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小论文范文

2023-09-16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秘书学语言素养秘书能力培养策略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Literac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retarial Science

秘书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系统、专业的文秘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秘书学、文书学、逻辑学、应用写作、档案管理、形象礼仪、现代办公、企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办公流程,全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深厚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企业与行政管理能力;具备适合秘书要求的听、说、写、做的能力,能够胜任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文秘人才。而这就需要各大院校在专业培养方面应加大学生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语言素养方面的提升,语言素养是综合素养的基础,语言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综合素养的水平。所谓语言素养是指正确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它由三部分构成: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是秘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其他各项办公办事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语言素养在协调秘书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素养不仅是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从事秘书相关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专业技能。秘书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亦能使他们服务的客户群体体验度和满意度得到很好的提高。

1目前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现状

1.1 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认知片面化

现代的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工作日益趋于现代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秘书在其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从整体上看,各大高校秘书学专业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也非常地明确,即培养具有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功底和全面良好的现代秘书素养,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可当前很多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的认知比较片面化甚至是模糊的,有很多学生认为攻读秘书专业以为只要学会基本的礼仪接待、办公室业务等相关的基础办公辅助服务即可。此外,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使得无论是人际还是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多各种交际软件来实现,基于很多学生对于该专业开设的相关语言类课程的培养要求和目标认知比较单一或模糊,他们便浅显地认为语言素养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甚至是可以被忽视的,所以他们对语言类课程兴趣不浓厚,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学习方法也因敷衍了事的态度而单一匮乏,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方面的培养成效不大[1]。

1.2 秘书学专业对语言技能类的课程设置较少

目前,我国秘书学在专业教学中比较重视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专业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这就直接导致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是相关实践技能相对较为薄弱,對理论类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浮于强化记忆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实际操练效果较差,尤其是他们进入实习和工作阶段很容易地反映出作为秘书而显示出的写作和交际方面的短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素养。如一些业务范围广、主题内容杂、领导要求高、起草难度大的一些讲稿、工作总结、公关文、工作报告等都需要秘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如这方面能力薄弱的话,很容易反映出业务能力素养的缺失。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秘书学专业对语言技能类课程的设置仍是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进,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1.3 秘书学专业学生对自我语言素养认识不清

同样,秘书学专业学生在语言类课堂中也更倾向于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语言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重听讲轻实践”也渐次成为一种学习语言的趋势, 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懂了”,却不会“实践”,缺乏正确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的能力。比如:写作训练课程,多数学生在听课后往往觉得写作很简单,可事实上他们一动笔练习,便不知从何下笔,写作思路和框架逻辑性不强,语言不通顺,甚至语法、错别字频频出现,语言表达就会显得平淡枯燥,毫无生趣、灵活可言。缺少实践操练、缺少体悟总结是无法使语言运用技巧熟记于心的, 这也正是由于专业学生对自身语言能力和素养认识的不到位所导致的不足。

2 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基本素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框架和专业素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秘书作为组织部门中领导身边工作的辅助管理人员,秘书的语言素养更多地体现在办文和办事上,尤其在语言沟通的能力方面。我们都知道任何组织部门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存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必然会与周围组织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些除了各级领导的指挥和控制,更需要秘书人员亲力亲为地配合、协助才能达成彼此间和谐的关系。秘书和领导、客户之间的交流是不能避免的存在,也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会让秘书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轻松、从容[2]。

2.1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

秘书人才的素养包括精神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心理素养与性格特征这三方面,其中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属于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部分,由于知识与能力素养是秘书个人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因此说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交际适用词汇的运用能力,灵活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秘书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秘书要协助上级主管处理各项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杂,就要求秘书必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的使用能力,这就包括文字工作所必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和在不同场合中艺术化运用语言的口语交流能力。而这些足以外化为秘书的语言素养,因此,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3]。

2.2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

秘书是组织机构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枢纽,秘书需要与各级部门的领导及同事产生不同的联系,那么口头和书面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口语和写作的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秘书一方面“善言”,有着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对内可以为上级领导出谋划策;对外也能与外界建立良好互动往来的交际关系;另一方面,秘书要“善书”,不仅能够熟练起草各种常规公文,而且也能在组织部门突发舆情危机时起草各类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公关文。这样的“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实现的,秘书只有具备了语言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工作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3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砝码

