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

2023-05-21

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界定了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相关概念,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分析国外审计协作的经验,试图从审计和协作的视角梳理农业和社会管理有关环节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提出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并对其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审计 审计协作 范式 多方协作

一、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一)农业审计

农业审计,指对农业经济范围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施行的审计。审计内容具体包括农业企业审计、农业事业单位审计、农业管理部门审计、农业总体投入和支农资金审计等。农业审计对于扼制农业资金的流失、占用农业资金现象、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协作

审计协作,指审计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的纵向、横向的协作与协调。审计系统内外纵向横向的协作和协调包括信息系统如情报交换、看法意见与经验教训的总结、互相之间的支持和配合,如审计人力的补充、审计技术的帮助、行政领导的支持、研究单位与实践单位之间的互补、协调等。

(三)什么是范式

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内在结构,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就是“范式”。范式以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达科学发展的模式。范式可以看作学说的坐标,是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学科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及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模式、结构与功能。

(四)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历来是困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价格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并且可能会波及其他领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党和人民政府的执政活动。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除了农业较为脆弱、社会管理存在缺陷外,农业审计不得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分析农业审计协作的范式实际上是研究农业审计的方法问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经验的实证分析

(一)美国式的联合审计

2004年7月7日,美国审计署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GAO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它所作的所有工作中,即责任性、完整性和可靠性。GAO依照严格的专业复核、参考标准运作,所有相关工作中所涉及的事实以及分析都要彻底地检查其精确程度。实际上,GAO已经从审查数以百万计的政府凭证的机构转变成为能处理国会最为棘手的审计和评估工作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组织。

美国审计署从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到确定目标为责任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从人员配置的多样性、专业性到实践工作的全面性等诸方面,透彻地体现出审计组织、审计内容的联合性,从而充分地证明了审计协作或者协作审计的巨大功效。

(二)加拿大的审计工具

加拿大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审计工具手段,所以平时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有用信息,用于帮助研究分析有关问题。另外,为了准确地捕捉审计目标,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依据重要性标准,选择实施审计的具体项目,也就是所谓的“问题表”,开展实际工作。除此之外,加拿大还很重视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借助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结论,确定审计的重点。

加拿大的审计部门运用开放性的计算机系统、调查类的问题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报告等手段完成审计,均渗透着审计过程的全社会参与的特征,因而能达到更为满意的审计质量标准。

(三)英国的审计委员会

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依据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组建,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依托审计收费实现经费保障,向社会公众或重要的利害关系人报告审计结果。

英国的审计部门通过委员会的形式融入社会智慧,必要时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并合法地收取审计经费、向社会报告审计结果,从组织形式、人员、审计经费、审计结论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融入全社会的力量,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地开展。因而对于审计协作在组织方面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四)德国的财政审计

德国的财政审计具有同级性,即同级审计部门对同级财政情况进行审计。德国的财政审计如此操作,了解的情况更直接,更贴近实际,更容易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效果也更为明显;德国的财政审计还具有全面性,即从国家财政到各州、市县的财政都要审计,而且从财政预算案的提出、制定、议会批准通过、预算的执行、决算等所有环节都必须接受审计;德国的财政审计具有高层次性,即各部委由自设的预审机构审计后向审计院提交报告,再由审计院对所提交的报告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审计的重点或需要进行延伸审计的领域,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议会中的审计委员会,体现出组织保证上的高层次性。

德国的财政审计不仅体现了审计内容方面的范围和环节的全面性,还体现了组织上纵向合作与横向合作的立体性,因而能使审计更直接,更贴近实际,效果更明显。另外,在正式审计之前的预审做法,从审计协作的后向一体化方位来看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五)灵活的日本审计对策

应对国内国外风云变幻,日本的审计对策表现为:极大的灵活性;强化审计基准的制定与修改;设置审计委员会,积极履行相应的职责;开设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论坛,强化质量管理和网络联系;成立从外部评价审计活动能力的组织,负责进行审计质量管理和评价。

日本灵活的审计对策表明,审计基准制定与修改主体具有融合性;审计委员会在履行职责和监督程序方面表现出集成化特征;审计组织的国际论坛表现出联系性;外部评价组织的活动表现出开放性。这些方面,无不透视出日本审计的协作性、灵活性。

