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

2023-03-20

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大学高校中发现有27%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提出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和锻炼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提出问题

世界正向21世纪迈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联合国世界性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通过对某大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和学校体育的调查,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某校93级本、专科学生1077人。发出问卷1077份,收回有效答卷976份, 有效率为92%。其中男生676人,年龄18-23岁之间,女生300人,年龄17-22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和《学校体育调查表》进行调查。以上 两表于上体育理论课时集中发放,当场完成上交,答卷不记姓名。调查前向学生讲明调查的意义,以解除顾虑 。答卷必须两份完整方有效。

三、讨论

(一)存在心理问题的百分率

以各因子达到轻度或超过中度以上的人数作为判断有无心理问题的依据。某校93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以及各因子的位次是强迫、人际敏感。

(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轻度以上心理障碍发生率为52%,中度以上心理障碍为11%。其中女 生较男生高。

(三)不同专业学生与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文科较理科高。男生心理障碍主要类型为强迫、人际 敏感和偏执三方面。女生则为人际敏感、强迫和偏执。这说明高校心理卫生保健的重点不仅仅是男生,更重要 的是注意女生的心理问题。

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 原因有:

1.新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心理。远离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们对 新环境既感新奇又感陌生,既兴奋又压抑。因失去了父母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和老师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而渐 渐感到束手无策、孤独落寞。

2.人际交往的困惑。调查表明,人际敏感居第二位,占32.5%。进入大学的新生,远离了父母,面 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陌生的教师等一大堆问题,常常感到人际交往的困惑。人际交往的困难常常使许 多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

四、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一)适度的体育锻炼

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 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 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 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二)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

经常进行兰、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 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游泳、溜 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 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 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 、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三)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

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 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据调查表明,有80%左右的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课持满意的态度。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 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 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 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五、建议

(一)针对高校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对学校普通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有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 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 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二)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周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冲击的 心理准备,认识到产生这些障碍的必然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用脑”,“应激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讲座,让学生掌握抵消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及自我心理 保健的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 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 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宋维真《应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人民教育》1991年第1期

[2]SCL-90《上海精神醫学》第2辑,1984年出版第48-70页

[3]邵清秀《非专业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及克服》,《教育科学》1990年第1期

[4]裴云奇《克服心理缺陷的体育锻炼方法》,《青年心理咨询》1992年第4期

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第2篇

一、环境监测的含义

从宏观方面来分, 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部分, 既然后者包括了土壤, 空气, 森林, 河流, 植被, 动物等, 前者则主要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 包括文化历史城镇乡村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 忽略了某些问题, 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而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 就是解决由于人类社会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及问题,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 对环境进行动态的监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环评监测的职能

环境监测的对象是自然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借助于物理设备, 运用相关技术, 对环境问题实施精准观测, 并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作分析, 找出解决的办法。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 保护环境, 服务社会。通过监测环境质量水平, 收集反应环境质量水平相关信息, 了解区域内各种环境状态, 变化发展的情况, 为评价工作提供支持, 并为后期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环境监测的原则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工作在开展中必须遵循相关原则, 以此确保能够正确反应规律变化, 并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经济适用, 工作开展要尽可能节约成本, 并且保证工作质量, 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此目标, 在监测工作开始前, 优选方案, 优化方法, 突出重点。环境问题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为了提升监测效率, 需要对问题进行细分, 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优先考虑重点观测。全面布局, 环境问题是社会性的问题, 要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需要统筹规划全面布局, 综合监测获得的各方面情况, 制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依据现实情况, 采用不同的技术设备, 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创新思考, 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协作。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评价工作的作用在于, 衡量当前的环境状态, 衡量当前各项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发现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 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同时通过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对现有状况进行分析, 对影响环境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工作得以开展是基于监测的数据工, 因此需要监测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 确保环评工作顺利正常开展。现状分析工作要依据针对的项目, 对相关要素指标进行分析,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 就解决问题的措施给出建议。

对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预测工作基于现状评价,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 结合该区域内各项因素, 对未来发展作出评价, 并就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给出相应措施, 未来预测的主要目的, 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防护。

