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

2023-12-28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1篇

课程论文

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学号:

姓名:

专业:

中 国  重 庆

2014 年 6 月

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以西藏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色旅游资源越来越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本文以极具旅游特色的西藏为例,在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网站的基础上,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这一例子阐述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如何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开发保护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 , 境内海拔 7000m 以上高峰有 50 多座 , 其中在 8000m 以上的有 11 座 ,有 “世界屋脊” 之称 。西藏高原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 极具特色的西藏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西藏美丽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不管是以自驾游还是跟团游,我们的身边总是不缺去西藏的人。西藏给平常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灿烂的格桑花、蓝蓝的天空、开阔的草原,一望无垠。真正去过西藏的人才能领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

1. 地文景观

(1)山脉

西藏高大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分支山脉,山峦重叠,名称繁多,使整个高原成为一个“大山的海洋”。 这些高大的山脉成为了西藏的骨架,与蓝天相称,撑起了风情空旷的西藏。这些高原上的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差不过千余米,形成“远看似山、近看似川(平地)”的特点。[5]

(2)峡谷

西藏是世界上峡谷最多的地区之一,最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藏东三江峡谷。对于“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这一称号,幽深险峻、景观奇伟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名副其实。峡谷呈马蹄形,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以南伽巴瓦峰为南侧,加拉贝垒峰为北岸。两江悬崖壁立,束紧大江,如两扇雄伟的大门,守卫着大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m,最宽处约200m,全长为370 km。悬崖直落江面,湍急的江水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2]

2. 水域风光

(1)河流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 km2 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这里有独特的“三江并流”,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平行自北向南流走,在瓶颈处波涛汹涌,景象壮观。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4万多km2,流域平均海拔4500m左右。

(2)瀑布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兴拉山下的藏布巴东瀑布群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首。藏布巴东瀑布群实际是两个瀑布。在相距600m的河床上,这里出现两处瀑布,分别高35m(瀑布群二)和33m(瀑布群一),前者宽仅35m,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最大的河床瀑布。在这么短的范围内,在大江干流上形成多级大瀑布,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3. 天象与气候景观

由于西藏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境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以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平原地区从南到北相隔数千公里才能呈现出热、温、寒三带的自然景象,而这里从低到高则出现在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的范围内,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二)人文自然资源

生活在藏族等少数民族为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藏民族文化。

1. 建筑与设施

居住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人民,创造出众多的辉煌建筑群。无论是在城镇、宗山、宫殿还是寺院均具特色。著名的布达拉宫,适应了当时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奴隶制度,同时烘托了神权、政权至高无上的形象和气氛。在民居方面,由于放牧方式和季节的不同,当地民居分为了冬帐房和夏帐方之分,冬帐房以木棍为框架,上附有防寒牛毛做的毡子。夏帐房是用自用布、帆布等制作的,结构简单,拆装、携带都很方便。[7]

2. 旅游商品

西藏的特产最著名的是冬虫夏草,产于那曲、昌都等地,为补养药。西藏地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加之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图

案花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3]

3. 3.人文活动

西藏民族文化蕴涵了西藏人民和本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自松赞干布建立了吐鲁番王朝开始,佛教开始大面积传入西藏,对佛教的尊崇一直持续到现在。佛教教徒也会在每年七月、冬季农闲的时候举行朝圣。每年自西藏传统的体育活动赛牦牛、斗牛就是藏族独有的。“古朵”也是藏、门、珞民族特有的运动项目。[6]

二、 开发和保护建议

(一)开发现状

西藏的旅游业刚刚起步,短短二十几年,实现了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游形式大致有三类:一是观光旅游,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观光等;二是体育旅游,包括登山探险、漂流滑雪、骑马划船等;三是专业性旅游,包括组织科学考察和举行各种学术会议等。[3]

西藏旅游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形成了以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串联着拉萨、昌都、日客则等地区,外通成都、大理等地。同时由于位置较偏僻,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全面,住宿条件差,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

虽然西藏的许多旅游资源单从旅游资源本身而言,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垄断性,但由于受区位条件、旅游环境以及开发条件的影响,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由于西藏的地势很高,因此,初到高原的人,经常会出现高原反应。而且由于大气中的含尘量少导致紫外线照射十分强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并做好必要的预防,保证在西藏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4]

其次区位条件差,西藏位于偏远的西南地区,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要说国外游客进入西藏所耗费的时间了。