(六)澳大利亚的审计辅助方式

澳大利亚的审计采用广泛协作的方式,对诸如特殊存货的盘点、资产评估,特别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效益审计等事项,聘请专家进行鉴定论证,将专家的鉴定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以提升审计结论的说服力。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大力开发和使用计算机系统、设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由于较早起步,澳大利亚的审计信息建设的成熟度和计算机审计水平相当高。

澳大利亚审计中的专家协作,以及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在审计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审计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传送、储存、检索等特别独到的技术处理方法,以及对被审系统信息与系统功能是否遵从管理要求和现行法规制度标准等进行独立审计评价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七)不单打独斗的韩国审计

韩国将财会监督和行政安全监察两大不同领域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监查院审计监察的突出特点是贯通上下,不单打独斗。对于行政机关等的不当或违法行政行为,受侵害的单位或个人有权提请监查院进行审计监察,被称作为“审查请求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动用“审查请求权”,要求对政府部门、政府投资机构、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审计监督。另外,韩国审计监督的职能并非全部集中在监查院,韩国国会也发挥着审计的职能,且非常重要。国会的国政监察、国会的下属委员会的监察以及对政府的质询,同样地起到了重要的审计监督作用。

韩国审计的协作性、融合性、多主体性表现在审查内容、处理权限、职能主体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不单打独斗的特征即联合性,显然具有美国审计模式影响的印记,但因其国家特征、人文传统等的不同,又不完全雷同于美国,在其协作的精神层面也是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的。

(八)结论

美国审计具有最大程度的融合性,表现在组织上、职责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方法上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是发挥审计协作效能到极致的典范。而韩国审计类似于美国,且有受美国模式影响的痕迹,也具有自身灵活性的做法。加拿大审计利用计算机系统、调查问卷、鉴定报告等协助工具完成审计,在审计方式上可谓独具匠心。英国审计的组织设计与运行具有联合、协作的精神,因而能名正言顺地以审计委员会的名义高质量地完成其全部审计任务。澳大利亚审计利用专家协作、开放的计算机系统等辅助方式,能高效地完成很多环节的审计工作。日本审计对策的灵活性、协作性,显示了其审计内容的综合性和审计组织的开放性。德国的财政审计体现了组织上纵向合作与横向合作的立体性。

这些国家在审计组织、审计职能、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辅助设施、审计策略等的安排上显示出融合、联合、协作的意念,为中国审计提供了学习的典范。中国审计在审计组织的设置、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设定、审计体制等方面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人们逐步认识,逐步摸索的漫长过程。因此这种融合、协作,可能更多地只能限定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就能取得明显效果,必然会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有可能会改革审计体制。

三、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提出

从审计方式、方法的范畴探讨、借鉴、提炼中国农业审计协作问题,并固化形成范式或模式,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学术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提出几个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

(一)调查审理范式

运用审计法规所赋予的调查取证权,对农业审计业务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展开调查、审理,通常采用实地走访、当面询问(个别询问与集体询问)、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件、函证、观察、对质、审理等方式方法,了解情况获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

采用这种范式要求审计人员对所涉及的农业审计业务相当熟悉,具体业务没有超出审计小组的知识范围,审计人员已掌握一定的线索,被审查的农业相关业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配合较好。

优点是由于审计人员驾轻就熟,有关单位配合较好,因而工作效率高,审计成本低。缺点是如果有关单位配合较差,审计人员对农业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业务不熟悉,效果会较差。要注意记录审计过程获取的材料的相关情况,并由被调查人确认、签章,以明确证据的法律效力。

特别需要具体操作的程序是:1.召集农业审计项目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召开审前工作会议,要求到会人员分别介绍审计所涉事项的优势和缺陷等方方面面的情况;2.审查与农业审计目标相关的业务资料的同时,运用实地走访、当面询问(个别询问与集体询问)、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件、函证、观察、对质、审理等方式方法调查农业审计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特别要注意到基层中走访,随机抽样调查;3.将农业审计项目业务资料的审查记录和调查、审理所获取的材料整理汇总;4.复核、分析农业审计项目汇总材料,必要时进行复审。

(二)聘请专家组范式

聘请农业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到农业审计中来,要求专家们出具鉴定报告,可以作为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的重要材料。

采用这种范式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业务活动的审查超出了审计小组的知识范围,审计小组不可能凭自身力量完成审计任务。优点是在审计小组知识范围之外借助专家的智慧,具体农业业务活动的分析不需要分散审计人员注意力,从而使更多的审计精力放在审计主线上。缺点是审计人员与专家的配合程度、保密工作、聘请的专家努力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