五、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性

监测工作是评价工作的前提与条件, 人类社会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影响的程度如何, 范围有多大。要明确这些问题, 需要通过数据信息进行说明, 而数据信息的来源与监测工作的结果。比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水污染程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 大气污染需要控制在一定标准, 噪音污染要保持在合理的标准值范围内。而标准值的确定, 一方面是基于观测数据的结果, 另一方面则是科学分析。当现状与标准二者都具备之后, 就可以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对工作进行动态的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全过程包含了环境监测工作, 评价工作开展, 首先要对评价区域内进行监测获得基础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与相关指标进行比对, 得出环境工作评价结果。而反应监测只是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为其提供了基础支撑。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结果进行检测。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 需要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正规单位, 检测整个过程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准确性, 合理性, 完整性。监测过程中, 要对环保措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效果进行考察。对于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必要情况下, 可以在相关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予以指导。减少后期结果不达标情况的发生, 为不是为了开展监测工作而工作, 同时也能降低工作成本。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 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 区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法者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 采用正确的方法, 确保环境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开展,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环境, 二是资源,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保问题的重要性, 并且采取了一定措施。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而环境监测则是环保工作的一种手段, 通过各项技术的运用, 为环保工作提供支持, 本文就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环评监测,环境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

[1] 朱仰凤.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 2015 (52) .

[2] 王光辉.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化工管理, 2016 (26) .

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第3篇

嵩山位于今天的河南郑州登封境内,其地理位置处于古代中国的“中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都城——夏都阳城建立于嵩山东南。龙山文化晚期,从夏迄周,国家政治中心都位于距嵩山4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由此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文化区域概念——“中原”。

城邑、文字、青铜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它最早出现于中原地区的嵩山文化演进过程中,成为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地域。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均以这里为中心腹地,可以说明中原文化直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最后形成。在中国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以嵩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具有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构成当时中国境内诸文化的核心,成为推动中国境内各种文化交汇激荡的摇篮,孕育了中国文明的形成。

位于嵩山南麓的阳城被视为“天地之中心”,随之嵩山至迟在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周代就已被命名为中岳(《周礼》),很早就被帝王选中作为礼制活动场所,即帝王以此作为与天神沟通对话的神圣之山。自春秋时期开始,帝王到中岳嵩山进行“封禅”,并从此确立为制度,被后世历代帝王所遵循。因而这里兴建了满足祭祀活动所需的建筑,保留至今的东汉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以及由太室祠延续演变而来的中岳庙,正是这种礼制封禅文化兴盛的证明。

中国佛教的发展始终以依托政治力量为特点。佛教在嵩山的发展正是由于嵩山具有紧邻政治中心汴、洛两京的区位优势而成为近畿名山。因此这里很早就成为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并一直延续至今。现存的嵩岳寺塔、净藏禅师塔、永泰塔、会善寺大殿、少林寺及初祖庵、塔林,还有数十处佛寺塔刹遗迹,表明佛教文化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文化的另一特点在于这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也是因为“中”的区位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而聚集、发生的。例如在宋代,因为嵩山离都城不远,便于知名学者前来讲学,于是就有了嵩阳书院这样的知名书院。宋代正当中国建立书院初期,嵩阳书院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的四大书院之一。

嵩山还是古代科技活动的场所,由于阳城自古就被视为大地的中心,成为中国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的重要地点。相传周代即已在阳城开展天文观测活动,故唐代在其址竖立石表名之日“周公测景台”,元代又在其后建立观星台。

嵩山历史建筑群各自所在的山水环境、景观面貌均十分优越,它们背倚嵩山,群峰环绕,古树葱郁, “形势绝胜”,是为古代建筑选址和环境处理的优秀范例,其环境艺术感染力至今犹存。

以嵩山为背景所形成的多种文化景观,自公元前21世纪起一直绵延至今,其所具有的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的载体,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兴旺与发展,但其始终作为一个文化景观的整体而存在着,其中的各单体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作的才能。嵩山历史建筑群以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类型,表现出人类创作的智慧。

