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22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组

本学期是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努力做到了周密计划,抓好落实,为课题今后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我校数学组在秭归县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何训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各项工作已完成,初步形成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积极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去,现将我校“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作阶段性小结。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实验的开题工作。3月20日召开了开题会,学习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

2、认真做好实验调查研究工作。实验前,我们对实验年级的全体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摸清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及习惯,为进行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3、认真做好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题会后,指导实验教师学习实验的相关理论,用新课程理论来理解实验的立项和研究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实验区与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并联系已鉴定立项的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实际做法,编写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理论篇》一册,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实验教师按课题方案撰写实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依据总课题方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使实验教师选准了实验的突破口,也保证了总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强化实验过程,保证实验的落实。坚持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行为为保证的实验方法;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课题小组等集体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

6、加强实验的指导。主持人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深入课堂,多做细致的分析,多和教师、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实验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发现有效的做法及时组织教师交流、借鉴,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做到了重过程,重指导,勤总结,勤改进,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7、加强资料积累。对反映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加强了积累。课题组做到了要求明确,督促实验教师勤于动笔。各个层次的活动记录,实验教师的学习笔记,案例分析,课堂实验记录,阶段计划、总结,实验论文等文字或音像资料及时整理,期末存档。

8、注重总结分析,及时改进工作。及时做好课题实验总结及使用新教材体会。2007年1月28日召开了课题阶段总结会,参加会议的4名实验教师都详细撰写了实验总结,4名实验教师做了现场发言。会上实验教师还互相观摩了学生实践活动资料,为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实验,改进实验做了准备。

二、阶段成果:

(一)、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数学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办数学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搜集中国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感,不仅使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境界,大大发挥了数学学科传播知识的功能,又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探究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从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看书也是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弄不懂。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不小于”“不大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三)本阶段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阶段的阅读习惯主要是侧重于从不同数学内容,形成不同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初略可分为引言、概念、定理、公式、例题、阅读材料等几块。

1、阅读引言的良好习惯,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阅读概念的良好习惯,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定理的良好习惯,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4、阅读公式的良好习惯,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阅读例题的良好习惯,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6、阅读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布臵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然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再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四)、硕果累累。

1、郭道虎的《争论之后应有定论》发表于《中小学数学》,《有理数乘法教学之我见》发表于秭归教研,《例谈与相交两圆有关的两条特殊直线》发表于《初中数学教与学》。谭之伦的《数学阅读方法浅谈》发表于秭归教研。

2、郭道虎指导的学生刘鑫静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王兵指导的学生王键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二等奖,向杰指导的学生田邓飞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

(五)、阅读模式。

质疑 阅读

创设情景--------自我阅读----------方法点拨--------形成习惯

释疑 思考

三、存在问题:

1、阅读提纲的设计大而统,没有合理的与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联系起来,缺乏层次性和一定的梯度。

2、有的实验教师没有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而是与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相脱离。

3、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分析不够全面,有的实验教师有实际做法,但不能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做法,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4、实验教师的阶段总结中,虽然总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策略,但深入分析这样的实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1、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2、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臵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读、讲、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大讨论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越来越开阔和生动的世界。笔者长期执教初中语文,现从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阅读的实际,谈几点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是提高中学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

1、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就其目的而言,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及作者在多层面多层次展开对话,从中吸取精神营养,进而提高主体自身阅读能力、丰富主体自己精神世界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就其过程而言,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及作者间的复杂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阅读离不开阅读主体对文本材料的选择加工,离不开对阅读主体对作者情感体验、态度观点的思考与评判。也就是说,阅读的要义不在于简单的理解和接受,而在于经由文本的启发、激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进入到理性思考的境界,形成对文本的独特认识并能够将这种认识个性化地表达出来,甚至创造性地加以引申和发挥。所以,中学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首先堅持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也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激发出来后,阅读才会成为主动的对话,而不是被动的抄写和记忆。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在阅读活动中,存在多种对话关系,如师生与作者的对话、师生与作品(文本)的对话以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关系。这些关系的中心必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关系。其他关系应该为学生的阅读,为学生把握文本的内涵和与作者的深层次交流对话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教育者把阅读诸多关系的核心落实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关系上,阅读活动的主体才会真正回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才不会把教师的理解与发挥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致使学生沦落为抄笔记的主体。也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我们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才能真正扮演好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等角色,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的效率。