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一方面,对于外部交通来说,西藏自然环境恶劣,地势险峻,地质脆弱,冻土等因素对于交通产生了极大的阻力。虽然目前青藏铁路已经正式运行了,但是由于其路线的局限性,为出行的游客带来了不能直达等不便。另一方面,除旅游者进入西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外,在西藏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也具有较大的旅游阻力。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西藏内部的交通系统,修建铁路、公路,

使个地区产生联系,形成整体。同时也要和发达的东部地区产生直接联系,以便人们的出行。

对了旅游的投入不足。一方面西藏是典型的西部地区,部分地区仍处于极端贫困的状况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很深。另一方面,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依赖性强,对经济的分配属于传统型,严重得影响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应积极得宣传倡导新的思想,让人们摒弃旧的思想观念,肯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西藏地域辽阔,虽然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富,品味很高,但旅游资源的丰度仍然较小,即使在游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建设丰富的旅游单体,增强旅游资源的丰度。

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对此,除加大力度,开发西藏腹地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中心城市的旅游区外,还要大力开发民族风情、节日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西藏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不良状况。

(二)保护策略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使之不受损伤、破坏,特色不被削弱,而且还涉及了周边坏境的保护问题。[1]

1.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破坏

主要是防止由于寒暑变化、流水侵蚀、风吹雨淋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

对于西藏来说,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众多佛寺是保护重点。中国对西藏文物的保护投资超过了二亿,如对著名的古格遗址、托林寺的壁画进行全面的维修和保护。

2.恰当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

良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把保护工作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西藏来说,在草原日益退化的今天,应着重注意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合理得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和改善草原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3.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在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旅游资源价值的无知造成的。对此应大力的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应贯穿这一思想。

4.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法制体系,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管理

首先国家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硬性得保护旅游资源,为杜绝破坏行为作出铺垫。在宏观上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的制定当地特有的保护管理措施。如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5.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郑星耀.旅游资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朱桂凤.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走遍中国》编辑部.走遍中国—西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何星亮.关于进一步发展西藏旅游业的若干问题.西藏大学学报.2005

[5]多吉旦增.西藏自然旅游资源特色分析..2003

[6]佚名. 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2013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将多元民族文化和旅游进行融合能够充分满足当前旅游发展的必要需求,同时也能够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本文针对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多元;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占据了较大的地位。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文化旅游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当前,随着我国的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已经进入了黄金时期,是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提升期。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在以旅游业为基础,将当地民族文化当做旅游业的重要基础条件。从而能够使旅游行业与文化招聘、竞争力都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在日后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应当不断对旅游区域中的配套设备进行改进与完善。例如,完善交通公路与优化居住条件,确保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应当构建具备一定当地特色的农家院。并且,对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加以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逐渐形成功能齐全具有当地特色文化产业链。最后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不断挖掘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更加新颖。正因如此,应当提高景区的旅游体验与道路建设,从而使整体民族非物质文化财产与旅游业相互融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不断推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播。

2.旅游产品设计——注重文化体验

在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以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为基础。通常,在设计高质量旅游产品时,都需要遵循食住行游购娱的必然要素,而商养学闲情奇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独特资源的特色要素。[1]

2.1设计美食旅游地图

在旅游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游客提高旅游质量,体验旅游区最具特色的美食,应当更好的选择地域和民族特色饮食餐厅,并且对民族风情美食设计专题旅游地图,可以将不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饮食特色,融合不同主体的美食+旅游线路,并且,按照当地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多主体的美食节举办,使游客能够在味觉上有新鲜感,充分满足游客的“胃”。

2.2发展民族特色民宿

在当地发展具有特色的民宿,根据当地的发展风格,打造高端民宿,使其成为多元化民族特色民宿集中区,不仅能够将当地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文化体现出来,还能够确保住宿的内部设施与星级服务,实现游客对当地多元民族风情的体验感,使顾客能够强烈感受到民宿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升级,使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被吸引进而加入其中,有效发挥出以旅游为基础的拓展功能,促进实现高端民宿旅游集中区和特色旅游地区。[2]

2.3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空间转移的通道,应当对旅游交通进行良好的构建工作,对交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交通服务能够更加便利,同样是旅游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因如此,可以在当地开通旅游巴士。在旅游交通设计的过程中,交通工具的装饰、布置与选择都应当将当地民族特色与特点最大化彰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特色特点来增加更多的旅游交通,在确保游客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游客的情趣、体验感[3]。让旅游者感到更自然的舒心体验,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在整体环境与各个方面都可以增加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接触、认知、了解与热爱。

