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7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素质,乃至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德”历来是我国传统教育的要旨,也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方面。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精湛的专业素养

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不断努力,使自己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首先应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此外还应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等人体生物学科理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体育理论;体育史等学科发展史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器官系统积极参与活动并协调配合,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会产生身体疲劳,有时甚至向人体极限挑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不怕苦、不怕累,通过勤奋的体育学习活动,使自己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体育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一名未来的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晓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体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具有教育能力素养,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具有体育科学研究素养。

(四)广博的文化素养

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文化素养的优秀学生。传统观点认为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教师算不上是知识分子,这种观点在某些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也有所体现,有的学生只注重术科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就可以从事好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了,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种领域都有所涉猎,不断充实自身,因为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

(五)健康的身心素质

体育教师要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身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必须健康。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体育教师身体强健,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受到体育教师健美身体的感染,也会激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工作繁忙紧张,身体健康也是他们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生理健康非常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生理健康外,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可以学会感受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控。

二、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在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倾向,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进入到大学后产生了好好放松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第二,一个辅导员要管多个班,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大学教师不坐班,与学生的接触少。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放羊的感觉,没有约束感。第三,就业压力大,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反正以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学生的人文素质比较欠缺

体育教师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比较欠缺,魏万珍等人在对5所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现代国内外人文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正确率普遍在50%左右。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尤其严重,因为他们要成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欠缺如何能做到“人之模范”?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实践环节的薄弱,相当多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时间为2~4个月,实习点数量有限,一名体育教师要同时指导多名实习生,这样为每位学生安排的实践活动就存在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的体育院校由于经费有限,实习费用不足,只在本校进行实习,缺乏真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环境,也得不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层体育教师的亲身指导,实习效果更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三、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各科教师应讲清每门课程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加强教学评价与学生就业的联系。积极推荐优秀的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第三,请中小学体育教师来学校,结合切身体会为学生讲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提高人文学科的比重

人文学科在发展人的能力,形成良好人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计划中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目前,世界上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另一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本人认为,应将“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体育院校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人文学科所占的比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未来从事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应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一,采取“导师制”。安排一名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跟教助教”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增加学生实习时间。目前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一次教育实习活动,一般都是在大四,建议在大二时就实排一次实习活动,学生通过实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督导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议通过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一,重视对“学”的督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往往重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督导,当督导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督导时,学生会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查教师的”,其实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的结果也最终体现在“学”上,教学督导人员应注重对“学”的督导,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指导。第二,可以吸收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加入到教学督导队伍中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如果在大学期间就参与教学督导工作,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提高教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编辑/于金苗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素质,乃至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德”历来是我国传统教育的要旨,也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方面。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精湛的专业素养

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不断努力,使自己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首先应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此外还应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等人体生物学科理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体育理论;体育史等学科发展史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器官系统积极参与活动并协调配合,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会产生身体疲劳,有时甚至向人体极限挑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不怕苦、不怕累,通过勤奋的体育学习活动,使自己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体育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一名未来的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晓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体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具有教育能力素养,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应具有体育科学研究素养。

(四)广博的文化素养

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文化素养的优秀学生。传统观点认为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教师算不上是知识分子,这种观点在某些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也有所体现,有的学生只注重术科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就可以从事好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了,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该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种领域都有所涉猎,不断充实自身,因为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

(五)健康的身心素质

体育教师要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身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必须健康。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体育教师身体强健,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受到体育教师健美身体的感染,也会激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工作繁忙紧张,身体健康也是他们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生理健康非常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生理健康外,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可以学会感受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控。

二、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在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倾向,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进入到大学后产生了好好放松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第二,一个辅导员要管多个班,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大学教师不坐班,与学生的接触少。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放羊的感觉,没有约束感。第三,就业压力大,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反正以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学生的人文素质比较欠缺

体育教师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比较欠缺,魏万珍等人在对5所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现代国内外人文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正确率普遍在50%左右。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尤其严重,因为他们要成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欠缺如何能做到“人之模范”?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实践环节的薄弱,相当多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时间为2~4个月,实习点数量有限,一名体育教师要同时指导多名实习生,这样为每位学生安排的实践活动就存在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的体育院校由于经费有限,实习费用不足,只在本校进行实习,缺乏真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环境,也得不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层体育教师的亲身指导,实习效果更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三、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各科教师应讲清每门课程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加强教学评价与学生就业的联系。积极推荐优秀的学生就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第三,请中小学体育教师来学校,结合切身体会为学生讲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提高人文学科的比重

