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对策

2022-10-15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 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征, 包括情绪疲惫、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Maslach认为情绪疲惫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 当工作对个体的能力、资源以及精力过度要求时, 将导致个体感到一种精疲力竭、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 且伴随着挫折、紧张等, 这些将导致个体在心理上认为无法专心于工作[1]。国外研究者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系列消极的心理体验, 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身心综合征。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

1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状况及表现

Maslach的研究最初是针对教师、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助人者的职业提出来的。一般来说, 对于这类从事助人职业的人, 人们往往认为他们应该在工作中始终如一地为他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这种社会期望的存在, 造成医护人员在进入职业之后不得不长时间持续地投入大量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能量来应对服务对象的要求;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工作压力之下, 容易使个体出现身心俱疲的现象。医护人员一旦产生工作倦怠就会在内心产生对医护工作的排斥心理和疲倦状态, 工作缺乏动力和兴趣, 工作满意度下降。表现为:在业务上不努力钻研医学知识, 缺乏敬业精神, 甚至想改变职业、谋求新的工作;但是, 由于专业的限制, 不能顺利的改变工作, 导致恶性循环, 工作兴趣进一步降低。因此, 影响医疗质量, 导致医疗技术事故, 甚至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长时间在工作压力下形成的倦怠, 还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人际交往状况。医护人员的这种工作倦怠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身心的疲惫感一旦由工作中扩散到工作之外, 会使医护人员在生活中不能很好的扮演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多种家庭角色, 引起角色冲突, 影响生活和睦。

2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工作量繁重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而且医护人员经常需要与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性格及职业的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 这些也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长时期较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

2.2 工作创新的矛盾要求

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挑战, 创新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风险系数的倍增。这种矛盾及疾病共性的存在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冲突, 产生维持现状和求稳的心理;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 医护人员自我实现的需求不能满足, 将导致他们的工作倦怠。

2.3 工作时间不确定

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表现为在工作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医院特殊的日夜班制度以及无规律的随时加班抢救守护患者, 导致了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上的相对不确定性。尤其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 这种不确定性更加明显。在此种情况下, 个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他们的生活节律、生活习惯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造成生物钟的紊乱;进而影响医护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出现胃肠疾病、焦虑、紧张、失眠等;长时间的改变也必然导致工作倦怠综合征的出现。

2.4 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患者就诊的突然性、紧迫性特点, 使医护人员工作紧张节奏失衡。在张弛无序的情况下, 医护人员心理时时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引发躯体化, 造成身心素质下降是导致工作倦怠的原因之一。

2.5 付出与回报的不均衡

在与其他职业的比较中, 医护人员发现自己超负荷的工作付出和劳动回报之间的不平衡, 同时传统的医德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矛盾冲突又难免使医护人员产生一些困惑与满足感降低, 产生工作倦怠。尤其是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 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均衡更加明显, 也是导致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进一步原因。

3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对策探讨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产生是由社会、家庭以及医护人员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引起。因此, 管理者应该针对这些方面提出预防和应对工作倦怠的策略。 (1) 医疗部门和社会制定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政策。如:缩短医护值班时间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优化工作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保证充分的休息。此外, 医院制定员工援助计划, 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工作保障, 缓解医护人员, 尤其是青年骨干人员的家庭角色冲突。 (2) 帮助医护人员掌握应对工作倦怠的技巧。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 医务人员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群体, 就工作对象和医务人员本身都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工作倦怠,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使医护人员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通过放松训练、理性情绪治疗, 使医护人员有效的转移注意力, 释放不良情绪;通过人际关系、社会技能和团体协作培训等, 培养医护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医护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加强自身对医学前沿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质量, 减轻压力缓解工作倦怠症状, 实现医护人员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 (3) 通过社会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促使全社会都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医护人员作为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交往的对象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 也存在着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 以及尊重的需要等任何人都希望获得的需要。因此, 全社会都应在关注患者需要的同时同样关注医护人员的各种需要, 这样才能促进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的提高, 避免工作倦怠,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摘要:工作倦怠是一系列消极的心理体验, 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身心综合征。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工作倦怠,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 2003, 26 (3) :556~5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赏识教育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社会需求——以盐城市中职毕业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