2.4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交互融合

当前旅游地区多半以自然景观观光为主要旅游体系,但是,此种方式不利于当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因此,应当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进行相互融入,以便能够达到观光旅游、文化休闲等互补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在实际旅游过程中,游与娱是同时具备的,可以借鉴其他旅游地方式,并结合当地实际特色开发出体验性旅游产品。无论对于生活习俗、节庆活动,还是民族特色装扮与民族服饰等,都能够让游客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一定良好的体验。同时,应当加强文化保护,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时,不但需要满足、符合现代旅游需求,还应当保持民族文化在民族生活中的原真性,将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不断融合。

2.5旅游商品设计注重传达民族文化理念

旅游商品在旅游意义上不管是作为纪念还是馈赠需求,都是一种象征性的主要消费,同样是游客的社会地位与自身品味的代表[5]。与旅游商品消费所提供的旅游收益相比,旅游商品的民族文化特点更加有价值。对旅游目的而言,旅游商品的文化影响更加有价值、意义。旅游商品也是为了能够将当地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不断进行传播,这是旅游的根本目的,也同样是一种不断宣传的方式。正因如此,在实际多元民族文化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旅游商品。在对民族文化设置旅游商品时,应当对商品的颜色、质量与其他重要特点进行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旅游行业中多元民族文化有着较大的意义与价值。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行业的结合不断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将民族文化的真正价值有效体现,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水平,同时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泽蒙,张璐.黔东南州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J].当代旅游,2020,18(13):64-67.

[2]江娟丽,江茂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1):48-56.

[3]李琳琳,敖四.浅析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以襄阳马拉松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5(5):193-195.[5]周利.民族地區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思路[J].魅力中国,2021(6):397-398.

[4]周龙,刘志锋.民族长寿地区体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J].体育科技,2021,42(1):40-41,44.

[5]吕丹.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当代旅游,2021,19(4):107-108

作者简介:黄华, 1971年11月,女,苗族,贵州省贵阳市,副教授,学士学位,民族文化旅游。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3篇

一、研学口号

快乐研学·宁夏精彩

二、研学主题

从历史中读世界,为未来攒经验 参观主题博物馆,让学习立体起来 走进原始世界、憧憬梦想

寻历史印记,探古今轶事,享成长之乐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考古之旅 今天我是原始人

三、研学线路产品

(一)一日游研学旅游产品

1、“原始怀古之旅”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身感受“水洞沟文化”,了解史前人类生活、迁移过程;探秘文字历史起源,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主要特色活动:在水洞沟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学习钻木取火和原始狩猎技巧。

亮点:参与活动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水洞沟景区特色《我是疯狂的原始人》证书。

2、线路市场客源。本线路主要针对银川、石嘴山、吴忠、灵武等区内市场。

(二)二日游研学旅游产品

1、“快乐成长之旅”。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身感受“水洞沟文化”;了解史前人类生活、迁移过程;探秘文字历史起源,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同时,通过“寻访藏兵斗洞穴”,带领大家穿越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体验带给我们的处态度--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照、帮忙,传承中华美德;感受历史文化,再现民族精魂。

主要特色活动:水洞沟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学习钻木取火和原始狩猎技巧;体验挤羊(牛)奶,做奶酪和扎麦草方格的快乐。

亮点:参与活动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水洞沟景区特色《我是疯狂的原始人》证书。

2、线路市场客源。本线路主要针对区外市场或周末亲子游家庭。

(三)线路价格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旅游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旅游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广大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不同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使旅游业的发展更为迅猛,而对于民族旅游而言,民族文化是吸引广大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独特的民族文化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好奇心,赫哲族则是具有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且传承久远,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但是许多人对于这么悠久的少数民族却不甚了解,而对于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旅游文创产品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可以作为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载体,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带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对这个人口稀少却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从而促进赫哲族旅游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文创产品;互联网

1 赫哲族目前现状及研究背景

1.1 赫哲族基本情况

赫哲族是我国6个小民族之一,总人口约为0.42万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三江流域。赫哲族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上古时期到民国时期,赫哲族长期保持以捕鱼为主,狩猎为辅的渔猎时代,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

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赫哲族的物质与经济也迎来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由于赫哲族内许多年长老人的相继辞世,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冲击,使得赫哲族的古老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赫哲族内许多特色文化正在相继消逝,所以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如今许多学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存的赫哲族文化主要包括鱼皮服饰制品、鱼宴、鱼皮画、伊玛堪说唱以及乌日贡节等文化内容,其中伊玛堪是赫哲族一种独具特色的说唱表演形式,2006年6月,“赫哲族伊玛堪”“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以及“桦树皮制作技艺”一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录。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录》,如今,伊玛堪说唱成为赫哲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表演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