秘书的参谋和辅助服务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砝码。秘书是上级领导的服务者,由于现代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和复杂,因而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他们不仅在组织内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对外还是组织部门重大事件的发言人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能言会写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安身立命之本[4]。

3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多组织部门对秘书从业者的人员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给各级各类的秘书专业的培养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对培养秘书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语言素养要求更是提出了严格的职业要求。那么对于培养各级各类秘书的高校专业来说,就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3.1加强专业认识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素养要求的认知

行动之要,思想先行。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语言素养的培养和开发就必须首先加强其对专业的深刻认识,应改变过往学生对于专业培养的片面化认识,学生要认识到秘书学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要求以及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一味认为秘书专业培养的是基本的礼仪接待、办公室业务等基础办公的服务人员,而忽视了秘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打造,那只会是一叶障目,造成能力和素养培养和打造的偏颇和缺失。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是一时的,而是应该贯穿专业培养的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秘书专业要培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执行能力、理解能力、洞察能力、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的基础则是语言素养,文字的口头运用和书面使用都是语言素养的体现,语言素养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和境界,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言素养越深厚,越能化素养为能力,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越是扎实和强劲。

3.2编写符合社会需求的秘书专业的语言校本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目前,各高校秘书学专业普遍存在秘书专业语言理论类教材缺失的现象,如秘书语言学的教材就当数一例,由于秘书语言学尚属初创阶段,可借鉴的资料不多,因此该类教材数量极少,但它在专业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沿用汉语言其他专业的语言学概论类教材,虽然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一般规律,但却缺少系统介绍秘书语言独特的特色、规律和表达艺术的部分,这就需要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来满足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语言能力培养的需求。各级各类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秘书学专业學生职业语言能力,以促进职业发展为培养目标,使得学生积累职业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的内容应在充分考虑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及语言相关理论的基础进行上编写,在教学内容的编撰上应遵循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启迪性与探索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性和通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包含通用性的语言基础知识内容,又要包含和突出秘书职业性的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从而强化秘书职业的语言素养意识,更好地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

3.3应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秘书专业的语言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必须要优化语言类课程,提升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那么开发校本特色的语言课程是个很好的途径。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秘书学专业语言课程应在遵照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秘书行业专家多方意见指导下结合该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开设适合自己实际的秘书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依据指导性、实践性、相融性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开发,既可以是独立的专业课程,也可以是校企合作课程,既可以是理论课程,也可以是实践课程,它能避两论之短,又能汲取两论之长,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获得秘书职业语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秘书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素养[6]。

3.4构建语言类课程中符合秘书工作情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可见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以课本为主,对学生的职业需要都没有较多重视,作为教师应该结合现有的情况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对学生创造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秘书学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语言类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应以秘书工作情境为导向,遵循符合学生的实践和认知技能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秘书工作情境中探索书面和交际表达方面的应用策略,加深对秘书实操问题的理解,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能动反映,使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内化为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还也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輕松的课堂氛围,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小组或团队内相互协作的形式完成预设的秘书工作情境问题,从而达到了既深化专业语言知识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的目的,确保了教学的实用效果。

3.5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保障,而好的语言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应该灵活掌握。首先,在语言类课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口语训练课中多以鼓励引导为主,肯定学生能够参与的勇气,引导学生养成勤讲多练、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观点的语言习惯,进而更好地在鼓励中修正问题,尤其是在情境创设的环节中,通过完成命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其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辩论赛、朗诵比赛、方案设计及路演、模拟秘书工作场景的事务性训练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有效途径。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语言习惯的养成。目标激励、任务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策略,当然有效的激励和有效的考核是相辅相成的,如运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形成好的语言习惯。

3.6 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秘书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秘书学专业学生课外活动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途径,它是实现专业对接、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秘书学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因此是必不可少,也是势在必行的。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秘书职业相关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操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等。首先,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语言文字类的实训活动。通常各大高校的秘书学专业都会举办一些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如公文写作大赛、职场情景剧比赛、方案设计大赛等,要鼓励学生多加参与,提高语言应用的内驱力。其次,积极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相对校内的实训,校外的实践更能体现和检验个人语言素养。学生要利用假期,积极参与校外的实践,争取到符合条件的正规单位开展实习,在工作中尽可能地提升自身在职场中的语言判断和运用能力,比如:要学会与人有效地沟通,不断提高沟通的效率,从而提高沟通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沟通在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秘书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职能使得他们必须在沟通中游刃有余才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这些在校外实践中都是能够得以锻炼。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诸多的组织实体管理越发多元化,人员配置也越发复杂化,社会的改变对秘书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办会行文、人际交往、上行下达等工作任务也越发地重要。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是秘书完成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秘书职业语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将影响他们工作的能力、未来的就业前景,决定着他们行业发展的潜力。提高秘书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提升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对于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秘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鸿杰.秘书学的研究思路与专业发展[J].档案管理,2019(5):70-73,78.

