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6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大势所趋。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应用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小學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思维模式;意义;应用策略

一、 前言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压力变得空前巨大,科学教育这门功课亦是如此。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应试分数上,凡是应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教师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优等生的行列中,相反则是大家口中“无比嫌弃的后进生”,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关注则显得十分稀缺。而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科学教师意识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所在,并开始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使用和践行,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能够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焕然一新。在传统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十分单一呆板,“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而有了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之后,原先枯燥乏味的课堂仿佛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身心放松,课堂教学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原先十分难以理解和解释的知识一下子变得迎刃而解,轻松自在。

第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原本兴趣缺缺的状态得到逐步扭转。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科学本就是一门趣味性和参与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由于教学方式不对,导致整个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而有了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之后,原先隐藏在科学课中的兴趣点被一一挖掘出来,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自然得到逐步提升,整个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同时,在兴趣的驱使下,每一个学生都变得跃跃欲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中,很多原先比较内向或者是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也逐渐鼓气继续学习的勇气。如此一来,在创新学习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学习效果也自然变得“水涨船高”了。

三、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和实践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如果没有与之对应的环境,就算强调再多遍也是枉然,这一点自然不用笔者在此进行过多的赘述。部分教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按部就班,导致整个创新思维方法的传递和渗透显得十分“吃力不讨好”。鉴于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创新课堂不但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同样关注学生创新的思想和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一改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在家养蚕宝宝”的小课题,每个同学都将自己养蚕宝宝的情况精准地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更深层次地学习。很显然,这就是宽松和谐课堂氛围营造的一个典型范例,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实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然会得到逐步提升。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学习和探究科学本就是一条十分漫长道路,想要一蹴而就或者是“走捷径”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随着学习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势必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教师应该小心细致地呵护“思维这颗小幼苗”,让其不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人人羡慕的“苍天大树”。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和鼓励尤为重要,创新本就没有对错可言,每一个学生不管学习基础如何,其都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的小火花。如果有这样的思维产生,教师切勿打压和排斥,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例如,教师在进行“造一艘小船”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造一艘小船的话,通过怎样的办法才能让它尽可能多的装一些货物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从旁观察和耐心辅助,对于那些有创新苗头的想法给予下步的引导,而对于有些偏差的想法则进行重新的规划。如此一来,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有了继续延伸下去的机会和可能,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也是每一个教师希望看到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积极主动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探究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第一步应该从营造氛围入手,这一点几乎得到了所有教师的认可和效仿。在具体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实践的探寻欲望。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并将短暂的科学欲望逐步转化成为持久的科学志趣。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其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学情境。“滑滑梯”是每个小朋友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在滑滑梯的过程中学生都有着这样一个经验。通过长长的滑梯,我们浑身上下都带着电,摸一下其他东西就会有“啪啪啪”的响声。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此时教师揭秘,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静电”现象的存在。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名为“粘气球”的游戏。教师先做示范,将气球放在身上反复摩擦,然后气球就像被粘了胶水一样被粘在衣服上,学生觉得这个过程十分有趣,创新思维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得当。这个就是巧妙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最终找寻出答案。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积极大胆思考创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維能力的过程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最终真正走进真理的殿堂。首先,教师应该一改往日“包办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中一边教学,一边引导,不要一下子就将最终的“谜底揭晓”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将讲解和展示进行相互结合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提示或者是暗示等小技巧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研讨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方式与创新思维方式的结合也显得至关重要。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不能凭空产生,恰如其分的提问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效果。在科学这门功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一下子就将最终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思考、摸索、质疑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我,从多个方面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活动。不要一下子将“食物旅行”的途径讲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吃一种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最终排泄的全过程。不少学生会质疑,为什么有的食物排泄出来的时候仍然是完整的呢?这个在教师眼中看来有点荒唐的质疑其实就是创新思维模式的起点,只要教师耐心呵护,最终势必会长成人人羡慕的参天大树。

(五)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在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在该门课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教师要将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本身就来自生活与大自然,仅仅是坐在课堂上“困坐愁城”,是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火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中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和知识的真谛。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当今社会,学以致用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时刻都在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无限放大”生活中的疑问,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疑问,最终形成专属于自身的一套创新思考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光和影》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熟悉的光影现象,通过诸如“会变方向的小鱼”趣味生活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步步尝试,最终成功解密“光和影”的神奇奥秘。

四、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小学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该门功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屡次受阻。鉴于此,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思路,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禁锢,认真备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积极广泛参与的过程中“不停歇”的思考,最终实现知识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利于终身成长的创新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琴发.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6):66.

