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范文

2023-09-06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Economy by Consummating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Cao Xinghua

(Department of Law,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Chongqing 650111)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gricultural economy;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中共十六大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问题,关键就是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解决好这一问题, 2006—2008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指出了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支持和引导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然而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在很多地区还没有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分析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新型的农业合作关系,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归大堆、硬撮合”,而是农民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自发性地广泛联合,是农业生产者自愿结合起来,将资金、劳动、技术和其他生产资料作为股份入股,按自主劳动、经营和民主管理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从而实现互利的目的。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使得个体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经济主体的合作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市场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特征。包括成员的自愿加入和退出、民主平等管理、互助共赢和利益共享等。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协作经营。农业作为特殊的行业,即经营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从而农业经营的个体经济就是家庭经营经济,这使得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更带有社区性和综合性。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有较大难度。农业经营是一种典型的分散经营,尤其是传统农业,其商品化率很低,农民的合作欲望和合作意识不高,这说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由于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和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和信息方面予以积极的支持。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基本原因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农业生产越专业化、商品化,就越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如果利用非经济手段强行地把不同的农户组合到一起,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各个农户之间,出现相当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各个不同环节、阶段由不同的生产组织去完成的情况下,彼此之间才有合作的必要。

2.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分散的农户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骤增;农业还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产业,单家独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3.农产品的易腐性和农业资产的专用性使农民需要合作制。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特别是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等,这些产品一旦成熟或采摘以后,如果不进行储存或加工,就必须马上卖掉,否则就会腐烂,农户会因此蒙受损失。农业生产中所购买或建设的许多生产资料具有专用性,若放弃该项经营的话,处理这些资产的价格也非常低廉。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农户也在寻求长期的合作。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一般来说,农户的经营规模比较狭小,单独采购生产资料难以获得价格优惠和运输上的经济实惠,单独出售农产品也难以卖得好价钱。在生产中单独使用某些大型农业机械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也可能变得不经济。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就需要通过合作制联合起来,借助外部交易规模的扩大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寻求规模经济。

5.农业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合作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的扩张是农业合作制产生的土壤,而农业合作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为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发展农业市场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笔农产品的交易量日趋增大。分散的小农户也没办法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大市场。因此,发展农业市场,农民合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能够把农户的单体资源在合作框架下进行整合,改变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化解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开支,提高市场效率。

国外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角色不仅表现在内部的双层经营和市场运作效率的提高上,而且还集中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社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瑞典约有75%的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其居民消费的食物中有1/3~1/2是由农业合作社的企业加工生产的。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大规模的农业市场前提下,在农业市场的大宗交易中,无论单个农户经营的规模有多大,其交易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在交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强势主体对农民利益的侵占,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样既有利于让农民分享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环节的利润,获得更多的收益,也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抵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单个农户自愿结合起来,使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按自主劳动、经营和民主管理方式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不仅便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设备,而且还便于实施先进的农业技术。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

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民主管理”,而且,将一些农户组织起来,共同生产、共同销售,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实施,从而获得规模收益,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水平。

三、我国目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缺陷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完成土地改革到1956年的互助合作。当时将分得土地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生产合作社,以避免小农经济“两极分化”。第二阶段是实行集体化及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化。由于违背了自愿、民主的原则,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导致失败。第三阶段,是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实施到现在的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规模较大、管理较好以及活动比较规范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万余个。然而,从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和经营的实践来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许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不够规范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自愿组织在一起的民主组织形式,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协会。国际上公认的原则主要有七个:自愿与开放原则;互助合作性原则;民主管理原则;一人一票原则;非赢利和社员参与分配原则;自主和不负债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以及社会性原则。然而,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数不符合这七条原则。很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目标定位不明确、商业化程度较高、以赢得为目的、服务职能较差,这就使得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开放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地方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被忽视,业务范围过于繁杂,从而影响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及有序发展。

(二)多数农民受传统意识影响严重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小户的生产经营习惯形成了较强的“小农经济思想”。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农村比较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得不少农民素质较低,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表现得比较急功近利,对自己有利的就支持、不利的就抵触,爱打个人的小算盘,不听从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安排。从而使组织内的经营行为难以统一,阻碍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除了小农意识以外,很多人还会受到“大锅饭”时期思想的影响。认为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实施以前的“人民公社化”等“一大二公”的“大锅饭”体制。并且认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而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阻碍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政府支持不够