中国封禅文化的杰出建筑范例

中国历代国君封禅祭祀山神的活动,从春秋初年开始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这种活动的产生,并引起历代封建帝王的热衷,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帝王们不得不关注大自然对农业的影响,他们对于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只好祈求“神”的帮助,并通过礼制崇祀活动,来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确立其皇权的正统地位,将单纯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转化成为礼制规范。

有些朝代提出以礼为治国之本,并称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以此作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因此从嵩山开始的封禅活动一直延续不断,在空间上发展成五岳,随着嵩山被命名为“中岳”而出现东、西、南、北岳。在时间上长达近二千年之久。

封禅活动,起源于嵩山,发展成五岳,影响到全国,嵩山成为这种封禅活动的鼻祖。到过嵩山的皇帝有汉武帝、武则天、乾隆等,每年的封禅活动即使皇帝本人未能亲临,也会派大臣前往。历代有案可查的封禅活动可达数百次之多。

以太室阙、中岳庙为代表的嵩山礼制文化建筑,是祭祀山神举行封祀活动的场所。汉代太室阙为礼制建筑太室祠前的门阙,距今已接近1900年;由太室祠演化成的中岳庙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岳神庙宇。从保存在中岳庙内的《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可以证实,现存的中岳庙大体上还保留着近一千年前这座祠庙的庙制格局。中岳庙既保存着始建初期的遗物——太室阙,又保存了近一千年前该庙的金代图碑,这在国内是少有的,在岳庙类建筑中是无与伦比的。其他岳庙建筑群的完整性与之相比皆显逊色,且无见证其历史格局的图碑留存,嵩山的礼制建筑成为全国同类建筑的形制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为重要特征,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杰出范例。从太室阙开始,具有长长的前导空间,过遥参亭、天中阁后,建筑沿着纵轴均衡布局,左右对称,经过四进院落,空间逐步收紧,之后才到达庙内最重要的崇祀空间——中岳大殿(峻极殿),殿前两侧廊庑并列,气氛肃穆庄严。其后的寝殿、御书楼院落空间缩小,富有人文氛围。后部远处山上的黄盖亭成为这组建筑空间交响乐的尾声。在中轴的两侧还有几组附属建筑,皆作小院落形式,烘托着中央群组。

中岳庙整体上采用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个体建筑殿字形制尊卑有序、等第分明,大殿巍峨壮丽,廊庑平淡简素,共同塑造了气势不凡的建筑群,体现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群总体布局的深刻影响。它反映了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公元10~12世纪的礼制建筑的空间艺术成就,表现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空间处理手法,被后世各种大型建筑群所借鉴。 在登封,除了太室阙之外,还保留着另外两组汉阙,即启母阙、少室阙,它们常常被统称为汉三阙,作为极少的汉代建筑遗存尤为珍贵。其造型朴拙,既具有石构建筑的典型面貌,又在细部处理上反映了木构建筑的若干特点。三阙身上的200余幅形态夸张、富有浪漫气息的画像,是雄大深沉的汉代艺术的集中反映。通过那一幅幅的画面,向人们诉说着汉代的社会生活面貌。有的画面描绘着中原地区有关夏民族的传说、图腾以及有关当时统治者或民众的故事;有的表现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游戏场景,如踢球的“蹴鞠”,牛虎相斗的“角抵”“斗鸡”“猎兔”“训象”等。还有的刻画了西域魔术,反映着中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凡此种种都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透过这些生动的画面把人们带到二千年前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一部具象化的中国佛教建筑史