[2]熊建国.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9(15):213.

[3]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99.

[4]封宝功.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9(3):86.

作者简介:张超,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中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其教学过程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音乐名作鉴赏 叙事曲 高校音乐教学

随着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200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譹?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当代中国高校,研究性教学也日益得到关注,于各类课程中不断被实践和运用。本文将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求教于广大同仁。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通常又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通过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进行接受式间接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式的直接探索。?譺?訛

在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音乐名作鉴赏》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开放性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欣赏音乐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当下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已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却仍然受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影响颇深,很多教师还沿用着“以知识灌输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体裁为教学单元的乐曲解说,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套路。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围绕着教师的讲授进行,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亦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就该课程授课对象而言,本科生的生理和心理皆趋成熟,处于人生学习知识的黄金年代,他们精力旺盛、眼界开阔,个体能动性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都有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也无法达到充分展示个性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从《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本身特点及学生心智发展的需要两方面看,在课程进行中融入“研究性教学”这种新的理念实有必要。

二、“研究性教学”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应用实施——以“叙事曲”体裁教学为例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性教学,获取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以“叙事曲”体裁为案例,在所任教高校进行《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验。这次教学实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研究体验、成果交流。

在創设情境阶段,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首先抛出问题:你怎样来理解叙事曲这一音乐体裁及相关经典作品?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项课题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成果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准备时间为一周。在研究体验阶段,学生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5至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课下需集体讨论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后由组长统筹安排研究任务。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工,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结合教师介绍的参考书单及网络检索方法,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全方位、大面积、多角度地检索和分析自己所负责模块的相关资料。接着,再通过小组研讨将个人思考内容汇聚整合成最终汇报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予以呈现。这一阶段,笔者频繁走访各小组了解情况,并以现场参与、QQ、微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加入小组研讨给予鼓励,随时答疑解惑,并适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方案。

一周后的成果交流阶段,每个研究小组推举一至两位代表进行汇报,内容包括讲解本小组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等。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新奇、有趣的见解迭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成果交流结束后,笔者都做了详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现撷取不同班级研究小组的一些选题与读者分享:音乐学班某小组《“体裁”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谈肖邦的<叙事曲>》,认为肖邦的叙事曲是肖邦在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叙述被音乐的浪漫主义诗意化的故事,他的叙事曲体现了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完美统一;作曲班某小组《勃拉姆斯g小调叙事曲(Op.118 No.3)分析》,谈到这首作品的是一个拱形曲式结构,主题激动有力,节奏型旋律化的动机贯穿全曲并形成强烈的音乐对比;键盘班某小组《肖邦< bA大调第三叙事曲>演奏体会》,在比较霍洛维茨与齐默尔曼两位钢琴大师对这首作品不同演绎处理的基础上,主要从触键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演奏心得;民乐班某小组《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鉴赏》,通过演、讲结合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此首乐曲的音乐形象、演奏技巧、音色处理、演奏版本等多方面情况;演唱班某小组《电影<钢琴家>中的肖邦<第一叙事曲>》,结合乐曲在影片里出现的两次片段的播放,分析了电影画面与钢琴音乐在内容表达、情景叙事、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配合的成功之处。并认为该部影片以影像化的方式赋予了肖邦叙事曲具象化的内容,这种将电影与钢琴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不失为音乐鉴赏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但同时同学们也向影片导演及配乐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第一叙事曲》的呈示部副部主题、展开部、再现部没有在影片中出现?原因何在?

三、教学后的反思

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与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从照本宣科的知识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驱动者。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内容情境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合作者与探索者。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成果交流环节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获得求知的成就感。这对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大有裨益。整个过程亦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學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意识到,研究性教学是优化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同学们也在课程学习中获益匪浅,课后LSQ同学说:“一开始觉得很难,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扩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宝贵知识。上课不再是应付老师,被动听课,而是自己身心的全情投入,学习也有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发现、提出问题才能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的学习目的。课程进行中学生的批评精神明显欠缺,特别是在成果展示后的点评互动中,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个中原因,笔者分析,一方面是学生囿于面子,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将研究中的感悟转化为口头表述方面的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其次,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由于近年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翻倍增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专业背景、理解能力与兴趣点各不相同,导致教学结果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勤于动手,但也有一些同学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欠缺,加之努力求知的探索精神不足,虽然老师一直在跟进、督促,却总是敷衍了事,对研究性教学参与度不高。

