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

2023-09-23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1篇

摘 要:立足马克思幸福观,考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增进其职业幸福感的路径。采用人脸量表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7所高校青年教师调查,采集有效样本214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较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年龄和薪资待遇方面的存在差异,在不同学历(学位)的个别维度上存在差异,在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教龄、学校性质方面无差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还需不断健全政策支持、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生态环境、构建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以及生成自主学习发展的内驱动力系统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

1.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科学的幸福观应该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劳动和创造的统一,人的幸福和人的本质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幸福的来源有三:一是一种状态“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二是幸福来源于客体,有其载体或客观性内容,但过分强调客体的决定作用必然导致物质享乐主义;三是幸福与否由主体决定,有其主观感受性,但过分强调主体的感受必然导致的结论是幸福在于心灵的体悟。[1]

国内外研究者对幸福感内涵的界定较丰富,如英国学者Elizabeth Holmes(2006)则认为,幸福感寻求的是身体和心灵两者之间的和谐。当生活中没有不良刺激烦扰,没有重压侵袭的时候,各维度之间的平衡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而此时我们会对工作甚至命运有一种掌控的感觉。[2]邢占军(2002)在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幸福感是由人們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3]朱新巧(2008)认为幸福感是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与人们所处的客观条件紧密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4]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也有较丰富的研究,如檀传宝(2002)将幸福解释为一种能力,是一种与实现幸福有关的主体条件或能力。幸福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职业理想得以自由实现的特定的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幸福感就是其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的感受。[5]束从敏(2003)认为,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职业幸福感就是指人们在这种人类活动中的幸福体验。总之,职业幸福感就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6]沈又红(2005)认为,教师幸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7]曾抗(2008)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能自由发挥潜能,能满足自我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和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8]

此外关于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者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基本偏重主观幸福感的分析,如Ulla(1994)等人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教师的幸福感更高,授课课程及教学水平是职业幸福感产生差异的最大因素。Rubina(1997)等人的调查发现,教师的工作成就和自我评价与教师幸福感成正比。AthanasiosDK(2001)调查发现,教师对工作本身满意,但对于工作的待遇、晋升机会则感到不满。[9]黄海蓉(2008)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幸福感高于男教师;年龄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复杂,并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总体得分居于中间偏上水平。[10]马秀春(2009)中发现,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颈肩腰椎病、静脉曲张、声带充血、息肉、小结等病症成为常见病,影响幸福感。[11]刘虹(2013)调查显示,未婚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已婚教师,教授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副教授次之,讲师和助教最低。[12]杨铷铷(2016)研究结果显示,薪资待遇和工作成效的平均值最低,是影响其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因素。[13]

本研究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立足马克思幸福观,采用人脸量表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7所高校214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考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以及基于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教龄、年龄和薪资待遇的差异性,从政府、社会、高校及教师四个层面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出建议。

2统计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2019年3-6月,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7所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培正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260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82.3%。

有效被试为214人,其中男性占42.1%,女性占57.9%;已婚占89.7%,未婚占10.3%;30岁以下占8.9%,31-40岁占91.1%;在学历上,本科占1.9%,硕士占21.0%,博士占77.1%;在职称上,助教占18.2%,讲师占78.5%,副教授占3.3%;在教龄上,2年以下占4.7%,2-5年占16.4%,6-10年占45.3%,10年以上占33.6%;在年收入上,5-10万占33.6%,10-15万占55.1%,15万以上占11.2%;在学校性质上,985/211高校占14.0%,普通公办占49.1%,民办院校占25.2%,独立院校占11.7%。

2.2研究工具

研究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人脸量表[14]和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人脸量表为对工作的总体感受的评价,从非常幸福到非常不幸福共7个等级,得分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包括职业本身、人际关系、工作成效、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及躯体健康7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其中17题,20题,21题,22题,23题,24题,42题,43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幸福感水平越高。7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945、0.947、0.784、0.930、0.946、0.903、0.959、0.818。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 0.958。总量表的效度为0.979。

2.3数据分析

2.3.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结果表明,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幸福”,占比达到79.5%。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体状态良好,对职业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

