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职院校作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非常注重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所以,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本文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针对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供广大中职教育者作为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指的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是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中职院校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问题,增强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性与互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电器,电子电器的增多导致维修维护工作量的剧增,所以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现如今,我国电子电器市场缺乏大量的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同时对电子电器维修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产品的操作等,涉及许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因此,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来说十分有必要,院校要结合企业与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接下来,本文将对中职院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实行理实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应当转变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传统授课方式,将专业课堂直接植入实训室、实操室中,借助学校的电子专业微机房、通用电子电工实验室、音视频专用实训室等来展开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同时,学校还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实习企业或定点见习等制度来拓展课堂空间。为培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尖子,中职院校还应积极与“创维”、“海信”、“海尔”、“格力”等大型家电维修部实行“双元制”试点。其次,建立新型中职院校师生、生生关系,即企业制度走进课堂,师生可视为班组长和下属等关系,生生视为任务小组成员等关系,教师强调产品质量第一的理念,划分小组成员的职责,通过实践实训任务成果的验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能。

二、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与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的编排方面,中职院校应严格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依据每一个专业课程特点,合理制定专业课程进程表。为实现“理实一体化”,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可建立三个“一体化”框架课程:一是电工和技能一体化,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电力拖动和PLC,二是电子和技能一体化,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理论基础、电子技能训练、办公通信产品设备维修实训、音视频产品原理和实训等;三是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制冷技术实训、家用电器技术理论与维修技术、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整体来说,在第一学年,中职院校应将理论与实践的比重设置约为4:2,在第二学年,院校可多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约为1:4。

此外,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许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就会逐渐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部分,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再加上学生学习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的理论教学进度就难以达到统一,这也会影响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的质量与后期学生的实践实验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多引入微课、微视频等新兴技术,将电子电器课堂的不同教学内容制成小视频,发布到班级公共平台,这样就方便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展开学习。例如在“电子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中,教师可在实际操作前,借助微课的小视频对实验部分与涉及理论进行讲解,进而提升学生后续的专业实践质量。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专业人才输出质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实现。因此,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操作技能,打造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中职院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展开学习交流,掌握最新的电子电器实践技能。其次,中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先进员工来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展开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实践,进一步锻炼学生分析电子电器故障与排除故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最后,中职院校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组建课改小组成员,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内容展开有针对性地分类、提炼、归纳,融合成模块项目,并在执教专家与企业实践专业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专业教师的课程内涵,形成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领域。

四、严格落实“双证书”制度,提升行业转入门槛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应当以当地的合作企业与家电售后服务网点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市场与行业对相关技能的需求与标准展开岗位轮换、工学结合,并展开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拿到毕业证与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落实好“双证书”制度。总之,中职院校应当制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融通模式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对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要严格把好“双证”这一关,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而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覃园媛.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19):192-193.

基金項目: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B25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从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分析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从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入手,对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电类专业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增,国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出适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并付之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电类专业技术人才。

一、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职学校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往往是上完理论课,再在下节去上实训课。学生上完了理论知识到实训课时可能又忘了,给实训课的开展带来困难。有些专业课程老师理论教学可以是讲得很好,但在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上却是很吃力,这对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上是很不利的。有些中职学校的教室与实训室是分开的,甚至还相隔很远。实训教室不足或课程安排不当,使得相同电类专业的班级在应用实训室时存在时间、空间的冲突。实训室配置不全或存在不合理性,不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甚至不具备讲课条件,使得教师无法进行实物的演示与讲解。在实际教学方面,由于人数多,任务重,教师不能及时评讲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种种原因造成教学不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与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概述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呢?简单地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教学相对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作用,教师是主导作用。预先设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不是先实后理,也不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相互交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术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二)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室简介。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满足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实训教学为出发点,涵盖各个电类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比如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家电维修、机电一体化、PLC、电焊等多个实训室,以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训室有配套的管理方式及考评体系,能够对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电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电类专业和行业要求的技术人才。

三、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开发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在各类出版社的教材与本校组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不能相适应,为加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组织相关电类专业的教师编写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相对应的校本教材,以便于教学。对原有电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并在参考其他的专业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符合电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以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本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来编写。为此,学校机电学部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针对学校电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实际情况,编写了《维修电工工艺项目教程》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受学生欢迎。

(二)建立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体化”实训室,使之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完成专业实训,让学生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应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在原有的实训室和教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解决原有实训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的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可以把两个教室打通做成“一体化”实训室,并配置多媒体以及相应的实训设备。可分为学习区和实训区,理论与实训都可以在这个“一体化”实训室中进行。每个“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力求能够完成电类专业大多数的实训课程,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实训室的布置应是真实职业环境的模仿,这有利于实训时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各实训室墙上都应悬挂职场标语、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各实训室还应有资料与用具展览与储存柜,用来放置所用的资料与用具,让学生就好像处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以加深学生的职业感情,端正职业态度。同时要具备采光、照明、通风、防火、防盗等条件。

