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外部监管风险及应对措施

2023-02-04

外部监管涉及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以下主要从纳税、产品质量和商业行为等几个方面分析外部监管的主要风险点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外部监管风险分析

(一) 税务监管

(1) 主要的监管部门及法律法规。税务监管是企业外部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税务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税务局, 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具体税种的税收法规、暂行条例等。

(2) 主要风险点。税收监管方面的主要要求包括:依法进行税务登记、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按时、如实申报、按时缴纳税款、依法代扣、代收税款等。一般的上市公司, 在经历了IPO阶段的辅导和上市以后的规范运作之后, 在纳税程序方面已趋于规范, 形式上已合法合规。根据近几年的案例, 税务监管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虚假申报。典型的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申报造假, 通过虚构专利技术、研发投入、虚增销售、伪造学历等手段多报研发费用, 多计研发产品收入、伪造科研人员比例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典型的如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被查出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累计补缴税款达8600余万元, 直接导致公司股价大跌、公司形象受损, 并对公司造成了较为深远的不利影响。

二是违规账务处理逃避纳税。如少计或不计收入、多列或超期列支成本费用、视同销售业务未进行记录和申报、将不符合规定的政府补助收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三流不一致”税务风险和“营改增”前后执行过程中的抵扣风险等等。

(二) 产品 (食品) 质量安全等方面监管

(1) 主要的监管部门及法律法规。不同行业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内容各不相同, 以本人曾就职的乳制品企业为例, 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部门主要包括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 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等。

(2) 主要风险点。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主要监管要求包括:原材料、添加剂、配方安全和产品包装标注符合专业标准和法律规定。主要的风险点包括:

一是违法添加或添加物使用不当。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日益关注的社会性话题, 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日趋严格, 对于食品安全案件的曝光力度也越来越大, 一旦被相关部门查处并曝光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企业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典型的如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和西部牧业使用过期添加剂事件, 前者导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大洗牌, 而后者也使得西部牧业被处以1600万元的罚款, 公司品牌信誉度下降, 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

二是外包装标注违规。主要包括产品外包装当中的产品名称、生产商信息、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生产日期、规格、配料表、营养成分和等级等描述错误或遗漏等导致的风险。

(三) 商业行为监管

(1) 主要的监管部门及法律法规。商业行为的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发改委和工商管理部门, 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

(2) 主要风险点。商业行为监管的涵盖面非常广泛, 在实务中主要包括欺诈、价格垄断、商业贿赂等方面的监管。企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然而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此类风险并不少见, 回扣、报销各种个人消费、非法佣金、违规附赠等都可能涉嫌商业贿赂。今年爆出的疫苗事件中, 商业贿赂是导致该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国家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调查监督, 如近期申请IPO的力合科技、圣华曦药业和浙江诺特健康等公司被否的原因中均涉及商业贿赂问题, 由此可见, 在今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活动中, 商业贿赂也将成为监管的重点环节, 商业贿赂的风险不容忽视。

二是价格垄断。价格垄断行为多发生于行业内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当中, 所以上市公司群体就成了价格垄断的高发群体。如2017年被查处的PVC价格垄断案件, 涉案的18家企业 (其中上市公司6家) 在销售PVC产品活动中, 通过建立微信群多次达成统一上涨PVC产品价格的协议, 然乱市场秩序, 被发改委分别处以相关市场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罚款, 共计罚款近4.6亿元。

二、外部监管风险的应对措施

本文列举的外部监管风险主要是与对企业日常经营密切相关、监管风险较高的几个方面,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持续转型, 国家对企业的监管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规范合法的经营理念也会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当逐步建立起对外部监管环境适应和应对的管理机制, 以确保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1) 针对外部监管涉及的主要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并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保证已发布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重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确保公司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加强实际工作的执行效力。对已通过制度规章予以规范的具体工作, 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流程执行, 确保各个步骤和流程的风险防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公重视并开展必要的工作以支持员工学习外部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 使各领域专业人员对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外部监管风险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并能够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加以考量, 规避外部监管风险。

(4) 当发现公司开展的经营管理活动存在收益性与合法性相抵触的情况下, 公司管理层如何进行评估和决策将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5) 当发生违规查处事件时, 公司管理层应当审慎评估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和潜在成本, 使公司承担的损失在合理预期之内。

(6) 恰当应对已经发生的违规查处事件, 包括: (1) 制定违规查处事件的基本应对流程以供各主体在突发事件中参考操作; (1) 建立违规查处事件的报告机制, 确保公司发生的所有违规查处事件均能反馈至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3) 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发生的违规处罚事件进行分析汇总, 提报至公司适当管理层,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职能部门进行法规普及宣贯和重点风险提示, 减少或杜绝类似违规违法事件的再次发生。

摘要:公司的外部监管环境是指公司外部环境当中的政府监管环境和法律环境, 是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宏观控制的管理体系。外部监管环境由政府部门和相关权力机关通过制定并推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规章条例, 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相比公司内部控制活动而言具有强制性、不可控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实体, 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 在寻求自身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更为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任何外部监管方面的负面信息都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正确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管风险, 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持久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部监管风险,应对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初报下一篇:重庆地区蔬菜基地七种生产设施建设标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