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3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生态体验是中国原创理论,顶层哲学命题乃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作为一项战略重点课题,近30年来,生态体验式研究形成了覆盖海内外的实验基地网络,不断倡导和践行着生态文明思想。自“八五”至“十二五”,持续作为国家重点课题不断深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德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范例。

处理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德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根基,蕴含着提升德育科学性、实效性与艺术性,繁荣德育事业的价值,对提升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现试选择生态体验课题研究中,若干不同区域、学校、情境下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范例进行分析。

一、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范例分析

范例一

清华附中以生态体验模式下促进教师发展研究为题,立足校本实际,追求“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境界,力求创建生态体验理论下的新型师生成长模式,进而构建起生态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形成了专家引领、互动探究、陶养师生健康人格的德育科研模式。与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一道将生态体验引入课堂,把德育贯穿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之中,探索出学生听证团、模拟联合国活动、高三成人仪式等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不仅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心灵对话,且极富挑战性。每次体验课中,教师分别扮演导引者、耐心听众、智者的角色,或指导示范,或沟通激励,在共同感动的过程中获得自身人格与威信的提升。随着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观念逐步更新,清华附中的德育和教师发展模式日渐形成科学、合理、有效、有序的新常态。

理论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是生态体验理论的核心命题。其价值形态是臻于美善和谐的生态人格境界,实践形态是全息体验、互动陶养、群集共生,创生一种臻于美善和谐境界的魅力化育模式,显现为一体万象、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堂形态。德育与教学是一种辩证关系,德育关涉到教学质量、人格健全等基础问题,并为教学和做人提供方向感、动力源、学习智慧等三大支持系统。德育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贯穿实践,为此,须不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德育理论更具指导性,使实践得以不断创新,才能让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全体师生浸润在道德的阳光雨露中,形成互惠共生、相簇而茂的生态关系,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动力,学校才有可能完成其应有的社会使命。

范例二

北京十一学校结合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系统思考德育和育人的本质。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大胆追求生态多样性,创新育人模式;将课题理念融入各科教学,融进学校文化建设及各项工作之中,在环境、课程和管理体系等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提供广阔实践平台,极大地解放学生束缚;尊重差异,提供多样化选择,深度拓展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开设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及272个社团和60个学生管理岗位,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选课;与北京玉泉小学等牵手,一起创建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校本教育生态文化;营造让师生心情舒畅、自由舒展放飞梦想的生命成长空间,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文化的生态化育魅力。教师藉此找到了育人的新感觉,教与学成了享受快乐与幸福的生命体验场。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倡导生态多样性、体验本体、魅力实践模式,在学校德育和教学中张扬师生的主体性、个性与创造性,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互惠共生性和享用性。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趣激发的教育生态情境与课程,优化师生关系,开启生命智慧,自觉超越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彰显学校文化的道德价值观。北京十一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触及学生灵魂的魅力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丰富各种体验活动,师生一起亲近、欣赏广阔的大自然,养成善待环境与他人的行为习惯,在尊重生态多样性中享受学习、工作,享受自然和生命成长的乐趣。

范例三

北京延庆一小在生态体验课题中,学会了以新的视角去看待和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师生、亲子关系发生了深层变化。基于校本生态环境与文化特点,学校将生态体验理念与百年校训“诚敬敏毅”对接,与十五项德目相融合,在生态体验例话的思想框架下开发校本品质阶梯课程。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师生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改变了心态。教师开始按学生身心特点与需求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悟,富有个性的经验、灵感一起涌流在体验场内,互相开启智慧的闸门。面对生成的德育资源,老师及时捕捉,使其成为德育的新契机。老师变得更快乐、宽容,思维充满灵动,枯燥的职场变得愉悦幸福,更添了探索的动力。课题不断深入所展现出来的效力,让老师们追随课题的信念更加执着。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主张,德育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三重生态观和体验本体观。如此,创新德育资源形态:一是挖掘校内外的自然生态资源;二是充分调动类生态资源,引导代际间的沟通、理解、感恩、互助;三是唤醒生态阅历等内生态资源,感受并承认生命的无限多样性,向一切生命开放,相互滋养。在同一生态情境的体验中,师生展开体验诉说和零距离对话,交互提升、共同臻于蓝海遨游的道德境界。在群集共生的关系性感悟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以求得内心世界的充实和满足感。

