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音乐论文范文

2023-03-25

创新音乐论文范文第1篇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科技满足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而艺术则体现了人们对内在审美的追求。作为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在国外已经有了近30年左右的历史。该学科运用各种新兴科技手段,对作曲家的音乐思维、音响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等进行革新,在科技性、应用性、普及性方面不断开拓,搭建起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引领了世界电子音乐发展的潮流。

21世纪的电子音乐在国际上的发展以“走出实验室”为基本特点,越来越多地与其它媒体艺术形式结合,形成一种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其中,交互式创作技法的发展尤为迅速。一方面,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IRCAM、GRM、GRAME、布尔吉斯,德国柏林、科隆、达姆斯塔特、斯图加特、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音乐中心、伯克立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南加州大学的录音工程学院等学术机构的电子音乐专业实验室、工作室和网络学术论坛为中心,在以各自开发的原创软硬件支持下,大力推动了传统先锋派电子音乐的通俗化、普及化和人工智能化进程;另一方面,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各专业联合会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电子艺术节或电子音乐节,广泛交流了各自的学术成果与艺术作品,并使各自为阵的电子音乐与数字媒体艺术,无论从技术研究或创作表演的层面,逐步走向合作、规范和统一。

近年来我国的“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也同样发展迅猛。各高等音乐院校纷纷建立了类似的专业方向,例如:中央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武汉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与录音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的录音工程、音响导演和电子音乐专业等。此外,拥有类似专业的院校还有四川、广州、沈阳、天津等众多音乐学院、传媒学院等。其中,上海音乐学院的“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学科建设,在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一、学科建设历程

回顾学科建设的历程,短短十年,在传统学科划分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出一个具有优势特色的新兴学科。1997年,上海音乐学院在原作曲指挥系的架构内设立了音乐音响导演(录音艺术)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独立发展为“音乐工程系”,开设了侧重艺术的“音乐设计与制作”和侧重科学的“音乐科技与艺术”两个专业方向;2008年,为适应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需求,又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可以说,“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是从传统作曲学科和录音艺术中脱胎出来的、文理交叉的一个新兴学科,具有应用性、工艺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它以音乐工程系的师资力量为核心,同时联合了艺术管理系、现代器乐打击乐系和音乐剧系的部分相关教师组成学科梯队,这种跨领域、跨系科的体制创新模式,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建设发展状况

1.该研究方向与学院学科建设发展

响应上海市教委关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理念,上海音乐学院自1996年以来就积极投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2003年,音乐工程系作为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音乐学“电子音乐设计与制作”方向获得资助。2005年,上海音乐学院成功升格申报了两个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和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电子音乐设计与制作”作为优势学科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其它两个方向为“作曲技法探索与创作”和“作曲理论研究与应用”),在学科建设方面又取得长足发展。“优势学科”总带头人杨立青院长以其在学科战略发展上所具有的敏锐观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为使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学科不仅仅在高雅的学术性音乐创作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在应用型、普及型、科技型的应用音乐设计、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以及音乐传媒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提升教育理念,更新办学思路,改革教学体系而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学科建设规划。

2007年底,在上海音乐学院两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基础上,再次整合科研资源与学科优势。通过教育部严格筛选,按照教育部学科目录,以“音乐学”成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作为该学科六个研究方向之一(其它五个方向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与研究、音乐形态学研究与应用、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史、当代音乐文化批判),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更重要的台阶。

2.科研、人才、基地并重的建设模式

上海音乐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一直秉承科学研究(以课题规划与项目实施为主)、人才培养(以团队成员及其研究生梯队建设为主)、基地培育(以重要学术活动、学刊创编与网站建设为主)三大任务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运作。可以说,“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通过近4年多的重点学科建设,已经逐步受到全国同行更广泛的关注。在基础设施、人才梯队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1)科研成果展现

2004年该学科获教育部、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院校全相位音乐工程基础实验基地项目”立项,2005年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计算机音乐基础”项目立项,2006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音乐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点项目”立项,2007年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数字音频技术”项目立项,2007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立项,同期获教育部、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院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立项,2007年首次获得上海市科委“音乐声学(声乐艺术)重点实验室”立项,同时获得“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科研项目”立项等,立项到位经费达2200万元。