2.3.2人口学背景变量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1)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2)不同年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不同年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和躯体健康6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3)不同学历(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不同学历(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躯体健康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躯体健康上,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学历(学位)差异不显著。

(4)不同职称、学校性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和工作的学校性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5)不同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3所示):不同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躯体健康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躯体健康上,2年以下教龄和6-10年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2年以下教龄和10年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2-5年教龄和6-10年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2-5年教龄和10年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教龄差异不显著。

(6)不同待遇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4所示):不同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分析,在学校环境上,5-10万和10-15万,5-10万和15万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在工作环境上,5-10万和10-15万,5-10万和15万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2.3.3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如表5所示):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的相关关系显著。通过人脸量表考察高校青年教师的对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感受,以及问卷各维度对职业幸福感的详细考察,得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年龄和待遇等方面。

3结论与讨论

3.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

研究结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较高。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是权衡高校青年教师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这不仅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的直观感受,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们的教学质量。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知,有79.5%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感到幸福的;有 1.9%的高校青年教师感到一般幸福,即对幸福感的体验很模糊说不清,说不上很幸福,但也不是不幸福的状态;另外,还有18.7%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体验不到幸福。这个研究结果说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从总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相对乐观,仅有少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感到不幸福。该研究结果与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是相一致的,幸福它既不是人类物质生活层面上的“知足常乐”,也不是让人类放弃物质的基本享受而盲目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其主要目的是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基本满足的同时,引导人类追求更崇高的东西。这在心理学上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矛盾的,人类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还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人们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他们独特的方式。

3.2薪资待遇和年龄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论:不同年龄和薪资待遇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呈上升趋势,相比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40岁的青年教师幸福感更高。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及躯体健康都影响着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其中薪资待遇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尚书?洪范》中的有一个词是“向用五福”,其中的五福就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彼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有一个说法是,“穷人与富人享有平等权利去获得幸福,这与他们实际享有的幸福的程度也是相符的。但是,这与其说是对穷人获得幸福权利的一种维护,倒不如说这只是圣人开给穷人的一剂麻醉自我的处方”。[15]很显然,财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它是人们安定下来的基础,要获得幸福,物质财富是必不可少的。

20-3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是一群刚步入社会投入工作的或者剛工作几年的青年,但在今天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能够谋得一份比较体面的高校教师的工作就能让他们倍感幸福,而且该年龄段大部分教师生活压力不大,入门级的薪酬就能满足该群体的生活需求,且一般高校均设有教工宿舍,也能有教师餐补,以此可见,房租和吃的方面,他们的压力也比其他教师低。再者,初为人师的兴奋感和新鲜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幸福感。30-40岁的青年教师有了前面几年的财富积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薪资待遇依然能满足到其家庭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该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较20-3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更易获得职业幸福感。

3.3躯体健康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躯体的健康是教师享受幸福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健康看作1的话,那么,这就是幸福的基础,其他的都看作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恋爱,幸福就是10;再拥有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后,幸福就是100;再拥有了财富后,幸福就是1000。以此类推,幸福的分数将会越来越高。但是,当失去了最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0,终归还是0。[16]由此看来,躯体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躯体健康更是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包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社会性)的需要,心理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越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就越是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被满足。

当今在高校中担任教师,不需要一整天都上课,相比起中学和小学的老师而言,高校教师有着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可以选择做体育锻炼,这让他们很好地满足身体上的健康。

另外,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心智已经成熟的成年人、大学生,学生群体不再像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会捣乱,有着成熟心智的大学生们更能让高校青年教师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人与动物不同,人的幸福感绝不仅来自享受物质的过程。人们在自己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更能深刻体会到来自心灵层面的健康幸福。当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是,那才是真的“幸福”。

因此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达到满足时,他们的幸福感自然也成倍增长。

4对策

4.1健全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国家政策对高校教师的保障体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关注,不断探索有效途径来开展教师能力的培训工作,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4.2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生态环境

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幸福感里的一个有效预测变量,依据结果显示,职业幸福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在社会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社会支持状况上进行改善,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友好关系的体验。

