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风控之真问题

2023-06-21

第一篇:p2p网贷风控之真问题

第三方或可解决P2P网贷风控问题

2014年4月号称国内最大P2P网贷企业宜信被媒体报道存在8亿坏账以来,P2P网贷平台的风险问题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据国内网贷第三方平台搜贷360了解,在过去几年里,P2P网贷平台的兴起对发展民间金融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意义,但其潜在风险控制问题也不可小觑。

P2P网贷平台是一个舶来品,但在美国并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坏账现象,其重要原因是美国有着更完善的征信体系(以Experian, Equifax, Trans Union为主的3大信用局会输出各自的信用分数,分数包括:付款记录,借款情况,信用历史的长短,新账户状况和已使用的信用产品)。网贷平台的贷方可以通过征信系统获取借方的具体信用信息,预估违约风险,然后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决定是否达成借贷关系。在此过程中,网贷平台无需参与任何风险评估的环节,第三方性质非常明晰,由其自身运作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因此大大降低。

反观国内,目前最主要的征信体系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央行征信体系,自2006年成立至今已覆盖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然而,使用网贷平台的投资者并无法使用该征信系统,他们能参考的只有借方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自己提供的信息,虚假信息的可能性非常高,违约风险很难被合理预估。

纵然如此,让网贷平台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也是有困难的。P2P网贷平台进入门槛低,相关监管框架未成熟,各网贷平台接入技术掌控水平各异,仍无统一管理标准,仓促地让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体系将对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解决该问题还需另寻他法,解决P2P网贷平台的风控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尽快建立并完善第三方信用机构,让其征信系统与P2P网贷平台对接,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服务。

实际上,中国征信体系建设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各类移动终端软件本身就可以为个人征信体系提供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在2014年全球移动金融论坛上,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杨一夫便提到,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通过移动终端APP收集),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我们的各类生活习惯、健康状况、风险偏好,都可以通过我们直接使用的各类终端准确收集。由此看来,发展第三方个人征信体系既有来自各类借贷平台的庞大需求,亦有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大数据支持。

中国能否把握机遇填补空白,直接关系着P2P网贷平台风控问题的解决,亦紧密联系着此类民间金融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建立信用体制惩治欺诈奖励诚信,支付宝与平安保险的合作与极速赔偿机制解决了风险难题,百度建立P2P黑白榜单与搜贷360、网贷之家等网贷第三方平台为P2P公司建立信用等级的努力,都是金融亟需要做的事,如果推广开来,欺诈者将无所遁形。

第二篇:P2P网贷的风控手段

手段一:设立风险保证金。

目前很多平台均设立了风险保证金,比例一般为贷款金额的1%,一旦投资人无法收回投资,由风险保证金提供先行赔付。这一制度看上去有点类似银行,按贷款余额的1%计提风险准备金。但是,这个1%真的与银行一样吗?

我们先普及一个常识,专业人士可以选择跳过。

1、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超过558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大部分介于2-3%之间(不含上半年核销的709.93亿元不良贷款)。P2P投放的贷款由于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金融机构,其客户质量及保证措施不大可能优于金融机构,P2P如何能够用1%的准备金来覆盖?

2、2014年上半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51%,环比下降13%。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举例来讲,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

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亿,然后按比例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

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这些拨备资金来源均是银行的税前或税后利润。

以上说明,P2P的1%计提不同于金融机构的1%,金融机构是用自身利润来计提的,而P2P大都是将1%成本加到借款人或出借人身上的,这势必带来了更高的融资成本,从本质上加大了贷款的风险。金融机构是多重拨备,且远远超过贷款余额的1%,而P2P的准备金如何持续与积累?另外P2P宣称的准备金是否真实到位?有无挪用?如何监管?

