国大部分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来说,其效应是有待商榷的,并认为刺激农村消费需理性。郭振宗(2009)对此也认为,在农民收入水平及积蓄较低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推动农村消费,否则无疑是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压榨农民的消费能力。武汉大学方筱萍和卢旋(2009)在研究中提出,即使在某些地区下乡产品有热销的迹象,也不能排除是寅吃卯粮的需求透支,而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二是积极效应说。孙菲菲(2009)认为,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从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可以提高农民购买工业产品的能力,从而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闫福丽等(2009)认为家电下乡政策自实施以来产生了以下效应:刺激了农村家电需求,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家电供销体系,引导企业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扩大内需,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转移家电企业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崔潮和李娣(2010)认为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家电下乡产品成为农民购买家电的首选,销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为相关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农村的家电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农村家电流通网络得到开拓和完善。

三是综合效应说。主要以张月友(2009)为代表,综合家电下乡对家电生产企业和非家电生产各方面的影响分析后指出:家电下乡对企业的影响不能马上得出优劣评判。一方面家电下乡进一步加强了中标企业的市场垄断力量,如果各家电企业在追寻这种市场地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寻租,中标企业的道德风险无疑也会大大增加。但对于生产家电下乡产品互补产品的企业而言,家电下乡无疑给他们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对于其他非生产家电下乡互补产品的企业,从消费者有限收入的角度看,家电下乡促进中标企业家电产品销售的同时对社会其他产品的消费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考虑到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会使这些企业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因此暂不能对利弊做判断。

从上述可以看出,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效应评价褒贬不一,而这些观点实质都是基本价值观的争论,缺乏实证调查和研究。同时,随着该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其实施效果也难免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也是政策制定者和众多学者关注已久的重要问题。为此,课题组在2009年中、2010年初调查的基础上,于2010年中对全国246村3656农户进行了回访与调查,以了解广大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的反响,进而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连续的解读与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措施和扩大其在实践中的积极影响。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东中西三地区的农村家电下乡情况随机抽样调查,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7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81%。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农户对政策满意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量、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产品质量满意度、农户对价格的认可度、农户对下乡家电购买预期、下乡家电补贴简易程度。下面将主要依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三次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进行深入分析,逐步解读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应的新变化。

二、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

1、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变化情况

根据表1,在一年之内(2009年中-2010年中),购买户均补贴增加了12.4个百分点,而全部农户的补贴收入则上升169个百分点。尽管政府的补贴比例一直为13%,然而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步实施及其相应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户购买家电的选择价位和数量不断攀升。

迄今为止,按照农户家庭年均收入27328元计算,家电下乡政策自实施以来使得全国4431万购买户增收118.6亿,拉动已购农户年平均增收1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货币支出压力,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

2、家电购买数量增幅大,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1)家电购买量增加近两倍(见表3)。反映出农户仍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家电下乡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这一变化正好与家电下乡政策的调整不谋而合,政策的调整增加了补贴品种,提高了一些下乡家电的最高限价,并放宽了对农民购买数量的限制、简化了补贴兑付程序、明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及中央对各地完善家电下乡流通网络给予适当的补助等内容,这不仅保证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激发了农户的购买欲望。

(2)生活型家电有市场,但增长空间有限。在下乡家电的购置类别方面,冰箱的购买率一直居于榜首,2010年初较2009年中下降9.3%,但2010下半年上升6.4%。可见,冰箱虽因季节市场需求量不同,但在家电销售量中却遥遥领先,仍具有较强的市场购买力。电视机从2009年中至2010年初,购买率上升13个百分点;然而2010年中较2010年初又下降11.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很大。总之,电视机、冰箱、电磁炉等生活型家电,尤其是冰箱等消耗性家电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是这些家电都属于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需求也会改变,这一市场正逐步趋于饱和,购买潜力不足,因而购买率的涨幅空间有限。

(3)享受型家电前景看好。洗衣机购买率经过一年时间,从10.5%上升到17.1%,上升了6.6个

百分点,增长率为62.9%。这一变动说明,洗衣机市场仍具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农户对洗衣机仍具有强劲的购买力。空调购买量有小幅波动趋势,从2009年中到2010年初下降3.8个百分点,而到2010年中有所上升,总的降幅为2%。而热水器的购买比重经过一年时间,从2.5%上升到6.7%,增加3.2个百分点,增长率为128%。从上述分析可知,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享受型家电增幅巨大,市场开发潜力大,前景看好。主要在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需求层次不断多样化,消费结构有所变化,消费层次从生活必需型家电转向享受型家电,并由低档家电逐步跨入中高档家电。

三、农户对家电下乡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其变化

1、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评价高,但满意度有所下降

通过2010年初和2010年中的两次调查发现,农户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评价有所不同(见表4)。在2010年春调查中,认为家电下乡能够带来实惠的农户占74.1%,其中中部评价最高,占比为81.1%,西部次之,东部最低。然而在2010年中,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为66.8%,虽也占大部分,但是相比2009年下降9.02个百分点,评价度有一定的下降,并且东部评价最高,占比为72%,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可见,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总体评价高,但是满意度有所下降。大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是认可的,这也正说明家电下乡政策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但是对于评价度降低9.8个百分点不能忽视。其原因:一是与农民的需求有关。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下,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和购买热情得到激发,传统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变化,农民购买家电的档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他们在购买家电时也开始讲究品牌、档次,而下乡家电档次低、品种单一,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够大,难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因此所谓的“不需要”因素逐步加大,正如一位农民所说:“到了手的好处才是真的好”。不需要则无处得利,没看得见的实惠,则难定好坏。农民自然也就无从感受政策的好处。二是这一政策实施要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客观上有一定的磨合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三是政策的受益者是八亿农民,家电下乡政策需要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逐步完善,才能更大地激发家电下乡市场的潜力。

