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2022-05-0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民俗旅游开发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提出了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其具体情况,系统地阐述了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并提出有效措施,提倡对传统民俗文化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开发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篇1:

满族绘画在华北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满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满族绘画又是其中耀眼的明珠。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创新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将满族传统的绘画应用在华北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中,能够极大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满族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满族绘画的设计理念,对满族绘画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满族绘画;民俗旅游;启示

引言

满族是中国东北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传统文化绚丽多姿。满族人在绘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满族画家人数与作品很多,涌现出享誉中外的绘画大师,创作大量艺术珍宝。民俗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发展创造的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民俗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精神支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充分发展旅游业,民俗旅游作为新的旅游形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民俗旅游就是民族具有个性的民俗文化吸引游人,游人在特定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消费。满族绘画历史悠久,将满族绘画与民俗旅游相结合,能够对满足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满足民俗文化旅游得到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且对满族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意义重大。

1 满族绘画的表现形式

第一,图案文化。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奇特的一种绘画就是团。基本上各个民族都存在图案文化,也就是图腾文化。图案文化对于现阶段设计图案、创作壁画等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满族绘画中图案文化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美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二,古乐文化。满族人信仰萨满教。在满族中鼓并不指乐器,是和神灵进行沟通的器具,是萨满祭祀过程中的重要的神物。鼓的背部有抓环。满族绘画创作中融入古乐文化,通过绘画展示了古乐文化的粗犷,展示满族萨满古乐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历史。

第三,具有穿透力的时空表现。满族绘画的时空表现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比如满族绘画的人物塑造中,以接近于人物形象为主,光源和环境色的关系被抛弃,通过黑白灰与简单颜色,实现尽可能的回归到素描原本状态,对时空表现感进行追求。

2 满族绘画的设计理念

满族绘画艺术是集广大满族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精神世界于一体创造的艺术,通过对满族绘画艺术的特征分析,了解满族绘画的设计理念,从而有助于华北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中与当地民俗、历史文化相结合,开发出个性化、艺术化以及本土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对满族历史文化的剖析,满族绘画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满族绘画设计中人物和场景稀疏关系构图方面,满族绘画不是传统故事绘画的风格,和满族服饰等人们生活方式相结合,构图方式通过“大人物、小场景”对人物表情进行凸显,并且将萨满文化融入其中。

第二,表现动物个性的构图方面,满族绘画作者在选题创作时,有时候会选择一匹马、一只羊等,整个画面被单独形体所占据,例如在马的构图过程中,将很多团融入到马的身体中,使画面更加丰富,为后续上色奠定了基础。

第三,动物和场景的稀疏关系构图方面,满族绘画创作时,除了在整幅的画面中绘制单个的元素,还有对动物和周边场景关系展示的构图。比如,绘画的画面中在画面右边对羊群进行绘制,在左边对错乱的几只羊进行绘制,在后面绘制跑步的孩童,孩童拿着鞭子、拿着装满青草的竹筐等,构图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丰富。

第四,人物和人物的关系构图方面,萨满教是大部分满族人信仰的宗教,因此,在绘画作品中萨满宗教文化占据非常大的地位,在绘画中通过绘制萨满的动作、表情等,能够突出祭祀等场景。

第五,满族绘画的色彩之美。一是,满族绘画提出高纯度的色彩的美。通过高纯度的互补色彩在绘画创作中进行色彩的对比这是满族绘画应用色彩的原则,同时,也是满族艺术色彩应用的主要倾向。比如满族八旗色使用纯度及其高的色彩,凸显了满族绘画的色彩美。但是满族在入关之后,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借鉴汉族审美观,从而产生了多色彩的绘画。二是,色相的对比。色相对比过程中,所有的色相都能够构成主色相,同时和其他的色相构成互补关系、对比关系、类似关系等。对色相关系进行正确把握,在绘画中能够表现更加丰富的色彩情感与内容,突出了对比的效果。三是,观念性和主观性色彩。满族绘画中色彩的应用简单自由。将客观物象色彩作为依据,绘画中色彩和色彩的搭配受绘画者经验、喜好、传统观念、传习经验等的影响。

3 满族绘画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满族绘画对于华北地区民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发展模式需要从大量增长高速开发转变为内涵深化、优质旅游模式,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到民俗旅游中,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能够极大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满族绘画艺术应用在民俗旅游开发中,能够推动对满族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满族绘画对民俗旅游开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满族绘画线条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启示。华北地区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形态基于绘线条存在,满族绘画线条由于融合了萨满宗教思想,线条主要是黑色,不但能够对纯色色感进行压制,平衡整个画面,同时在艺术家涂色过程中对于造型能够更好的把握。满族绘画线条粗犷流畅,可以在旅游商品中直接印制,和素描类、速写类产品的风格不一樣。

第二,满族绘画构图对华北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民俗旅游产品的初步开发设计是以平面设计为前提的,在艺术风格方面满族绘画的辨识度比较高,当把满族绘画和数码绘画相结合,整块的提炼出绘画作品中的元素,进行拆分与重组,通过夸张用色以及形态的运用,对旅游产品进行反复的加工与排列,对体现满族风格、华北地区风俗的平面团进行重新的制作。比如在旅游产品中,把萨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型进行提炼,通过满族绘画的方法,加入祭祀、祈福等背景,做成具有华北地区风俗特征的团,通过电脑进行着色,对电子版的旅游明信片进行设计,对充满地方民族特征的卷轴画进行设计,开发出具有华北地区风俗特征的旅游纪念品。

第三,满族绘画色彩对华北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现阶段大多数华北地区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都源自于生活和历史。比如,绣着吉祥寓意的刺绣、满族服饰等,利用黄色、蓝色、红色等颜色的绣线进行表达,在刺绣上加上文字,缺乏创新产品的开发,使样式创新性受到影响与限制。全世界的人们到华北地区旅游,到代表满清历史和文化的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应该能够凸显出满族地域、风俗文化。因此,华北地区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满族绘画的色彩应用进行充分借鉴,在满族旗袍服饰中对绘画用色进行研究,对满族人生动态进行表现,从而使华北地区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实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崔广彬,郑岩.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7(1):31-38.

