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保护措施范文

2024-05-08

有效保护措施范文(精选12篇)

有效保护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策略

1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背景分析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各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林业的生态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 对此需要对各种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自我国提出美丽中国发展战略以来, 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林业生态是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过程。从党的十七大开始, 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就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上重要日程, 十八大又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 并且将“五为一体”林业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第一要点, 由此可见,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也越来越高,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我国的人均森林占有量较低, 同时长期以来对林业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导致林业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1 林业的生态功能

2.1.1 保持水土

各种树木的林冠具有降水截留的作用, 一般说来, 降水中的20%~30%会被树冠截留, 树冠的截留过程可以降低降水程度, 从而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所有减缓, 最终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2.1.2 涵养水源

林木的根系一般比较发达, 森林的根系在土壤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实现对水源的涵养, 一般说来, 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m3。

2.1.3 防风固沙

森林能够缓解风沙以及水土的冲蚀, 从而降低风速, 使得风沙地区的风沙危害降低, 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护, 防止风沙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2.1.4 调节气候

森林的树冠层比较密集, 大面积的森林可以降低太阳能的辐射, 使空气的湿度变大, 林外的热空气不会轻易传递到林内。到夜间时, 林冠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使得林内的昼夜温差较小, 水分不易蒸发, 与此同时, 森林的蒸腾作用, 还可以实现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 森林每天都要吸收大量的水, 然后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一定的热量, 所以在密度较大的森林上空, 空气一般都比较湿润, 容易成云, 同时致雨, 增加地域性降水量。

2.1.5 消除污染

随着近年来工业生产的力度逐渐加大,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 空气中的CO2、CO、粉尘浓度越来越高, 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消除噪声的作用, 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CO等物质, 同时释放O2, 消除空气污染。森林中很多植物以及树木都能够分泌多种杀菌素, 可以杀死众多病菌, 使得空气中的含菌量降低, 从而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另外, 当代社会中噪声污染也是一个公害, 当噪声达到80dB, 就很容易引起人的听力减弱, 同时还会使人变得疲惫。

2.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2.2.1 加强国家政策的完善

国家政策的完善对于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被提上我国发展的日程之上, 在林业生态保护过程中要加强各种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完善, 比如划分自然保护区, 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规则, 并且要积极落实责任人制度, 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自然保护区, 需要加强对进入的外来人员的控制, 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森林自然保护区造成森林破坏。

2.2.2 采取保护性措施进行森林建设和经营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需要在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 按照生态平衡的原则, 促进人类与林业资源之间的和谐发展, 做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以及对水资源的保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抚育间植。在森林再造过程中, 各级政府应该要积极按照自身的承诺,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加强森林的后期抚育工作, 在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 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第二, 封林。在一些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需要做好封林工作, 尤其是在造林之后, 为了给森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需要进行封林养护, 在重点防护林的保护中做好地区的宣传工作, 促进广大群众可以提高林业保护意识,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第三, 因地制宜选品种。在森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根据土壤的条件、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林木品种, 才能实现森林再造。

2.2.3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 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使得森林的成长速度可以大于森林的消亡速度, 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发展过程中建立良心循环机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做好林业补偿, 通过对落实森林保护责任的人群进行奖励, 以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 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长远角度来看, 让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每一个人自觉遵守的习惯, 才是进行森林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为了促进森林资源的良好发展, 还需要将林业生态环境与水源生态环境之间的整合进行有机结合, 创建科学合理的统一整个机制, 促进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可以尽快完成。

2.2.4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的整合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 需要加强资金的整合力度, 比如给林业建设部门进行必要的拨款, 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部门可以配备相应数量的林业建设队伍, 配备更多专业化的机械,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平衡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森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林业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消除污染等作用,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人们的过度砍伐、资源消耗过大等, 都会导致森林资源变得越来越少, 不仅会影响森林多样性, 还会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比如加强森林的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加强自然保护林的建设、加强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等, 促进森林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潘金志, 黄旺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 2013 (8) .

[2]苏家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 2012 (10)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措施分析 第2篇

摘要:随着产品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工厂和营销手段,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市场不成熟的保护行动和企业意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应加强维护意识。法律和营销活动应结合起来,以保护知识产权。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有效计量;保护

一、前言

企业知识产权包括技术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纠纷和企业间的侵权行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与品牌战略是当前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完善产品创新、专利和品牌保护活动,为著名公司市场竞争和营销打下基础。随着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改进,指导者应加强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企业。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2个问题

2.1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延迟

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内部技术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内部技术与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保护目标,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把整个产品的经营过程联系起来。作为产品和技术领域的关键因素,它们可以代表特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的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和产品包装,以及产品的专利和其他企业的工作。该原则能促进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保护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竞争手段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侵犯是普遍的。侵权包括窃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品牌商品包装抄袭以及歪曲的作品。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质量差、保险性差的产品可能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市场秩序和生活。然而,多元化的产品和信息的获取滞后,会导致非法行为不能及时控制。此外,低价格的有缺陷的产品可以取代在个别地区的最佳的。

2.2知识产权的盲目保护

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市场上的侵权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原因在于,一些企业盲目模仿和模仿一般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而不是对专利、品牌和工作进行深入的个体化研究。企业或技术人员在同一行业中放松竞争的防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市场份额减少。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调整营销战略、优化内部结构、实现企业资源重组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合理应用核心技术资源,使产品的开发和运作更加科学,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例如,企业品牌,涉及营销分销策略,广告手段和市场竞争模式,可以渗透到包括生产,输出,推出和分销环节。品牌的保护应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非物质资产。一个好的标志的使用和保护可以扩大产品和消费群体的影响,从而煽动消费者的选择倾向,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2.3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合理方法

一些企业在一定的维权意识和渠道的基础上,不能及时打击非法交易者和企业的行为。这取决于狡猾的侵权者,泄漏和市场监管的时间差以及由企业侵权。例如,B厂是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低价仿冒品。之后,企业称为B厂停止侵权行为生产和销售假冒。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强调了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的清晰性,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它是公平的人,市场和消费者。然而,企业没有得到回报,而工厂没有迅速退出市场。有了下降的好处,企业一个是在退市的边缘。其原因是企业的一个重点是生产优先于市场上的无谓的争论,从而使产品的工厂与透明的利润关系。消费者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假冒产品,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衰退期。在正确的防守中,大多数企业强调的是独特性和创意性的大鼠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测量

3.1加强法律意识和企业相关知识

经过长期的产品营销和竞争,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规模较大、竞争能力更为激烈的企业更为谨慎。在科技产业发展的中小规模,企业家或经营者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技术和营销。应根据法律程序,形成科学的安全体系,促进产品的开发,从而完成注册环节和依法维权的每一步。此外,新产品推出后,企业要进行跟踪和环境分析,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区域分布,竞争力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结合实际数据,可靠