[2] 邓云川.秘书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秘书之友,2020(10):26-30.

[3] 陈倩倩.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多元量化评估方法研究——以文秘专业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为例[J].秘书之友,2018(7):23-26.

[4] 梁红,陈海霞.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语言素养提升研究——语言素养的培养[J].成人教育,2020,40(8):86-89.

[5] 张军.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汉字文化,2019(19):31-32.

[6] 肖虹.本科秘书学课程分类与定位[J].秘书之友,2018(12):31-34.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暨“冲一流”与“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570219119)

作者简介:邱天(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秘书学。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秘书学语言素养秘书能力培养策略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Literac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retarial Science

秘书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系统、专业的文秘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秘书学、文书学、逻辑学、应用写作、档案管理、形象礼仪、现代办公、企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办公流程,全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深厚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企业与行政管理能力;具备适合秘书要求的听、说、写、做的能力,能够胜任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文秘人才。而这就需要各大院校在专业培养方面应加大学生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语言素养方面的提升,语言素养是综合素养的基础,语言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综合素养的水平。所谓语言素养是指正确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它由三部分构成: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是秘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其他各项办公办事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语言素养在协调秘书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素养不仅是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从事秘书相关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专业技能。秘书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亦能使他们服务的客户群体体验度和满意度得到很好的提高。

1目前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现状

1.1 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认知片面化

现代的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工作日益趋于现代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秘书在其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从整体上看,各大高校秘书学专业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也非常地明确,即培养具有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功底和全面良好的现代秘书素养,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可当前很多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的认知比较片面化甚至是模糊的,有很多学生认为攻读秘书专业以为只要学会基本的礼仪接待、办公室业务等相关的基础办公辅助服务即可。此外,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使得无论是人际还是信息都是可以通过多各种交际软件来实现,基于很多学生对于该专业开设的相关语言类课程的培养要求和目标认知比较单一或模糊,他们便浅显地认为语言素养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甚至是可以被忽视的,所以他们对语言类课程兴趣不浓厚,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学习方法也因敷衍了事的态度而单一匮乏,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方面的培养成效不大[1]。

1.2 秘书学专业对语言技能类的课程设置较少

目前,我国秘书学在专业教学中比较重视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专业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这就直接导致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是相关实践技能相对较为薄弱,對理论类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浮于强化记忆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实际操练效果较差,尤其是他们进入实习和工作阶段很容易地反映出作为秘书而显示出的写作和交际方面的短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素养。如一些业务范围广、主题内容杂、领导要求高、起草难度大的一些讲稿、工作总结、公关文、工作报告等都需要秘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如这方面能力薄弱的话,很容易反映出业务能力素养的缺失。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秘书学专业对语言技能类课程的设置仍是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进,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1.3 秘书学专业学生对自我语言素养认识不清

同样,秘书学专业学生在语言类课堂中也更倾向于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语言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重听讲轻实践”也渐次成为一种学习语言的趋势, 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懂了”,却不会“实践”,缺乏正确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的能力。比如:写作训练课程,多数学生在听课后往往觉得写作很简单,可事实上他们一动笔练习,便不知从何下笔,写作思路和框架逻辑性不强,语言不通顺,甚至语法、错别字频频出现,语言表达就会显得平淡枯燥,毫无生趣、灵活可言。缺少实践操练、缺少体悟总结是无法使语言运用技巧熟记于心的, 这也正是由于专业学生对自身语言能力和素养认识的不到位所导致的不足。

2 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基本素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框架和专业素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秘书作为组织部门中领导身边工作的辅助管理人员,秘书的语言素养更多地体现在办文和办事上,尤其在语言沟通的能力方面。我们都知道任何组织部门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存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必然会与周围组织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些除了各级领导的指挥和控制,更需要秘书人员亲力亲为地配合、协助才能达成彼此间和谐的关系。秘书和领导、客户之间的交流是不能避免的存在,也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会让秘书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轻松、从容[2]。