1.2 赫哲族旅游业发展情况

虽然赫哲族民族文化始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但是由于其独特性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许多的商家以及创业者将目光聚集在这个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上,也因此赫哲族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始兴起,这也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比如,为了吸引游客前来,带给游客独特的全新体验,赫哲族的许多古老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而当地的旅馆和餐馆都保留着赫哲族古老的风貌气息,此外为了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气,许多酒店要求服务人员穿着赫哲族的民族传统服饰工作,这些都使得赫哲族的饮食、建筑以及服饰文化等被很好地保护了下来。

2 赫哲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2.1 旅游产品要成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来获取大众的审美趋向和思想潮流,将赫哲族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使产品既能表达赫哲族古老的文化又能与时代接轨,得到大众的认可。

赫哲族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象征着赫哲族古老文化与现代商品化社会的接轨,而商品的自身价值也会因为赫哲族特色文化的融入而大大提升,因此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要能彰显赫哲族独特的渔猎文化,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赫哲族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才能在赫哲族繁杂的文化中提取出最适合且最具特色的文化要素,经过提炼和加工来融入产品之中。

2.2 将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放在小商品身上

通过互联网查找和市场调查,发现如今赫哲族的商品主要有鱼皮制品例如鱼皮画等等以及一些手工制品,商品化太过片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就拿最为出名的鱼皮衣和鱼皮画来说,在赫哲族的风情景区有着不少的手工工作室,不乏有一些口碑良好且具有不错的群众基础的,专门制作鱼皮画等一些鱼皮制品,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但是缺点便是制作周期长、耗费精力大并且手工艺人稀少,这便造成了其不能批量化生产,限制了旅游产品的发展。

而闻名全国的鱼皮衣现在更是成了博物馆的收藏品,其手工艺在民间基本已经失传。剩下的一些鱼皮饰品吸引力不足,价值不高,也没有太好的发展。因此,关于赫哲族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放在诸如T恤、笔记本、水杯等一些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性的小商品身上,这些小商品的成本低、制作工序简易,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再利用游客喜欢带纪念品回去的心理,便可以具有不错的销量,从而促进赫哲族文化的传播度。

2.3 注重产品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上各种新颖的产品层出不穷,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其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无比迅速,而最吸引消费者目光的產品往往是那些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一出现便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盈利,因此现如今的企业或是工作室都十分注重产品的创新。

在如今这个时代,文创产品也是一个比较潮流的名词,有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涌入了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原本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寻找更多的创新点,更加注重细节上的创新,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而注重创新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上已有产品的调研以及对消费者喜好的分析,从而丰富完善自己的产品设计,详细的市场调研是优秀产品设计的奠基石。第二,需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时代流行元素,适当地在产品中融入这些元素会大大提高关注度,是的文创产品更易与时代接轨,更加贴合现代人的挑剔眼光。第三,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每一天都是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产品被开发出来,我们如果想保持良好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节奏,要做时代的先行者而不是淘汰者。

2.4 产品的设计应融入民族精神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都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直接流传更不是某项工艺或特色的继承,而是民族精神的传递。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不仅仅是将民族中某一特色图形的加工,而是民族情感的注入,对于赫哲族来说,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民族精神的传承,这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的民族情感元素,进行更多的民族情感性质的创新性设计,在情感层面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获得稳定的发展。

3 互联网时代下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策略

3.1 开发APP客户端,建立虚拟交流社区

应用程序是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的对应与延伸,开发文创产品相关应用可以建立方便文化爱好者交流的社区,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兼顾文创产品推荐,民族独特风情欣赏,旅游服务等等功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2 入驻网购平台,进行网络销售

淘宝、天猫以及京东等国内知名网络销售平台具有完备的销售模式以及庞大的用户基础,赫哲族文化产品可以依托这些知名销售平台拓宽市场,打响名气。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具有赫哲族独特文化特征的产品,同时各大网络销售平台都具有现今的数据收集技术,我们可以据此手机消费者数据,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不断修正前进方向,避免误入歧途。

3.3 借助社交媒体拓宽客户人群

目前时下热度最高的便是微信、微博以及一些短视频APP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途径分别拓宽市场:第一,微信在中国已经覆盖了94%以上的手机,拥有庞大的消费客户群,并且微信还具有独立支付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或是开发微信小程序来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拓宽市场。第二,微博作为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网络媒介,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可以作为产品营销的新渠道,通过以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向人们提供各种有关文创产品的信息,可以通过结合时下热点、段子和表情包等网络特色,以大眾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吸引粉丝关注,实现产品的营销。第三,短视频应用最近是年轻人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通过短视频的分享展示文创产品的独特,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可以更好地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高知名度。

3.4 注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虽说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但是线下的营销推广也同样重要,对于文创产品来说能够亲身感受产品蕴含的独特文化韵味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在大城市中建立相关文化产品小店,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参考文献:

[1] 王婉玉,基于赫哲族鱼文化传承的品牌设计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

[2] 王希.赫哲族文化在商品和广告中的存在及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 李国源,姜晗.基于“互联网+”新形式拓宽赫哲族民俗旅游市场[J].经济师,2018(03).