分析结果由专业人员获得,从而为技术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参考资料。如果在跟踪过程中发现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会在快速调查取证后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如有必要,将提出诉讼。侵权人必须消除市场的消费者侵权的不良影响及承担法律责任。

3.2优先保护核心专利

企业知识产权作为营销的一个特殊部分,包含了专利、产品设计、品牌、特殊标识、商标等,随着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其概念不断扩大。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应侧重于对权利的保护、时间和具体形式的保护。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或领导在发展初期,应将核心技术的最大价值注册为核心技术,从而防止技术风险,如漏、冲登记。技术注册优先,具有成本低、边际价值高的优点,可以保护企业的特定技术或重点发展环节。这种方法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于技术型企业。在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受到了美国企业所拥有的高经济补偿的基本专利技术的大幅冲击。专利保护的创新和成果,以及最初的利益。对企业缺乏秩序和权利保护意识,这项试验可以将原有的意图转化为法规和法律,从而调节整个技术市场和研究领域的竞争。因此,基础和核心技术将是发展和改善的目标,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约束。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经营将成为市场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3.3法律权利的维护和营销方式的调整

法律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工具。实现侵权后,领导和技术人员应收集有关知识产权和侵权的认证证书。如果认证是不完整的,领导者应依法执行产品包装,品牌和技术的专利申请。指责和追偿侵权是法律基于上述行为。有关工作人员在某些侵权案件中,应及时调查技术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有必要,律师的信件将被发送。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人员应确定责任,并对相关人员停止侵害。除法律程序外,目前的市场营销计划应调整为应对突发性的竞争。权利―防守可以通过产品运作和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大型维权中常见的假冒产品销售部门地区可以消除混乱的假冒和铅认证的好选择。收货人和零售店都放弃卖假货,从而抑制从狭义市场起源流入假货。此外,聪明的企业家应该鼓励整个运营团队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造成打击基于心理辅导和紧张的消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防范意识。

四、结论

个人应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而确保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繁荣的市场文化和市场的内部结构,使企业能够优化,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严格的法律程序和企业家的市场敏感度要求减少侵权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亚丽,翟佳文,高杰,龚悦鹏,LV杨,从专利申请和授权各自的情况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科技管理研究,2014(9):40-44。

[2]张东,从各自的基本分类,学术交流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界定,2014(7):93-97。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浅述 第3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有效措施;策略

一、我国生态发展的现状

树木的成长不仅要受到阳光、温度、降水、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人为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情况。最近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具体的表现为深林数量的增加和树木成才比例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以建筑行业为主的许多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使得林产品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这使得林木原料和深加工材料的价格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虽然林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林木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时间、空间、土地、阳光、降水等许多因素都会对树木的成长产生影响。这使得林业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因此林木资源的数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为了很好的控制对于林业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林业部门为了有效的控制林业资源,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初步建立了一套集体化和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很好的在林业部门的实际管理中运用,使树木的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常见问题

(一)林业经济效益的局限性

我国林业的发展起步晚于其他国家,在起步阶段就仿照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林业的发展模式,并且由于发展速度的缓慢,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就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林业苹果与实施规划上整个林业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一定的阶段难以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国的林业部门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把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忽视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使林业资源的整个失衡。另一方面,我国林业部门常常忽视林木资源评估数据的整理和有效的评估,使很多地区的林业区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给我国的林业部门在核查违规占地、浪费土地时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甚至会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育苗种植技术的矛盾性

林木的种植需要考虑到气候、温度、降水等个各方面因素,每个区域都有适宜种植的不同品种,不同地区适宜种植不同的林木。我国传统苗圃式采用单一的种植模式,并不考虑到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各个地区都需要采取统一的品种的林业种苗进行栽种。这种育苗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育苗种植技术的需要,我国的林业种苗、育苗技术存在着缺口,育苗种植技术不能满足我国对于育苗的需要。单一的种植同一品种的树木会影响到大部分区域的生态平衡,甚至会产生环境问题,影响各地林业的发展。

(三)林业资源队伍的单一性

我国造林栽培的历史较晚,发展的较慢,尽管我国现在已经开始重视造林栽培的情况,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的队伍的发展与林业发展的需要严重的不符。很多栽培的技术人员并不是十分专业,很多的人员都是一些临时雇佣的人员,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实际操作。这些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只具有一些树木栽培的实践经验,而缺乏树木栽培的专业知识。对于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日常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这会延误林业资源扩大生产的最佳时期,最终影响到林木的产量。

三、强化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策略

造林是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再生速率的重要措施,而林业资源的再生产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于林业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强化。

(一)采取“保护性”森林建设和经营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核心思想,在我国的林业资源生态保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林业管理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理解“低碳”“环保”的理念以保持生态的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的各个林区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药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在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适当对于林业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开采,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各个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在坚持学习国家关于林业资源保护措施的相关文件基础上还有根据地方的区域的特点,建立具有专门的森林保护部门,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积极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强化后续的指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灵活的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林木的生产,生产出的树木的数量需要小于预期栽培数量,以保证后续的森林资源,拉长树木发展平衡线条,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养护。

森林的栽培要栽培重点放在肥沃的土地上,需要在这些区域作好封林养护工作。同时应该兼顾到盐碱地、沙漠的边远地区等地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护林、养林工作。

(二)优化“多样性”技术培育和育林方向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新的树木的种植,树种的选择和培养决定着森林生态的发展方向。所有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该地区的树种,控制树种的质量,选取优质的树种以优化“多样性”技术培育和育林方向。

林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明确该区域所需要补充的林木的特性,对于不同树种的特点进行研究,尽量选择多样的树种,加大工厂化育苗的养成方式,培育出优质的树种,根据我国树种的培育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完成树种的开发。

在对于樹种的栽培方式上,管理者要根据该地区树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种植手段,将众多不同的树种,依据不同的形状结构连接在一起。通过植物的共性编排,实现植物的美观效果。

(三)强化“专业性”种植养护队伍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分布十分的复杂,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树木,而每个地区的树木的种植的情况也不仅相同。各个地区的外界的环境也十分的复杂。这需要森林资源的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很好的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要强化“专业性”种植养护队伍的培养。要积极加强对于种植养护队伍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符合该地区的种植技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木材原料和木材加工产品的需求量正逐步增加。为了减少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深林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平.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

[2]汪春云.如何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

[3]霍飚.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吉林农,2013(9).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第4篇

1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 我国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惨遭破坏,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因此,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就人类生活的陆地而言, 保护陆地的生态环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保护林业的生态平衡。所以, 林业的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方面显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林业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劣, 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越来越难做, 特别是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困难, 污染源的种类不计其数难以治理, 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污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自从我国人民对环境越来越关注以后, 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变强了。林业生态系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应该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上日程, 应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 增加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提高对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 从而达到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2 提高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

