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1

财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建立重构的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收入会计双重多功能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全面探索引入了以权责关系发生制度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但我国政府部门财务会计与国有企业财务核算会计由于经济会计业务主体和其他经济会计业务的存在差异,核算方法内容与会计方法仍然存在明显不同,本文从会计组织结构本质、核算方法基础、会计科目和其他会计资料等式、会计报表等几个大方面几个方面对两者的会计差异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政府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会计制度;核算理论基础;差异

1组织本质的不同

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企业组织上的定义上就有所不同。企业法人是专门从事经营生产,流通,服务等其他经济经营活动,以经营生产或流通服务方式满足国民社会的经济需求,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依规设立的,与营利性其他经济活动组织的一体经济运行具有法人资格。一个特殊物体的一种运动方式会计是以业务管理为主,其业务经营募集资金,管理经营活动,以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和非营利经济组织,企业都是创立和发展存在的,其基本经营目的必然是为了获得商业利润;因此,作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以以实现其利益作为以企业盈利方式为主要目的提供服务的企业经营管理宗旨。政府机关是政党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关的统一执行管理机关,

2核算基础的不同

无论用的是基础会计或者基础的都是不同的。我们的会计业务管理是在年度会计中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会计权责制和发生制。在中国,政府和非营利经济组织目前正在财政核算上的确认中将采用财政收付共同实现制,采用行政权责共同发生制和采用支付实现方式作为改革的适当方式组合,以支付实现系统的方式出现,我们的地方政府年度预算和公共基础建设实施的财政会计制度中所发生的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也正在激烈地去规划他们。

收付实现制,也被称为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钱是否实际收到或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确定标准时支付。基于会计的现金基础上,与事先预付费用接受经济业务收入打交道时,没有考虑到应计收入和应计问题的支出,会计期间并不需要调整账户,因为钱确实收到和支出有被记录登记的,可以根据账簿和记录直接收入和当期费用确定,并进行比较,以确定当期损益。

权责发生制,是对所指在法定权利和义务收入的法定义务和权利费用额度是否重要应由本期内的会计进行处理,以便于确认一种作为基础的权利收入,支出。根据国际权责当期发生制,那些谁应该取得支付当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费用已经应该发生或必须承担,不管他的钱和他是否应该有当期收入,收入和他的支出费用应被直接视为支付当期;那些谁不应该属于支付当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费用,即使他的款项已在支付当期和当时支付,它不可能应该被直接用来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支出在支付当期。因此,属于的值是验证支出要求的价值测量,当它同时解决了资产收入和资本支出要求进行时的确认和支出要求进行确认时的数量确定权责时的发生制度是会计中的要素。

3基于会计制度上的会计科目及会计等式不同

3.1会计等式差异

会计等式包含静态和动态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政府会计等式为财务和预算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类似两个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其中金融和企业会计,政府预算会计等式包括预算收入-支出预算=预算盈余。\"

政府财务会计管理单位本期财务会计核算等式主要包括国有资产=财务负债+本期净资产,财务收入总额ー财务费用=本期财务盈余,而本期盈余会通过结转转入净资产中的财务累计本期盈余项目。对于资产负债观主导下的企业会计的等式,其逻辑关系是收入和费用要素从属于资产和负债要素,即先产生国有资产=本期负债+资产所有者基本权益,后形成财务收入总额-财务费用=本期利润。这种明显具有差异的情况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主体预算管理模式的明显差异,政府的主体预算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财务会计的预算收入和管理费用必须按照主体预算模式来进行安排;而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财务管理所需要得到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对外投资和企业利润率的形成。所有者通过投入费用形成固定资产,企业根据资产所有者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而直接决定成本支出和投入费用,从而通过商业经营方式进行成本补偿而可以获取一定利润。

在企业财务总结法下,企业财务收入会计等式在月末和年末均值的表现通常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对于各级政府财务会计核算主体及其财务会计核算要素的等式在年中期末表现形式为:总总资产+所有费用=资产负债+所有净资产+所有收入;而上一年度期末由于所有收入、费用已经全部结转本期盈余,会计要素等式由此演变而成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3.2会计科目设置差异