手段二:小额分散,将一笔资金分散到若干个借款标的。

众多P2P平台将小额分散作为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际上,此种分散在降低单一客户的本金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的收益率。这种信贷投放越分散,单一客户承担的风险越接近行业平均不良率。

就如一个赌徒,将100美金的注分成1注下还是100注下,带来的结果是1注有可能全赢、全输,100注各有输赢,后者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单注全赢的可能,越分散下注,其赔率越接近赌博项目的平均赔率,众所周知,赌场赢的就是那个1%的赔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赌客将自已的筹码无限分散,那得到的结果肯定必输无疑。

P2P与之不一样的地方是,不存在赌场必胜的1%。但最终投资者通过此种方式实现的收益,只能是行业平均毛收益率减去行业平均损失率的最后差额。这种方法在分散单一投资人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单一投资人的收益,此差额有可能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当平台平均不良率超过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投资人扣除承担的平均风险损失,综合回报率甚至有可能低于存款利率。

上述通过小额分散来解决风险的做法,其实本身并不是风散了投资风险的绝对值,而是将损失平摊到每一个投资人身上,它仅仅能减少一个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机会以及延伸带来的对P2P平台的压力,在宏观层面上并没有改变风险本身。

另外,上述的P2P行业平均损失率还不仅仅是贷款不良率造成的损失,还有平台操作与道德风险产生的损失,这一点,P2P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不可比的。一些国资或银行背景的P2P当属另类,但是这类平台的投资回报率也比一般P2P平台要低的多,这其中应理解为官方背书的成本吧。

手段三: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担保,由担保公司及小贷公司承担尽职调查成本及代偿风险。

大家看一组数据,基本可以判别这种方式的可靠程度了。截止2013年末,全国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总计818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不良贷款余额348亿,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增长84.5%。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2.24%,比年初增加0.95个百分点(中国担保协会统计数据)。

事实上,由于协会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家担保公司自报,其真实度无可考量,至于消失与死亡的担保公司也就更不在其中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真正的担保贷款不良率基本不可能低于10%,这还不包括这些融资担保公司银行合作外的担保及违规集资的数据。看看全国担保行业在2013至2014出现的大洗牌现象就应该有更直接的理解。

今年以来,四川省有12家担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销,23家公司需整改;广东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此外,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大部分担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组,或变更,或注销,担保业倒闭潮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通过主管部门年检的担保公司约为2013年末的半数,目前仍能够正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不超过总数的20%。

另外,相当一部分P2P平台合作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主管部门授予的融资担保资质,仅是名称上有个担保字样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台关联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至于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因没有统一的不良贷款数据来源,只能根据多方情况进行概括。笔者由于是行业中人,接触到全国众多省份的监管机构及小贷同行,因此对全国情况相对了解。全国的小贷公司良莠不齐,差距极大,如果希望得出一个统一的数据基本不可能,但据笔者接触到的全国十余个小贷行业发展较好的省份情况反映,当前小贷公司的贷款平均不良率也不可能低于10%。

综合上述情况,如果仅仅是依靠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来鉴别项目并提供保证,其可靠度可想而知。

手段四:由P2P平台运营方提供代偿保证。

这一点更不靠谱。试看当下P2P平台,除几家银行国资系及拿了VC、PE钱的公司实收资本略大一点外,又有几家公司资本金经得住赔付?绝大部分P2P平台实收资本与P2P贷款余额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亏损为负数,根本无法承担代偿责任。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如果说三两家平台依靠资源、技术或运气可能会成为另类的风险控制佼佼者还有可能,那么整个行业是无法打破这个规律的。 红岭创投,一个项目损失一个亿,而它的注册资金只有5000万元,加上利润、资本公积金也就9000万元,它也就只能拿“疯投”的钱赔了。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相信P2P公司能够代偿?

手段五:由房产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须提供房产抵押。

应该说,想出这个方法的人肯定是信贷的外行。如果风控就依靠简单的房产抵押能解决的话,那银行完全可以坐在房产登记处放贷款就行了。应该来说,这个措施骗骗老百姓及不懂金融的投资人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个房价上天的时代,房子被老百姓当成了一生最大的追求与可靠的依赖,听说有房产抵押,就认为是零风险。不仅是老百姓了,连郞咸平教授在电视上也大为赞赏P2P的房产抵押零风险。

事实上,真正有过信贷工作经验的人都懂得,把房产抵押当作信贷的唯一选择,结果是反而将贷款客户质量向下挤压了一大步,加大了信贷风险。银行做房地产抵押贷款相对可靠,因为它利率低,可以优选客户,拥有房产的优质客户除了银行,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而P2P做房地产抵押贷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将优质客户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风险客户,等于捡了一地垃圾。众所周知,当下银行对房产抵押贷款的认可度极高,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自然人拿房产去银行抵押都拿不到贷款的话,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的拒贷。这其中包括借款人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借款人用途有风险或抵押房产存在纠纷等。