2.1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

秘书人才的素养包括精神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心理素养与性格特征这三方面,其中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属于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部分,由于知识与能力素养是秘书个人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因此说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交际适用词汇的运用能力,灵活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秘书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秘书要协助上级主管处理各项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杂,就要求秘书必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的使用能力,这就包括文字工作所必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和在不同场合中艺术化运用语言的口语交流能力。而这些足以外化为秘书的语言素养,因此,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人才素养的重要维度[3]。

2.2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秘书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

秘书是组织机构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枢纽,秘书需要与各级部门的领导及同事产生不同的联系,那么口头和书面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口语和写作的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秘书一方面“善言”,有着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对内可以为上级领导出谋划策;对外也能与外界建立良好互动往来的交际关系;另一方面,秘书要“善书”,不仅能够熟练起草各种常规公文,而且也能在组织部门突发舆情危机时起草各类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公关文。这样的“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实现的,秘书只有具备了语言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工作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3 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砝码

秘书的参谋和辅助服务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秘书的语言素养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砝码。秘书是上级领导的服务者,由于现代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和复杂,因而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他们不仅在组织内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对外还是组织部门重大事件的发言人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能言会写是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安身立命之本[4]。

3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多组织部门对秘书从业者的人员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给各级各类的秘书专业的培养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对培养秘书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语言素养要求更是提出了严格的职业要求。那么对于培养各级各类秘书的高校专业来说,就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3.1加强专业认识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素养要求的认知

行动之要,思想先行。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语言素养的培养和开发就必须首先加强其对专业的深刻认识,应改变过往学生对于专业培养的片面化认识,学生要认识到秘书学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要求以及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一味认为秘书专业培养的是基本的礼仪接待、办公室业务等基础办公的服务人员,而忽视了秘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打造,那只会是一叶障目,造成能力和素养培养和打造的偏颇和缺失。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是一时的,而是应该贯穿专业培养的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秘书专业要培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执行能力、理解能力、洞察能力、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的基础则是语言素养,文字的口头运用和书面使用都是语言素养的体现,语言素养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和境界,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言素养越深厚,越能化素养为能力,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越是扎实和强劲。

3.2编写符合社会需求的秘书专业的语言校本教材

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目前,各高校秘书学专业普遍存在秘书专业语言理论类教材缺失的现象,如秘书语言学的教材就当数一例,由于秘书语言学尚属初创阶段,可借鉴的资料不多,因此该类教材数量极少,但它在专业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沿用汉语言其他专业的语言学概论类教材,虽然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一般规律,但却缺少系统介绍秘书语言独特的特色、规律和表达艺术的部分,这就需要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来满足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语言能力培养的需求。各级各类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秘书学专业學生职业语言能力,以促进职业发展为培养目标,使得学生积累职业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的内容应在充分考虑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及语言相关理论的基础进行上编写,在教学内容的编撰上应遵循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启迪性与探索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性和通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包含通用性的语言基础知识内容,又要包含和突出秘书职业性的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从而强化秘书职业的语言素养意识,更好地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

3.3应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秘书专业的语言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必须要优化语言类课程,提升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那么开发校本特色的语言课程是个很好的途径。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秘书学专业语言课程应在遵照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秘书行业专家多方意见指导下结合该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开设适合自己实际的秘书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依据指导性、实践性、相融性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开发,既可以是独立的专业课程,也可以是校企合作课程,既可以是理论课程,也可以是实践课程,它能避两论之短,又能汲取两论之长,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获得秘书职业语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秘书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素养[6]。

3.4构建语言类课程中符合秘书工作情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可见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以课本为主,对学生的职业需要都没有较多重视,作为教师应该结合现有的情况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对学生创造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秘书学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语言类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应以秘书工作情境为导向,遵循符合学生的实践和认知技能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秘书工作情境中探索书面和交际表达方面的应用策略,加深对秘书实操问题的理解,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能动反映,使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内化为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还也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輕松的课堂氛围,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小组或团队内相互协作的形式完成预设的秘书工作情境问题,从而达到了既深化专业语言知识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的目的,确保了教学的实用效果。

