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

2024-01-07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1篇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培训市场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还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未来10—20年中国将是全球增长潜力最巨大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市场。

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教育培训业将达到6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中国教育培训市场“遍地黄金”的背后乱象丛生: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广告泛滥、培训人员鱼龙混杂、携款逃跑事件时有发生、行业诚信度下降……

“当前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发展不均衡,优质品牌寥寥无几,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表示。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培训市场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还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培训业乱象丛生

各种培训机构可谓是“多如牛毛”,ABC外语培训学校、金世纪教育、博瑞教育……在北京南三环一段不到600米的路程,十余家教育培训机构比肩而立。“初高中生名师一对一辅导”、“英语速成”、“会计证考试培训”、“100%推荐就业”……形形色色的培训课程让人眼花缭乱。一幅广告宣传语更是醒目:“今天,你培训了吗?”

有调查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平均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大约30%用于教育培训。粗略计算,中小学培训市场的前景高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

据悉,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于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课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短暂政策空间,使得很多社会机构都热衷于兴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其核心业务就是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为主。但随着政府政策的逐步调整,这些学校最终拆分归口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重新恢复的出国留学热潮,催生了一些私立教育培训集团,它们改变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利益格局,并最终推动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标准、教学标准和服务标准的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急速增长。民营资本广泛进入,外资培训机构不断“攻城略地”,一方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不少领军企业,但另一方面,种种乱象应运而生:诚信度不足,水平良莠不齐,监管难言有效,恶性竞争加剧,倒闭卷款事件时有发生……

盲目扩张

“什么职业最热,相关的培训班便会闻风而动。”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火爆起来。考证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需求。不过,资格认证考试名目繁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的现象相当严重。

据悉,我国每年有近1亿人参加各种培训,但近八成仍是工作技能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其中,每年有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培训,有近500万人参加英语培训。中低层次培训仍然是市场主流。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升级、行业分工细化步伐的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志坤同时表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随着教育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细化,市场则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课外辅导、网络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英语培训等方面。比如英语,如今已细化为商务英语、口译、英语教辅、托福、雅思和考研英语培训等多个分支。再比如青少年课外辅导课程,也已细分为中小学课外辅导、重要考试培训、高考复读、个人素质化培训。

据一些机构统计,目前国内少儿培训市场规模超过300亿人次,并且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培训教育业的支柱。目前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已达到5万家之多;预计在未来的五六年中,婴幼儿教育市场将达到上千亿的规模。

在市场的巨大诱惑下,每家培训机构都在跃跃欲试,各种培训名目随之而来。

为了抢占市场的先机,各家课外辅导机构都在名校集中、交通便利、临近小区的地方设立分校,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近年来教育培训业呈现集团化发展趋势。继2006年国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集团在海外成功上市之后,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纷纷效仿:2010年,安博教育(微博)集团、环球雅思、学大教育相继融资并在海外上市。

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称,“在公办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培训成为一种趋势。他们追求规模的扩张,就容易产生师资和教育质量难以达到同质化的问题。融资进入可能给教育机构带来盈利等方面的压力,因为光就师资来讲,这不是一个短期内能迅速扩张和成长的。”

产业化之争

如今,“教育产业化”已在各地官员的口中喊得震天响,一些地方也已搞得如火如荼。然而,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表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出教育要产业化。他认为该问题作为学术研讨是可以的,但是各级政府制定教育和经济政策应避免用教育产业化的概念,不能以教育产业化的思想来指导教育发展,更不能把发展教育作为政府创收、摆脱财政困难的手段。

那么,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是什么力量喊起来、搞起来的?细究起来,“教育产业化”气泡之所以越吹越大,一些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官员,甚至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功不可没”。

一份资料显示,对于教育产业化,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对统一,他们多从专业角度出发,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者非官方论坛上对教育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表示谨慎的赞同,认为我国教育投入远远不够,将“产业化”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可以摆脱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而且能够开拓教育发展的新领域,这也是“与国际接轨”。