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的主要作用就是, 为林业的生态资源的保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6点:1) 要及时的对采伐迹地或者被火灾烧毁后的空地进行种植, 从而保证森林土地资源被永续利用。2) 对于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树林进行保护, 避免其被胡乱砍伐造成树木锐减, 以便于加大树林的保有率。3) 对于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采伐。商品林:幼龄林可进行透光伐, 主要是间密留匀、去劣存优;生长伐在中龄林中进行, 主要为促进林木干形生长, 培育优良木, 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公益林:幼龄林可进行定株抚育采伐与调整树种结构相结合, 伐除过密幼树, 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生态疏伐在中龄林中进行, 伐去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灌木和藤蔓, 林分郁闭度保留0.6以上, 不能降低其生态效益。4) 对于已经砍伐出现天窗的树林, 可以采取补植的方法进行补种, 从而将其改变成多层林, 并在此期间对补植树木连续三年抚育 (每年进行一次锄抚和二次砍抚) , 并进行严格的管理。5) 将先进的造林育林技术运用到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工作中来, 对不适合种植树木植物的土质进行改造, 从而增加森林与植被的覆盖率。6) 适地适树, 加大对大径材和速生树种、珍稀树种的培植力度。

2.2 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政管理体系

要想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 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政管理体系。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6点:1) 加大林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立法建设力度, 如此一来在实际的护林工作中就不会出现无依据可循的情况。如遇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依法治罪, 从而杜绝破坏林业资源的现象。2) 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工作逐级下放到相关责任人身上, 如此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先关的责任人, 不至于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3) 对于森林调查要严格遵守《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技术规定》, 对林木采伐必需遵守《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在办证前要对采伐设计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进行资质的认证, 严禁无证进行采伐设计, 更不得为了经济利益在不办采伐证就对树木进行滥伐或盗伐, 在采伐许可证办下后要找专人负责采伐监管。4) 对林业种植地进行严格有效的保护, 不得强行征用林业种植地用, 如有特殊情况, 比如要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无可避免的情况下, 一定要经过县级林业及以上林业部门的批准才可以征用。5) 加强对木竹经营加工及木竹流通市场的监管。经营加工木竹的单位 (个人) 要持有林业部门颁发的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 方可进行木竹经营加工, 木材被砍伐后运输时必须办理木材运输证, 对于那些无证进行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的人进行严厉的打击, 从而维护好木竹的市场的流通。6) 预防火灾与病虫害的侵袭, 加强森林防火防虫的意识, 建立相关的预防体系, 时刻关注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2]。

2.3 加大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要想增加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 就必须要加大该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其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3点:1) 对森林进行区域化的分开管理。如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 可以将一部分的林木区域作为一个木材市场进行经营, 而这一部分的林木区域就叫做商品林, 在专项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让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砍伐破坏, 而是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培育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对于公益林就必须争取国家、省、财政投入, 以应该提高对森林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 加大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更好的保护好生态资源, 让森林生态公益林更好的发挥生态效益。2) 建立森林活立木市场, 加快资金的周转。对于森林树木的产权关系要严格进行划分, 然后再对其进行价值的评估, 从而推动树木市场的形成, 并逐渐加快其发展。从而使用这些卖出去的活立木的资金来作为用材林的培育费用。3) 开拓出更多的融资渠道, 加大森林培育资金投入。在出现培育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要多从自身的优势去着想, 从而找吸引外资的突破口。如对外资可以实行一些惠政策, 以便于可以吸引更多的包括民间资本、事业单位资本与企业资本的投资。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 就必须要有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力度, 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还可以将林业进行产业化改造, 调整林业植物种类的结构, 提高林业系统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功能, 以及森林的生产能力等等, 从而为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黎黎.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2.

保护著作权保护措施 第5篇

一、国家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要取缔关闭从事侵权活动的非法网站,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盗版和盗著作权的行为,还要严厉处理此类犯罪人员,最大程度上保护原创作者。

二、各个职能机关要进行不间断的监督和检验,对于各种网络行为进行查处,要按时对一些服务引擎进行检查,严格做好管理工作,对于查处提供链接服务搜索引擎网站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坚决抵制和治理,这样网络环境就会好起来。

三、还需要各地各级政府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我们的各个地方职能部门严厉进行盘查,对于进行私自牟利的企业做出应有的制度上的检查,做出严肃处理。查处未经许可擅传他人作品的网络侵权行为,这样会很有效果。

浅谈泥河湾保护区的技术保护措施 第6篇

【关键词】泥河湾;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由内外地质作用形成的,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因此,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好地质遗迹,国家主要采取了建设地质公园和建立地质遗迹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两种形式。泥河湾的保护形式就属于后者。

一、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概述

河北省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市阳原县与蔚县境内,实际保护面积为东经113°45′—114°45′,北纬40°00′—40°20′之间的101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包括:①晚新生代典型地层剖面;②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主要发掘遗址;③地层中的人类文化遗迹和古人类活动遗址;④晚新生代地层中的軟体和微体动物化石、湖相叠层石;⑤发育在泥河湾地层中的特殊地貌景观。

作为国际第四纪早更新世标准地层和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原产地,泥河湾记录了二三百万年以来地球演化、气候变化、古生物演化、人类进化的历史,是研究我国第三纪晚期到第四纪的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环境、古地理及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天然地质博物馆,科学研究价值和自然遗产保护价值极高。因此,保护好这一地质瑰宝意义重大。

二、潜在威胁分析

区内的地质遗迹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两个方面。

区内遗迹资源属于晚新生代湖河相松散堆积及保存于其中的物质遗存或形成于这一基础之上的地质地貌景观,其共同特点是易于受到自然营力的破坏,主要有流水侵蚀、潜蚀;重力崩塌、滑塌(小规模滑坡)、撒落;冬冻春融的冻融风化;风蚀作用等。其中以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撒落为主,造成部分结构的剥蚀崩塌,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人为的破坏威胁主要来自当地群众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不了解保护对象价值的情况下,就近在保护区范围内挖沙取土,造成地质遗迹的破坏。

三、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这两类性质不同的潜在威胁,保护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施防护工程,缓解自然条件侵蚀

在受自然条件侵蚀最为严重的下沙沟和东窑子头两个保护分区,分别对下沙沟剖面和大南沟剖面实施防护工程建设:在自然形成的河道与地质剖面毗邻一侧建设浆砌石结构的防护坝,有效减轻雨水洪流对剖面底部的侵蚀,达到稳固基础的作用;在防护坝顶端,顺着剖面的地形走势,建筑同结构的护坡,起到辅助稳固的效果,避免剖面陡壁外露面受雨水的侧切作用不断从上方坍塌下来。同时,在防护工程上绘制醒目的标语,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

2.明确范围,建立健全标识设施

许多破坏都是当地百姓在不了解地质遗迹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开展广泛的宣传显得十分必要。除了在“4·22地球日”“6·5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专题的宣传活动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标识设施,永久性地竖立在保护区关键点。为此,保护区进行了内部功能区的划分,制作安装了界碑界桩,明确了保护范围;在各个主要路口,竖立了道路导向牌,准确指示保护区各分区及重要地质剖面化石点位置;在重要的地质剖面、化石点及遗址,设立宣传说明碑,详细说明保护对象的价值、保护意义及保护规定,起到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在参观考察较为集中的小长梁遗址上方平台,设立了法制宣传碑,着重写明了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规定,使人们在参观遗址,感受地质遗迹的魅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避免出现违反规定的活动。