3.5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保障,而好的语言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应该灵活掌握。首先,在语言类课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口语训练课中多以鼓励引导为主,肯定学生能够参与的勇气,引导学生养成勤讲多练、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观点的语言习惯,进而更好地在鼓励中修正问题,尤其是在情境创设的环节中,通过完成命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其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辩论赛、朗诵比赛、方案设计及路演、模拟秘书工作场景的事务性训练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有效途径。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语言习惯的养成。目标激励、任务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策略,当然有效的激励和有效的考核是相辅相成的,如运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形成好的语言习惯。

3.6 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秘书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秘书学专业学生课外活动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途径,它是实现专业对接、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秘书学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因此是必不可少,也是势在必行的。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与秘书职业相关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操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等。首先,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语言文字类的实训活动。通常各大高校的秘书学专业都会举办一些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如公文写作大赛、职场情景剧比赛、方案设计大赛等,要鼓励学生多加参与,提高语言应用的内驱力。其次,积极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相对校内的实训,校外的实践更能体现和检验个人语言素养。学生要利用假期,积极参与校外的实践,争取到符合条件的正规单位开展实习,在工作中尽可能地提升自身在职场中的语言判断和运用能力,比如:要学会与人有效地沟通,不断提高沟通的效率,从而提高沟通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沟通在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秘书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职能使得他们必须在沟通中游刃有余才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这些在校外实践中都是能够得以锻炼。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诸多的组织实体管理越发多元化,人员配置也越发复杂化,社会的改变对秘书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办会行文、人际交往、上行下达等工作任务也越发地重要。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是秘书完成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秘书职业语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将影响他们工作的能力、未来的就业前景,决定着他们行业发展的潜力。提高秘书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提升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对于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秘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鸿杰.秘书学的研究思路与专业发展[J].档案管理,2019(5):70-73,78.

[2] 邓云川.秘书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秘书之友,2020(10):26-30.

[3] 陈倩倩.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与多元量化评估方法研究——以文秘专业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为例[J].秘书之友,2018(7):23-26.

[4] 梁红,陈海霞.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语言素养提升研究——语言素养的培养[J].成人教育,2020,40(8):86-89.

[5] 张军.秘书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汉字文化,2019(19):31-32.

[6] 肖虹.本科秘书学课程分类与定位[J].秘书之友,2018(12):31-34.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暨“冲一流”与“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秘书学专业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570219119)

作者简介:邱天(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秘书学。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3篇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也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名称由最初的《秘书学》发展到目前的《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对技能型秘书人才的需求。并且,课时数在逐渐加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时数由以前的60课时增加到目前的75课时或者更多,可见其主干课程地位在不断强化,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以办文、办会和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

在社会更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只是单纯增加课时数或改变名称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密切结合岗位所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在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重点定位在“办会、办文、办事”三大技能上,结合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围绕“会服务、懂管理、多技能”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课上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并且根本谈不上技能的培养。为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并且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这两方面,逐渐摸索出三种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

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现以“办会”为例,介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环节一:案例引入 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向学生分别介绍一次成功和失败组会的案例,使学生对会议组织树立起一个感性认识,案例最好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或是学生经历过的会议,这样学生会兴趣很浓。此时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请分析组会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互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组会的成败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使学生加深印象。

环节二:任务提出 项目驱动

教师向学生提出“组会”任务。最好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如教师表彰会、年度总结会和教师培训会等,或根据专业情况组织公司客户恳谈会、新闻发布会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会议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前,提出观看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结合视频说明会议的目的、形式、组会人员、组会环节等。

观摩后,根据任务让学生虚拟一个组织进行人员分工,如可成立某某公司办公室或某某学院办公室,进行会务分工,下设会务组、材料组、会场组、后勤组、保障组、客户组和新闻组等。

环节三:任务分析 团队合作

虚拟组织各成员进入角色,对照各自任务进行分析。在学生讨论细分任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宏观再微观地进行分析,既要注重会前、会中、会后三个大的环节,又要注重各环节中的细节,对照会议录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完善,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相互协作中完成任务分工,教师在现场进行具体引导和指点,最后与学生一起确定整个会务的工作流程。

环节四:独立操作 自主完成

各虚拟组织成员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按分工开始正式运作,先完成各自筹备方案的策划,然后细化会议流程,制定出详细方案,形成书面的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方案,如会务总体方案、后勤保障方案、新闻报道方案、会场布置方案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对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驱动作用。这个环节对培养实际技能具有极高的强化作用。此环节在课下完成。