政府机构财务会计管理科目基本分类与一般会计基本要素分类保持一致,共五类,即会计资产支出类、负债支出类、收入支出类、费用支出类和会计净资产净值类。相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科目,政府部门财务会计管理科目其实无异于成本核算类和共同利益类会计科目。政府机关财务会计专业科目除继续保留学校原有的大中小部分会计科目外,增加了由于政府权责合同发生制度的引入改革产生的国际往来业务类会计科目。由于符合经管类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业务需要,全面大量使用了用于经管类固定资产及其实际价值变动损耗的定额递减核算科目。同时由于作为政府预算会计业务主体和政府业务的主体特殊性,保留和大量增加了一些与政府预算执行相关的固定资产、负债等各类会计科目。

4在会计报表上的不同

不同财务行业年度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具体要求和业务内容也可能会有所不同。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正式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制度要求下的企业必须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核算表和企业现金流动质量表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通常需要同时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和收入支出决算明细表等。因此,需要使用政府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企业会计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为您提供不同的政府会计报表管理模板和企业报表统计数据。

參考文献:

[1]杨朝霞.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新模式[J].现代企业,2019,11(5):118-120.

[2]毋启风.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及改进措施[J].商业现代化,2019,1(29):171-172

作者简介:姚森,男,汉族 河南新乡,1998年10月16日,本科,在读研究生,空军勤务学院(221000)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写作方向:财务类

财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降低经营风险。但由于国有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导致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及配套的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整体财务内控体系与实际运营发展严重脱节,然而,在不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指引下,加上财务团队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财务管控执行力薄弱,与此同时,企业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又无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面对这一系列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运行中可以通过搭建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以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等多元化手段,以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形式防范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概述

(一)财务内控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控制为核心,依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制定制度和计划,而是使财务内控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依照既定目标前进,是推动企业有效发展、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给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规范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完成。

1. 有助于防范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到良好的内控环境中,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又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 有助于稳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下,通过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在完善的预算体系下,以科学的手段合理预测各项目收支情况,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使国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如此良性循环,助力企业稳健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3. 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内控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及时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業财务内控管理意识虽然在逐步提升,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开展财务内控管理活动,参照的基本理论大多是借鉴国内或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案例,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实时的市场变化情况,导致在内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实现针对性、有效性的风险防范,所以,当下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1. 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设迟缓

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建设重心较多落在内控框架体系搭建上,重视形式,但实质上并未对企业内部风险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整体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设较为迟缓。第一,预算管控机制不全面。预算编制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预算管控缺乏针对工作实际情况的优化调整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偏离预算指标导向,且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较弱,整体预算机制发挥管控作用不高。第二,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内控审批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事前审批机制不健全,业务人员往往在经济活动完成后,履行最终财务结算程序,而此时财务内控管理职责只能被动发挥甚至无法发挥,另一方面,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下属公司往往偏离集团总部的管理理念,达不到管理步调的统一。

2.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仅仅是满足制度建设工作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沿用传统制度或者参照上级单位的相关规定生成的速成版,并不完全满足企业自身实际经济活动及发展要求。这种缺乏针对性及合理性的制度,只是生搬硬套的文字堆砌,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内控管理需要。

3. 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

第一,投资风险防范不到位。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具有一些资源优势,导致其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国有企业的投资成本较大,但投资收益却比较少,主要是投资项目缺乏前期调研及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这种谨慎性不高的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第二,资金运营风险防范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比相对较大。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情况,为了增加销售收入,在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的情况下,依然采用赊销方式经营,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甚至部分长期无法收回。其次,存货超储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耗费大量的保管费用,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薄弱

1. 业财分离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都处于自顾自的状态,达不到互帮互进的效果。业务部门追求销售额而忽略内控管理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会计记录及会计报告,与业务结合较少,既不了解一线的市场信息,无法协助预测企业预算,同时,对经营中的问题也不能给予针对性的财务意见。业财分离的现状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层较为偏重业务,对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中的漏洞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内控管理职能弱化,最终只发挥了财务服务职能。