再次,学生的研究视野尚待拓展,学术问题不容忽视。在创设情境阶段,笔者为使学生对于叙事曲这一体裁的欣赏体验更为开放、多元,曾经将《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的“Ballade”(叙事曲)词条等外文参考资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但就最后呈现成果看,由于跨文化学习导致的畏难情绪,学生对这些外文资料基本没有触及。另外,由于本科阶段没有相关课程的指导,学生在PPT成果汇报中暴露的学术失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引用他人观点、资料与数据时没有注明出处,注释与参考文献标示随意粗放等。这点尤其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予以警觉,因为,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是高校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现代创新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反思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实践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高校教学应该顺应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合适的土壤。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知识观与教学观,“研究性教学”能够为这片土壤提供旺盛的生长基,能够促进包括《音乐名作鉴赏》在内的高校音乐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探索,对于推进和深化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因其没有固定的教学套路,没有可供操作的“本本”,也给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注释:

?譹?訛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譺?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用创新思维,能有效提高机械产品自动化程度,降低机械产品设计成本,提高机械产品操作性能,使机械更为节能环保,所以,加强现代机械设计创新研究,运用创新思维,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和用户需求,加强对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并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完善机械设备产品设计的各项内容,提高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创新设计

一、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

1.1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

产品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的功能要求,因此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是结构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功能:结构设计是要根据其在机器中的功能和与其他零部件相互的连接关系,确定参数尺寸和结构形状,零部件主要的功能有承受载荷、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及保证或保持有关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轨迹等;二是功能合理的分配:产品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通常有必要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将一个功能分解为多个分功能,每个分功能都要有确定的结构承担,各部分结构之间应具有合理、协调的联系,以达到总功能的实现,多结构零件承担同一功能可以减轻零件负担,延长使用寿命;三是功能集中:为了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在某些情况下,可由一个零件或部件承担多个功能。

1.2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准则

零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应与其内应力变化相适应,使各截面的强度相等。按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轻了重量、降低成本。如悬臂支架、阶梯轴的设计等。为了直观地表示力在机械构件中怎样传递的状态,将力看作犹如水在构件中流动,这些力线汇成力流。表示这个力的流动在结构设计考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考虑加工工艺的设计准则

所谓好的加工工艺指的是零部件的结构易于加工制造,任何一种加工方法都有可能不能制造某些结构的零部件,或生产成本很高,或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设计者认识一种加工方法的特点非常重要,以便在设计结构时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实际中,零部件结构工艺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产批量的大小会影响坯件的生成方法;生产设备的条件可能会限制工件的尺寸;此外,造型、精度、热处理、成本等方面都有可能对零部件结构的工艺性有制约作用。

二、机械结构设计中创新的体现

2.1创新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

在现代机械设计中,设计机械产品的结构,首先要注重产品的外形设计,同时,还要注重各部分的配置设计,其中,产品的总体结构设计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由于客户需求不同,客户对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也会有区别,所以,设计机械结构方案很难保持一致。设计机械产品结构时,需要设计出不同结构形态的产品,这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根本要求。机械产品结构形状必须不断创新,才更有利于赢得更多的客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机械产品功能以及结构方面,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的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必须要提高机械产品结构设计质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集中设计机械产品的功能,如传统的办公室,不同类型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扫描设备等导致其环境无法有效改善,在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下,很难对文档设备进行一体化处理。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赢得更多的客户群体,办公厂家开始创新办公机械设备设计,在有效保证产品的基本形状基础上,设计并制造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将文档处理复印、扫描、打印等集中于一体,有效改善了办公环境。

2.2创新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设计

我们设计机械产品运动方案时,一定要注重客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设计人员要以需求为依据设计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运动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一个系统运动方案的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部件等,产品结构功能的运动性能必须要满足。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工艺、结构、成本,以及产品的使用性能等方面,运动方案的设计不仅影响着产品的整体质量,还影响着产品的社会效益。运动方案的设计是后续产品制造的基础,所以,在现代机械整个设计工作中,机械产品运动方案的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创新思维,具体分析产品功能的实际需求,使产品运动方案可行性更强。如我们设计汽车前驱和后驱的运动方案,为了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汽车生产厂商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汽车的运动方案,采用逆反和移植的思维方式,简化汽车的驱动机构,促使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前轮的传动机构直接相连,这样,在前置发动机情况下,可以快速驱动汽车前轮的运动,虽然采用此种方法,增加了前轮的负载,使得轮胎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但有利于降低汽车的造价,通过有效的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汽车整车的重量,进而降低油耗,有效改善汽车的加速性能,大量释放车内的空间,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三、现代机械工程创新设计的内容