[2] 李德.满族绘画探略[J].满族研究,1987(1):84-91.

[3] 关文武,王红.满族风俗“萨满系列”绘画创作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4):7-11.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李克华 王艳楠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篇2:

我国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提出了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其具体情况,系统地阐述了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并提出有效措施,提倡对传统民俗文化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开发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问题;对策

一、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旅游就是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民俗旅游是民俗资源与旅游形式的结合;是以本民族、本地区的标志性、特异性的民俗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立足点;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经济交换关系。旅游地居民通过出售自身民族文化的形式并提供展演场地,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

民俗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旅游者主要是以感受民俗风情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核心也是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民俗旅游产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在人文旅游资源越来越趋于形式化和商业化的同时,民俗旅游产品的朴素更能体现其本质和内涵。民俗旅游产品主要是由旅游目的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饮食文化、民族特色等组成的,所以说当地民俗态度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

换句话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它也是旅游者体验异地文化的审美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它更能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的心理,是最具活力的旅游方式之一。

二、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势头良好。在北京,胡同文化早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人士的关注热点;江苏无锡华西村开展的江南水乡特色民俗旅游,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内外游客;“给我一天,还你千年”,在杭州有着我国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宋城”,她采用宋代营造法式,城内斗拱飞檐,车水马龙,精彩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气势恢宏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真实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华景象。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

但民俗旅游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观念滞后,对民俗旅游资源挖掘不够、职能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民俗旅游发展。

三、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一些地方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民俗旅游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地旅游开发,是以牺牲民族文化特征换取部分人的经济利益。

(二)舍本逐末,民俗旅游资源丧失原始性

开发商过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传统的民俗文化变得庸俗化。许多经典的民俗文化被改造后变成经营者赚钱的资本。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本应尊重民俗、弘扬民族文化,但开发商却人为地再造民俗节目,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艺术化、民俗文化丧失其原貌。

(三)外来文化加速了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

旅游开发是多元文化的交汇行为,大量旅游者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外界信息的进入,破坏了旅游地社会、生产和生活现存的和谐与平衡。外来文化与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碰撞,甚至出现局部的对立,从而干扰和阻碍了本民族民俗文化原有的秩序和发展进程。

(四)盲目仿照,缺乏新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出发点。但很多民族地区为了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从形式上照抄照搬一些民俗活动,天天过节日、处处有节庆。百花争艳的民俗旅游产品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大相径庭的旅游活动。

四、解决对策

(一)坚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开发原则

在旅游开发中,要理清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不可轻保护而重开发,提高了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这样就可能导致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俗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发展经济固然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文化的消亡却是我们无法弥补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保持民俗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和真实性

民俗是民间群体生活的体现,它的最大吸引力就是淳朴和神秘。要注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努力维护其原生态,避免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民俗的特征与生命就在于它的本色。不能忽视它的原始、古朴而对它进行刻意地修饰。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就地取材,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面貌,体现其原始特色,切忌不可跟风模仿。民俗的神秘性决定了民俗旅游的开发利用必须寻根探源,分析不同时期的因素和变化特点,然后才能因势利导,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预防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要正确看待本民族与旅游者间的文化差异,科学地引导当地居民客观看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盲目迎合与模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总是处于长期封闭的环境中,它要不断地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不完全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开发的同时,应增强当地居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传统文化的不可再造性和独特价值,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要保护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事物,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尽管有些内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但有相当多的成分在当今和今后都会发挥积极作用。保存人类文明结晶的完整性,也就是在保护民族文化。保存历史,留住人类创造的足迹,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四)立法保护,从宏观政策上保护民俗旅游资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物等少部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法规,但是,像饮食用具、手工艺品、民族器乐等大部分民族文化资源等还没有被列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民族文化内容广泛、类别繁多,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民俗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持民俗旅游资源的完整,使它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五)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他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

多元化、综合化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但要注重风土人情方向,还要正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也会产生良好的旅游效应,增强民俗旅游的生命力。刘三姐品牌开发就是一个民俗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典型示范。事实证明有创新的旅游产品,才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神秘持续地吸引旅游者。

五、结语

我们要在对民俗旅游进行充分调研后,方可对民俗旅游进行有效合理地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要坚决摒弃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导向,更要立于长远的打算,精心挖掘其文化性,并保持民俗旅游的与众不同,使其散发出独特魅力,使民俗旅游为我国的旅游业增添光彩,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俗。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2006.9.

[2]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0-21.

作者:徐 杰

民俗旅游开发论文 篇3:

民俗旅游开发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 文章详细剖析了目前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民俗旅游 开发 误区 对策

作者:胡新添 程道品 李 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私有制经济学论文下一篇:企业压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