当经济学家“教育应当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的言论一出,民间对此争论不休,一直未达成共识。但这并不妨碍教育产业化的“浪潮”。经济学家的观点形成一边倒的强有力声势,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及学校领导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教育从此可以成为赚钱机器,成天也在大小会议上高呼“做大教育产业蛋糕”,恨不得立即把“教育产业化”列入地方人大或政府文件中。据说某些地方官员还曾产生对高中阶段教育不仅要“断奶”,而且要让学校创收,上交财政的想法。这其实是在推卸政府本来应负担的投资教育的责任。

据了解,在“政府从未提出教育要产业化”的消息披露之前,教育部虽没有一份正式文件肯定教育产业化,但好像也没有发表过明确否定教育产业化做法的言论。故而,在教育产业化思潮促使许多地方不顾实际争相大规模圈地修建大学城的今天,在教育产业化已成为学校乱收费的挡箭牌的今天,教育产业化成为各方牟利的借口。面对规模扩张和教育经费不足,部分高校采取了某些应对措施——市场化策略,尤其是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开始发生了变化。例如,在我国出现的最初被称之为“二级学院”、今天被称之为“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就是一种市场化策略。但这种市场化策略与国外大学基金会的做法有极大差异。无论是基金会还是独立学院,都与高等教育经费不足有关,或者说,他们都在成为弥补高校经费不足的一种手段。但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其彰显的意义和价值则完全不同。

那么,经济学家们当初构想的教育产业化的正确方向在哪里?到目前为止好像仍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教育产业化上曾进行的成功尝试。几十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辟了学校工业园,使教学活动、科研成果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彼此推进,最终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这就是“硅谷”。之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开辟了一些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如新型材料的运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生物化学的广泛应用等。

这至少说明,国际名校在推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绝没有动摇学校传播知识、追求学问的神圣地位,更不是构筑其商业地位。而我们许多地方、许多学校的教育产业化似乎恰恰相反,几乎已将产业化等同于“商业化”。而教育具有的公共属性和公益性,才应当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冲击传统

教育培训市场要健康发展不仅靠资本,更要遵循教育行业自身规律。

在专家张亚哲的眼中,教育培训市场需要解决诸多迫切的问题,培训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更值得深思。教育培训的繁荣,不应当仅仅是“资本的狂欢”,或多或少担负了价值观引导等更为深广的内容。

“当前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发展不均衡,优质品牌寥寥无几,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准确的市场地位和战略目标。”一位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大学教授表示,到目前为止,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力量,缺少课程研发力量和专职培训师,培训机构实际上只起中介作用:从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之后,到社会上去找培训师。这样的低投入导致低产出,培训质量理所当然会变得越来越坏。

“选择教育培训是购买服务的过程,更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种投资。”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指出,教育培训市场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真正从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出发,不要夹杂着非正当的利益,甚至欺骗误导学生。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表示,既然中国的高考体系不能改变,而且改变可能确实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那教育机构就要想办法在这个框架之内如何同时变,让老师变,并由老师逐渐推动,慢慢让教育体制也跟着变。

他认为,未来几年内,教育培训行业必然经历大洗牌的过程。首先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洗牌;政府必然会出手治理民办机构和公立学校私下交易的情况,教育培训机构还要经历资本和自我革新的洗牌,才能浴火重生,才能真正把教育产业做好做强。

杨志勋教授则认为,现在的教育偏重于提高人在技能上的竞争力,是谋生。目前我国的教育面临着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咱们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不能只是在现有的教育理念上延伸,而是要站在人类长远的高度上,从时代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一个人身上的教育失败了,对这个人而言,就是毁了他的一生。

巴学园的创办者李跃儿说,“这件事没有补偿的机会,所以需要在这方面有灵气、有悟性的一个人去全身心地致力于这个事情的研究和探索,并把他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不要走弯路,因为教育没有弯路可走”。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2篇