4.3构建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

面对生活时,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每个人的基础追求的有适当的物质条件作保障。要使高校的青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学校首先需要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提供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使教师对学校有明显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必须做到公平、合理,每个教师都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和认可。为教师创设一个理想的校园环境,这不仅仅是教师的共同心声,更是教育事业的要求,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教师不仅追求评价机制的公平、合理,而且对认可、个人发展和成就感等精神激励也有着更高的追求,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合理的教师评价奖励机制也是一个改善教师管理体制的途径,让教师在学校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专业的自主权,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4.4生成自主学习发展的内驱动力系统

教师自身要调整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的消极看法,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校的声誉和自己的发展前景,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攀比和抱怨。学校做出努力的同时,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对于自身发展前景的观望,在工作中应该积极进取,努力追求工作成效,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深层次地体会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受。若把教学仅仅视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便会很难享受到职业带给他的快乐和满足。

提升自身职业满意度,增强职业认同感,要从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始,自助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近年来一直提倡的“多能化教师”和“发展型教师”教师要求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走科研之路,做创造型教师。有一定反思能力,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一定会发现有所创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实效时,会有一种无法比拟的慰藉和成功,这就是成效满意感,这就是职业幸福感。

5不足与展望

(1)理论上难以精确地把握。“幸福”虽然是我们每个人都了解的,但我们很难精确地描述出它的概念。这使得本文难以精确地概述其概念,为研究留下了些许不足之处。对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多多注重这方面的理论描述。

(2)问卷的设计上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自制的问卷虽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相关资料的参考,但仍缺乏对广州市高校教师自身特点的针对性设置。在以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先试着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解,设计出更具有包含性且能突出研究对象特点的调查问卷;增加样本量,扩大取样范围,增强样本的代表性,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推广性;对自编问卷进行多方面的效度考察,增加小样本的测试次数,尤其是与同类测量工具的校标效度的考察。

(3)由于时间、空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收集到的被试大多来源于公办院校,其代表性不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信效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及协调好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独立院校的比例问题,以便进一步了解不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变化。

(4)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后的研究还可以进行深度的访谈或者进行个案分析,以采取更多有效、有用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方面研究和论证有关问题,例如增加与高校教师之间的访谈数据,或者增加一段时间的数据对比,提高数据信息的全面性,深入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江海全.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Elizabeth Holmes. 教师的幸福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邢占军.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05):57-60.

[4]朱新巧. 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6.

[5]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01):39-43.

[6]束从敏.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7]沈又红.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D].湖南师范大学,2005.

[8]曾抗. 中学教师幸福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9]曾志海. 技师学院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10]黄海蓉. 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1]马秀春.高校教师“幸福”吗?——高校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调查[J].社会观察,2009(04):44-45.

[12]刘虹.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杨铷铷.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山西大学,2016.

[14]汪向东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3

[15]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2(04):48-54+80-81.

[16]马秀敏.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7]苏小丹. 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幸福感调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学,2016.

[18]蒙菊花. 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19]郭雪娇. 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幸福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0]王磊.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Pdjh2019b054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指导教师:程玮,阮霖.

作者简介:

王欣欣(1997—),女,本科,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2篇

对于教师职业,人们有太多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炬”„„而真正走进教师这个职业,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职业有太多的清苦与劳累:少的可怜的工资待遇,各种政令的严格束缚,家长社会的过高期待,„„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幸福指数高的职业或行业。从积极人格理论来看,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也可能产生同样的主观幸福感。那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职业经历包括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受到员工价值、需要和情感的影响。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如在学校从教经历、教研活动中与教学经验的丰富、教育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以及得到学生与社会的认可、尊重等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地提出随着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生命主体,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还存在这认识上的误

区和行动上的偏差,甚至对教师这个工作时间长、付出多、回报少的职业有很强的抱怨。著名教育家成尚荣曾说过影响、决定幸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有无目标;二是在目标迈进过程中有无展开自己的创造性。因此,不管对于新教师而言,还是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而言,让自己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是实现潜能开发和人生价值的基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沿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让自己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超越发展和成功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个人目前状况和发展潜能,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这样在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目标的同时,必然也会让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提升。

