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2024-03-01

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1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所学校的重大意义,创新首先应该是理念的创新,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决定成败。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是创新教学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种“民主、开放、人本、个性”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学校逐步确立起来。

其次是创新育人理念。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生的“五育”尤其是“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是创新管理理念。要以“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跳出旧模式,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改进管理方法和教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我校凭借自身优势,大胆借鉴企业文化的特点,发展关爱、和谐的校园文化,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理念的变革为核心,以行为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寻找策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聚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理念的创新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天地,也为创造学校教育特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是抓好特色课堂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开设了“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动,问题为主线”的智慧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为教师的民主教学、开放教学和学生的个性教学。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师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展现课堂教学的特有魅力。同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我校充分发挥设施精良的优势,常年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启迪新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抓好特色现代教育。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2006年8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普及,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实施新课程注入了活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是抓好特色实践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逐渐走向了新、活、实,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在体验、实践中得以提升。

四是抓好特色环境教育。学校的百米绿化长廊与“飞向明天”雕塑构成了校园环境的主色调,北面围墙上的百米画廊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走廊里悬挂的不仅有领袖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头像和名言,还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各种文明用语和安全警示语也让校园增添了几分温馨。学生置身校园,处处享受美育的熏陶。

五是抓好特色艺术教育。第一,以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体系。让乐器走进音乐课堂,三、五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四、六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风琴;美术课上,开展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学,学生在完成美术课学习任务的同时,每月至少完成一份绘画、书法、摄影、手工、小制作等作品。第二,组建艺术特长班,培养特长生。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天赋的差异,我们组建了二胡、笛子、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班。为加强学校的艺教师资,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多名有艺术专长的老师担任艺术特长班的辅导老师。学校开设的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科技活动、演讲、管乐、舞蹈、鼓号、计算机和英语等30多个兴趣特长班,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各种展示和演出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趣特长班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第三,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构建美育立体网络。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特点,渗透相关的艺术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每班教室外面都有“艺术教育橱窗”,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校园、教室布置也注重艺教特色文化,走廊上贴有音乐家、美术家的名人名言,教室内贴有学生的艺术作品。由本校教师自编自导的校园舞和哑铃操是学生人人必会的技能。(作者单位:德兴市铜矿二小)

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揭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透过他的语文人格教育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引发我们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与实践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程红兵;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语文教学艺术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以民族文化为课程载体,以启迪智慧和发展人的智力为培养目标,语文教育贯穿一个人的整个受教育阶段,将影响人的一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程红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现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老师把握语文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语文人格教育的理念,倡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和情感熏陶。他将语文人格教育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用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独特视角搭建起语文人格教育的智慧屋。程红兵老师常“研”常新,开创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打造了一片语文教育的“自留地”。

一、人格教育与语文人格教育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是一种潜在的影响人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通常由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健康的人格体现为自我内心的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运用自我的智慧和能力获得成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文主义心理学流派发展而来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就主张以学生自己的发展为目的,发展人的天性、人的个性、人的潜能,强调人格至上。

程红兵老师把人格教育定义为“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程红兵老师理想中人格教育的标准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全面发展,他提出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即“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审美情操,涵养个性品质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优美文段以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达到情感上的熏陶;带领学生把握阅读中的逻辑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开展写作训练以升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语文人格教育追求的是“‘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线、以人格为目标’的完人教育。”在师生共创的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实现,成长为一个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人。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程红兵老师主张回归原点来思考和探讨语文人格教育的问题,他坚持“教研相长”,打破因循守旧的牢笼,走出经验的误区,常“研”常新使他因为一种期待的兴奋而对语文人格教育永葆热爱与真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开辟了一片语文人格教育的“自留地”。

(一)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

程红兵老师提倡研究性学习,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建构,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他提出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提倡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主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控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习过程是自我调控、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自主探究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语文文本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从文本的探究到对社会的认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形成健全人格。

程红兵老师说:“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材料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独立做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新知。教师应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他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教学态度,传播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人格教育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将语文教科书上的文化知识转化为修炼健全人格的养料。

(二)程红兵的语文教学“自留地”

程红兵老师从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走向“建设现实主义者”,积极践行着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他在班级中让学生每月读一本文化名著,他发现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而“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程红兵老师为学生们积累丰富的文学养料,开展自读体会文学作品,每节语文课由一位介绍一首诗,每月写一篇书评或读后感等活动,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再创造,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绪飞扬,达到文化的积淀、思想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