实训室由学生安全生产、实训教师负责管理,对实训室的材料、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了改造并增添新设备,如改造了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三相电装配实训室、电气安装实训室等,从总体上,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三)建设电类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动手操作,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学生要建设“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使其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生力军。但现在的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担当“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为此,学校要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到工厂参观见习,进入岗位实习锻炼;不定期地分批送年轻老师到企业、工厂培训,让实训老教师帮、带、传,弥补他们在操作技能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成为学校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胜任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鼓励电类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加技能鉴定,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比赛,并迅速成熟成长。适当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专业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选送优秀教师进企业实习,去院校进修,鼓励教师多进行社会实践。如计算机专业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校教学,以帮、传、带方式,培养了“双师型”骨干教师。

(四)电类专业课程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企业实训中,不但能了解和操作到先进的生产设备,把工艺生产加工技术学到手,而且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学校机电学部长期与钦州市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德昌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分批次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合作引进LED灯生产线,建立校内加工厂,使得专业课程教学能够工学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更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电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磊,卢望.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时代青年·教育,2012(1)

[2]陈钱鑫.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吉林教育·教研,2011(10)

【作者简介】杨世宏(1971— ),男,广西钦州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教学。

(责编 卢建龙)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在中等卫校检验专业实施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对比评价的方法,选两个年级的四个班级进行教学对比研究。结果:实施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后,经过对四个班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对比评价,证实这教学方法对中职人才的人才培养是可行的,也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材培养模式,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

中职卫生学校为培养具有基本医学专业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务工作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相关专业中举重若轻的辅助诊疗一个专业。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初中阶段的不能上高中的毕业生,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满足中等职业医学检验教学的要求。其次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前2 年要完成专业课教学与医学基础及人文素质学习 ,最后一年进入不同的实习环节 ,专业学习时间偏短。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学好医学检验呢?我和同事们经过探索,找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其实顾名思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边讲解理论,一边着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追求”的原则[1],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材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进展,教学效果显著,现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一、理论和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及结果

1.教学对象

以我校医学检验专业2013级检验(1)班48人, 2013级检验(2)班45人,2014级检验(1)班42人,2014级检验(2)班36人一共171人作为研究对象。这4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均无太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2.研究方式

在2015年與2016年两个学年的临床检验课程中分别对四个班分别进行传统模式教学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2.1实验组

2013级检验(1)班,2014级检验(1)班,实行理论和实训的一体化教学。

2.2对照组

2013级检验(2)班,2014级检验(2)班 实行传统的模式教学。

3.教学实施

3.1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先上完理论课,再择时上实训课。

3.2 实验组

3.2.1 取消先上完理论再补实践的过程,理论课和实训课在同一个课时同时进行。

3.2.2 每课时为90分钟,理论为40分钟的课程,实践操作为50分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作用与实践。

4.教学效果及结论:

每学年结束,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为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

4.1考核标准及结果

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4.1.1实验组2013级检验(1)班,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40%,2014级检验(1)班,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45%。

4.1.2对照组2013级检验(2)班,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68%,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20%,2014级检验(2)班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合格率均为70%,理论及实践技能综合考试优秀率达到23%。

4.2研究结论

2013级检验(1)班理论和实践技能综合考试成绩无论合格率和优秀率都高于对照组2013级检验(2)班,实验组 2014级检验(1)班理论和实践技能综合考试成绩合格率和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014级检验(2)班。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二、讨论

1.理论与实训互不脱节

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如果不好,便容易出现脱节。这里的脱节,主要是由于理论课时间和实训课时间安排上有差距,由于场地,准备,协调,沟通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者的时间安排上间隔过长。同学们之前学的理论知识已有遗忘,在实践训练中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重重难题,教师们又得重新讲解所学理论知识,造成时间的浪费,学生也没刚开始接触时的新鲜感。而我们推行的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边讲解理论,一边着手操作。这些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美结合;能使学生高效率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让理论和实训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中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无论是清晰教学体系,还是教学形式的表现程度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围绕着实践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又给了学生实践训练的机会,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悉掌握情况,及时给予那些没有很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那些操作能力不强的,可以让他们多动手操作,通过将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生涩难懂的医学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加强,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原来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授变为主动动手操作。学习是一个良性循环,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3.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竞爭力