2、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实际。初中阶段学生的大致年龄段为13岁到16岁,他们的认识能力、审美水平、经由社会生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等,都被局限在相对低层次的水平。他们学习语言、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是从语言运用的范例中学习,从阅读实践中积累,进而从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阅读知识和规律。因此,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范例中,从阅读积累中琢磨作者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去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意和体验,进而将这种阅读感受和体验内化和强化,最终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如果文本或阅读的要求过分高于学生的阅读实际,脱离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那么,学生与文本自然就难以找到对话的基础和对话的平台。

回到了学生主体,中学阅读教学就有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任何一厢情愿、越俎代庖甚至超越学生阅读实际的行为其结果必然与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期望相违背。

二、彰显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阅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就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言文学而言,语文阅读还是修身、是养性,是对灿烂文明的吸收与传承。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彰显人文性。

1、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受分析评价文章的主体意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郭沫若语),使语文阅读不仅成为学生活动知识能力的方式,更成为其表达情感、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理想殿堂。

在教学实践中,同学们很多次据理力争、“势同水火”的场面使我记忆犹新: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还活着吗?我们该怎样评价于勒?那十多个碗碟是闰土埋的吗?……尤其是在讨论那“那十多个碗碟是谁埋的”时,正反方各执一词。一方同学认为是杨二嫂埋的。理由是她爱占小便宜(偷手套为证),那十多个碗碟是她偷到但没来得及拿回家,所以藏在灰里的。否则,她怎么能那么准确地从灰堆里找到碗碟呢?同时,即使最终她没有拿到碗碟,她还可以以此为借口拿狗气杀。一方同学认为就是闰土埋的。理由是因为“母亲”一直照看着家中的东西(在前文有体现),在闰土和杨二嫂两人中,就只有闰土有机会接触到碗碟并有机会把它们埋起来。尽管“我们”也承认闰土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但也不排除在生活的煎熬中的、贫困窘迫的他顺便“拿”了十多个碗碟藏在灰里。再说,她爱占小便宜,但与其以藏在灰里,为什么不直接拿回家去?……正当同学们争得不可开交时,另一个同学代表举手发言:“母亲”也只是听说而已,可能谁也没有藏碗碟(杨二嫂没有机会,闰土不会做这种事),就人物个性而言,之所以有埋碗碟的议论,是杨二嫂诬陷闰土,一是为了弥补得不到东西的不平衡心理,一是以此为借口拿狗气杀。此时,作为语文教师的你,还需要标准答案、“专家”点评吗?

2、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即学生把认识评价的中心从文本、作者的情感体验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在自己的独特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超越文本,赋予文本的语言形式、文章内涵等以自己特定的理解,或加深补充,或引申发挥,或质疑创新等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参与作者的认识思考和情感表达,并对这些内容作出选择判断和评价。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强调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更应突出的是,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有自己的理解评价,要引导学生的阅读进入到更高的境界,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扩充,思想感情得以升华。有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就可以很快地对《苏州园林》中“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和“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两句话作出自己独特的评价;有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自然能和宗璞一起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一哲理,能在美丽的藤萝前摒弃许多人生的“疑惑”和“痛楚”,在情感的净化中,在梦幻一般的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走向阅读的新境界。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人们要求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阅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阅读观应运而生。

1 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 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1.1“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 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 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

1.2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其基本流程是: (1) 问题中心, 确立阅读目标。以有一定涵盖性, 综合性的问题定向; (2) 自主探索, 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 切磋问题, 提高阅读效能。分组讨论、争辩、启发; (4) 交流评价, 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 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的结合, 实现了教学相长。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 主动积极, 乐于探索; (2) 潜心研究, 独立思考; (3) 知疑问难, 互动合作; (4) 善于发现, 注重总结。

1.3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 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2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测试研究的一个热点, 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大量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 它既有认知的参加, 也有情感的参加, 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把握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2.1 激发需求心态

阅读应该是自觉的。自觉的阅读必定有强烈的阅读需要, 它是培养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动力。社会学家认为, 任何阅读都要受到社会要求的制约。阅读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因此, 对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 教师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审视一下自己的阅读动机和目的, 要从现代社会对阅读教学的需要入手, 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明确为什么阅读, 以及阅读对于自己能力的培养, 跟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何联系。这样, 阅读的动力就能由兴趣到乐趣, 再到志趣, 这是阅读的心理素质产生质的飞跃的标志,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的关键性一步。

