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

2023-05-06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监测管理

监测过程要严格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控措施,严格执行环境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监测数据的审核

1、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即所在科室的室主任、质控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逐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监测数据按时上报综合室,由综合室统一出监测报告和有关监测数据统计报表等,并经站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加盖业务公章(监测报告还需加盖资质章、齐缝章等),例行监测统计报表按规定要求份数上报,存档一份。监测报告一式二份,一份外发,一份存档。

3、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要定期归档,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归档到档案室。

4、归档内容包括原始采样记录、分析过程记录以及质控步骤及内容。

三、监测数据的管理

1、各科室之间的数据交接一定要互相做好登记,交方提出交接数据明细,收方签字认可。

2、业务章管理人员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盖章登记。

3、综合室监测报告管理人员要加强监测报告的管理,不得擅自外发报告和复印。外发监测报告凭我站财务下达的收费通知单外发报告,没有外发的报告要妥善保存,到年底对没有发出的报告按要求整理归档。

4、各科室电脑储存的监测数据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5、档案管理人员对每季度归档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进行管理,按监测档案管理办法,做好建档工作,对不及时归档或归档材料缺少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反馈分管领导,协调解决。

6、建立监测数据保密制度,要执行《监测数据资料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借阅等工作,使用数据施行备案和审批制度,经站长审批后方可外借。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摘要: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环境监测实行了垂直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独立管理性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拓展环境监测人才资源,构建新的环境监测人才培训与引进机制,全面提升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随着我国对环保事业重视的程度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环保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从而推动环保事业进入新时期。

1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范围较大,也涉及多项具体业务,可谓工作任务繁重。而我国部分地区受经济发展、思想认识、经费投入、福利待遇等多重因素影响,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基层监测专业人才缺乏

从整体上看,各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能够保证监测质量和新科技、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需求。但市、县一级环境监测机构,则普遍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监测人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是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也有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的原因。此外,垂直管理制度实施后,基层原有监测人员适应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较慢,对环境监测人员队伍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1.2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结构失衡

在现有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中,总体上出现老龄化严重和人才断层现象。一方面,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涉及城市及市郊区域,更多的是涉及乡镇、农村、山区、滩涂、草原、海洋等多地形广大区域,这就对监测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导致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难以持续、足量供给;另一方面,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断层现象也十分明显。缺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重点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基层机构在人才安置和工作岗位安排上,也存在人员调用较为随意,无法做到人尽其才等问题。直接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无法保证的窘境。加之激励机制不健全、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等,使得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

1.3人才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垂直管理制度的实施,为环境监测工作增加了极大的活力,但在制度实施的过渡期,仍然存在机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地方环境监测机构易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这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部分地区环保部门不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对人才的培养、选拔、监督、考核、晋升、淘汰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监测人才队伍结构长期不合理。

此外,环境监测机构乃至环保部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度体系,也对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2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2.1完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制度

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更新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优化监测工作环境,从而增强环境临测工作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人才准入机制,吸收具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综合素质监测人才,并大力培养年轻人才队伍,使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技术骨干人员的作用,实行“帮传带”,使年轻人员尽快成长。

2.2加强监测人才的培训工作

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聘请、筛选优秀师资,建立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教师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人才培训效率和质量,实现监测人才队伍快速提升。制定详尽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加先进科技和设备使用等授课内容,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师资队伍的考核评估制度,充分激发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此外,还要不断调整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课题研究能力,以更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促进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整体快速提升。

2.3创新完善监测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機制,鼓励监测人员参与培训、科研任务、业务竞赛、撰写论文等活动,并将监测人员的表现成绩与日常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建立监测人员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数据库,作为人才选拔及职务晋升的依据。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全面优化监测人员考评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坚持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业务成绩、遵守制度等多角度综合考评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

此外,有关部门还应重视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做保障。在垂直管理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切实提高监测质量,促进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摘要] 采用B/S结构软件体系,建立一套技术先进、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报送、查询、统计等工作效率。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数据管理 开发

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的法定职责,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的基本依据,是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技术支撑。环境监测必须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福建省环境监测事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每年通过监测获得了大量数据,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数据高效及时传输、数据挖掘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目前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仍采用excel或dbf填写监测数据,再通过email上报数据的手工传输模式,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借助excel数据处理功能对全省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及评价,缺少相应的专用数据库。如果单凭手工方法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相当长,而且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套技术先进、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提升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的整体运转效率,提供更准确快速的数据保障,从而圆满完成各项监测任务,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系统结构