人文学科在发展人的能力,形成良好人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计划中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目前,世界上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另一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本人认为,应将“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体育院校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人文学科所占的比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未来从事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应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一,采取“导师制”。安排一名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跟教助教”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增加学生实习时间。目前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一次教育实习活动,一般都是在大四,建议在大二时就实排一次实习活动,学生通过实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督导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议通过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一,重视对“学”的督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往往重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督导,当督导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督导时,学生会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查教师的”,其实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的结果也最终体现在“学”上,教学督导人员应注重对“学”的督导,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指导。第二,可以吸收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加入到教学督导队伍中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如果在大学期间就参与教学督导工作,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提高教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编辑/于金苗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存废引起了巨大争议。2012年5月1日一篇题为《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再次将争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随后,《光明日报》分别在5月7日、8日和18日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此外还有《新华每日电讯》、《山西日报》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性之大可见一斑。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本科毕业论文既具有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为背景,探讨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大致有三种主张:其一,主张应坚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这种观点甚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在这种主张里,还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坚持,但是应对其进行改良。因为“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能更充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与其另起炉灶,从根本上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还不如对现有的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升级,或对相关的测评、考核方法方式进行改良。”②其二,主张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取消。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③其三,主张毕业论文成为多种可选择的形式之一。这种主张认为,简单的取消毕业论文过于武断和绝对,毕业论文和其他形式并列成为可选择的考核机制之一。“…目前要完全‘一刀切’式地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确实还不大可行,因为总得有一种方式或载体,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学了几年的综合素养或成效;而完全靠临毕业时弄成的一篇毕业论文来考察和检验,也过于机械和死板。故而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实践制宜,对本科生综合素养进行毕业考察,就大有必要。”④从这三种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主张看,前两种观点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而第三种主张,显得较灵活。

2 毕业论文存废的逻辑前提

其实,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服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如果毕业论文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则应坚持和加强;反之,则应取消,用其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机制替代。从学者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情况看,存、废的立论基础是统一的,即都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出发。这可从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看出,如,肯定者认为,毕业论文是最具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培养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等。⑤否定者认为,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大多毕业论文都是拼凑、应急之作,发挥不了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折中者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⑥

那么,当代大学生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毕业论文制度有助于这种能力素质培养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学习素质、求实素质、主体性素质、创新素质)和十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调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⑦那么,毕业论文有助于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吗?有观点认为,毕业论文设立初衷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在我国硕博士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已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但人类2l世纪不仅对专业人员要求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实践中,也要善于从大量个别的偶然现象中进行概括总结工作,一方面要为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事实材料,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社会要尽量缩小实际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距离,使更多的实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⑧即便撇开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培养考核机制,仍可在培养锻炼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上发挥作用。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问题而否定毕业论文制度本身。在诸多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观点中,往往将毕业论文工作问题作为取消的理由。如学生抄袭、拼凑、应付等,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指导大量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毕业论文工作问题,而非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

当然,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机制也不符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方法之一。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锻炼学生上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灵活性,推动教育机制创新。

3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虽然体育院校现在多向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除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等术科性专业,还开办经济、新闻、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性专业。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对现行毕业论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顺应体育院校本科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认识。尽管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学生在素质和能力要求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考核机制,对体育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以科研能力为例,体育院校主体专业培养定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否则无法胜任工作。况且,体育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科专业。因此,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制度仍应坚持。如前所述,毕业论文的很多问题是毕业论文工作机制不完善所致,可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解决。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问题,可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并严格答辩要求。

其次,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机制。毕业论文不同于单门课程教学,涉及环节较多,链条较长,向前可延伸到《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向后可延伸到教师、学生的评价。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制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投入保障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虽不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复杂,但要想做好,仍需大量投入。例如,如果要把论文写得言之有物,有实际针对性,可能需要进行小型的调研、访谈,这就需要经费,可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块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投入保障上,可以借鉴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做法,为论文制作提供一定经费保障。二是毕业论文制作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从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最短也需要两个学期,如何对运行在这两个学期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实际上,只要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不会差。现实情况是,虽然各学校针对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控措施,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因此,毕业论文的监控也有待完善和落实。三是毕业论文指导机制。依照目前毕业论文指导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第六个学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直至论文完成。这种机制的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在导师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仅仅认为这个老师面善,论文容易通过而选择。因为,学生选择指导老师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前面几个学期和老师在课堂上接触的印象。二是学生进入论文工作过晚而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接触老师,接触科研工作。