一、当前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

1、产品包装设计时用户的参与度变强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 生产产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 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 在过去产品的生产和包装设计是以卖方市场为主导的, 由于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通, 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难以建立直接的联系, 因此, 多是由生产产家来决定产品的包装设计形式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交流信息的时候, 也变得更加的容易了, 这样就逐渐在市场上形成了买方市场, 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 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反馈给生产厂家, 这样用户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 参与力度也更强了, 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产品的包装设计由单一朝着多元方向发展

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商品, 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产品, 但是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精神追求也相应的提高了不少。用户在选择某一种产品的时候, 也已经不再单一的从产品的价格和实用性等方面来考虑问题, 他们可能会更多的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外观、设计等等, 笔者曾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 发现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 如果产品包装设计的有新意, 独特, 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购买者更多。用户的需求变化, 迫使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 生产厂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在设计的时候, 融入到设计中的元素变多了, 产品包装设计由单一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在发展理念下做好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措施

1、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为产品包装创新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在发展理念下要想做好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 笔者认为第一步需要做好的工作, 就是要做好市场调研, 市场上各色商品林立, 这些商品的包装有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比如说, 有的产品是甲模仿乙, 而乙又模仿丙, 但是也有需要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 具有自身的特色、独树一帜, 并以此吸引用户的眼球, 提高了销售份额。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进行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时, 需要先做好市场调研, 市场是有最为全面的信息, 产品包装设计者能够根据市场上的提供的种种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 寻找设计灵感, 而且市场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 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与时俱进, 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设计出令更多人满意的产品包装。

2、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与用户的交流

生产厂家在进行产品包装的时候, 之所以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除了要保护产品以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要吸引用户的注意, 提高产品的销量, 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 因此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 用户的需要也是生产厂家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上文所述, 在卖方市场主导的背景下, 由于信息渠道单一, 用户很难将自己的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 致使商品的包装设计方案多是由卖方市场主导的。但是在当今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经济的发展, 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用户能够利用互联网第一时间将自己对于产品包装设计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反馈给生产厂家, 这样的话厂家也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所以说, 在进行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的时候, 生产厂家还要学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 采集有用的信息, 做好创新设计的相关工作。

3、紧扣发展理念, 做好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

发展理念实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理念, 它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理念,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不同的。比如说, 在过去,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弱的时候, 生产厂家在进行产品包装的时候, 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少, 产品的包装设计较为单一, 但是在现在, 单一的产品包装设计理念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 产品包装设计必须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所以说, 笔者认为在当前进行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时, 设计人员需要紧扣发展理念, 以大环境为基础做出调整, 比如说当前人们注重环保, 在生活中也十分注重低碳消费。所以, 笔者认为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时候, 也可以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中, 使产品包装能够更加的完美, 符合用户的需要。

总之,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不同时代的人对于产品包装的认识也大不相同, 做好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 对于产品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时代, 要在发展理念下做好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并非易事, 它需要考虑的因素极多, 比如说资源问题、环保问题、用户满意度等。笔者认为要做好发展理念下的产品包装设计, 必须要学会与时俱进, 不断的创新包装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要:产品的包装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商家在进行产品销售的时候, 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进行销售的时候, 包装精美, 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 往往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 在进行产品包装的时候, 如果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包装, 是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时候, 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 分析在发展理念下该如何进行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 以求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发展理念,产品包装,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 郭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现代包装设计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 (08)

[2] 王琪.无印良品包装设计中的迹象论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 (01)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 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 那么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将很难进行。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低。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那么他们的工作态度必然会不端正。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的进行, 这对于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巨大的。其次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为低下。这种危害体现在, 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准确的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使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产生误差, 这对于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极为巨大的。最后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较低, 执行力也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低下, 那么整个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缺少交流

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 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缺少交流。在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 将会严重影响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如果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缺少协调与沟通, 那么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将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技术先进性

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 就是将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技术先进性。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涌现出来, 这些先进技术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 我国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中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撑, 这就导致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效率严重降低。

二、解决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1、提高视觉传达艺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解决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一个方法, 就是要提高视觉传达艺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 要从每一个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入手, 管理部门可以针对那些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使这些工作人员在应对复杂情况下的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时, 也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 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其次, 针对这些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 可以通过奖惩制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消极态度, 从而使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最后, 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 交流小组的方法促进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从而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的交流沟通

