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视角德育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环境视角德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优质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校园德育环境的建构和优化必须遵循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精神文化环境和物态环境建设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系相统一等原则。

环境视角德育论文 篇1:

诗意德育视角下的幼托园环境创设思考

【摘 要】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幼托园环境是幼兒教育的一部分,在幼托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应从诗意德育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和有效性,并保证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托园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帮助孩子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诗意德育;幼托园;环境创设;健康发展

幼托园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其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小学,那时的名称叫“性格形成新学园”。而幼托园正式形成于1837年,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创办的,这是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幼托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诗意德育是作为一种弥补理性德育不足的模式提出来,其含义就是以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建立其德育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诗意德育对幼儿的教育甚是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知环境是影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从诗意德育角度出发,对幼托园环境进行的一系列创设思考,有利于帮助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幼托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及原则

环境是幼托园给幼儿的第一印象,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及意义,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对于儿童来说,自然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新奇的,孩子们产生强烈好奇心,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老师应带领儿童们去探索、去认知大自然中那些新奇的事物;二是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良好的环境中注重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交际能力,为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是促进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环境能影响孩子们的情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四是教师实施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其占据了儿童教育很大一部分的空间,对幼儿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也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二是安全性原则;三是幼儿全面性参与的原则;四是开放性原则;五是多指向性原则;六是经济性原则。

二、诗意德育视角下的幼托园环境创设

针对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发展幼儿诗意德育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充分利用园内环境资源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就是活动室,我们应充分有效利用活动室的功能特点,设置活动区角,发挥其真正教育作用。关于区角的划分有以下几块:一是设置生活区,教育儿童进行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幼儿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提高手部及手眼协调能力;二是设置语言区,在语言区放置各种头饰、图书、图片、子卡等事物,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和讲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美工区,在区域内放置一些供幼儿欣赏的绘画手工制品,并摆放着纸、剪刀、浆糊、画笔等美术工具及材料,让幼儿们通过撕、贴、剪、画、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四是音乐区,在音乐区中放置着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们敲击和体会,激发幼儿们在音乐方面的兴趣,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五是角色游戏区,在教育过程中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游戏,角色游戏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活动,发展交际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于活动室所划分的区角,应真正发挥其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2.根据美的规律创设环境

美是指幼托园的环境创设应达到美化的效果,优美的环境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兴趣,使幼儿心情舒畅愉快地从事各种活动,保证了各项活动高质量的开展。与此同时,幼儿最容易接受鲜明、形象、直观的事物,利用其特点,幼托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不仅能培养幼儿感受美、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和勇敢的个性品质,极大的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创设家庭教育与幼托园教育相结合环境

家庭和幼托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环境,这两大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需家庭与幼托园双方共同努力,明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幼托园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家庭应采取配合幼托园教育的方式,共同促进对幼儿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是加强家庭与幼托园相互间的沟通联系,为了达到家庭与幼托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双方需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如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参与幼托园各种活动、在接送孩子时和老师作简短的情况交流等,这样能增进双方对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的了解;三是家庭与幼托园密切配合实现教育目标,家庭应了解幼托园的目标要求,加强与幼托园的配合,做教育的有心人,定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素质。总而言之,幼托园不仅仅是教育幼儿一些基础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以诗意德育视角下加强对幼托园的环境创设。

参考文献:

[1]冯铁山.诗意德育的基本内涵与现代价值[J].教育评论,2006(2).

[2]孙迎光.理性话语与诗意德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0).

[3]周耀烈.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陈丹

环境视角德育论文 篇2:

内涵发展视角下高职德育环境建设的原则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优质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校园德育环境的建构和优化必须遵循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精神文化环境和物态环境建设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系相统一等原则。

关键词:高职;内涵发展;德育环境;原则

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是以反映高职院校本质属性的办学定位、育人理念、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就业服务等各个要素的深层次发展,特有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特色办学理念的坚持是内涵发展的核心。以注重内涵发展求生存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建构和优化德育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常态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一、优化高职德育环境的理论依归