一体化教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训的结合,更进一步的是开展学校与医院合作。我们一上完理实一体化的课,便尽快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我校人才孵化基地等单位进行临床见习,让传统理论授课、实训与临床见习同时进行。学生体验到真正临床检验科氛围,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应用,经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医学检验专业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了解到是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各个就业单位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理论知识同实训操作一起学习,它将原来抽象的、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化,更易于理解。中职的学生在性格有较大差异,讲究个性化。兴趣爱好、智商发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优异,但实训操作能力较弱;实践训练效果不好,有的实践操作中动手能力很强,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又不强……面对这样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两级分化。而采用一体化教学后,我们的一体化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进程中的长处和短处,一对一针对性进行加强辅导,因材施教[2],学生的整体综合职业素质会不断得到提升。

四、总结

中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心理特点,思维模式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上课兴趣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施理实一体化后,让传统理论授课、实训与临床见习同时进行,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训操作各步骤熟练的程度,注意事项等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让理论与实训完美地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渗透,同时可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国内外的职业院校大都采用这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医学检验专业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密不可分的专业,所以对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和实训操作并重,缺一不可。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而且满足现代化检验人才需求,还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说这种模式也是医学检验新时期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吴剑威.加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形态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484.

[2]龙丹伶,朱荣富,莫丽平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课程校院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84-85.

[3]杨雅麟,江凌静,陈群等.浅谈实践教学在中职医学检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420-420.

[4]宫晓飞,高晶晶,曲莲芬等.中职临床检验实训课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4(9):1412-1414.

作者简介:陈海花(1977年-),女,海南海口人,副主任检验师,本科,主要从事19年临床检验工作,从事临床检验教学3年。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 教学模式形象

在汽车专业教学中, 由于其专业知识非常的抽象, 单是课堂上老师进行理论知识授课, 学生们很难完全理解相关的知识, 更别说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随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出现, 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教学不能与具体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使得学生们可以同时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效率也就上去了, 同时教师的授课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 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由教师为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而理实一体化教育模式将主体变为了学生, 在进行教学授课时, 主要是由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动手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由授课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业性指导,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在不断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培养自身创新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的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 教学过程互动性强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将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 以老师辅助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当中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们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 会遇到一些不了解或者不懂的问题, 学生们随时随地的把这问题跟老师提出, 由老师为学生们进行详细讲解, 这种一问一解的方式, 增加了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互动性, 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领悟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 加大扶持政策

为了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在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充分的应用, 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首先, 要给汽车专业的教师配备专业的教学平台以及适于教学的实训设备等。其次, 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合作力度, 保持与汽车相关企业的紧密联系, 使企业可以作为学生们进行实训的基地, 这样就可以弥补课堂上实训条件的局限性, 使学生们可以更充分、更详细的了解专业知识, 毕业后进行工作时, 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衔接。最后, 高职高专院校还应该对理实一体化汽车专业教学的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 特别是对实践技术这方面的培训, 保证授课老师能掌握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 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知识构建调整和更新的及时性。

(二)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摇篮, 在汽车专业的相关教学过程当中, 不仅要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先进而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还要有合理而先进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们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不停的提高教师团队的写作能力, 这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师们的整体教学水平。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先组织汽车专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师们, 根据本地的汽车行业实际情况拟订与本地区汽车行业相符的教学大纲, 然后理实一体化教师认真学习资深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并根据自身教学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理实一体化教学老师, 要根据集体编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备课, 有效地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老师的团队协助能力。

(三)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 相关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能够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进行汽车零件、部件、组件进行拆装演示, 还要熟悉所教学部分的汽车故障问题排除, 并能对故障问题进行演示分析。在教学时, 教师应该有一定的传导力和控制力, 能够调度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整体构建,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高职高专院校,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应用取得的效果来看, 它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合理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 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们可以在理论中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还可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真实性。这样一来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一直在推行教育领域的改革, 但是直到现在, 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时, 大部分还是实行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模式。即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授课, 然后再让学生去进行实践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说给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但是确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开, 很难取得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 也导致实际的实践学习效率较低, 实践效果不显著。本文通过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深入分析, 充分发挥其价值, 探讨提高实践学习的效果合理有效方案。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汽车专业,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 鹿宏成.理实一体化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11 (05) .

[2] 张凤云.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实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09) .

[3] 姜伦.理实一体化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 2017 (46) .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1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中,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项目任务、整个项目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要想顺利实现这一过程, 必须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够通过经历相似工作过程, 利用相应的项目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1]。因此仅停留在“理论为实践服务”层次是不够的, 理论与实践只有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融合到一起, 通过手脑并用“做中学”的一体化学习, 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 单片机教学理实一体化的实践

2.1 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本文所探讨的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即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能够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杜会能力及其他未来所需要的能力。

2.2 单片机项目的选择[3]

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 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性并提高其能力。