要注意聘请专家的过程的严肃性、程序性,确保在农业业务领域里所聘请的专家的权威性,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审计前主要审计目标要对专家保密,专家的活动也要保密;出具的鉴定报告要求专家鉴字、盖章确认。

特别需要具体操作的程序是:1.讨论确定需要聘请专家组鉴定的农业审计事项;2.聘用与农业审计事项所涉及的农业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业工作组;3.为专家工作组创造工作条件,关注专家工作组的工作进展、结果;4.对专家工作组的鉴定结论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它在农业审计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必要时进行重新鉴定。

(三)代理范式

经过商谈采用合同的形式,将农业审计中所涉及的具体分项业务外包给技术服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组织,让它们代理完成农业审计的分项项目或整项项目。

优点是可以把审计小组不够熟悉的领域的工作外包,可节约审计时间。缺点是审计组织有推卸责任之嫌;如果所选择的代理机构工作的随意性或者弄虚作假,有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承受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由于业务外包会导致审计经费大幅度增加。

要注意所选取的代理机构的诚信度和代理合同鉴订的合法性、严密性,尽可能避免合同纠纷,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特别需要具体操作的程序是:1.讨论确定需要采用社会组织、机构代理审定的农业审计事项;2.寻找、讨论确定拟代理农业审计事项所涉业务的技术服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高校实验室等社会组织;3.与所选取的技术服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组织要约签订代理协议,明确费用、权利和保密义务等;4.为技术服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创造工作条件,关注其工作进展、结果;5.对技术服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出具的结论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它在农业审计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四)协作工作组范式

由审计部门牵头将农业系统、审计系统、其他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通过短期性农业审计工作团队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协作工作组完成农业审计项目。这种协作可以是审计部门与被审查农业建设项目经理及其主管部门协作、与资金拨款部门协作、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部门协作、与项目利益相关者或参与者协作、与农业技术部门协作等形式。

这种范式集成化程度较高,符合强互惠论的思想,能获取范围较大的审计资源,工作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但是如果所组合形成的协作工作组缺乏“粘合剂”,没有较强的统驭能力,可能导致组织松散,审计能力下降,效果较差。要注意善于寻找解决形成协作工作组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以粘合团队中所有人员的力量。

特别需要具体操作的程序是:1.分析讨论具体农业审计项目需要组成协作工作组的必要性、可能性;2.从农业系统、审计系统、其他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中或者从农业业务项目的建设方、主管机构、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评估所、实验研究所等机构中抽调力量组成协作工作组,确定工作细则;3.为协作工作组创造工作条件,关注其工作进展、结果;4.分析协作工作组出具的结论,确定它在农业审计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五)灵活的协作范式

在协作工作组的框架下,灵活地融入其他范式、农业审计业务所涉及的各方面主体。这种范式名义上采取协作工作组形式,实际上可以灵活地增减人员,并可以将一些业务外包,或者聘请专家、设置调查问卷等方式完成农业审计任务。

优点是没有固定的格局,适时适地适情地调整审计策略,符合权变论、柔性论的思想,能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缺点是由于时常关注协作工作组的情况,容易过多吸引审计人员的注意力,而且要求协作工作组的负责人要有丰富的管理团队的经历、经验。

要认识到虽然审计方式方法、策略、形式在变化,但审计目标和任务没有改变,所有的工作是围绕农业审计的目的在展开,要始终抓住农业审计项目的主脉,否则可能会被搅乱方寸,无所适从。特别需要具体操作的程序是可以灵活采用前面所述各种范式所采用的程序进行操作。

(六)结论

从审计方式方法的范畴探讨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可谓形式多样,适用性不一,特点、优缺点鲜明,意义重大。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需要实践去证明,也需要理论、理念的提炼,逐步修正,逐步升华。构建完善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要让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的观念形成良性循环,还需要长期摸索和实践的过程。要在宣传、造声势的同时,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维护、改进这些范式。

