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2022-04-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实训资料的完善与一体化教学流程的统筹、考试考核办法与评价机制等多角度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1: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依托的物理平台较为容易,但在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所形成的思想束缚,培育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学习生态方面则存在难度。在问题导向下,完善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从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建立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会计;探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89

0      引    言

“理實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得到推广,就反馈的效果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一面主要是:在教学形式上,会计教学做到了与“岗位工作过程”相融合;令人担忧的一面是: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动手能力值得商榷。实践表明,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依托的物理平台较为容易,但在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所形成的思想束缚,以及培育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学习生态则存在着难度。不少同行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单纯理解为,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然而,在消除时空维度下的割裂感所建立的新型教学模式,不能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板块式衔接,而是作为统一课程体系下的教学资源共享和相互渗透的状态。本文将在问题导向下,对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1      当前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存在的不足

1.1   教师能力整合相对滞后

这里的“相对滞后”是与理实一体化物理平台的搭建速度而言的,随着物理平台的搭建形成,接下来便面临着整合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的任务,然而任务的完成并不顺利。具体表现在:(1)部分任课教师的会计理论水平与实操水平间存在差异,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会“就轻避重”。(2)部分任课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难以做到双管齐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1.2   校本教材建设存在短板

目前,适应于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十分残缺,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由笔者参编教材的体会可得,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下所开展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仍主要以传统的“章、节”版教材为蓝本,这就直接弱化了教材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再者,即使有意将实训版块植入到教材中去,在教学实践中仍难以做到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操能力训练相融合,其主要归因于理论知识与所对应的实操训练要求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关联。

1.3   教学组织过程较为随意

这里将视角转移到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场,无论是笔者的观摩体验还是笔者的教学体会,都促使自身感知到:目前在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组织过程较为随意。这一问题的形成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解释,教师因能力整合问题和可适用的教材残缺问题所致,在教学方面难以将理论与实操知识自然连贯地融合起来,这就给学生形成了课程知识的杂乱感。受到这种主观感受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便会因个体差异性而出现课堂参与度参差不齐的景象。

1.4   教学效果反馈失真

教学效果反馈构成了会计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反馈分别从理论测试和实操考核中获得。随着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之后,这就为教学效果反馈带来了问题,即教学效果反馈面临失真的危险。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是板块式衔接,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有机融合。那么,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下,传统视域下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显然是难以适应的。

2      完善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2.1   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

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了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因素,而且其作为“自变量”将直接影响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因变量)。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强他们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在该理念导引下整体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涵养和会计实操能力。从解决当前的教学短板入手,应重点提升任课教师的会计实操能力。提升途径依次为:(1)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以课程标准为参照一一对应强化自己的实操能力;(2)在校本要求下对自身的会计实操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在熟练掌握会计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自由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建立联系,最终从整体上把握好理实一体化会计教学的节奏。通过笔者的实践可知,前者依赖于熟能生巧的原理,而后者则需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这里笔者还需强调,在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时需要把握好度,应从授业有专攻的角度去对待会计任课教师,应防止教师因依附于理实一体化平台所带来的“劳动异化”局面的发生。

2.2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

教师固然存在着教学能动性,而且许多青年教师对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抱有极大的兴趣,但从教学模式所要求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着眼,当前还需加紧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编写。笔者已经参与了该项教材的编写工作,从中得出这样几点体会:(1)教材在编写前需要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哪里,只有明确了这种优越性才能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画龙点睛之笔。(2)教材在编写中时常面临这样的困扰,即为了防止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形成简单的板块衔接,在教材体例设计中过于纠结理论板块与实训板块的排序问题。笔者建议,应以“点到为止”作为会计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线,以简明的文字阐述会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容量以够用为标准。因为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所以理论教学应服务于实操训练,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并不一定从各自排序中得到体现,而可以从理论知识阐述所依托的工作情景中得到体现。