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银行不做小额贷款、银行官僚、银行不专业等妄言,在当下金融机构比厕所还多的年代,在历年信贷膨胀,连应收款帐、仓单质押、类信用保理、无抵押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都大规模推广的今天,相对安全的房产抵押项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较大的风险,基本上跑一两家银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贷款。

可以想象一个思想健全、经营良好的人会放弃银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选择18%左右成本的P2P资金吗?愿意拿房产抵押到网上融入资金的个人与企业,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其贷款逾期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现实的数据更能证明这个问题,目前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出现不良贷款最多的,恰恰是房产抵押类贷款,它容易让人放松对借款人风险审核的警惕性。 另外,投资人的一个认识误区是,大家普遍认为,一旦借款人贷款逾期,就可以获得他的房子或将其变现,是零风险的,这种误解在民间信贷机构从业人员中也普遍存在。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司法环境下,一个违约的房产抵押贷款,从起诉到能拿到房产变现的过程,一般没有一至两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执行费、拍卖费众多,最大的减值还是国家计征的各项税费(司法处置房地产视同房地产销售,税费按二手房买卖交易计征)是优先扣除的。

我们简单列举一下处置成本,因部分费率为区别征收且全国还存在一些地区差别,我们只能按50-100万元的案值平均计算一个大概成本(以江苏某地为例)。

司法方面:诉讼费约占1%(阶梯计算)、保全费每件5000元、执行费约1%(阶梯计算)、拍卖费约5%以下、评估费约2.5‰(阶梯计算);

税收方面:企业销售住宅与非住宅,需要承担印花税万分之

五、营业税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税约5%(差别征收)、企业所得税25%;个人销售非住宅的,除个人所得税为20%外,其它与企业销售一致。个人销售住宅的税费约6.6%(差别征收)。不良贷款抵押的房产如果不能直接到购买人的名下,为了保全资产防范出现其它风险,一般抵押权会先将房产落户在自已名下,再行处置变现时,又是一轮税收。

综上所述,司法处置抵押的房地产的,总费用约占全部拍卖所得的20%-43%之间,再计算两年的资金成本,其损失可谓极大。这还是能够拿到资产顺利拍卖的。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约30-40%的抵押贷款诉讼最终因各种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过租赁、产权纠纷、弱势群体居住、维稳等)最后无法执行。大家可以看到,仅仅依靠房地产抵押就视为零风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另外,P2P借贷与一般面对面的借款还不一样,它面临着多个投资人对一个借款人、跨区域、诉讼主体不清晰、中间环节过多、P2P平台倒闭无法举证及执行、诉讼成本过高等诸多难点,远非投资人想的那么简单。

手段六:建立风险控制模型,以大数据及网上供应链信息为支撑,来分析借款人信用、控制信贷风险。

现在P2P的大数据分析支持者可能能举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和好贷云风控。

在这里我不想再谈阿里的特殊生态圈及不可复制性(江南兄《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已谈了很多),事实上阿里系的支付宝系统提供的商家应收款变相质押是其风控的核心关键,同时,阿里小贷的线上、线下风控调查手段,与传统银行的小微企业风控调查手段相比大同小异,依靠大数据建立的风控模型在此其中真正发挥的作用远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大上。

手段七:银行或国家信用支撑。

这个应该是当前最可靠的P2P投资人风险保证措施了。据不完全统计,由银行发起或有银行背景的P2P平台,全国已经不止八家,虽然管理架构、业务形式均有一些区别,一些平台在法律上讲与母体没有直接关系,也是独立运行的,但事实上仍是用其银行及国家信用做了隐形背书。因为在当前这种政治格局与金融体制下,母体公司肯定会保障平台安全,出现兑付风险及倒闭风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在我看来,这些机构中的绝大部分,做P2P平台其象征及尝试的意义远远大于给这些机构带来的商业利益,即使这些平台能够安全运行,但并不能弥补当下P2P金融商业模式的缺陷,国家信用背书本身的成本一定要计算在商业模式之中的,零成本的无偿背书及输送信贷项目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其风险成本肯定要由母体机构承担。

银行系P2P无非是一个变相抬高存款利率、信贷资产出表的玩法,在信贷项目风险控制手段严重依赖银行本身的情况下,其创新意义被极大的弱化。通过网上吸收8%以上成本的存款(实质上可以这么理解),用国有信用、垄断金融信用来背书,承担事实上的资金安全保证,再用自已线下的信贷客户来承担这么高额成本的资金,何利可图?