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许多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然而许多政策的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特别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法律支持,如果不能从立法上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的规定,那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就得不到保证,进而会阻碍国家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种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一)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规范

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常常和村委会、党支部混为一体,经常出现领导在三者之间相互兼职的状况。这就使得本来应该是为农民服务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相互混淆,职能不清。所以,在以后的实践中,应该明确管理责任,增强运营规范。要使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围绕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生产而展开,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机械化和规模化。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要加大政府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市场环境。各级政府应该做好组织领导、宣传协调等指导工作。要转变政府工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另外,还要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完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行,使得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法可依。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政府除了在政策和立法等方面给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支持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普遍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使农民早日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此外,还要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同过去人民公社有着本质的区别,纠正人们的认识偏见。只有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才能够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收入过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晓霖,方天堃.对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般性思考[J].南方农村,2005,(4):17-19.

[2]蒋康穆,王学林.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关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44-48.

[3]刘劲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体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273-276.

[4]王海娟.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J].现代化农业,2008,(10):37-38.

[5]巫肇胜.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4-48.

[6]云南省盐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R].2006.

[7]张庆亮,张宝兵.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8):49-51.

[8]朱绍格.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4-26.

[责任编辑:黄兴豪]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农业生产模式上有了极大提升,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仅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也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便捷性,为农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以探索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作用为前提,对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展开研究,以提高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为目的,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和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技术;作用;措施

一、前言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下,现代农业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基础,使得传统农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机械技术代替人工,农业生产效率的到极大提升,简化工作模式,将智能化、科技化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对推动农业机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生计,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发展程度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不发展,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仍深入人心,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没有明显的提升。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最大的差别,并不是单一的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差异,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生产理念、产业结构的差异性[1]。传统农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产业结构都采取粗放式的发展理念,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对人力和资金的损耗较大,导致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僵持、停滞状态,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现代化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型技术的引进,也吸引了广大的农业工作者,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使用,使用范围广泛。总体来看,在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的今天,使得农业发展节奏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民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农业设施改善

进入21世纪,新型科技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让新型农业设施逐渐走入人们人的视野,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技术设备条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机械系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功能性设施。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简单来说,增添了更多的农业设备,使农业生产便捷化,进一步讲,设备的改善,让农业机械化系统更加优化,设施配备功能性加强,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目标[2]。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提升国家发展水平锦上添花。先进设备的引进,优化生产方式,简化生产模式,将农业机械现代化与新型产业紧密相连,扩大使用规模,推广引进渠道,以达到最终目的,提高生产率。

(三)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多以承包地为主,规模大,范围广。传统的农业生产以人力资源为支撑,依靠大规模人员进行田间劳作,资金损耗较大,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现代化农业主要以技术和的设备为引导,大规模机械设备的运用,减轻了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降低能源损耗,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机械技术为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到优质,快速,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合理配备劳动力,优化资源配置。

三、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推广体系不完善

针对农业化发展,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水平的提升,做到最大程度的普及与使用。虽然国家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注度很高,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范围较广,最基础的設施比较薄弱,推广面临着较大难度。结合国家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农田耕种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型设备和新技术的了解程度较低,关注度不高。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有所不同,推广程度不一,无法做到整体推进。不同地区的政策执行存在差异性,基层设施不完善,乡镇一级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无法优质、高效的进行推广应用。加之,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人员和技术配备有待于完善,工作人员老龄化,制约了农业机械推广管理部门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二)推广人才缺失

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环节,专业技术人员显得尤为重要,推广人员的能力及水平,决定着当地农工业机械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实际上,我国农业推广人员短缺,知识专业性不强,缺少丰富的推广经验,使得推广效率大打折扣。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范围广,推广速率快,但因农业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不了解,专业人士缺失,推广任务一直停滞不前,使得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的运用大打折扣,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技术推广的措施与策略

(一)健全推广体系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如何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有序进行,首先,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要求工作人员对推广结构和模式有整体的把握,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合理方式推广。其次,推广人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每次推广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创新,强化推广理念,结合多元化的推广方式,结合上级部门发布的条例,农民做出正确的引导,加大推广力度,将实践与理念相结合,让基层民众更好的接纳和运用,扩大推广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创新推广方式