解决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二个方法, 就是要加强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只有进行正确有效地协调与沟通, 才能使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正常地进行。与此同时, 有关管理部门可以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同时建立交流沟通意见反馈小组, 从而使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 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创新设计评审小组, 从而促进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将新技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相结合

解决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第三个方法, 就是将新技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相结合。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 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相结合, 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精度。

三、结语

在本文中, 我对现如今我国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并且针对这三个问题, 提出了几点解决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帮助, 共同促进我国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工作的发展, 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创新理念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只有掌握了创新, 才能从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设计理念是创新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利用创新的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 对设计工作进行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从而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那么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正式符合了创新设计的理念, 将创新设计方式应用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 从而使视觉传达艺术更加新颖, 更加吸引眼球。

关键词:创新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 叶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大家, 2014 (01)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4篇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这一新兴的艺术概念中, 需要着重的把握“视觉”和“传达”两方面, 即信息发送者们将其设计的产品, 使人们能够通过视觉直观的对其欣赏, 将其产品中的内涵传递给人们, 从而达到共鸣。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 特别注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同本企业的产品、标志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的就是使人们增加对其产品的印象, 进一步加深其对产品的了解。一般在对企业的商品及标志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时, 设计者们必须立足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 对其企业标志进行设计, 在对商品进行设计时, 前提必须是充分的了解其商品的特点。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才能对设计中相关文字、色彩等元素进行准确地把握, 提高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关注度,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据了解,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这一概念是从商业美术这一角度发展而来, 所以其设计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中, 对于商业的发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但随着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该艺术设计方法已经被推广到各个领域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多元化的, 一方面是利用理论专业知识对其商品的包装宣传进行设计, 促进其商品的宣传, 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改革开放后, 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越来越高, 通过很多进口商品也逐渐在我国市场中出现, 所以为了进一步的满足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要求, 提高国内商品的竞争力, 其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需要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注重其设计理念的创新。

二、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一) 坚持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精神世界都在不断地发展, 所以其审美能力也有所提升,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其商品的宣传, 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 注重其设计理念的创新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新形势下,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更喜欢具有便捷性的商品, 所以设计者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把握人们的需求, 使其设计的商品更加方便, 提高商品的新颖性, 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宣传, 进而其商品的销量有所增加。

(二) 立足实际生活

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其设计理念是设计者们立足于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进行创新。因为其设计的商品服务于大众, 所以设计师们就需要结合社会实际生活, 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丰富与创新。不仅需要对商品服务的群体其文化素质进行调查, 还需要分析其审美要求, 并结合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 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 有所依据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使其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 追求个性化创新

设计者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时, 其个性理念在其设计理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将其个性化融入创新设计理念中, 将会使得其设计的作品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同时也能充分的体现设计者自身的设计水平。所以设计者就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论专业性, 多参加类似的教育与培训, 不断的积累自己的设计实践经验, 设计者可以利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以及联想性思维进行个性化创新, 立足于传统理论基础, 进行创新。比如, 随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以设计者们就可以在其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产品。

(四) 设计方式的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其传达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将其设计理念传递给大众, 所以就需要注重对其传达方式进行创新, 比如注重对其视觉语言进行创新, 在掌握专业的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设计者可以将其与商品有关的文字、色彩等表达方式进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地得到推广应用, 设计者们在进行艺术产品的设计时, 要充分的结合信息技术, 将其设计理念通过三维立体或者四维空间展示出来, 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有效的提高其设计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 由于设计者设计的产品其面对的大众主要是我国人民, 所以在创新其设计理念时, 必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充分的了解, 在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发展形势下, 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 不仅增加了人们对其产品的喜爱, 同时也有效的发扬了我国的中华文化。最后, 随着绿色生态社会的建设, 在进行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非常重视起环保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创新其设计理念时, 除了注重其实用价值, 同时不能忽视其环保价值, 兼顾实用与环保更受大众的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时, 注重其设计理念的创新, 是立足于现代化的发展, 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有利于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为了使得其设计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创新时, 就需要注重立足于社会生活, 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 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并充分的利用其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 与时俱进, 注重其设计的产品能够充分的体现其实用价值及环保价值。重视其设计理念的创新, 是因为在不断的创新中, 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这一新型概念应运而生。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利用视觉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探究, 通过在艺术设计中采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的传递。一般我们经常会在包装设计、形象设计以及室内外设计中运用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这一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其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进行简单概述, 具体的阐述创新设计理念如何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具体实施。

