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范文

2023-09-18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而要把口语交际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是关键。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激活口语交际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口语交际 交际氛围 学习情境 【正 文】

以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通常被分为“听” 、“说” 、“读” 、“写”四个部分。新《语文课程标准》以“口语交际”教学取代“听、说”教学,赋予语文教学以新的内涵,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育性质目标的深化。正确理解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口语交际的内涵,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各个学段的目标,对贯彻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如今的语文老师也能清楚地意识到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知道从小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而要把口语交际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是关键。然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们,常常是束手无策,或是老师轻描淡写,或是学生寥寥数语,导致农村小学的孩子不会说,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学生不敢说,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教师应力求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来优化口语教学。为此,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口语教学,使学生从小就爱上口语交际课,培养其乐于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愉悦课堂氛围 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途径之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兴趣作为学习动机。教师常常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差归因于个体年龄增长,面子观念增强,不愿意说而已。实质上,它是学生对文本材料固定的答案与思路的不认同而没有兴趣和参与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充分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此种环境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学生就能深入思考,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指出“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帮手。

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感受到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让他们用放松而又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形成愉快而又有成效的交流氛围。例如在口语交际课《动物尾巴的功能》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先在大屏幕出示一些动物尾巴的图片和资料,这些图片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形象,有小狗、小绵羊、小老鼠、大公鸡等,鼠标点到某一个动物身上,会出现描述这个动物尾巴作用的文字,并且这些小动物还可以动起来。面对这挡不住的诱惑,学生顿时兴趣大增,纷纷举起了小手,有一位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也勇敢地举起了他的小手,教师请他走到大屏幕前,并用商量的口吻说:“你能对我们大家说说你喜欢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孩子红着脸,轻轻地说了一遍。可惜,大家都没听清。于是教师又鼓励他:“你能大声地重复一遍吗?”同时用期待的目光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回答。这一次他用响亮的声音答道:“我喜欢小狗,我家里就养了一条小狗,我知道小狗摇尾巴可以表示亲热。”多有自信的声音!教师及时地让学生进行真诚的评价:“某某,你真聪明,知道的可真多……”最后,教师对其进行了鼓励式的总结性评价:“今天,你表现真棒!希望以后再接再厉,说得更妙。”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二、扩充文本学习内容 丰富口语交际资源

当我们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经常是对应用语言、表情、手势等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诸方面进行讲述。从理论掌握上来看,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反映出学习内容的不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扩充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可以使用诵读示范影音,也可以播放《新闻联播》、《曲苑杂谈》、《国际大专辩论会》等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体会语感、语速及语言的技巧,起到攻玉之效。与此同时,还可播放与文本相关的影视作品,使其感受到在语言环境的具体应用。此外,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口语交际材料有关的信息资源。例如在进行《介绍世界名城》的口语交际时,教师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名城,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于是同学们一下子就忙开了:有的打开老师提供的网页,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在网络上遨游了一圈后,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世界名城的各种资料。当教师点名学生起来介绍时,学生个个介绍得有条有理,生动引人。由此可见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快捷、生动、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再现真实生活情景 开拓口语交际途径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这体现了语言教学实践性要求。我们生存的母语环境,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开拓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如在口语交际课《学会做客》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是怎样去做客的?然后老师播放一位学生真真去做客的四张照片,让学生说这几张照片分别拍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境?如果你是真真,当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环节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创设了一个轻松而又真实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概而言之,凡是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都可以把它拍摄或者录制下来,再拿到教室里播放,然后集体分析、评议。正确的做法大家继续仿效,错误的做法大家引以为戒。这样,信息技术又起到再现生活真实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事之道,又能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四、提供才能展示平台 体验口语交际乐趣