2、大部分农户认可下乡家电价格,但认为价高者有所增多

从表5中可以看出,农户对下乡产品价格的评价在各个调查时期有所不同。在2010年中的调查中发现,认为较便宜的占比为30.6%,相比2009年中、2010年初,比例分别提高6.1和1个百分点;认为很便宜的有大幅上升,在一年之内上升3.9个百分点。在2010年中认为很便宜和较便宜的共占36.3%,相比2009年的26.3%、2010年年初的30%,分别上升10%和6.3%。可见,农户对于下乡家电的价格认可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同时,2010年中认为价格一般的农户占到40.1%,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幅度有所减小;认为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较高的占比为20.3%,在一年之内上升幅度很大,比2009年中、2010年年初分别提高6.7、7.9个百分点;认为价格很高的占比为3.2%,与2009年中调查相比,经过一年时间下降幅度较大,但是相比2010年初的调查,又升高了3.2%。总的来看,在2010年中调查中,认为价格较高和很高的农户占比为23.6%,与前两次调查比较来看,比2009年中的25.3%(价格较高和很高的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比2010年初的12.4%上升11.2个百分点。可知,下乡家电的价格有再次上升的趋势。

综上所述,农户对于价格的认可占主导,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认为价格较高和很高的逐渐增多。这主要因为:第一,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层次,政府进一步提高了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满足了富裕农户高消费需求。但富裕户居少数,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居多数,相比而言认为下乡家电价格较高的逐渐增多。第二,新政策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户对政策逐步认知的过程,最高限价的提高会给农户造成一种“价高错觉”的心理。

针对上述的问题,一是企业要根据农户的生活水平及其消费心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消费人群生产不同层次的下乡产品,并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不仅满足富裕户的高层次要求,也使中等及偏下农户能享受价廉物美的商品。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仅让农民知其政策,更要解其意。

3、下乡家电一成多出现故障,质量问题逐渐增多

在此次调查中,经过对838个有效样本的分析,农户购买使用的下乡家电中,有87户购买的下乡家电出现问题,共有88件,产品比重达到10.9%,占比超过一成。与2009年中相比,购买下乡家电出现故障的农户增加2.8个百分点,出现故障的下乡家电产品上升3.9个百分点。相反地,未出现故障的农户相比有所减少,未出现故障的下乡家电呈下降趋势。同时在调查中有农户这样说:“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不好,服务好”。下乡家电的质量仍存在较多问题,并且有逐步上升趋势。下乡家电质量问题仍需引起重视,质量是产品占领市场的生命线,是取得消费者信用的一大法宝,即使服务再好,质量不好也无济于事。一是企业要在生产中严把下乡产品质量关,切莫以次充好,杜绝产品良莠不齐等现象。二是相关部门在产品流通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下乡家电产品流通管理,加强销售网点监管,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之名销售假冒伪劣家电产品以及购买下乡家电的捆绑搭售风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不需要家电的农户有攀升,购买预期逐渐增加,信任程度有所下降

通过对3656户的调查发现,未购买家电下乡的农户,因不需要的占57%,相比2009年上升6.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大;选择以后买的占比为16%,比2009年中高出2.2%;因为不相信下乡家电而未购买的有9%,相比2009年中上升2.3%,上升幅度较高;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购买的占到12%,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说不清的占到6%(表7)。

从上述分析,可知农户是否购买家电主要以需求为主导(客观因素),即使再便宜再好的家电,若农户不需要也无济于事。同时未来预期也逐渐影响农户的购买心理(主观心理因素)。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农户对于下乡家电的信任度(心理认同感)也在下降,不相信下乡家电的农户逐渐增多。可见农民对于家电的需求更理性,不仅因其所需,未来预期的影响也逐渐重要。农民对下乡产品是否信任也影响着农户的消费预期。也就是说,客观需要与主观预期及其心理认同感三者共同影响农户在当下是否购买下乡产品以及购买何种下乡产品,也对农户的消费预期有一定影响。

5、补贴兑付程序更简易

通过表8分析可知,农户对各类下乡家电补贴程序态度不一。就冰箱而言,认为补贴方便的农户有50%,较方便的占15%,18%认为一般,认为较繁琐和很繁琐的共有17%,也就是说,65%的农户认可冰箱补贴程序;认为彩电很方便和方便的共占56%,较为繁琐和很繁琐的有22%,大部分农户认为补贴方便。同时可以看出,农户认为电脑、热水器、空调以及电磁炉补贴程序很方便和较为方便的占到近乎七成,相比认为较为繁琐和很繁琐的占比较低。从中也可以看出,认为家电下乡补贴程序很方便的农户远远高出其他选项,并遥遥领先。在调查中也有农户说到:“跟以前相比,现在的补贴程序真方便。”而选择补贴较为繁琐和很繁琐的农户不到两成,持一般态度的农户仅占一成半。从这一统计分析中可知,有六至七成农户对现在的补贴程序表示接受或认可。换句话说,大部分农户对现在实行的家电补贴程序是认可的。但是也不能忽略认为补贴程序较为繁琐和很繁琐(近乎两成)的农户态度。

这一认可与政策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在补贴政策调整前,家电下乡补贴手续比较繁杂,拿到钱也要等上数十日,有些农民为了减少麻烦,到最后也不要补贴了。但是之后随着政策的完善,实施了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方式由“乡镇财政所审核兑付”转变为“销售网点垫付补贴资金、财政部门集中清算”,并在农民提出补贴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补贴资金必须到位的新政策,使得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更便捷。不仅方便了农民,补贴程序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也刺激了农户的购买欲望。这也就是要将好事办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更便捷的服务。

四、基本结论与完善措施

随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步实施,使更多的农户受益,普惠广大农民。这种效应从经济角度来看,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并非大有裨益,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讲,家电下乡这一惠农政策作用明显。尽管小额补贴微不足道,但有四两拨千斤之作用,惠的是民,得的是心,从实质上看,家电下乡是一项民心工程,其作用和意义深远。

从本次调查来看,农民对下乡家电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对家电下乡政策和补贴兑付程序的认可度也较高,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价格和质量上的问题,不信任下乡家电的农户也逐渐增多。因此,家电下乡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今后一段时期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宣传的针对性

家电下乡政策宣传要精细化、生活化、农民化。政策的宣传应该针对农民不了解的、没有参与到的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得宣传方式精细化、生活化。继续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并且借助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让政策真正“进村入户”。

2、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调整下乡产品结构

要针对农民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种、款式,扩大农民的选择空间;推出不同价位的产品,满足各类农户的需求;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消费习惯,推出最适合的下乡产品。

3、品质放第一,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信誉等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一是企业要把好质量关;二是相关部门在产品流通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下乡家电产品的流通管理,加强销售网点监管。

4、完善政策,放大惠农效应

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行,也应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的新亮点,强化政策的效用性,尤其是要扩大政策的受益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让惠农政策真正口惠实至。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政策下乡的基础

不断加强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以及有线网和通讯网的建设,为家电、农机、汽车等下乡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保证下乡产品“买得起,用得上”。同时完善下乡产品的金融配套政策,解决贫困农户有需求但无支付能力的问题,这样可以发挥政策多重效果,实现政策的普惠性。

参考文献:

崔潮,李娣,2010,家电下乡政策的背景、目标及效应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7):66.

