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08

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2019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配套定额。文章以某高速公路中的民族村隧道为例,分析新旧编制办法的变化,用新旧编制办法、预算定额编制该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洞身衬砌、仰拱、路面、洞内管沟、防水与排水等工程的施工图预算建安费,分析隧道工程建安费及分项工程建安费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对比新旧定额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变化,分析定额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新旧; 计价依据; 隧道; 建安费; 变化

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第86号公告,公布了新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配套定额(以下简称“新计价依据”), 2019年5月1日起施行。与2007年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配套定额(以下简称“旧计价依据”)比较,计价体系有较大的变化,同时新旧定额中人工、机械耗量变化大,为更好地了解新旧编制办法、新旧定额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编制办法》中各项目费用的变化、隧道工程定额水平的变化,以某高速公路中的民族村隧道为例,分析该隧道工程及其分项工程建安费的变化,以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新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隧道概况:隧址区为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地表植被茂密,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1 555~2 240 m。隧道总长为3 347 m,其中Ⅲ级围岩长1 874 m(占56 %),Ⅳ级围岩长1 004 m(占30 %),Ⅴ级围岩长469 m(占14 %)。

1 新旧“计价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组成及计算方法的变化

1.1 建筑安装工程费组成对比分析

“新计价依据”对费用组成结构形式及费用名称均进行了调整,最大的两个变化是:设备购置费计入了建筑安装工程,单列了专项费用(包括施工场地建设费和安全生产费)[1]。

1.2 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新计价依据”新增了定额直接费、定额设备购置费、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费用的组成及计算方法。由于“新计价依据”费用组成结构形式进行了调整,导致各项费用计算公式发生较大变化。“新计价依据”最重要的变化是部分费用计价基数调整为定额直接费或定额人工费、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包括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的计价基数[1],而“旧计价依据”是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为计价基数[4]。

2 隧道分项工程定额水平及建安费分析

分项工程定额水平分析以新旧定额的定额消耗量进行分析。

分项工程造价分析,以分项目工程的预算建安费进行分析,建安费分别采用“旧计价依据”和“新计价依据”编制。采用相同材料单价;人工单价“旧计价依据”按42.81元/工日[5],“新计价依据”按94.94元/工日计算[2];机械台班单价采应配套的机械台班定额计算。

2.1 洞身开挖工程

2.1.1 定额消耗量对比分析

2.1.1.1 隧道开挖

以正洞开挖Ⅲ级围岩隧道长度4 000 m以内(新旧定额号均为3-1-3-21,由于隧道工程各项目新旧定额编号大部分均一致,以后不再说明)为例分析(详见表1)[2]。从表1来看,人工消耗量减少率为54.34 %,主要材料硝铵炸药消耗量变化较小,主要机械设备方面,旧定额同时采用了10 m3/min、20 m3/min以内电动空压机,新定额仅采用了20 m3/min以内电动空压机,并增加了1 m3以内履带式挖掘机、3t以内载货汽车。总体来说人工耗量大幅减少,机械增加,机械功率加大,体现了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

2.1.1.2 正洞风水管、照明、电线路

以隧道长度4 000 m以内(3-1-16-4)为例分析(详见表2)2。从表4来看,人工消耗量减少率77.94 %,电消耗量减少率38.38 %,总体来说人工、电的耗量均大幅减少,钢管耗量水平保持一致,其他材料费(风管)耗量增加57.14 %。

2.1.2 直接费对比分析

民族村隧道洞身开挖工程直接费对比见表3,总的来看,“新计价依据”较“旧计价依据”直接费是减少的,减少率为3.5 %,其中人工费减少率较大,减少11.46 %,材料费减少率为2.1 %,而机械费增加率为4.8 %。

造成人工费降幅较大的原因是新定额人工使用量的大幅减少(从561 961工日减少到224 347工日),人工耗量减少率为61.63 %,人工单价增加(94.94-42.81)/42.81=121.77 %。