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大家认可的欲望,小学生尤其突出!无论是谁,说了一段精彩的话,总是想让别人知道,得到大家的肯定与欣赏。如何让学生更大限度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把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的精彩语句发表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随时都能浏览,并对“榜上有名”的“口才家”给予一定的奖励,颁发“小小口才家”证书,让孩子们都有一种想证明自己的欲望,口语交际课的质量与日俱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经典”都是由我来操作,时间长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开始训练我的弟子们自己上传,于是在班级里又掀起了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潮,这真是一举两得啊!后来,学生们为了让自己的精彩语句有“收藏”价值,他们又开始跟我学起了个人主页的制作。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放到主页里,进行美化,并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制成班级主页收录班级里学生的所有主页,并且进行链接,成为一个小型的网站,使学生充分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实践证明,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激发兴趣,优化效果的作用。口语交际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及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口语化,凸显情感性、互动性。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低水平到高层次的训练过程,它不仅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能净化学生的灵魂、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培养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不断地创新、积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不断寻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巧用信息技术,为口语交际教学创设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口语交际课更精彩!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每个议论的话题,都有“反面”存在;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的眼睛实在不少,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要爱美,但更要珍惜美。

09.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作文风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相互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难关,教师、学生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绩上,而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也是导致高中生写作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强自信心,更加执着于作文写作。比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应仔细修改,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一定要在旁边备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奖性的词语。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

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名言

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并做好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4.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比较有新意,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样,如果文章的结尾有一个漂亮的总结,为整篇文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可以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多花点心思。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并且传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2]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3).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1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已有生活素材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集中书面表达, 可见, 生活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来源, 作文则是生活的反映。作文的意义只存在于写作者个人的亲身感受中。唯有找准个人与生活的联结点, 才能给予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因此, 要注重加强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彼此联系, 做到说真话、讲实话,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作文教学一旦离开生活, 特别是高中生所熟悉的生活, 写出来的作文肯定言之无物。可见要将作文写好, 一定要以真实为前提, 这就要依靠学生平常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拥有了生活基础, 作文才会有理有据。对学生来说, 他们自己所接触到的生活是最有意义的, 写作已不仅仅是技巧和手段, 更是与学生内心思想和感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作文要写出自己内心的思考和体会才会生动, 那么重点就在于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尤其是他们身边的社会, 多贴近真实的生活, 以便更好地描写生活。具体来说, 要发动学生走出封闭的校门, 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挖掘生动形象的典型事例, 从而让作文真正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笔者平时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随时记录所思所想, 并写进观察日记。同时, 再进行批阅, 以鼓励性评语为主, 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2 创新作文拟题方法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 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透过题目, 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灵魂。在教学中,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创新文章题目的拟写方法。一是抓住关键句拟题。一些文章在确定相关材料后, 会出现题目一时难以确定的情况。这时, 也许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一句话, 就抒发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在文章中起到了围绕主题和深化推进的作用, 这样就可考虑以之作为作文的题目。二是充分发挥想象拟题。文章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等作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巧用联想写作, 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许多高中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由于思路有限、视野狭窄而就事论事、空洞乏味, 其主要不足是联想不够丰富, 缺乏生机勃勃的气息, 好像先天气血不足, 加之后天失调的青少年, 了无生气。这时, 加入联想元素, 就能强化众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让众多事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给文章带来十分浓郁的美感, 从而找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顺利拟定题目。三是创设朦胧氛围拟题。朦胧美常给读者以无限遐想, 这类朦胧的题目令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使题目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量, 为读者了解文章的主旨布设了悬念。读者一看到题目后, 就会产生一定的疑问, 从而十分急切地渴望阅读文章全文。如此, 读者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感受和理解, 才会作者的命题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指, 读者的思维过程不是直截了当的, 而且要走过一段艰辛曲折的道路。可见, 运用创设朦胧氛围拟定题目, 能够让主题得到深化, 从而为作品增添别样的色彩。