作者简介:鲁静茹(1982—),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保护;辩证关系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文化指某一民族所创造的不同形态特质的复合体,它是不同民族在其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著名的旅游人類学家科恩教授将其定义为“(1)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2)其目标所指的人群在自己居住的范围内不完全属于该国政治或社会意义上的主体民族;(3)由于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特性方面的与众不同,这类人群被贴上了旅游性标志。”将这一定义加以归纳可重述为“民族旅游是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吸引物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是现代旅游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它的商品化和资本化运作不可避免,而这种运作本身是对民族文化原生态的一种改变,即所有经商品化、资本化运作的民族文化都成了区别与其原生形态的再生形态。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文化本身及其发展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民族文化旅游能促进民族文化保护

1.1促进民族文化复兴

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这是学界公认的有利影响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一些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风俗、传统手工艺甚至语言文字都处于几近消失的困境中。这主要是因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在其他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其意义和价值渐渐被消解,因而逐渐失去了其继续存在的理由。然而旅游业带着追求文化多样化的目的到来,使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因而他们不仅是成功的生产了下来,而且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民族传统服饰的复兴,传统手工艺的蓬勃发展以及一些处于遗失边缘的工艺的再挖掘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1.2民族文化旅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里我们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解释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相适应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与文化根据时代要求对自身的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说,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是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少数民族自身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民族文化旅游有利于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综观我国改革开放30几年的时间,很多少数民族,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始终处于较慢的发展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技术、资金、人才的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能让他们向主流社会发声的,恐怕就是他们的文化了。而事实已经证明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最佳形式非旅游莫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民族地区经济实现了现代化,民族文化才能现代化。其次,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事实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不再可能与世隔绝的存在了。无论愿不愿意,强势文化始终能使弱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冲击。而对于我国的很多边疆少数民族而言,受到的更是来自西方文化与汉文化的双重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依托自身文化中精髓的部分区迎接和应对,而是无原则的全盘接受,那么自身的文化不仅不能实现现代化,反而会因为它价值的消解而走向消亡。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优秀文化为核心而开展的,在这一点上它就保护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是抛弃自身价值的西化、汉化,而是在充分认识和保护自身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进行调适。

2民族文化保护能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2.1民族文化保护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

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来我国旅游的美国旅游者以欣赏文物古迹与民族文化为目的的占80%,以自然风景为目的的不到20%,民族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两种重要趋势,对文化的保护从旅游开发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二者有如皮、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丽江过去只是一个边疆古镇,而如今已成为一个国际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东巴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丽江大研镇世界文化遗产”和“东巴古籍世界极易遗产”的相继申报成功不仅使丽江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三大遗产的拥有地,更重要的是使文化在推动丽江旅游发展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丽江已成共的以文化走向世界,以文化连接世界,如今它更希望以文化拥有世界。

2.2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资源,而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资源本身的古老性、独特性、民族性及其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对文化资源品位保持与提升,是民族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举例说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就为丽江的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有关部门统计,丽江东巴文化产业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作为丽江旅游资源中的精品、极品,东巴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丽江旅游业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因素。丽江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28处遗产保护地的7处做出爱护不利的批评的前车之鉴下,丽江立即展开了一场“去商业化”活动,这一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相关部门将丽江古城内部部分商家迁出后,新建了传统文化传习场所。此举不仅反映了丽江对自身旅游价值的准确定位,也反映出它对自身文化旅游发展的作用的清醒认识。

3民族文化旅游可能造成民族文化的破坏、因而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无论如何,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一个既存的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归结起来,学者们将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

3.1对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

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最大的不利影响就在于增加了环境的负荷,并且由于这种活动的持续不断而最终超过环境的自然承载力,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据有关部门报告,丽江玉龙雪山积雪每年以30米的速度后退,常年的雪线也以每年15—20米的速度上升,积雪量急剧减少。这当然与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有关,但也与近年来丽江蓬勃的旅游业不无关系。玉龙雪山积雪量的减少直接会对玉泉河的补给造成困难,而玉泉河是丽江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重要保证,如果有一天玉泉河干涸那么由水浸润着的东巴文化和古城人民的生活文虎也难保不会因此而枯竭。