3.1动力能源创新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获取技术和材料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在现代机械工程创新设计中,机械设计人员可选择多种动力系统,并利用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新型清洁能源。例如,我们的微波干燥设备可以将传统的电加热与微波技术结合使用,电加热对物料进行初步预热,利用微波进行深入加热升温。还可以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蒸汽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3.2外观造型创新设计

现代机械设备产品的外观造型创新设计主要集中在面饰、色彩、外形等方面。设计人员要基于现代化美学理论,在外观造型设计中融入美学观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各种新型机械材料,体现机械设备产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提高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和美观度。

3.3结构构造创新设计

机械设备产品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总体结构设计和结构构件配置。设计人员应结合客户对机械设备产品的需求,分析机械产品结构的差异;基于多样化的机械产品结构形态,坚持创造性思维,优化机械设备产品结构设计,完善机械设备产品的使用功能,在有限的材料和空间中,实现更多产品功能的集中化。例如,辦公室中的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往往会占据很大的空间,而某些企业运用综合和离散的创新思维,在一种机械设备上集成扫描、复印和打印功能,优化了机械设备的产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3.4运动方案创新设计

在现代机械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注意机械运转系统、传动结构和原动机应满足相关功能性需求,对机械设备产品运动方案进行创新设计,并结合客户需求,优化机械设备产品结构;综合考虑机械设备产品的管理维护、使用性能、设计成本、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因素,提高机械设备的产品性能。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应基于机械设备产品的使用功能,通过不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实现。相关设计人员应积极创新,激发创新灵感,对不同运动方案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优的运动方案,优化机械设备的产品性能。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技术变革不断推进,人们对机械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机械设计作为综合性的创造作业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要求机械设计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蔡逸夫.探究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3.

[2]何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

作者简介:

孔凡杰(1987.01.01),性别:男,学历:沈阳理工大学学士,民族:汉 籍贯:辽宁 职称:工程师助理 单位: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机电学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相较以往,纯粹的工业化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一种有影响力、高效的、可广泛采用的产品设计理念。怎样才能深入发掘出适合的理念思路呢?本文就从产品的设计过程入手,找出各个层面的矛盾点,尝试寻找关于产品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

关键词:产品设计 矛盾点 连贯性 细节 思维方式

一、产品设计的过程

好的设计总是一个问题的清晰的解决,但在产品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简单的重复设计,有时,仅限于局部的改良和表面化的设计,而不是创造性的设计,似是而非的设计又算是什么呢?在产品设计的环节中究竟出现什么问题?下面从设计角色的交流入手,展开探索的主题,即产品设计中矛盾的源头——角色的定位。

1.设计中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定位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市场需求来定位所要使用的人群以及具体的使用范围,它是选题的重要环节。在选题分析过程中思路清晰地重新认知各个角色,这与设计者对自身的认知度有很大的关系。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了解自己的设计能力,以及对设计各个要素的把控实力,才能更好的作出自我角色定位,进而深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两者结合才能做出适应当下的产品。

角色的内容

① 设计者

② 生产厂家

③ 物流、商家

④ 产品使用者

① 设计者:设计者思考的要素是定位、方向、角色转换、消费群、趋向、喜好、档次、价值等。设计者有很多的分类,不同类的设计者的硬素质和软实力层次不同,而对于设计者的处境在当今社会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多方位的群体对设计的评判,使得设计者自身能保留下来的个性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② 生产厂家:定位、产品、属性、生产能力、质量、容量

③ 物流、商家:仓储、容量、效率、分类管理、销售、传播

④ 产品使用者:需求、功能、生理、价格、心理、品味、另类

2. 设计者的工作

设计者作为设计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设计的“干扰”是很大的,那么设计者应该怎样去恰当的把控设计的过程呢?