贺雪峰,2009,从“家电下乡”谈理性扩大农村消费[J],中国金融(6):81—84.

郭振宗,2009,对“家电下乡”成效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5):15—16.

方筱萍,卢旋,2009,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12):86.

孙菲菲,2009,“家电下乡”的经济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9):31.

闫福丽,王小洋,卓伟年,2009,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综合效应评价[J],特区经济(7):62.

张月友,2009,家电下乡效果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5):83—88.

温铁军,刘海英,2009,家电下乡与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6):99.

(编辑:夏冬:校对:段文娟)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3篇

2. 埃森哲

3. 毕博管理咨询

4. 科尔尼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5.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

6. 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7. 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8. 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

9. 柏明顿管理咨询集团

10. 北京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

11. 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2.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13. 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14.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15. 美世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16. 翰威特(上海)有限公司

17. 北京零点研究集团

18. 上海天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20. 北京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21. 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22.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3.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24. 北京朴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5. 北京博采企业形象研究中心

26. 广东大通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27. 北京铭略管理有限咨询公司

28. 北京理实佳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9. 北京九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0.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31. 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32. 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

33.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34. 北京市长城战略研究所

35. 远讯咨询集团

36. 北京信永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7. 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38. 深圳泛中(AMR)市场资讯公司

39. 北京赢思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40.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

41. 北京成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2. 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43. 北京中电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4. 雅兴市场研究公司

45. 北京汉鼎世纪咨询有限公司

46. 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47. 北京嘉丰融通咨询有限公司

48. 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49. 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50. 北京永达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51. 广州市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52. 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3. 深圳市深远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54.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5. 天津市智道管理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56. 视野国际财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57. 北京博原慧达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58. 上海通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59. 上海复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0. 北京神州旗舰市场调查研究公司

61. 深圳市绩效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62. 北京松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3. 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64. 北京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65. 东方市场研究

66. 北京中通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67. 北京多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8. 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9. 北京西杰优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0. 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

71. 北京中化企协管理咨询中心

72. 深圳市华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3. 山东瑞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4. 济南金盛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75. 上海万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6. 深圳金视角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7. 深圳南方略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8. 上海嘉和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79. 上海嘉和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80. 北京索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1. 北京中清汇通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82. 上海新世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3. 青岛创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4. 浙江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

85. 杭州思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6. 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87. 广东中咨联管理顾问公司

88. 深圳市安信达咨询有限公司

89. 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0. 天津爱波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1. 深圳市中大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2. 上海本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3. 深圳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94. 上海博意咨询有限公司

95. 北京安瑞普咨询有限公司

96. 上海世佳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97. 深圳市思捷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8. 东莞亿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9. 南京东方智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100. 深圳市解决之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8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前五):

第一名 中国工商银行

第二名 交通银行

第三名 中国建设银行

第四名 招商银行

第五名 中国银行

2008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结果(前五):

第一名 招商银行

第二名 中国建设银行

第三名 交通银行

第四名 中国工商银行

第五名 兴业银行

2008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前30名) :

1 杭州银行 11 东莞银行 21 重庆三峡银行

2 南京银行 12 南充市商业银行 22 东营市商业银行

3 莱商银行 13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 23 重庆银行

4 台州市商业银行 14 北京银行 24 洛阳市商业银行

5 日照银行 15 济宁市商业银行 25 株洲市商业银行

6 宁波银行 16 南昌银行 26 新乡市商业银行

7 包商银行 17 九江银行 27 富滇银行

8 廊坊银行 18 湘潭市商业银行 28 长沙银行

9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 19 赣州市商业银行 29 青岛银行

10 盛京银行 20 湛江市商业银行 30 徽商银行

成立未满三年城市商业银行前五名:

第一名 遂宁市商业银行

第二名 乌海市商业银行

第三名 承德市商业银行

第四名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第五名 六盘水市商业银行

2008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

第一名 中国工商银行

第二名 交通银行

第三名 中国建设银行

2008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排名

第一名 招商银行

第二名 中国建设银行

第三名 交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排名(资产排序)

1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12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

2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13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3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14 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4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15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5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 16 鄂尔多斯市东胜农村商业银行

6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 17 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

7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 18 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

8 锡州农村商业银行 19 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

9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20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

10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 21 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

11 东吴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排名(所有者权益排序)

1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12 东吴农村商业银行

2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13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3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14 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4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15 鄂尔多斯市东胜农村商业银行

5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16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6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 17 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

7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 18 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

8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 19 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

9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 20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

10 锡州农村商业银行 21 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

11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排名(资产排序)

1 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 11 陕西神木农村合作银行 21 安徽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

2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12 浙江上虞农村合作银行 22 浙江瓯海农村合作银行

3 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 13 宁波余姚农村合作银行 23 浙江富阳农村合作银行

4 浙江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 14 浙江诸暨农村合作银行 24 山东寿光农村合作银行

5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15 天津西青农村合作银行 25 青岛华丰农村合作银行

6 宁波慈溪农村合作银行 16 山东临沂农村合作银行 26 福建晋江农村合作银行

7 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 17 天津津南农村合作银行 27 浙江乐青农村合作银行

8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合作银行 18 江苏海安农村合作银行 28 浙江绍兴恒信农村合作银行

9 江苏宜兴农村合作银行 19 浙江禾城农村合作银行 29 浙江鹿城农村合作银行

10 山东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 20 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 30 汇融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排名(所有者权益排序)