1.1 传输网络

各环境监测机构属于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实现专用广域网络的连接,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本系统采用建立虚拟专网技术(VPN)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

1.2 结构体系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和软件使用、维护的特殊要求,本系统采用B/S结构软件体系。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面,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且共享性强。

1.3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选用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加Oracle 10g数据库。

1.4 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 系统组成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3个信息管理子系统,以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3个数据管理子系统。其中,水环境子系统包括河流、饮用水、湖泊水库、内河、地下水5个系统;大气环境子系统包括城市空气、降水、降尘、硫酸盐化速率4个系统;声环境子系统包括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3个系统。系统组成情况见图1。

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是针对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数据管理需求设计的,不仅要满足地市环境监测机构数据高效及时传输,还要提高省级监测机构数据处理效率,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还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监测数据录入、监测数据查询、评价结果表、数据上报情况查询、数据上报截止、配置管理,其中配置管理包括测点管理、监测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管理和综合配置管理等模块。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见图2。

3.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包括公告管理和短信息管理2个功能。公告管理是省级用户发布各类通知、文件和技术规范等信息的平台,各级用户进入系统后均可对公告管理中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下载。短消息管理是各用户之间互发消息,接受消息的平台。

3.2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测站管理、系统日志和系统安全3个功能。测站管理是对各测站进行分级,分成省级、设区市级、县级市级和县级4级测站。系统日志主要功能是记录各用户登录系统的IP地址、时间等信息。系统安全是对系统进行安全设置。

3.3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是设置用户名称、用户代码、用户密码、所属测站级别等,并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设置。

3.4 监测数据录入

监测数据可以用直接录入和通过excel数据模板导入两种方式输入。这两种不同方式的组合使数据输入便捷、准确。数据输入的同时将该数据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如果超标,则给出颜色提示。

3.5 监测数据查询

监测数据查询功能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为环境管理、环境预测和决策等服务。数据查询方便灵活,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和组合任意查询条件,如选择查询的测站、测点、监测时间、点位类型、点位级别等,对查询的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并以excel格式导出。

3.6 评价结果表

评价结果表功能是根据管理的需要,对输入到系统中的监测数据按照相关评价技术方法进行统计评价,形成各种统计报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和组合任意统计条件,如选择统计的测站、测点、监测时间、点位类型、点位级别、报表类型、评价类型等,对评价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并以excel格式导出。

3.7 数据上报情况查询

数据上报情况查询可通过设置查询条件,如选择查询的测站、点位级别、上报情况、监测时间等,快速查询各测站监测数据上报情况。

3.8 数据上报截止

根据数据报送时限要求,系统管理员统一设置截止时间,超过截止时间各用户将不能填报监测数据或修改已填报的监测数据。

3.9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包括测点管理、监测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管理和综合配置管理等模块。

3.9.1 监测点位设置

系统管理员对监测点位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设置,基本信息包括测点名称、测点编码、经纬度、地理位置等。为保证监测点位信息唯一性,各用户可查看但不能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9.2 监测项目设置

系统管理员对监测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设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码、化学式、单位、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值等。各用户可查看但不能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9.3 评价方法设置

系统管理员根据全省监测技术规定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评价方法进行统一配置,以保证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3.9.4 综合配置

系统管理员根据具体的监测频次、评价方法等属性对各监测点位进行逐一综合配置。只有经过综合配置的点位才处于正式启用状态,才能填报监测数据。

4 系统特点

4.1 形成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数据管理评价平台,具备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汇总方式,采用全省集中式数据库方式运行,各级监测站通过网络直报监测数据。

4.2 系统具备实时、准确的数据传输和评价功能,并且具备随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调整评价方法的灵活性、扩展性。

4.3 系统数据管理检索、计算引擎较为先进,能够满足全省各级监测站点并发传输数据、查询数据、结果计算等实时的需要。

4.4 对于需要上传至上级监测部门的数据能提供完善的转换接口,满足各级监测站汇总数据和上报数据的无缝转换。

5 结论

本系统采用B/S结构软件体系,建立一套技术先进、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解决环境监测数据的报送、查询、存储、统计、管理等问题,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数据共享及数据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环保部门管理监测数据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为今后软件功能的扩充提供了稳定的、符合信息技术主流趋势的开发平台。目前,本系统已在福建省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使用,用户只需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填报、查询和分析数据,选择丰富多样的数据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环保信息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亦含,李旭文等.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16-18.