(1)市场调研——眼力

市场调研在各类设计中是连接现实与虚构的纽带。调研的方式有很多,最关键的是能发现问题并能建立问题联系,分析出最本质的因果。对待问题不要简单地急下结论,什么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要纵观全局横向分析并体会出问题的本源,做到心中有尺度和明晰的方向。不要简单以为调研就是走马观花,在观察体会的过程中要锻炼眼力,而眼力是设计者用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设计前期——怀疑与联想

设计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概念恰恰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因为它是设计者们最高智慧的生产实践的现实总结,是各种思维方式最后的一个大集合,设计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无论哪种设计都不是简单的臆造和胡思乱想的结果。

要发现问题就要有一种批判的思想,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例如:设计一张桌子,首先你没必要很快把它定位到具体的某个样式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功能,不要开始就把思维锁到一个具体的框框里。有人会有疑惑,甲方给的任务书已是很具体的要求,很棘手的就是先入为主的问题,被约束的思维不可能不受影响,怎么才能让思维最大限度地扩展和活跃起来,同时还要保持最单纯的联想状态呢?抛开外界的影响,最本质的就是设计者本身要有一种正确的设计方法。回到桌子的案例,首先,大胆地想象,使你设计的桌子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就是功能。桌子的功能和用途比椅子要宽泛,如大用途、小用途、坐着用、趴伏用、折叠或打开用、提着用、女人用、男的用等等。不要马上评判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否太夸张或者不靠谱,只要是头脑中瞬间的灵感都要用草图记录下来。下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怎样筛选构思的闪光点,并使之变成现实。但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却在继续深入的时候没有了秩序,所以设计者所面临的最大的瓶颈是缺乏执行力的盲目设计!怎样更进一步去确认和分析设计目标?需要创建一种“构想树”,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用户定位分析以及问题分析解答,即整体规划。还以桌子的设计为例:为谁而设计?桌子为何都是四条腿,两个支撑点行不行?可以选择非常规材质么?桌子普遍采用的主打颜色可以改变么?红色就一定会让人感觉到烦躁?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可供观赏不可以么?设计需要深刻,但更需要的是习惯于提出问题。

(3)设计中期——连贯性的思维过程

设计中期就是对构想不断的斟酌深入的过程,要使作品经得起推敲。现在我们很多人的设计都面临一个比较难堪的境地,就是所说的“点状”设计,即有灵感就直接出成果,这会带来两种比较极端的结果,要么一次成功,要么就很失败。这种冒险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认识设计的不足。这说明“点状”设计的特点是设计思维过程中间的空白期,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所谓的灵感而忽略了转弯和冷静的分析。我们无意中闪现的执著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任何成功的所谓“灵感\"设计必然是受到了某种启示所感悟到的,不可能是毫无原由的点子。所以要想做好中期的设计得学会用心去体会并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个设计元素的起因以及所达到的一种预期。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连贯性思维过程,怎样实现这个过程,还是要从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时常回到选题的最初。

(4)设计后期——细节与附加值

产品的细节是附加值的载体,没有细节与特色就没有附加值,捉摸出精彩的细节其实很难,它来源于成熟的设计能力和对待设计的态度。在这方面,我国许多的日用品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仿制、抄袭、从众、粗糙等速食化设计现象屡见不鲜。以手提袋设计为例,一些国外设计师设计态度的严谨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设计的后期同样非常重视市场调研,通过在公共场合“蹲点”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认真揣摩各类使用者的使用心态和喜好。一些设计师会观察使用者握住手提袋把手时的习惯动作,以便设计出不同弧度把手的形状,这就是细节。正是这种近乎“痴迷”的坚守,他们更能发现使用者表现出的更加细微的使用需求,以获得最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这样,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有人会质疑其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会不会被耽误了抢占市场的良机呢?想想看,一个产品设计周期的支撑点是什么?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附加值。有了细节的产品才会更有价值,设计的优劣与产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成正比。只有良性循环的设计开发,才能使设计更加从容地引领潮流。反观我们的设计,千篇一律、急功近利、东拼西凑又怎么能设计出好的产品呢,深层次的挖掘需求和保留个性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市场应该反思的。