范例四

2014年1月,北京市顺义、海淀等区县教委的领导、校长和教师,齐集国家开放大学,举行生态教育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对话活动,推进国家重点课题与区县及学校之间深度对接,打开科研与改革探索的新空间。此前,专家组应邀到密云参加了密云和顺义等区县生态教育学术共同体对话会,理论工作者阐释了课题研究的生态价值观取向,强调应关注“教育(德育)生态”的理论前沿,不能把生态仅仅理解和局限于自然生态,还应当将生命自身的内生态、社会的类生态纳入到生态范畴之中,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把学校变成反转课堂的体验基地,并围绕生态体验、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德育生态与网络社会主题深度对话。区县教委和学校代表分享了生态教育和区、校改革的模式与经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向、重点等,既沟通了信息,融洽了感情,又促进了课题与区县、学校实践的深度对接。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针对人类重科技轻生态、重知识智力轻道德体验的时代性问题,提出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促成教育生态关系的结构性变动,自觉营造体验场,臻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和课堂模式,提升德育文化的亲近感和吸引力。由于吸引了实践一线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生态因子,而使课题具有原创性理论气质。实践操作流程清晰、简便易行,有较长时间、较大样本的实践探索与检验,取得了显著的德育实效和社会效应。

范例五

2014年1月和10月,任丘市生态体验式道德价值观陶养培训活动按计划举行。这是以大县市为样本的区域德育效能工程推进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培训针对现实问题,聚焦生态体验德育理论及实操,课题组开设量身定制的课程。一改传统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全息沉浸在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活动之中,亲身感受爱与责任、走向蓝海、心灵之旅等体验活动的妙趣,同时又静心聆听生态体验理论的精彩慕课,渐次把德育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在开放式对话中,教师纷纷诉说生命感动、体验之思,一起经历心灵震撼,穿越生命云层。

此前,在沧州市运河区实施的七彩阳光德育工程中,开展了为期42天共计1700余人参加、量身制定的生态体验式校本轮训。老师们以自编自演的形式将生态体验理论穿插在小品、歌曲、舞蹈或表演剧之中,现场展示了生态体验轮训的卓越效果。大家或感动,或沉思,或智慧涌流,或满含泪水。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开创了德育的区域和校本工程模式,大面积提升了德育实效。其顺应时代呼唤,破解德育实效难题,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社会、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深入实地的现场扎根性研究与培训,做到了有的放矢,高效做功;探索震撼心灵、感动师生生命的有效德育形式,打开德育实践的源头活水。这使德育从口头上重视转变为政府、学校和社会用实际行动齐抓共管,切实落实,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显学”,也意味着德育理论正在深度融合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广远学术影响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模式以区本、校本真问题为切入点,行政领导和教师全员全程共同参与,在“生命多精致德育就应多精致”的体验教育中,让生态体验理论深入教师心灵深处。实验发现,德育理论必须扎根于现实德育情境中,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体验。一旦市、区县的行政、教育部门和学校扎扎实实、有针对性地切实推进,就可真正帮助德育者专业成长和做人境界提升。该种培训模式通过亲验活动、专家与教师零距离对话,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现场融合,专家切身感受与思考实践问题,而一线教师理论水平快速提升,提升了区域和学校德育的实践效能。

范例六

在生态体验德育研究荆州市沙市区子课题结题大会上,许友琴副区长指出,五年来在全区48所中小学开展的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德育目标更明晰,德育途径更宽广,德育策略更丰富、科学。全区构建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课程形态,创建出的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尤其是“四名工程”德育品牌,享誉荆楚大地。荆州市委应代明书记批示,向全市推广这一典型经验。结题会现场,展示了《抱一抱》《乡下人家》等生态体验德育课,既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老师,还感动了专家。而在沙市实验中学操场举行的“四名工程”之生态诗意大课间经典诵读擂台赛,校际间的对擂更是气势宏大,激情飞扬,精彩纷呈。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德育课题所创立的由专家、学校与政府和教育部门三结合的科研模式,开创出一条德育理论与实践协同推进的新科研范式。围绕德育新途径方法的案例探究,真正做到扎实、有序、高效,构建起德育工作新体系。生态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抓住了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着眼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交往的真问题,从学生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经历身心沉浸和内心感动的过程,让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生活中体验道德,体验生命的意义。做实做细做精德育常规管理,拓宽深化德育渠道,加强学校生態文化建设,震撼学生心灵,感动学生生命。