农业系统、审计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大环境,特别是审计组织的设置、审计体制改革、农业审计人员知识的宽泛程度等等也深入地影响着这些范式作用的发挥。在国际上审计的融合性、综合性逐步增强和审计地位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讨论中国农业领域内的审计协作问题,实际上只是探讨农业审计的方式方法问题,可也是从个别到一般融冰式映射出中国审计体制问题的探讨,可以真切地领略到中国审计与美国、韩国、英国审计的差距。从这些层面来看,探讨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创造一定的实践价值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学术意义。

四、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相关问题

中国农业审计在运用协作范式时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澄清一些观念,明确一些做法,对于提升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现实价值是十分有利的。

(一)会不会影响农业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组织上、工作上、经费上、人员上、精神上的独立,是相对的独立。事实上,农业审计协作范式只是从审计组织和审计方式方法的范畴讨论提升农业审计的效能,根本不会触及到审计的独立性,因而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相反,农业审计协作组织工作做得好,较少需要依赖其他方面的力量,因而更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来讲,单纯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而不能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是舍本逐末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二)会不会削弱审计组织的力量

农业审计协作范式主要是从审计组织和审计方式方法的范畴提升农业审计的效能,融合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从这个层面来看,只会增强审计组织的力量。另外,从农业审计协作组织构建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牵头,为审计组织锻炼培育审计管理能力。因而开展农业审计协作,有利于提升审计人员的管理水准,有利于扩充审计组织的力量,而不会削弱审计组织的力量。

(三)照搬国外的做法行不行

美国的审计具有鲜明的联合性的特征,是审计协作的重要典范。但是中国农业审计协作范式照搬美国模式不切实际,而且条件不具备。人们从观念上、组织上、法规上、精神上等并没有做好准备。中国审计协作的领域虽不新颖但也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人们对中国式的审计协作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因此照搬美国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当然类似地照搬韩国和其他国家的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四)有没有突破性创新

在中国农业审计实践中可以找到许多审计协作的元素,比如调查法、函询法、观察法、鉴定法等经常性地运用,足以证明审计协作的经常性。但是从范式的层面讨论中国农业审计协作的元素,并固化形成范式从国内范围来看并不多见。因此提出中国农业审计协作的范式是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表现,对于中国审计改革或审计的联合性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能说没有创新的举行。

(五)协作标准问题

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范式虽然已提出,但是作为尝试性改革及其推进,协作标准问题需要逐步认识、逐步摸索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再通过讨论提炼形成一定的标准,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审计实践不可或缺的依据,尚需要时间的磨合。

(六)维系协作的纽带问题

在提出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的几种范式中,实际上已经提出维系协作的纽带,即合同书、审计法规、审计程序和固有的审计方法实践案例等。这种纽带是维护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秩序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立足点,还是发挥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作用的重要条件。

五、总结

研究展示国际视野中审计协作的7例实践,为中国农业审计协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进而提出了农业计审计多方协作的5个范式,并从特点、优点、缺点、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针对中国农业计审计多方协作范式,切合实情、预见性地提出、诠释6个方面的问题。从国外的实例实证分析角度,提出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学习借鉴的典范,并根据中国农业审计的实际情况,构建中国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最后对这些范式看待、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一气呵成,似乎表现出严密的逻辑性,但缺乏对于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的适用问题的实例分析,且在审计实践中的效果怎样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主要原因是这些范式需要宣传、学习、实践的过程,更需要时间的磨合、观点的提炼。因此,农业审计多方协作范式构建以后,关于范式的数据汇集、实证研究需要人们以后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探索、研究、提炼、改进、验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宁夏百科全书,银川:宁夏人作经济

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2]傅道直.由加拿大审计工作引出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1996(6).

[3]涂佳娜.走近美国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0(8).

[4]吴娟.国际经济一体化与日本审计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1(11).

[5]邓小红.德国审计的质量控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7(2).

[6]于静,刘金文.借鉴英国审计委员会经验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

[J],财会月刊, 2007(34).

[7]张锦芳.韩国审计监察不单打独斗[J],党政干部文摘,2004(9).