(2)人才梯队培养

学科现已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梯队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相对稳定、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学科有人员30人,其中教授8人(占27%),副教授6人(占20%),讲师及工程师10人(占30%)。已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年龄上是老、中、青的合理搭配。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专家担任,主要负责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教学改革,使教学手段向现代化发展。通过一系列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本学科梯队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大大增强了属于前沿学科的电子音乐、新媒体艺术创作、音乐科技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国内竞争实力。与此同时,广泛关注音乐的应用性研究,不断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

音乐制作和音乐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商业化要求我们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性的实用人才,同时也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原创性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影视、游戏、动漫、流行音乐、电子音乐、音乐声学、音乐科技等方面的创意、制作、营销、研究等各方面的艺术与科技复合型应用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3)学科基地建设

目前该学科方向的科研硬件基础建设已实现的项目主要包括:多声道电子作曲实验室、全数码多轨录音棚、多媒体非线性工作站、音乐会实况录音系统、音视频设计工作室、音乐声学实验室、音乐软件工程实验室,电子、新音乐演播厅,数字媒体艺术展演厅和多媒体设计实验室等。

完成的大型学术研究与交流项目主要包括:参加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主题歌中文版创作及主会场演出、十数场高水准的国际作曲大师班及专题研讨会、2006年协办亚洲艺术科学年会暨数字音乐主题研讨会和多媒体音乐会、主办2007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2007年于著名的德国科隆音乐节上由主办方资助、广播电台资深节目主持人主持举办了“来自上海的问候——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参与协办了2007年上海国际电子艺术节展演暨开幕式新媒体音乐会。建设期间还参与了本学科特聘教授谭盾主持的河南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特奥会音乐征集、2010上海世博会会标征集、电影夜宴、东京审判等项目的音乐设计与工程制作等。当前本学科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学位培养体系已经完备,无论从科研上、教学,还是从创作上、实践成果上看,本研究方向都已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领先地位。

该学科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外,还将成为原创音乐、创意产业的研发基地,将对中国的各项重大政治、文化、娱乐和商务活动的音乐需求进行直接支援,特别是它将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扮演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该学科将全力以赴,为建立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将创作、设计出一批代表上海、中国和世界最新潮流、最高水准的新媒体艺术和电子音乐作品,以及适合大众口味的普及性音乐作品和音乐娱乐产品,同时,拿出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音乐科技成果,并出版发行出一批音乐科技类教材和教学软件,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专业音乐和普及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海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专业则是与上海音乐文化产业、音乐教育产品、音乐信息传播相关的人才培养基地,它与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高度吻合。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外企厂商以及部分国内企业开始与该学科洽谈有关合作项目,联合研发产品、委约创作、进行学术合作与联合办学。国外大学如美国伯克利大学音乐学院、纽约曼哈顿大学音乐学院、日本东京数字好莱坞学院,科研机构如法国著名的IRCam、GRM等国家音频科学研究所,外企厂商如美国SE电子音响公司、日本Roland公司等等。

当前,该学科正积极展开与国外、国内著名数字媒体艺术大学的联合办学,认真抓好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拓宽学生观察视野,争强创新意识,提升其在业界的竞争实力,培养一批人才市场需求的综合性艺术产业人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力争建成一个以电子音乐设计为主干,以应用作曲和现代传媒科技为两翼,熔艺术与科学于一炉,集创作、演奏、制作于一体的交叉型、产学研一条龙的新兴学科。

三、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音乐艺术与科技和谐

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全社会知识分工体系、服务社会大众文化生活。因此,上海音乐学院在建设“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学科时,将更加努力地面向社会音乐文化需求,积极承接并参与上海市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种音乐创作的重大项目和一般性娱乐项目,如上海市文化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社会文艺团体、企事业、部队、媒体等单位的创作与制作项目,以及音乐数码产品的科研联合开发项目等。根据形势的发展,在学科架构内“东方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改革创作机制和研发体制,推动原始创新,将音乐创作、制作置于新媒体艺术框架制作之中进行综合开发,产生更多的交叉性课程或研究方向。

根据上海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要求,上海音乐学院“当代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将更加面向社会文化需求,开辟符合当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新专业和新方向(现已开辟了音乐设计与制作(录音艺术)、音乐科技与艺术、艺术管理、音乐剧、现代乐器表演等专业),为上海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借助科技的手段,构建音乐和谐。