教学项目的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在教学项目中必须有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 (2) 应与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3) 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 并且适用于相应的教学内容; (4) 具有一定的难易梯度和知识的延展性; (5) 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2.3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采用“先实践, 后归纳”的教学方式, 以宝贝车机器人作为贯穿实践过程的典型工程对象, 使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和乐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下面以宝贝车行走这一项目为例, 简述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程本着“先实践后归纳”的教理念。先展示出宝贝车的一些动作, 实现这一系列动作的编程软件基础及硬件基础是整个课程项目教学的重点, 而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累积。

(1) 任务的告知。告知本项目的教学内容,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引入第一个项目任务:宝贝车进行前行, 后退、左转、右转。项目内容的引入时用机器人对象向同学们展示整个行进过程。

(2) 实践操练。在软件设计思路上,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模块化设计, 即根据项目中软件承担的任务, 掌握硬件中各I/O通道与外界的联系, 设计合理的软件结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内, 根据学过的单片机知识能够设计出机器人不同路径的行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测试方法和技巧, 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在上述整个项目子任务实施过程中, 应用到了所有单片机硬件及软件的所有知识点。

(4) 项目交流。在单片机教学的实际情况中硬件突发问题较多,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直处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在教学任务完成后, 并安排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项目作业交流, 展示同学们的能力, 促进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4 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解决与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解决突发问题能力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故障的情况较多, 学生在实践过程也暴露出判断与解决这些故障的薄弱。

(2) 没有建立较好的职业操守。这也需要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由于仍是在实训室内教学与实践尽管加强了教学管理,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发现不少同学职业操守仍要加强。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按规范进行实操。

3 结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的特点是跨学科学习与理论实践一体化相结合, 整个教学过程不再仅仅局限于本课程的单一内容。由此可知,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整个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知识面的构建不再局限于本课程的内容, 与整个项目对象相关的机械、电子器件的相关内容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有体现。

整个项目实验教学环节是单片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配合动手操作能力。具体的实践过程证明了项目教学法的一体化教学适合在本课程中使用, 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有益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摘要: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之后, 选取项目教学法, 构建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 重视了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单片机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贡雪梅.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7) :26~27.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级五年制高职护理1班60人作为实验班, 2007级五年制高职护理2班61人作为对照班,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均为女生, 年龄18~19岁。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 授课时数34学时, 其中理论16学时, 实践18学时。

1.2 方法

(1) 修订课程标准。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本课程任务, 深入研究本课程内容, 着重在课程实施方面加以重新设计, 制订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2) 分解教学内容。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将本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知识点分成8个教学模块, 分别是礼仪基础知识、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社会交往礼仪、求职礼仪、工作礼仪, 将各知识点的理论与实训教学整合在一起。

(3) 组织教学。实验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与实践教学。实验班教学时安排在形体训练房、护理实训中心进行, 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讲授、演示、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训练等方法, 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进行整合,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不仅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还学会观察生活、换位思考、触类旁通, 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4) 考核评价。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护理礼仪》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护士礼仪的基本知识, 熟知护士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在工作中能做到举止端庄、“知书达礼”, 重在实际表现, 因此, 《护理礼仪》的考核评价以实践考核为主, 占总成绩的60%, 实践考核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的调查报告等。

2 结果

(1) 考核成绩。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 (理论占总成绩40%、实践占总成绩60%) , 两班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88.05、83.01, 统计处理, 两班学生成绩有统计学意义, t=5.711, p﹤0.001, 两班学生平均成绩见表1。

(2) 护理礼仪展示比赛。课程教学结束后, 学校举办了护理礼仪展示比赛。2007级共有8个平行班级, 每班选派12~14名代表参赛, 比赛内容为《护理礼仪》实训教学内容, 由学校领导和护理专业课老师担任评委, 以班级为单位设团体总分一、二、三等奖各1个。实验班12名参赛代表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

(3) 学生反馈测评。课程教学结束后在实验班进行教学质量反馈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方面。反馈测评结果显示, 《护理礼仪》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99.3%的学生认为教学目标明确, 98.4%的学生认为教学观念新颖, 97.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易于接受, 97.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丰富, 96.8%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好, 礼仪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 100%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3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 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的组合教学, 它不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 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 积极参与新知探索, 把教学的评价标准从老师讲好为准转变成以学生学好 (有兴趣, 能力明显提高) 为准[3]。

“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 形象、具体, 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挥主体作用, 保证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实践证明, 将“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于《护理礼仪》教学行之有效, 实验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 护理礼仪展示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学生易于接受, 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全部学生持满意态度, 学生学习时兴趣强, 积极性高, 教师教学时教学艺术、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能确保完成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目的:探索《护理礼仪》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以07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班60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对照班6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班《护理礼仪》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 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实验班学生在护理礼仪展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结论:《护理礼仪》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能确保完成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护理礼仪,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莫选荣, 罗心静, 周军.护理礼仪模块式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 2010, 17 (2B) :13.

[2] 耿洁.护理礼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上一篇: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术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