3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一直是写作过程中的不竭动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 就需要教师去不断激发, 不仅要抓住一切机会多表扬学生, 而且要尽量让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觉得真正有东西可写。激发兴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既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诗词欣赏等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同以往的新感受, 还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开展实地调查,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这样, 学生的作文就会有东西可写, 就能够对生活深入思考, 观察各类社会现象, 增强写作的主动性。而且,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够也能得到提升, 做到与学生一起进步。

4 采取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发展与升华。那么, 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 就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 高中学生局限于课堂, 受限于课本, 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当少。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通过阅读去补充。高中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大量名篇佳作, 是一个璀璨的文学宝库, 篇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抒发。在课文教学中, 要引领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在涵义, 把握作者创作的脉搏,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浓烈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 生发出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 学生在愉悦的情绪当中, 感受到优秀作品的独有魅力, 就会被激发出创作的欲望, 写起文章来就会挥洒自如。比如, 散文《荷塘月色》中那萦绕着的淡淡喜悦和哀愁, 就会对学生产生震撼的力量。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牢牢抓住语文课堂, 就能让它成为情感世界里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在学习诗歌《虞美人》时,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模拟成抒情主人公李煜, 充分发挥和调动想象, 体会登楼远望, 故国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之愁。在学习散文《河塘夜色》时, 不妨先找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 在一个类似河塘的地方坐一坐、走一走, 在月下静坐, 思绪随之飘飞, 这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心理体验。由此看来, 巧妙借用课文中的情境, 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写作精神家园。读写结合策略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 还要带着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重新对照课文内容, 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对自己的写作的文章反复进行修改。这样, 通过反复阅读和反复修改,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明显增强, 实现了读写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色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让高中生真正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他们所接触到的多彩世界。尽管要开展好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但是要想让高中作文教学取得新的发展, 就要继续致力于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进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从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创新作文拟题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采取读写结合策略等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然.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J].今日中国教研, 2008 (12) .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写作能力是彰显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指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难度大,同时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入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效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坚实阵地,抓好作文教学指导,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高中阶段的教师与学生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确立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着力探究综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加完备的写作能力,掌握科学化的写作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力革新思维,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多元方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创造优质条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一、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

从当前高中生写作状态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不够理想,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层递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开展持续性的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层递式教学,因为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首先,让学生要侧重于语言素材的输入,具体可以通过课堂与课后素材积累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累;其次,要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培育,重点训练学生的情感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有效。 再次,要注意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比如开篇技巧、结尾设计、构思技巧、遣词造句技巧等等,提高学生的写作层次。 最后要多安排写作训练活动, 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技巧的熟练应用水平,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达成层递式教学的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

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关注学生的自然感受与生活感悟,运用体验式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境界。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建立在体验基础之上,借助情境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或接触事物当中得到感悟消化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能力,建构情感脉络,然后用文字准确表达个人情感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体验活动当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和作文表达层次,也有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体验生活是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改变教学范围狭窄的现状,引领学生进入广阔和开放性的生活,获取思想与感悟源泉,让写出来的文章,既有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又有所升华。比如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庆祝活动,观看国庆大典、国庆晚会或把学生带到政府广场,感受国庆气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参与当中积累素材,增强学生对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把握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品位与创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国庆节相关的材料,让自己的感悟表达更加真挚和丰富。

三、落实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核心,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实践当中提供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课堂环境,并在课堂当中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消化知识方法,增进师生互动,达成教育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存在两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一是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利用实践的方式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可以丰富学生个体情感,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引起共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发挥出了突出作用,可以通过布置任务和完成任务这样的过程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教师需要科学布置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积极理解和主动表达,让学生能够创作出优质作品。 比如在要求学生以励志为主题进行创作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下任务:积极收集励志人物故事,并和大家交流分享;请收集励志文学作品,并对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情感进行总结。 把信息收集和总结结果应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建立写作信心,丰富内在情感,真正创作出可以打动人的合格作品。