2.1.3 分项工程建安费对比分析

洞身开挖建安费对比见表4,总体来说,洞身开挖建安费呈下降趋势,造价减少率为6.07 %。措施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费用均降低,主要原因是取费基数的变化和费率的变化, “新计价依据”是以定额直接费为基数乘以相应的费率计算费用,“旧计价依据”是以直接费为基数乘以相应的费率计算费用。从费率对比表來看,利润、施工辅助费费率变化微小,企业管理费、规费费率有所降低, 税金税率不变。

2.2 初期支护工程

2.2.1 定额消耗量对比分析

现对初期支护中喷射混凝土新旧定额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2](表5)。

从对比表(表5)来看,喷射混凝土定额中人工消耗量下降-41.72 %。混凝土、型钢消耗量无变化。喷射混凝土新定额中机械耗量减少,机械功率增大。

2.2.2 直接费对比分析

“新计价依据”直接费有所增加,增加率为4.68 %。工、料、机费用有增有减,其中人工费增加率为23.12 %,材料费增加率为2.56 %,机械费减少率为7.25 %。造成人工费增加较多的原因是人工单价增加幅度大,而人工耗量减少幅度较小(表6)。

2.2.3 分项工程建安费对比分析

总体来说,“新计价依据”初期支护建安费呈上升趋势,造价增加率为1.59 %。主要是直接费增加,措施费、规费、利润、税金等呈降低趋势,主要原因是取费基数的变化和费率的变化(已在洞身开挖工程中详细说明,不再赘述)(表7)。

2.3 洞身衬砌工程

总体来说洞身衬砌建安费略有上涨,增加率为0.7 %。主要是直接费增加,措施费、规费、利润、税金等降幅比例较初期支护较大,主要原因是“旧计价依据”取费基数直接工程费为4 504万元,“新计价依据”取费基数定额工程直接费为3 350万元(表8)。

2.4 仰拱、路面、洞內管沟、防水与排水工程等

由于仰拱、路面、洞内管沟、防水与排水工程等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小,现仅对以上工程的建安费进行对比分析,详见其他工程建安费对比分析表(表9)。根据对比分析表,相关工程建安费有所降低,其中洞内管沟降幅为8.98 %,防水与排水增加率为0.31 %。

3 隧道总体造价水平对比分析

3.1 隧道工程直接费对比分析

根据隧道工程直接费对比表(表10)的数据,总体来说,“新计价依据”直接工程费有所增加,增加率为2.35 %。但具体到各分项工程,其中隧道开挖的直接工程费降低,初期支护、洞身衬砌的直接工程费增加。

3.2 隧道工程建安费对比分析

根据隧道工程建安费对比分析表(表11)的数据,“新计价依据”的建安费呈降低趋势,总体降幅为1.57 %。对于具体分项工程,造价水平有的降低有的增加,如有洞身开挖下降幅度为6.07 %,洞内管沟下降幅度为8.98 %,而增加幅度最大的初期支护增加1.59 %。

4 分析结论

通过对本隧道工程新旧计价依据下的定额耗量、各分项工程建安费、总体造价水平的对比分析,“新计价依据”隧道总体建安费略有降低(本项目降幅为1.57 %),直接费增加(本项目增加为2.35 %),措施费、企业管费费降低。人工耗量减少幅度较大,而人工单价增加幅度较大;材料耗量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施工机械型号增加,机械功率增大,机械耗量降低,新定额与目前实际情况更相符,体现了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和定额编制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新的计价依据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参考文献

[1]JTG 3830-2018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S].

[2]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S].

[3]JTG/T 3833-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S].

[4]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S].

[5]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S].

[6]JTG/T 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S].