传统的农业推广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进行推广,方式较为单一,推广效率低,效果不明显,针对较为单一的推广方式,相关机构与人员应该优化推广理念,扩大推广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各种网络平台出现,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提供了新渠道,也为农业及学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在新型媒体支持下,使得信息的传达范围和传输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让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好的对机械技术进行了解,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让农业机械技术得到推广[3]。

(三)培育推广人才

在任何新兴企业发展初期,引入专业性人才都是重中之重,拥有专业人员,可以强化企业运营结构,也可以及时解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作保障,现代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也不例外。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就需要引入新科技和新理念,面临农业工作者对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不了解,传统生产理念与经营模式深入人心的局面,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在推广部门日常运作中,加强对推广人员专业性知识培训和教育,更新推广理念,创新推广模式,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参与实践,让员工进一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四)加投推广经费

无论何种行业,经营建设都需要充足资金投入,以备后续发展支撑,否则其推广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推广经费加投成为提升现代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区域政府需转变安全意识,明确农业机械技术优势,确保其推广资金充足;另一方面,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也应配套增加,保证其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一致,推进其发展。

五、总结

农业现代化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让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相当高的重要性,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更是让农业领域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引导现代农业向前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延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河北农机,2021(07):86-87.

[2]赵玉成,葛思含,李丹丹.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作用分析[J].山西农经,2021(11):157-158.

[3]王国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3):70-71.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农民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地发展,给我国的农业经济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解决策略

前言

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处于信息化、科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存在着法制不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不利于农村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一、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现实程度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采取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政策,为三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强化对其进行实际、理性的控制,使其能够得到全方位、高效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使农村找到一個较好的经济基础,提高产品的品质,延伸产品的生产链,扩大农民的工作岗位,使农民更多地参加现代化的生产,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为农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时,稳定地推进农村的农牧业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效,进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二、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障全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的政策和政策文件缺乏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农村经济行政机关不能完全依照现有的制度和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产生了诸如土地转让冲突、集体土地与农村土地的冲突等冲突。

(二)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一些地方的农村管理管理制度与“三农”方针不符,未能从源头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进行财政拨款时,往往要经过多个主管机关的监督,然而,由于各行业的关系不和谐,土地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合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权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集约化作用,从而无法使农民的生产规模提高。

(三)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管理人员在人数和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的管理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加之地方当局对农村经济的关注不够,使得农村的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

要想使我国的农牧业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就必须重视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一)创新经济管理活动体制

农在农村经济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继续健全和改革农村经济工作的运行机制,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和实现。首先,要继续加强财政工作的执行,推动财政公开的财政体制平稳运转,对财政资金的来源、补贴数量、政策内容、财政用途等进行全面的记载,从而推动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要建立健全财务工作体系,明晰财务工作的内容,推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实现各项财务工作,使各项资金的使用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地方政府切实认识到自己在农事上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使其在财政领域的运作更加透明、更加开放。其次,必须强化对农村的经济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责任和监察机制,使之一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地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问责,以推动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行责任制也能使农民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积极主动地参加经济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综合素质。此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针对地方的实际状况,运用合理的办法对其进行控制,确定其具体的执行范围和工作的目的,制订统一的管理规范,并对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达到切实的效果。

(二)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法律、政策是农村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如果农村的法制和政策不够完善,就会造成违法行为,影响到农村的农村经济工作。因此,在建立健全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生产管理法律制度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经济生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对我国农业经济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掌握各种管理行为的具体程序,防止出现管理上的差错,更好地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符合农村发展的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农民经济发展愿望的法律和政策,为促进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正确地指导和指导,促进新型的现代农业经济生产,实现集约化、绿色化、高效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三)建设高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高层次的人才支撑,要大力推进高层次的农村科技人员的培养,同时,公司还将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采用实地仿真与实操演练等形式,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满足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中,要大力培育“文化、技术、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施现代化的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使其全面提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平台、实地操作、集中授课和培训等方式,将现代农业经济科技知识传授于广大农户,使他们能全面熟练地使用各种耕作方法,使他们更好地进行高科技的普及与传播。同时,提高农林管理管理的整体素质,使其掌握和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管理管理工作,并能在农村经济工作中进行深层次的审计和监察工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切实解决了我国农业经济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优化农业产业链