二、产品设计与创新思维的源头

产品设计的创新过程及思维进展与品牌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息息相关。首先,对于产品自身所归属的范畴来说,品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经意间会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品牌意识对设计思维的形成和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的内在结构是综合性的,可划分为品牌哲学、品牌艺术、品牌原理、品牌方法、品牌工程与品牌实践6个层次,这个组合就像是我们多重的思维最终要聚合为一点。设计者不仅要研究品牌及品牌所对应市场,还要研究设计对象自身所对应的目标,以及对象在品牌化进程中的规律、系统化、科学化的品牌经营理论和操作方法。一个产品往往带有其品牌系统的符号特征,虽然创新设计的发散思维在各种需求理念之间不断游走,却总是要回到品牌识别这个原点。

产品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最大化、最小化、加减法、逆向思维等,但有关于设计的生理和心理两大因素往往平衡着设计的尺度。产品设计的成败与使用者的认知度有密切关联,要完成产品外在的创新首先要对现代材料学、人机工程学有深入的了解,我经常在想,设计师们的构思过程难道仅仅是一张纸上平面图和效果图的较量么?材料是否合理,应用是否可行,具体的反复实验和执行力又在哪里呢?不同材料的使用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就会有不同的处理工艺,我们看到的材料只是一个表面的物化的具体的形式,但是在产品内部材料的特性和处理工艺中却真正约束着产品的表面形态。真正了解一种处理工艺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而且设计的共性就会在其中所显现,即:新的工艺又会促使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的产生新的观点,进而促使设计师对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得到一种意识形态上更理性、更具体的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并加以改进的过程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就是创新,新的时代元素需要有新的设计方法,因为新材料、新工艺的变化而衍生的新点子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讲,产品内在的创新不能忽略人性化的体现,即情感因素在产品中的思维表现,如心理学中关于某一段美好的记忆等等,这是人之常情。可当我们进入到设计师的角色时,因为种种原因很可能这个问题便会被忽略掉了。正如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总裁蒂姆·布朗所说:“我意识到,那些启发我的人,不一定是专业设计人员,而是像布鲁内尔、托马斯·爱迪生和裴迪南·保时捷这样的工程师,他们似乎都有着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的世界观。”“他们将观赏者带入某种体验,让观赏者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像史蒂夫·乔布斯和和田昭夫这样的企业领袖,他们创造了独特而意义深远的产品。在“天才”和“梦想家”这类人所共知的华丽词藻背后,是对设计思维原则的信守与坚持。”通过他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思维的立足点必须是和使用者融为一体的,设计者作为使用者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使用产品时的问题。用心体会生活才是设计思维方式不断改进的根本。

三、结语

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导致机器大生产式的生产周期快速的缩短,不推陈出新在产品设计市场中是站不住脚跟的,所以产品设计必须时时刻刻要有新的灵感,必须要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既然产品需要创新开发,那么它需要多长的时间周期才有必要创新,能不能随时随地没有时间限制呢?从产品的行销市场规律来讲,一种新产品的上市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这个周期就是老产品在市场中投放、运行、衰减、停滞的时间过程。因此,产品设计也是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不仅仅要依靠一时涌现的灵感和点子,还需要设计师从产品设计过程中找寻新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蒂姆·布朗,设计改变一切.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2]毛德宝.《广告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晓(1989- ),女,山东,汉族,在读硕士,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艺术设计;韩君(1968- )女,山东,汉族,硕士生导师,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设计、图形广告设计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鉴于建筑管理实施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建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在建筑管理中实施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创新改革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引言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了新的变化。就建筑行业而言,“施工队”“包工头”的称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的标准尺度出现在建筑管理的评判标准当中。这其中,“建筑施工水准”“建筑质量”“投标竞争力”“以人为本”“员工素质”“成本控制”等等各个方面成为目前建筑行业最受关注的考核标准,而管理者只有完全地考虑各个方面,才能提高自身建筑实力,激励员工热情,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建筑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逐步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也获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行业的基础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等各项条件全部逐渐得到改善。就以经常遇到的“工程项目的投资”来说,其不再是以前很单一的情况,外资、合资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投资等等渐渐地增多,相对的,政府的投資项目慢慢地减少,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行业的投资渠道,出现多元以及国际化的状态。另外,从组织模式上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逐渐开始兴起走国际路线。

另一方面,也渐渐地实现了建筑法律的成体系化,建设管理信息化也逐渐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这些方方面面,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建筑施工的各项投入,另一方面更是推动了我国政府工作效率的突增。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职责不分,地方保护,管理不清,法规不齐等等一系列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制约着它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改革创新任务的重要性就日渐地突显出来。就目前面临的现状来看,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等等就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也主要是从如何针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进行创新改革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究,并根据目前改进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以及形势需要等来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出几点针对性的方案举措。