对于当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P2P如果不能高效率提供给他安全、稳定的信贷客户来源,又不能承担风控成本,仅是能高息吸收存款,根本没有太多意义,当然金融机构对不能预测的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期盼并不在我们讨论之中,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现在的投入是否值得。当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从同业间资金拆借利率越来越低可见一斑),缺乏的不是高息存款,而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及更安全的信贷客户。

P2P无法提供大中型信贷客户,只能提供杂乱无章、信息复杂、鉴别困难、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备选客群,银行还要使用线下的风控体系及客户资源来消化线上的高息资金,实在不够经济。对银行而言,如果吸收低息存款、收集安全信贷客户这两个最直接的需求均无法满足,银行系P2P只能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尝试。 当然,P2P行业里也不乏一些优秀平台。

手段八:传统的类银行尽职调查,或使用各种专业风控手段(包括间接利用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自建团队等)从线下解决风控问题。

从风控角度讲,现在众多P2P平台也在仿效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自然人借款各种风险甄别手段,包括大量线下的调查工作。部分平台的风控技术及内部控制水平还优于一些区域小银行,相比而言还比较可靠。

但是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那就是风控成本应如何控制?谁来承担?信贷作为一个简单的盈利模式,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含不良拨备及损失)=信贷利润,这一公式非常直观。

P2P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由于规模及初创的原因,如果要达到或接近一般银行的风控水平,其平均每百万元的信贷投放管理成本(含风险识别成本、IT技术支撑及人力资源成本)是肯定要高于当下大部份银行的。

按照一般市场法则,高利率对应高风险(那些认为小微、小额、分散就能做到高利率低风险的幻想者肯定是忽视了这种模式带来的极高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那么我们大概可以将贷款利率与风控成本的差值定为一个相对恒定值,剩下来只要对比P2P与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上的优劣就行。

理论上P2P的优势在于脱媒及互联网效率与成本的优势,但运用线下及传统的风控手段,就完全把自已的优势变为了劣势。我不反对线下调查,甚至极其强调线下调查的重要性,但是P2P在此情况下如何盈利与发展?(如果说P2P平台只需要圈定用户及交易量,然后大把地圈风投的钱也算盈利的话,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

P2P如果要发展,必须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方面努力挖掘,从产品设计、差异化经营创新上入手,真正找到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P2P这一商业模式不是万能的,谁都能效仿,要想从传统银行信贷市场上分一杯羹,谈何容易?至于颠覆,还是好好想想,找到自已的核心竞争力再说。

除去银行国资系P2P及极个别优质平台,绝大多数P2P平台的风险控制手段,要么是建立不严谨的信贷产品设计之上,根本经不住推敲;要么还是走的银行老路,甚至依靠不确定的第三方承担风险控制成本,其中介入的担保机构及风控成本的叠加,与金融机构这个所谓的应该被革命的对象成本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P2P平台所谓的脱媒不但没有脱掉,反而增加了更多参与方,导致交易成本更高、操作风险加大,无形中拉低了它的市场价值。P2P集聚的高成本资金又如何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安全边际内的信贷产品去消化?无论从风险准备金制度、人才储备、风控制度设计,还是在尽职调查、贷后管理、不良清收方式等各个方面,P2P机构都没有表现出互联网应该有的特性来。

当下的互联网P2P金融更多只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工具,本质还是资金来源营销手段层面的创新,风控的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如果P2P互联网金融不能在风控层面、优质客户营销方面进行革新,其风控手段及优质借款人的来源必须严重依赖线下,那么P2P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线下金融的线上化,与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多少年的线下积淀相比,想造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呵呵了。

我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反对者,我只是希望P2P平台的的拥趸、创办者、投资人更冷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特别是产品设计及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让P2P金融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而不是整天召开互联网金融大会用普惠、道德、说叫的语言呼悠政府及投资人。

现在大部分P2P平台的招数基本是花架子,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突破,更谈不上颠覆传统的银行,这些平台只是用擦边球的方式部分突破了金融的严格监管、打破金融业务的垄断而已,而这些,与优秀的、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无关,迟早要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