范例七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赵志成、汤才伟博士和萧开廷总干事一行专程到哈尔滨市实地考察交流,开放式地观验了12节生态体验课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体证了各个教室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并与23所生态体验课题实验校的教师约60多人开展零距对话。每节课所营造的体验场,诱发了生命感动。在三重生态体验中涌流的生命感悟、思想精髓物化而成的学校文化标识,处处彰显出师生的生命灵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让沉寂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看到这些在体验中陶养化育的做法和文化、师生绽放出的靓丽生命样态,参观交流的专家们都感到眼前一亮。生态体验课题真正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其魅力是做到了实处、扎到了根上。香港专家情不自禁地被感动,异口同声地高度评价:“我们这次看到了当代内地德育的真东西!你们所做的生态体验德育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与世界接轨,与香港学校正在进行的体验学习同步,原生态地展示给我们许多亮眼的启示。”

理论分析

这一有时空跨度的区域和校本范例,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意义上证明了生态体验模式是一种震撼心灵、祛枯返魅的魅力德育实践形态。哈尔滨市及多所学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引入了生态体验德育课题,十余年来忠实学习和践行该理论和模式,以其牵动和统领区域和学校发展,在师资培训、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而形成特色,创出了一条当代中国特色德育发展之路,实现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跨越式发展。生态体验场是三重生态因子的科学组织与艺术化处置情境,运行机制是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德育的枯燥说教困境,彰显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检验标准

目前,有两种颇具市场的观点值得注意:一种是抱怨德育理论空洞,德育实践盲目;另一种以为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正确结论,可以指导德育实践。这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一类缺乏建设性,或暗含着否定新中国德育改革成就之嫌;一类则流于经验主义,且带有片面性。两种观点都潜藏着巨大的危害性。必须全面确立科学、正确、合理、符合实际的新观点,即深度融合的观点,以保障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

经验既是工作的法宝,也是实践创新的壁障或桎梏,就如跳蚤实验所证实的那样。而今,社会发展呈现出加速度和复杂性,置身于网络社会、大数据、全球化时代,德育对象和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德育的老经验、老办法已不灵光,必须善于刷新和超越已有经验。德育实践呼唤原创性理论的支撑和指引,要更新德育理念和方法,优化德育过程,从根本上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让德育祛枯返魅,走出经验的困境。

深度融合是一体两面,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而实践又能检验理论。深入火热的德育改革前沿,面对日益生态多样的德育科研形态和成果簇,根据深度融合理论和诸多案例分析提出深度融合的检验标准,可作为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参照。

要有深度融合的价值形态,全面深刻地反映时代诉求、德育需求、体验者的特点与需求,践行以人为本、德育服务的价值观。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储备,既有原创性理论,又有原创性实践,且有长时间大样本的融合实践探索的检验。要有深度融合的方法论,在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上有所创新。要有深度融合的研究范式,创新出现场扎根性研究、生态对话式研究、现场汇聚反思性理论提升等范式。要有深度融合的研究方法,创生出生态融通法、体验研究法、零距对话法等新方法。要有深度融合的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超越西方解释学话语体系和本土经验话语体系,倡导体悟性、诉说性、涌流性而富有生命感悟、生态智慧、诗性的生态体验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要有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创新出情感德育模式、生态体验模式、生命叙事模式、网络体验模式等中国德育新模式。在时空拓展上,要让德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融合,德育生态与网络社会融合,线下线上互动融合。

基于以上德育哲学分析,今后和未来,我国深化德育改革的战略与路径选择,不应当在理论与实践分离中各自前行,也不应当再在经验绑架实践或实践倒逼理论的非生态化困局中徘徊,而应当自觉走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道路,让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簇而茂、融合创生。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结合全国最大的易地安置暨保障住房项目——民生尚都,开展工程档案管理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工程档案在民生重点项目实际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得出民生重点项目应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结论。

【关键词】民生;重点项目;工程档案

工程档案作为项目建设全过程原始、真实的记录,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更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1]。通过对它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可极大地推动以民生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发展,在民生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群力西区易地安置暨保障住房项目——民生尚都,作为全国最大的棚改易地安置暨保障性住房项目,占地面积2.3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44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93.96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3.8万余套。本人有幸参与了民生尚都项目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实际谈些工作体会。