西方后理性主义教育观中提出“教学即生命历程”的观点,即教学本身是一种生命历程的方式,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介于教学活动,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成长的过程,一种生命历程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教学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学不仅具有知识意义,同时具有生命意义。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让师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生活过程中,这个过程是师生创造生命意义的生活过程。只有立足于生活过程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创造生命的意义,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中的伦理意义与美学意义。他努力将语文学习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百态,逐步对社会事件发表见解或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是充满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总是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激发潜能,使他们重获语文学习的自信和生活的自信。

三、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面对应试教育的冲击,语文教育逐步走向程式化、机械化,而程红兵老师在探索语文人格教育的征程上却体现出宝贵的理性精神和新锐力量,寻找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特征的最佳诠释,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体现着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程红兵老师最大的语文教学艺术特色便是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人文情怀。在阅读教学中,程老师善于找准切入口进行有效提问,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创造了程红兵式的典型的“思维作文”教学法特色,训练学生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思考和想象,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人格。

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母语的人,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应当贯穿在语文人格教育的始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费怡凡.略论程红兵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J].教育理论与方法,2014.

[4]陈龙.对中学语文人格教育的思考[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

[5]曹明海,张庆贞.人格建构与创设生命的文化场——程红兵语文教学智慧[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8.

[6]武雪皎,孙彦峰,李长锋.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编辑:马梦杰)

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闻名全球。近年来,人们纷纷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舞蹈教学。本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进行了精确地阐述,并对应用这一理念开展高校舞蹈教学的可行性做出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值得深入阅读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舞蹈  奥尔夫音乐  教育理念  实践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鉴于舞蹈和音乐属于同根艺术,笔者尝试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特点和教学原则出发,在分析将这一体系引入高校舞蹈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思路。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综述

1.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概念

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又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最具创造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为了充分挖掘、发展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创造精神,奥尔夫把创造力视为这一教育理念的灵魂,并由此创立了一套科学且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在这一教育体系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单一的节奏和旋律,而是变成了与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的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关注一个特定的声源,倾听辨识、想象来自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有十个典型的特征:一是人性化。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把每个人的内在音乐本能引导释放出来,使参与的所有人都能表现人的价值,并由此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二是本土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宝藏,在教学中选用本国的童谣、儿歌、谚语、游戏、乐器、舞蹈、绘画、雕塑等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既能够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也能使本国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三是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潜能,让声音、语言、旋律、节奏、律动、故事、情节、戏剧等所有的元素和内容都通过个人创作和小组的集思广益来实现或完成。四是渐进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从两个音开始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都要做到良好的衔接,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度,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挫折。五是游戏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每节课都具有游戏的特性,上课就像玩游戏一样,不管是感性还是理性,也不论是理论性、知识性还是实践性,都能够设计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课程,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地参与其中并由此引发强烈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六是完整性。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看来,在课堂上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能够亲自体验音乐中所包含的节奏、旋律、表情、速度、力度以及和声、音色、曲式等内容,从而感受体验音乐的全貌。七是平衡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学必须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状况,以实现学生身体与智力的均衡发展。八是社会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并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会与他人沟通、互动、协作,让大家通过学习相互尊重、互相包容,既欣赏别人,也欣赏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群体精神和人际关系。九是综合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文学、诗歌、美术、舞蹈、律动、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通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十是全民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还强调音乐具有全民参与的特性,每个人都能够接受音乐教育,不论是健康人,还是具有生理、心理残障者,都应当给予他们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

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艺术具有原本性,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和语言是相互融合的,学生学习音乐就是回归原始的艺术活动,是原始艺术的再现。学生学习音乐不能只限于音乐领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演奏和演唱之外,还应当加入即兴的游戏、舞蹈、自由朗读等系列艺术内容,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认识。由上可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教育原则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的、多维度的综合。

二是节奏基础性原则。节奏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元素,与人的动作和心理密切相关。奥尔夫音乐教学非常重视音乐的节奏型,认为节奏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节奏要与人的动作相互结合,以拍掌、行进、跳跃等形式原始性地把音乐表现出来,使音乐、人声和动作实现良好的统一。应该说明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所说的节奏与传统的节奏本质上有所不同,强调的是动作与节奏、话语与节奏的结合,并以此培養学生的节奏感。

三是亲自参与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成为一个合奏者,而不能做听众或旁观者。奥尔夫音乐教学不提倡复杂的乐器,而是倡导用简单易学且与人体相近的乐器进行教学。这类乐器其实就是人体乐器,比如拍手等,还有扫击乐器、入手鼓等。这种以乐器为特色、以节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和创作的门槛,能够提高学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四是即兴创造性原则。原始形态的音乐都具有自发性、即兴性和创造性。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其实就是以即兴性和创造性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奥尔夫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作音乐,且把即兴性作为创作的主要形式,强调完全从即兴出发形成课堂的自由教学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从儿童抓起的,他为儿童设计了很多简单的乐器,这些乐器发音精确有趣,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学起来既简单又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倡导的艺术的原本性与舞蹈艺术的本质相一致,两者具有共同的教学基础。因此,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引入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不但可行,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实践意义。