1 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 11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21 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2 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 12 江苏宜兴农村合作银行 22 江苏海安农村合作银行

3 浙江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 13 浙江诸暨农村合作银行 23 山东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

4 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 14 浙江南浔农村合作银行 24 浙江禾城农村合作银行

5 宁波慈溪农村合作银行 15 山东临沂农村合作银行 25 浙江乐青农村合作银行

6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16 宁波余姚农村合作银行 26 浙江鹿城农村合作银行

7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合作银行 17 天津西青农村合作银行 27 浙江绍兴恒信农村合作银行

8 陕西神木农村合作银行 18 浙江富阳农村合作银行 28 天津津南农村合作银行

9 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 19 浙江瑞安农村合作银行 29 浙江平湖农村合作银行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世界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1.家电行业概要

世界家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西欧,全球83的家电产品由这三个地区生产。其中,北美80的产量集中在美国以及美墨边境;欧洲则以意大利为制造中心;东欧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和接近西欧市场两大优势日渐兴起;亚洲市场潜力巨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家电

类产品由于体积庞大以及区域贸易壁垒的缘故,就地生产多而出口规模小;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附加值高的产品由日本以及欧洲厂商占据;韩国以低价位的产品进入市场;新兴工业国家生产一些成熟期的产品;中国则成为世界各大家电厂家降低成本和抢占市场的焦点。 在世界范围内,家电厂商呈现美、欧、日、韩四足鼎立的态势。美国家电厂商以惠尔普、GE、美泰克为首,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同时通过购并重组和直接出口进军中南美市场;欧洲家电厂商受到中国小家电和韩国厨房用家电的冲击较大。其中,伊来克斯公司专攻白色家电,荷兰飞利浦不断巩固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地位;日本厂商本土竞争尤为激烈,其市场很难被国外厂商打开,日本家电厂商在亚洲主要扮演技术提供者的角色;韩国厂商则以低价策略向亚洲和欧洲市场开拓。

2.世界家电发展历程

世界家电行业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从发展照明业开始,逐步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直至开始建立电信系统;第二阶段从1945年开始,家电类产品开始普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第三阶段从70年代开始,小家电开始进入消费者家庭,一些具有个性化、携带方便的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二、家电行业的特性分析

从行业结构上看,全球家电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家电厂商一般追求规模经济,努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家电行业是一个高资本投入的行业,由于投入高,白色家电行业的新进入者减少;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电行业的竞争逐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大型家电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以及市场的战略部署,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较量;最后,国际范围内家电行业的资产重组步伐日益加快。

从产销结构上看,全球家电行业的特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家电行业由过去的产能不足发展到过度生产;产品由量的提升发展到质的提升;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以及副品牌;由完全自行生产发展到由其他企业代为生产;由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联盟;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发展到营销导向。从行业经营环境来看,家电行业的特性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经济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消费需求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

三、中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

2005年以来,家用电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加之受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家电业销售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速,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行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呈现下滑态势。1-10月累计,家用电器制造业全行业销售收入完成3124.71亿元,同比增长20.01,

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14个百分点。而行业利润总额自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至10月末,利润增速下降为-11.52,家电行业进入调整期。

2.行业成本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2005年家用电器制造业成本增长过快压力较大,1-10月份全行业累计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1.52,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1.5个百分点。成本增幅超过收入增幅是导致家电行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3.行业资产结构有所调整

受需求影响,家电产品的资产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变,传统家电产品由于市场逐渐饱和而缺少投资扩张的动力,新兴家电产品及市场需求开始加快放大的家电产品的投资增长速度则明显较快。

家电业竞争激烈,利润下滑的现状已经开始影响到行业投资的积极性,家用电子行业的资产结构变化表现为传统的电视等影视设备行业的资产扩张速度相对较低的趋势。2005年1-10月,家用影视设备制造业总资产同比增长仅为1.62,而家用音响设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9。家用电子行业的投资结构也呈现明显的向音响产品行业倾斜的态势。

4.小家电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2005年以来,小家电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10月累计,家用洗碗机累计产量完成68万台,同比增长69.1;电热水器产量完成598.08万台,同比增长41.58;电饭锅产量完成3933.06万台,同比增长40.33;

本文《家电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由文秘114()为您整理,更多文秘文章请访问: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 [2] 另外,冷柜和吸排油烟机的产量也有较大增长。从产品产量增速的表现上,可以看出2005年小家电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较快,传统的家用电器产品如洗衣机、空调等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5.家电产品出口在平稳增长中回落

2005年以来,家电行业继续保持出口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受到国外繁多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家电产品的出口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1-10月份家用电器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4.31,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较去年同期有较大下滑。其中,清洁卫生电器制造业出口增长速度最明显,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18;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业和空调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也在30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下降较快的是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业和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业,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58.1和41.47个百分点。

消费电子行业出口方面,家用影视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23,增速相对较低;家用音响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5.88,增速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主要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出口量方面,1-10月彩色电视机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3.7和61.1,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与国内市场出现销量下滑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冰箱业出口一直在快步增长。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05年1-10月冰箱的出口达到1171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近70万台的增长。在出口量上增长的同时,销售额也大幅度提升。1-10月出口额度是9.3亿美元,远远高出2004年1-10月份7亿美元的出口额度。我国冰箱业日渐形成的原材料、零部件规模产业链优势是出口销量和额度大幅度提升的直接原因。此外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冰箱产品制造研发技术的日益国际化也都在为冰箱出口起着助推作用。预计今年将可能出现外销比例高达55以上的情形。

6.高端市场成为盈利亮点

国内的激烈竞争,已经使家电、通信、IT行业演变成微利行业,中低端产品的成本无法下降,价格又持续下跌,定位中低端市场的许多企业都出现了无可避免的亏损现象。相对的,高端市场有着高额利润空间,可保证企业的盈利以及研发等再生产投入。其中,利润增长最明显的LG公司2005年实现了全球前三季度家电利润率增长9.1的佳绩。正是因为目前LG电子家电总体销量中高端产品已占30-40,LG电子的家电利润率才能首创世界第一。

