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

2023-03-05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不能用英语进行较为流畅的表达和交流,“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来”。造成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略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材的过渡与衔接是一个非常重的原因。本文确认了高中和大学的英语教材的衔接确实存在问题的真实性,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 高中 英语教材 衔接

1.引言

随着世界的迅速发展,英语频繁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它已经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中国加入WTO以后,全民学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起来,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现象。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不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有的学生甚至在大学期间,英语反而越来越退步。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忽略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材的过渡和衔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高中与大学英语教材衔接研究的现状

范文芳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规划》中讲过:“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利于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要研究编排一套大、中学相互衔接的一体化教材,在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同时还要体现其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井升华教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一文中分析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三个原因,其中就有两个与大纲和教材有关。一是教学大纲所附词表滞后,没有考虑到形成旨在培养吸收先进科技信息的阅读能力和参与对外交流需要为目的的共核词汇,词表选词与实际应用脱节;二是教学内容滞后,有“可教性与可学性”,而忽视最重要的实用性。结果大学生学习英语10多年,看不懂英文报纸、电传、证单、信函等,不少学生在出国前面对填写各种表格束手无策,不会简单的口语。

还有学者在肯定我国十几年来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的同时,认为现行高中、大学教材的衔接问题仍未解决:教学内容和要求在各阶段接口处重复较多,在词汇、语法和句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其一。其二,教材编写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有的教材比较强调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有的教材语言优美,但忽视了实用性;有的教材内容较新,但编写缺乏系统;有的教材本身梯度不够平均,册与册之间跨度太大。其三,教材种类单一,尤其是大学理工科缺乏三、四年级的专业英语教材。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现行的各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教材衔接不好,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却很低的最主要因素。

3.数据收集及分析

从武汉的不同的大学随机抽取的200名09级的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

表1 进入大学以后,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大一英语新教材?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占43%的学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适应英语新教材的学习,另外有25%的学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大一英语新教材的学习,有20%的大一学生从未适应大一新教材的学习。总的来说,大部分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教材,这些时间用来适应教材,太可惜了。这也证明了高中和大学英语教材的衔接确实存在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好英语教材衔接的工作,才能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用来适应教材。

表2 你认为高中英语教材对大学英语教材的促进作用如何?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59%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教材对大学英语教材有促进作用,20%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教材对大学英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一的学生都认为高中英语教材对大学英语教材有促进作用。这也就证明了大学英语教材和高中英语教材确实存在衔接的必要性。

表3 你认为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可以选择多个答案)

表4 你认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可以选择多个答案)

在这200名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高中和大学英语教材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注意这些变化,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注意好衔接的问题。只有完成高中与大学英语教材的顺利过渡,才能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一英语教材,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和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高中及大学英语教材的衔接确实存在问题。学生普遍不能在大一新学期很好地适应新教材。所以,英语教育者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它。这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够找出可行性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

4.教学建议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大学英语新课标、新教材,而且要深入研究高中英语新课标、新教材,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和内涵,真正理解教材变更的意图,将高中、大学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可与若干中学结对子,从大学的角度帮助中学英语教学,这样能使中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更好地衔接。大学教师要熟悉中学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其重难点,熟悉高中英语教法;经常去听高中英语课,相互交流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讲新的语法、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时候联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旧的知识。每次学习新知识之前,都可以顺便复习旧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较容易,上课较轻松愉快,使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起来不是那么的困难。

反思高中英语教材与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其衔接,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使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首尾相连,环环紧扣。然而,要解决好高中英语教材与大学英语教材的衔接问题,每个英语教学工作者仍需付出繁重而艰巨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孙晓萍.论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科学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3]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4]吕中舌.关于一条龙服务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9,(1).

[5]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原因[J].1991,(2).