关键词:创新设计理念,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乐.分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包装世界, 2015 (6) :30-31.

[2] 崔可.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美术大观, 2014 (3) .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营造积极的教学文化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实施取决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翻转课堂能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入高校教学的契机,高校图书馆能够助推翻转课堂在高校成功开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校图书馆    教育质量

翻转课堂源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位化学教师2007年的教学探索——先是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后来发展为“学生提前在家看视频、听讲解,腾出来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巩固”的翻转式教学模式[1]。由于这种新的模式学生乐于接受,但受限于“录制教学视频”的现实障碍,令一些教师望而却步。2010年随着可汗学院的出现及网络进一步覆盖,大量优质教学视频的免费提供降低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从而受到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翻转课堂进入全球教育工作者的视野。2011年全球教育领域MOOCs的崛起进一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借鉴——加强“互动与反馈”和倡导“在线学习社区”——帮助学习者在参与翻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全程沉浸感”[2],极大地提升了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其影响迅速扩展至全球,并日益受到热捧。2013年,翻转教学网研究中心发布了《翻转课堂白皮书》,分享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翻转课堂主要的研究、实验和成功经验,向全球教育界推广。

1.翻轉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优势

1.1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实施翻转教学法的学生通过做好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前期知识准备,激发对所学内容的动机、态度、兴趣等情感;教师需要汇总全体学生观看视频后的问题反馈,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及学生评价方式等,以保证教学与学习者程度的适切性及评价结果对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促成等,这一流程符合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三步骤:阐明学习必需的先决条件;研制实施的程序;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产生的结果;说明翻转课堂是学生达到掌握目的极其适宜的途径及策略,实现学生的掌握学习。

其次,翻转课堂倾向于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方式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3],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学习笔记及小组互助合作时的态度、呈现、逻辑思维、互助合作精神、讨论发言的质量、创造性等学习动态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和记录,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情景下挖掘学习动力和潜力。

翻转课堂通过掌握学习及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交流、实践与管理、科学思维、综合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迎接信息化时代挑战的能力。

1.2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要求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现代化[4]。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把信息技术及资源看做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习惯把教材、教学活动、共享资源等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呈现。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的翻转课堂利用网络通信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等创设“沉浸式”的信息化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个性化、信息化学习,实现教学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成效不显著的问题[5],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成为未来全球教学变革的走向。

1.3翻转课堂有助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翻转课堂的“课前传授+课上内化”教学模式促成了环境、教师、学生等多种教学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成为师生创造与展现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成为师生迸发思想火花、体验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超越的空间,摆脱以往课堂的机械重复、缺乏创新带给师生的枯燥感和工具性,提高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持续和积极的互动,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课程,将学习视为积极的活动过程。

翻转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在引导、指导的过程中产生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进而出现质疑、探究和求真,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关系: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研究者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情感上的支持者[6]。互动的课堂与师生角色的转变营造出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催生出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学文化,真正触及教育教学的本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昏昏欲睡、被动消极的高校课堂文化。

1.4翻转课堂有助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兴起与进展》中曾说过,缺乏能够对学生带来个人影响教师的高等教育,就像是北极的冬天,只能产生冰封、石化、铁铸的大学,其他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教师队伍决定了教育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由于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进行翻转,即通过网络“让学生提前自主观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制的教学微视频”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腾出来的“课堂时间则被用于分组讨论、提问、实验等互动式、深入的学习活动”,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外,还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的信息素养、课堂组织技能、人际交流能力等,才能开展个性化、信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相长中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样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至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