吴粤北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

陈婷婷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创新音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可围绕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个性品质因素来展开,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具备良好的创造品质。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创新教育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思维多是笼统的,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其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的界限很模糊,所以此时还不宜采用专门化的培训培养创造力,而应主要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幼儿喜爱的音乐、舞蹈等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审视我国的幼儿音乐教学

近30年来,我国幼儿音乐教学经历了从开始的创新教育被忽视到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幼儿音乐教师只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一定的数量的歌曲、舞蹈,而不甚重视幼儿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人们意识到80年代的幼儿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天赋,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人们开始呼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但这一时期的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主要还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没有真正触及到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舞蹈教学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师已经注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先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情绪等,让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自由探索。发现幼儿做得好的动作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创编出更好的动作。到此为止,教师都在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创新并没有坚持到最后,教师没有把幼儿创编的动作编排到舞蹈当中,最终教给幼儿的完整舞蹈还是事先准备好的那套动作。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让幼儿进行了创造,但没有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创造的成功感。因此。这一时期的创新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的变化,没有真正体现其价值。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创新和创新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了时代的要求。为了调查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情况,笔者向部分幼儿音乐教师发放问卷,以分析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创新教育的现状。这次调查,笔者共收集到来自幼儿教师撰写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346份。从这346份音乐教育活动目标中,可以看到幼儿教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差异。选择“没有提及创新教育”一项有241人,约占总人数的70%:选择“笼统地提出创新教育”一项有28人,约占总人数的8%;选择“创新教育创编歌词、动作”一项有59人,约占总人数的17%。选择“详细论述创新教育实施步骤”一项有18人,约占总人数的5%。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却不知如何渗透,只能将创新教育停留在创编歌词、创编动作的水平上。

二、音乐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心理学界,创新能力是一个仍有争議的焦点问题。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个性品质因素。但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三要素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的、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济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得激励和保证作用。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围绕这三个要素实施创新教育。

(一)创新活动的基础: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不等于创新能力,但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从事较高水平的创新活动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样,在音乐领域内进行创新活动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为不同风格的乐曲配上不同的打击乐。幼儿要完成这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任务,首先要清楚每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特色,其次要学会演奏打击乐器。具备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但是,音乐教育活动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应该坚持启发引导式教学,渗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过早更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知识技能。

(二)创新活动的核心: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本文着重讨论思维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含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首要的一步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发散思维,即以整个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演绎步骤,以整体跳跃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提出猜测的结论,然后以集中性思维为主去推理,得到假设,并寻求支持的事实和实例。例如,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碗、碟、桌子、瓶子等)演奏乐曲。这是一个创造水平较高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可先让幼儿在正式演奏前自由地玩弄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件物品敲击之后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有轻有重、有响亮有暗哑,而且同一件物品由于敲击的方式和敲击的部位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幼儿利用发散思维充分探索、充分想象。探索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一首欢快的乐曲配器应该选用何种“乐器”、如何演奏,这一过程具有较高的分析综合水平,促进了幼儿集中性思维的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中,虽然幼儿敢于想象、乐于创造,但经验贫乏、表象不丰富、技能不成熟,使创造的总体水平显得稚拙、简单,并常出现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幼儿提取创造的“思路”,并让幼儿学会自己提取创造思路的策略和方法。例如,音乐欣赏《小鸭看花》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开出各种形状的花。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鼓励幼儿“开出的花要跟别人不一样”而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可能最终并不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在鼓励幼儿创编动作的同时告诉幼儿,开花有多种方式:可以把自己整个身体当成一朵大花,四肢是花瓣;也可以和

其他小朋友合开一朵花等。这样经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理清了创造的思路,不但在这次活动中可以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开花造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创新活动的动力和保证:良好的创造品质