[6]刘祥树.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的研究[C].2007,(12).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国内很多高校当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一系列的变革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质疑,旨在建立一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崭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都需要做与之适应的调整,对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们需要尽快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应运而生。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2007年9月,在历经三年多的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后,在总结全国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公布了修订后的正式版本。

(二)理论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研究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或者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1)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同化、索引和建构当前所学新知识的过程; (2)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3)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为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教学实践的中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为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环境,帮助他们独立地或集体地创造自己的见解。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提供了物质条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暴露出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沿袭着仅限于“黑板—粉笔”的教师“一言堂”模式。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负责人,教材选择、课程日志、学习进度、教学方法以及考试评价等等所有环节都由教师个人设计和制定,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喜好,教学内容也会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而变得枯燥无味。语言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和实用性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讲解,重复的练习和单纯的纸上谈兵。这完全束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脱离了语言教学的本质。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

网络环境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很多缺陷。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学习过程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登陆平台和老师同学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为了适应这样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必然要随之进行很大的转变。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一出戏剧的“主演”的话,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就应该退到幕后当“导演”了,真正站到幕前的应该是学生自己。同时,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学生角色转变,网络学习环境特点,教材及教学软件设计理念以及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方式等。国内众多研究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导航者、评估者的作用。计算机并不是“独立的导师”、“计算机并不能自由发挥作用”。教师角色应从单纯的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

(一)电脑网络的熟练使用者

在网络环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 英语教师自己也要充分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如PowerPoint、Author ware等应用软件,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大量搜寻资料,结合课本的配套教学光盘,进行精心编辑和整理,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此外,他们还要能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必要时能发现常见故障,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以应不时之需。

(二)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浩瀚的网络信息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这些信息不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也不会考虑到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适应这个庞大而纷乱的网络,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任务。依据“建构主义”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技能和知识,更要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通过语言习得,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系统化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体系。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导学”转变。在微观上,启迪和促进学生外语知识的建构;在宏观上,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的零星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并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在网络环境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角色由教材执行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英语教师的基本功。这里的信息处理能力指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即搜索、接受、加工、使用信息,进行判断,做好决策。海量的网络信息存储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网络技术使各种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为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们网上协作学习带来了方便,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巨大的语言学习资料库。但知识不是各种信息资源的简单堆砌,只有拥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研究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合作者

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职责发生了改变,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在信息教育时代,知识权威会发生颠倒。曾经有人指出:人类学习和掌握电脑的能力往往与年龄成反比,从而就意味着人们掌握知识、信息的能力同样可能与年龄成反比。过去依靠丰富阅历的传统知识权威,在信息时代已经受到了冲击。的确,当代大学生在某些领域确实领先于教师,使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现在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平等地与学生分享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在精神交流与对话中,师生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五)教学过程综合评价者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终结性评估,即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忽视了过程性评估和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估。从方式上看,以往注重他评,忽视自评。在新环境下,不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外语水平测试,有助于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进度。定期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有助于了解学习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改进学习策略,并由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辅导。在评估内容上,现在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新模式下教师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

(一)电脑网络技术不过关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操作,有些时候还会碰到很棘手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各种问题。这就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自己的课程顺利进行,设计的一些特色活动如愿展开,就必须掌握很好的电脑和网络知识,这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开始会误以为自己的责任较之以前减轻了,于是开始对学生放任自流,没有给学生预留针对性的任务,也很少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进行及时的监控和反馈。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学,学什么,甚至只是登陆平台看一些电影来娱乐。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网络环境下,教师同样应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这种指导可能由原来的针对全班同学变成了分别针对每一个同学,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责任并非减轻而是更为加重了。

(三)过分依赖学习平台,忽视教师讲解

按照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课堂的讲解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些教师可能会把自己的讲义,课件连同让大家讨论的题目,课后的练习等等全部放到自主学习平台上,传统教室的课程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学生的自习课,省去了教师讲解的环节。这样一来,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知识的掌握很难做到全面和深刻。传统教室的课程应该同样予以重视,虽然不需重复网络学习的内容,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和评价。

网络信息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面对新变化和新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素养,才能更好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实现教育部的《要求》,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在网络环境下,虽然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改变,但是并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网络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尽快融入自己的新角色并把它扮演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志波, 徐荣博.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7(5).