由上可知:翻转课堂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7],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营造出了积极的教学文化,打造出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2.1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

在中国“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习惯。翻转课堂重新建构学习过程且颠覆教师的角色任务,由教师率先打破和教育环境之间旧有的平衡而置身于一个新的不确定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那么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多此一举”的。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认同至关重要。

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要确保“课前传授中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及“课上内化中高效进行了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8]两个环节的有效落实,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成功“翻转”。

2.2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又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鉴别和推理完成。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要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知识、技能和检索工具,从各种不同信息源迅速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承担起网络教学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等;能对学习过程、教学流程进行观测、监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信息敏銳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进而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流及应用;能通过人机交互环境,应用研究式、协作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攻克学习难点。

2.3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由于翻转课堂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的面对面学习”两部分,跨越同步与异步、虚拟在线与实时交流[9],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视为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真做好课前任务设计,制作出相应的交互式教学微视频及反馈练习,学生课前观看学习。由于这些视频可以重复播出,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自主开展新知识学习,并通过在线提问、讨论及练习反馈等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从而创建协作式学习环境。

可以看出,师生双方都需要通过数字化终端访问学习支持系统,而学习支持系统都运行在网络环境下,为此家校双方必须购置数字化终端设备,才能方便师生便捷地访问学习支持系统,存取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实时进行在线学习等。

3.翻转课堂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3.1翻转课堂能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入高校教学的契机

要根本消除高校图书馆边缘化走势,教育一方需要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一旦机会出现,图书馆一方必须能够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抓住契机,形成合力。好比列车带动车厢是通过连接件牵引的,“连接件”的两头——教育需求与图书馆,就像两只手,要在“连接件”这一结合点上互相紧握,才能传递牵引力。

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固定的教学内容在固定的教学时间与固定的教学空间内给予固定的群体,形成知识的硬性输出与输入及教学的封闭式管理。教学的“围城”使得“墙”内的师生囿于困局,而“墙”外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很难融入。翻转课堂将“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两个环节发生翻转,打破“围墙”、开放课堂、活跃师生,让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走进教学,真正解放教育生产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使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权威的网络平台、专业的人才技术和海量信息资源的“浸泡式”利用,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广大读者和用户。翻转课堂正是高校图书馆去边缘化的一个适宜的结合点,一头连着高等教育,一头连着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通过迎合翻转课堂的现实需求实现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3.2高校图书馆为翻转课堂进入教育实践提供保障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者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不够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评价标准欠缺等问题,仍然成为翻转课堂实施的瓶颈,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助推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任务,以跟上全球教学变革的步伐。

在我国,随着高校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通过参与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学生的信息素养稳步提高,同时,迫于就业压力渴望改变学习模式以提高个人能力素质;高校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压力下,为提高教育水平和改进教学手段,一直致力于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实施条件业已成熟,是众望所归。

高校图书馆应顺势而为,组建专业的研究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翻转课堂提供研究支持、服务和示范,引领翻转课堂的全面探索、试验和研究,拿出更多的成绩和案例,以鼓舞高校教改士气,促进翻转课堂的大范围开展[10]。

参考文献:

[1]何世忠,张渝江.再谈“可汗学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24-26.

[2][5][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2012.03.13.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0-07-29.

[8]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

[9]黄静.基于学生互评的翻转课堂构建——以南通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13-18.

[10]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9.