[定稿日期]2021-07-02

[作者简介]李忠新(1980~),男,专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造价。

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强化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取样与检测过程的监管,保证样品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客观地反映公路工程质量现状,对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取样以及试验过程中参与人员、时间与地点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智能标签、传感器及移动通讯等物联网技术,设计检测监管平台模型,实现对检测取样、试验过程与试验报告正逆向溯源,为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监管思路。

关键词:检测取样;物联网;智能标识;工程质量

Key words: sampling;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tag; project quality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工程质量的检测和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见证取样与材料试验检测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旦所取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无法保证,材料试验检测会现严重问题,导致检验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工程质量[1]。近年来,在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中发现,实际工程所用材料与报告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使得报告成为遮掩实际工程材料的挡箭牌,这种现状值得反思,并应与时俱进转变工程质量的监管思路。《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地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要点的通知》(厅监[2012]200号)和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JT/T828—2012)及释义手册的发布,为试验检测推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各公路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可以通过逐步构建统一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提高试验检测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以利于试验检测的科学规范管理[2]。

在工程质量检测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深入应用,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3]。结合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利用构成物联的传感器、智能标签、嵌入式系统3项关键技术实现公路工程从制取试件惟一性标识、送检、检测试验过程自动化控制,到数据采集、检测试验报告智能标签防伪、试验数据正逆向溯源的全过程监管[4],为公路工程质量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技术架构体系设计

1.1技术架构体系

根据《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JT/T828—201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技术架构应主要由4部分构成:智能标签、标签读写智能终端;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检测数据采集传感器[5];试验设备自动控制嵌入式系统与试样破型拍摄设备[6]。

对公路等级实验室和工地实验室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判断、分析、溯源全过程监管。具體监管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结合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共分为3部分:施工现场、实验室、监管部门。各部分有独立的工作性能,具体说明如下。

(1)实验室主要工作是识别取样样品,检测数据采集的来源,由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沥青针入度仪、沥青软化点仪、沥青马歇尔稳定度仪[7]等设备构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生成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由实验室数据服务器传递给路由器设备,再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施工现场和监管部门。

(2)施工现场将试验智能标签通过智能终端传递给无线基站,是整个技术架构的源头,负责传递和处理实时的工程质量取样信息。

(3)最终将采集的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递到监管部门,在试验检测监管平台进行汇总、分析,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与建设项目质量检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1.2网络传输层次

为了保证试验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传感器,是通过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8]与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通讯。数据采集终端与实验室本地数据服务器、试验检测数据联网平台之间采用ADSL、CDMA和LTE进行通信。底层均为实际数据传输,应用层为逻辑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层次如图2所示。

2试验检测物联网设计

试验检测物联网模型共分为4个层次,从底层逐级向上分为设备传感器、检测取样与试验检测、公路试验检测数据集群和公路试验检测数据联网平台,如图3所示。公路试验检测数据联网平台通过网络与公路试验检测数据集群交换数据,试验检测数据采集软件通过基于TCP/IP协议通信网络,对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终端发起和应答指令;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终端上的嵌入式系统通过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与设备传感器进行通讯[9]。

2.1检测取样物联网设计

依据公路工程检测现场取样的管理要求,施工现场取样监管的关键因素有:见证取样人员身份的真实性;人员与取样地理位置的真实性;取样时间戳;样品的真实性。

为保证取样关键因素的真实性,检测取样的物联网设计思路为:对智能终端与取样员、见证员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实名制管理;通过智能终端对取样工地、样品与取样人员、见证人员进行GPS定位;对样品进行智能标签惟一性标识。

2.1.1监管部门设计

监管部门在监管平台建立取样员、见证员、试验员、建设项目质量检查人员、监督员等从业人员的信息库。信息库包含上述各人员的指纹特征与对应的智能终端编号,完成对智能终端的实名制管理,人员与终端的实名制管理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

2.1.2施工现场取样设计

取样员在检测取样时通过指纹扫描识别完成身份验证;将智能标签植入或绑定至检测样品,写入强度等级、钢筋牌号、工程部位、样品照片与人员照片等取样信息至智能标签;自动定位取样员的GPS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基站与互联网传输至监管平台数据服务器;见证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智能终端扫描或读取智能标签,完成见证取样的过程;服务器自动记录数据上传的时间。施工现场见证取样过程如图5、6所示。

2.2检测设计

2.2.1样品送检

检测样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委托或留样登记时,业务受理人员扫描样品的智能标签,从监管平台获取样品信息,并写入试验检测管理软件,样品信息在软件内严禁修改。管理软件按《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JT/T828—2012)要求,编号后流转至样品试验检测流程。