[2]王金龙, 曾绪.浅谈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8(4).

[3]尹时花.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多元定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12).

[4]朱双平,王华.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6(3).

(作者简介:祁艳晶(1982-),女,汉,河北衡水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助教,华北电力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研究。李恬静(1975-),女,汉,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英语语言学研究。)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Z080322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培养公民生态意识以及提高大学英语文学生态教育水平已迫在眉睫,其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文化素养的积淀。大学英语生态文学作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直接素材,应引导大学生认真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新判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一代生根发芽。

关键词:大学英语;生态文化;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的导入以及生态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大学生的精神层面入手,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的形成。面对丰富的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硕果,人类不得不重视每况愈下的环境家园。现当代,各界专家各司其职,以自己的方式警醒世人,捍卫我们的生态的家园。国家领导人以及当地政府机关为环境的重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法律的手段制裁肆意破坏环境的违法者;文学家们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将人类真实的生存环境展现在世人眼前;身为高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为所动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剖析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开拓文学欣赏的新维度,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

一、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导入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文学与文化隔离开来。其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写照,文学能够表现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国家的民族风情、社会体制以及哲学观点,只有将文化赋予文学中,才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中深邃思想。其二,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够揭示读者内心层次的情感,能够对作品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主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影响读者的美德的形式。其三,将文化教学与文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作为背景知识,使读者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本质,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过程中,引入文化教学能够使学习者的文化知识由初级向更高级别前进,使学习者能够以文学作品为平台,以教师讲授为契机,认识以及了解英美文化及英美国家风俗人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

二、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字、词、句子结构的层面上的解析,而大学英语阅读文本作为大学生接触英美文学的唯一途径,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已然成为重中之重。比迪·马丁(Biddy Martin)认为,在教授学生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注意到所有的问题都是具有开放性的,作者蕴含于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并非固定于作品中某句话、某个段落,也不固定于文本的语境之中,没有特殊的理论分析原理,也不存在于文学批评家的分析中,也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中。这就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国外,高校英美生态文化教学中的比重十分突出。英国贝特(Jonathan Bate)教授以及美国的墨菲(Patrick Murphy)教授曾经倡导高校应该将生态文学作品赏析纳入到相关的课程体系之中。近年来,美国高校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设置数量有所增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重点学府的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都为学生提供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供学生选修,而且学生的毕业论文涉及生态批评的选题也日益增加,这足以证明生态文学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以及作品赏析中重要性。

在国内,生态批评的兴起源于西方文学的生态批评理论的影响以及国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国内学者的相关著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批评的发展,将生态批评赋予中国特色,如鲁枢元教授的《生态文艺学》、王诺教授的《欧美生态文学》、张华教授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等。然而,国内高校有关生态文学或生态批评课程设置方面却相当匮乏。在生态批评理论,王诺教授的带领下的厦门大学生态批评团队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方面较为突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的生态批评团队是依托于中文系,而非外语系。与国外高校生态批评、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文化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国内高校对于生态文学课程的设置相当匮乏。因此,国内设置英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课程亟待加强。

面对每况愈下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整体的规划布局,提高公民的生態意识成为根本途径,公民生态素养的提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群里的重要成员、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生态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高校有关环境、生态专业的设置主要集中于环境工程专业,并没有得到普及。因此,从生态文明普及的角度出发,身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成为很好的切入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生态文化传播的职责,帮助大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生态智慧,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技能。以生态教学为契机,共创美好的生态家园。

