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16

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夏维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选修侧重关注作为整体的中长篇以及短篇小说。限于教材内容篇幅,本教材大部分为中国小说的片段或者其中的经典篇幅。因此,《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快感”,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达成所谓“有创意的阅读”。文章不一定要篇篇讲,但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性指导,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小说人物、环境、情节、主题进行分析探讨。

二、目标及其解析

1、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问题

2、学会运用小说阅读技巧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泛读情节,对人物性格、命运、行为、思想、情感的成因,反映出的问题缺乏敏锐感知及其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以往缺乏对长篇小说整体的把握及分析,解决的方法是先以一部大家熟悉的长篇小说作为示范样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方法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以分析性文章为蓝本,共同模仿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四、教学条件支持

Ppt、视频、示例分析《西游记》

五、教学过程

问题

1、什么是小说欣赏?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进行铺展。

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欣赏小说,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方面,即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

问题

2、小说欣赏包含哪些方面? 1.欣赏人物形象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举例:《英雄》无名由最初的个人武力英雄转变为为民为天下的大义英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人物形象的塑造转变)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举例:《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的思想性格特点)

分析环境时应该注意:

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神雕侠侣》杨过的性格变化)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 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欣赏小说的语言

欣赏小说语言,我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教师示例:

《西游记问题研究分析》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3)唐太宗地府还魂

(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5)取经难,传经更难

(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8)唐僧的父母亲

(9)《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

(10)殷小姐绣球招亲

(11)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12)江流僧复仇报本

(13)观音菩萨的黑帐

(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15)佛道相争

(16)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

(17)官封弼马温

(18)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19)大闹天宫的背后

(20)猪八戒戏嫦娥的真相

(21)猪八戒是怎样调戏嫦娥的

(22)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

(23)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 (24)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

(25)《四圣试禅心》的真相

(26)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

(27)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

(28)神仙的等级是怎样定位的

(29)神仙的修炼历程

(30)太上老君VS观音菩萨

(31)红孩儿

(32)取经不是作戏

(33)西游记中最牛的神仙

(34)五庄观的秘密

(35)长生不老之吃人秘方

(36)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

(37)敲诈如来佛的人

(38)西游记中最奇特的妖怪

(39)真假美猴王之谜

(40)孙悟空是怎样成佛的

(41)冒充如来佛的人

(42)看看老子是哪个

(43)孙悟空的师父究竟是谁

(44)如来与菩提

(45)佛法无边

(46)西游记中的国王

(47)西游记中最逍遥自在的妖怪

(48)是谁迫害的牛魔王

(49)铁扇公主的身世之谜

(50)土地公公也疯狂

(51)牛魔王是怎样屈服的 (52)五百年前闹天宫的究竟是谁

(53)西游记中的恐怖基地

(54)孙悟空VS狮子精

(55)妖祖

(56)吃唐僧肉的正确方法

(57)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真相揭秘

(58)金蝉子转世之秘

(59)大鹏VS如来

(60)唐僧在女儿国结婚了

(61)唐僧有没有桃花运

(62)沙僧为何不卖力

(63)卷帘大将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65)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66)猪八戒为何老是要散伙

(67)取经为何遭勒索

(68)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

(69)都是取经的受益者

(70)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71)《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一书我例举了71个问题,我们可以挑选几个进行分析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其他问题可以交给学生研究,从而以点带面达到欣赏的目的。

例如问题1:《西游记》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分析:《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六、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承传

统,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澡、捣、泥、斯、捏、痒、宛、碌”等8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慢条斯理、宛如、小心翼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简要地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能抓住描写外婆动作的词语,用几句话连贯地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

3、体会女孩子们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文媒体、相关词语的卡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小指甲变了

指名读课题。(要求学生关注课题中两个字需要读轻声的字。)

2、反馈预习,初步破题。

师:小指甲变了,变得怎样了呢?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1)根据学生的回答

(2)朗读体会词语的意思。 (3)读句子体会小指甲的变化。

出示句子: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 师:小指甲变得又又美丽又可爱,真像(引读)---- 点击媒体出现:(句号变逗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二、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的大意

1、读课文,了解指甲变化的原因

师:小指甲怎么会像玲珑的宝石一样美丽、可爱,又有光泽呢?就请你读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小指甲变化的原因,试着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交流回答

板书:外婆

女孩们

包(染)

2、了解外婆为女孩染指甲的时间,朗读积累描写月夜的语句。 师:什么时候包的呀?你从哪里知道的?