二、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就是对现代公司运营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等多个形势所趋的切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施工进展,甚至是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首要关注的方面。其次,建筑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经济市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逐渐形成的经济国际化,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少必须使整个管理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

时代的进步以及管理学理论的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管理实施改革与更新。追溯历史的发展,政治学也好,社会学的视角也好,都可以把“创新”解释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创新,社会根本就不会突破桎梏的束缚,向前发展,也就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生产力如何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即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建筑管理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形势要求下,各个公司与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层层难题,在各自的生存困扰面前,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够突破困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是在工程立项后,对于招标、设计、规划、施工等各项过程的管理,让建筑工程能够高效迅速地完成是其主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实行工程管理的时间较短,运行缺乏专业而系统的研究,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安全意识,存在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大都是露天高空工作,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种,每年都有严重的事故发生。据统计,建筑工程发生事故造成的事故死亡率居各行业第二位,危险性仅次于开矿行业。很多事故的发生因为操作人员违章指挥、作业,大大威胁了施工者的生命安全,也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管理体制不完善

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完善,给正常的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建筑工程过度的追求节省开支,从开支和人员配备上大度削弱工程管理部门,导致缺失很多工程管理必须的人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只表现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3、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建筑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管理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很多企业对工程管理观念、意识都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管理的作用,出现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人员认为在技术上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必要进行管理支出,所以存在没有管理方面的人员进行管理,管理的作用被忽视掉。

四、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方法

1、转变观念,顺应需要

这就要求必须先从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始抓起,要求每一个内部的员工都要树立相应的观念,认清当前形势的实际情况,明白自身肩负的工作,清楚当今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经济效益观念,完全地丢掉过去阻碍思想进步的观念。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必须遵循实际的需求,抛开各种官僚主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实用的工程技术部门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尤其是与建筑施工息息相关的“成本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安全的监管”等各个方面,最后能够保证合同的管理、项目成本的核算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存,携手并进。

2、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企业只有自己的构成是最新的元素,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更新趋势,也最终才能适应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完善需求,使得自己在适者生存的强烈竞争中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位置,促进自身的进步。改革管理体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a.变革现有的服务形式,大兴公司的工程咨询业务。这是为了帮助公司快速的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并促进对“投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来带动工程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多元化。b.注重信息化以及产业化的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日渐繁杂,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反而更加需要高级的管理技能,然而这样的形势和情况推动企业选择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改变自己的运营方式与观念,从而使企业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最终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相契合。

3、注重成本控制。

某个意义看,成本管理能被当成工程管理的关键,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则必须重视公司的根本利益,将工程的成本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考虑,成本的控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成本,不能就工程成本谈成本,最终因小失大。先由专业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并通过技术的更新以及执行方式的改革来创新施工,合理规划每一个细节,为后面精细的成本预算奠定完美的支撑。总负责人应该从合同出发,针对整个施工编制项目的预算,并根据项目的情况设置预计成本,并在后期的施工之中对预计成本的执行情况实施考察监管。总的来说,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精密地把握每个施工项目的预算与盈亏状态,最终有利于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并不干扰企业的切身利益。

4、监控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该项目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该培养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采取措施敦促他们重视质量问题。比如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巨大的奖励来鼓励激发员工重视施工质量,并且乐意参与到其中,另外用极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提醒每个员工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趋势。本文对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认识到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与改革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必须从“建筑管理意识的培养,建筑管理机制的设置,成本的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志宏.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装备制造.2009(11):23.

[2]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8(27):78.

[3]王刘柱.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03);112.

创新思维下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 学校制度不健全

自2015年以来, 虽然各高校陆续建立和出台了一系列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还不能对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也不能鼓励和激励学生创业。

(二) 师资力量不足

西藏各高校教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都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 但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 没有社会创业的经历, 在创业教育方面欠缺实践经验, 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创业教育相关知识。而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应有一定的创业经历和丰富的创业经验, 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给学生讲解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 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西藏各高校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考取公务员, 甚至有些毕业生考了一年、两年、三年以上都会继续坚持考公务员, 没有考上的学生宁愿在家里呆着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或者想办法自己创业, 都在等待继续考取公务员, 今年没考上明年继续考, 明年没考上后年继续考, 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非常淡薄。