在佛教传人中国后的第三年即东汉永平十三年(70年),嵩山开始建造佛教寺院,至今这里还保存着许多各个时期的宗教建筑遗物。嵩岳寺塔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至今已有近1 500年,净藏禅师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距今已经1260年;永泰寺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尼寺,其中的唐塔为唐代密檐塔的杰出代表;创建于北魏时期的少林寺由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等三部分组成,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同时又是武术故乡,其基址一直未变;初祖庵大殿是中原地区仅存的北宋木构殿堂的精品,为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少林寺塔林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僧人墓塔群,自唐至清延续一千多年而建造不绝,反映了少林寺及其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宗教制度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从这些佛教建筑遗存可以看到其既表现出佛教传播对政治的依附性,又真实记录着佛教建筑与西域、印度的文化交流,其不同年代的佛教寺院和佛塔展示着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变化,在中国佛教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佛塔是中国佛教建筑中最具有特点的建筑,佛塔的位置变化反映着佛寺平面构成的变化。早期的佛寺建筑群由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发展而来,只是在其中添加了佛塔,作为“佛”的象征,同时也是礼佛的对象。因此早期的佛寺建筑群多以佛塔为中心,这种佛寺构成的年代在公元2~6世纪,嵩岳寺是中国这个时期惟一留存于世的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公元7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以佛殿为中心的布局,塔的位置有的在佛殿前,有的在殿两侧,还有的在寺院建筑群之前、后或旁边。唐代的永泰寺塔即属于在寺院旁边的例子。宋代的少林寺内的塔则属于在寺院佛殿旁边的例子。这几座寺院中佛塔所处的不同位置,正是不同时期佛寺平面布局发展的例证。

佛塔退居次要位置以后的寺院平面构成模式,可以少林寺为代表,其在寺院中轴线上布置着山门、大雄宝殿、方丈殿、立雪堂、千佛殿,形成层层院落,主要殿字两侧布置钟楼、鼓楼、配殿。这座在嵩山脚下展开的佛寺,充分利用山地地形,院落层层抬高,空间疏密有致,个体建筑严整对称、等第分明。寺院中轴两侧的建筑布局错落变化,但又不失寺刹之庄严。

嵩山佛教寺院中保留的若干具有特色的殿堂建筑,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从技术上衡量,它们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其北部保存至今的初祖庵,是纪念禅宗达摩初祖的庵堂。来自印度的高僧达摩,在佛教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初祖庵中的达摩面壁亭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直接见证。少林寺的发展显示着禅宗作为佛教文化中最兴旺的宗派,在嵩山有着深厚的基础。

同时少林寺又是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少林武僧就曾经为抗击兵匪保护寺院作出贡献。寺中的明代建筑千佛阁和清代建筑白衣殿、地藏殿中均留有壁画,真实的记录了明清两代少林武僧练功的场景。这种禅武结合的寺院,在佛教发展史上也是个性独具的。

嵩山佛教寺院中的木构佛殿尚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遗物,宋代的初祖庵大殿、元代的会善寺大殿、明代的少林寺千佛殿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初祖庵大殿是一座造型优美的宋代木构建筑,采用制作规矩的斗拱承托着出檐,室内的木构架却尽其自然不拘程式,利用木材天然的弯曲顺势抵抗弯矩和剪力,转角节点部位巧妙地依靠悬挑的斗拱将荷载传给构架。这个大殿所采用的石柱、石制墙裙,是宋代石刻艺术精品,石柱上的宝相花、莲荷花婉转自然,化生童子神采奕奕。初祖庵大殿建造的年代几乎与北宋官方颁发的建筑法规《营造法式》成书的年代相同,它的技术做法和装饰手法可算是对《营造法式》规定制度的注解,无论是斗拱的尺寸,做法,还是构架的结点处理,无不遵循《营造法式》。其石构件所采用的雕刻题材、花纹品类、雕饰手法也与《营造法式》中的石作制度规定相同,是宋代建筑遗物中珍贵的实例。

会善寺大殿显示着元代木构建筑的典型特征,总体造型端庄、典雅,在嵩山的木构建筑中其技术做法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少林寺的千佛阁为明代木构建筑,白衣殿为清代木构建筑,这两座殿宇则体现出明清时期河南地方性木构建筑的技术特点,这种做法使得寺院建筑风格更加世俗化。