2.3   建立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出现,便要求能为会计乃至专业群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参照。因此,目前还需建立标准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里的标准化属于程序标准化,意在解决当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所出现的随意性问题,而且该标准化分别存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两个方面之中。就教师教学程序标准化而言,规定了教师会计教学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的时间比例(建议:低年级为3∶2、高年级为2∶3),以及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相互轮换的节奏控制要求。在学生学习程序标准化方面,主要规定了课前预习要求、课堂实操强度等内容。在具体执行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时,应将教与学作为整体去对待。笔者通过实践上述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感知到,如何在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进行合理切换,目前仍需花大力气去思考和优化。毕竟,若是先理论教学、再实操训练,这只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维度进行了转换,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4   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起首尾照应的闭环形态,所以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便成为应有之义。与工科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相比,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尝试从原则层面和整体视域下去探析教学评价问题。从目前与同事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解入手,创新的重点应放置在评价模块的增添环节,优化的重点应放置在已有模块内部评价指标的调整环节。建议,在会计职教理念导引下可增添“任务驱动下学生实操能力”板块,该板块与传统实操考核不同,该板块更加突出学生围绕岗位问题自主完成实操任务,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对已有教学模块内部指标进行调整的方向为,应提高学生评价所占权重,并配合以问卷调查去了解学生参与会计理实一体化学习的获得感,以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给予多维度考核。总之,在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时,必须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形成照应,并能为今后助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问题域。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比赛去检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鼓励师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会计技能大赛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技能大赛是对多门学科的综合考核,内容包括多项实践技能,比如点钞、翻打传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以大赛为引领,在职业院校中形成“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最后指出,在推动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中,还需要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当然与传统的校外顶岗实习不同,能否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迁移至企业内部,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则值得尝试。还有,在整合教师能力时企业财务骨干参与其中,作为培训师去提升任课教师的实操能力,这也发挥着校企合作的优势。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对于会计理实一体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真账实操为载体,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开启“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把企业最 真实、最具体的会计实务、电算化应用,移植到教学、实训中,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3      小    结

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动手能力值得商榷。从现状调研中可知,目前存在教师能力整合相对滞后、校本教材建设存在短板、教学组织过程较为随意、教学效果反馈失真等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或多或少形成了因果关系,直接影响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看作一个系统,则在完善该系统时需要从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建立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去破解现有的问题。本文也十分重视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该教学模式应区别于现行的顶岗实习。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娟蜀 .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2(9).

[2]胡晓玲 .“把企业搬进课堂”的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0).

[3]邓茂兰 .淺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的实践[J].职业,2015(30).

作者:石磊

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2:

中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

摘 要: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实训资料的完善与一体化教学流程的统筹、考试考核办法与评价机制等多角度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一、《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

1.中职教育层次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新生。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必须进行 “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只有通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拟仿真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及内容框架的认识。

3.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当前社会条件下,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力度,强化学生会计技能,变传授职业技能为中职办学的亮点。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准备工作

1.准备“剧本”。 “剧本”的来源: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二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教学“剧本”。三是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剧本”。四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剧本”。五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剧本”。

2.培训“演员”。一方面通过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剧本”——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对白,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做好“导演”。在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材的处理

我们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与核算方法;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登记、错账更正与对账结方法,明确账务处理程序;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作好铺垫。

2.注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中,按 “大目标小任务”细分策略,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将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大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实际项目或问题(小任务),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模拟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资金筹集、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脉络,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过程,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完善《基础会计》实训资料,统筹一体化教学流程

在实训模块教学中,我们结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所需,适时穿插必须的理论知识,并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类型,精心汇编、整理出与之匹配的会计核算所需的一整套原始凭证资料,使之成为会计实作实训的“配套教材”,为实现理论与实训技能教与学的对接。

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自我意识的发挥

“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主动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采取 “实物示范”、“情境设置”等教学的方法,展开形象化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开导、诱导,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不但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5.改革考试考核内容与办法,完善考试与考核评价机制

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理论知识考试立足于会计基本基础知识,实践性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在成绩评价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考核。

四、《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1.理实一体化应贯穿于会计全部教学活动中,例如,《基础会计》中讲解“会计凭证”时,学生先要掌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写的要求,再进行实践操作,边讲边练,把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