1.工程档案的实际应用

1.1加强组织领导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达200栋、231万平方米。9家设计单位,62家建筑企业,9家监理公司和7家开发企业作为代建单位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难度巨大。为使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长期化,项目建设推进办(以下简称推进办)成立工程档案领导小组,统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抽调专业人员组建工程档案室,负责工程档案专项管理工作,划拨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单体楼作为工程档案室办公场所。制定并先后出台了《民生尚都项目工程档案管理方案》和《民生尚都项目工程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各参建单位主要领导作为负责人,配齐内业档案人员,在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上予以倾斜。定期召开由推进办工程部及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程档案专项会议,确保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2强化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体量巨大,而受地域气候因素的影响,建设工期十分紧迫。为保证今后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过程管理作为工程档案管理的重点来抓。要求相关各单位注意收集,前期手续、施工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及维修保养记录等档案材料。为方便档案整理,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阶段、初设批复阶段、施工图审查及完善阶段、施工阶段及后续验收竣工阶段等,分阶段整理归类各类型档案。[2]按照各个阶段编制项目工程档案目录,并印发《关于统一民生尚都项目工程档案目录格式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整理相关档案、编写目录信息。同时,购置专业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录入各类档案信息,建立项目档案信息库,方便档案的查询与使用,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

1.3做好档案移交工作

工程档案移交至市城建档案馆,是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推进办先期与市城建档案馆进行沟通,共同商定档案移交的原则、标准、程序和计划。邀请市城建档案馆专家来现场指导,按照市城建档案馆提出的标准,整理一整套完整的工程档案,并以此为样本指导全项目的档案整理工作。对那些填写不规范、装订粗糙、缺项漏项、分类不科学的工程档案,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立即按要求予以整改,并确定整改期限。对未按时完成档案移交工作的单位,延后其工程决算。

2.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對工程档案的前端管理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建建设工期紧迫,部分分项工程是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情况下完成的。由于现场状况复杂,存在部分图纸档案归类混乱甚至遗失的情况发生。为了应付工程竣工,建设单位想方设法补齐相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不能体现工程施工时的实际情况,给后续档案整理工作带来极大地困难。同时,也给今后的维修保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2.2缺乏对工程项目的跟踪

项目建设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档案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直到竣工验收后才能处于稳定状态。[3]项目土建、装饰、消防、给排水等分项工程涉及众多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十分肤浅,对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一知半解。工程建设文件材料及图纸的管理工作杂乱无章,没有按照相关法规、制度来管理工程档案,导致工程档案的完整度、准确度降低,造成工程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差,严重影响了重点项目工程档案质量。

2.3档案管理队伍亟待加强

大多数建设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从业人员往往是由内业管理人员兼职,或是即将竣工验收时临时聘用的人员,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无法保证。而工程档案管理对人员素质上也有较高的要求,既要精通档案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工程档案管理软件;更要了解规划、土建、配套工程及设备安装等知识。就目前看,现有从业人员还无法完全达到上述标准。

3.改进措施

针对项目一期工程档案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项目二期建设伊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改进。

3.1加强队伍建设

在项目二期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各投标单位要配备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工程档案业务培训。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就提出解决方法。同时,对在工程档案管理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进行交流。有效利用项目冬休期,组织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到市城建档案馆和工程档案先进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开拓眼界,更新知识结构。

3.2完善工作流程

在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就要求工程档案管理人员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收集相关档案材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设计,采取备案制。未进行备案的视为无效变更,不予进行签证。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相关变更既要保留图纸等技术资料又要注意留存相关声像档案。在竣工验收时,严格按照《民生尚都项目工程档案管理规定》对相关单位提报的档案材料进行查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

3.3落实工作责任

严格按照《民生尚都项目工程档案管理方案》中的有关规定,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参建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相关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的两级责任体系。定期对项目工程档案展开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那些不按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在项目建设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停止进行工程决算。

4.结论

在每一次物质成果丰收的背后,都矗立着一座体现人文精神的丰碑,而工程档案就是这座丰碑的基石。我们要充分认识工程档案对项目建设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使工程档案发挥更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民生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公安院校学生管理思维法治化进程

结合高校管理思维的发展历程, 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思维同样经过以下阶段: 传统管理思维、法治化思维。不论是传统管理思维, 还是法治化思维, 都对当代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 一) 传统管理思维

1.“师道尊严”的具体内涵

传统文化中, 学生管理思维可以概括为“师道尊严”, 由此公安院校的管理中更加注重对“尊严”的树立。其具体内涵有三, 一是作为管理者的教师, 汇集信仰与知识于一身, 因此有资格被尊敬; 二是队长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以自身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重。