嵩山的佛塔,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其形制分属密檐塔、楼阁塔、亭式塔、喇嘛塔等各种类型。其用材包括砖、石、琉璃。其高度从40米到1米多均有,其平面形式包括正方、长方、六边、八边,十二边、圆形等不同形态,且体量差异大,造型丰富,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 嵩岳寺塔作为佛教鼎盛时期北魏的遗物,在佛塔的型制上有着极大的开创性。它的建造与公元6世纪初中原有过一次西域沙门大规模迁入的背景有关。从塔身上段的抛物线形轮廓,下段塔门采用的火焰券形门洞和壶门狮子的装饰等,反映了中土建筑艺术与西域、印度的交流。该塔整体秀丽、刚劲而挺拔,细部制作精致而质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座塔更以其先进的结构方式——简体结构而夸耀于世,堪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简体结构建筑。19世纪在现代建筑中开始出现简体结构,这种结构至今仍被作为高层建筑首选的结构方式之一,其优越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嵩岳寺塔采用砖叠涩砌筑的简体结构,设计严谨精密,技术手法科学合理,足以承受较大的侧向荷载压力,保证了塔体的稳定。塔上所使用的砖,为经过严格挑选的高质细腻的青砖,耐压和耐腐蚀性都很好;砖层间采用黄土泥作为黏合材料,塔外壁所敷白灰皮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同时还对塔壁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防止雨水渗入砖砌体。此塔经历了将近1500年的风雨、雷电、地震等自然侵袭而巍然屹立,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杰出的才智。

永泰寺唐塔是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遗物,纯粹以砖砌筑,造型简洁,不加雕饰。塔身轮廓也是和缓的抛物线形,秀丽挺拔,每层砌砖精确而质朴。永泰寺的明塔采用喇嘛塔式样,造型秀美,在嵩山地区的明代佛塔中属上乘之作。

净藏禅师塔比例和谐,细部刻画精致,是最早的八角形塔的遗例,也是我国现存单层古塔中造型最优美的实例之一。

少林寺塔林中的塔更为丰富多彩,“塔林”是这座寺院埋葬历代高僧遗骨的墓塔群。佛教传人中国以后,佛教建筑迅速汉化,然而高僧墓葬却仍保留着印度佛教萃堵波(Stuba)的遗俗,塔林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出现的建筑。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佛寺中最大的一处墓塔群,向人们展示着唐代以后不同时期墓塔在年代、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中可窥见砖塔发展之一斑。古塔的形式、大小、层数的多少所具有的等级制度之烙印,反映出佛教建筑也无例外的受到儒家伦理文

化的制约。塔林中还出现了个别镶嵌、雕刻八卦图案者,表现出佛、道文化的相互借鉴。塔林中的喇嘛塔则是禅宗与其他佛教宗派之间相互融合的产物。

嵩山的古塔记载着中国古塔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不同时代艺术风格之变化,是中国古塔建筑艺术的宝库和重要代表。

具有杰出的世界性价值的科技建筑——观星台

建于元至元年间的科技建筑——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杰出的天文建筑。天文的观测是制定历法的基础,在中国对于历法的重视可以追溯到远古。处于“地中”的阳城自西周以来历代一直是重要的天文观测场所,古人有所谓“立竿见表”,用来观察时间的变化,后来采用“圭表”测日影,根据日影长短和方向来确定节气,寻找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圭表”由圭和表组成,表是直立的竿子,圭是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多用石材或铜材制作,两者共同组成一座测量日影的仪器。一般的表高8尺,由于表的长度较短,测量精度受到限制。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建造的观星台,通过砖砌台体来构成圭表,台身为砖砌覆斗形建筑,有明显收分,下大上小,下边宽16米多,台高9.46米,在台身北面,设有两条对称砖石踏道,可盘旋登台。台的北侧中轴线位置从台底到台顶设有竖向凹槽,凹槽的南壁垂直向下,这个凹槽相当于直立于地面的“铜表”,这种特殊的表不会因刮风下雨而受到影响,于它的顶部架设横梁,从台底至横梁总高40尺(相当于12.8米)。台底地面在凹槽正北用36块青石平铺成石圭(俗称量天尺),通长31.19米,圭和表互相垂直,用以测量日影的长度。