3.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巡护检查力度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人为破坏活动,保护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为依据,结合多年实际巡护管理经验,制定了《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场巡护制度》。现场巡护制度不仅明确了巡护的原则,而且规定了巡护时间、内容和方式,要求巡护人员在巡护过程中应当使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测高仪等设备,全面完整地记录巡护情况,如实填写、保存好巡护记录,并在巡护记录上签字,准确注明巡护时间。现场巡护制度还规定了相应的巡护纪律及处罚,要求巡护过程中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接受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踩踏和破坏庄稼,妥善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按照制度规范化开展常规密集的巡护检查,既有效显示了管理机构的存在,对随意破坏区内地质遗迹的行为形成震慑,有效降低了人为破坏风险,保证了区内地质遗迹的安全完整。

四、结语

保护好珍贵的地质遗迹,需要采取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泥河湾保护区从实际出发,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起到了预期的保护作用,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科研机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保护区在不影响保护对象天然完整的前提下,做好保护工作,为专家们留下“天然实验室”,为社会大众留下“天然的博物馆”,为实现地质遗迹的永续利用提供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建军.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地球,2009,4:15-19.

作者简介: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生态保护,有效措施

1林业生态功能及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林业生态功能分析

森林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空气净化站, 它对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以及涵养水源、储存水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森林能将大气中一部分降水截留, 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及侵蚀, 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林木的根系相对于其他的植物而言是相对发达的, 树木的根系根植于土壤之中, 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森林起着屏障作用, 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对农田、村庄及城市的侵袭, 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森林能促进气候的调节, 降低工业废气对空气的影响, 大面积的森林能降低太阳的辐射, 加大空气湿度, 同样也能起到保温作用, 减小气候温差, 改善水分循环和气候条件, 形成区域性的降水, 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净化空气, 减轻污染。

1.2 林业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济制度不健全, 主要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 资源的耗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也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人口与土地、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成为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 人们呼吸道疾病频发, 大气污染形式日趋严峻;林地被占用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 作物产量也不断减少, 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产业, 恶劣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生态林业建设对改善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 生态林业的功能及建设意义

林业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态林业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林业建设能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有效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能促进生态环境地和谐。传统林业向现代化生态林业的转型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同样也是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木的砍伐及生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 但长久的利用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 生态林业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整体。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家民生相结合, 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 实现资源的合理化、有效应用。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林业建设能稳固生态经济的平衡、多样化发展, 在和谐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生态化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保护并完善森林资源不受破坏, 建设平衡的生态系统, 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林业作为环境资源, 能为社会提供可再生资源, 为科技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 生态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林业建设还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结构的重设, 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以粗放式资源耗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以仿生学方式对传统材料进行设计, 是科技发展成为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

2.2 生态林业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资源的使用及保护是否达到平衡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在遵循生态建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生态林业系统的建设为环境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使对生产力的保护及发展, 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和措施。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设生态林业的总体规划及目标, 突出的反映了生态林业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生态林业建设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 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的需求, 我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我国的少数地区的农村仍然存在着粗放式的耕种方式, 为了更多的获取粮食, 农民开垦森林, 但由于靠天吃饭的特征, 使得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更加趋于恶化, 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 调整农业经济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 促进区域化发展一体化。

3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措施探析

3.1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在制度和法律上起到了一定的保障, 对林业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 加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落实责任到人, 明确组织机构的划分及管理原则, 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不同林木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可以建立起林业保护区, 对保护区内的资源建立合理的管理规范, 对外来人员的出入进行控制, 并做好登记, 防止外来人员对林业生态资源所造成的破坏。

3.2 采取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措施

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一种, 对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 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伴随的是生态环境的失衡及破坏,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固定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的措施主要分为3 个方面的内容: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木的种植及养护。政府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森林再造过程中加强林木的种植及养护, 根据不同林木生长特征, 积极改善其生长环境, 促进林木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在必要时进行封林, 做好宣传保护工作。为给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 一些林木在造林后需进行封林养护, 同时还要加强对林木保护的宣传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意识,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条件及气候环境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林木品种, 因地制宜。

3.3 保证充足的资金的供给, 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

政府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必须的机械设施配备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 人才的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应用能有效解决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促进人类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 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 对水平流失、大气污染等治理问题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成果收效甚微, 在治理效果上依然不是很理想, 我国的林木生态资源保护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需要加强整顿。

明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能让人们在思想上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视, 凸显出林业资源保护的意义。林木对防止大气污染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房间都具有优势, 传统掠夺式的开采方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国家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林木的保护、培育, 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循环体制, 这对当前及今后的环境保护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3.4 加强林木种植的数量及质量, 建立有效的循环机制

林木的种植及保护是林业生态资源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一些林木贫乏的地区适当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 利用荒地开展造林活动, 提倡退耕还林;政府要制定严格的林木保护政策, 严格执行征林审批制度, 保护生态林, 向人们推广林木栽培技术, 有必要时封山育林, 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严格杜绝森林火灾, 保护与种植并行。

建立良性且有效的循环机制是实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 林木的生长速度高于林木的消亡速度才能算得上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良性的循环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将林木保护责任落实到个人, 并根据工作状况对其进行负责人员进行奖惩, 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念, 更好的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社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 养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 促进生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 创设科学、统一的机制, 促进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拓展融资渠道, 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制度,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特点, 种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 改善林木种植结构, 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是兼具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生态价值在可持续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受到重视, 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提供了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既要注重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 2015 (01) :117-118.

[2]唐晓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J].科技风, 2015 (17) :84.

[3]吴俊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 2013 (03) :186-187.

