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

2023-09-21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ICU 患者;压疮防护;敷料;新进展

“压疮”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压疮伤口破溃容易感染,严重者可以伴发败血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压疮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临床压疮防护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敷料是压疮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于2016年对于压疮进行了最新分期,具体分为可以的深部组织损伤、I期、II期、III期、 IV、期及不明确分期几个时期[3],并以此指导压疮临床防护。

临床上,影响敷料使用范围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敷料的材质、使用时间、价格及使用效果等,只有针对不同病例的压疮不同时期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就近些年有关ICU患者压疮防护敷料使用的新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为ICU 患者压疮临床防护敷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1 敷料材质

敷料种类众多,材质上的差别造成了其结构和特性方面的不同,对于患者压疮的恢复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伤口状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期一些学者就不同材质敷料的压疮防护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特别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湿性敷料。

吴玉琴等[4]将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到压疮感染性伤口治疗当中,效果观察显示:较传统聚维酮碘纱布,银离子抗菌敷料的应用具有较少 3周内换药次数、加快愈合速度和提升总有效率等优势。同样,刘万霞[5]的银离子抗菌敷料压疮防护效果研究同样发现银离子抗菌敷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压疮感染,缩短控制感染所需时间,3~5d 换药 1 次可大大减少换药操作次数,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医务人员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周晖等[6] 研究发现磺胺嘧啶银敷料能促进压疮肉芽组织里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加快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王志兰[7]采用抽吸水泡液体后保留原皮肤,涂抹一抹得进行 ICU 患者压疮治疗治疗,研究认为,创口液体粘合敷料一抹得对压疮有较好的疗效,更适用于保留皮肤的Ⅱ期压疮患者的护理治疗。

申屠长缨[8] 在临床 ICU 患者压疮防护工作中探讨康惠尔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的应用策略,结果显示:康惠尔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的治疗策略对于压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治愈时间和减少患者痛苦。

水胶体敷料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压疮敷料,大量学者就其压疮防护效果展开了研究与分析[9]。其中,刘静等[10] 就水胶体敷料对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展开了系统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用水胶体敷料与传统的压疮预防方法相比,两组间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12,CI:0.07-0.22,Z=7.07,P<0.001),充分说明水胶体敷料治疗压疮方面较传统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优势。 2敷料使用时间

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是岩床临床防护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缩短敷料使用时间也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刘万霞[5]在进行银离子抗菌敷料压疮防护研究中发现:在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时候,3~5d 换药 1 次,可大大减少换药操作次数,减少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压疮感染。

陈海燕[11] 在进行水胶体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发现:采用水体胶敷料进行压疮治疗较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时间上具有优势,水体胶敷料治疗时间要显著短于常规方法,两者的直接治疗时间为 397.37±10.58 min和402.19±11.27 min,间接治疗时间分别为 756.23±13.39 min和815.67±15.71 min。

梁艳东[12] 对应用赛肤润液体敷料对患有二期压疮的危重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传统治疗的对照组经常规压疮治疗后(7.84±1.72)d 压疮症状才彻底消失,持续接受临床治疗(12.85±1.88)d;治疗组经赛肤润液体敷料治疗后(4.16±1.47)d 压疮症状彻底消失,持续接受临床治疗(7.16±1.53)d。

黄蕾[13] 就泡沫敷料预防高危风险患者压疮展开了 Meta分析,研究认为泡沫敷料治疗压疮方法维持时间较长,通常一片泡沫敷料可使用 3~4 d,粘贴较好时最长可使用7 d。

蒙连新等[14] 的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中发现:使用新型敷料换药时伤口是湿润的,在换药时可减少伤口与敷料的粘连,减少伤口的二次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为了保持伤口的湿润及肉芽组织的生长,每 3 ~ 5 d 换药 1 次即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是目前治疗压疮较好的方法,同时其发现新型伤口敷料的愈合时间为17. 56 ± 4. 94d,显著低于较传统方法的30. 78 ± 4. 76。

廖桂凤等[15] 研究表明,针对神经外科高危患者,在传统组和改良组都进行常规定时翻身、定时观察患者骶尾部及骨突处皮肤情况基础上,改良组另外采用清水擦洗待干后,在骨突处贴以泡沫敷料,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4.3 d,产生费用节约了69.6%。因此,湿性敷料的使用可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工作时间、节约护士人力资源。 3敷料价格