整个观星台造型端庄巍峨,如同一座建造精密的天文仪器。观星台的表总高是原有8尺之表的5倍,圭的尺寸也随之加大,并在圭的表面放置可以平移的“景符”,将日影通过小孔聚焦,使测量太阳投影变化的精度大大提高。郭守敬利用这种新型的圭表以及他发明的仰仪、简仪等天文仪器共同测得天文数据空前精密,观星台与全国各地总共27处观测点所得到的观测成果,为修改历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于是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中国诞生了一部新的历法《授时历》。利用观星台所测得的数据接近现代科学仪器,例如回归年长为365.2425日,比现在采用的阳历仅差0.0003日,相当于26秒。《授时历》科学价值巨大,曾远播日本、朝鲜、越南。比16世纪末产生在欧洲的格列高利历法早了近300年。观星台整座高台所用青砖坚固,砌筑十分精确,反映了13世纪中国科技建筑的建造水平。

见证中国五代~清末(公元10~18世纪)教育发展的嵩阳书院

书院建筑是中国古代教育建筑发展的组成部分,保存至今的最古老书院有嵩山的嵩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睢阳书院等。嵩阳书院曾经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嵩阳书院设立之时正值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全国及各州县均设立有官学,除中央官学之外,地方分别有“州学” “府学”“县学”,属于从基础文化到专科文化的学校。书院的性质与官学不同,是具有研究院性质的学校,专门邀请有威望的学者前来授课,嵩阳书院就曾有著名学者郑遨、种放,理学家程颐、程颢等人来讲学,至今院内留有二程(即程颐、程颢)于北宋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在此讲学时手植的槐树。嵩阳书院以传播理学而著称于世。大政治家司马光曾在此编写过著名的《资治通鉴》的部分章节。在唐宋之际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蒙正、赵安仁、钱若水、陈尧佐、滕子京等人皆出于此。

嵩阳书院采用院落式格局,前后共五进,最初的建筑有讲堂、斋房、藏书楼等,以后陆续增建了先圣殿、道统祠,以及程朱祠、丽泽堂、三益斋、四勿斋,添修了泮池,显示出对儒学的推崇。从这座书院所设祭奠先师的殿堂、讲堂、斋舍、藏书楼等,可以看出其虽由寺院改建而成。但仍不失宋代书院规制。

书院内的个体建筑皆采用硬山顶、灰砖墙、木菱花窗。它们那高耸的山尖、山墙螭头上的砖雕,乃至窗子上的木菱花,都表现着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院内还保留了汉代以前栽植的柏树,树龄达4500年。嵩阳书院地处嵩山脚下,背靠峻极峰,南临双溪河,东侧更有叠石溪缓缓流过。环境优雅,是一处学术研究讨论的绝好场所。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综合文化特征

1 嵩山历史建筑群所反映的儒家文化影响

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涵古代的礼制、宗教、民俗,乃至于域外文化,呈现出彼此交融共存的特征。但作为强势文化的儒家文化却深深地影响着其中的每一种文化,当时依托儒家文化所形成的礼制规范不仅有专门的礼制建筑,用于举行专门的崇祀活动,而且左右着其他类型的建筑。观星台作为天文建筑,在总平面中却与祭祀儒家圣人的周公庙、帝尧祠结合在一起。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直接传播儒家学说的场所,也设有祭祀儒家圣贤的殿堂,并有很多名人在此驻足,反映着嵩山作为东方儒家文化核心地之一的长久凝聚力。宗教文化本是从外域传人者,在嵩山不但寺院殿堂构成、布局仍难脱礼制规范,就连墓地也要区分长幼高下。

2 嵩山历史建筑群与环境的亲和性

嵩山历史建筑群位于太室山、少室山及其临近区域,每个建筑群所处的环境大多山水形势优良,建筑群布局因山就势,高下自如。所选地段的小环境,皆背山面水,共同特点是或河水从前流过,或涧水绕门。中岳庙太室阙以南有奈河,少林寺山门前有少溪河,嵩阳书院门前有双溪河、东侧有叠石溪,永泰寺有来自东侧的永泰小溪,凡此种种皆如是。二千多年来,这些山水环境基本保持良好,每幢文物建筑周围的山水环境均无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古树名木被保存下来,成为自身历史真实性的直接见证,为人们留下了古代建筑选址的优秀案例,正如墨子所指出的那样,“高勿近早而水足用,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嵩山历史建筑群虽然近水,但因本身处在缓缓的坡地上,均无需沟防而泰然。