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本质特征及其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和固定资产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质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它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车船飞机购置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和更新改造等形式来实现的一切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是挤照自己的活动规律来实现其固定资产增殖的,与工农业生产比较,它有许多特殊性。

1.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质和量是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它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正因为如此,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一举一动不仅会涉及到国计民生,同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每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并且与宏观经济直接相联系,其投入产出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周期长、消耗大、并且有很强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固定资产役资项目一般说来构造都比较复杂,形体也校为庞大,建设周期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一些特大型项目需要的建设时间则更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由国民经济许多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最后完成。有的项目在建成以后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和辅助项目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要有计划有秩序地连续加以综合组织,任何形式的混乱和中断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1.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是用来确定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

审计范围。审计人员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为了计划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审计人员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所举行的会议和组织工作、讨论预期签发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提交时间、通过审计工作进展及审计结果的方式、项目组成员之间预期沟通的性质和时间安排、是否需要跟第三方沟通等事项。

2.具体审计计划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紧密联系,总体审计策略是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指导,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反过来又会影响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主要是为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间和氛围。具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三、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内容:

1.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完整,前后呼应,符合建设要求,与建设程序一致)

2.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的合规性(审批合法营业执照和资格证书,甲级: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乙级:地方或行业范围内中小型)

3.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技术、经济、生产布局可行)

4.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四、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审计要点:

1.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活动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是否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3.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4.审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是否是按规定实行建立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5.审查施工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6.审查施工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审查施工单位在涉及建筑主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是否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8.审查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是否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五、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在完成各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测试和一些特殊项目的审计工作后,应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执行分析程序,撰写审计总结以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等。在此基础上,应评价审计结果,在与被审计单位双方沟通以后,确定应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和措辞,进而编制并致送审计报告,终结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廖 洪: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2]杨争媛:企业审计案例与分析,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

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设计;成本;知识结构

1 审计风险模型研究

1.1 审计风险模型的概念

审计风险指的是因财务报表中含有重大错误,而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后所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模型则是对于审计风险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它对审计风险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反映。

1.2 审计风险模型应用局限性

(1)具有较高的审计成本。风险导向审计中对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需要在审计之前,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此外,还需要具有较高审计水平的高级审计人员和合伙人的参与,这就形成了相对较高的技术成本。在审计程序当中,风险的观念是贯穿始终的,在审计过程中如出现了问题,就要对于既定程序进行重新的评估。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对于内部的监督控制不利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时间的延长,这都将会使审计成本加大。

(2)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当前,我国企业中不乏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则了解的不够,缺乏对于数据的积累。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对客户的环境和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无疑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和会计知识,还应当对薪酬管理、业绩评估、战略管理的现代管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审计人员在应用审计风险模型时,才能对重大错误报错风险加以识别,这亦是对风险导向审计引进的最大桎梏。

(3)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欠缺。对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整体的客户经营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风险,来为其进行个性化审计程序的设置。然而,现实是我国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存在滞后性,这不仅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使得评估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4)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要想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导作用,就应当具体单位和单位环境进行清楚的了解,其目的是为了评估和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风险。但是实际中,存在着很多信息都不能共享,例如,外部环境报表和统计数据等。从而导致重复性工作,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

1.3 风险审计模型应用

(1)对于期望审计风险的设定。不同的审计实务往往会由于政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偏好、审计对象及能量水平的不同,而对期望审计风险的水平进行不同的设定。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单位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就可设定一个主管的、试探性的初步期望审计风险水平。进而再对期望审计风险的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2)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对于重大风险错报的评估应当按照三个审计程序进行实施,包括:对于审计单位及单位环境的了解;对于重大错误风险定理地进行分析;进行风险评价集的建立。当审计风险水平一定时,重大错报风险同检查风险水平呈现出反比的关系,错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2 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指的是以审计风险评价为出发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通过降低检查风险,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此外,风险导向审计也通过对审计成本的节约,来起到提高审计效率的作用,进而促进审计行业的不断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属于一种多维的、新型的审计模式范畴,随着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2.2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审计导向同其他基础审计制度相比,显示出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立体观察理论的应用,来对审计风险进行动态全面的分析评估;第二,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会应用到审计风险模型;第三,风险导向审计被运用到整个内部控制当中;第四,对于风险的检查与分析具有综合性;第五,能够起到有效提高审计效果与审计效率的作用。

2.3 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基本步骤

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分为准备、实施及报告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第一,对程序进行分析,通过了解、调查、评估、分析等方法来对重要标准进行确定,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价,并对重要审计范围和审计计划进行确认和编制;第二,对于重要的资料来源进行了解和评估,其目的在于对控制弱点的查找和确定,通过对企业、行业的预备研究,作出分析性的检查,进而对相关控制进行确认和评估;第三,对企业内部进行调查了解,并作出初步性的评价。先是对于固有风险的考虑,从这一基础出发,进而作出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第四,对于审计计划的拟定和执行,进而获取审计相关证据,综合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来确定评估结果和风险水平;第五,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通过对审计结论的全面评估,来做成书面文件,进而进行对于审计报告的拟定。