四、影响家电业效益增长的因素分析

1、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家电行业的成本压力

2004年以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能源和基础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全国能源、钢铁、铜、铝、化工等行业产品的价格出现持续的上升势头,同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进一步增进了能源成本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势头。10月份,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4,其中冶金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电力行业价格上涨4.9,煤炭行业价格上涨14.6,石油行业价格上涨25.9,这些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将转嫁到下游产品生产上。能源紧张也加剧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压力,并加剧了交通运输费用的增长,使得家电行业的能源原材料购进成本出现较大上涨,影响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速提高。家电行业频频爆发的价格战导致能源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难以通过产品价格的提升来转嫁给消费者,行业狭窄的利润空间在高成本和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不断恶化,尤其是定位中低端市场的许多企业都出现了无可避免的亏损现象。

2、住房、教育、医疗的支出挤占了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当前,城市市场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已基本饱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人们的收入预期不确定而支出预期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对经济周期十分敏感,我国社会当前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处于消费低迷时期对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影响更大。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的转型期,当前明显成为重要消费流向的领域有: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消费,这些都已经开始超过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而当前预期收入减少因素的影响以及住房分配制度、医疗制度与各项福利制度的改革也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增强,已成为社会资金分流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家用电器的更新消费需求。

3、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产品出口形成冲击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家电市场容量与家电行业产能之间的反差日趋增大,家电出口已经成为维持家电产业链持续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国内家电产品出口的价格也直接给国际家电市场价格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今年7月份人民币的升值对缺乏品牌溢价等支撑而主要依靠价格优势的家电产品出口形成较大的冲击。

家电产品的出口有两种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家电产品和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家电产品。对于后者而言,由于品牌的拥有者具有在国际市场上对其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的相对掌控能力,所以此次人民币升值对这些出口家电产品的冲击影响并不会很大,而且压力的承受方也主要是在境外的总部。因此,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自有品牌出口产品具有较大影响:一是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价格降低而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二是由尚未结算的应收外汇账款与应付外汇账款的减值所造成的汇兑损益;三是在签订出口订单时采取闭口合同形式的家电企业短期内的出口盈利情况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从人民币升值对具体家电产品的影响程度来分析,空调、彩电、手机、电光源等产品相对要大一些。面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家电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加快出口产品升级换代、结构优化的步伐,从技术创新、质量改善、管理提升、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提升我国家电产品的竞争力。

4、房地产业降温影响家电产品的更新需求

房地产市场和家电产品需求密切相关,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将直接促进对家电产品的更新需

求,同时也将带动对家电产品的增购的需求。住房空间的增大将对家用空调、高端彩电等产生更多的多台需求,同时增加对新兴厨房家电的需求。但是,近年来支撑家电业发展的房地产业,2005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有所降温。今年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重点由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转变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通过税收政策和住房贷款利率的调整,投机性需求逐步得到抑制,房屋需求增速有所下降。据人民银行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869亿元,同比少增1152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减缓是其在多年高速增长以及实施房地产调控措施后的正常调整,也表明居民购房需求的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家电市场的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

五、家电行业发展趋势

2006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峻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2006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欧盟25国于今年8月13日开始启动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2006年7月1日生效的《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峻。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关键部件仍需要从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现良好,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2006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2006年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继续降低,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05年上半年我国空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0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中为新居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

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农民收入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家用电器将是农民收入增加后重要的消费支出领域,农村家电市场将会逐渐升温,未来家电产品在一二级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向三四级市场渗透成为可能。

4、家电产品技术升级趋势将加快

价格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已经促进了家电企业不断增强技术研发,以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和产品技术结构的日益升级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家电产品结构的技术升级趋势将不断加快,为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提供动力。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需要家电行业提供更多新兴产品满足市场需要,节能、环保、智能、安全等特点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家电产品新的要求,消费升级和家电产品的结构升级将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家电行业不断以结构升级获得增长动力。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办学质量的必要路径。然而,在校企合作取得一些成效的背后,制約校企合作的瓶颈也随之显露。本文以三江学院友邦班为例,对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肯定友邦班取得成效的同时,提出校企合作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提出应从政府、学校、企业、老师和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治理和应对:政府应履行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应改变观念,统筹兼顾;企业要积极主动、尽到社会责任;教师要积极参与,成为双师型教师;学生应认真对待,融入企业,让自己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友邦班;瓶颈

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与社会和企业紧密结合。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关起门来教学,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知识传授从理论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学校与社会脱节,难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真正需要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结果是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急需市场营销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无法融入社会。因此,培养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面临的任务和使命。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和使命,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只有进行校企合作,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一、三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友邦班探索、实践与成效

2014年1月三江学院与世界知名保险集团友邦保险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保险)共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友邦班。友邦保险专门派业务经理和培训经理到学校开展系列宣讲,本着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原则,友邦班首届学生17人,15名学生来自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1名学生来自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1名学生来自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首届友邦班于2014年2月开始正式上课。友邦班第二届学生10人,6人来自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2名来自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2名来自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两届友邦班学生除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尚有两名学生在校就读,其他学生均已毕业。2015年三江学院商学院申报保险学新专业获批,并从2016年7月开始正式招生,友邦班终止。现将友邦班的校企合作探索、实践与成效总结如下: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动责任制

学校和商学院对友邦班高度重视,建立了“院分管领导——市场营销系系主任——友邦保险企业专家——友邦班班主任”四方联动责任机制,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具体为:商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统筹、协调学校、系和企业,市场营销系系主任负责在分管领导和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任务的落实,友邦保险企业专家负责安排和讲授企业所需的课程、带领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和社会进行实习、实训,友邦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友邦班的学生上课管理及课后的实习实训管理。

(二)友邦保险全面参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本着“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原则,友邦班从商学院现有的各专业行政班级里挑选学生组成,单独组班,设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由商学院领导、市场营销专业老师与友邦保险领导、专业营销人员和培训师共同制定,经教务处审定通过。

友邦班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核心是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校企合作特色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友邦班校企合作特色课程第一学期有三门:顾问式销售培训课程、企业雇员人身风险管理与控制、风险管理与控制规划实训,其中风险管理与控制规划实训是为期一周的实训课。第二学期有三门:销售进阶培训课程、家庭及个人风险管理与控制、保险营销实训,其中,保险营销实训是为期一周的实训课。