媒体出示: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 师:是啊,在这样一个柔和的夜晚??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媒体出示)

教师随机指导:“槐”的读音,正确停顿“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 师:这样一个宁静,有月亮的晚上,就叫作---月夜(板书)

3、了解指甲发生变化的时间。

u

找到相关语句,认识生字,并读通顺句子 师:什么时候小指甲发生了变化?你又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媒体出示:晨星落尽,金鸡初啼,女孩子们一骨碌坐起来,撩开了毯子,咬开了线儿,剥开了叶儿。

学习生字:“碌”(书空:碌)“撩”(正音)

u

找到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那么长的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了解到时间发生了变化? 指导读词:晨星落尽

金鸡初啼

师:这告诉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已经到了??第二天清晨(板书)

4、根据板书用几句话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交流:月夜,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第二天清晨,小指甲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的。

三、深入学习,了解“染指甲”的过程,体会人物心情。

师:外婆是怎样为女孩们染指甲的?(手指板书)女孩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月夜去看一看吧!

1、朗读积累,学习第一小节。

引读:(媒体出示)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

??在这样柔美的月夜,女孩子??(引读)洗了澡,围着红兜兜,披着纤长的散发,聚在苇席上乘凉。

随机指导读词:散发

苇席

2、学习第二节,了解外婆染指甲的准备工作。

师:女孩们一边欢笑着,一边看着外婆在为染指甲做准备呢!

板书:准备

u

了解外婆为染指甲准备了哪些材料 指名读,提出要求:外婆准备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第二节

交流反馈:凤仙花瓣

蒜臼

小苎麻叶(媒体出示,正音) u

了解外婆准备材料的过程 师:外婆是怎样来准备这些东西的呢?

看媒体说说准备的过程:瞧,外婆先采了???抖在???下???这里外婆是在干什么呀?捣花泥???又摘来???

师:为了帮小女孩染指甲,原来外婆作了两项准备工作,先是---(做染指甲的花泥),然后----(准备包指甲的小苎麻叶)

3、学习第三节,情境创设感受小女孩染指甲时着急的心情。

师:孩子们,现在外婆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啦,要包指甲啦,谁先来啊?

l

怎么没反应的呀?手都不伸出来,怎么包啊?哟,你们就像文中的“我”,西院的晶晶,南院的朵朵,后院的萍萍,都伸出了你们白白胖胖的小手,鸟雀似地叫着??。你把手都要伸到我面前来了,为什么呀?哦,难怪你们都伸出??,鸟雀似地叫着?? l

从你们的动作和鸟雀似的叫声中我感受到你们心里都很??着急。随机板书:着急

4、学习第四小节,着重了解外婆染指甲的过程,体会女孩染指甲时的心情。

师:面对女孩们的着急,外婆却是???引读(媒体出示)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给我们包着。 正音:斯

读词:慢条斯理 (1)学生自由读文,圈出动词。

媒体圈出动作,随机学习生字“捏”(书空)师随机演示“捻”。 交流:捏

捻 (2)做做动作,连贯地说一说外婆染指甲的过程

媒体出示:外婆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包着。她先………接着……再……(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上台说)

(3)引读句子,感受小女孩染指甲时的心情

引读:瞧,当外婆捏着小指头,用小刀在指甲盖上轻轻地刮下一层薄屑儿时??哟,好痒人儿哟;(正音人儿)跟老师读 引读:当外婆放上一点花泥时??哟,好凉啊!