2. 财务团队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国有企业财务团队整体水平不高,无法真正满足财务内控管理的需要。首先,财务团队部分人员专业性不强,掌握的政策法规滞后,又疏于学习,安于现状。第二,流于形式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无法为财务提供正确的管理导向,尤其是内控制度没有下达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活动不能做到有据可依。第三,财务人员在整体财务管理链条上并未充分发挥各岗位模块职责,尤其财务审核、复核等职能弱化,财务人员疏于财务手续的合规性、合理性、完整性及严谨性审核,不能敏锐的识别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内控管理环境的稳定运行。

3. 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内控信息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签批单据及文件完全依靠线下流转的手段,不仅增加了主观及客观的管理漏洞,也无法满足现代财务内控全面性、高效性及严谨性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核算与汇总,因为记录不及时、不严紧等原因,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适用,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决策信息,同时,财务人员大多疲于繁杂的手工劳动,重复工作,降低了财务内控工作效率。

(三)内审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

为了搭建完整的内控管理体系,部分国有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部分企业虽未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一般会设置内审监督岗位。然而,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需要,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内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发挥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作用,最终并未有效的降低财务内控管理风险。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措施

国有企业为了长效发展,要针对性的制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第一,学习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吸取外部有效的内控管理经验,找到自身的财务管控风险点,结合经营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第二,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向下宣贯与推广,使良性的财务管控环境融入到整个企业,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第三,发挥内审监督作用,保证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1. 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水平,实现有效管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第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从计划到量化,从个体到整体,从短期到长期,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体系。首先,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结合产品市场定位,立足企业发展实际,编制预算;其次,实时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及因企业战略调整导致的预算偏差,对预算进行优化,增加预算的可执行性;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完善经济活动内控审批机制。首先,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下,设立经济活动事前审批机制。事前审批机制有别于事后结算审批,可以第一时间堵截风险,不必亡羊补牢。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基于谨慎性原则,集团型国有企业建议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达到集团对分子公司经济活动全方位统一管理和监控的目的,防范风险,提高集团全级次管控水平。

2.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目前,国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级越来越深、经营产业日益多元化,面对财务内控管理难度的加大,国有企业逐步意识到要借助制度规范来实现企业内部管控。第一,依据企业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不留空白。第二,要建立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及管理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不硬搬文字。第三,在后续内控管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现行政策要求、市场情况等,对内控制度进行改进,不断优化。第四,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从制度初建、制度可行性研究、征求全员意见、整合优化到制度宣贯推广及制度执行情况等工作,不偷工减料。如此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為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支撑,并为有效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依据。

3.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第一,防范投资风险,加强投资项目前期调研与可行性研究,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项目,后期紧密跟踪并评估项目执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警防范对策。第二,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及存货运营风险。首先,尽量减少赊销经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及时调整应收账款回收对策,防范逾期应收账款风险。其次,尽量采用订单的营销方式,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压。企业应熟悉时事政策、掌握经济走势,洞察市场变动,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前景光明的市场中。

(二)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

1. 推进业财融合

企业管理层需要重视及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推进业财融合,使人才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强业务及财务的有效交流,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发展经营中的管理及服务双重职责,使企业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加强财务团队建设,提升财务整体素质

第一,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与学习。一方面,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宣贯,将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最后,及时接收掌握财务领域发展动态及内控管理导向,学习和积累财务风险的管控经验,为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二,充分发挥财务各岗位职能,降低财务风险。财务支出合理性、合规性及完整性的把握,经营项目资金流、发票流及货物流的审核等,财务人员在如此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再墨守陈规,提倡多思考,多提问,多学习,提高财务管控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在组织结构框架设置、部门权限、相应管理层权限等方面给予刚性控制,实现资金、业务和信息三流的集成管理,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这样不仅能堵塞财务内控审批流程中的漏洞,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把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内控管理更加高效。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内审部门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发展决策有着重要的监督和推进作用。第一,设立专门的内审监督部门或专职的内审岗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同时,择优选择内审人员,专业性、原则性、洞察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第二,严格依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专项检查,加大对资金流的监管,与此同时,加强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尤其是京外分子公司的监督检查,降低企业整体财务管控风险。

四、结语

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应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以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剑.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J].中国商论,2019(08):130-131.