2.2 强化整体观念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者刘守立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体与局部、宏观和微观, 是当代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重视并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使局部功能服从于整体目标, 从而取得理想的整体效益, 这正是现代系统论的重要观点。而阅读理解中的整体性思维, 说到底, 就是对阅读载体能够整体把握。因此, 这一理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强化整体性思维,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调对读物本身整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现代文的阅读训练, 一般是以篇为单位进行的, 是立足于全篇这一整体的。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远不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简单相加, 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读懂一篇篇难易程度与所学教材大体相当的各类体裁文章的能力,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各个单项知识及其技能去读懂一篇篇文章。

(2) 注重训练程序的整体优化。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急于求成, 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 结果欲速不达, 收效不大。整体教学理论及其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按照阅读理解的过程与规律, 规划训练程序, 优化阅读效果, 同样需要整体性思维。阅读训练的程序一般分为“两部分”、“三阶段”。

“两部分”是指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我们在强调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还应该把视线投向影响整体性阅读能力提高的各个方面。分项训练仍应注重整体性原则, 区别在于它的目标单纯。局部优化了, 就能为取得阅读的整体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训练”是指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将点连成线的全方位的理解训练, 综合训练方式多样, 不拘一格, 一般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考查阅读能力。

“三个阶段”是指阅读训练中思维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 包括“认知”、“选要”和“简缩概括”。这三个思维层次都是有计划地在分项和综合训练中由浅入深地逐一展开的。“认知”必须整体认知, 它是理解的前提。“选要”是整体制约下的摘要, 就是能够在文章中尽快地判断和选择出重点词句语段和全文的内容要点。“简缩概括”是对整体的简缩概括, 阅读时不仅要明了文章蕴含着哪些信息, 而且还要善于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 并用自己简括的语言反映出来, 或对加工概括的答案 (选项) 作出选择, 它包括以句或段为整体的简缩概括, 也包括对全文的简缩概括, 既有浅层概括, 也有深层概括。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它既有认知的参加, 也有情感的参加, 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 掌握现代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需求心态, 强调整体观念,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2、得法于课内 收益于课外

3、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探究

4、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

5、浅谈中学语文名著导读

6、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

7、深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8、浅谈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9、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策略初探

10、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师生读书俱乐部

11、中学小说教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2、浅谈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3、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难点

14、刍议中学语文国学阅读教学

15、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应对

16、“好”的名著阅读试题该长什么样

17、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

18、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

19、激活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20、关于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思考

21、浅议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22、支持个性表达 鼓励精神探索

23、农村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指导

24、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25、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6、主题阅读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7、关于中学生与名著阅读的思考

28、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探究

29、深度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30、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31、让整本书阅读回归“宁静”

32、中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述评

33、群文阅读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指导策略探究

34、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35、论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36、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37、外国语学校教学经验分享

38、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39、刍议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40、山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营造阅读氛围 提升文化品位

42、中学图书馆名著导读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策略

43、真实的阅读: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

44、试论类比、勘察、诵演法在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中的运用

45、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46、关于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

47、中学英语进行有效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48、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报告

49、试探农村初中生“读”名著文本的有效手段

中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得很。老师们可以在各类教育教学报刊上看到各种阅读教学法闪亮登场, 今天是这种法, 过一阵是那种法。这种法还来不及学习消化, 那种法又直逼眼球, 扑面而来。除此之外, 还有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的方式, 以召开大会的方式向广大语文老师推荐的。还有就是老师们自己所在学校的领导们安排的, 别的学校都能搞出来这种法那样法来, 难道我们的学校就搞不出来?似乎不搞出一种法来, 就不能证明这所学校是多么的了不起。至于阅读教学法研究出来, 结题之后有用否, 恐怕就没有人思考了。

老师们的时间有限, 精力有限, 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轮番轰炸, 尤其是年轻老师被弄得晕头转向。我们经常能听到语文老师感慨, 自我解嘲, “越教越糊涂”, “越教越不知道该怎么个教法”。是呀, 那么多阅读教学法, 铺天盖地, 汹涌而来, 选择哪种教学法来学习借鉴?弄得不好, 真的要被呛水, 弄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再说吧, 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后, 要老师们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结果在形式上争论不休。学生合作探究, 到底是四人一组, 还是六人一组?是自愿结合, 还是前后两排一组?是设小组长, 还是不设小组长?是整合全组意见, 还是听从每个同学的意见?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谁也无法说服谁。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 可在实际中又有这种现象。

当初多媒体登陆中学课堂时, 各地各学校迅速做出反应, 要求老师们上课要用多媒体, 使用课件。有条件要这样做,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这样做。于是, 语文老师也迅速跟进, 阅读教学的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 学生倒是被课件吸引住了, 语文实质却很难体现, 教学质量也未见提高, 一下子又把老师搞懵了, 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进行呀?