二、理顺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号角。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都没有和谐的校园,就谈不上会有和谐的社会。而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这四类。任何一方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都会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处处不如意,甚至无法游刃有

余的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这也是造成不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呢?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尊重、理解、公正、互助。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先进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在学历水平、文化素养、工作经历、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相似及不同之处。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话,即“文人相轻”,也就是教师之间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竞争与合作等现象,所以我觉得要理顺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以诚相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工作,又有助于个体在工作中能和同事关系融洽,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则应建立密切、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双方教与学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使自身形象符合社会或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要信任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望;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防止和克服滥用教师的“权威”,随意向学生施压,造成交往障碍甚至陷入敌对状态。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师生关系和谐了,那职业幸福感也自然获得提升。

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是一种行政关系。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时,一要靠行政手段,二要靠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并积

极参与全校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同时领导也要学会尊重教师、关心信任教师,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行民主管理;要严于律己,树立自身的道德威信。如果双方都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然教师与领导也就会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之一,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多方面作用,并通过家长开发教育资源;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取长补短。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那教师在工作中也就会更得心应手,工作的幸福感也自然加倍提升。

当教师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也就会更加喜爱这份职业,职业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爱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地区首席培训师钟谷兰女士认为,爱不爱自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何为爱自己?要有规划,但不要给自己盲目加压;不做无谓的攀比,自己的感受比他人的看法更重要;懂得取舍与妥协,绝不要用完美主义来累死自己。

很多人所谓的爱自己,其实只是爱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很多人的不幸福感,都是自己太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造成的。我们一直强调要完善自我,但完善自我不等于追求完美。“完善自我”是一个方向,“追求完美”是一个指标。“追求完美”在心理学上叫做非理性信念,是不合理的。有一句话叫:“要么改变现实,要么悦纳现实。”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就想办法去改变它,如果不能改变它,就愉快的接受它。珍惜拥有,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才会有幸福感。人在工作中总难免犯错误,犯了错误要注意改正,这是需要的,但不要过多的自责,因为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人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我们要对别人宽容,也要学会对自己宽容。很多老师也许曾和我一样,也是一味要求自己完美,不出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面对不配合自己的学生时,自己的教育还是白费,学生既不领情,更有时还会唱反调,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在那样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很累,职业的倦怠感会非常强烈,工作压力也异常困扰着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为此,我更加努力,不停地学习,期望自己能有提高,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但结果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提高,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工作的结果就是使得自己错误犯得更多,甚至一度对自己绝望。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拜读了黛比·福特的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现在我知道,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拥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各种积极与消极的特质彼此调和的

结果,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称不上完整。最终,我学会了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自己的朋友。虽然这一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的职业幸福感却得到很大的提升。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3篇

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人生于世上,金钱、地位、权力并不能让人产生长久的幸福感,唯有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得到幸福。教师就是一份要不断给予别人帮助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健康成长。毋庸置疑,教师工作比较繁琐,压力很大,但是,教师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当孩子在你的帮助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你不幸福吗?当无知、调皮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下,变得彬彬有礼,你不幸福吗?当你千辛万苦的,挽救了一个边缘少年,你不幸福吗?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一个个懵懂的小孩,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长,成长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种自豪、快乐、幸福的感觉,瞬间就能使人忘记所有的辛苦。

二、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保障

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没有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也很难有职业幸福感。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弱。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日常工作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能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若教师对学生进行限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若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前辈的研究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和学生相处,就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我知道他喜欢什么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理由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东西的内容吗?

他喜欢的东西真的一无是处吗?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自问:

这件事你感觉怎么样?

你想要怎样?

你自己能做些什么吗?

上述的思考,能更好地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非常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良好的心态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有人曾这样形容教师的工作状态:上课时要竭尽全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导演,又是演员;教育学生,是心理专家,又是德育专家;学校体艺节,是陪练、是艺术总监、是后勤部长;学校班容班貌检查,是工头、是监工、是工匠;学生外出活动,是领队、是导游、是保姆,面对如此琐碎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该从何而来呢?