四、组织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应用广泛且应用价值突出的方法,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之外,还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与探究空间,增强作文教学实效性, 让学生能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智慧交流和碰撞当中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当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学生拥有课堂主动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激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深度学习,维护写作质量。 例如,在教学如何在写作当中写出个性时,为了帮助学生化解写作当中的难题,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写作个性化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在写作当中要讲求创新和凸显个性? 在写作环节如何有效体现个性? 写出个性化作文应该用到哪些技巧? 在自主探究空间当中,学生可以充分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创作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写作打基础。

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教育改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引入新型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为学生创造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 受到传统固化教学思维影响,以往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始终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个性化学习,给作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师要着力探究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当中的应用,用新思维来指导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职能,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跳脱出来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全面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舒漫.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文学教育 (下),2019,(12):106-107.

[2]陆琴 .思绪 , 在体验中飞扬 ———对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19,(12):71-73.

[3]黃志坚.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85.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李晓苇

作文素材积累,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很难练好的基本功。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注重素材积累,是因为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是高中作文的重要文体形式。而议论文是大多数高中生普遍喜欢采用的文体。因为议论文具有本身结构的匀称、构思的相对简单、评分细则明确等特点,考生们趋向于选择议论文写作,尤其是在高考考场上。

通常所说的“作文素材”,实际上主要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没有素材的议论文,只会是索然无味的一纸空谈,思想观点被架空,论证过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泛泛而谈,没有论据支撑,任你说得怎样天花乱坠,始终无法让人信服,文章自然不实在、不精彩。

对于面临高考压力的师生而言,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养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素材积累是一个热点,亦是一个难点。各个学校对于作文素材积累工作的要求和方法不一样,同一个学校的不同老师,对于作文素材积累的理解和要求也不一样。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和同事的交流探讨,简单总结了一些有关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策略一: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与课堂,善用所学,推陈出新。

议论文写作,对论据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恰当,也就是论据有针对性,足以证明观点,没有破绽,让人无从辩驳。从这个层面来讲,作文素材并非一定要新颖,相反,对于一些大家熟悉的论据,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推陈出新,我们同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课堂”的能力,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从语文课本中、从语文课堂上积累素材,灵活运用,化腐朽为神奇,写深刻,写生动,取材凡俗却又落笔生花。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得来最便宜、准确率最高的阅读文本,就是我们的教材,语文,政史地,甚至数理化课本,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揣摩和借鉴的地方。关键问题就是,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学生去发现并积累课本、课堂中接触到的素材,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

阅读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许多在考场中胜出作文在论据上不仅不陌生,反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2009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站在-------的门口》中有一篇名为《站在文学的门口 》的满分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的精彩,想象合理,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最难能可贵的一点还在于作者能够从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两个典型的代表不同风格的文学人物——曹操、李清照,结合他们的生世经历,结合语文课上接触过的《观沧海》、《赤壁赋》、《醉花阴》、《一剪梅》等经典作品,写出了作者对于文学人物的深刻理解。真可以称之为“推陈出新”。

再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1 这段文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由我们熟悉的苏轼入手,写苏轼被贬黄州仍不甘平庸,仍在上下求索,并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及《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名句,联系现代学者林纾的故事,来谈人生的追求,可见出该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由日常所学入手,且能“出乎其外”巧妙联系自己积累的“独门菜”行文,更显该生的灵活聪慧。

策略二:颗粒归仓。

铢积寸累,颗粒归仓。素材积累,没有良法,重在持之以恒。 作文无巧法,就是多感悟多思考多练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一个丰富的素材积累过程,想要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行文如流水,典型例证或者名言佳句可以信手拈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很多中学老师都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和积累,将平常阅读活动中那些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文章或文段摘抄在我们的积累本上,同时时常温习,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我们写起文章得心应手了,至少我们有得写了。这就好比收获的农人,等到地里的粮食都颗粒归仓之后,才惊喜地发现自家“富足”到仓满囤流。