2.2.2试验检测

(1)试验检测流程设计。

试验员通过扫描智能标签获取样品的规格信息与内部流转编号,完成当前试验样品与试验结果的关系对应。对力学、沥青针入度与软化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的试验设备,加装检测数据采集传感器与破型拍照设备,结合嵌入式自动控制系统,完成混凝土试块的破坏荷载、钢筋的极限拉伸荷载、屈服荷载、沥青的针入度与软化点、沥青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试件破型时,采集系统自动记录破型时的照片,试验完成后自动存储试验过程曲线与破型照片,并通过物联网传输至检测数据监管平台,随后监管平台的数据接收端完成数据的解析与分类存储。试验检测流程如图7所示。

(2)试验数据采集设计。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集群服务器使用端口8421监听试验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传输采用TCP/IP通信协仪。当试验检测数据与采集终端连接时,即可进行独立双向通讯,通讯消息帧设计如图8所示。

(3)试验检测数据管理与监管平台。

试验检测数据管理软件将传输内容经DES加密后,采用XML格式对数据包进行封装,通过数据包的形式传递,使用HTTP协议与SOAP协议上传至检测数据监管平台,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与完整。数据包包含的数据内容如表1所示。

2.3智能标签

2.3.1试验检测报告智能标签防伪设计

在试验完成后,试验检测管理软件自动生成试验检测报告,打印试验报告时将当前试验报告的编号、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参数名称、试验结果、检测结论等关键信息加密生成二维码智能标签,成为试验报告的惟一标识,对试验报告进行有效防伪,同时具有溯源作用。加密数据设计方法如图9所示。

试验报告打印后,系统将试验报告对应的原始记录、试验曲线与试验报告的电子版附件通过网络层传输至检测数据监管平台。

试验报告数据加密设计如下。

(1)机构代码(Organization Code)同监督局下发的各检测机构检测证书编号。

(2)试验报告关键内容(Key Elements)包括:试验报告编号、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参数名称、试验结果、

2.3.2试验检测报告智能标签溯源

监督员与项目部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日常质量检查时,通过智能终端对试验报告上的智能标识进行扫描,即可完成对试验报告的真伪验证,以及取样过程溯源(见证员、取样员信息、取样时间、取样地点),试验过程溯源(原始记录信息、试验曲线信息)如图10所示。

3结语

(1)检测取样物联网解决了检测取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假试样问题,保证了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试样的真实性。

(2)试验检测物联网实现了对力学、沥青针入度与软化点、马歇尔稳定度等关键试验设备的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控制与破型拍照,保证了试验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

(3)物联网加密智能标签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行业内伪造试验检测报告的难题,检测机构出具的试验检测报告具有可追溯性。

(4)基于物联网技术形成的公路工程检测数据实时监管平台,结合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动态分析模型,可完成对各建设项目的质量动态分析,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松,张先稳,陈大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场见证取样监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质量,2014,32(3):57.

[2]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3]许岩.物联网系统仿真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丁玎,李南京,刘银,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与应用[J].工程质量,2015(4):6971.

[5]钱志鸿,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215227.

[6]黃骁.公路物联网架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7]程善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应用介绍[J].门窗,2015(12):185188.

[8]雒焕常,朱锦璐,陈晓龙,等.以物联网和通信技术促进公路路面施工管理信息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9):363365.

[9]廖文洲.基于物联网的公路网运行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3.

[责任编辑:高甜]

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尤其是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基本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建项目的施工条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道路建设中,对工程的测量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作为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工程勘察技术,不断提升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其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公路工程;应用

前言:城市发展步伐逐步加速,特别是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它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程度。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勘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所以,建设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地了解,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1、公路工程勘察的要点

在整个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结构的尺寸,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性。

1.1、初步设计

在初期设计中,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在此阶段,在前期工作中,有些相关的先决条件数据是从实际测绘中获取的,例如,测绘;为了确保所得到的资料的真实、可靠和有效,所有的测量都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进行。

1.2、设计图纸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正,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最初的设计图纸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完善,从而得到最佳的施工路径。在选定了施工线路后,勘测员就会前往现场进行测量,主要是对建筑工地和重要节点进行地貌的测绘,以及道路的纵深和纵向的测绘。另外,还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查,如果有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必须要及时汇报,以保证项目的精确度。