三、生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字、词、句的理解及应用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只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大致翻译文章段落,对于作者的深层次思想几乎没有任何剖析。那么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是否融入教学之中呢?剧调查,基本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英美历史的串讲,主要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代表人物;二是作者及作品的简介,包括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展现的年代;三是作品的阅读赏析,即在既定的年代下,品味作品的意蕴;四是运用固有的文学批评理论与作品的内容对号入座。不管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告知其结果,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将生态文化思想融入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将生态批评理念、生态文化维度导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使其融为一体、贯穿始终。第一,教师应该向大学生讲解文学的社会价值,纠正“文学无用”的学说,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中生态思想的内涵,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向学生介绍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例如生态文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批评等术语,结合中国生态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抵制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以及二元对立的学说。第二,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生态文化素养的提高、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生态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将生态批评理论与中国的生态现实相结合,努力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批评理论体系。只有教师自身的生态批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智慧,最终将理论知识付诸于时间之中,为我国的生态家园的重塑献出绵薄之力。第三,教师应该重新安排课程内容的授课时间。在每个课时中,教师应该酌情考虑所授课内容的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或课前可预习的部分减少课上的讲解,即作者的简介、作品的要素分析、作品的内容以及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师在课上可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态文学读本,就其生态思想逐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实现生态思想与学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真切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陶冶学生生态情操。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若使学生乐意接受生态知识,调动学生对于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批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生态文本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生态文本的选择。文本是阅读分析的基础,那么,在文本选择上,教师不得不要考虑文本的难易程度。在涉及新的知识领域方面,教师展示的文本若过难,则会使学生失去对于该领域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文本较多,如《瓦尔登湖》、《老人与海》、《蝇王》都是不错的选择。外国文学作品诸多,教师应该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为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文学作品的选择应秉承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设计典型文化特点的文本,教师可做详细的讲解,对于相对来说的次要章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安排,留给学习作为课后作业来进行分析。由于大学英语的课时有限,教师还可以以播放影片、视频、影响资料等形式来代替耗时较长的文学阅读以及分析的形式,这个的课程补充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知识、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还应该着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以及书写自然的作家,使学生能够认清自然的美,也可选择描写人类精神异化、自然灾害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剖析现代社会造成精神危机以及生态危机的根源。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生态文本的选择具有局限性,令人欣慰的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三册教科书中,将环境保護纳入了单元的主题,其中两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和《The Balance of Nature》旨在警醒大学生注意到我们周遭的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第一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更是出自生态名家雷彻尔·卡森(Rachel Carson)之手,该文章是生态文学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的节选,这足以证明,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向生态领域靠近。《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杀虫剂的滥用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诸多的危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出化学杀虫剂属于科技异化物的一部分,引领学生分析其原因,辩证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教师应借助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广泛性、高效性,对于教师生态知识的及时更新提供了便捷条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直观性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系统将信息以更好地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课后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QQ群以及论坛等社交软件,教师可以及时上传生态领域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供学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也应该呈多样化趋势。教师应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不断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丰富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多种技术方式,来支持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而且还可以刺激学生对于英美文学学习的需求。对于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该具有多样性,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反馈应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可以采取作品讨论形成,以及书评或影评小论文的形式。通过讨论会和撰写论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在讨论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能够给予学生极大地满足感。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与学生真正的互动、交流和对话。根据生态批评领域的知识,有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伦理、道德、文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真正融入整个课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和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生态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态领域,为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态家园打好理论基础。

四、从劳伦斯诗歌中反思英美文学生态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翻译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学英语现阶段正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重中之重,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的含义。以劳伦斯的诗歌为例,劳伦斯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用一个全是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景物、自然状态、动物等所表达出的生态意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劳伦斯的作品,以比较的方式,来探讨劳伦斯作品中的主题,促使学生得出结论。以工业化发展为时代背景,劳伦斯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生态灾害,这是由于人类所谓的工业文明和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难以修复的破坏。

五、结语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对词汇的掌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方面的建设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争取学生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现当代,生态问题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议题,探讨和重塑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大学英语为中国大学生打开了和世界相通的窗户、为关注世界的焦点搭建了桥梁。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生态议题是再合适不过了,通过对生态文学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指导使学生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态文学素养,还可以倡导学生运用所感悟到的生态智慧来看待世界整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此促进我国生态问题的研究,促进自然的重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Glotfelty,C.& Fromm,H.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M].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蕾.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J].出版广角,2017,(6):59-61.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新的学习视角,为创新性学习提供 可能,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与实践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十分必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融合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对策