在开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对农业经济生产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而要摆脱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农村特色,如农产品、文化、民俗等,以适应地方的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并使其与农村的实际相匹配,并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各产业之间的协调与制度建设,使其在整个发展体制下得以平稳地进行,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具体的农产品品种选择中,必须突出“以信息为本”、以“以市场为本”为核心,以真正的顾客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深入贯彻,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水平,充分利用农村经济的管理优势,为持续提高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宣传工作,对农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为农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要实现公平的公开,必须使农户充分地参加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管理工作的成效,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工作能力,必须改革经济管理活动体制,形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并建设高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海宁,王军伟,邵阳.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01-09.

[2]张彩荣.对新形势下健全农经管理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农家参谋,2018-01-05.

[3]韩耀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17-12-15.

[4]翟晏彬,王一斌.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助推农村经济健康前行[J].吉林农业,2017-10-23.

[5]于胜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09-15.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业银行转制的过程中农行急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由于这几年农行实行严格的进人管理制度使人员出现负增长为减人增效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现有员工的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以农行吉林省分行某支行为例职工岁以下的占员工总数的岁一岁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岁以上的员工占总数的也就是说人员年龄集中在岁到岁之间现在已出现了临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由于农行员工年龄普遍老化没有形成人员正常新陈代谢机制再加上不进不出不上不下及提拔任用青年干部的力度不够使农业银行员工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东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在农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一方面在高调引进外部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现象有员工抱怨说进入农行几年基本上武功全废。由于员工数量多与质量差的结构不对称性也限制和影响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人员数量对质量劣性替代一方面人海战术另一方面单兵作战能力不强。使得农行缺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改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由于存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调配及区域性分布不合理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致使经营成本增加。由于侧重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因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职能总行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管得过死限制了个地区行的自主用人权。五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规章制度制定后执行是关键农行执行力不强的几种表现简单化执行。在政策和规章制度具体落实的时候线条比较粗操作性不强往往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风险点抓得不准关键环节抓得不严。递减式执行。各种制度、措施从总行、分行、支行到基层营业机构层层打折扣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的机构传达贯彻迟缓传达上级行文件严重滞后致使许多制度、措施到达基层后已面目全非。抵触性执行部分营业机构在执行政策、制度时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为理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刚性的执行要求被软化、被弱化。表面化执行。部分营业机构执行上级行要求时做表面文章不结合实际照搬照套不注重实际效果。选择性执行。有的营业机构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影响了制度规定的严肃性。被动式或应付式执行。有的营业机构缺乏主动负责的精神敷衍应付对上级行的要求消极执行应付上级行检查对已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长期不落实致使有些问题屡查屡犯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农业银行内部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一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己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财务状况明显好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显著改进。但是农行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点多、面广、线长的自身特点被国家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后。而且有专家指出“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是以一个庞大的金融既得利益集团来推动、主导及制度设计的改革因此为了维护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之利益他们会进一步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国有银行体系来聚集社会金融资源的功能并以银行信贷配给的方式把金融资源分配到政府所希望进入行业或产业而这种以国家信用担保的国有银行体系能够让国有银行运作的收益市场化或个人化而让国有银行运作成本的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后的国有银行要想建立起一个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也是十分困难的”。∞风险防控上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农行各级领导看重的往往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二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在一些基层行看来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因此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基层操作人员身上而对高层管理人员仅有离任审计没有日常的稽核监督。但从现实案例来看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作案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三是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很多银行往往将操作风险视同操作性风险。在此理念的支配下银行往往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能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而非风险管理部门虽然在总行建立了大风险部门但