价格也是影响敷料在 ICU 患者压疮防护应用普及度的重要因素,选择一种价格便宜、效果良好的敷料是 ICU 患者压疮防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邓娜等[16] 为了降低 ICU 患者压疮防护敷料方面的花费,开展了透明敷贴联合纱布敷料在Ⅰ期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透明敷贴联合纱布敷料应用于Ⅰ期压疮的防治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认为水凝胶敷料尧泡沫类敷料固然能有效防治压疮,但是价格昂贵,一般价格在 50~100 元,造成其不能在各级医院普及使用,而透明敷贴价格仅在 10 元左右,相对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廖桂凤等[11] 在其研究中提到了用清水擦洗待干后,在骨突处贴以泡沫敷料,患者产生费用可以节约 69.6%,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在刘万霞[5] 的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她发现银离子抗菌敷料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在换药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孙素芳等[17] 采用泡沫敷料联合银敷料进行糖尿病合并Ⅱ期压疮治疗,治疗费用为600± 126元,远低于常规治疗的860± 132元,差异具有显著性。陈德玲等[18] 的聚维酮碘混合美宝同新型湿性敷料压疮治疗临床疗效比较的相关研究中,聚维酮碘混合美宝每次平均治疗费用为 17.43 元,而新型湿性敷料每次护理的没用为 114.09元,两者差异极其显著。 4 敷料使用效果

董翠芹[19] 比较了湿性敷料治疗与传统换药治疗对于压疮临床防护效果,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湿性敷料治疗达到了 89.7% 显著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的 70.7%,同时其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治疗费用均低于传统换药,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

张金萍等[20]探讨了美清佳、美诺佳等新型护理敷料在Ⅱ、Ⅲ期压疮感染性伤口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较传统的换药方法,使用美清佳、美诺佳等新型护理敷料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达到 94.4%,高于传统换药方法的70.0%,具有显著的疗效。

梁艳东[12] 对应用赛肤润液体敷料对患有二期压疮的危重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常规方式基础上加用赛肤润液体敷料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照组经常规压疮治疗后二期压疮病情控制有效率为 70.3%;治疗组经赛肤润液体敷料治疗后二期压疮病情控制有效率为 91.9%。

蒙连新等[14]就水凝胶、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抗菌敷料、藻酸盐类敷料、复合敷料等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较传统方法的差异展开了分析,发现使用新型伤口敷料观察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说明压疮患者使用新型伤口敷料后伤口的愈合时间快,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叶凤英[21] 探讨了在压疮护理中采用现代敷料的临床效果,对比现代敷料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换药次数、护理时数、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后发现,观察组每天换药次数(0.24±0.12)少于对照组(3.15±0.63),每天护理时数(0.42±0.18h)、愈合时间(29.67±6.25d)短于对照组(3.24±0.45h,51.53±7.22d)(P<0.05);观察组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0.56%)(P<0.05),因此,她认为在压疮护理中采用现代敷料能够减少护理工作量,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效果。

刘万霞[5] 分析了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组患者压疮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而传统处理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2%;护理组患者在换药次数以及感染控制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费用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她认为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显著地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同时一些辅助方法有助于敷料在压疮防护中的效果,文献报道[22] 光疗法和脉冲射频能量治疗,有利于缩小压疮创面面积,但不能完全治愈创面。HoCH 等[23] 研究发现,低压脉冲灌洗疗法能提高深度压疮创面愈合率,因此,在与一些敷料联合应用于压疮防护工作,将有助于缩短治愈时间、提升治愈率。徐正梅等[24] 红光照射联合氧疗并泡沫型敷料进行脑卒中患者病后2期、3期压疮具体疗效研究,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联用可以有效地治愈压疮,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张国娣等[25] 将紫草制剂与透明伤口敷料湿性联用应用于Ⅱ期压疮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紫草制剂与透明伤口敷料湿性联用组在2周时的总有效率、治疗压疮有效的时间及治疗压疮所花费等方面都较水胶体敷料治疗有优势。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关压疮防护敷料使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型敷料的疗效研究,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些新型敷料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时间、提升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医疗费用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J Byrne,P Nichols,M Sroczynski,et al. Prophylactic Sacral Dressing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16 , 25 (3) : 228 [2] L Suleman,SL Percival. Biofilm-Infected Pressure Ulcers: Current Knowledge and Emerg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 Biology, 2015, 831 (831) :1549-1559 [3] LE Edsberg,JM Black,M Goldberg,et al. Revised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Pressure Injury Staging System: Revised Pressure Injury Staging System [J]. Journal of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 2016, 43 (6) : 585