1.音乐和舞蹈是同根艺术,且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

从艺术产生的根源上来看,音乐和舞蹈是同根艺术,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音乐和舞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不同艺术门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生活中,音乐和舞蹈总是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其中,舞曲、舞剧的创作就是二者典型的结合形式。音乐和舞蹈这种天然的关系告诉我们,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引入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天然的可行性。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十大特征与舞蹈艺术的特点相吻合

在前面我們讲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有人性化、本土化、创造性、渐进性、游戏性、完整性、平衡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全民性十大特点,而舞蹈艺术同样也具有这些特征,这是由音乐和舞蹈同属艺术的特点决定的。两者特征的相互吻合告诉我们,把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会产生奇妙的作用。此外,音乐和舞蹈之间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这些一致性同样佐证了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应用于舞蹈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相同的原则能够为舞蹈教学注入崭新的动力和活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有四大原则,即综合性原则、节奏基础性原则、亲自参与性原则和即兴创造性原则,毫无疑问,这些原则与舞蹈教学的原则非常一致。这种一致并不是简单地偶然或巧合,而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原本性理念与舞蹈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原本性的理念体现了舞蹈教学的本质要求。因此,一旦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引入高校舞蹈教学势必会给舞蹈教学注入新的生机。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依托原本性推动舞蹈教学的回归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是指质朴、简单、单纯而又自然、清澈的,并能够诉诸心灵、反映内心的,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一种未加修饰的原始艺术风貌。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引入高校舞蹈教学,就是要根据原本性的理念要求,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特点和自身体形运动的规律,产生自由运动的心态,通过自己大脑与身体动作的沟通交流自然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并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情感体验,感受舞蹈运动的快乐。

2.依托综合性打造舞蹈教学的特色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既要传授各类舞蹈技能,还要讲授多维度、多艺术的理论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在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课程比较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够强,舞蹈艺术与其他形式艺术的结合比较薄弱。把奥尔夫教育理念引入舞蹈教学,就是要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原则,对当前舞蹈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调整,搭建更具可操作性、综合性强的舞蹈课程体系,使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更加系统丰富。

3.依托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才能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也是舞蹈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奥尔夫教育理念,关键是要通过即兴创作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即兴创作,是指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体验或感受进行创作。即兴创作源于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最吸引人的重要概念。开展即兴性创作教学,一是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发掘不同的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敞开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二是要把教学的主动权和创作权交给学生,通过案例示范正确引导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其自觉探究、创新的良好习惯。

结  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理念符合艺术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原本性理念和即兴创作理念对高校舞蹈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高校舞蹈教学既具可行性,也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要把握好这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要做好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高校舞蹈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学敏.奥尔夫音乐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19).

[2]刘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舞蹈课教学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刘菲.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误导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4]李孟玲.舞蹈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渗透[J].艺术品鉴,2018(23).

[5]毛静.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9).

[6]张含星.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魂与舞韵的完美交融[J].艺术教育,2017(1).

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4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所学校的重大意义,创新首先应该是理念的创新,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决定成败。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是创新教学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种“民主、开放、人本、个性”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学校逐步确立起来。

其次是创新育人理念。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生的“五育”尤其是“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是创新管理理念。要以“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跳出旧模式,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改进管理方法和教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我校凭借自身优势,大胆借鉴企业文化的特点,发展关爱、和谐的校园文化,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理念的变革为核心,以行为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寻找策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聚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理念的创新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天地,也为创造学校教育特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是抓好特色课堂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开设了“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动,问题为主线”的智慧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为教师的民主教学、开放教学和学生的个性教学。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师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展现课堂教学的特有魅力。同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我校充分发挥设施精良的优势,常年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启迪新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抓好特色现代教育。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2006年8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普及,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实施新课程注入了活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是抓好特色实践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逐渐走向了新、活、实,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在体验、实践中得以提升。

四是抓好特色环境教育。学校的百米绿化长廊与“飞向明天”雕塑构成了校园环境的主色调,北面围墙上的百米画廊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走廊里悬挂的不仅有领袖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头像和名言,还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各种文明用语和安全警示语也让校园增添了几分温馨。学生置身校园,处处享受美育的熏陶。