创新理念设计户外广告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科学发展观使企业管理创新获得了科学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通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创造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劳动产品,满足了人的多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创新 产品 审美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对现代历史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概括,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管理理念

1.科学发展观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当代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的必然反映,也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所付出代价反思的结果。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仅要加速发展经济、建立物质富裕的社会,也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以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实现人在经济物质领域的需求,更要重视、实现人的政治、文化、精神、 社会等诸多领域中的需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价值目标。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础,它突破了原有企业管理理念的局限,确立了企业管理理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目标,规范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

2.科学发展观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

西方管理实践的发展表明,以西方为代表的人类管理理论一直将人的问题置于重要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等人以“经济人”为理论前提创立了古典管理理论,实现了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后,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前提,注重在管理中对人的关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古典管理论;而“管理丛林”时代及至21世纪的各个管理学派,以“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观念人”为理论前提,都更多地关注了管理中人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多地是从政治范畴审视人的地位与作用。在严格意义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主要以物为中心,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于西方的管理理论,以及对人的关注一般予以排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开始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和变革,但这种创新和变革还未真正将人作为管理活动中首要和基本的对象。而对于西方管理理论及其人本管理的借鉴,又因为管理理论的二重性而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也决定了西方管理理论无法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企业管理创新获得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企业管理的宗旨是运用科学方法、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经营产品,并获取最大盈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宗旨,必须突破企业自身封闭的系统,面向和依赖市场。因为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只有经由这种交换关系,使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企业才可以由让渡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由此可以发现,这种市场的商品交换关系,涉及着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商品消费者两个方面,而且只有劳动产品作为商品为消费者认同和接受,完成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企业才获得盈利,达到生产经营劳动产品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观照企业管理过程,决定了企业管理首要和基本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满足消费的需要者,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企业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将颠覆 “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

1.劳动产品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把握市场交换关系中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的特性,开发、生产、销售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能充分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其中,审美价值作为劳动产品的重要属性是必然涉及到的问题。

劳动产品是人类劳动生产实践的结果。而人类的劳动生产,从来都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单纯和绝对的物质生产从来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是以社会属性为本质的类的存在物,不仅有物质生存的肉体需要,而且还有意识和思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本质上讲,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为了满足人的包括精神需要在内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展开和发挥自己肉体和精神的本质力量;而人在享用劳动产品时,就不只是享用其物质功利,还要得到精神和情感的享用,由是而得到需求的全面满足。人类面对劳动产品,不仅只有生理的、实用功利的物质需要,还会生发强烈的精神——审美价值的需求。固然,劳动产品的实用功利价值是审美价值的基础,并且往往先于审美价值为人发现,人类首先以实用功利的观点,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功能、内容和质量。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必然会在实用功利基础上,生发对于产品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并且要用这种需求苛求产品具有完备的结构、功能和形象,要求产品外在感性形式美的丰富。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发展,劳动产品越丰富,人的需求也越是丰富,人对于劳动产品的精神的、审美的需求也就会越加强烈,由此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日趋转向对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满足,导致企业管理日趋关注人的需求与发展。

2.人的需要与人本管理

当代社会,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市场中同类、替代和新的产品不断增多,消费者选择余地加大,事实上形成了买方市场态势,形成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人们在选择、消费劳动产品时,不只考察是否实用、经济,还要考察和追求审美价值;不只考察其质量、功能、技术的因素,还特别要求其造型、款式、色彩、 形象、包装、装璜及节奏、韵律、视、听、触感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它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的平衡,以此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一书中曾提出了人类社会的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相平衡起来”。这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者、企业的管理活动和过程,必须注重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角度审视,审美价值是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必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是附着于劳动产品之上,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中转化而得到的商品的经济意义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可以使商品获得超出其自身原有价值之上的新价值因素,形成商品本身的价值放大和倍增。当商品将包括这种附加值在内的全部价值实现后,带给企业的将是丰厚的盈利,是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实现、是人本管理的实现。企业管理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在劳动产品实用功效基础上创造审美功效和价值,使人们在获得、使用产品时,既有实用功利的满足,又有情感和精神的欢悦,实现各种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平衡。

3.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是终极目标,并不只是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是要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括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进步,即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社会发展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注重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问题,切实关注人的多种需求。当我们通过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创造出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劳动产品被社会成员、消费者接纳和使用时,这种劳动产品不仅只是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在创造着“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是在丰富、提高、升华人的情感层次、文化修养、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是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推动。而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而有序的发展,由此全面地创造、充实、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的水准,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城镇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