[2]黄洪奎.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思路的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9(20):151-152.

[3]朱乐.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1):40.

(作者单位: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日渐完善,企业财务制度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制度时,财务风险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财务风险视角分析企业财务制度构建中产生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制度;财务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制度概述

(一)财务制度内涵

财务制度,是人们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进行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有以下特点:(1)企业财务制度反映了企业的契约关系。(2)企业财务制度是一套行为规范,确保企业财务活动遵守财务规则和条令程序。宏观上包括法律和法规层次,微观上包括企业财务规章。

良好的企业财务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协调利益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提供激励机制,规范财务行为,为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确立游戏规则,使其合法合理化。

(二) 影响企业财务制度的因素

1、宏观因素

(1)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根本制约和导向,各层次法律法规奠定了企业财务制度的法律基础。如《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票据法》等。

(2)宏观的经济发展因素与相关政策。如经济发展趋势等,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大经济环境,必将影响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

2、微观因素

(1)产权结构。企业产权决定了企业的根本权力安排。目前我国企业的产权结构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所导致的复杂产权结构制约着企业具体财务制度的设计。

(2)组织结构及形式。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形式各异,并且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必将有不同的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制度设计。

(3)经营方式。不同经营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财务制度应反映不同的经营方式下企业各层次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

二、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制度预算管理过分注重短期行为,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在编制预算时,很多企业仍采用静态预算编制法,具有很强的滞后性,缺乏弹性。

2、缺乏科学全面的成本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方法改进受阻。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作用有限,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如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没有将社会责任应承担的支出涵括在内。

3、监管机构疏于督查,管理监督不到位。现行财务制度滞后,而新规章又不成熟,致使监督处罚无章可循。

4、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各部门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落后,使得财务制度执行效力减弱;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存在暗箱操作等恶意行为。

三、财务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企业实际财务结果偏离预期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风险始终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与收益相均衡。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也会引发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的恶化会直接牵涉到财务制度的有效运作,而企业财务制度执行不善,又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财务失败直至破产。恶性循环葬送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的教训层出不穷。从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等经营失败来看,企业财务制度疏于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制度构建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 基于财务风险视角的企业财务制度完善措施

(一)构建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都要求企业实现和完善预算管理。因此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已下工作:(1)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归档工作,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2)积极关注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做好企业现金流量变化趋势分析,避免企业盲目投资,为企业投、融资决策提供导向和依据。(3)依据预定目标编制各项预算(包括生产、采购、人工预算),对照实际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导致差异的因素,并对此进行纠正,使之与预算目标趋于一致。

(二)构建成本管理机制

掌握关键的成本控制环节,运用CVP分析法,制定最佳产销量,实现企业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大,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损失浪费;打造价值工程,基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寻找最适合的价值工程;完善成本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以大财务为中心,考核与之相关的各项成本控制(包括售后成本的控制考核),注重成本管理向产品成本控制转移;实行成本责任制度,设立责任成本中心,客观公正的进行成本中心绩效评价,对投资决策实施“成本一票否决制”。

(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要正确的应对风险,首先要做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了有效的监控和预防风险,企业应当顺着风险“识别—评估—预防—控制”主线,及时预防或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堵塞风险漏洞,夯实化解风险的基础,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高效的管理战略,为正确规避各项决策风险奠定基础。

(四)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诚信体系建设

在强化财务监管制度、明确监督职能的同时,我们还应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形成一种震慑力;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实行连带责任,不但要惩罚业务人员,还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惩处,对于违法行为绝不姑息,绝不包庇。此外对于违法的利益主体登记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开,让全民共同参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财务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综上,基于财务风险的良好企业财务制度是确保企业财务健康、规范,成功的一剂良方,更是确保整个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制度,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主动应对市场变革,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展辉.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J].财政监督.2013.(20).40-41

[2]王棣华.什么是企业财务制度?[N].财会信报.2012-09-24.(05)

[3]黄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64-165

[4]赵佳佳 翟姗.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1).45-46

[5]蔡海雄.财务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10).29-30

财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企业财务共享的作用

(一) 降低管理成本

基于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大中型企业, 需要规范展开财务核算工作, 以支持内部各分支机构良性运作。财务管理成本投入大,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可集中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工作, 借助财务共享中心, 施以统一化与标准化处理, 实现管理资源整合, 最终减少管理成本。