教育者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引领教育对象认知,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高校德育环境是一切物化形态环境和隐形精神文化环境的综合体,它影响和制约高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高校德育环境包括外部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物化的校园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各种物化形态的建筑、景观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制度环境是指学校自身组织的建构和运行的岗位职责及相互关系界定,以及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指通过学校的辦学宗旨、办学理念、校风、师风、学风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师生精神面貌等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德育环境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环境关系的理论为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重视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创造人”阐明了环境决定人,人生活在环境中,人的发展也受环境制约。马克思在充分肯定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认为人不能消极被动的受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阐明了人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能动性,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性。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和导向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也习染成一种符合环境的特性,并被环境同化,形成健全的社会人格。

二、内涵发展视域下高职德育环境建设的原则

只有科学和谐的德育环境才能带来积极效应,追求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特别重视建构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导向和育人功能。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遵循德育生成规律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优化和建构具有高职特色和积极效应的校园德育环境。高职院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依照以下原则来进行。

(一)把握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育人导向

如今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和焦点就是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是我国各级各类大学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大学教育具有政治属性,高校德育总是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为一定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为此,高职德育环境建设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反对和抵制各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以文化人,以优良的校园德育环境育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长期砥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

高职德育环境建设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的同时,还要实现德育环境建设内容、方式的科学性和德育结果的价值性。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建设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运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将心理学、社会学和运筹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立定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构架,不断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在改造传统环境中,赋予时代气息,并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优化组合物质德育环境、制度德育环境和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达到功能互补的强化和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坚持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物态环境建设相统一的原则

由校园生态环境和有形的物质环境构成体现学校“硬实力”的物态环境,在学校的办学岁月中累积而成。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典雅别致的教育教学设施、风景优美的校园风光等会带给师生生机盎然、神清气爽、优雅从容的精神颐养。

校园物态环境建设不可淡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校园物态环境建设需要规划和设计,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融入其中。校园的长廊雕塑、楼堂馆舍、学校LOGO、校园路标等要蕴含大学文化、职业文化,要充满着人性关怀,让物化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心境、意愿和灵感等无形资源,给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审美情趣、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做到每一个学习生活场景都能育人,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

(三)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突显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另一层类。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兼具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和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还要用文化熏陶和感召学生,只有技术技能教育沟通人文素质培养、专精兼取博学才可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学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高职教育的个性、校本个性。

高职院校在优化校园德育环境的过程中,要体现高职教育个性。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应用”、“技术”等个性化的特征,在校园物态环境的构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等都要彰显出技术文化体系的文化取向。例如金融职业学院修建金融文化长廊、货币金融博览馆,校园楼宇由广义金融行业的企业冠名等,如此种种,打造出了金融职业特色校园,营造了金融行业氛围,加强了金融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每所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都要寻求自身的校本特色,避免校与校之间相同元素太多、个性不足、文化气息太少的缺陷。虽然每个学校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累积了自身的办学成果和历史文化底蕴,但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建设还需与时俱进,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学生教育活动等方面寻求特色、打造品牌。例如金融职业学院打造“三维文化”(即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育人体系,在校园物质德育环境建设和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融入“三维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坚持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针对性

校园德育环境也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内的诸要素只有在主导目标下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产生1+1>2的效能。如果教育中各种教育因素零乱且缺乏协调性,就会出现“短板效应”,教育的总效应复归于零,甚至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发生教育影响的负效应。因此,高职德育环境建设必须把握住系统性的特点,树立“大德育”观,战略谋划、整体协调,全盘统筹,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在大众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的不同学业经历,会使他们在身心发展、学识技能基础以及教育需求上都存在着差异。在教育需求方面,有的需要获得大专学历;有的需要专升本,提高学位层次;有的需要解决就业创业问题;有的只想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等等。面对需求各异的教育对象,高职院校的管理应当采用不同的应对模式。在德育环境建设中注重层次性的考量是为了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更好的实现德育目标。

(五)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实效性

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使得多元文化呈现碰撞和交融,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交织着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失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也带来了高职院校生源的危机,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如此的社会万千镜像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德育工作者要面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坚持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特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和开发校园德育环境建设,随“变”而“变”,注重環境教育的时效性,这也是高职院校注重内涵发展,应对生存危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德育环境已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校园德育环境建设必须拓展新阵地,开辟新载体,要充分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短信、电子邮件、QQ群、人人网等多种新媒体开展网上聊天互动,传递正能量。当今高职教育要回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常态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园德育环境建设就必须由“技能本位”回归“人格本位”,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良知、职业操守等“软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建设在注重时代性的同时也不能淡化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性,要实现二者的统一。高职院校担当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功能,以育人为天职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适应时代潮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汲取传统经典文化中的营养,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建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视角[J].山东电大学报,1997,(l).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宋俊骥,李莲英,王安邦.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11).