[4]赵宇翔.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有效保护措施 第8篇

1.1 TN-S系统

图1为TN-S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此种接地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由PE线以及三相 (1) 四线所共同构成的组合型接地系统。由图1可知:在整个TN-S接地系统当中, 中心线N与保护接地线PE仅在变压器装置中心点位置存在共用式接地。除此种情况以外在整个系统当中不再以任何形式进行电气连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受到三相负荷不均衡因素的影响, 中心线N存在一定的带电可能性。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零带电来源的保护接地线PE。这就是说PE线在于外部设备及金属构建相连接的过程当中不会以带电形式存在, 从而确保整个接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1.2 TN-C系统

图2为TN-C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此种接地系统区别于TN-S接地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系统在以三相四线为构成的基础之上, 对中性线N以及保护线PE做集中处理 (即俗称的PEN线) 。对于智能化建筑应用实践而言, 这种接地系统作用之下占据比重较大的单相负荷会导致PEN线上存在不平衡电流, 进而导致整个运行线路出现电位波动以及电流不稳定的故障情况, 从而无法为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线路保障, 因而此种接地方式并不适用于在智能化建筑中广泛应用。

1.3 TN-C-S系统

图3为TN-C-S接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在此种接地方式下, 部分保护线与中心线统一, 部分相分离。对于整个供电系统来说, 在进户之前以TN-C方式做接地处理, 进户位置实施重复性接地, 以此将整个接地系统转变为TN-S方式。此种接地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2 智能化建筑适用接地措施分析

2.1 智能化建筑交流工作接地分析

对于TN系统而言, 交流工作接地应当侧重对中性线作接地处理, 选用接地线对接地体进行有效连接。一般来说, 在热稳定性能表现不变的情况之下, 优选智能化建筑物自身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交流工作接地后应当对电阻值进行测定, 以策安全。

2.2 智能化建筑防雷接地分析

智能化建筑物内部存在大量的电子仪表设备及布线系统。这些仪表设备及布线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建筑物有着较强的抗雷击性, 从接地角度上来说, 设计及现场施工人员应当将建筑物内部金属构件与接闪器装置网格相连接, 同时与建筑物地段作为引下线的构建筑钢筋之间建立相应的电气连接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健全的防雷系统。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对智能化建筑防雷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参数进行确定的过程当中, 接地电阻应当符合接地体的最小限度参数要求, 一般来说以1Ω为限。

2.3 智能化建筑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分析

大量实践研究结果向证实了一点:屏蔽及其接地方式的正确性是防止智能化建筑遭受电磁干扰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方式。一般来说, 依照设备工作频率, 选用一点接地或是多点接地的方式对设备线缆屏蔽层进行连接, 完成屏蔽接地。与此同时, 在规定做防静电处理以及可能出现静电问题的潜在区域施作防静电地板, 以此完成防静电接地处理。

3 结语

在建筑专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作用之下, 智能化、现代化、集成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项目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趋势。任何形式建筑项目, 特别是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正常运行与建筑供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接地系统在整个智能化建筑供配电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本文针对智能化建筑的电气保护方式和接地措施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康大生, 王金玲.建筑电气消防审核和验收中的常见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6) :697-698.

如何有效保护移动设备? 第9篇

您需要利用强大的身份认证功能为设备和用户关联惟一的标识, 这样才能根据用户特权来应用策略, 而无需考虑用户所使用的设备类型。这样, 如果要使每种身份认证类型都能扩展, 必须与现有安全策略和用户管理系统关联。通过建立这种关联, 避免了分别为移动解决方案和非移动解决方案分别提供用户数据库的必要。

从用户角度来说, 安装支持这一安全级别的应用程序必须像安装一款最新版桌面小游戏一样轻松。以iPhone为例, 用户应能够访问苹果应用程序店、下载应用程序、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等凭据、同意企业用户协议策略, 以及自动为应用程序设置安全通信、应用策略、设定特权并根据特权来授予特定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这样, 用户就能够使用自身的协同应用程序, 如电子邮件、日历和联系人, 并自动配置目录服务、VPN、PKI、Wi-Fi等。最后, 还应设置对企业应用程序的访问。根据他们的用户特权, 还应授予所在业务部门相关的特定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借助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一切都能在IT环境的后台进行, 如此一来, 用户只需安装应用程序、提供凭据并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企业资源即可。

增强移动设备安全所需考虑的其他功能包括:使用在线工具定位丢失的设备、远程锁定甚至擦除丢失或遭窃的设备、执行信息备份和恢复。虚拟化提供了其他一些功能。Citrix、VMware、Microsoft等公司的虚拟桌面基础设施 (VDI) 产品可以实现仅限移动设备上安装的VDI客户端访问网络和数据资源。利用这种访问配置限制, 可以确定是否允许信息复制和粘贴、是否允许快照等。通过VDI产品, 可以在数据中心内部配置安全控制, 同时可以利用针对虚拟环境优化的专门化安全解决方案 (例如, 恶意软件防护) , 来确保VDI框架既安全又高效, 并实现服务器密度 (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安装的VDI映像数量) 最大化。

苗木活力保护措施 第10篇

1 苗木保护的目的

苗木保护是为了减少苗根失水和根系死亡, 使造林后苗木能尽快吸收水分, 生根成活,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 苗木活力保护的具体措施

2.1 起苗前的准备

起苗的1个月前进行截根处理, 起苗前7d内不施氮肥。为使苗木含水量提高, 于起苗前2~3d对苗床灌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 增加土壤的供水能力, 从而提高苗木含水量。

2.2 起苗时的活力保护

起苗时间主要根据造林季节确定, 青海省以春季造林为主, 通常在春季芽萌动前进行。起苗与造林时间不能间隔太长, 特别是针叶树, 最好能随起随栽, 以保证造林成活率。

保护好根系是起苗的关键, 应特别注意苗根长度与数量, 这是保证栽植成活的关键, 也是苗木分级的重要指标。为减少起苗过程中苗木的蒸腾失水量, 可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 或阴天和雨后湿度大、温度低时起苗, 避免在日照强烈和大风天气起苗。土壤冻结情况下禁止起苗。起苗后要对伤根和多余的须根进行修剪, 保证须根的长度和数量达到要求, 并将苗木用湿土或草袋覆盖, 防止水分因蒸发而流失。起针叶树 (或常绿树种) 大苗时, 应带宿土, 土块的大小依苗木根系的大小而定。

起苗方法有人工起苗和机械起苗2种, 其中人工起苗方法简单, 成本小, 易于组织, 各地常用此方法。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系和顶芽, 根据苗木大小, 在苗木四周距苗30cm左右垂直下挖, 挖15cm再斜挖, 以免损伤根系, 并注意保护枝干和顶芽 (针叶树) 。

2.3 苗木分级时的活力保护

苗木分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所规定的各树种分级标准, 根据苗高、地径、直径将苗木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 Ⅲ级苗可先留圃再移栽培育1年。分级时应做到避风、遮荫, 并剪除长根、劈裂根, 切口要平滑。

2.4 苗木包装和贮藏时的活力保护

做好苗圃地与造林地的衔接, 苗木分级后应及时运到造林地栽植。运输工具最好选用车速较快的汽车, 途中要用帆布棚盖在苗木上, 以遮挡日晒风吹。运输距离较近时, 苗木装车后用蓬布覆盖即可, 1d以上的长距离运输, 必须包装苗木, 以避免苗根因水分流失而干枯。包装用料应就地取材, 秸秆、草袋、苔藓、锯末、稀泥均可。运输途中要经常检查, 如发现苗木发热要打开通风, 发现苗木干燥要及时适量喷水。