二、“互联网+”思维下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今后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问题。因此, 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之初, 应该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不能单单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还应该开设创新创业案例教学, 引进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和实训平台,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我发现部分学生愿意创业, 但是不能承受创业带来的风险, 一旦创业失败就会出现萎靡不振等问题, 甚者有可能出现抑郁、自杀等现象。因此, 在讲解创新创业课程时、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时都应加入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并且通过观看创业成功和创业失败的案例,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成功和失败是并存的, 教育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创业。[1]

(二) 建立健全团队机制

1. 建立校企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迈向社会, 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 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 和企业进行联动建立校企创业孵化基地, 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创业项目中, 参与创业项目, 为今后学生自己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

2. 建立法律援助团队

目前, 高校学生在法律方面非常欠缺, 特别是学生创新创业方面, 需要接触很多各方面这样那样的问题, 学生在校学习的法律知识很浅显。因此, 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法律援助团队, 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保护学生的权益, 增加创业成功率。

3. 建立心理咨询团队

高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也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能适当的自我调整心态。学生一旦创业, 会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 会面对各种压力, 如果不能适当进行调节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 不管是学生遇到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及时解决和疏导。

4. 建立政策宣讲团队

高校大学生除了课堂上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外, 很少有学生去专业研究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制的相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因此,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政策宣讲团队, 除了定期宣讲创新创业政策之外;定期举办讲座, 讲解创新创业实践知识;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 对想创业的学生进行专题培训, 拓宽学生的创业思维, 提高创业成功率。

5. 建立项目评估团队

很多高校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 有了创新项目就要进行创业, 很少有学生去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 导致创业项目很多, 但最后创业成功的却没有几个。因此, 在大学生有创业项目想创业想法时, 学校应提供专业的项目评估团队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创业成功率。

6. 建立激励机制制度

高校学生要想创业, 需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 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 学校可以制定如下的激励机制政策, 激励学生创业。 (1) 如果创业成功, 且创业的项目和专业是一个领域的, 制定相应的学分转换制度, 对创业的学生专业成绩进行学分转换。 (2) 制定免费场地租用、免费法律咨询和免费心理咨询制度, 让创业的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3) 制定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度, 更好的为创业的学生服务。

(三)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 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很多都是辅导员、班主任兼职担任, 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因此, 针对创新创业教师应定期组织培训, 鼓励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创新创业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2. 提高教师政策解读能力

目前,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制了各种创新扶持政策的条例、办法和细则, 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会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因此, 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讲解创新创业政策是关键因素, 不管是创新创业专业教师还是普通任课教师, 都应该提高自己对相关政策的解读能力, 使学生真正了解相关政策并真正受益。

3. 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自2015年以来, 各类国家、自治区、校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崛起, 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 也为将来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机会。

(四) 优化学生观念

1. 专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 专业知识:部分学生认为, 我创业了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2) 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 应多参加社会实践, 特别是寒暑期的社会实践, 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也为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创业大赛:国家、自治区和学校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项目。学生要多参加创业大赛, 在创业大赛过程中, 可以增长自己的创业见识, 也可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还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创业朋友。 (4) 与教师联合申报课题:学生在学校独立自主申报课题相对较困难, 如果确实有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课题, 可以联合教师一起申报,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让大学生在实践实训中认识自己、提高能力、找准定位、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2]

2. 素质能力

目前, 西藏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公司、或单位用人的首选标准。所以, 学生的素质能力是是否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学生要想创业, 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 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 各成员在创业团队中的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3. 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学生要想创业, 就不能像学生时代只接触同学、老师。学生要想创业必须要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此时社会交往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了。

4. 就业意识

西藏高校大部分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抱有必须考公务员的想法, 这是西藏地区长久以来的就业趋势。而从实际来看, 西藏高校的毕业生是西藏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 他们的优势是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而且经过了学校专业的训练, 具有具备专业理论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双重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在社会上农民创业群体、下岗职工创业群体和转复军人创业群体等都不具备的。经过调研, 我发现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围绕自己的所学专业选择创业项目, 成功概率会远远大于他们的其他就业渠道[3]。因次, 西藏高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引导他们主动创业。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高校应抓住机遇, 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提出适合“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本文从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互联网+”思维下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进行研究, 探索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努力提高我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莎.“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24) :58-60.

[2] 张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 2016, No.187 (3) :120-123.

上一篇:高校衔接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