2.“师道尊严”对现代学生管理的影响

伴随着中国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被冲击, 现代文明逐步传播, 专制主义被民主自由所取代, 以“师道尊严”为代表的传统学生管理思维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有学者认为, “师道尊严”无视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不平等造成沟通障碍, 影响和制约了教育的有效性。这种不平等关系象征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奴才关系”, 完全不适应现代民主潮流。师道尊严植根于强大的封建伦理纲常体系, 存在一定落后性与腐朽性, 但是其合理性价值也深深影响着现代学生管理工作, 对现代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公安院校是纪律化的管理, 遵守纪律的外在是奖惩制度, 内在必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伦理基础之上, 否则身服心不服。传统“师道尊严”强调以教师自身超凡魅力作为获得尊重的前提, 出发点是希望教师充当起领路人的角色。这种教育价值是不容磨灭的, 在现代学生管理之中, 师生之间存在身心发展差距的事实必须得到承认。因此教师的领路人角色也应当保留, 也必将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二) 法治化思维

1. 依法治校的概念

2003 年7 月17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 教政法[2003]3 号) 》, 2013 年1 月16 日又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逐步将“依法治校”理念完善发展, 深入人心。“依法治校”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 用法治的思想、用法制的方法, 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上规范化、合法化, 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2. 依法治校的原则

公安院校培养的是预备警官, 是公安队伍的储备力量, 是未来的执法者, 要培养出合格的执法者和优秀的公安人才, 必须先从管理做起, 管理必须先从法律制度做起。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贯彻落实方针政策。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 国家已颁布《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 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之下, 制定教育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 并依此进行学生管理。学校制定实施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管理章程, 有利于增强学校自主权,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发扬法治民主精神, 凝聚智慧、齐心协力, 推动高校建设的更好发展。因此, 运用符合上位法限制要求的学校规章进行学生管理, 符合依法治校的精神。

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者必须强化法治化管理思维, 努力树立传统管理思维中有利因素, 利用特殊权力管理思维的益处, 才能为实现学校管理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公安院校学生管理队伍法治化

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 不仅仅需要管理方法法治化, 更需要管理队伍法治化。管理方法的实践最终由人来承担, 因此对于承担管理职责的队伍来说, 只有提高自身法治化水平, 才能更好地将管理方法的法治化落到实处。

( 一) 上层设计

在上层设计层面, 应进一步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包括民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 以及兼有民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的双重关系。

一方面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基于平等基础形成的民事关系, 学生自愿支付费用接受学校教育服务, 根据民事关系等价有偿的原则, 学校因此提供服务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要。另一方面, 在涉及“公权力”领域, 学校则发挥着授权行政主体的角色, 学生则作为行政相对人。在法律授权范围内, 如给予处分、进行学籍管理等, 不存在自愿、平等协商等问题, 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行政管理关系。

总的来说, 从法律层面来讲, 学校和学生之间没有仅属于法律层面的民事关系或者行政法律关系。但是在学校与学生关系的上层设计方面, 都必须认识到, 不论何种关系, 都属于法律关系, 都需要依法处理。

( 二) 法律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管理队伍中的核心力量, 对学生管理法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人师表, 带头尊法, 在加强师资培训中的法律培训的同时, 逐步提高管理队伍法治化水平, 以带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整体水平。

通过在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开展法制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并培养一定的法律素养。职后培训中, 教育部门应根据教师工作的具体情况, 通过举办法制讲座, 案例说法和征文活动等方式调动教师坚持学习法律、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遵守法律的积极性。

( 三) 普法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中, 学生干部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 学生干部在学校中处于特殊地位。首先他们是同学们和学校之间联系的中间人。其次, 他们是学校相关部门管理、联系学生的重要渠道。最后, 他们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进行上传下达的纽带。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干部经过严格的挑选过程, 其自身素质过硬, 在学生之中能够树立榜样, 带领进步。此外,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得力助手, 可以将大量活动任务圆满完成。

因此, 对学生干部进行普法教育同样具有必要性。学生干部来自学生, 任命自高校管理者, 作为学生管理者的助手, 其同时是广大学生的发言人, 可以协调在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 推动法治化有效展开。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学生干部还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对其进行普法教育, 能够间接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另外, 由于学生干部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因此建设一支知法、懂法、用法的学生干部队伍, 可以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要求落实到基层, 真正将法治化实施到细节。

综上所述, 公安院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强化法治化管理思维, 努力树立传统管理思维中有利因素, 利用特殊权力管理思维的益处, 才能为实现学校管理法治化奠定基础。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切举措都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 力求管理程序和管理手段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必须进一步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法律培训, 对全体师生进行普法教育。惟其如此, 才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为全面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想尽自己本职之力。

摘要:公安院校的学生是将来的执法者, 因此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必须以法治化思维为先导, 努力实现管理方法法治化, 管理队伍法治化,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培养出更多以法立身和依法执政的公安人才,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法治化,公安院校,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2] [美]贝勒斯 (Bayles, M.D.) 著, 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3] 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5] 池旦.传统“师道尊严”的现代解读[J].教学与管理, 2012 (6) .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片段一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小小的光荣”指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2、“鲜味”加引号是因为指的不是生活中的鲜味,而是指新奇的题材。