从观念上还缺少大风险概念。从而造成很多类型的内部风险无人管理。风险防控架构尚不健全不能实现综合治理主要表现在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散总行、分行长期以来未设立大风险部门缺乏负责统一协调和完善内控制度架构大多是分散地由各职能部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操作风险有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因素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人员因素涉及到人力资源部系统因素涉科技部流程因素涉及业务部门及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而外部因素会涉及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部门。但从目前农业银行管理来看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比如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安全保卫方面的操作风注①易宪容农行注资改革的重点难点年月日《中证网》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险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操作性风险科技部门负责系统方面的操作风险。各职能部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并且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容易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使内控制度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农行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操作风险防控方法简单没有形成交叉稽核模式从目前银行业的情况来看在操作风险的管理上几乎是全部依靠内部审计部门。在稽核审计方面由于农业银行的稽核部门一般都是银行内部与其他部门平行的内设机构统一归同级银行行长领导在同级行开资吃饭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因而检查中涉及到行长决策和平级其他职能部门时难免要考虑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难以完全做到客观性和公正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稽核权威性的发挥。由于过分依靠内部审计忽略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交叉的制衡作用。并且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往往不如外部审计强因而很难发现风险隐患。二员工素质与操作岗位不匹配合规文化氛围没有真正形成内部风险控制是一个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员工素质问题是各项制度落实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先进的和规文化理念无法真正形成风险防控的有效格局。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总的来说农行人员偏多总体素质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农业银行基层单位的员工准入门槛较低许多连高中学历都不具备的农行家属和子女被招进农行从事高风险的银行业务。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人员素质的历史问题积重难返给农行的经营造成很大困难。培训力度不够没有好的培训机制是造成部分员工政治业务素质差的主要原因以现有员工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很好的培训无法适应农行日益发展的业务经营的需要。从目前农行的员工培训体制看短期内无法解决员工素质问题。员工收入相对较低应该看到农行基层员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员工收入与本地区同行业相比较低工作强度相比较大。造成了低素质、低收入人群从事着高风险工作岗位的现状致使贪污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给农业银行资金安全和内部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隐患。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合规为主基调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近两年随着农业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改革发展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增强。但合规文化建设并未在农行从上到下真正形成各类案件频发暴露出基层机构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涵。以信任代替制度思想麻痹大意员工制度意识和防范意识淡薄。教训极为深刻。这些都说明农业银行整体合规文化氛围尚未得到真正的形成。增大农业银行发现和防止失误的难度加大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三多种因素导致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领导层的原因领导者对执行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行高管人员往往非常重视银行经营战略计划和目标的设计对战略执行和控制的重视不够导致战略目标难以有效开展。没有搭建好农行内部的执行力建设的组织架构体系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执行效果非常差。制度本身的原因有些规章制度制定时把西方国家银行业和国内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抄生搬硬套结果导致“水土不服”出台新的管理制度时不慎重、不系统、不合理缺乏科学严谨的调研论证缺乏可行性与操作性就仓促出台使一部分制度流于形式在执行过程中朝令夕改失去了决策的严肃性有些管理制度的系统整合性、协调性差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中层管理者的原因分支行行长作为中层管理者担负着执行和管理的双重责任他们是高层连接基层的桥梁但是目前很多行长缺乏