这些课程均由友邦保险派企业专家亲自授课。企业专家来自友邦保险管理、销售、培训一线,实战经验丰富,授课时将知识融入到他们所亲身经历的案例中,不照本宣科,不枯燥无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尽管除了实训课以外,其他的课程在晚间授课,友邦班几乎没有旷课的学生,课堂上也没有玩手机、睡觉的学生,课堂氛围活跃,案例分析、交流讨论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从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中,学习社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训周,企业专家会带领学生,到企业、学校、社会进行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约见客户,并针对真实的客户制定专业的保险规划,开展真正的业务训练。

这些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也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传统的包括简答、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等题型的闭卷或者开卷考试,而是要求学生针对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规划方案。以顾问式销售课程为例,要求学生写出寻找客户——约谈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保险方案——与客户二次约谈——修改或者完成保险方案——回访客户这样一个流程。而在实训周,企业专家会给出不同的实训任务,比如通过电话、网络、陌生拜访等方式完成至少30个客户的沟通和交流,针对保险新政策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对三江老师进行调查并分析。这样的考试方式有效规避了传统考试死记硬背的弊端,学生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带学生和老师去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

每学期结束,寒假和暑假,友邦保险都提供机会,给友邦班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的部分老师到企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在友邦保险,这些学生和老师可以和企业的员工一样,有资格参加公司为管理、销售、培训一线的员工进行的培训。在销售人员约谈客户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旁边观察和学习。友邦保险带学生参加在苏州和无锡举办的2014年度、2015年度荣誉会,荣誉会是友邦保险每年一度的颁奖盛会,奖励一年来成绩突出的员工,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在荣誉会上,学生会见识来自台湾、香港、大陆各个城市的知名保险营销员,聆听他们在各自职业道路上的成长故事。

通过在寒假和暑假集中到友邦保险实习的机会,学生和老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零距离认识企业和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交人脉。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老师在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上也迈开坚实的一步。

(五)给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在两届友邦班里,所有的学生均通过保险代理员资格考试,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其实都已经就业,成为友邦保险的员工,可以独立开展业务,实现就业和创业,取得工资和报酬。在这两届友邦班里,江博帆、宋法翔、汪武举、张烨、李磊等十名学生真正签单成功,熟悉并掌握了部分保险业务的流程、技巧和方法。张烨在2015年6月毕业以后,正式进入友邦保险,工作至今。

友邦保险实行营销员——业务经理——业务处经理——资深业务经理——业务总监的晋升通道。营销员如果业务达到一定的要求,并且具有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会晋升为业务经理,管理团队,利用友邦保险的平台实现创业。友邦保险专门针对友邦班的优秀学生,推出“卓越年轻人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创业经费,每月给予600—1500元的创业基金支持,鼓励他们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积极到社会上锻炼,开展业务,做到与社会真正接轨。要成为卓越年轻人,需要每个月完成至少一单的业务,很可惜,两届友邦班尚没有人达到这个要求。

二、制约校企合作的瓶颈

与以往只是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或者签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同,此次学校和友邦保险的合作不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组成了两届友邦班,学校和企业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企业专家亲自授课、带领学生课程实训,让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实习,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这些举措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是,在友邦班取得成效的背后,依然面临严峻的问题,校企合作遭遇瓶颈。

(一)观念上的瓶颈

1.学生、家长方面观念上的瓶颈

在我国,家长希望孩子选个好专业,未来工作时可以安稳和舒服,不要东奔西跑,不要风吹雨淋,但显然,市场营销专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很多高校里,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人数明显比不上会计、财务管理和金融专业。而在市场营销专业里,报销营销更不被家长和学生所看好。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在我国不被重视,甚至遭到误解和歧视,保险销售自然也被误解和歧视。因此,尽管友邦保险是世界知名保险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但是,报名友邦班的学生并不多,首届17人,第二届只有10人。此外,友邦班学生要比其他学生多上一些专业课程,并且要到社会上进行问卷调查、约见客户、到企业实习,有些学生不愿意为此吃苦,只想有一个在知名企业实习的经历,往往会半途而废。校企合作遇到来自学生和家长对于保险销售观念和学习态度上的瓶颈。

2.企业方面观念上的瓶颈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理应肩负育人的责任,尽管校企合作,但是学校和企业毕竟属于不同的系统,肩负的责任不同。企业追求利润和价值最大化,对于参与学校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更多关注人才培养的结果而不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出于利益的考虑,企业并不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由于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经验,企业更愿意直接到人才市场上招聘有经验的人员。所以,有时迫于压力,或者为了宣传企业的知名度,愿意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常也只是签署一个合作协议、挂牌实习和实训基地,合作流于形式。

3.学校方面观念上的瓶颈

长久以来,高校被称之为象牙塔,独立于社会之外。我国高校毕业生还经历长时间的包分配过程,所以,高校的观念有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就业导向和市场导向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愿意与企业合作办学。很多教师高校毕业后到大学任教,从大学到大学,自己都没有去企业锻炼过,对于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排斥和抵触。此外,校企合作涉及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到社会上进行问卷调查、约见客户的安全问题,学校担心在这个过程里发生问题,也畏手畏脚。

(二)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瓶颈

学生和家长、学校、企业观念上的滞后制约了校企合作友邦班的发展的软环境,政府未能落实责任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校企合作发展瓶颈的硬环境。

1.政策不完善

尽管宏观上,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法律和政策,但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关键环节的具体实施上,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没有给出具体指引和约束机制。这导致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和形式。

2.法律法规缺失

校企合作必然涉及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且涉及学生、老师的安全问题。寒暑假和平日,学生和老师去企业实习,需要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如何?劳动安全、劳动保障措施有没有?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到底如何界定?……诸如此类,虽然是细节问题,却每一样都不能马虎,不出事则好,一出事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而这方面却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出指引和约束,所以,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遭遇瓶颈,学校和企业束手束脚,无法大刀阔斧实施校企合作。