此外, 还有教学质量, 升学率的压力, 还有语文普遍不受重视的尴尬。在这样的教学困境中, 如何突围, 语文教师在反思在探索, 有不少的老师战战兢兢, 觉得学名师学不到家, 机械的照搬总可以吧, 反正他们搞的东西总比我们高明, 教参、教案书, 拿过来直接就可以操作, 毕竟是名家们优秀教师们撰写的。然而, 这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 治本方为上策。

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到底该怎么办呢?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 要在阅读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非下苦功夫不可。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练好基本功。“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读书善思考, 读唐诗宋词元曲, 读唐宋八大家散文, 读中外名著等, 才能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地。甘其勋先生说:“不熟读二三百首古读词, 胸中没有二百来篇古文垫底, 是很难读出个性化感情来的 (《中学语文教学》2007.11) 。”虽然甘先生是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而言的, 我认为, 对我们中学语文老师而言, 又何尝不是如此。看看中学语文界名家们的成长经历, 哪一位不是饱读诗书, 熟稔经典, 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的?

请看钱梦龙先生介绍他的读书经历吧, 读《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诗韵会璧》, 读《杜诗详注》、《随图》、《白雨斋词话》, 读《古文观止》, 读《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诗境浅说》, 能背三百多首唐诗, 连《长恨歌》、《琵琶行》也能一背到底, 不打“格愣”。读普通的杂文, 读《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外国小说。一本《辞源》形影相随几十年, 它给予钱梦龙先生的“知识和教益, 超过任何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所能给予的。” (《中学语文教学》2008.2) , 这能从一个侧面证明钱先生为什么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为中学语文教学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学习名家的教育教学思想, 钻研名家们优秀教师们的教学实录。

曾经听到一位老师介绍, 他把当今中国中学语文界名家们教育教学文集几乎看了个遍, 正是有这些名家的思想引领, 才使得他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是的, 名家的思想就如路标, 引领着我们前进。名家们的思想是武器, 帮助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涵咏语言, 解读课文。

我们亲自听优秀老师的课固然会有许多益处, 可惜很多老师机会不多, 也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这种机会, 看课堂实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007年首届“圣陶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江苏无锡市梨庄中学的叶映峰老师是怎样研究课堂实录的呢。她将学校购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课光盘看了个遍, 其中做了详细记录的有352节课, 有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她不厌其烦地反复琢磨, 成了她的良师益友。正是她如痴如醉的学习, 吸收能力增强了, 站的更高了, 视野广阔了, 成长也更快了, 获全国性大赛一等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学语文教学》2008.2)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跟风, 有主见。面对繁多的教法, 我们不要看花了眼, 被弄得晕头转向, 要有清醒的头脑。认真学习, 分析比较, 采用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 运用自己的头脑, 拿过来为我所用,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实, 名家们在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对别人的东西的学习借鉴。李镇西老师就撰文指出, 《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许多语文杂志对他教学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素养, 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 探索出一条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路来。

擅长朗读的, 可在朗读教学法上下功夫。笔者在西南大学学习时, 一位老师介绍, 她上大学时, 古代文学老师讲古诗词时, 从上课开始, 就背诵古诗词, 一首接一首, 摇头晃脑, 沉浸其中, 直到下课, 并不分析讲解, 很管用的, 挺受学生欢迎, 朗读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虽说中学生比不了大学生, 中学课堂不是大学课堂, 毕竟有共同的地方,

擅长讲解的, 就发挥自己的讲解特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说:“一个有水平的教师, 即使是‘满堂灌’也可以‘灌’得很活跃, 他一边灌, 学生一边动脑, 这也是动脑, 这也是互动。不要把问题绝对化。” (《语文学习》2008.1)

当有了结合学生实际又具个性的阅读教学, 我们还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吗? (但这并不是说阅读教学等同于语文教学。)

上一篇:采收技术论文下一篇: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