3、从文中找出“别出心裁”近义词:与众不同。

4、对于作文,我悟出的道理是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5、我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 (1)记书中优美的词语。 (2)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6、做笔记的作用是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片段二(要求背诵)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cún√chún)!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ùe)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yā√yà),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gú

gǔ√)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句话。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我们总要记住“安全第一”。

3.外祖父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他赞美梅花的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

第二层: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第三层: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4.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5.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想到了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6.用“|”把语断分为四层,写出层意。 (1)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赞美梅花的精神。

(3)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 (4)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7.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 )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 ) 8.“气节”在课文中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意思。

9.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10. 这段话赞扬了梅花和梅花精神,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心声。

片段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支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惜(珍惜)玷污(污秽)唯独(唯一) 顿时(立刻)训斥(痛斥)清白(纯洁)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请你用“△△△”标出外祖父表情的词语,用“~~~~”线画出外祖父的语言,用“”画出外祖父修补图画动作的语句。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他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的象征,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

3.文中“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一句若改成“用保险刀片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意思有没有改变?两句对比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意思有改变。第一句“轻轻”、“慢慢”这两个词,是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这两个词让人感受到外祖父分外珍惜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而第二句少了这两个词语,就使人没有这种感受了。 4. 《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送梅图;5.递梅花巾。表达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片段四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

片段五(要求背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段话出自《落花生》。这篇文章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为了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赞美花生的精神,作者详细地写了议花生的经过。通过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对人有好处的,默默奉献的人。

2.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

3.体会意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爸爸告诫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品格,要做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4.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指什么?“体面”是什么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有用的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指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整个句子的意思:父亲借花生喻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贪图名利、追求体面,光彩而不学无求的人。

5.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2 它(既)好看,(又)很有用。

3 它(不但)好看,(而且)有很多人都喜欢它。

6. 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犹如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不令人羡慕,但他们切切实实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教师等,他们是默默为别人带去好处,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片段六(要求背诵)

(三)阅读《钓鱼的启示》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转眼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jǔ sànɡ(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lǚ tú(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yîu huî(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juã zã(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ɡào jiâ(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shíjiàn (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根据拼音把文中的音节写成汉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面临(面对)著名(闻名)相似(类似) 旅途(旅程)严格(严厉)诱惑(引诱) 抉择(选择)告诫(劝诫)实践(实施)

3.给加点的字注音。

转身zhuǎn

似乎sì难题nán 转动zhuàn

似的shì难民nàn

4.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 你是怎样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

道德是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而且实践道德就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这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事情,所以说实践起来很难。

6.在结尾的横线上填写出最后一句话。

7.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单写一写。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一个人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时时刻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小便宜,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从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8.句中的“鱼”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里指的并非真正的鱼。 根据你的理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9.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读了这句话,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我由此想到自己有一次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钱包,如果我把它放进自己口袋,我便有了钱,可以吃、喝、买玩具。可是,我想到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帮助找失主,虽然我没有拿到钱,但我为自己能像文中的小孩一样有道德而无比自豪。

10. 请你写一句有关道德的名言送给大家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②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片段七(要求背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用“”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2.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抖:发抖、哆嗦。

4.简要地概括这一片段的主要内容。

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5.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写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 这样写突出了父亲为了救儿子,挖的时间长的艰难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6.从“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体会到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7.结尾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8.从这个文段中你学到了哪些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呢?

从这个文段中我学到了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片段八(要求背诵)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 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 2.写出近义词

体会——感受慈祥——和蔼 幸运——走运敬仰——敬重 3.写出反义词

全面——片面提醒——提示谨慎——大意 精彩——糟糕慈祥——严厉幸运——倒霉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极点。 鼓舞——鼓动;激发。

5.这两种声音指什么?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这两种声音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我喜欢两种声音,因为“精彩极了”是赞扬声,是对“我“的鼓励,“糟糕透了”是批评声,是对“我”的提醒、警示,我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两种声音,才会不断前进。 我喜欢“精彩极了”这种赞扬声,因为这种声音是对“我“的鼓励,使我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我喜欢“糟糕透了”这种批评声,因为这种声音是对“我”的提醒、警示,使我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会误入歧途。

6.这两种声音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谨慎地把握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7.“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很幸运,“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8.为什么说“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9.画“”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一写。

句子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片段九(要求背诵)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仿写句子

有„„也有„„有„„也有„„

超市里,有新鲜的鸡蛋,也有美味可口的面包;有好吃的橘子,也有酸甜可口的草莓。 不但„„还„„

小明不但诚实,还乐于奉献。

3、用“”画出第一段中起总结作用的句子。

4、画横线句子是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是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2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玲珑剔透)

6、从哪里看出历史文物的珍贵?