创新结果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创新结果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被人们认可;而消极的创新结果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违背,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确保创新活动产生积极的效果,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创造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大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三十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取得积极创新成就的多为自信、有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人,而创新成就小或产生消极创新后果的人多半是缺少这种品质。可见,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理想、理念、意志、性格等,与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创新能力系统中的个性品质要素包括创新的动力因素和导向因素。动力因素的核心是求知欲。例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让幼儿为乐曲配打击乐器。可先让幼儿自由的玩。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每件打击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这样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寻找为不同乐曲配器的规律,从而激发了兴趣和好奇心,唤起了求知欲,形成了创造的动机。在导向因素中,理想、信念是关键,意志的顽强性即毅力的品质起着保障的作用。为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首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幼儿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滿足幼儿的求知欲,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挫折甚至失败,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实干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独特探索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及时对创造结果的人文价值进行讨论。例如,音乐教育活动应多给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让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再如,创编歌词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哗众取宠、创编歌词内容不健康时,应组织全班幼儿认真讨论,让幼儿明白只有积极的创造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总之,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观,把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和促进幼儿主动中学习获得知识的教育观,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以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作者简介】杨宁(1969- ),男,广东廉江人,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讲师。

(责编 黎原)

创新音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教育教学事业也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教育方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初中是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最强的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特点,结合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具体形势,浅谈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引言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初中生所学的诸多学科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现代化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而优质的音乐课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学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不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是将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原有的、陈旧的思想、技术和观念等抛弃,从而培养全新的思想、技术和体制、观念等。而教育领域中所涉及的教学创新则是指利用新型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其创造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是从初中音乐教学的角度,将创新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现代化音乐教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断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传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初中生的课时量较大,学习科目较多,所以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初中生的音乐课,而将重点放在其基础学科上,而且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并不是很高,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以听录音的方式来模仿其中的音调从而进行歌唱,这种将音乐课教授成歌唱课的现象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数见不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使得音乐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少参与[1]。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并不能学到很多音乐知识,其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只有创新音乐教学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使其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三、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作者表达情感和心境的方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要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创作者的不同作品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本身,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现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在初中七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有《青春舞曲》一课,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就要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结合作曲家王洛宾先生的生平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创作经历来体会这首歌中的地域风俗和思想感情;其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教师要在营造氛围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从而对以这首《青春舞曲》为代表的新疆地区的民歌的特点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欣赏并学唱这首《青春舞曲》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了解各民族民歌的不同特点,以使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多媒体技术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角色定位可以学生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从而更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另外,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不开的,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单向教授[2]。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将歌曲分段演唱,并找学生对其演唱进行鉴赏打分,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能够使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不断提高。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学。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茉莉花的图片、视频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又感受到茉莉花清丽、纯洁的美,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使学生对乐曲《茉莉花》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有关茉莉花的动画,以及知名歌唱家演唱歌曲《茉莉花》的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歌曲及其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其教学效果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各种事物改朝换代如此迅速的背景下,教育教学事业也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初中音乐创新教育方法是教育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音乐及其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好音乐学习的氛围,这样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婷.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王晓丽. 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10:176.

创新音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大流,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的创新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小学音乐作为学生除语数外之外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无非是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作为刚刚进入学校学习不久的群体,其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都还十分不成熟,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小学音乐课程因为没有语数外等学科枯燥,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既要考虑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提高,也要考虑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并且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社會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二、具体的教学措施

1.营造有利于学习音乐的课堂氛围

音乐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程的学习,除了基本的课程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出相应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内贴一些柳叶、花朵之类象征着春天的事物的贴纸,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春天真的到来的错觉,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歌曲所流露出的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2.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创新教育着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虽然说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导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习毕竟还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们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课堂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都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听老师讲就可以了,不必进行太多类似提问、质疑等课堂互动。因此,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就经常会出现老师在上面卖力地讲授,学生在下面却异常安静的情景。这样的课堂不仅显得十分的沉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还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在实施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担任起相应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唱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表演,模拟划船的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3.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教育的进程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下去,而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解放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着重培养其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这首歌,同学们知道外婆的澎湖湾是什么样子的吗?”然后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心中的澎湖湾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教师在这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指导,不可因为学生的想象与自己的要求不符就批评学生。因为,小学生作为一个认知水平还比较低的群体,其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一定会存在相应的不足,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是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盲目地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善相应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自主愉快和谐的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立新.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2013(01).

[2]叶青.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3).

[3]乔燕.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05).

创新音乐论文范文第5篇

上一篇:音乐生活论文下一篇:音乐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