师:对于我们这群从来没有染过指甲的女孩来讲,这一切都让我们非常 板书:新奇

5、学习第五节,朗读感受小女孩的“小心翼翼”。

师:小指甲染好了(引读)每个小女孩儿都???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媒体随机泛红“小心翼翼”)

师:这里连用了三个???是想告诉我们?(小心谨慎:当成了宝,生怕弄坏了等)

6、学习六小节,拓展想象。

引读:月儿???风儿???孩子们???在梦中,她们仿佛看到了???(小指甲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

7、学习第七节,体会第二天女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u

朗读感受女孩急切想要看到指甲变化的心情。 师:第二天……指名读媒体出示:第七节读一句 u

体会女孩们看到指甲变化的惊喜之情

师:在小女孩们急切的盼望下,小指甲变了---(直接引读)媒体出示句子。 师:从两个“啊”和一个“!”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对啊,女孩们没有想到指甲真的会变得那么美丽-(红润润的),那么有光泽-(亮晶晶的),那么的香-(香喷喷的),这对大家来讲真是一份意外的-----板书 惊喜

三、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童年生活真是太美好了,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来,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课题。

板书:

月夜

第二天清晨

外婆

准备

包(染)

红润润

小指甲变了 亮晶晶

香喷喷

女孩们

着急

新奇

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笑书神侠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板书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书写板书必须规范,即写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字体大小要均匀,字体大小要以后排学生看清为宜。在书写板书时,文字笔画应清晰、板面干净。教师板书的规范,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概括性原则

由于黑板上的空间、教师的授课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的板书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的板书要有概括、总结教材的作用,要能展示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板书上每一部分都应有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板书的视觉刺激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3.条理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要揭示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利于学生记录、理解和掌握。有条理的板书能使学生顺着板书显示的关系“顺藤摸瓜”,知晓上下左右的主要内容,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产生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层次明晰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

4.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板书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原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来设计板书。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的板书,以板书来体现教学目标,借助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差异很大,因而在设计板书时要因人而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

5.启发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来自于教材内容,又应高于教材,即应具有启发性。设计精美的板书不仅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更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从直观的板书内容中悟到一些教材中不曾明确写出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板书的类型设计

1.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指按教学内容,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排出书写的提纲。它的特点是: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精髓,把握重点词语,运用几个有代表性、存在内在联系的关键词,有逻辑地进行排列组合。它能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减少学生认知负荷,培养思维能力。如《鲸》一文的板书设计:

3.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一般用于知识性强并可以明显进行分类的内容。教师设计出表格,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表格式板书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进行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智烧敌舰》一文的板书设计:

4.图解式

图解式板书是指教师运用图形、线条、箭头、符号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板书方法。在所有的板书形式中图解式最具直观形象性,这种板书能一目了然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饶有兴致地探求学习内容,理解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此类型板书特别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低年龄段的学生。

图解式板书有很多形式:条幅式、辐射式、扇形式、金字塔式、简笔画式等。如《泊船瓜洲》一文的板书:

5.对比式

教师把教学内容相互对立或对应的部分集中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突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之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对立或对应的现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司马光》一文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就可以用对比式板书把司马光的勇敢、聪明的特点凸现出来。

6.问题式

问题式板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板书,其他类型板书是由词语、语句组成的,而它主要是由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成,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可以说这种板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探索未知问题。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由于文题中只给出了中计者的姓名,而没有给出谁用的计策,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用问题式板书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7.流程式

将教材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板书遵循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能使学生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对内容有较全面的理解。如《月光曲》:

三、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展示的时机

一般板书展示的时机是:教师在口头言语讲解到某部分后,立即写出相应的板书,即边讲边写。这种展示板书的方式特别适用于教授新内容。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每位教师在使用板书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先讲再写,可以先写再讲,还可以边写边讲。先讲再写是指教师先用口头言语进行详细的讲解,再对教学内容总结归纳,展示出板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此法。先写再讲是指先完整地展示板书内容,教师再进行口头言语的详细讲解。一般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例题时,基本上采用的是此种展现形式。

2.板书类型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一般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板书,这样才能给学生不断变化的丰富刺激,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其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变化而不断进行。教师在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板书时要注意每种类型板书的特点和要求,针对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各种板书进行比较,选择效果理想的、能突出重点、条理清楚的板书。 3.色彩的搭配

板书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意协调和醒目。教师在关键的字词上应使用彩色的粉笔书写,以提示学生注意。要避免滥用色彩,使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也要避免只使用一种颜色,使学生觉得单调,难以引起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注意。

4.空白的运用

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

1.教学案例有明确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主题后,要扼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动机与具体目标。

2、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产物,必须真实。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写真(对话式或叙事式),是教学案例的基本组成部分。

3、教学案例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主题的讨论与反思。因此,执教教师必须提供教学反思;反思必须紧扣主题,并针对课堂发生的真实的事件与情节。

4、教学案例还应该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所“创新”,通过“案例评析”让更多的教师能够了解、关注数学教育的前沿问题、科研成果或发展趋势。

二、教学案例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1、案例的标题与署名

大标题是案例主题,小标题是教学内容(与教材课题保持一致)。如,“在估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北师大一年级下册‘套圈游戏’”。然后直接署上作者和点评人的单位、姓名。

2、案例的基本结构(允许有所突破,可以不拘一格)

①主题阐述:呈现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或要达成的目标,着重呈现问题是如何提出(如教材编写意图与实际教学困难),以及问题解决思路。从简不宜繁。 ② 设计说明:意在说明本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③课堂写真:反映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可以多样:记录课堂过程为主、对话式或叙事式。最好是片段式地撰写,有小标题。

④课后反思: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落差,或针对课堂发生的偶发事件。

⑤问题讨论(案例评析):必须聚焦问题,对问题的讨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以小见大”。 教育理论的底蕴与教学实践的创新能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3、案例篇幅3000~4000字为宜

为了节省篇幅,上述的“设计创新”与“教学反思”这两部分可以没有,或者把它们提炼为问题,融入到“问题讨论”之中。

三、教学案例的课题与主题的研究建议

1.同一个课题可以多角度地开发研究主题。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一课,数学内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研究主题可以是“如何实现算法多样化”、“学生的计算策略与个体的思维差异”、“从数字关系寻找有效的计算策略”等。期待以市州(县区)或学校为单位的“同课题多角度”或“同课异构”的研究案例。 2.要重视研究开发下列主题的教学案例: 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②学生学习的困难、原因与对策。 ③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④开发适合农村学生的数学情境。

⑤数学教育理论或者教与学新方法的尝试,等等。

3.课堂教学案例中的课堂教学允许有失误,有败笔,关键是能否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讨论,为后来者提供前车之鉴。这样基于优质课的案例也应该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思和讨论。

4、选定课题和研究主题后,以下内容应在教学案例中反映: ①包含哪些教学活动或环节?

②要解决哪些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 ③需要记录哪些课堂事件或资料。

对学生的教学前测和后测是对学生学习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设计、实践、反思、改进设计、再实践、再反思„„,是形成精品案例的保障。

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也可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增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最新201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时光飞逝,2016的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接近了尾声,我对自己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是九年级开始学习的启蒙阶

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的问题,并且一直在教学中探索,反思,总结。现将我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在教学中往往发现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

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课堂

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决不放弃差生,利用教材中的简单知识点树立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在每次测验时,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期末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要进一步提高,要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保持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感觉时间比较紧,导致课上没能很好的夯实基础。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掉队,失去兴趣。从而成绩比较低。

在当前的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

上一篇:这就是幸福范文下一篇:评委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