(二) 优化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从而与各分支机构密切联系, 同时管理内部各业务活动, 便于管理层实时掌握企业集团运行动态, 了解业务活动实践状况, 从而进一步优化与规范业务流程。

(三) 助推财务转型

从基础核算中解放财务管理, 借助基于管理会计理念的共享服务模式, 深入拓展企业价值, 是采取转型的主要目的。实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能够转变内部财务系统组织结构, 将其划分成为业务、战略与共享等财务模块, 实现了业务财务活动数据分析处理等财务管控, 在业务流程中的贯彻落实, 从而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成效、水平。

二、基于财务转型时代的财务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系统未统一

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 存在都以各自为政建设模式, 以及系统分建专用模式为主, 各个系统独立储存与使用业务财务活动数据, 资源严重分散, 存在信息孤岛, 共享程度低下。系统间的沟通成本、工作量、数据失真、数据汇总检查成本等随之提高, 无法提供全局化、科学化的决策支持。同时系统间不存在接口, 各单位的系统、软件应用存在差异, 增加了建设统一管理系统的干扰性。部分大型集团, 基于共享中心实现了总账系统对信息资源的整合, 但人力系统、预算系统、合同系统与成本系统等相对独立, 全面分析与管控难度较大。

(二) 业务与财务部门沟通阻碍

当前大部分企业部门间严重缺乏有效沟通, 尤其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 导致财务与业务人员相辅相成的联系欠缺, 甚至会出现工作矛盾, 从而推诿责任。财务人员过度关注成本管控, 而业务部门过度关注战略目标发展, 严重缺乏协商与协作, 导致财务提供的预算指标低, 大幅度超预算。双方不理解, 致使财务部门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决策, 不利于企业战略长足发展。

(三) 业务财务流程一体化有待完善

大部分企业财务系统, 仅停留在会计核算自动化发展阶段, 缺乏与业务系统的紧密联系, 无法实现数据有效互通。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独立且无法提供有效决策。财务信息系统内容涉及范围局限, 仅完成了部分经营业务数据核算。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物流, 以及业务执行情况, 则由业务系统负责采集整理。导致同一经济业务活动数据分散, 且被两系统重复采集与汇总, 增加了数据检查, 以及重复数据删除的工作量, 数据可靠度与可利用价值随之降低。财务人员对经营信息片面了解, 对业务过程浅层掌握, 无法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有效分析业务数据, 以及向业务人员提供有效决策。财务人员工作以事前预算, 以及事后核算为主, 缺乏事中控制, 即业务执行中的实时监督, 导致业务执行数据了解片面, 与获取信息滞后。

(四) 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各企业间的雇佣制度存在差异, 但受到人力资源缺乏因素影响, 职工不具备被辞退的风险, 雇佣关系稳定, 导致工作与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在工资发放方面, 职务与级别工资发放固定, 创造价值的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管理层面。论资排辈模式的晋升与评职称, 进一步弱化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导致管理形式化与主观化。薪酬激励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的不完善, 是抑制管理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导致职工在共享财务转型上认识、思想与行动不统一, 严重缺乏创新意识,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困难。

三、基于财务转型时代的财务共享对策

(一) 信息系统统一

统一规划建设与运维, 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目前常用的信息系统整合方法包括定制开发法, 以及中间件技术整合法、推倒重建法等。针对单一功能系统可施以推倒重建法。不可替代重要系统, 可施以中间件技术整合法, 通过补充中间件接口技术, 形成全新的集成信息系统。也可以采用定制开发方法, 展开信息系统独立开发。但在整合信息系统时, 需要加强软件生命周期的掌握, 最好在软件更换的窗口期, 设立统一的系统、软件, 促使信息系统对接与升级。除此之外, 还需加强内外部协调发展, 推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设立、发展, 首先领导层加强支持力度, 提高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统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设立, 以及对加强内外部协作等改革的重视。其次解除人员安置障碍的同时, 加强业务流程重组, 以及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的优化, 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与发展助力, 最终实现垂直一体化组织与信息协同。