环节五:学生讲解 教师点拨

学生将会议方案做成PPT形式,在课上演示讲解,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这样能既锻炼学生的口才,也能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然后教师对会议组织各方案进行点评;采用启发式组织学生对整个会议流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各自会议方案归纳会务工作组织中的知识点,以此加深印象,形成系统知识。

环节六:课堂练兵 项目实现

按照各小组的筹备方案,学生自己模拟组织会议。由学生各自扮演会议组织中的角色,在实训室进行实际组会,进行模拟练兵,意在使学生将会议流程总体模拟一遍,积累组会经验,体会组会中的各个细节,锻练其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展现各自才华提供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

环节七:总结阐述 项目评价

组会完毕,按预先给出的评价项目,由各小组互评,互评时要同时阐述理由,要指出如何改正完善,让实际操作者心服口服,目的是为学生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然后教师对会议的组织情况进行总结,各小组与教师共同根据评价结果给出学生本次组会的成绩。

环节八:参与实战 项目拓展

教师结合学院各处室实际情况,联系让学生参与组会。可独立组织小型会议,或辅助组织大中型会议。也可由教师带领,独立承担各种组会任务。本着务实、求效原则,让学生在参与组会中体验组会的各个细节和流程。

按照上述八个环节进行教学就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作用,而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组会技能。

2.“岗、证、能”结合模式

目前,市场上秘书岗位对文秘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既是通才又是专才,并且一上岗就要能顶岗使用,省略了实习期,同时国家要求高职毕业生需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出“岗、证、能”结合模式,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岗位要求的一致性;按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在课上强调突出;重点提高其职业技能,构建以秘书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3.“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然后进行模拟操作,在有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秘书实训室、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及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通过真实任务和顶岗实习,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组织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内容组织的改革

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实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本着以秘书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打破教材体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一般由行业人士(社会兼职教师)、专家及课程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研发小组,经过对行业人士的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岗位所需技能,由研发小组根据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共同研究学生下一步技能培养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遴选。

在内容上强调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社会最新要求不断更新内容,并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具体的内容组织上,构建以秘书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模块体系具体如下:

职业认知模块:了解秘书从业环境、秘书素养与可持续性发展(秘书职业生涯规划)。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秘书岗位的从业环境,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办会模块:掌握会议组织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办事模块:掌握秘书事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办文模块:掌握文书拟写与处理的基本常识与相关技能。这三个模块为重点模块,严格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原则,每个教学模块都设计了具体的项目任务。重点针对提高学生专业实务操作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实际工作相结合。

第五模块是结合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目前行业最新要求,增加补充新的内容。如无纸化办公、速记等。在此模块中,要求强化培训考试内容,重点培养企业需要技能,使学生能顺利适应各种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强化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实现“五个结合”。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突出实务性,兼顾理论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体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增长技能。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2.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学生通过由简单到综合,由秘书实训室到仿真职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形成。

3.课上实训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以秘书实训室的对外开放经营及校内各处室、办公室的真实职场工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提高。

4.校企结合

与校外实训基地密切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目标指向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巩固。

5.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相结合

秘书是通才,平时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院或系、社团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管理平台,把课堂教学运用到实际的学生管理中,目标指向秘书职业综合素质的升华。

实践性教学最终指向一个总的目标:职业素养成熟端正、职业技能娴熟扎实的复合型秘书的形成。

四、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

为改变以往的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切实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将考试手段做为学生形成“我要学”的激励手段,我们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现代高职教育考核体系:理论考试借鉴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模式,分为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工作实务三大部分,分别占30%、30%、40%;实践操作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质量和创新点,分为工作方案(报告)完成时间和质量、操作三大部分,分别占30%、40%、30%,采用教师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我们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课程内容职业化、技能训练体系化、考核模式课证通融,确保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并能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100%掌握课程中包含的技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能进行秘书实务的操作。

在近10年的《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的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市场对秘书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改革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时间的统筹安排,学生水平素质不一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完善。

(注:本文获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胡亚学,郝懿.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小梅.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

[3] 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5篇

摘的要: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教学秘书是管理者,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职能;从秘书学角度分析,院系教学秘书作为秘书,具有服务、参谋和信息处理职能;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教学秘书是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能。