我一一分析P2P们的风控手段,并用极其大众的语言给大家提示风险(平台本身的道德、操作等各种风险本文并未提及,有空另文再述),是希望投资人清醒地看到,任何投资均是有风险的,长期来说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伊甸园,我不希望那些缺乏金融常识的可怜投资人,被那些不靠谱的P2P平台搞得倾家荡产。

我其实更是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者。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金融从业人员,我深刻地感觉到金融官方垄断的劣根性及中国现有金融体系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信贷盘剥。互联网金融以一种独特的生态去冲击传统金融的垄断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以一种堂吉诃德似的姿态去嘲讽传统中国金融的国有官本位思想,其势可叹,其心可嘉。

为解决P2P等小微金融机构征信与风控之痛,神州融与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阿里金融云联合发布了专门针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利用流程引擎驱动、以决策引擎代替纯人工作业判断模式,实现快速、高效流转和自动决策的小微金融业务审批处理,并通过一站式整合电商平台和征信机构等3000+维度的信息数据,以及对接多家评分建模机构等,依据不同维度不同种类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这种大数据授信机制的建立为实现精准化和批量化风险定价提供了可能,打破了一直以来单纯依靠线下审核成本过高、时效性差以及客观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引入,征信行业正在发生快速的变革。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第三篇:风控检验P2P网贷平台经营能力

P2P网贷平台亏损比例高达90%

据统计,自2011年至今已有超过200家P2P网贷平台出现风险,包括经营不善倒闭、跑路、逾期提现、限制提现、内部整改等。P2P倒闭潮背后,是网贷平台亏损的比例居高不下。网贷之家公开透露的数据表明,网贷平台亏损比例高达90%。

P2P网贷平台亏损比例高达90%

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众贷网倒闭事件中,其法人代表及股东称,破产的原因是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的缺失,造成了公司发生运营风险,开展业务时没有把控好风险这一关”。在网络借贷野蛮生长的今天,如果创业者对行业了解不够就匆匆上马,其面临的结果不难想象。

P2P平台创业者多缺乏行业沉淀

P2P网络借贷行业与其他已经发展成熟的行业不同,没有现成的经营经验可借鉴,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可遵守,P2P网络借贷行业从出现到现在不到10年的发展史,所有人都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开展业务,如何控制风险,如何不踩法律红线,都要经营者有扎实的知识结构作支撑。

如果真正想做成一个优质的平台,其实门槛是很高的。因为它需要包括创始人在内的整个团队,要兼具金融、技术背景,以及国际视野、国内经验。金融背景是基础,技术背景也是出于风控要求。只有自己拥有强大的技术后盾,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同时更好地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金融信息安全。

目前P2P行业创业者普遍缺乏行业沉淀,缺乏综合业务能力和风控经验。从股东背景来看,有互联网背景的,有金融行业背景的,有大企业为了盘活自身闲散资金而把P2P平台当副业的,也有对网络技术和金融一窍不通单纯想创业的。这些平台大多既没有民间借贷从业经验,也没有稳定的借款人来源,其经营风险让投资人担忧。

平台经营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将这个平台可持续经营下去,因此投资人最关心的应该是平台的经营风险。平台上线进行商业化运作,直接面临的就是盈利能力考验。如果平台没有自己的风控团队,没有相应的风控审核机制,对平台而言,坏账风险很大。一旦坏账超出一定额度,导致收入不能覆盖成本,网站必定无法经营而倒闭。

传统银行风控与P2P风控的区别:大中型VS小微型 很多P2P的风控团队是以原银行系高管为核心组建,殊不知,传统银行风控与P2P风控有着莫大的区别。

一般银行的小企业贷款被定义为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下、申请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贷款。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的小微贷款只能算是“小小微”。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客户规模上的选择,实际是两者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反映。传统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通过线下收集客户信息来判断其还款能力与意愿,和线下跟踪借款人的贷后财务信息。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P2P网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小客户为主。

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基于借款方的财务数据,但这些信息存在严重的时滞,且缺少一些关键的前瞻性信息。而P2P网贷在操作上刚好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真实且及时的信息,可以取得借款人最新的交易和部分现金流信息。P2P网贷如完全引入银行的风控模式,可能无法承担大客户违约的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银行风控与P2P风控有着很大的差异性,P2P平台在风险管理上不能完全照搬银行的操作方式。作为一种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又不同于股市、企业债券的直接融资,P2P网贷模式要求创业者同时兼具业务经营上的深度与广度。