3 借助砖石雕饰诉说历史

嵩山历史建筑群中存在大量精美的砖雕和石雕,向人们诉说着当时的社会生活、人们的好恶、时尚的追求,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汉三阙所雕的动物,总体造型强劲有力;嵩岳寺塔上的砖雕狮子简练传神。初祖庵石柱、槛墙的雕刻更是生动自然;塔林中的元代砖雕花卉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栩栩如生。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尽收眼底。建筑群中还有众多的古代碑刻、壁画等类型的文物遗存,也成为人们从另一面解读作为文明发祥地的中岳嵩山,在文明起源和文化融合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嵩山历史建筑群中还保存大量碑刻,其中如《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的碑体造型、雕刻技艺和书法艺术均为上乘,为唐代碑刻的代表作,同时还可以从该碑的字里行间读出立碑人的思想和社会政治,反映了唐明皇受奸相左右乞求长生不老而荒疏政务,致使唐代由盛变衰的历史。少林寺的《达摩一苇渡江碑》反映着佛教禅宗与少林寺的密切关系。其他的几百通碑,在我国古代碑刻发展史以及雕刻史和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中国古代雕刻和书法的艺术博物馆。大量的题额、铭记包含篆、行、草、隶、楷各体,反映了汉代以来中国书体的演变历程。

以嵩山历史建筑群为载体的嵩山文化景观,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核心区域的文化,它的传承、发展造就了色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

嵩山历史建筑群保存的真实性、完整性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的。不但在总体布局上,而且在个体建筑中;不但在环境遗存上,而且在群众对其认知上皆可举出若干例证。那些历代的有着纪年的建筑、碑刻遗物,有着几千年树龄的古树,乃至历代众多的文献,无不见证着它的历史。同时从它们在文化史、科学史、建筑史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更证明其是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

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概述

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附近有关的独特状况与条件的总和。传播环境不仅是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更为媒介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媒介的传播非常依赖传播环境, 而传播环境可以维护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环境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传播活动开展的多种条件与状况的总和, 分为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两种。

话语权是社会民众言论自由权、参政权以及选举权等多项权利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 话语权变为民主社会的重要特性, 对于民主政治而言, 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点是法治治国, 通过法律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秩序;第二点是鼓励民众参与到国家整治中。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自由地表达意见, 并通过大众传媒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众就享有政治自由与政治权利。总的来说, 话语权是公民行使民主自由权利的基础, 更是现代国家民主社会构建的基础[1]。

二、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

新闻传播环境和话语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新闻传播环境会对话语权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 新闻传播环境会对话语权进行主导, 具体而言, 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一) 新闻传播环境影响话语权的享有与行使

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 但是各个国家的大众传媒具有同样的职能属性, 大众传媒反映出的公民政治权利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不仅会对政治权利有期望, 还会对新闻传播的话语权产生期望。在新闻传播环境中, 话语权与知晓权均为人们享有的权利。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都会通过周围新闻传播环境的开发, 来获取话语权, 并借由媒介来追求特定新闻传播环境下的话语权。

但是从本质角度而言, 话语权与知晓权存在相对性, 使其在大众传媒中的体现受到了限制。社会公众和新闻工作者借由媒介来行使的话语权, 话语权行使的程度, 会受到新闻传播环境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其一, 媒介所有者的影响, 媒介所有者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 决定社会公众和新闻工作者使用媒介的程度;其二, 新闻媒介对媒介所有者的依赖感;其三;社会公众和新闻工作者对自身政治权利的认知水平。

(二) 新闻传播环境能够制约话语权

因为大众传媒会对政治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政治需要进行大众传媒的控制, 很多国家都会通过法律和政府部门对大众传媒进行控制, 并通过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双重角色, 使得大众传媒享有的话语权由媒介所有者对媒介功能的认知水平、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力度来决定, 当大众传媒为社会公正代言人角色的时候, 大众传媒需要将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先, 为公众提供服务;当大众传媒为经济创造者角色的时候, 大众传媒又不得不追求经济效益。因此, 媒介所有者需要对媒介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 并控制好媒介的双重角色, 这样才能掌握媒介话语权。