3.2对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1)民族文化的同化。即少数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处理向外来文化靠拢、趋同的倾向。表現在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逐渐淡化及对外来文化的一味崇拜。

(2)民族文化的庸俗化。这主要是由于旅游开发中不对少数民族文化做深入的了解,不分清精华和糟粕,出现了很多宣扬封建迷信等低级趣味的旅游产品。再者就是制造伪民俗,干扰旅游者视听,第三方面是不顾及民族情感,造成对民族习俗的歪曲、丑化。

(3)民族文化的不良商品化。对民族文化的低级的商品化运作,使得民族文化内涵的表现越发的匮乏,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用于换钱的简单产品,而不是负载着文化精髓的主要用于文化交流的特殊商品。

(4)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随着民族文化商品化意味越来越浓,极其不正常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部分少数民族心目中发生了改变,拜金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且原先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等良好的经营观念有所淡化。当地人的良好生活习俗和处世观念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改变。

分析上述几方面的不利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旅游发展的负产品,它们并不是旅游带给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全部。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其发展中走了弯路,进步缓慢应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改错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并且,我们对于这些不利影响的持久性及其程度都不确知,有时我们甚至忽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及其选择接纳与排斥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轻言民族文化旅游是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

事实是,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性是有限的,且是可以控制的,目前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一套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运行模式。一方面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是一对矛盾,他们的对立与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它要求我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依循科学原则又要遵守文化法则,将旅游开发的破坏作用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应充分利用两者的矛盾运动,达到即是此案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又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的双赢的目的。

4正确处理好两者的相互关系

4.1进行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果我们不对现存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数量、特点、赋存状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么保护就无从谈起。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大档案,以使我们的开发工作有据可依,保护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开发利用的行为,将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务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2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的监管机制

目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民族文化商品化特色不突出,质量普遍不高,质价不符等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该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效避免一些商家过分的、不恰当的商品化。打击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质价不符等问题。

4.3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旅游人才,加大社区参与力度

社区参与一直被认为是开展旅游开发保护,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充分考虑到了开发对象的切身利益。然而,我国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中很多人受教育水平较低,有的甚至还不懂汉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社区的参与力度就相当低了。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旅游人才培养更显其必要。一方面,旅游业已经成为大多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产业,少数民族群体参与到其中的机会很大;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选择什么,摒弃什么有不可辩驳的权利,他们作为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更清楚怎样的调节和适应更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

4.4生态博物馆——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概念于1971年由两位法国的博物馆学家里维埃和戴瓦蓝提出,他们认为博物馆应由集中走向分散,由都市走向民间,并提出了“博物馆去中心化”的概念。具体说来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活态’文化为展示内容,将自然环境和环境中的全部文化予以实时的展示,让来到生态博物馆的人民能‘真实的’、‘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感受和理解特定生态环境下的民族文化景观”。从中不难看出生态博物馆是以文化及其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的一体化保护形势,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生态博物馆就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发展原则相一致了。近年来,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旅游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已于1998年在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嘎苗族彝族回族乡建成,迄今为止这里已经接待了来自挪威、日本、美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参观游览者。生态博物馆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它作为博物馆的巨大社会功能,也对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生活水平及保护当地文化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因而这一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已在贵州、广西、内蒙古建成了七座生态博物馆,涉及保护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壮、瑶、蒙古族。相信随着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态博物馆的建立,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形式能为建立一种新的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模式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和启发。

总之,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是存在着既相互矛盾有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它提醒我们处理两者的关系“非此即彼”和“因噎废食”都是错误的。然而将两者加以辩证的统一,又不似一句口号那样简单,对于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凌,阳宁东,王志章.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的个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6669.

[2]张重艳.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丽江旅游文化资源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4):9799.

[3]高烈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丽江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2113.

[4]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旅游业与社交媒体发生了不可避免的联系并产生了新的变化,在网络时代旅游业的口碑式宣传方式已不可避免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视觉推广。GIF动画设计的动态图文具有传统媒介图文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贵州旅游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GIF动画设计创作分析,从内容和方法上针对旅游目的地体验式营销进行分析,以此探索社交媒体时代下的贵州旅游文化元素在视觉形象上进行GIF动画设计的具体方法和传播途径。