2.5 苗木运至造林地段的保护

通常情况下, 苗木运到造林地后不可能很快栽完, 而需要几天的栽植时间。不能立即栽植的, 应假植于背风庇荫、排水良好、完全无害的地块, 并压实、浇水, 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以保护苗木的活力。如苗木包装采用保湿性能较好的材料, 且袋内的水分能保证苗木的呼吸、蒸腾所需, 可将苗木仍放在包装袋内, 直接置于背风庇荫处或窖内。

2.6 苗木栽植过程中的保护

取苗要轻拿轻放, 应梳理好次序, 不能强拉硬拽, 以减少苗木的机械损伤。苗木栽植时, 由于苗木经过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和假植, 已失去部分水分, 尤其对于包装不良的苗木, 如栽植时再失去部分水分, 很容易造成苗根死亡。因此, 应做好预防措施:一是利用早晚或阴雨天造林, 阴雨天由于湿度大, 苗木失水少, 且在有小雨的情况下还可得到水分补充;二是对于长距离运输的苗木或假植时间长的苗木要浸水48h后再种植, 以使苗木根系充分吸收补充水分, 增强苗木活力;三是栽植时最好有苗木栽植包, 条件允许时最好用含有杀虫剂、生长剂的泥浆进行蘸根。

3 小结

从起苗、运输到栽植, 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苗木活力。因此, 应加强苗木活力的保护。起苗后要尽量缩短起苗到栽植的时间, 最好随起苗随造林。起苗、运苗和栽植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 注意减少苗木失水, 同时还要减少苗木的机械损伤。要切实加强种苗管理, 推行就近育苗、订单育苗, 增强育苗的计划性, 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与造林之间的时间, 保护苗木生命活力, 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祁红文.育苗地管理及苗木保护[J].中国林业, 2008 (19) :62.

[2]陈立友, 王义庆, 李莉.如何提高秋冬季造林成活率[J].林业实用技术, 2003 (4) :21-22.

[3]谷秋芳.冬季植树保护措施[J].河南农业, 2001 (1) :22.

保护童心?留住童趣?创建有效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有效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创建趣味课堂,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趣味导入,轻松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冰花》这篇课文时,教师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做的:向学生提问题“你们喜欢花吗?都喜欢什么花?”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回答。接着出示课题《冰花》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接着提问:“你们见过冰花吗?”很多同学会摇头说没有,于是顺势问下去:“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觉得冰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会根据自己对花的印象描述想象中冰花的形状、颜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冰花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冰花的美丽。在同学们赞美声中教师再次引导“冰花可真美啊,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冰花的吗?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在描述冰花吧。”就这样,在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学习中。

二、趣味教学,高效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蚕姑娘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教师借助多媒体影像将蚕吃桑叶的情景以及蚕每次的变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观察到蚕的变化,能更好地体会到“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句式。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细细体会,然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另外,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正值温暖的春天,于是,每人发几颗蚕卵,让学生们亲自养蚕,亲眼观察蚕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昆虫的热爱。

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让低年级孩子集中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满满。

三、趣味语言,营造活跃气氛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大多富有趣味性,或有着曲折的情节,这些都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用趣味性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感受学习乐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也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

比如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顺口溜、歌谣等方式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字母。而在教字时可以编趣味故事,给所学字词增添趣味与活力。在分析文本时,教师要赋予语言以生命力,将同学们引入到教学意境之中,领略文本意境,感悟文本形象,品味文本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趣味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文中所讲的云南很远,傣族的风俗习惯几乎陌生,因此在第一课时花费了些时间,利用多媒体讲解了傣族人民的风俗人情,给学生们带来了些神秘色彩。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视频,泼水时欢快的音乐,以及泼水用的脸盆和瓢,目的是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更加真实的泼水场景,让他们能“亲身”感受傣族同胞欢度节日时独特的风俗习惯,体会泼水的象征意义。接着,学生们就在老师的布置下,结成小组,将文本内容真实地演绎出来。这样的活动正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演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趣味拓展,提升学习激情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多、不牢,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有必要开展一些趣味拓展活动,这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趣味拓展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表达与展现自我提供的一个空间,同时也会提升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

趣味拓展有许多种形式,内容也有很大的选择范畴。笔者在教低年级语文时开展过知识竞赛类的活动,如“看拼音,写词语”、“朗诵”,借助这些活动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内容,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复习课的展开方式。同样,采取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知识积累方面,笔者采用讲故事活动、整班阅读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讲故事活动中,每周设三位同学准备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对讲故事的同学也提出了要求:“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这样不仅能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获得新知,也能提升讲故事同学的阅读、感悟以及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便提升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六、趣味作业、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抄、读、默、背等作业已让学生倍感无趣,也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因此在作业上要创新,融入一定量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爱上语文学习,更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作业可以与音乐相容,与绘画结合,也可以用实践来探索。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有独特的妙用。它可以让作业变成一件乐事。比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和《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让学生在家练唱,这样学生已经对文本内容非常熟悉,那么接下来评讲时会容易许多。另外还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儿童歌曲,唱给大家听,然后全班一起来赏析歌词。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保护童心,留住童趣,为学生创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有效保护措施 第12篇

亚丁保护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形成以高山峡谷为主体的多种地貌类型组合的格局, 集冰峰、雪岭、高山湖泊、宽谷曲流、密茂的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于一体, 被赋予“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称谓。1996年初, 稻城县将之确定为保护区, 1997年9月升级为州级保护区, 12月再升为省级保护区, 业务由省环境保护局管理, 行政归稻城县人民政府领导。2001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 2003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本文目的在于简要地介绍它的自然特色、保护价值和如何开展有效管理, 供有关方面参考。

2 自然特点

亚丁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南部, 约占北纬28°11′~28°34′, 东经99°58′~100°28′34″的范围, 总面积1344km2。

2.1 地质地貌特点

亚丁保护区处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与义敦古火山岛弧带接合部的中南段, 区内地层出露齐全, 从震旦系到三叠系均有出露, 广泛出露三叠系的砂岩、板岩, 在仙乃日及其周围日瓦乡叶儿红一带出露有二叠系的白云岩和大理岩。地貌上具有以下特点。 (1) 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山岭海拔高度多在4000m以上, 海拔4500m以上山峰有32座, 其中海拔5000m以上的10座, 主峰仙乃日海拔6032m, 是四川省第5高峰;最南端的水牙 (东义河谷) 海拔2200m, 是保护区的最低点, 区内主要河流谷底较窄, 一般8~12m, 两岸高山对崎, 形成典型高山峡谷地貌。 (2) 山地地貌垂直分异明显, 从下而上大体上可划分4个地貌带, 即:海拔3800m以下为流水作用的峡谷地貌;海拔3800~4200m为第四纪冰川作用经后期流水改造的地貌;海拔4200~4600m为古冰川地貌、古冰斗、冰蚀沟、流石滩十分发育;海拔4600m以上, 为现代冰川角峰。在仙乃日的东部和西部、夏诺多吉的西北部, 分布有少量高寒喀斯特地貌, 以垂直的溶蚀深沟和石柱以及钙华地貌为主。这是省内其它高山少见的地貌形态。 (3) 三峰顶立, 宽谷为界:仙乃日 (海拔6032m) 、央迈勇 (海拔5958m) 和夏诺多吉 (海拔5938m) 三大高峰呈品字形分别位于西北、东南和东面, 三峰之间被贡嘎冲古冰川U形谷分割。贡嘎冲宽谷海拔4000~4250m, 峰、谷高差在1800~1900m之间, 通过宽谷自北而南, 可以欣赏到三座雪峰的雄姿, 领略高山的冰峰、雪岭以及第四纪古冰川U形谷美丽的英姿。