3.政府责任缺失

政府大力主张校企合作、呼吁部分高校转型,但是却对校企合作缺乏科学认识,权利不明、责任不清、缺乏监督。既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也不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校企合作,更没有对校企合作过程和主体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可以说,政府责任缺失是导致校企合作遭遇瓶颈最关键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学生和家长、企业和学校观念上有瓶颈,没有权威的校企合作部门进行管理,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引,沒有评价和监督机制来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这都导致校企合作只有开始和表面,无法深入、长期和优质地进行下去。因此,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大力兴建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美其名仿真实验室、影子工厂、模拟工厂,号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以此应对校企合作的困境和瓶颈。但是,这不仅加大了学校和国家资金的投入,更会因为社会日新月异,大力气兴建的仿真实验室很快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问题,资金浪费,学生依然无法接触真正的社会,依然与社会脱轨。以保险营销为例,友邦保险与苹果公司合作,委托苹果公司为其开发相关软件,保险营销人员随身携带IPAD,POS机和小型投影,软件装在IPAD上面,所有的工作均在IPAD上进行,仅软件系统开发就300万美金,并会不定期升级。此外,保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旧的险种会停掉,新的险种会出来,所有这些,任何学校的保险仿真实训室都无法模拟,更不用谈实时跟进。

因此,再仿真的实验室也无法与真正的社会相媲美,校企合作瓶颈必须要寻求突破,找出应对的措施。

三、国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借鉴

(一)国外校企合作的几种成功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模式是全球范围内校企合作的经典范例。所谓“双元”,就是职业院校和企业。该模式应德国工业化发展需要而产生,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传统学徒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逐步形成。1948年,双元制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来,1969年被纳入德国《职业教育法》,从此这项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和完善。按照德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学校负责教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按照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取得企业的资金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实训的场所,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支持,按照给予学校资金支持的比例分享教育成果,并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以免除部分税金。而政府设立专门的“产业合作委员会”监督校企合作。

2.日本产学合作模式

早在1956年,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就提出建立“产学合作”教育制度,同年,“关于技术教育要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意见”和“关于振兴科学技术教育的意见”等政策出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2006年,日本政府又出台“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即“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写进新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与此同时,修订《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从政府的角度对实施该制度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具体包括:实施该制度的企业可以获得“能力开发助成金”,金额为培训费用的二分之一,最高不超过500万日元。此外,实施该制度并招收年轻人予以适用,可以获得“试用雇员奖励金”,额度为每人每月四万日元,最多支付3个月。

3.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一般认为,美国校企合作始于1906年辛新提那大学,新生入学后,先在学校学习一个学期,然后到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左右的实习。企业与学校共同评定学生的成绩。美国校企大规模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1983年到1988年5年时间,校企合作数量由4.2万所急剧上升到14.08万所。20世纪90年代,美国修订了《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定名为《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该法案最大的变化就是注重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

除上述三种模式外,还有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和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TAFE模式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统一教育、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准入标准,重视职业能力,强调终身教育。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将整个教学计划期间分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学习期间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期间则到企业工作并获得报酬,英国很多大学与企事业单位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在最后一年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带薪实习学期。

(二)国外校企合作成功模式的共性总结

纵观上述几种国外校企合作模式,有两点共性:

1.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德国有《职业教育法》,美国有《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日本有《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为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提供可供操作的指引和约束。

2.政府高度重视并参与,积极出台鼓励政策

政府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出台具体的政策,依法规范和监督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对企业实行包括税收减免、参与学校教育成果分成、财政支持等措施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突破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观念、法规和体制都存在制约因素,困难在所难免。突破校企合作瓶颈最重要的问题是以落实政府责任为基点,转变观念,尽快建立相关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积极性,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和拓展,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一)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当前校企合作最大的瓶颈是法律法规的缺失,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出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校企合作,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类似美国《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和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要出台校企合作的鼓励政策,采取税收减免、给予财政支持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和深入参与校企合作。此外,政府要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学校、企业和学生要改变观念

1.企业要积极主动

如果政府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给予税收减免、资金支持和参与教育成果的分成,会极大促进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不管是税收减免、还是资金支持,都会提升企业的利润和价值,符合企业的利益。企业也就不会觉得培养学生是负担,会如同正常的业务开展一样对待校企合作,派专人负责、给予学生认真指导并给予学生实习报酬。

2.学校要适度改变观念,特事特办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尽可能多从社会实际和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可能倾听和接受企业的意见。比如,在校企合作中,会有课程专门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由企业专家来授课,可是,有些学校以企业专家没有教师资格证为理由,拒绝让其上课。或者以企业专家没有教授职称为由,给予普通讲师的讲课待遇。要知道,企业专家做成一个业务就会取得不菲的报酬,不会在乎上一堂课区区几十元的待遇。此外,企业专家会出差或者参加会议,不会像正常老师一样每周准时上课,是否可以安排弹性上课时间?或者以讲座和专题的形式代替固定的上课?所有这样细节的问题,都需要学校改变观念,拿出诚意。此外,学生平时上课没有时间去企业锻炼,想在寒假和暑假期间留在学校去企业实习,可是,有些学校的宿舍在寒假和暑假不对学生保留,学生还要另外租房子,这显然不太可能。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特事特办,统筹安排,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校企合作才能顺利而深入地开展下去。

3.学生要认真对待

对于学生来说,要认真对待校企合作,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意识到在大学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参与到企业锻炼,对于未来就业和竞争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为此,即使辛苦和劳累,也要坚持,不能浮躁和半途而废,不能急功近利。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报名校企合作班级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中途退出。

4.老师要积极参与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如此,老师也如此。老师要意识到在当下社会,不能再照本宣科,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与社会相融合,即使在课堂上也要将社会最新的知识和案例融入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参与,争取到企业挂职锻炼,争取与企业专家多沟通,采取随堂听课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應用型大学的学校对老师职称的评定、年度评优等考核,也应该适度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如果一方面强调校企合作,一方面却唯学历唯论文和课题马首是瞻,那么,老师是不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里面的。

江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和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战略目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权利、厘清责任、加强监督,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改变观念,积极配合,阻碍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瓶颈必将被突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必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特色。

(责任编辑:陈向阳)