P2P行业是一个博智的行业,行业创业者需要综合把控能力

对于金融借贷行业,风险掌控能力是生存的根本能力,只有切实降低借款坏账率,才有生存的空间。

“P2P行业是一个博智的行业,P2P网贷平台首先要体现其规范性和专业性,” P2P网贷平台利民网CEO洪建荣表示,“决定P2P网络借贷平台能否发展壮大的因素包括:科学的风控管理体系、流动性管理方法、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等。”洪先生本人在证券、保险、银行、融资担保、小贷等领域均有深厚的经验,对泛金融有着深刻的理解,对P2P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把握。

规范专业的P2P网贷平台才值得信任

金融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行业,P2P网贷平台要实现产品的多样性,是否能解决不同情况借款客户的融资需求,是否能够解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理财需求,是否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企业管理咨询、资源对接等等,这些都将考验平台的专业性。只有不断发现需求,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平台才能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同时也是服务的行业,P2P网贷平台要体现金融服务的品质性。P2P平台在规避法律风险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应该担负起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责任,在服务中实现自身良性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P2P网贷的风险分析与风控模式

来源: P2P网贷的风险管控什么才最可靠

自2007年,P2P网贷这一新生互联网事物被引进中国以后,由于中国市场缺乏足以支持个人信用评级需求的产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投资人更加强调运营平台对借款人资信的审查。同时,中国的投资群体相对国外而言更加保守,他们往往需要交易的对方提供关于本金和收益方面的充分保障,这种基本国情,又使得P2P网贷在本土化融合的过程中,不得不被贴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签。但说到底,核心还是在于如何有效地防止风险的发生,以及一旦产生风险之后的对冲工具的有效性。

由此,国内主流P2P运营企业都各自拥有一套对于投资者本息保障方面的机制。比如,陆金所为投资者提供担保,钱多多为每一份标的都配以充足的抵押物,雪山贷对于符合特定投资条件的用户承诺本息安全,积木盒子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等。

但究竟这些方式当中,什么对投资者而言才最靠谱呢?

其实对P2P网贷行业来讲,目前无非就是三种风险管控方式,一种是担保,无论是第三方担保还是企业自身作出担保;第二种是为标的提供抵押物;第三种就是通过分散投资来达到风控目的。假设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那么通常应对最为有效的就是处置贷款抵押物,这种方式也被银行界认为是最安全的风险对冲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资产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担保的产生,是由于资金所有者为了提高的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引进的一种更加方便的对冲工具,即由担保机构代为违约方先垫付本息,通过风险转嫁,可以将债权迅速转化为现金用于再投资,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担保机构在履行义务的时间上也有长短之分,有时也并不比处置抵押物的时间快多少。因此,最为安全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即既有抵押物,又有第三方担保,而现在国内银行界普通都采用这种方法来发放贷款,实际操作中,由此造成的不良贷款比例占比非常校而作为通过分散投资来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在资本市场投资领域较为常用,就是俗话说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有个前提条件,即在只产生结构性风险的情况下才适用。这是它的理论缺陷,一旦当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了,那么不管你放了几个篮子,最终都无法幸免。说到底,纯信用的借贷方式一定比有抵押的借贷风险更大。

站在传统金融的角度来分析P2P网贷的风险管控,那么当前比较靠谱的还应该是以陆金所这种由强大金融背景企业提供的担保方式,以及钱多多这种特别强调抵押物的方式。投资者如果实在对平台的运营机制了解不充分的,还是建议到银行来购买理财产品,降低投资风险。 目前的P2P平台存在的风险可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模式风险:很多线上P2P拿2%的平台费,担保100%的本金,本身模式就不可持续,不用有侥幸心理,一定不靠谱。

项目风险:很多线上P2P根本没有足够人力开发大量优质,小面额的借款项目,许多投资人的钱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的项目上,风险很大。

政策风险

道德风险:网站跑路的风险一定还会有。。。

在模式和项目风险方面,各家P2P公司的情况和定位不同,所以我只能结合有利网的情况来说一下:

众所周知,有利网的模式是:只在线上对接投资人,线下则和优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式,也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

一、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还远远未完善,在

来源: 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网上信息来做审核不可能;二,很多人认为P2P平台进入门槛很低,但事实上,不管是金融端还是互联网端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所以将发掘借款人和贷后管理这一块都交给合作的小贷公司。

在项目风险控制这一块,所有合作的小额贷款机构与有利网对每个借款项目经过五重严格审核。

1)小额贷款机构针对每笔借款,进行线下实地考察,对借款人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以及真实性验证(举例: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问同业、附近居民借款人的企业生产、出货情况,问工人开工率,没有财务报表的看进货单据、仓单、出货单据,看水表、电表、煤气。

2) 审核材料,有包括借款人银行流水、征信报告、财产证明、房产证明、工作证明等15种必备材料的审核。

3) 借款人及联系人背景的详尽调查。借款人需要提供3个联系人,均由小贷公司和借款人电话核实。(对借款人的联系人性质也有要求,例如:是小微业主则联系人须包括家人、公司出纳,以防止家人不知道拿去 赌博等情况;如果是工薪族就需要家人和单位同事,用同事关系提高潜在违约成本)。

4)借款人还款能力评估。 通过上述三项审核(尤其是第1和第2项)还原借款人真实的月净现金流,然后通过(1)总贷款金额 / 月净现金流,和(2)月净现金流 / 每月还款金额来确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评估。

5)通过上述4重审核后,该借款人人被推荐到有利网。有利网风控团队根据自身的风控标准对借款人进行二次审核,再次确认其身份、联系人、还款能力(有利网的信审员会对每个借款者及联系人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客户的身份信息检索反欺诈数据库及法院被执行人记录,并使用与世界最大的信用评分机构美国FICO(费埃哲)联合开发的信用评分卡及决策引擎对借款人进行FICO评分,考核借款人4大类14项的信用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工作信息)保证每笔借款项目都是信用等级为A的优质项目。

我们保证所有在有利网的项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先有真实借款项目,再有网站额度更新”这个原则。

在政策风险这一块,我认为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个行业需要一定的政策监管,必须要有监管的介入才能够对投资人进行更好的保护,在这一块,监管需要明确的是:

1、明确监管主体以及法律边界,告诉从业者什么样行为属于金融创新,什么样的行为是监管所允许的。

2、尽快设立行业准入门槛,现在很多风险的存在,其实跟行业门槛比较低有密切关系。现在注册资本金不受限制,不需要按照规定有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但是,我也有一个希望,就是监管不要设置过多设置创新的障碍,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现在采用底线监管比顶部监管更好。

在道德风险这一块,我觉得道德风险极难控制,技术手段无法侦测,只能通过规范流程、外部监察来限制可能的道德风险。我们目前与我们的往来银行徽商银行设立了监管机制,这套机制是仿照信托和证券公司的标准来制订的,比如我们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帐户和有利网的自有帐户完全隔离,所有的转账汇款都必须由徽商银行落地核对,我们须向徽商银行提供借款人的申请表,银行地址,身份证及投资人在网上投资的截图,确保公司内部的人不能转移投资人的资产等。

第五篇:车贷风控调查工作流程

资信调查部调查工作流程

一、 初步审单

1、 书面审查案卷;

2、 了解拟购车辆的实际价格,确定调查重点;

3、 填写工作单。

二、 电话预约客户

一) 购车人约定上门及到单位时间,并要求客户做以下准备:

1、购车人和其配偶的身份及住所真实性证明(原件、复印件):

 身份证与户口簿、结婚证,学历证,驾驶证;  工作证、公务员证件、职务证明等;  房产证。

2、现有财产证明:

 房产,证券,人寿险单,其它。

3、收入及费用证明

 购车人及配偶收入存折或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 水电、通讯等费用证明。

4、应到场家庭成员

5、其它材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与担保人约定上门时间,并要求担保人准备如下:

1、 担保人身份及住所真实性证明(原件、复印件):

 身份证与户口簿、结婚证,学历证;  工作证、公务员证件、职务证明等;  房产证。

2、现有财产证明:

 房产,证券,人寿险单,其它。

3、收入证明及费用证明

 购车人及配偶收入存折或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 水电、通讯等费用证明。

4、应到场家庭成员

5、其它材料(如担保人配偶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

三、准时到达购车人住地进行调查。调查步骤如下:

一)、文件核实:(确定购车人的真实存在和有无还款能力)

1、 居住地真实性证明:实际居住地址及门牌号码;电话(固定电话 和手机电话);房产证。

2、 身份真实性证明:⑴夫妻身份证与户口簿、结婚证,学历证,驾驶证;⑵工作证、公务员证件,职务证明(工作单位职务及年限)。

3、财产:估计房产价值(依据住宅区段、家居环境、室内装修)、室内设备价值,储蓄,其它财产(人寿险单,证券等)。

4、收入和费用:存折或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其它收入;水电、通讯等费用证明

二)、问话调查(主要了解购车人的购车目的和还款意愿,社会对购车人的综合评价)

1、了解购车人的情况:人品;购车用途(是否必要);购车人面对危机的态度,有无解决危机的途径;

2、了解购车人的家庭情况:家庭结构(从成员及构成判断结构是否稳定),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和睦,购车人的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对购车的态度。

3、单位调查(单位调查的形式:⑴对购车人为公务员、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电信电力、区以上医院、学校的正式员工可通过电话间接调查;⑵对其他行业的购车人到单位现场了解情况。):

 工作单位的真实长期存在;

 购车人在该单位工作及职务真实性,  单位对购车人的评价。

四、准时到达与担保人约定的地点,进行调查步骤。

一)、文件核实:(确定担保人的真实存在和有无担保能力)

1、居住地真实性证明:实际居住地址及门牌号码;电话(固定电话 和手机电话);房产证。

2、 身份真实性证明:⑴夫妻身份证与户口簿、结婚证,学历证,驾驶证;⑵工作证、公务员证件,职务证明。

3、财产:估计房产价值(依据住宅区段、家居环境、室内装修)、室内设备价值,储蓄,其它财产(人寿险单,证券等)。

4、收入和费用:存折或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其它收入;水电、通讯等费用证明。

二)、问话调查项目(间接了解购车人的情况及担保人的担保意愿)

1、 间接了解购车人的社会关系,购车人与担保人的关系;

2、 了解担保人的情况:人品,作担保的原因,有无承担担保责任的思想准备;

3、 了解担保人的家庭情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是否知道为购车人作担保及态度。

4、担保人单位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电话或实地了解):  单位的真实存在及担保人在单位的真实情况;

三)如果购车人或担保人为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工程承包人等,调查重点为:

1、居住地、身份真实性证明:⑴实际居住地址及门牌号码;电话(固定电话 和手机电话);房产证。⑵夫妻身份证与户口簿、结婚证,学历证,驾驶证

2、个人财产证明:估计房产价值(依据住宅区段、家居环境、室内装修)、室内设备价值,储蓄,其它财产(人寿险单,证券等)

3、企业的情况:

⑴企业的真实合法性: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国税地税证(了解经营的合法性、企业的性质、经营期限、注册资本、经营范围)。

⑵企业的财产:房产、工厂设备及企业其它财产(了解企业固定流动递延财产的数额及组成)。

⑶企业的经营状况:

 经营成本和收入:员工人数及工资、生产管理费用;进货渠道和付款方式;销售渠道和收款方式,年收入状况;企业的利润额;企业的纳税状况。

 企业的经营期限、规模、在当地的知名度和信誉。  行业的经济周期(旺淡季,行业稳定性,行业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行业准入和转换的难易度);

 企业的其它经营数据和情况。

五、参加审贷会议 一)、调查结束当日整理调查材料,次日向审贷会详细汇报调查结果,汇报程序为但不限于:

1、 贷款情况及拟购车的情况;

2、 已核实的申请人及其配偶的身份、房产、家庭总财产、家庭收入及消费,还款意愿,家庭结构及关系, 单位情况;

3、 已核实的担保人及其配偶的身份、房产、家庭总财产、家庭收入及消费,还款意愿,家庭结构及关系, 单位情况

4、 其他须强调说明的情况。 二)、对审贷会议同意贷款的,资信部立即出《担保承诺书》交内务部,内务部安排出保险单、通知银行贷款、办理汽车上牌和抵押手续。

三)、审贷会结束后,调查员填写案卷总结,结束一单资信调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技巧doc下一篇:期待的目光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