最后,逐步实行培养考核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只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的形式和手段都可以采用。虽然毕业论文的制作对大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方式和手段也过于死板和机械,不利于教育的多元化和因材施教理念的实施。因此,在坚持毕业论文制度的同时,可增加其他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培养考核形式。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六所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教学指导原则、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成绩考核、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结论表明:应明确指导原则,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课程内容,改进成绩考核方法,多途径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关键词]民办 本科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杨锋(1976- ),男,陕西渭南人,西安外事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陕西 西安 710077)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0年科研计划项目“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0JK253)和西安外事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为适应新时期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陕西省六所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借鉴公办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参考国外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能给今后的教学改革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一、研究对象

西安地区六所民办本科高校: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京学院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的图书杂志和电子阅览室的中国期刊网的资料查阅,收集有关文章数十篇,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初步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与方法,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专家咨询法。笔者走访省内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教授,请教他们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体育成绩评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教学文件的制定等方面的最新最权威的看法或观点。

3.问卷调查法。对全体受试对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为591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98.5%。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

三、结果分析

调查的六所民办本科高校中,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大体上都经历了自由开展、逐步规范、改革探索三个阶段。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原则的确定。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思想依据,是解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同时也是要解决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培养的问题。所以,一个合理有效、符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在本文所调查的六所民办本科高校中,都是笼统的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作为其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都没有把这些文件的精神要求和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或体育教学指导原则。在制定本学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或体育教学指导原则时,首先必须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等指导体育教育教学的文件精神所要求的“健康第一;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进取精神”等培养目标。其次,要符合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市场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最后,把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势同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指导原则。民办高校体育应根据民办高校自身市场化的办学特点,依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要突出民办高校体育的特殊性,把健康性、娱乐性、自主性、实用性、生活性等特点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其学习、生活服务;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渴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其娱乐交往服务;使学生掌握的健身原理和方法能为其自主设计、自主锻炼、自主评价服务;使大学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贴近,达到学校体育教育为其个性化发展服务,促使其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体育课程设置。所调查的六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有四所学校选择了“规定必修内容+必修选项+选修”这种模式,这个课程设置模式是一种发展趋势。课程设置都能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的。其中也有部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六个民办本科高校中,有三个学校把太极拳、长拳、广播操作为规定的必修科目,有一个学校把游泳作为必修科目,有两个学校没有规定的必修内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规定必修课设置的武术这个上课内容,原因有两个:一是上课时限一学年,时间太长;二是把太极拳、长拳、广播操作为他们大学体育教学的第一门课,和他们对大学体育课的憧憬有落差。设置规定的必修内容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各个学校选择太极拳、长拳、广播操这个内容有一定的出发点,但学生上课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太极拳、长拳课教学时的身体负荷不是很高,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方面来看,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别的手段来帮助提高运动负荷。建议调整项目内容,缩短教学时间。第二,必修选项中三个学校是一年级二年级都是选项课,项目确定后,在上课期间不允许更改项目;两个学校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开始选项课上课,一个学期更改一个项目,不允许重复选项目;一个学校是在二年级选项,上课时间一年,不换项目。这里有两种问题,一种是一个项目上两年,时间太长,学生容易对该项目失去兴趣。另一种是一学期更换一个项目,上课时数上又显得过于紧张,学生掌握不了多少知识,对其兴趣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综合一下看,把选项时间调整为一学年一轮换比较合适。另外,在调查的学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选项课内容安排多以教授基本技术为主,而我们都有了不错的技术基础,期待更进一步的提高,有这些意愿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球类项目上。由此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的层次上,可以开设初级班和提高班,只在人数、选课条件上加以限制就可以了,初级班上课时间一学年,提高班上课时间一学期。第三,选修课的资源太少,有三个学校选择技术课为选修课,但在教学内容上为重复课或者提高课。在体育课程设置上,适度减少必修课的上课内容,加大选修课的资源,增加学生自主活动课,逐步进行俱乐部化改革。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有65%的学生支持多开选修课,有20.3%的学生支持多开必修课,其余学生选择了“必修或选修均可”,有81%的同学“赞成”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可以调整为:必修规定课(一学期)+选项课(两学期初级班+一学期提高班)+选修课+单项俱乐部的模式。