2.2 气候特点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湿润气候。稻城县城 (海拔3727.7m) 年平均温度4.4℃, 极端最低温度-27.6℃, 极端最高温度27.1℃, 年降雨量800~1000mm, 干湿季明显, 雨季5~10月, 降水量占95%左右, 一般午后多雨, 云雾笼罩;随着海拔升高, 呈现温度降低降雨量增加的态势, 一般海拔升高100m, 年平均温度下降0.86℃, 年降雨量增加9.1mm;海拔5200m以上地区以固态降水 (雪或冰雹) 为主。

2.3 水系和水文特征

亚丁保护区的河流均属于木里河水系, 主要有: (1) 发源于云南省迪庆州东北部的东义河及其支流 (尼隆河、老蛙雄沟、呷顶河和通丁沟) , 流程70km2; (2) 发源于稻城县西缘的日瓦河, 流程15km2; (3) 发源于仙乃日与央迈勇间古冰斗的贡嘎银河, 全长36km。这些河流多具有河谷狭窄、落差大、流速快、河床多巨大砾石的特点。只有贡嘎河上游贡嘎冲古寺至央迈勇冰川陡崖河段, 由于流经古冰川宽谷, 河流以曲流形态出现。大气降水为河流主要补给, 其次是地下水, 所以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与冰雪消融的季节相一致。由于森林面积大, 涵养水源能力强, 水位的变幅不大, 河水清澈, 可说是一座巨大的高山水库。

3 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价值

3.1 植被分布特点

(1) 海拔3000m以下河谷地区, 由于气候干、暖, 出现一些具小叶、多刺灌木构成的独特灌丛, 主要建群种为白刺花 (Sophora viciifolia) 、小角柱花 (Cerateostigma minus) 、小叶帚菊 (Pertya phylicoides) 、毛毛莸 (Caryopteris forresta) 、金合欢 (Acacia farnesiana) 、清香木 (Pistacia weinmannnifolia) 、小叶黄荆 (Vitex negundo var.microphylla) 和香茶菜 (Isodon amethystoides) 等;山坡常有稀疏云南松 (Pinus yunnnanensis) 林和硬叶常绿阔叶矮林或灌丛分布, 主要建群种为长穗高山栎 (Quercus longispica) 、铁橡栎 (Quercus cocciferoides) ;局部石灰岩地段有小片干香柏 (Cupressus duclouxiana) 疏林分布。

(2) 海拔3000~4800m山地为亚高山针叶林带, 阴坡有大片亚高山针叶林分布, 主要建群种为高山松 (Pinus densata) 、川西云杉 (Picea balfouriana) 、丽江云杉 (Picea likiangensis) 、鳞皮冷杉 (Abies squamata) 、长苞冷杉 (Abies georgeii) 和大果红杉 (Larix polaninii var.macrocarpa) 等;阳坡主要分布由大果圆柏 (Sabina tibetica) 、方枝圆柏 (Sabina saltuaria) 、塔枝圆柏 (Sabina komarovii) 等组成的圆柏疏林和硬叶常绿阔叶矮林或灌丛, 主要建群种为川滇高山栎 (Quercus aquifdioides) 、黄背栎 (Quercus pannosa) 、矮高山栎 (Quercus monimotricha) 等。

(3) 海拔4800~5000m山地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阴坡主要分布由多种小叶型杜鹃 (Rhododendron spp.) 组成的常绿灌丛;阳坡即出现由川滇高山栎、黄背栎组成的硬叶常绿灌丛和香柏 (Sabina squamata var.wilsonii) 针叶灌丛;沟谷地区是另一类独特的落叶灌丛, 主要建群种有三棵针 (Berberis salutiflora) 、小叶鲜卑花 (Sibiraea angustitata) , 多种绣线菊 (Spiraea spp.) 和柳树 (Salix spp.) 。高山草甸主要出现在阳坡地势较平缓的地段, 主要建群种有四川蒿草 (Kobresia setchuwanensis) 、珠芽蓼 (Polygonum viviparum) 和香清 (Anaphalis sinica var.sinica) 等;局部排水不良的地方以多种灯心草 (Juncus spp.) 和华扁穗草 (Brylkinia chinensis) 为主。

(4) 海拔5000m以上连接永久冰川的地方为独特的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 在流石滩裂隙中稀疏生长着水母雪莲花 (Saussurea meduca) 、鸢尾叶风毛菊 (Sarssurea romuleifolia) 、星状风毛菊 (Saussurea stella) 、禾叶风毛菊 (Saussurea graminea) 、丽江风毛菊 (Saussurea likiangensis) 、松林风毛菊 (Saussurea pinetorum) 和红景天 (Rhodiola hodida) 等。

3.2 物种多样性丰富多彩而独特

3.2.1 植物区系

已知高等植物有1118种, 其中蕨类植物103种、种子植物1015种, 东亚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在此混杂分布, 构成明显的过渡区域, 此外, 中国特有和温带成分也较多。这与横断山脉南北走向、北高南低、高山深谷所造成的变化复杂的生境有关, 例如:长苞冷杉、急尖长苞冷杉 (Abies georgei var.smithii) 、川滇冷杉、黄果冷杉、丽江云杉、大果红杉等都是这里的物有种灰。

3.2.2 动物区系

已知野生动物200多种, 兽类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种类有牛羚 (Budorcas taxicolor) 、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水鹿 (Rusa unicolor)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豹 (Panthera pardus) 、金猫 (Felis temminckii) 、甘南鬛羚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黑熊 (Ursus thibetanus) 、短尾猴 (Macaca arctoides) 等;鸟类中属国家保护的种类有白马鸡 (C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藏马鸡 (Crossoptilon harmani) 、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等;两栖爬行类常见有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大蟾蜍 (Bufo Bufo andrewsi) 、高原蝮蛇 (Agkistodon strauchii) 、烙铁头 (Trimeresurus xiangchengensis) 、斜鳞蛇 (Pseudoxenodon macrops sinensis) 、滑蜥 (Leiolopisma potanini) 等;鱼类种类丰富, 常见有四川裂腹鱼 (Schizothorax kozlovi) 、短颈裂腹鱼 (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 、厚唇祼重唇鱼 (Gd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松潘祼鲤 (Gymnocypris potanini) 、短尾高原鳅 (Triplophysa brevicauda) 、梭形高原鳅 (Triplophysa leptosoma) 、细尾高原鳅 (Triplophysa stenura) 、斯氏高原鳅 (Triplophysa stoliczkae) 、壮体鱼 (Pareuchiloglanis robusta) 和黄石爬 (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 等。