(二) 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联系

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企业部门的紧密联系, 尤其是与业务部门, 应加强沟通、交流。作为财务人员, 应当明确掌握业务知识, 辅助业务人员掌握财务相关知识, 确保与业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同时转变职责理念, 拓展财务视角, 从创造企业价值利润的角度, 围绕业务部门实际需要, 制定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决策, 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不能只在预算与结算环节, 展开对业务部门的监督、管控, 应当在业务展开全过程, 实现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管控。除此之外, 密切关注、分析市场环境变化, 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供分析服务, 以及价值决策支持。

(三) 推动业务财务一体化

规划设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发展战略, 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的引导与约束。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目的, 主要提高财务管控水平, 降低成本与提高财务工作成效。唯有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才能切实发挥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服务作用, 最终实现带动财务职能转型, 拓展企业生产经营价值。事业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合, 为企业定位战略结构提供了基础保障。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以及事业财务共享中心, 在向事业部与整个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 能够推进企业内部财务、业务的有效融合。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实施复杂且烦琐, 应当施以分期稳步推进, 即层次化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

初期以降低成本、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与效率为主, 拓展业务范围, 将财务报表、资金管理、应收应付、费用报销、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等纳入其中。措施方面以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善标准与流程、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等为主。除此之外, 还需加强设立业务操作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报账平台、电子影像档案管理系统, 以及完善与优化相关制度。对现有的财务核算系统, 以及资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 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

实践过程中, 围绕事业部管控, 与财务业务一体化等目的, 拓展业务范围, 将报表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等纳入其中。措施方面包括在事业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设立岗位、招聘人员、完善考核体系;以及根据产业实际需要, 设立各单位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 最终实现垂直一体化组织管理。

事后围绕带动财务职能转型、提供决策支持与增强服务质量目的, 拓展业务范围, 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业务经营与财务决策支持、大数据应用等纳入其中。措施方面包括整合事业部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资源、平台, 完善企业内部报告系统, 规范岗位职责, 优化组织机构与服务中心各规章制度。为规避数据遗失与信息泄露等财务风险, 应当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评价分析关键财务指标, 制定防范预案, 明确监管责任, 为财务管理活动安全展开提供基础保障。

(四) 完善薪酬绩效制度

首先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力度。财务转型时代, 要求企业财务人员, 由以往的核算型, 不断向管理型过渡, 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财务人员培训、发展机制;雇佣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请专家介入指导等, 确保财务人员能够轻松胜任战略财务、业务财务等工作。尤其是新入职的财务人员, 要求其深入销售、售后、生产研发等业务流程, 或是采取业务部门轮岗等措施, 促使其全面掌握业务流程、运作机制、工作内容、利润创造途径等方面内容。在其基础上, 定期展开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传授课程学习,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要求财务人员了解业务部门工作需要, 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也可以调岗等措施, 任用在业务岗位工作过的财务人员, 加强在财务专业教育, 使其能够满足工作岗位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

其次完善激励制度。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观能动性, 企业应当加强激励制度的完善, 如施以股权激励方式, 通过股权发放激励, 实现企业上下思想、行动与认识等方面保持一致, 最终实现利润目标。同时设立多元化薪酬激励机制, 对各岗位设立差异化激励方案, 或是采取提成工资分配方法, 将业务财务人员薪酬, 与项目收益挂钩, 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还需加强薪酬激励效果监督;在其基础上, 设立反馈机制, 有效分析与比对激励后的财务管理指标, 评价激励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 以此优化薪酬激励体系。除此之外, 加强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 切实围绕职工工作效益, 施以定性、定量考核, 确保企业上下与内外协同发展, 不断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四、结语

利用财务共享模式推动财务转型, 应当加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统一、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互通、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支持等措施的落实, 最终实现业务财务流程一体化, 快速实现财务转型目标, 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摘要:财务转型时代的财务共享属于系统性与持续性工程, 对企业竞争力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不能一蹴而就, 面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信息系统未统一等问题, 还需企业上下在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 积极落实战略规划制定等措施, 推动业务财务一体化, 提高企业财务管控能力, 从而带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实现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财务转型时代,财务共享,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徐晨阳, 王满, 沙秀娟, 等.财务共享、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专题研讨会[J].会计研究, 2017 (11) .