关键词:教学秘书 管理学 秘书学 教育学 职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外,还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主力军,是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管理中其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院系教学秘书是指在高等学校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辅助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辅助管理本单位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组织、规划和实施工作,协助对教学工作进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负责教学档案的管理、课程安排、考务管理等工作。院系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秘书的辛勤劳动。院系教学秘书作为秘书的一个类型,他具有秘书所共有的管理职能和秘书职能;其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对象决定了其特殊的育人职能。只有深刻的理解教学秘书的管理职能、秘书职能和育人职能,才能提高教学秘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就从管理学、秘书学和教育学三种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教学秘书的管理职能、秘书职能和育人职能,希望籍此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教学秘书工作。

一、管理学意义上的教学秘书工作

(一)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教学秘书是管理者,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

1.从“管理”的概念分析。综合各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为: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之中,为了提高组织资源的利用率,管理者通过发挥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激励、控制等职能,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院系教学秘书从事的是管理工作,院系教学秘书的任务就是协助教务处和院系领导完成对教学的目标与计划、组织与协调、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从“管理者”的概念分析。管理者是对他人的工作承担责任的人。院系教学秘书在工作过程中对教务处、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相关工作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开学初课程的安排、订教材、报公共选修课、填写成绩单、期末印试卷、安排考试、安排补考、上报期末材料等。因此,教学秘书是管理者。

3.从组织结构分析。从组织结构分析,管理者是占据一定职位,拥有一定职权,承担一定责任的人。职位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结果,是为了完成组织特定的目标而设计出的正式岗位,在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里面都明确了的。占据一定职位是成为管理者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统一的。院系教学秘书这一岗位是高等院校组织结构中的一个正式职位,任何正规的高等院校都设置院系教学秘书这一职位,它是完成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目标所不可或缺的。为了完成该职位的目标,必须赋予它相应的职权,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院系领导向教学秘书授权,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力,才可以利用相应的资源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同时还要规定其相应的责任,并且做到权责对等。因此,院系教学秘书是管理者。

(二)院系教学秘书的管理职能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院系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下面主要分析院系教学秘书的决策、计划和协调职能。

1.决策职能

一般认为,院系教学秘书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和参谋权,教学秘书只是协助院系领导制定决策,从而认定教学秘书没有决策权。西方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既然秘书从事的是管理工作,怎么可能没有决策呢。其实,我们所说的院系教学秘书没有决策权是相对于不同的决策类型而言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政务性决策和事务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等。院系教学秘书没有战略性决策、长期决策、政务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这些事关全局、重大决策的决策权,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却具有事务性决策、战术性决策、短期决策和程序性决策的决策权。例如教学常规检查、制定课程表、考试地点、时间、监考教师的确定、制定学期教师听课计划等。在这些工作中,院系教学秘书都有自主决定的权力。虽然教学秘书决定好以后必须向院系领导进行汇报,但是我们不能说院系教学秘书没有决策权。

2.计划职能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预先安排。从总体上看,教学秘书的工作就是执行计划的活动,是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教学秘书的计划职能主要体现在执行计划上。因为教学秘书80%的工作属于学校组织的例行型活动或者叫做程序型活动或者是常规型活动,指的是那些经常发生的、重复发生的、有章可循的活动。在管理工作中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适宜于制定计划,那些突发的、偶然的例外活动是很难制定计划的。教学管理中的计划主要就是这些程序型的活动,例如课程的安排、课程的考查考试及成绩登记、学籍管理和教学档案的建立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等。这些程序型的活动都是有章可循的,都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它可以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3.协调职能

协调,既指事物发展过程中配合得当的运动状态,又是人们进行协和调理的行为过程。由于教学秘书在院系各类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能贯穿上下,沟通左右,联系内外, 起着联系“教”与“学”的纽带作用,这就决定了协调关系是教学秘书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職能。院系教学秘书的协调工作具体包括:一是院系之间的协调;二是行政与教学工作的协调;三是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协调;四是与教师的协调;五是与学生的协调;六是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七是领导之间的协调。协调关系构成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学者将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定位及其职能概括为协调,可见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组织的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处理好人的问题,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工作才可以顺畅。教学秘书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协调职能,协调好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秘书学意义上的教学秘书工作

从本质上分析,院系教学秘书从事的工作是秘书职业,是秘书的一种类型。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作为秘书,其工作内容包括文书处理工作、文稿撰拟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会务工作、接待工作、公关工作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院系教学秘书具有服务、参谋和信息处理等职能。