3.3 社会经济特点

亚丁保护区包括日瓦乡的大部分和东义乡的北部, 共计21个村, 人口3000多人, 集中在日瓦河中、下游和东义河中游谷地海拔3000m以下的范围, 为康巴藏族居住区, 林、牧业为支柱产业, 农、副业也占一定比重。农地主要分布在东义河中游谷地的洪积扇和日瓦河中、下游的洪积台地, 面积1200~1500亩, 大多种植青棵、马铃薯、小麦、荞麦。牧业主要在高山灌丛草甸区域, 面积14000hm2, 主要养殖牦牛、黄牛、马、骡、驴等, 存栏头数约3000左右。林业过去集中在采伐亚高山针叶林, 保护区成立后采伐已停止。虫草、松茸、贝母、雪莲远近闻名, 成为重要副业。近来, 旅游业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较好, 在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呈品字鼎立的雪峰组成的贡嘎冲宽谷区域, 藏传佛教赋予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其名列世界24大佛教圣地之11位, 在藏区声名显赫, 朝拜者络绎不绝。由于其保护好, 自然性强, 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美誉, 具有全球性影响力[1]。

4 有效管理的展望

亚丁保护区建立后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省地勘局区域调查队的帮助下, 无论在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方面都做了大量基础性建设工作, 工作框架已经基本具备。为了使之更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下列方面下一番功夫。

4.1 保护区管理类型定位

亚丁保护区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中段地区亚高山以上高海拔地区保护较好的区域, 亚高山针叶林、由高山栎组成的残存的硬叶常绿阔叶矮林或灌丛、河谷干旱温暖区域独特的干旱灌丛、高山灌丛草甸和冰缘地区流石滩稀疏植被都保存较好, 无论在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学、古生物学、冰川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应确定为综合管理保护区, 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试验站、教育培训中心和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来应对、规划和深入研究各方面的工作, 使之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 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3]。

4.2 健全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亚丁保护区已于2000年正式建立副县级管理局, 行政上归稻城县人民政府领导, 业务上归省环境保护局负责,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证了它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看出, 由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管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但对这样重要的保护区来说, 这种含糊不清的管理体制还是不够完备的, 应该正式明确由稻城县人民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局共同管理的体制, 由二者共同主持建立管理委员会, 邀请省、州、县有关部门领导和周边社区、利益攸关者、非政府组织和有关企业家代表共同组成, 负责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协调、监督和组织保护区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把计划列入有关自然保护和地方生态文明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去。同时, 邀请本省一个适当的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为顾问单位, 通过它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 帮助出谋划策, 以期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4,5]。

4.3 完善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

亚丁保护区对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比较认真细致, 各得其所, 只是由于人力物力不足, 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今后, 应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对保护科研监测和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多制定一些项目外, 在试验区和周边社区范围与社区合作建立过渡区对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方面还应下一番功夫, 具体可考虑下列工作[6~8]。

(1) 次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在过去一些采伐迹地上, 应根据实际需要, 通过自然演替或辅以人工促进的方法, 使之向原来的顶极群落发展, 一方面, 发挥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功能, 另一方面, 也可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起作用。

(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首先, 按综合农业发展的要求, 确定农、林、牧业的发展区域和具体地段, 避免耕地被侵占和本地优良品种的流失, 防止草场过渡放牧, 引起退化;其次, 要进一步完善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和多层多种经营的立体农业, 做到以地养地, 突出自己耕作制度的特色。与此同时, 应利用本地有发展前景的物种创建新兴的生物多样性产业: (1) 建立绿化苗木和花卉生产基地, 可供选择的种类如各种各样杜鹃花、报春花、龙胆、百合、黄牡丹、四川牡丹等; (2) 建立药用植物生产基地, 虫草、贝母、雪莲、黄芪、红景天、桃儿七、八角莲可作为首选的种类; (3) 建立野生菌类生产基地, 诸如松茸、珊瑚菌、猴头菇、羊肚菌、牛肝菌、黑木耳、黄木耳都是有发展前景的种类; (4) 建立野生动物养殖场, 可供选择的种类有猕猴、穿山甲、果子狸、黄鼬、藏马鸡、雉鸡、血雉等。

4.4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事业

亚丁保护区所在地海拔较高, 作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其自然环境优美, 集冰山、雪岭、湖泊、高山狭谷、密茂森林和辽阔的草地于一体, 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 原生性、独特性、典型性都较强, 再加上浓郁而神秘的康巴藏族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诸如独特的不同教派的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山歌、藏戏、服饰、节庆、礼仪、婚嫁、祭祀、丧葬、民宅风格、土陶、手工艺品、毛纺织品、刺绣等对人们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可在日瓦、恰斯、亚丁、水牙和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三高峰构成的贡嘎冲宽谷地区, 选择适宜地点建立相应的景点或藏族文化村, 以观赏和研讨古冰川遗迹、岩溶地貌、动植物化石、反映生物气候特征变化的垂直地带性、现代冰川、宽谷曲流、高山峡谷、江河径流、地热温泉、高山温泉、独特的气象景观 (包括降雪、冰雹、朝阳、彩云、霁雾) 、寺庙、民俗文化、民宅风格、桥梁、水电站、农牧业、城镇、土特产品等引人入胜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特色[9]。

4.5 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

保护区是一项国际性事业, 它的利益超越边界, 建立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是加强保护区合作和交流最好的途径, 对亚丁保护区来说, 加强与云南省香格里县拉碧塔海保护区、哈巴雪山保护区、纳帕海保护区和德钦县白马雪山保护区的合作, 对于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香格里拉的文化, 寻找亚丁香格里拉文化、地理和人文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外可选择欧洲阿尔卑斯山一些保护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共同探讨有关高山地区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问题, 这样对彼此都会有促进作用[10]。

5 结语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 亚丁保护区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脉中段高山地区的精华所在, 它的管理好坏直接涉及川、滇、藏交界整个横断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省主管部门应协调地方各级政府将之看为自己的工作重点, 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 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按照上述要求, 把它建设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和试验示范, 为周边类似地区树立一个榜样。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9.

[2]CNPPA/IUCN, WCMC.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3]王献溥, 郭柯.中国保护区分类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 14 (2) :49~53.

[4]王献溥.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J].植物资源与环境, 1988, 7 (1) :49~53.

[5]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共管保护区的基本含义和管理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 (5) :38~41.

[6]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论生物圈保护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 (3) :1~5.

[7]王献溥, 刘振杰.保护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云南自然保护, 2007 (1~2) :12~15.

[8]王献溥, 于顺利, 王宗帅.论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和深化[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0 (2) :1~4.

[9]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J].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中小农机企业下一篇:高等院校的保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