[4] 吴玉琴,卢姝姝,金磊磊,等.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压疮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 (9) :2079-2081 [5] 刘万霞.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 ,24 (6) :21-22 [6] 周晖,陈明勋,李进领. 磺胺嘧啶银敷料对压疮肉芽组织愈合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2015,35 (s2):216-217 [7] 王志兰. 创口液体粘合敷料不同应用方法在ICU压疮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和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 (65):362-363 [8] 申屠长缨,韩毛毛,吴小飞,等. 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J]. 健康之路,2015,7:15 [9] 范叔弟,郑志芬. 水胶敷料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J]. 山东医药,2013,53 (1) :99-100 [10] 刘静,沈洪. 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的meta分析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 (36) :5594-5597 [11] 陈海燕. 水胶体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J]. 饮食保健,2015,13:59-60 [12] 梁艳东. 赛肤润液体敷料在危重患者二期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医药前沿,2013,34:176-177 [13] 黄蕾,刘立宝,胡爱玲. 泡沫敷料预防高危风险患者压疮的 Meta 分析 [J]. 护理学杂志,2014,29 (12):75-78 [14] 蒙连新,王建源,周兰岛,等. 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 (7) :122-123 [15] 廖桂凤,段雪琼,龚丽娟,等. “泡沫敷料”在神经外科高危人群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探讨 [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02 [16] 邓娜,钟汝梅,阳红. 透明敷贴联合纱布敷料在Ⅰ期压疮防治中的应用 [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18-19 [17] 孙素芬,刘月欣,刘敬珍. 泡沫敷料联合银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 (15):22-23 [18] 陈德玲,陈炳贵,李汉隆,等. 聚维酮碘混合美宝与新型湿性敷料治疗压疮疗效比较的研究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 (14):2104-2107 [19] 董翠芹. 湿性敷料治疗压疮 58 例效果观察 [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8,4:316-317 [20] 张金萍,姜连英,黄燕,等. 新型护理敷料在压疮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 (3):610-612 [21] 叶凤英. 现代敷料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选择应用及护理效果体会 [J]. 医药,2016,7:23 [22] Conner-Kerr T,Isenberg R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ulsed radio frequency energy therapy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essure ulcers [J]. Adv Skin & Wound Care,2012,25(6):253-260 [23] Ho CH,Bensitel T,Wang X,et al.Pulsatile lavag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pressure ulcer heal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hysTher,2012,92(1):38-48 [24] 徐正梅,贺英,唐翆,等. 红光照射联合氧疗并泡沫型敷料治疗脑卒中后2期、3期压疮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激光杂志,2014,5:62-64 [25] 张国娣,沈国珍,王丽娟. 紫草制剂联合透明伤口敷料湿性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2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17日 23 版)

目录

前言

一、扶贫开发的政策和实施

二、扶贫开发的成就

三、专项扶贫

四、行业扶贫

五、社会扶贫

六、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现象突出。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中国政府始终将减缓贫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 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公 平正义,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减贫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中国的扶贫开发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这里,就近十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进展再作一介绍。

一、扶贫开发的政策和实施

十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发 展的政策措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扶贫政策的执 行力。

农村政策。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贫困现象突出。实行有利于减贫的农村政策,对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十分重要。十 年来,国家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 口普遍受益。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特别是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农业税,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让中国广大农民彻底告别 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全面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饮水、电力、道路、 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增加 农民收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和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3年的2144.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8579.7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1.9%,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的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其中,免征农业税试点、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国家新安排的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 率先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中央财政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的制度安排上,对中西部地区给予较大支持。2010年,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615.4万人次,资助资金14亿元人民币,人均资助 30.3元人民币。

区域政策。20世纪末,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 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十多年来,西部大开发安排的水利、退耕还林、资源开发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布局;公路建设加快向贫困地区延伸,把贫 困地区的县城与国道、省道干线连接起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促进西藏 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以及新疆、广西、重庆、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并把农村扶贫开发作为政策重点加以推进。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最基础手段。2007年,国家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规定标准的所有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政 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低保覆盖2528.7万户、5214万 人;2010年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69亿元人民币;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117元人民币/人、月,月人均补助 水平为74元人民币。国家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农民实行五保供养,即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 助。十年间,五保供养逐步实现了由集体福利事业转型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农民分摊转由国家财政负担。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得到五保供养的人 数为534万户、556.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国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6.4亿元人民币。2009年,国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试点工作,到2011年7月已覆盖全国60%的农村地区,共有49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覆盖率达到8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方式,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 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2010年,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贴111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补助资金116亿元人民币。 2004年,国家出台了规范的最低工资制度,对保障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扶贫政策执行力。政策实 施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中国政府把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和机构建设作为保障扶贫政策执行力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扶贫政策的落实。按照“省 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到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权力到省。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的 中心任务,由县负责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的效果作为考核这些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 的重要依据。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将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以上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规划,采取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方式充实 和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加强扶贫开发统计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维护贫困地区社会稳定。充实和加强各级扶贫开发的工作机构,稳定人员,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国务院有关部门把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各自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政策。