[2] 熊果,桂柏林.环境监测数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冶金环境保护, 2003,(4):58-60.

[3] 叶萍.浅论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9(1):99-101.

[4] 谢振华.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J].环境技术,2004,(2):30-34.

[5] 文新宇,黄萍等.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简介——以湖南省为例[J].四川环境, 2006,25(2):54-56.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核电与核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使得社会大众对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是对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概况,并为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17

Key words: nuclear and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pacity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核与辐射环境的检测能力间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软实力,因此,我国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系统也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趋于成熟,监测范围涵盖全国的辐射环境质量。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作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的一部分,保证其质量能够使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取得更好的质量。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通过完善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方式,促进我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是关于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的分析。

1 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

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历经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再加上面临着反核恐怖的严峻形式,使得越来越多人都开始意识到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核与辐射环境的监管力度的体系直接关系这我国发展的壮大趋势,也是世界立足的新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网络两中心”、“边境地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国家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同时还对我国众多省级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整体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又组织了“中央財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对相关单位与众多项目进行综合协调,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将预设的各项要求与指标在预算范围内如期完成,实现了我国在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面的最大化投资效益。

2 完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一个合格完整的供应商管理数据库

对于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来说,不只是总承包商具有的系统集成能力会对项目建设成败产生影响,而且设备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性能以及售后服务也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因此,要分类筛选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设备以及服务,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可以提供关键服务与设备的供应商上,对供应商的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然后再将其列入到关键供应商名录中,并与供应商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2]。同时,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可以与新时期的科技发展相结合,做的真正的与时俱进,因此可以将供应商的管理导入计算机,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数据的导入还必须要有时效性,即数据的真是和有效性最好通过计算机的相应功能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就可以将客户的基本信息收入数据链,数据链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供应商团队的管理难度,对一些潜在供应商的各方面详细信息,也能进行动态管理,同时供应商管理数据库的存在,也提升了每一次交易的自我审视,对于监测建设的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

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要进行相应的项目调研以及设计、进度、合同等管理,并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化分析,通过这些措施使设计变更向零趋近。同时,对于设计变更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让问题可以在萌芽阶段就被发现并予以解决,将损失的程度降到最小[3]。

2.3 将项目信息管理中心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项目信息管理中心的职能是将信息整合、核实,然后实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交接,这种管理中心的存在会让整个项目的变化及时的反映出来,也能折射出动态趋势,但是我国的项目管理机构在这一方面有待加强,管理中心的各项职能形同虚设、定位不准,因此将信息管理中心的相应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还可以将有效的项目信息及时传递给与项目相关的各方。

2.4 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对项目执行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培训与项目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挑选合格优秀的人才,培养一支具备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又懂相关国际惯例和项目管理知识的人才队伍[4]。

3 结语

综上可知,在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管理可以为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因此,加强与完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推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取得更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陆巍巍,岳会国,李宏宇等.我国现行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缺项分析[J]. 核安全.2013,(04):24-28.

[2]认真贯彻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努力提高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水平——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建中在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01):1-9.

[3]张建岗,姚仁太,任晓娜等.福岛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及应急经验[J].辐射防护,2012,(06):362-372.

[4]李干杰. 承前启后 锐意进取 努力实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在2015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 核安全,2016,(01):1-10.

收稿日期:2017-05-09

作者简介:周琪(1964-),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辐射监测的质量保证与管理体制及机制。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二、坚持每日打扫卫生,各股室安排好每日打扫人员。每日上午7:50-8:10分,统一为打扫卫生时间,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室内办公用品要摆放整齐,办公桌、椅、茶几、文件柜等办公用品及墙面、地面保持洁净,无灰尘或杂物;门窗及阳台玻璃洁净明亮;厕所便池冲洗及时,做到干净无异味。

四、室外卫生要做到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纸屑等垃圾杂物;绿化区内花草树木修及时,无杂物;各种车辆停放到规定位置并停放整齐。

上一篇: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下一篇:森林公园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