新闻传播环境会对话语权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话语权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 大众传媒会利用话语权, 发挥自身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 通过民众意见的反映与引导, 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对政治活动造成影响, 还可以对民众的权利行使进行监督, 从而加快民主政治社会的构建,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第二, 民众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 还可以揭露或者抨击社会的不良现象, 这样不仅可以使民众行使话语权, 还可以优化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另外, 民众享有的话语权可以对大众传媒进行一定的制约, 避免媒介变为经济创造工具[2]。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民众享有的话语权会对现代民主社会的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民众享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由新闻传播环境决定。分析可得, 通过对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 民众享有的话语权, 会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状况, 反映新闻传播环境的优劣, 从而对媒介形象及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影响。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 仅供参考。

摘要:作为大众传媒开展媒介活动的场所, 新闻传播环境会对媒介信息传播、公众对信息的认可以及公众享有的话语权造成影响。基于此, 笔者从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概念入手, 对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新闻传播环境会对话语权的享有与行使造成影响, 还会对话语权进行制约, 而话语权对新闻传播环境造成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保障大众传媒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新闻传播环境,话语权,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1] 蓝庆文.寻求在世界新闻传播中的更多话语权[N].社会科学报, 2016-01-21 (005) .

环境与健康关系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学前教育专业335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SCL-90的阳性检出率为13.7%,其中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在偏执、精神病征、焦虑等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四年制学生心理问题比例高于三年制的学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其中四年制学生存在小部分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并制定有效策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心理与行为活动方面的协调,并保持心理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促使人体与外部社会向适应的状况,以达到人精神层面的愉悦,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支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还会影响学前教育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按比例抽取高等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360名为研究样本。并向其发放360份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剔除基础信息不清晰,作答模糊或有规律作答的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应答率为93%。其中四年制学生225名,三年制学生110名。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美国心理学家德若伽提斯所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选用量表90个项目中的核心6种因子,反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其中包含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精神病症。测试学生可根据自身心理健康情况选择项目的五种条目“没有”到“非常严重”,分别对应1分到5分。测试得分体现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得分越低健康程度越高。本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PSS2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

按照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检测标准,总分大于等于160分,且平均因子分大于2分的个体,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46名学生的调查分数大于160分,占据总体人数比例的13.7%,其中各项因子分数大于2分的调查情况显示,强迫>人际敏感度>偏执>焦虑>抑郁>精神疾病,见表1。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少部分学生存在较轻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强迫心理与敏感为主要心理问题。本次调查排除天气与环境等影响因素,得出最后结论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强迫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还具有睡眠状况较差的问题。为此,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重点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变化,以完成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问题纠正。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维度的人口变量分析

本文采用人口学变量学年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利用独立检测样本t的结果显示,三年制的学生与四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总分的差异,各项因子中偏执、精神病征、焦虑等因素的差异较为显著。并且四年制学生在心理健康检测总分和平均分方面均高于三年制的学生,见表2。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在临近成年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

同时通过日常交流发现,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少明确的学习规划与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身边同伴的影响,致使四年制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总体结果好于以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伴随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随之提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了解部分心理健康知识,去认知和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

三、讨论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幼儿的教育工作,幼儿时期是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启蒙阶段,幼儿的学习特征为过于依赖教师。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觉察能力,与普通专业学生具有本质上的教育差别。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少部分学生还存在较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整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与解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就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疏导、环节学习压力、解决情感问题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引导,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情绪的调控效果不高。同时因为学生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心理咨询等同与精神疾病诊疗,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抗拒心理,进一步降低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针对这种情况,高等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转变传统讲授式的教育方法,摆脱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教师可利用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将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人格、纠正心理问题、启迪人生的价值与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为更好地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的教育功能,院校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更具美感的学习空间。首先,院校要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利用校园内宣传栏和宣传标语来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受,从而以更加放松的心情投入学习之中。其次,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发现学生心理与思想方面的变化,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照顾,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掘学生存在的优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喜悦和被认同的感受,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之中,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成长。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有效提升学前教育水平与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状况,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照顾,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以保障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绪投入学习之中,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李 芳)

上一篇:环境与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