关键词: GIF动画设计 社交媒体时代 贵州旅游文化

一、引言

现代旅游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网络、目的地声誉、消费者意见、信息传播及口头宣传等无不利用社交媒体[1],社交媒体使受众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可以分享观点、经验和意见。研究社交媒体在旅游营销上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内容对于当下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其中风靡于社交媒体的GIF动画(Animated GIF)大多以动态表情包、海报等形式而存在,GIF动画作为一种全新的动画表现形式以其简单而高效的传播性质受到广大受众和开发者的信赖。因此,研究GIF动画在社交媒体中的设计和应用对探索现代旅游营销的全新方式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贵州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做好“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这一旅游发展理念成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与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时代下GIF动画设计对贵州旅游发展的特殊意义,分析将贵州少数民族旅游元素提炼并设计具有社交媒体传播价值的系列GIF动画作品,尝试探索出多种创意思路和设计手法,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社交媒体层面提供更多可行的营销手段。

二、 社交媒体在贵州旅游文化宣传中的意义

近年来,贵州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景区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并日渐成效。从贵州省2017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旅游业延续“井喷式”增长,全省旅游总人数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0.0%;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6%。虽然有令人惊人的旅游发展速度,但是贵州旅游宣传和推广的主阵地仍在推介会、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介渠道上,即便是在新兴社交媒体领域有一定的涉及,但在视觉设计上没有突出时代审美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当今的旅游业态与推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社交媒体形式,包括社交网站、用户评论网站、评论社区网站、协作式写作网点、因特网论坛和区域性社交媒体等类型,通过引入通信技术(例如移动设备和网络技术)、社交互动及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结构性文件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1]。在国内主要社交媒体集中在“两微一端”(腾讯微信、新浪微博、客户端)、门户网站、论坛等现代网络媒介。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贵州旅游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状态。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可以把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资源深入融合,实现精准高效、快捷满意的旅游主题推送,切实提升贵州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贵州民族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贵州旅游文化营销GIF动画设计分析

(一)贵州旅游文化营销中的GIF动画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的原义是“图像互换格式”,是一种基于LZW算法的连续色调无损压缩格式。它不属于任何应用程序,目前几乎所有相关软件都支持它。由于GIF格式的大小与其他许多格式的图片相差无几,并且能播放连续图片产生动画效果、支持透明背景、兼容各类应用程序并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GIF 动画最主要的优点是文件占用的空间极小,绝大部分网络浏览器都支持,且容易实现对象的移动、变形及各种动态效果[2]。它是具有独特审美的视觉设计媒体作品,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和情感内容。

图1 阿狸动态表情包截图

图2 傅园慧动态表情截图

在各类社交媒体活动中用户经常以“斗图”(以连续性互相发表情包来表达情感的一种网络社交行为)的形式交流感情。GIF动画表情包(图1)的设计区别于网络中其他截图类、文字类动态表情包(图2),它既能传达特定的视觉设计形象,更具有宽泛的情感表达能力,是一种情感化的视觉设计媒体作品。可以说在网民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平台中,GIF动画已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情感表达与宣泄的载体,更新和变化较快。

如果将贵州旅游的主题内容植入GIF动画表情包的设计开发中,策划阶段性地推出此类符合当下网络情感需求的表情包作品,以这种主题在广大社交媒体用户中进行个性化情感营销,就会在影响能力巨大的网络社交平台中产生话题式和转发式的多次传播力。

(二)贵州旅游文化的GIF动画创意设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受到大众情感需求的影响,要求所设计的海报必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现高科技与情感化的均衡,满足大众的共性需求[3]。GIF动画的技术表现应用到传统的海报宣传之中,使其在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更具立体美感和视觉冲击,易形成良好的记忆感知,让品牌输出更多的信息和创意展示。在传统静态海报的创意理念基础上加上蒙太奇手法的构成元素,堪称精简版的视频类创意海报。GIF动图正在试图打破纯艺术与商业的边界,成为打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吸引更多网民参与其中,通过品牌的创立,作品的丰富获得社会的认可[4]。如由徐峥导演的喜剧电影《港囧》在全国上映之前的一个月就在其社交媒体平台每天推出一张创意性GIF动画电影海报(图3),各大社交平台和相关论坛纷纷转载,据片方统计,《港囧》在预售票房、排片场次、观影人次等方面都创造了12項新纪录。可以说在公映前的系列创意动态海报为《港囧》的高票房纪录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效果。运动让整个海报变得活泼生动,不仅加强了视觉冲击感受,而且携带了大量信息方便传达。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GIF 的动态海报备受人们关注[5]。GIF动画技术下的动态海报形式适用于贵州旅游主题的创意性宣传,在成熟的文案策划下,以一系列的主题性动态海报形式进行创作并在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推广,将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创意性视觉推广方法。