1.3、工程建设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测绘工作者应按照设计要求,在前期做好坐标放样和高程放样工作。施工图纸应在放样过程中进行,并将各构件的标高、桩位偏差、筛网大小等偏差都限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同时加强对项目垂直曲线变化的坡度等部位的控制和检测,使其偏差在合理的水平上。在放样完毕后,要立即进行检测,并与图纸进行比对,如果出现误差,就需要进行采样,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要遇到大型的建筑、复杂的桥梁、隧洞等,要进行重点的测量,并在项目开工前制定重要的测控计划,以避免由于计算误差造成的负面后果。

2、普通公路工程勘察技术

2.1、远距离技术

目前,在高速公路工程技术中,利用卫星信号的特性,可以从很远处获取精确的地质资料,利用地球磁场的特征来获取和发射信息,从而使其更加可靠和高效。另外,由于其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极高,难以对其造成任何影响,而对其进行工程勘察,则可以依赖于其自身不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从而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观测环境。通过对测绘图像进行测绘,使测绘工作更加精确、高效,为道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保证了道路建设的质量。

2.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GPS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其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度高,对外部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使其能够全天进行。GPS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对交通管制网络的布置上。

2.3、数字化地图技术

电子地图技术往往与 GIS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具体的应用中,它的工作原则就是把纸质数据转换为数据,通过电脑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真正的提升道路测绘工作的效能。数字制图技术的关键是要实现数字制图的转换。追踪和扫描向量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数字转换方法,它们的使用场合不同,因此必须结合道路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4、工程施工测量

高速公路的平面;垂直方向的形状比较复杂,对高架桥和隧道的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定位和高程测量。平面位置的测量主要有三种:1、经纬仪角度的测量.2)全站仪的坐标法.3) GPS的实时动态位置;而高程测量一般宜采用水平测量法,但对桥梁梁有特别的控制要求;如隧道、涵洞等,应按照标准的标准进行水平测量,并对其进行检测。

3、工程勘察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3.1、平面控制的测量

道路的平稳性与驾驶舒适度直接相关,因而在施工中应尽可能地减小误差,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保证道路平坦,满足相关规定。道路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同一或小一次的加密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误差进行严格的限制,以确保测量值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目前道路工程平面控制测距技术主要是 GPS和全站仪的测线技术,为了保证 GPS接收器的准确率,使其与道路控制网络的设计精度相匹配,使其能够接收到来自于卫星观测到的观测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目标的大致方位。GPS与全站仪的 GPS测距技术都达到了设计的精度,而电磁测距仪能够完成对地、地、物之间的测距,因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很难对其进行精确地测量。因此,在应用于道路的全站仪测线技术中,必须进行最佳观测时间的选取,控制网型的最佳设计,避免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降低整个控制网的准确性。

3.2、工程地形调查

在道路建设中,一般采用1:500、1∶1000、1∶2000等方法来进行测绘。三种主要的道路工程测量方式有:全站仪测绘法、 GPS定位测绘法、航拍测绘法等。例如,全站儀测图具有精度高、但效率较差等优点;GPS测图具有较高的实时动态性能,但精度不高;航拍测绘具有更新快、快速、准确等特点。

3.3、高程的控制

高程对道路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程的测定应遵循有关规范,运用科学的技术,检查资料是否合格,特别是对于同一条线路的高程,要保证测量体系的一致性,保证资料的准确性,降低误差。如果需要替换,就需要确定数据交换的方式,以保证主控网络的稳定。

3.4、工程施工的勘测

道路建设的时间很长,有的需要穿越山区和城镇,遇到很多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例如平面坐标等。因此,必须熟练地应用各类检测技术,并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施工水平,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结论:基于上述讨论,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在我国的建设中所占比重很大,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公路工程勘察是公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安全和造价。因此,要使高速公路施工的质量与进度都得到提高,必须加大对公路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 岳祥楠, 贺小星, 马飞虎,等. 虚拟仿真技术在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测绘工程, 2021, 30(1):5.