【作者简介】孙雅楠(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在英语语言知识与使用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学习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得受教育者在知识总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李瑞,2011)。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者们不但要意识到学习不再是临时的、阶段性的任务,并且要意识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跟学习具体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学习者也不例外。

基于上述原因,大学英语学习者与教师都认识到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知识储备下来,并且在知识更新速度提升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大学英语学习的宽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教育部,2007)。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优势与困境

1.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学习带来的优势。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李雪顺,马武林,2010)。

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学习资料的获得随着现代大量的电子、网络产品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而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大学英语学习者处在一个英语学习资料无处不在的信息世界中,语言学习视角随之发生巨大改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有利于营造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信息网络在对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信息的集成能力方面有强大优势。教师通过信息网络搜集英语学习视频及音频资料,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集成英语教学所需的外部语言环境,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轻松領会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可以感受到英语国家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社会文化等。

信息技术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式对整个教学规划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中,想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的“一碗水”就不但要包括语言知识的设计,还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也意识到传统课堂主要靠“讲”的教学模式将变得枯燥乏味。而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高效、系统地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能动性这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以应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的困境。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焦虑未有效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中语言学习处于“半封闭”状态,知识相对固定且变化较少,且学生接受语言知识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讲授,与外界交流不多,因此使用“轻车熟路”的学习方式如背诵、习题演练等基本可应对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而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处于半开放状态,并且课堂传授信息量成倍增加,往往会导致大学英语学习者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这种不适应在大一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因此教学反馈中不少同学会表示“上课节奏快,跟不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直接增加学生的“考试焦虑”,笔者任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表示“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英语挂科”。而多数学生对此表示认同,因为考试不及格不仅拿不到这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并且会影响到奖学金的获取。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和考试压力方面的焦虑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有效降低。

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学习者营造个性化语言学习环境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增强。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英语学习者不但可以通过网站获取大量在线英语学习资源,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便携的协同交流、互动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便捷性,允许学习者进行自主构建知识意义,激发学习者采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利用网络资源活化课本知识,有意识通过互联网搜索英语资料的行为并未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走入课堂而得到增强。究其原因,学生还是习惯纸质材料的学习,且以做题为主。笔者所在三本院校学生本身英语底子薄弱,且没有可行的学习计划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学习导向主要以考试为主,期末能及格或者四级能过即可,对自身英语学习要求不高,因此并不会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视野。另外,学生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甄别意识不强,无法高校筛选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源,造成网上学习时容易分神,注意力分散,使得网络资源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大大降低。

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提高,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压力。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系统地运用信息化理论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更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除此以外,还有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通常本身已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同时又有科研工作,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再加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营造多元立体的学习环境,因此压力重重的大学英语教师就会逐渐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学习对策

信息技术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真实和自然的语料与交际环境,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且考试压力常在因素的存在,使得适应接受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学习者难以迅速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因而出现上述学习困境。再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压力存在,就容易导致即使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但因师生交流缺乏,学习监督不足,学习过程就可能会弱化为只是上传教案和布置作业,学生仍是被动完成任务,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整合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必须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1.确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要随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的不断改变,不断发展自身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环境。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融入教学实践,保證课堂教学质量并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对整个教学规划进行设计师,要明晰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目标,但要转变“课堂控制者”的角色,要充当“辅助者”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综合能力。

2.搭建协作研究共同体。协作研究共同体首先是指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与学习。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授课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但对专业知识能够做到熟练运用,还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有效传达。独木难成林,信息技术时代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有了协作研究共同体,教师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便能获得实时帮助,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交互协作的目的。

搭建教师与学生协作研究的网络共同体平台。教师在现有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及学生学习需求等因素作用下,形成不同种类的适合各个学习层面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共享的资源环境下,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协作,完成自身学习任务,交流学习方法和反思学习成果对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及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能动的反馈,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有力帮助。

3.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目标应包括:

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工具的使用及信息处理能力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微信、QQ、微博等即时交流工具,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在线课程及各类英语学习APP等现代交互媒体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又一课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意识,及时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才能真正打破英语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交互、共享的语言学习环境(张宁,2013)。

提升信息综合应用的能力。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达教师综合提炼后的学习信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索、收集、整理信息,并对众多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和评价,最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之传达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兴趣,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被新奇吸引而失去自控力,教师应避免被技术统治和控制。因此,提升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是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系,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现象与考试压力的存在有着莫大的关系。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在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保障学习的公平性,从而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学生对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过于重视的现象,教师可适当选取大学英语相关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减轻学生对于考试的焦虑。如本院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积极引进语音室设备,以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翻转。教师学期评价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活跃度与课堂学习效果获得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形成性评价进行过程中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样化设置期末考试形式。此举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考试的焦虑,课堂参与活跃,课后自主学习度明显提高,并且为学生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习,可为大学英语学习营造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支持自主探索、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有效缓解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焦虑,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并未建立学习自主性提供可能。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得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改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马俊波,2008)。教学结构的转变促使教学方式的改进,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教学方式的改进灵活有效。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习同时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及时转换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出现。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大学英语学习者与教师要有意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瑞.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51.

[3]李雪顺,马武林.信息技术环境下本科院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行为个案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4.

[4]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5]张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整合的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6).

商务英语大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 教师发展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各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各高校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与重新修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指的是在基础英语阶段之后,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一系列高年级英语课程,该系列课程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大学英语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在机遇与挑战中发展自我。

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主要是以英语听、说和英语、写为主的综合英语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专业英语类等。

1.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级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口译等。该类课程的设置不仅是对基础课程的延伸,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水平。

2.语言文化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报刊选读、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名篇选读、跨文化交际、西方礼仪文化等。此类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开阔视野,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

3.语言应用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主要有学术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设置该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将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融合与转换,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4.专业英语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英语、科技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此类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

大学英语教师这支庞大的队伍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团队年龄结构失衡、学科背景单一、学术边缘化等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感。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各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全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工作量比较多,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重复次数也较多,部分教师容易出现课件更新迟缓、教学模式单一等现象。随着教龄的增长、工作任务的繁重与重复,有些大学英语教师逐渐会出现职业倦怠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伴随着高校扩张形式的演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重与日俱增,教学团队年龄结构不均衡,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2.学科身份模糊。在高校从教的英语教师基本分为英语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两种,两类教师在入职之前所学的专业方向基本上都是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或者翻译研究等,但是从教之后两类教师的学科身份便开始有所不同,而且差异逐渐变大。大学英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重心在于教学,科研方面非常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师发展,都脱离了学科建设,由此而产生的校本认同、学者认同以及学生认同问题接踵而至,不是被学术边缘化,就是被学科看不起,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始终有学术身份不明、无学科依托、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

四、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学英语的每一次教学改革都会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挑战,有挑战就有压力和动力,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在大环境中努力收获经历、寻求突破。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地位的逐渐上升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1.提升教学水平。从根源上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重心依然是课堂教学,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优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通过扩充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标准,从而逐步摆脱由于机械重复的任务而带来的职业倦怠感。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中,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2.拓宽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教授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原来所学专业方向的知识储备逐渐弱化,科研论文也是以英语教学为主,对翻译、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变得单一。结合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每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和擅长领域主动开设相关后续课程,拓宽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自己主动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努力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和课程的新变化,为拓宽自己专业发展空间而探索。

3.开展合作学习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是教研室同事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与学院内部专业联系紧密的同事的合作,也可以是与其它学院相关教师的合作,这种方式有利于相互的补充与学习,开拓研究视野。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初期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去克服,形成合力,从而使各门课程顺利开展。现在各高校基本都是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这一优势,通过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来弥补自身学科身份模糊的不足。各高校应该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或报考非英语专业类博士,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后续课程教学需要。

五、结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既适应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满足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该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压力也有动力,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勇于用实际行动学习正确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思路、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8.

[3]潘赛仙.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11):95-96.

上一篇:大学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对外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