1.院系教学秘书的服务职能

秘书是一种服务性职业,搞好服务是秘书的基本职则。从抽象的概念上说,院系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是教学和科研。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也是系级领导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参与者和助手,而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因此,教学秘书必须围绕学校这一中心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从具体的概念来说,院系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是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为院系领导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服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经常与各班学习委员以及各科的课代表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

2.院系教学秘书的参谋职能

领导的决策活动离不开辅助力量的谋划和支持。“秘书的参谋作用主要体现在,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完整、高质量的信息和决策事项的备选方案。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秘书应经常向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和文件等决策依据。”教学秘书虽然不是直接决策者,但可以为院系教学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准确信息、依据和建议,起到参谋作用,可以协助系教学主任处理具体的教学管理中的事物,当好系教学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3.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处理职能

秘书处于一个组织的信息中心位置,他不但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而且在整个组织系统中起着信息交换站的作用。高校教学秘书是各高校和内部各院系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 是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上传下达的桥梁,是联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各院系以及学生的纽带, 是学校和各院系常规教务教学管理的重要责任人。他们是教学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更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者。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处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收集信息,主要体现在教学档案管理上,各种外来文件的建档、教师基本信息的建档、学生基本信息的建档、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教师考核等院系内部生成的各种文件的建档。二是传递信息,收集信息是为了利用信息,信息的传递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信息传递主要是信息的上传下达,上级层层下发的教学管理任务、院系领导布置的工作由各教学秘书承担下发、解释的责任,并将具体执行的情况及时上传给领导。横向的信息传递主要体现在本系与外系、本系与学校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教学秘书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信息工作,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的处理信息,大量的储存信息,准确的提供信息,是教学秘书的基本职责。

三、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秘书工作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秘书是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针就明确指出学校的所有工作者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都起着对学生教育的作用,都是教育工作者,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在很多高校,院系教学秘书都是兼职的,既是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从事最直接的教学育人工作,同时也是教学秘书。这种情况暂且不论,我们主要分析院系教学秘书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职能。

1.院系教学秘书的管理育人职能

院系教学秘书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学生是其主要的工作对象之一。院系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的监督考查等内容都与学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广义上的教育概念认为,凡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活动都是教育。进一步说,凡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都是教育工作者。院系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的联系上,必定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就是我们强调教学秘书管理育人的必要性。管理育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求教学秘书必须热爱本职工作进而做到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秘书必须本着为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去开展管理工作,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在学生的发展上。院系教学秘书还应该发挥自身示范性的作用,工作严格、标准、准确、及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人格、作风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同時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管理育人的质量。

2.院系教学秘书的服务育人职能

管理就是服务, 教学秘书要强化为学生服务意识, 提供良好的服务, 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正是因为有了学生,才有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教学秘书的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同步进行的,我们要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与育人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赵莲娜 卢海燕.秘书学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6

[2] 朱占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

[3] 膝秀梅.对教学秘书的“横向” 与“纵向” 协调功能的认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9):247

[4] 颜金玲. 教学秘书在高等学校的“教”与“学”中的作用[J]. 科学教育论坛.2006,(3)

[5] 赵莲娜,卢海燕.秘书学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24□

秘书学小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抓实课堂教学,才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     科学有效性     对策

小学教学管理在全部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内涵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条件,高效地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千管理,万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已是众所周知。因而,校长对学校的管理,首先必须是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校长要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主要精力应花在抓好教学、抓好教学研究上。

二、增强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的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他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思想是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办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检验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尺。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对此,学校管理者要做的是:第一,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违规补课、办班、布置沉重的课业等都应该取缔,从而使教学规范化、合法化。第二,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事务性的工作往往耗费了管理者很大一部分精力,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反而受到冷落,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将教学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通过不断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第三,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与我国的教育目的相契合,然而,很多学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因而在教学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对此,教学管理者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思想,而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纳入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健全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建立责任机制,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由教学秘书来协助校长的工作,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比如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计划等;而教导主任则主要负责教学的日常管理,教研组则负责学科的教学管理。通过这种责任鲜明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管理体系将得到完善。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则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留住教师人才;其次,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再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加以指导,从而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客观且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进步与发展。

五、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学校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探讨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福英.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李凤喜.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19).

[3]张文志.关于小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3(10).

上一篇:中职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