幸福感源于好的心态,要接受现实,学着悦纳自己,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不断努力,追求卓越。这里的接受现实不是满足现状,悦纳自我也不是不图发展,心怀感恩不是安心享受,追求卓越才是目标要求。

幸福大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看你能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面前,看你如何选择。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埋怨和指责,不妨试着用“享受”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职业,享受教育的过程,才能享受每一天。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工作视为一种艺术,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4篇

2、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同工同酬,维护幼儿教师生存尊严

4、乡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5、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成长与教育 的现状与建议

6、选才用人出巧招擘画教育新图景

7、乡村教师职业压力的归因与缓解

8、“十四五”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形势与重点任务

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10、重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提升策略

11、“好校长”成长记:行走戈壁荒原

12、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美好教育

13、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及对策

14、全面推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5、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促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16、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综述

17、以精神论输赢 以道德比高下

18、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积极教育探索

19、聋校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教研现状的比较

20、把优质教育搬到老百姓家门口

21、写稳“奋进笔” 当好“答卷入” 奋力谱写玉溪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22、芬兰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二)

23、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4、浅谈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25、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26、ERG理论视角下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

27、“框架”理论视域下教师自我心像的形成过程与优化策略

28、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

29、高师师范新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0、幼儿园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31、政协委员:城乡教师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32、特教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力发展新思路

33、论中职教师的积极期待

3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5、浅谈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提高

36、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初探

37、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增进策略的研究①

38、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39、河西教育:探求发展真义

40、“疫情”中如何提升心理幸福感

41、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4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启示录

43、开放大学师资队伍状态与教师成长实现路径

44、“一票否决”能否遏止师德滑坡?

45、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状况探析

46、2017,教师队伍建设将实现新突破

47、普惠、编制、立法,为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

48、国内教师心理资本研究进展与趋势

49、积极心理学在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5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育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课题组设计了教师职业幸福话题的问卷, 问卷包括四个一级维度 (家庭和身心健康、专业提升、个人价值实现、人际关系) 和八个二级维度 (满意度、提升需求度、职业价值、自我价值、沟通能力、学生发展[1]、家庭、身心健康) 累计27道题目, 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途径, 为加强高校师资建设管理, 以及教师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二、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现状分析

采用分层次随机抽样式选取调查对象, 通过现场发放和网络电子问卷方式对浙江省内15所高校近18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问卷166份, 有效回收率92.2%, 其中男性56人, 女性110人。

(1) 高校教师非常关注家庭和身心健康, 家庭满意度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选择教师职业大部分原因在于职业的稳定, 家庭幸福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是学生成长、子女教育、科研成长、教学成长。大部分教师对自身幸福感的综合评价“一般”占57.83%, “满意”占比24.10%;对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偏高, “满意”占比56.02%;对职业满意度大部分处于一般满意, 占比51.81%;大部分老师认为能够较好地处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基本胜任” (46.39%) 或“胜任” (53.01%) 当前的工作, 同时会寻求自我放松, 娱乐休闲、自我消化、健身锻炼是教师主要的放松方式。

(2) 从显著水平上看, 职称、单位、人际关系、月薪这四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普遍认为, 加薪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提升职业幸福感, 但当收入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就没有显著的正相关, 调查发现, 10万以上收入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升反而回落, 这与国内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3) 高校教师对科研与职称的满意度偏低。调研数据表明高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满意度偏高, “满意”与“一般满意”总占比93.98%, 但对自身的科研满意程度偏低, “不满意”与“一般满意”总占比91.56%, 认为最迫切需要提升和承受压力最大的是科研能力, 其次是职称评审。

(4) 高校教师有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动力, 并希望有专业自主权。大部分高校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发展需求, 此需求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实现, 教师会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对于是否拥有专业自主权, 70.48%的教师认为基本享受专业自主权, 但是仍有29.52%的教师认为完全没有, 认为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能够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5) 幸福感最大程度来自于学生成长。58.4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大于收获, 最关心的问题和幸福感最大程度来源于学生成长, 其次是假期制度等。大部分教师认为师生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 并增强了他们提升幸福感的信心。