五是抓好特色艺术教育。第一,以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体系。让乐器走进音乐课堂,三、五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四、六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风琴;美术课上,开展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学,学生在完成美术课学习任务的同时,每月至少完成一份绘画、书法、摄影、手工、小制作等作品。第二,组建艺术特长班,培养特长生。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天赋的差异,我们组建了二胡、笛子、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班。为加强学校的艺教师资,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多名有艺术专长的老师担任艺术特长班的辅导老师。学校开设的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科技活动、演讲、管乐、舞蹈、鼓号、计算机和英语等30多个兴趣特长班,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各种展示和演出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趣特长班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第三,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构建美育立体网络。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特点,渗透相关的艺术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每班教室外面都有“艺术教育橱窗”,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校园、教室布置也注重艺教特色文化,走廊上贴有音乐家、美术家的名人名言,教室内贴有学生的艺术作品。由本校教师自编自导的校园舞和哑铃操是学生人人必会的技能。(作者单位:德兴市铜矿二小)

生命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OBE教育理念,提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确立了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形成了课程支撑体系,提出了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承担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重要任务。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机遇结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創业基础”必修课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

2015年,国务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支撑点[2,3]。为此,如何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双创”背景下,各高等学校根据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一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对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观这些课程的设置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5,6,7,8]。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有待加强

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并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融合,但还是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整个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融为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体现为学生的毕业要求,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呈现“两张皮”现象,有时候甚至呈现出对立。在专业教育中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不重视创新创业理念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远没有形成创新创业导向的专业教育,更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

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完成课堂理论教授和参加几项赛事上面,没有形成具有梯度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更没有形成具有维度的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缺乏信心、缺乏指导的情况仍然存在,尚未构建起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备

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科学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目标不明确,与专业结合和实践带动的逻辑关系不明确,且不能满足不用年级、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创业的需要。

(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是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导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优秀师资的教育和引导。当前,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尺度,单纯用考试分数不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创新创业实践由于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评价的有效性信度较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能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改进措施。

二、OBE的基本理念及要素

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4]。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五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我们如何保障学生有效地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

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OBE应用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有三个基本要素,“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它是依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支撑强度及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度量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意义和构建原则

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从理念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有本质的区别,是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对教育模式的重构。OBE理念所涉及的一切教育活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预期的学习效果来开展的。与传统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相比,OBE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的是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OBE的基础,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需要得到利益相关方,比如学生、政府、社会的认可,并可以通过政府或第三方的评估认证,以确认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同度和绩效评价。

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

OBE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而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内容,即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解决创新创业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对教育教学反向设计而不是教师主导课程

OBE理念下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以确定达成最终学习成果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契合度,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三)聚焦核心目标成果而不是面面俱到

OBE理念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充实、迭代部分课程,改进教学方法,课程难度可随核心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梯度递增的趋势,实际是一种精益教育理念,更好地體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四、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和支撑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来确立的,这又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密切相关。因此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科学合理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五年后所能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而毕业要求是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学生毕业时达到的标准要求。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要与此相匹配,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质,从时间维度来讲可以划分为在校期间、毕业时和毕业后五年,从能力构成梯度可以划分为掌握基础知识、融入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具备能力成功创业。由于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体系,要使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具有层次性,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科学合理。

确定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四类课程:一是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必须列入必修环节,主要是创新创业知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环境分析、新创企业的流程等基本课程;二是专业类融入课程,必须列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主要是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创新创业元素,这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专业课教师提升创新创业素养;三是实践类课程,亦称隐性课程,必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各部门齐心协力完成,包括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营造等;四是创新创业提升课程,这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可以替代部分专业课程,也就是作为成功开创新企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和危机分析等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的发展与转型等,这类课程的融入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最高目标,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然选择[2,3,7,8,9,10,11,12]。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确定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后,就要通过相应的体制机制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的落实,首先就要确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主要由以下八个方面构成,如图3所示。

五、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OBE理念在落实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编写和运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教材,并对专业课程和教材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进而达成与培养目标的契合。通过第三方调查进行验证,在下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予以改进,形成逻辑上的精益闭环,保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2]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

[3]赵会利.“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100-103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5]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张留湛,宛新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04):55-57

[6]胡剑锋,江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04):107-109

[7]林晓玲.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7,(01):1-5

[8]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8-14

[9]孙婷,赵晏鹤.美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7,(08):82-86

[10]丁波,郗婷婷.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3):39-41

[11]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93-95

[12]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6,3(01):65-70[2017-09-27]

[13]李慧清.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GEM和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协同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83-87

[14]林雪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国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05):52-54+59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全过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