图3 港囧动态海报截图

四、贵州旅游文化主题GIF动画设计思路

(一)挖掘民族地域文化元素

贵州多样的山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古朴悠远的民族文化,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民族风情、民间习俗、建筑形式、民族服饰、饮食文化、节日庆典等。因此,要做好贵州旅游主题性GIF动画的策划与设计就需要对贵州旅游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整理,从这些元素入手,针对当下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找出各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主题性策划设计,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并扩大影响。

(二)提升现代设计表现手法

1.民族元素的视觉表达

GIF动画设计内容涉及动态表情包、海报元素的构思与制作,虽然范围较为宽广,但其表现形式无外乎视觉表现和动画语言,其中最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形成传播效果的就是独特的视觉表现风格。

由于贵州旅游的民族地域元素具有独特性,那么视觉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必须遵从这些主题进行元素的挖掘和再创作。贵州旅游的民族地域元素提炼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视觉表现中的贵州元素,细分到每个内容就要具体到主题、符号、色彩、线条和表现形式这些方面。通过提炼和概括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元素并运用现代审美表现方式进行视觉设计,就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视觉风格。

2.民族特色的设计表达

GIF动画海报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动画情节和动效设计上,与故事画面表现相关联,而GIF动画的情节设计与电影蒙太奇中的重复、平行、对比等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贵州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传说、音乐舞蹈等一系列元素,在具体动画情节和创意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最能表现主题的片段和情节进行创意才能设计和制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传播作品。比如,以贵州美食为例,把具有民族记忆和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做情节化GIF动画设计(图4),传达美食所承载的视觉符号和情感,既能在即时通信平台以表情包的形式交流,又能以文章的形式在朋友圈内进行分享式扩散。

图4 贵州美食主题动态海报截图

(三)情感体验与趣味性相结合

创意产业和社交媒体分别在两条路径上各自发展,但又互相联系,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前者的发展[6]。社交媒体的兴起除了技术与设备的进步以外,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情感的个性化传达。旅游经济就是眼球经济,成功的网络营销不仅能高效地推广旅游目的地并形成品牌价值,更是对传统宣传媒介的一种有力补充。在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中,旅游者既是信息系统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单向交流变成互动性更强的双向沟通,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深度与广度[7]。在社交媒体世界中大部分流行的动态表情包与海报都充分地传达情感的个性化表达,不管是图形符号还是文字内容都与当下的流行文化或者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情感化图形都具有趣味化的特质。以流行于各大社交媒体中的真人表情包“尔康系列”为例,大部分表情内容都是通过截取“尔康”的电视截图或者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加以文字形成。这种通过再加工的表情包所传达的情感就具有了个性鲜明的趣味特征,有自我调侃或者讽刺,通过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赋予消费者趣味体验,满足他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因此充满趣味的体验才是成功的体验营销。

如何创造趣味体验?关注游客的需求与贵州省内具体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是关键。首先,要加深对游客的理解,掌握游客的心理需求,通过他们的视角审视和思考旅游目的地所能提供的情感体验,并构想出使游客感到有趣的创意体验。其次,通过这种体验式的趣味需求加以GIF动画的创意表达促使游客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强烈意愿。最后,把这些成系列的GIF动画成品在类似于“两微一端”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策划性的传播和推广,形成具有关注度的可信赖推广。

五、结语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传统行业与社交媒体发生了不可避免的联系并产生了新的变化,现代旅游业也在网络时代以口碑式的宣传方式变得更加需要个性化的推广方式。动态图文符号的应用具有传统媒体下图文符号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实现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探索图文符号动态设计与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的方法和可行性将有利于动态图文设计与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8]。作为社交媒体中拥有高性价比传播价值的GIF动画以其全新的视觉感受和互动式的传播方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贵州旅游在突破传统宣传载体的基础上,以GIF动画设计为方向进行主题式的创作与策划性的推广,会在影响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开创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和推广理念。

参考文献:

[1]Williams P W, Stewart K, Larsen D. Toward an agenda of high-priority tourism research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1,11(4):219-226.

[2]周丽东.浅谈动态海报设计[J].规划设计,2016(2):130.

[3]张丹萍.新媒体时代的动态海报设计研究[J].大东方,2017(9):59.

[4]高蝶.当代动画新形式动图的发展研究[J].收藏与投资,2017(2):59.

[5]赵敏.浅析动态海报设计的运动表意语言[J].文艺生活,2017(5):152.

[6]Terry Flew(澳大利亞).数字社交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4-71.

[7]苏敏.全域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模式探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丝绸之路,2017(24):64-66.

[8]曾英.图文符号动态设计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4-65.

通讯作者:聂森

上一篇:名烟名酒营销策划范文下一篇: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