在日常的阅读、上网、读报、看新闻、听广播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留心,有许多素材值得我们关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手,就一定会让使我们知识储备更广,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写文章也更加得心应手。

需要强调的是,摘抄积累素材时,一定要讲求准确、严谨,不能粗枝大叶,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犯了论据不严密不准确的大忌。

例如:2011广东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这篇文章先以电影《让子弹飞》中情节入手,夺人眼球,既富有时代感,又能恰当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然后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文章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内容充

2 实,有理有据。这显然与作者平时的扎实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所以,素材积累,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工作要做细做实。涓滴材料,汇集成海,等到用时,才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策略三:合作共赢。

同学合作,师生合作,老师之间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写一篇好文章,内容的充实很重要。而对于高中作文而言,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更高,文章的思辨性、深刻性和生动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我们思考素材的实际参考价值和论证力度。另外,摆在高中生面前的一个现实就是,学业任务过重,自发阅读和积累的时间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调资源共享,尤其要求我们注重合作。至于合作的方式,其实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至少有三种合作的形式: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做素材积累工作;老师和同学合作,老师将接触到素材推介给学生,学生亦可以将好的文章资料介绍给老师;老师与老师合作,一个备课组,可以围绕某个话题做相关的素材积累工作,做好职能分工,并且将老师们搜集的素材编辑成文稿,下发给学生。

策略四:分类整合。

拥有较强的分类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史绍典先生说:“积累的过程和方法应被高度重视,强调有序和渐进、梳理和弥补,随时调整远中近期的目标,确定每个时段的积累重点,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1我们手头的素材,尤其是学生积累本上的素材,在数量上往往固然是可观的,但同时也会有散乱无绪的特点,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联想到相关的多个素材,因而也不能够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对于所积累的素材的后期整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具有一定数量的素材,我们要学会资源整合。

整合作文素材资源的方法很多,例如: 其一,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根据素材来源的不同,可以设立教材素材(素材都来自平时我们手头的教材)、名著素材(推介给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中的素材,如中国古诗词、古典小说和国外知名小说中的素材)、社会热点素材等。

其二,提纲挈领法:设立主题(或话题)、关键词,围绕主题搜集相关材料,编辑相对独立的章节。例如,以“生命的格调”为主题,我们可以搜集列举相关的素材:

第一类,自然界的植物。追求光明的向日葵,傲雪的梅花与青松,清淡超然的菊花,纯洁高贵的兰花、梨花,追求灿烂生命的昙花、樱花,顽强的爬山虎,平凡的小草,日本地震中的“奇迹松”等等;

第二类,自然界的动物。奔腾的骏马,飞翔的苍鹰,勇敢的海燕,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回归荒野的雪橇狗巴克,麦克维尔《白鲸》神秘又聪明的白鲸,汶川地震中的在地下存活36天的“坚强猪”,新西兰的倔强地在山中藏身达六年之久的“反抗剥削”的绵羊“史莱克”等等;

第三类,有格调有风骨的人。

天真烂漫的苏轼,临死不忘报国的陆游,“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文天祥,“以血荐轩辕”的谭嗣同,写下《与妻书》坚定赴国难的林觉民,勇敢的海明威,不屈的鲁迅,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

其三,举一反三法:由一个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多个材料。

例如,我们可以由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的窦娥,联想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雷雨》中的蘩漪,以及《简爱》中的简爱姑娘、《飘》中的主人公斯佳丽、《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等等,我们将这些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整理归类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搜集整理工作。

高中作文教学范文第6篇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理想;(3)传统美德;(4)奉献精神;(5)弘扬正气;(6)见义勇为;(7)艰苦奋斗;(8)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9)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

(10)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11)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12)环保意识的增强;

(13)做人与处世;(14)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

1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 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题材:热爱家乡。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

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作文成功之路》2000年1期例文(P14)《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

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无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

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

上一篇:行政决策的方法范文下一篇:生活小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