[2] 马宇航.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评《水利工程测量》[J].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40(3):1.

[3] 左安垠, 柳钰莹. 无人机,GPS RTK测量技术在程海湖生态修复工程中的融合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 2021, 46(1):5.

[4] 张献慧. 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评《现代测绘技术及应用》[J]. 工业建筑, 2021, 51(3):1.

[5] 王英林, 陈长青, 叶斌,等. 水下岸上一体化测量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21, 38(5):5.

[6] 蒙志军. 现代测绘技术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评《道路勘测设计》[J]. 工业建筑, 2021, 51(3):1.

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我国经济贸易水平提升,对于增强人们日常出行便利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交通运输的角度出发,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需要按照当地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取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在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推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稳步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以为后期相类似施工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砼;施工技术

沥青砼技术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沥青砼技术的使用性与施工效率较高,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性,运用沥青砼技术可以更好的改变路面的受力状态,从而增强公路的抗疲劳性能,有助于防止公路使用中病变问题。

1、沥青砼公路施工准备工作

1.1 施工图纸会审

提高沥青砼施工的有效性,应当在公路工程施工前围绕着沥青砼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施工图纸的检查会审工作,对公路工程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和布设,切实对各种影响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的因素进行有效交流分析,找出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基于施工环境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全面把握路面的施工情况,促进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团队进行交流,广泛的汲取工程技术经验,有效明确沥青砼工程施工技术的细节,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配合效率,更好的保证后续工程质量。

1.2合理配置入员及材料准备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砼公路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往往是连续作业,所以人员配置都是双班制,在关键工序上要多配置几名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材料的质量是沥青砼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所以对材料工作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管理。

1.3沥青砼配合比的科学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热拌沥青混和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或业主指定的检测机构的专业试验室去做。

1.4施工设备检查

沥青砼公路工程施工所需要使用的设备主要就是拌料撒布车、运输车辆、撒有压路机及摊铺机等。施工前对设备进行相关检查也是为了保证施工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的前提。比如沥青拌和车电子秤,就需要在使用前将精度调整到与混合料配合比例精度相一致。

2、沥青砼公路施工材料准备

2.1 沥青材料

沥青是公路工程的基本材料,沥青在公路工程中使用的较多,沥青材料的质量需要按照公路工程的基本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公路对沥青材料质量有不同的要求,通常高等级的公路对沥青材料的粘度要求越高。

2.2 粗细集料的选择

粗细集料的配置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沥青砼施工的整体有效性,应当保证粗集料干净无杂质,应当在施工前对粗集料进行泥土等杂质的清理工作。细集料与粗集料有相似的要求,表面应该干净,没有杂质。细集料的选择也要达到规范的要求。

2.3 材料的拌合

沥青材料的混合质量对于能否发挥沥青的应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要取得较好的沥青摊铺效果,需要保证混合材料搭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及时的控制拌合的温度与时间,在拌合的过程中应当把温度降到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要控制好拌合操作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氧化程度降到最低,同时避免运输的时间过长,这样摊料才能做到及时供应。

3、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

3.1透层施工

在沥青砼公路施工中首先需要对其基层进行检查,确认基层符合沥青砼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透层施工。透层施工主要是为了保证基层与沥青砼面层进行良好的结合,一般在透层施工中主要是选用适当的沥青类材料来完成透层的施工作业。在透油层施工中要保证其可以均匀地进行铺洒,在确认透油层已经良好地渗入基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一般情况下,在沥青砼公路施工中,透油层多数是选用乳化沥青、液体沥青等作为施工材料。基层已完工并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进行透层施工。

3.2黏层施工

在进行沥青砼大面积摊铺作业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黏层施工,黏层施工主要是为了保证面层可以与水稳层、混呢凝土层等进行良好的黏结,使沥青砼公路在施工中提升整体性。一般情况下,在黏层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及施工要求来选用相应的施工材料,如改性乳化沥青、快裂乳化沥青等。