2.4 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首先应当对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目标进行确认,之后对目标产生的影响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水平,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建议,最后再通过后续审计的形式,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进行测定。在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应将审计重点放在是否能够得到适当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这样的风险审计应用,可以针对于直接的企业问题和风险,并在事前和事中对风险评价进行反馈和延伸。审计人员将企业目标同风险直接联系在一起,其审计服务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都是相当有价值的,从而确保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重要地位。

3 小 结

通过对于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风险导向的审计应当以审计风险模型为突破口。审计风险模型同风险导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改变,一个是对于审计风险要素、种类及关系的研究,一个是对于从过程、多角度地对审计中审计风险的作用进行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组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采用已经是趋势所在,但是在实际的事务审计当中,还缺乏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实践基础,在不断的学习与借鉴当中,逐渐积累审计经验,提升自己,以最终实现风险导向审计合理、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辛旭,刘佳.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2):57-61.

[2]嵇涛,严敏,张瑗.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应用问题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65-66.

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以创新精神推进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转型是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创新现代审计监督理念,紧抓固定资产投资重要内容及关键环节,强化战略导向与质量保障,着重审前调查、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测试、报告和后续检査等重点环节,通过现代审计与管理方法的结合,实现面向未来的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监控,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能,切实改善企业运营的一种管理创新。

创新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不仅要突出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原因剖析为重点,以团队协同为保障的战略思路,还要着眼于企业全局,高点定位,整合企业各方资源画出最大“同心圆”,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审计监督能力。遵循全局性与具体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适用性和特点相结合、风险与效益均衡、及时性和动态监督管理等“五项”基本原则,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高效高质量完成,以达到投资效益、效果最大化。

树立风险导向理念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先决条件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创新管理,就是要把建立促进优化投资建设,防范投资风险作为审计监督的核心任务,积极吸收现代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条件,“以精益生产”原理为指导,以风险导向为核心,构建起从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评价各个阶段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模式(见下图),实现效率及规模效益的提升。

(一)实施全面立体的审前调查。在正式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之前,对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单位进行调查。调査要求体现全面立体主要从投资决策及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业务流程层面,资金层面等三个层面开展。同时,要听取企业高层意见,了解高层对项目投资建设期望与要求;深入企业财务、生产、技改等部门调查,了解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的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前期立项、审批和投资过程中情况以及风险、内部控制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方案。

(二)识别和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风险。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面临的、潜在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风险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其风险性质进行风险评估,评出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关系原理确定检查风险,以支持审计监督采用的审计测试和审计行动。

(三)实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测试。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目标,并考虑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通过实施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环节,确定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合理确定审计监督程序的时间、范围内容、性质。通过审计测试,得出审计结论揭示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事项,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并实施审计问题整改落实,保障投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四)实行“双报告”模式。在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时,采用“双报告”模式。即:在对投资进行审査时,组织与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经营计划部门、投资项目主管的技术改造部门、设备基本条件建设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的单位部门,根据投资建设的计划、设计、批复、财务、验收等内容进行联合自查,规范表格、编报自查报告。审计工作组结合各单位自査情况,通过开展现场审计根据审计目标以及审査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报送董事长或企业负责人审批。

(五)实施后续审计监督的闭环管理。揭露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才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宗旨。因此,在审计报告完结后,后续审计是实现监督闭环管理的重要一步。通过考察审计决定执行情況与审计效果,即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落实,审计结果是否转化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实际行动与效果,从而促进组织改善经营,化解风险、减少损失,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实施“双路径”重点内容是推进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

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的战略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两条路径”开展。根据两条监督路径,有针对性地明确其重点内容,分别对项目竣工(财务)进行管理审计和对投资项目在预(结)算阶段进行工程建设审计,并全程参与工程项目的监理管理。