2.学以致用。在讲借贷记帐法时,学生要理解记账规则,熟悉帐户的性质,根据帐户的来判断借、贷方向,然后是借贷记帐法的运用,根据经济业务内容编制会计分录。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创新。例如会计帐簿这一章,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显示帐页,指导学生登帐,学生边听边看边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老师,也需要更新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作者:韩美林

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及实施的教学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该方法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出纳实务;应用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黄银婉(1983-),女,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中级经济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 汕头/515800)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关,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育存在课程设置滞后、教材陈旧;会计教学脱离当地市场经济实况;学生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等等各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市场供需的失衡。一方面,社会上技能型、专业型会计人才紧缺;另一方面,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出现了对口岗位就业压力大等情况。因此,这给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出纳实务》课程自身的需要

《出纳实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采取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教学策略,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会使课程的学习重难点本末倒置,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用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方法结合,如走访当地企业、岗位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以及多媒体演示教学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将出纳、会计权责分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出纳与会计同属于企业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相似程度高,导致部分学生对出纳和会计的权责无法进行明确的区分。因此,在出纳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岗位权责分离,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授课之初,就必须明确地帮助学生区分出纳人员的工作内容为货币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监督。只有明确出纳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其权限,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二)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出纳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大特点是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业务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对企业的现金业务进行归纳,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形成现金管理、现金收入业务、现金支出业务、现金清查业务及账簿登记等模块。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进行小结,将企业的票据结算实务、支付结算实务与银行存款管理有机结合,形成银行存款管理、支票结算、银行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汇兑结算、委托收款结算、托收承付结算和信用卡结算、银行借款核算等模块。在以上业务分模块训练的基础上,利用模拟企业的资料背景,以企业二到三个月的经营业务流程为资料,将以上的现金及银行模块内容渗透到企业的运营流程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企业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在综合实训中按照其业务流程进行核算。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模拟情境,有计划地实施岗位模拟教学

为了丰富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体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协作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可结合企业经营业务进行分岗位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发放工资模块、报销业务模块、收取支票模块、开具支票模块等具体业务进行岗位轮岗模拟。例如:在报销业务模块中,可以设置采购人员、会计员、出纳员、单位主管等职务。在模拟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模拟情境和原始票据,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工作:(1)采购人员持发票报销;(2)出纳员指导采购人员填写报销单,并粘贴在发票上;(3)采购人员填写完毕后,由单位主管确认签章;(4)会计人员审核报销单及发票;(5)出纳人员再次核对,确保发票金额与报销单金额准确无误后,支付现金,并在报销单上加盖“现金付讫”字样印章,最后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在每一个业务模拟完成后,指导学生进行岗位的互换轮岗。经过轮岗模拟,让学生体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权责,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三、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几个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结合当地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因此,教师应该从明确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开展教学工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中,注重理论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技能训练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经济的产业特色,通过走访校企合作企业、用人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方式,了解当地的不同经济主体对于出纳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通过走访企业的方式收集信息,既可以明确社会经济主体对于出纳岗位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加明确出纳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又可以明确国内票据结算实务、国内支付结算实务、货币资金管理、外币结算等知识模块在企业中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利用企业的业务流程对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充分地设计及安排,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实训场地,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学校应创设条件,配备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岗位需求的提高,学校应该针对会计模拟内容的不同,配备不同的实训场地。例如: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或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做到功能明确。在实训室内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计模拟实训所需的凭证、账簿、印章及其财会用品。根据出纳实务实训的具体内容,可配备银行柜台,为货币资金的结算提供硬件支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业务处理。另外,条件具备的学校可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理实一体化。

(三)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综合能力的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践行理实一体化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工作。先学后教,让学生自行讨论、组织和协调,利用所学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2)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进。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例如理实一体化、创设情境、多媒体、案例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能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和谐统一。另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票据结算实务、支付结算实务等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等知识录制成教学视频,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操作演示等环节,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综合能力的转变。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中,要求授课教师既得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作为一位会计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检查学习新知识,考取相关的技能证书,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改进,探索出一套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应该深入到当地的经济主体当中,走访了解当地的地方经济特色和岗位需求,保证教学与实际运用不脱节。

参考文献:

[1]余国艳.出纳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作者:黄银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标线与交通安全关系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