3.3摊铺施工

摊铺机在进行施工作业之前要进行例行检修,以保证摊铺的质量。摊铺机要根据拌合站的供应量对摊铺作业速度进行调节,以保证运行作业的持续性。在施工路面足够宽敞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台摊铺机同时作业,每两台设备之间保持10~20m的距离,以保证沥青摊铺的质量。在摊铺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边角缺陷,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沥青砼公路摊铺施工过程中,对一些较为狭窄的部位需要采取人工摊铺的方式进行作业,尤其是对匝道位置、局部加宽位置等摊铺机械都無法顺利通行时,需要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摊铺施工。在进行人工摊铺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边摊铺、边整平的方式进行施工,避免出现中途停顿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地完成沥青砼摊铺及碾压作业,有效地避免沥青砼性能受到影响。

3.4碾压施工

在压实施工中需要针对公路等级来确认压路机的型号,保证压路机配置合理,并对压路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沥青砼公路施工的设计标准要求。在完成沥青砼摊铺作业后,确认其是否达到适宜的碾压温度。通常在沥青砼公路施工方案中,会对具体的碾压温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公路碾压施工中主要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过程,在压实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压路机的行进速度、碾压次数等进行确认,并对压路机的行进速度进行控制,确保其可以进行匀速碾压作业。通常情况下,在沥青砼公路施工中,碾压作业是以由外侧向中心压实的方式进行施工,而对于有坡度的路段则需要从低处向高处进行压实施工。并且根据沥青砼性能来看,若是其所选用的混合料为粗骨料,则需要在复压中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这样可以保证公路的压实效果。在终压施工中,其碾压次数多数在两遍以上,以此来保证路面达到平整无痕的效果。在压实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压路机不能在未成形的公路上进行调转或停机等操作,否则会导致沥青砼路面出现变形。

3.5瀝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

在沥青砼公路施工中需要对其接缝处进行检测,以此来确认公路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在沥青砼公路中,其接缝主要分为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对于接缝问题,则根据其实际形态来选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对于纵向裂缝,采取冷接缝压的方式,在进行第一次碾压时,只要碾压到距前一条摊铺带边缘30cm处,之后依次移过纵向接缝碾压;热接缝,在碾压第一摊铺施工时预留30cm不进行碾压,等到碾压相邻带时再一起进行碾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纵向接缝的数量。一般来说,对于横向接缝,一般将前一摊铺带的尽头做出垂直表面,然后挑出接缝处内的粗碎石,铲出上水平层面的散落混呢凝土,接着对裂缝位置进行切割,然后将拌合料铺撒在已经碾压好的路面缝隙处,实施二次碾压,消除横向裂缝。

3.6优化水损施工

对于沥青砼公路来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外界水渗入路面缝隙的现象,加快沥青砼公路老化速度,这对于沥青砼公路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在进行沥青砼公路施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发生,减少外界水渗入沥青砼路面裂缝的可能,在提升沥青砼施工质量的同时,延长沥青砼公路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在集料阶段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沥青混合料过度脱落,必要时还可以对沥青混合料中块径过大的材料进行压碎处理,在提升相应材料结构粗糙度的同时,降低沥青砼路面出现裂缝现象的可能。在沥青砼公路施工时,还需要对公路路面上集料进行有效清理,尽可能降低集料所产生粉尘对沥青混合料粘结性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适合的液体抗剥落剂,减小沥青表面张力。液体抗剥落剂会使得集料表面与沥青表面带有相反电荷,增加集料的表面的润湿程度,从而使得集料与沥青之间粘附性能得以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沥青原料的选用、施工材料的配比到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把握关键,才能在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不断优化,才能建设出高性能的公路并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军安.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砼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6,(34):126-126,127.

[2] 闫德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199.

[3] 郑学军.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75.

[4] 江景峰.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砼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6,(43):144-145.