3.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第一,动态调整练习项目。所调查的六所民办高校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改革初期对学生进行过调查,确定出本校体育课的选项项目,确定完成之后再没有更改,结果就是改革开始的一个年级代表了以后所有的年级。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学生选择—学习—评价反馈—教学评估—反复筛选—确定教学项目设置,这样的调查可以在每一个年级进行一次,这样才能基本满足这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第二,增加项目数量。所调查的六所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项目数量少,难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三,项目教学内容设定单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每个项目的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模式,老师前面教,学生跟着学;太注重规范的技术动作,要求完成动作的质量,考试标准过高。在以后的改革过程中,把体育的健身功能充分发挥,淡化动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运动或者活动的积极性。适当改造上课内容:如喜欢上个人球类项目的学生比较多,但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涨,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没有技术基础学生身上,在教授技术动作的同时,可以适当改造练习内容,使其不但具有健身性,更有娱乐性,比如低栏篮球、低网排球、小场足球、球类游戏等。健康健身类项目可以开设有氧健身操、台阶有氧健身操、有氧拳术健身操、健身慢跑,等等,每一节课可以把众多的教学内容交叉进行,这种项目动作难度要小,学生容易掌握;音乐感节奏感比较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比较喜欢技能性低的项目,如体育游戏、四十二式太极拳、体育舞蹈、形体培训、擒拿与防身等。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动作学习与运动负荷的关系,不能因为不断地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影响到学生练习的连续性;一个是动作学习与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系。跟踪调查表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没有技术水平的学生要多。以篮球项目为例,会打篮球的学生明显比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在锻炼兴趣、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上要多得多。所以在教学上,要尽量教会他们项目的基本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锻炼兴趣,引导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体育课的成绩考核。所调查的六所民办高校中,体育课成绩考核沿用百分制,成绩组成为“考勤(40%)+技术考试(50%)+理论考试(10%)”,属于重视考勤、考试的结果,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进步程度没有计入最终的成绩考核,大学生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也没有对学生最终的体育成绩构成任何影响或者参考。以后改革中,逐步调整这种模式,把参与程度、进步程度、提高的难度等指标引入考核。“参与程度”可以反方向量化,即哪次课练习不积极的学生或者在老师无数次催促下才练习的学生,最后成绩可以减去5分,如有n课次,可以减去n×5分。积极练习的学生不加不减。最终的模式是:“考勤(40%)+技术考试(40%)+理论考试(10%)+健康标准测试(10%)-n×5”=总分。进步程度、提高的难度的因素可以逐步增加进去。

5.教师队伍。所调查的六所民办高校中,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较少,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1.2%,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偏少。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等途径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四、结论

为适应民办高校教育的快速成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定位:确定明确的指导原则,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课程内容,改进成绩考核方法,多途径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应从社会高速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新要求,以体育教学的具体功能出发,坚决树立以“健康第一”“增强体质”“激发兴趣”“缓解压力”“增进交往”“终身体育”等思想为指导,以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为中心,以课内、课外一体化为基础,走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艳庭,王强.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2]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邹继豪,季克异,林志超,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以百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百色学院及同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学生实习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转化为体育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本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百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流沟通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交流沟通在师生之间是互补的,有了良好的交流,才会有好的实习效果。调查得知,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课后总结不及时或走过场,没有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由于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多是靠自我管理,这就容易使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养成自由散漫、不遵守实习纪律等习惯,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实习单位领导及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重视不够

调查了解到,实习单位的部分领导对体育教学实习的重视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不够严格,甚至不负责任。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校的领导不能深入与实习生交流,对实习生的态度不够认真,只追求完成任务而没有让实习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不严格,对实习生上课及课后的评价和指导不够。

(三)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

很多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马上要转变角色,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教师,很多人都不能迅速适应新角色。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老师和学生。作为老师要管理和教育好学生,作为学生又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就是因为这种双重角色使得许多实习生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易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不知所措,到处碰壁。二是实习生在教学方法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做事不够主动等。

(四)组织教学能力缺乏

组织教学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设计能力、施教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设计能力方面,实习生对教案的设计能力不强,譬如一节课应该如何导入、重点难点该如何突出等环节的设计欠科学;施教能力方面,实习生在讲解示范动作上存在口头表达不清楚、动作示范不到位等问题。控制能力方面,实习教师不能及时和有效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不能驾驭好课堂。应变能力方面,在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课堂上的各种问题。

三、提高百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制定严格纪律,进行规范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除了按实习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外,还应该安排专门的带队老师,以便规范管理实习生。这样以来,实习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或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请教带队老师,既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情况,更有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基地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大力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在体育教学、培训方面的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根据最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为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提出尽可能丰富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让实习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要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准备工作包括:专业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三个方面。调查得知,百色学院比较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中学公开课的示范录像或到一些中学进行实地观摩评课等方式,使学生形成体育教学的直观认识。

(四)重视专业理论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陈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做出必要的的硬性规定,对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和要求,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知道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掌握一些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保健常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转型要求,如何培养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加强体育教专业实习环节,优化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效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以百色学院为例,对新建地方本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237);2013年百色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靳军.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11).

[2] 杨洪辉,卢玲玲.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02).

[3] 蔺永琴.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05).

上一篇:体育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体育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