圆明园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7、课文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和收藏文物的珍贵三个方面来描写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其中第二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8、《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介绍了清代圆明园的位置、构造和它的珍贵之处及其毁灭。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

9、看着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是多么辉煌,它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稀世珍宝被侵略者洗劫一空,这耻辱与沧桑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

10、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课文是怎么评价它的?如果选两个词来讲,是哪两个词?

答: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选两个词来讲,是“瑰宝”和“精华”这两个词。

片段十(要求背诵)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英勇跳崖。

2..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昂首挺胸)

(2)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不屈服。(坚强不屈)

(3)勇敢有气节又气魄大,勇往直前。(壮烈豪迈)

(4) 形容声音极大使人十分震动。(惊天动地)

(5) 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气壮山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耸立)激动(感动)相继(陆续)喜悦(快乐)眺望( 遥望

)

坚强不屈( 坚忍不拔 )

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

4.文中出现了两次“望”,一次是“眺望”,一次是“回头望望”,但含义有明显的不同,请你说说它们的区别。 “眺望”为渐渐远去的亲人祝福,“回头望望”看着离他们不远的敌人,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5..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6.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壮烈跳崖。

7.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到底,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8.根据五壮士的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满怀深情视死如归顶天立地无比蔑视昂首挺胸 (顶天立地)的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满怀深情)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无比蔑视)地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视死如归)走到悬崖边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9.假如狼牙山已开发为一处旅游胜地,你跟随旅行团来到五壮士跳崖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或喊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五壮士,你们面对敌人的包围,视死如归,从容地跳下山崖,壮烈牺牲,表现出光昭日月的民族节操。你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像峥嵘峻峭的狼牙山一样永垂不朽!你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你们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祖国,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不愧为──狼牙山壮士!

片段十一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 抢

)前一步,( 夺过

)手榴弹( 插在

)腰间,他猛地( 举起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2)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3)山涧——山间的水沟,在流淌。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顶峰歼敌。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 如:眺望、俯视

你也来写几个:凝视、观望、瞻仰、浏览、仰望。

5.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有力。这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6. 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知道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恶滔天的事吗?列举几个。南京大屠杀、“七七”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件等。

7.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们有英勇杀敌的决心,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8.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五壮士英勇跳崖。

9.《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以下顺序叙述: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片段十二(要求背诵)

毛泽东是我国亿万人民爱戴的领袖,同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著名的诗人,我们刚刚学过的《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经过了11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便是对翻越大山的高度概括。

片段十三(要求背诵)默写《长征》,回答问题。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

2.对全诗总括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长征胜利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代表“千山”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代表“万水”的诗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3.用“~~~~”画出两句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泥丸。 4. “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表现了红军把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云崖暖”“铁索寒”,一暖一寒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及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尽开颜”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片段十四(要求背诵)

1.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估计总数三十万人。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2.比较词语的意思。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句中“直奔”的意思是迫不及待地走过去,表现出人们迫切的心情。

“两股红流跟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红流”指游行队伍,“流”更能体现出人之多。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句话中连用两个“不断”,表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5.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段话表达了人民的什么心情?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6.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片段十五(要求背诵)

远离故土的人总是思念家乡,王安石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张籍对家人的牵挂更是说也说不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则用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卢纶用“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表达戊边将士对家乡的渴望;杜甫用“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表达了思友之情;刘著用“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表达了对家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片段十六(要求背诵)

请列举出六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并写出句子加以说明。(可以摘抄文中的句式)

1、列数字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举例子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3、打比方(比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4、拟人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5、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6、假设

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片段十七(要求背诵)

学习了第四组课文,我们获得了许多启示,请写出一下课文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落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片段十八(要求背诵) 读《新型玻璃》填空。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美术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术教育为人的发展培育健全心智。 3.美术教育的原始形态:父子相传、长幼相教。

4.封建社会美术教育形式是:师徒式个人教育或画院形式的皇家教育。

5.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美术教育始于1904年,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创办了多所正规的美术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美术人才,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属于现代美术教育1919-1999) 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8.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课程以及教学物质资源与技术。其中学生是第一要素。 9.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0.论述美术老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要求:

一、高尚的师德和艺德。

二、坚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①相关的美术理论②美术技能。

三、良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四、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

五、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①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②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文明的仪表风度。

七、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11.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时数、活动要求、教材编写等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是美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12.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

13.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14.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5.教材:广义的教材指用于学校教学的所有媒体材料,包括教科书和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影像资料,以及通过网络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料;狭义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

16.高中美术课程分成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每个模块又有相应具体的学习内容。

17.中小学美术教学原则:视觉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8.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或手段。

19.中小学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二、以直接感知获得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法、参观法。

三、以实践训练为主教学方法。练习法、评鉴法。

四、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欣赏法。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留空法、发现法。

20.论述怎么上好造型·表现课教学方法是什么?造型·表现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从培养观察力入手培养造型与表现能力。

三、借助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解析绘画理论。

四、通过示范传授绘画技法。

五、介绍好工具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六、加强课堂实践巡回辅导。

七、重视学生作品评价,强化艺术个性。

21.“设计·应用”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步骤②用电教手段解剖难点③反复演示④讲清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2.欣赏课的一般教学方法:

一、看;

二、查;

三、谈;

四、写。 23.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24.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和课时计划设计三部分。 25.美术课时教学计划设计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课题设计。

二、课型设计。

三、三维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外作业。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26.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前提测评或导入新课、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其中包括分析引导、提问讨论、方法步骤、布置作业、辅导练习等)和达标测评(也即结果或教学评价)等环节。

27.作业评阅应注意的问题:

一、作业不代表学生的全部成绩。

二、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 28.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和要求:

一、准备阶段。

二、实习阶段。

三、总结阶段。

29.美术课程的评价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30.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什么?①三维目标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出②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法指道,时间是否分配合理,节奏是否紧凑③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技巧必须巧熟规范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知识,作业要良好,要有师生互动⑤教学特点是否新颖。要有创新性。

31.说课:就是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32.说课的内容:①说教材:主要说“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②说叫法:主要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③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④说教学组织: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⑤说教学板书。

33.美术教学研究是一种采用教育研究的方法对美术教育现象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导致美术教育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并解决美术教育工作者实践问题的活动。

34.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 35.学教学研究范围是什么?①以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中心进行研究②以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开发为中心进行研究③以中小学美术教学理论为中心进行研究。

36.研究的步骤:①研究课题的选定②检索文献资料③研究计划的设计与制定θ④形成并实施研究计划⑤研究结果分析和成果表述。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

3、文中重点问题

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 ★《詹天佑》

1、重点问题: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2、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怀念母亲》

1、作者:季羡林

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3、重点问题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

2、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3、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听众》

1、作者:落雪

2、重点问题: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a老人并没有耳聋。b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5、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土地是神圣的》 ★《只有一个地球》

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比喻)、画图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

例如:(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打比方)

(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列数字) (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作者:西雅图

2、重点问题: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2)“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

答: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离开大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3、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4、写作方法:文体(演讲稿);文章结构总分总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少年闰土》

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 5 月, 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重点问题

(1)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答: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或为见多识广)

(2)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答:“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3、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4、写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5、人物评价: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作者:周晔。

2、重点问题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叙述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含义

答: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4、人物评价: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单元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2 ★《老人与海鸥》

1、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写作方法: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着);(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

3、文章情节: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 ★《最后一头战象》

1、作者: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2、重点问题:文章依次继续了嘎羧那几件事情?

答:记叙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情节。

(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 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月光曲》

1、资料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 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4、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补充说明:《山中访友》、《詹天佑》、《穷人》、《少年闰土》、《月光曲》、《伯牙绝弦》中需要背诵的部分,注意按课文填空、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重点复习一些句式变换,《日积月累》中的一些诗词、名句要会默写。同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这些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

三、六年级下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文言文两则》

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重点问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 ★《匆匆》

1、作者:朱自清。

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桃花心木》

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重要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

3 ★《北京的春节》

1、作者:老舍先生

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

八、除夕、初

一、十五

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

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 ★《为人民服务》

1、资料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人物评价:张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4、背诵课文第二段

(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卖火柴的小女孩》

1、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

(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3、重点问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各指什么?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4、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凡卡》

1、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

2、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3、主要情节: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最后以梦结束。

(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跨越百年的魅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跨越百年的美丽》

1、作者:梁衡

2、标题含义:“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3、中心思想: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4、重点问题: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5、人物评价:居里夫人是一个(坚定执著、有献身精神、淡泊名利)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作者:叶永烈

2、标题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上一篇:融资困境交通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产业传媒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