路径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前情况、审计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及投资执行情况两个重点方面。其中,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前情况主要是审査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情况及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审查投资项目设计以及概算是否按程序报批并获相应批复,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审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恰当性、项目资金是否设置了专户存储等3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及投资执行情况主要是审计项目投资建设情况;审计项目投资建设批复执行情况;审査项目资金管理以及成本费用核算情况;审计项目投资法人管理情况;审查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情况;审计投资建设资产交付情况;审计投资资产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效果等7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路径2:工程建设项目监督。主要包括:以审查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单价选套、工程类别划分、材料价差调整、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合规、合法为重点的工程建设预(结)算审计和以招标选择工程监理,实施工程监控项目负责制,对监理公司的检査考核,参与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工程监理监督等重点内容。

坚持质量控制是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核心基石

(一)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通过层层推进方式,优化流程,分步骤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使审计目标更加明确,审计方案更加可行,审计实施更有针对性。通过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审计质量检査与考评。以审计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评优、审计项目点评、审计质量控制辅导为载体,使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关键控制点,促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落实对提升审计质量和防控风险起到较好作用。

(二)实行三级复核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执行以审计现场组长一级复核、审计组长二级复核及审计工作领导为主导的三级复核。审计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过程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意见结论、重大审计事项等。通过执行三级复核,实现审计报告、证据及重要事项的层层把关,使审计质量得到更好保证。

(三)审查相关制度规范。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顺利开展,使审计监督质量得到保障,审计组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复盘”,尤其是对现有审计制度标准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业务制度等进行审査。同时,实施审计监督的流程规范和程序编制,规范审计监督相应的工作表格和标准化审计报告格式,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审计监督环境是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有力保障

(一)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信息系统

应用。为了与先进的技术发展配套,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环境,在企业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手段,引进和推进审计监督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信息捕捉精确、反映敏捷的效果。通过购置和使用浪潮辅助审计软件对财务竣工决算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审计分析、数理统计等的系统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判断,使数字化审计信息技术和能力跨上新台阶。

同时,要基于系统原则,以审计监督业务为主体,强化审计数字化信息管理。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对审计监督的每类数据规则、基准、字段、内容进行逐一定义完善,充分运用外部信息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智能化分析技术,为应对风险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构建复杂的审计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为现场审计提供问题线索,揭示出各类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发现更隐蔽、趋势性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升审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使审计监督得到有力保证。

(二)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人员配置与业务能力。为保证固定资产审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培训,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及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同时,实行优势互补的人员配置原则,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专业性强的特点,从企业内部挖潜,形成工程、生产工艺、计算机及财务等相关单位方面的资源专家队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查。而对于部分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部门则根据公司规定,对工程(含招标)结算或包干预算等审计,采用外部专家委托中介外审或内审与外审结合方式,有效补充人才资源。

(三)强化责任意识,严肃审计追责问责。为进一步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审计的监督功能和增值作用,审计部门要按照国资委37号令关于“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理”的内容情形,落实“三个区分开”,坚持“追责问题零容忍”与“容错纠错”并重,建立健全容错免责工作机制。对审计发现的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项目概算未按规定进行审查,严重偏离实际;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千预、规避或操纵招标等情形,要在査深査透的基础上,有效使用追责问责手段,对资产损失频繁发生、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屡禁不止、顶风违规等行为,坚持尺度不松、范围不减、不打折扣,依法依规严肃开展责任追究,强化审计监督震慑,倒逼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資项目管理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青羊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评估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当前,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阻碍,缓解这一矛盾已成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然而,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环境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的意识觉醒和有效配合,也需要处于独立地位的审计部门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监督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防治、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方面的功能。

一、新形势下政府环境审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指标体系不完善

一是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赋予政府审计机关环境审计的职责。我国宪法、审计法和环境保护法中都没有明确审计机关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的权责。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作支撑, 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力度受到了影响。二是未制定环境审计准则,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环境审计对审计对象的鉴证和评价需要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我国环境保护标准虽在不断完善,但与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相比较还存在适用性不强、衔接配合不够充分、制定不够科学等问题,且适合我国国情和环境状况,具有权威性、适用性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导致环境审计工作缺少规范和指导,增加了环境审计的操作难度。

(二)环境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内容单一

我国近些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一般都是以环境专项资金为审计主线,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而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政府资源环境政策制订与执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则相对滞后。目前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方式也比较单一,较多地停留在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的层面上,不能有效地实施环境绩效审计,限制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导致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层次不高、审计评价不够全面具体、分析查证问题不够深入透彻、审计结论不够科学权威,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绩效、控制环境风险的作用,致使相同问题屡查屡犯。