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时甚至将抵触情绪影响到员工常常使总行的决策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对决策层的战略目标机械地传达不能制定有效的执行方案只注重传达精神、布置任务缺乏监督和对计划的跟进使布置下去的任务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在决策方针出现盲点时缺乏对应变决策的把握和认知执行力水平欠缺也不愿接受挑战这就出现了“上面有想法下面没办法”的现象。监督环节缺失的原因控制执行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谁负责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基层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检查、监督忽视了管理的全程剖析和监管或者监督方法不正确或者根本没人监督。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各项经营指标的反馈和评价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抓落实不看效果工作安排不到位执行起来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只做表面文章不向纵深落实。有些是执行结果缺乏合适的评价、考核机激励措施忽略了执行细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到位程度使得执行结果不了了之。员工层面执行能力的原因员工个人执行能力的高低是农行执行力的基础而每位员工个人执能力有高有低与其心智、业务素质、执行态度等因素有关个人对执行能力理解上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其对制度、措施的理解和执行有些是对执行工作认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宣传、培训和沟通缺乏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最终导致执行不力。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加强农业银行内部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一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先决条件和制度基础加强风险点管理强化风险监控及案件的预警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当中的重点。操作风险十余年来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持续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新资本协议》等多个文件对操作风险作出相关规定可以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是在相应制度和体制下进行的虽然发生了年全球金融风暴但不是内部操作风险造成的而是产品设计和信用体系出现问题。实现防范风险关口的前移是防范和化解国内的金融业风险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伴随着发展壮大及严峻挑战的同时各家银行都把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点、化解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提到重要的日程。银行内部经营的潜在风险点除了银行自身的常规性经营风险以外更多地体现在营业前台的日常性业务操作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多年来在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身也积累了严重风险国有专业银行的旧体制严重制约了内部风险防控工作。农业银行作为最后一家股改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防控上欠账太多正是应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农业银行年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年左右的时间将农行基本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和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公众持股银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是把农行建设成为面向“三农”、连接城乡、走向国际、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金融集团。按照这一远景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到年把农行基本建设成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公众持股银行到年使农行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指标跻身国际知名先进银行行列成为一家国家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到年使农行成为立足本土、覆盖城乡、全球运作、国际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从制度上保证内部风险防控工作得到逐步完善和落实。股东大会可以确定农行整体风险防范的方针政策。董事会是农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对农行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监事会在风险管理领域中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各级行行长是承担本单位防控风险的第一责任人。高级管理层可下设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部门代表其负责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基层行的各内设业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增设风险专业部门。强化合规文化教育增强银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银行的合规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共同认识。东北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强合规风险教育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很显然合规风险的定义与我们比较熟知的银行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建设,更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毫无疑问农业是立国之本。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破坏、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耕地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这十分不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而休闲农业不仅有利于产业优化,同时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弥补了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休闲农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休闲农业 区域经济 影响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劳动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工作之余人们有更多业余时间可以支配,假期出去旅游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而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很多游客希望亲近自然,走向乡村,体验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这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休闲农业主要载体,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发展乡村旅游,走休闲农业发展路线,增加了农业收入,改善了乡村面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休闲农业指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起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五十年代意大利成立现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六十年代休闲农业得到发展,八十年代休闲农业模式已走向成熟,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越来越多。休闲农业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深度开发了农业资源潜在价值,成为了促进农业经济新途径。休闲农业符合现代人需要,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基数不断增多,社会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绿色自然环境,从而缓解都市生活压力。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农业等同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是: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的互动,加速社会资源流动,促进乡村发展建设。

二、休闲农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建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逐渐开始发展休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已形成规模,旅游景点不多增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优美,十分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影响非常明显,是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从产业链延伸角度来讲,休闲农业把农业生产、艺术加工、游客观光、农事活动融为一体,切实可行的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了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缓解了城乡矛盾。

二零一三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的文章中,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进行了详细总结,明确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文章中指出休闲农业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主要力量。截止二零一四年,全国已建设八万多休闲农业村,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一百七十多万家,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三千万,营业收入超过三千亿元,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角度来看,发展休闲农业需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这就必须对农村道路、环境、住房、通讯进行建设,这种基础设施建设行为,加速了农村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合理整合了农业资源,使区域农业经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最大化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利用了多元化产业形态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形成了一种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以长沙市为例,二零一三年长沙总GDP达到九百二十三亿元,县区所占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二,县区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明显,这就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结果。芙蓉区和天心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成为第一和第二,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真正实现了产业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使农业经济走向了现代化,真正实现了区域经济收入最大化。

随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规模、旅游人次将逐步扩大,乡村旅游条件将不断改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一些区域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缺乏规划,发展现状不理想,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改革相关政策,宣传地方休闲旅游产业形象,树立乡村旅游口碑,扩大对外形象知名度,为区域经济提供条件。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融入生态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政策引导,树立正确资源开发观念,发展建设目标应与区域总体规划目标一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自然条件为依据,不仅要制定农业发展计划,还要完善生态评价体系,控制休闲农业发展中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要提高产业集约度,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农户分散,经营混乱,缺乏生态意识,不利于管理。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规范休闲农业结构,应把分散经营个体组织起来,打造休闲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约度,全面提升产业规范性,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打造生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休閑农业结构。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大环境下,更多的人们希望享受自然,亲近自然,走向乡村体验生活。通过正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休闲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明显推动作用,能够行之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改革,带动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发展休闲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华. 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13(11):119-124.

[2]俞燕.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效应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11(14):132-133.

[3]郑榕妍,朱朝枝. 永泰县休闲农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J]. 台湾农业探索,2011,03:36-40.

作者简介:牟连荣(1976—),女,重庆,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上一篇:企业供应链管理下一篇:企业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