作者:肖国香

环境视角德育论文 篇3: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的新视角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将丰富的教育内容引入到教学中,使得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因此,在幼儿园德育中要充分展现信息技术优势,保证德育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  德育

幼儿阶段是人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想要提高德育效果,就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在坚持创新原则的基础上将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一、幼儿园开展德育的意义

幼儿阶段作为刚刚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采取适合的教育手段,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制定出适合的教育计划,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保证德育的顺利开展。根据相关指导纲要可以看出,幼儿阶段能够产生出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同时也会产生出同情心与相互帮助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将德育内容贯穿到整个教育环节中去[1]。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的措施

(一)展现环境优势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从展现环境因素出发,引入信息技术来充实德育内容,保证德育的高效开展。在信息技术中视频、音频属于常见的教育形式,我们通过声音、画面的刺激,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营造适宜的支持环境。首先,利用幼儿园中的广播系统向幼儿传递正能量,为德育提供载体。其次,借助网络系统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表现,做好记录,找准德育教育切入点[2]。

(二)引入教育资源

在幼儿园中课程教育作为开展课堂教学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所在,我们要从引入丰富的德育资源出发,在延伸教育层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原有教育体系中,课程资源比较单一,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课程资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德育资源,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德育体制中的不足。如在传统的德育中主要以教材、图片等为主,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资源明显增加,教育进入到全新的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做好资源整理,将适合的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或是以课件的形式将教育内容推送给幼儿,保持幼儿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幼儿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如在开展一起玩更开心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营造游戏场景,与幼儿一起探讨在游乐场的场景。通过这种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明确一起玩的意义所在。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教育的直观性,让幼儿在相互合作与帮助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丰富德育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动画、视频等平台的使用使得德育教育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幼儿园中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就要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幼儿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理解德育教育。如一些幼儿在区域活动结束后不会主动打扫卫生,没有及时将自己的玩具进行收拾等,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园中的电话系统以及广播等开展主题互动教育,以玩具管理等为教育主题,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还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针对主动收拾玩具、打扫区域卫生的看法,从而培养幼儿的主动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互动性明显提升,幼儿也可以逐渐认识到遵守幼儿园中的规章制度的意义所在。其次,在教育中教师需要主动为幼儿营造适合的环境,借助环境发挥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如在开展珍惜友谊的德育活动时,就可以利用动漫等方式引入德育内容,让幼儿在观察动漫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对德育的认识[3]。

(四)发挥家长作用

主动将幼儿园与家长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幼儿营造适宜的德育环境。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明显提升。通过良好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如可以利用图书角活动将幼儿参与情况记录下来,并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家长。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具体情况,明确教育方向。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做好课件设计,便于家长提出意见,通过适宜的沟通方式来提高德育效果。

(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德育方式,未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未做到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来完善幼儿的教育培养。以往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难以确保每位孩子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优化德育效果,除了要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灵活引用,更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安排。为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密切观察,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给予教育引导,这样即可以保障德育效果,也能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幼儿树立榜样,从不同方面来挖掘幼儿各方面潜能,给其正确价值观、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可以基于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引用,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更新颖的诗歌诵读比赛,或者是举办美术画展、书法展示等活动。在作品展示过程中配以音乐,或是文字解说。这样既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更多契机,使得幼儿可以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体。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便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师也能够多为幼儿推荐一些正能量的书籍、视频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进行德育渗透,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要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入手,结合当前幼儿园德育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育中的不足。同时还要做好教育创新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德育素材,提高德育的新鲜感,让幼儿产生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梅馨.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56-57

【2】格桑.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软件:电子版,2019,(06):96-97.

【3】刘伟红.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读与写(上,下旬),2019,(33):22-23.

作者:朱红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县域金融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