(三)审计能力不足,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一是审计人员缺少专业胜任能力。当前,我国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有限,致使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的认识不够、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相对欠缺。环境审计是个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审计类型,综合了环境学、经济学、工程学、统计学等多面的知识,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而大多数审计人员是经济管理类学科出身,审计工作也多集中于财政、金融、会计方面,对环境审计的目标、程序、内容和方法等不熟悉,无法胜任环境审计工作。二是审计技术方法比较落后。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涉及实务技术方法的很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在从事环境审计工作时,只能沿用审阅资料、实地核查、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传统财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我国环境审计范围的拓展、内容的深化,现有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环境审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

(四)审计结果不够公开透明,环保意识需加强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依然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片面增长。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不重视环境审计结果,不积极整改环境审计问题。而且,我国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数量有限,已发布的结果公告中对审计处理处罚、问题整改情况的阐述不明确甚至缺乏,这样既不利于审计结果的执行,也不能引起社会公众对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的严峻性、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以及开展环境审计紧迫性的应有重视,不能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五)审计结果执行不到位,审计整改不力

目前,在处理处罚环境违法行为时很少追究领导干部或相关责任人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决策、实施有效管理等履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对没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行为缺乏问责、追责,且对被审计单位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没有进行处罚或者处罚的较轻,致使有些被审计单位不愿意执行环境审计结果,不愿意釆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最终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执行,导致整改不彻底、不到位。

二、新形势下改善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体系

要尽快统一和完善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制度和准则体系,通过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定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政府环境审计的地位、職责、对象、程序、范围、内容、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关系、法律责任,以及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环境审计风险、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作为政府环境审计的工作指南,让政府环境审计有法可依,不断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另外,还要建立和统一环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作为环境审计的技术支撑,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拓展政府环境审计范围

将政府环境审计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突破传统环境审计只关注环境保护资金运用情况、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开展情况的局限,还要关注环境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环境责任和环境效益的履行情况,在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财务审计的基础上, 拓展环境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把资源环境审计同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类型有机结合起来。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纳入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 将与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纳入金融审计项目审计范围; 将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纳入企业审计项目审计范围; 将地方行政领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范围;将审计范围逐步扩大到固体废弃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能源审计等新兴项目中。同时,实行多部门联合审计,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环境审计效率,减少资源环境的损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改进政府环境审计方式

要借鉴、引进国际上开展环境审计实务的先进经验,突破传统财务审计的思路,改进环境审计方法。一是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手段。将传统审计方法与绩效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取联合审计和交叉审计等形式,充分发挥技术鉴定法、实验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工艺流程法、委托第三方取证法等方法在搜集审计证据方面的作用;针对具体的项目因地制宜地选择环评分析法、成本效益法、人力资本法、风险评估法和在线检测法等新的审计技术,不断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环境审计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污水处理信息系统、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等数据进行筛选和查询,获取真实、有效的环境数据,据以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率性,提高环境审计的效果。

(四)提升政府环境审计能力

要提高政府环境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政府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提升环境审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审计工作机构设置。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设立或完善专门从事环境审计的工作机构,明确环境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二是建立专业的环境审计队伍。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组织专门培训、聘请专家等方式提升环境审计工作人员素质。引进专业人才,即引进与环境审计相关的环境学、工程学、公共管理学等专业人才扩充审计队伍;组织专门培训,就是通过向审计人员传授环境审计相关知识、讲解环境审计工作方案、分析环境审计案例,引导其把握环境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提升环境审计能力;聘请专家,就是聘请项目评估师、工程师、环境专家等组成专家小组,参与审计项目或者为审计组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三是强化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积极引进国外环境审计先进经验, 形成环境审计实例汇编,推行审计项目课题化,以课题化研究成果指导我国环境审计实践。

(五)强化政府环境审计结果执行

一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注重环境效益,向公众宣传政府环境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强化他们对环境审计的认知,提高他们对审计结果的关注度,引导他们加强对环境责任人的社会监督。二是加大环境审计结果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力度。对未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行为问责、追责 ,并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作为考评、任用、奖惩领导干部的標准之一,以此来提高责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建立环境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保障审计问题整改。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和公告制度,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告,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建立环境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向审计机关报送问题整改情况,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复核,确保环境审计问题得到全面彻底的整改、环境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落实、环境审计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工程造价审计论文下一篇:会计与审计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