财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并购成为了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迅速扩张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企业并购业务中,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给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威胁,所以企业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对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期望对企业实现并购预期目标,降低财务风险损失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识别 控制

一、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识别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业务决策中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严重偏差,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收购方因高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致使出价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获取预期回报的风险。价值评估信息失真和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定价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价值评估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目标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账实不符、或有债务未予披露等方面;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够准确,以及我国缺乏完善的企业并购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并购业务中因资金供应不足或资金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供应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其中,资金供应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未能够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进而影响并购活动正常进行所带来的风险;资金结构风险可分为成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本风险是指因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并购方案失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合理选择融资方式,致使企业资本产生流动性障碍而导致并购业务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因并购业务中支付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支付过多而造成整合期间资金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在现金支付中,因并购方融资能力有限或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并购方案搁浅,甚至失败;在股票支付中,因换股比率不合理,使得并购方的股东权益被稀释,发生较大的股权结构变化,进而导致并购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并购方陷入财务危机;在混合支付中,并购方难以保证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致使并购过程无限期延迟,给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带来不利影响。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完成并购业务后,因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购企业不重视财务整合,没有派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整合工作,使得并购企业难以掌握被并购方的运营状况;在整合期内,受并购双方财务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体系、考核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并购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购企业对财务行为人的监控力度不足,使得财务行为人出现财务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并购业务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下面以A医药集团公司为例,对该集团公司并购业务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A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医药大型企业,从事中药材、西药、中成药、医药进出口、医疗器械、医药仓储物流、制药工业等经营生产业务。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大,在省内医药行业位列前茅。多年来,公司业务资金占用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选择了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所以,公司要向银行大额借款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使得公司不仅要支付大额借款利息,而且还需要抵押优质资产,对公司日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融资风险,A医药集团公司可采取以下对策:集团公司可选择已经参股的医药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以降低并购所需资金成本;公司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减少并购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二)存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保证药品、药剂等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病患的用药需要,所以,对库存药品的估测水平以及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就A医药集团公司来讲,若是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库存,则可能造成实际存货超过掌握的数量,由此会导致额外资金被占用,或是由于并购目标企业与公司现有的存货发生冲突,多余的存货也可能占用额外资金。为了有效防止存货风险的发生,公司应当准确把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以此来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进而降低财务风险。鉴于此,公司在定期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调查时,应当对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加以关注,可通过到目标企业进行多次的实地参观,详细掌握目标企业的具体存货量,防止并购以后存货占用资金量过多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还可以采取业务调整的方式,适当改变经营品种,借此来减少库存。

(三)财务整合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财务工作情况,就会面临着财务整合风险,影响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后,可从财务职责、部门设置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财务整合,具体如下:在财务职责方面,集团公司成立资金统筹中心,集中管理和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在财务部门设置方面,以集团公司为范本规范被并购企业的财务部门结构,设立相应的财务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主要包括票据管理、费用出纳、商品结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小组;在工作流程方面,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以及审批制度与流程,要求被并购企业根据财务工作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財务制度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四)流动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一些历史性原因,A医药集团公司的沉淀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其在医药行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并且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期也相对较长,由此使得公司现有的流动资金较少,短期的偿债能力无法满足大规模借贷完成并购的需要。为了减轻流动性风险,公司应当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借此来减少并购资金,并在正式并购前,将部分效益较差的资产以拍卖的方式处理掉,借助这部分资金的回收来增强公司整体资金的流动性。此外,公司还可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个别周转较慢、资金占用量大、效益不高的业务,从而加快资金流动,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追收计划,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减少或避免坏账的出现。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并购过程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对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并购企业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识别并购活动存在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财务整合风险,并结合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有效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终实现并购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冬青.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4(3):110-112.

[2]卫金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1(8):85-86.

[3]陈礼忠.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6):78-79.

[4]翟日强.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3):47-49.

[5]蔡峰.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政监督.2011(5):56-57.

上一篇:管理会计师论文下一篇:财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