本文系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市场营销专业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14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静静,三江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10)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践。

家电营销行业拓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和有效路径。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以下简称“事业群”)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加快5G发展,针对去机关化去行政化全面推向市场的改革(以下简称“BG改革”)过程中员工思想问题,适时把握员工思想脉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实践活动,以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政企客户营销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政企客户营销连续多年实现高增长,成为拉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业务收入提升的重要力量。

厚植根基,党建引领强筋健骨

政企客户营销的实质是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竞争。新一代移动通信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VR(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和业务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信息通信业提速降费加速转型,数字化拐点已经到来,产业创新正在加速。

党的建设是政企客户营销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组织强则政企客户营销事业强。

多年来,中国联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梁宝俊等领导干部定期到政企BG員工中或进行督学讲学讲党课,或召开政企客户营销线的联合党日活动,或参加与员工的座谈,或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围绕加快锻造核心能力,构“5G+智慧应用”生态,培育壮大自研产品,聚焦云网一体, 9月21日,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常务副总裁李广聚结合营销方式演进升级趋势,结合推进客户价值经营互联网化转型,为党员骨干作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做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的党课;11月5日,作了《政企生产运营数字化转型》动员报告。

强力推进,凝心聚力互帮互助

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事业群以“微视频”“微课堂”“微阅读”“微讲坛”“微平台”“微讨论”“微党课”等途径,结合5G时代政企客户实战营销,坚持开展“知员工情、释员工疑、解员工难、暖员工心”活动。鼓励倡导坚持BG改革,落实总监负责制,对各项工作建账立表,实行清单管理落到具体人头,形成完整责任链条;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工作体系,适时听取基层对总部政企客户营销“倒三角支撑”工作的逆向评价,继续落实“首问负责制”,对执行不力的严肃问责。

针对教育、金融、制造等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旺盛需求,事业群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深化“互联网﹢政务” 服务,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简化助企纾困政策手续,推进基础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整合。

针对5G时代政企客户营销中的业务洽谈、项目推广、项目实施等重要工作,事业群持续推进中国联通政企创新领域“418”人才工程,2020年工作重点放在“提能力”上,根据政企客户营销数字化转型需要,牵头组织优化了创新人才四级能力标准,开展了制度化在线培训赋能和“沃分享-政企讲堂”,在网上学院开设了政企BG培训专区,组织开发了创新业务、专业技能、行业营销支撑等类课程。截至2020年9月底,制度化在线培训已举办近50期,参训学员超过8 000人次,通过考试近7 000人次;与联通学院共同举办“沃分享-政企讲堂”20余期;上线网课603门(其中今年新上线307门),在线学习已突破1 000万人次;分等级举办能力认证考试。

突显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当先锋

事业群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远程教育收看制度,组织收看远教节目,学习党的政策,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倡写工作日志和学习笔记。落实民主集中制,在重大事项决策时,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充分尊重民意,让党员群众说了算。党员干部常怀爱心呵护员工,常怀诚心帮扶员工,常怀真心问计员工,常怀公心取信员工,带着兄弟般的情感、父母般的关爱解决员工急难愁盼事,争做困难员工的“小棉袄”、失落员工的“小雨伞”、受挫员工的“小油灯”、团队精神的“小火种”,员工遇到困难及时送爱心,员工产生思想疙瘩及时送热心,员工成长受挫及时给予关心。

党员干部带头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带头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和联通党组工作决策部署,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带头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当先锋、打头阵、攻坚克难,对标对表党章党规和先进典范。

针对调查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特别是发现的问题、需求和建议,通过政企问题管理运营系统和机制进行问题流转,提升调研问题线上处理能力,实现问题闭环管理,提升问题处理效率,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建议。同类调研合并进行,调研的方式可采用电话问询等多种方式。对调研的内容,由部门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研究并点对点给予回复,提出改进措施,原则上两周之内回复。调研前做好充分准备,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调查研究中的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反馈。建立调查研究台账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调查研究结束后,原则上应在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有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

通过这些引导激励员工相互信任不猜疑、相互尊重不自傲、相互关心不隔心、相互通气不梗塞、相互补台不拆台,有荣誉主动谦让,有难题共同排解,有失误勇于承担,有分歧及时化解,营造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形成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BG改革营销任务争着做、荣誉互相谦让的良好局面。

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用高质量党建推动政企客户营销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营销育人、学习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融合起来,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政企客户 BG改革、思想教育、党团活动、文化熏陶、实践磨砺统筹起来,组织开展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多渠道的联通先锋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比赛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倡导员工知识共享、经验互补、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时代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做到政企客户营销拓展到哪里,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跟进服务到那里;建立感情激励、谈心激励、需要激励、任务激励、竞争激励、典型激励、机会激励、利益激励等激励机制,建立“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关爱留人”关怀计划,以争当“BG改革营销状元”“服务明星”“运维标兵”“创新能手”“先进工作者”为载体,加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轮岗培训。持续实施“猎英计划”“活水计划”和“U才生计划”,培育创新人才达到8 200人,其中领军人才达到27人,解决方案人员占比达到39%。

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政企客户营销连续多年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拉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2013年至2019年,政企客户渠道主营收入分别增长21.8%、14.0%、7.3%、7.7%、9.6%、15.9%、14.4%;高于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整体收入8.1、7.7、8.8、5.3、4.9、10.0、14.1个百分点。2020年1至10月,中国联通政企客户渠道完成收入867.9亿元,同比增幅14.1%,高于集团公司整体收入增速9.8个百分点,占公司收入38.0%,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新兴ICT业务收入358.0亿元,同比增长32.7%。2018年、2019年业绩考核排名第一。今年5月9日,李广聚同志被授予“中国联通劳动模范”称号。党建研究课题累计两次荣获一等奖,四次荣获二等奖,一次荣获中央企业全国范围党建研究课题三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事业群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努力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得益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融合于党总支建设各方面,贯穿渗透于政企客户营销的全过程各领域;得益于坚如磐石的党总支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益于事业群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和互助友爱,是事业群的员工集体智慧结晶。

(作者系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高级政工师)

(责任编辑:马成维)

上一篇:双重视域文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药品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