综上调查结果显示, 笔者认为, 社会组织的支持程度、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成长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的三大重要因素。社会组织支持因素主要包括福利待遇 (如工作稳定、家庭关爱、薪酬制度等) 、发展机遇 (科研平台、升迁制度、学习机会等) 和人文氛围 (如家庭关爱、学习氛围、专业自主权等) , 社会组织支持程度越高, 教师越有幸福感;高校教师文化素养较高, 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价值实现的愿望, 因此, 青年教师能够从教学、科研和职称的提升中, 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部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和幸福感最大程度来源于学生成长, 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绩的优异能够给与教师积极的正面回馈, 让教师得到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的肯定和鼓励, 增强教师的教育自信, 收获“天下桃李”的喜悦, 能够有效和持续地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已势在必行。从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来说, 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学校管理, 满足教师自身的利益需求[3];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说, 要促进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应该加强学生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师生关系。

(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学校管理

首先是提高薪酬, 特别是24-30年龄阶段的部分青年教师迫于财务和生活的压力, 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高校的教学任务中, 导致在教学科研成长的黄金时期错失时间和机遇, 对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其次是提供科研、学习和升迁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青年教师刚入职阶段, 应尽快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和加入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团队, 研究表明, 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协作领导和教师合作都会显著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再次, 营造高校文化育人环境, 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研究认为校园环境舒适会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4], 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让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 也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 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首先, 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校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职业充分的认可, 才能爱岗敬业、快乐地投入其中, 现代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都是建立在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的[5]。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表明, 情感承诺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正相关[6]。其次, 提升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和创造性发展, 有研究探讨了内涵式和创造性发展与教师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认为创造能力较高并有内涵发展的教师会拥有较高的教师幸福感, 同时, 教师幸福感也会影响教师的创造性和内涵发展[4]。

(三) 加强学生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维度是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一个特殊维度[1], 高校教师依然保持着教育情怀,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本色, 将学生的发展当作自身的工作价值的实现和职业幸福的重要来源, 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 加强学生的培养, 及时地给与教师以好的教学反馈和学生成果反馈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摘要:为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高校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采用随机取样, 对浙江省内的15所高校的180名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四个一级维度和八个二级维度分析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并根据调查结果, 探索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玉柱.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5) .

[2] 张玉柱.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 2013 (5) .

[3] 陈亮.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 2017 (22) .

[4] 裴淼.国外教师幸福感研究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 2015 (6) .

[5] 苗元江.超越主观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5) .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文第6篇

白塘拦河小学 杨晶

时间过得很快,大学已经毕业一年多了,大学的美好画面还历历在目。再回想一下艰苦的招教考试,以及最终脱颖而出的喜悦,再加上我们四名青年教师刚来拦河小学的情景,可谓仿佛就在昨天。有人说教师工作是很辛苦的,要起早贪黑备课、批作业;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每天穿梭与教师、办公室,但我认为教师是幸福的,做教师有时候是一种挑战,有时候是一种享受。幸福并不是靠别人给予,而是靠自己创造、自己体会。

一、善待学生 体会幸福

教育是弃恶扬善,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的事业,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成长,或是仅为教学成效突出而一味严格要求,严肃管教。其实,大多数学生纯真、质朴,对老师表现出了特有的信赖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始终是高质量教学、扎实学习与亲密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更多的感受到学生的昏昏欲睡,学生对学习、教育的冷漠与迟钝,教师的内心也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也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那么,此时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调整,积极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

二、善待自己 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迫使其远离学生、远离工作岗位。教师的人生,应该是书香人生,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老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

三、善待家长 分享幸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望子女成龙凤的急切心态,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

但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然而善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和反馈。家校沟通中,涉及学生、学校、家庭之间的诸多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智慧才能解决,而不是简单的一番热血加一片诚心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升教师的智慧,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让人活得更轻松,让琐事也变得那么有内涵,更是为了让教师更能悠闲自得地过上幸福的人生,达成专业的理想和事业的目标。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上一篇:商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下一篇:能耗监测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