(作者单位: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工程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材料管理控制的发展问题不断的在公路建设工程施工中出现,而在这其中新形势下公路工程材料管理的效果,是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的最后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就施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材料管理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对策研究发展工作,为公路建设工程建设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对策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公路工程材料管理的意义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更是保证其企业进行工作效益体现的重要方面,并且是其施工造价中的重要巩固节,在现代的公路施工企业竞争中,对于其施工材料的管控及其重要,并且其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相当大的联系,对于材料的管理可以保证其施工企业的效益,并且在企业间竞争时更能得到一定的席位,所以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其对于材料,小型机械设备,与材料使用人员的管理,并且对于其中产生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其能应对未来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

公路工程进行施工时,其对于材料管理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公路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对于其施工材料的控制是首要的,并且其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公路建设利国利民,对其质量的控制要格外的严格,所以对于公路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在尤为严格,尤由其公路施工的成本主要是由材料成本组成的,所以对其材料成本的控制尤为重要。

三、公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今公路施工企业的材料采买方式,多是是由各个项目施工部门自行进行采购,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对于采购的材料的质量无法进行监督,在其中无法对其进行管理,并且是其施工造价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的公路施工企业竞争中,对于其施工材料的管控及其重要,并且其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相当大的联系,对于材料的管理可以保证其施工企业的效益,而且这种采购的方式容易产生许多腐败的问题,这样的采购的方式无法产生规模,也达不到信息的畅通,一些采购人员对于材料也缺乏专业的采购知识,这样的采购方式对于后期的材料成本核算会产生问题。所以建立建全材料采购组织机构是非常重要的降低成本手段。

2、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公路施工企业将采购材料的工作由施工总门自已解决,所以其采购人员多以手工进行采购,使其采购材料时,其时间成本较高,工作效率很低,造成了材料采购成本高。

3、缺乏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

由于其项目施工部门对材料进行自主采购,无法与其他采购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所以造成其材料采购时的信息不畅,导致其对于材料的采购缺乏整体的了解,进行采购时只能被运进行。无法与施工过程进行直接的联系,所以有时因为材料问题导致施工的停致。其施工受到影响。

4、缺乏现代的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法的运用

由于采购人员还在以老方式进行材料的采购,无法有效获得市场的信息,所以其对于市场信息了解较少,进行采购时不能及时的了解时时信息,造成了其采购成本上升,浪费了资源。

5、缺乏供应商关系管理

进行采购的人员没有与材料的供应商达到长期合作的关系,所有的采购都是时缺时采,这种情况造成了,施工时进场的材料无法保证其质量,使得其施工人员对其材料的使用上无法达到统一,其现场进行抽样与检查的费用增高。

四、提升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水平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计划

在进行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公路施工的特性,要对其材料仓库的位置加以确定,保证材料的存放地点,对于其益受到损坏的材料进行处理,并且设有专门的存放库房,并且其设置地点也应该具有科学性,保证其拿取材料时,减少其二次搬运时的时间的浪费。

2、完善材料管理制度

2.1、施工企业的工程部门,在根据所施工的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材料的采买,并且根据其施工不同的时间进行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且给采购人员留有一定的采购时间,而采购材料的时间要随着工程的整体变化进行,并且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组所需要的材料在进行登记,保证施工材料使用上的准确性。

2.2、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其进行采购的相关人员,必须对于所在购买的材料进行相关的了解,对于其价格、使用上的性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其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时,要对于所采购的材料的货源有一定的了解,要采用货真价低的材料,而材料在采购完成后,其材料会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详细的登记处理,保证其材料的分配合理,并且对其成本进行核算保证其合理的摊销,而材料入库后其保管人员在对其进行规定发放,对于其所需要再次购买的材料进行登记,材料产生问题时,能及时的处理。

2.3、防止物料的浪费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材料领用制度,要材料领用人与材料使用人进行登记,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其施工过程中其材料被浪费,并且其专业的领用记录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不同班组间所领用的材料进行更好的记录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并且对其后期的材料回收也能加以控制,而对于一些小型工具,也可以明确其责任人,保证其后其的维护工作,一旦发生损坏,也可以让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损坏赔偿,这样可以保证其施工过程中材料与工具的有效保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对策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公路工程材料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公路工程施工的不断开展,对施工阶段工程材料管理的研究工作也将成为保障公路工程材料管理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宝山.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72-73.

[2]许雅琼.简析公路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82-83.

上一篇:电力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