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有以下特征:

——坚持开发式扶贫 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注重综合开发、全面发 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建立健全农 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为贫困人口提 供基本生存保障。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推进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衔接试点,努力使各项政策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坚持专项扶 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以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为工作对象,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主要资源,以实现贫困人口基本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编制专项扶贫开发 规划,分年实施。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职责,将贫困地区作为本部门本行业发展重点,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水利、交通、电力、国土资源、教育、卫生、科技、文化、 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 支援,社会各界参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方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坚持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通过专 项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部门项目建设、社会各界捐助、引进利用外资等途径,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不断探索参与式整村推进、小额信贷、贫困村 互助资金等多种扶贫模式。尊重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不等不 靠,苦干实干,积极参与决策、投工投劳,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二、扶贫开发的成就

十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指数的变化,将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人民币逐步提高到 2010年的1274元人民币。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 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快速 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2001年至2010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658元人民币增加到11170元人民 币,年均增长17%;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23元人民币增加到559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276元人民 币,增加到2010年的3273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未扣除物价因素)。上述数据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 条件明显改善。国家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改善这些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02年至2010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增 基本农田5245.6万亩,新建及改扩建公路里程95.2万公里,新增教育卫生用房3506.1万平方米,解决了5675.7万人、4999.3万头大牲 畜的饮水困难。到2010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饮用自来水、深水井农户达到60.9%,自然村通公路比例为88.1%、通电比例为98%、通 电话比例为92.9%,农户人均住房面积24.9平方米,农户使用旱厕和水冲式厕所比重达88.4%。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到2010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至15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到97.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青壮年文盲率为7%,比2002年下降5.4个百分点,青壮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 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到2010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参加新农合的农户比例达到93.3%,有病能及时就医的比重达到 91.4%,乡乡建有卫生院,绝大多数行政村设有卫生室。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得到加强。

贫困地区生 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从2002年至2010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4923.5万亩,新增经济林22643.4万亩。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农户比例从2002年的15.5%下降到2010年的5.1%,获取燃料困难的农户比例从45%下降到31.4%。

三、专项扶贫

中国政府把收入在扶贫标准以下的人口作为扶贫对象,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在这些 地区确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重点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编制专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资源改善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 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人口素质。东部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区的贫困县、乡、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扶持。

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扶贫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从2001年的127.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11.9%,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投入,从100.0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22.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9.3%,十年累计投入1440.4亿元人民币。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体现了重点倾斜原则,十年累计投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各省自行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1457.2亿元人民币,占总投入的71.3%,县均投入1.36亿元人民币;十年共在22个省(区、市)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56.2亿元人 民币,其中西部12个省(区、市)877亿元人民币。

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1年国家在全国确 定了14.8万个贫困村,逐村制定包括基本农田、人畜饮水、道路、贫困农户收入、社会事业等内容的扶贫规划,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统筹安 排,分组织实施,力争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已在12.6万个贫困村实 施整村推进,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革命老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和边境一线地区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已基本完成。

加强劳动力培 训。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亿元人民币,实施以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 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务工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到2010年,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超过400万人次,其中80%以上实现转移就业。抽样调查显示,接受 培训的劳动力比没有接受培训的劳动力月工资可提高300至400元人民币。劳动力培训在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他们学到新技 术,接触新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从2010年开始,国家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展了对贫困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给予直接补助的工作试 点。

通过教育开展扶贫。十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使大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就业技能,在城镇稳定就业,帮助 家庭摆脱或缓解了贫困现象。2001年至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4289万人,其中大部分毕业生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不断健全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减轻困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建设移民学校,推动生态移民。

推进产业化扶 贫。结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科技扶贫,扶持贫困农户,建设产业化基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 化。十年来,为贫困地区重点培育了马铃薯、经济林果、草地畜牧业、棉花等主导产业。其中,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保障粮食安全、抗旱避灾、脱贫致富的 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扶贫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实施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农村扶贫政策,重 点用于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等。 2001年至2010年,中央政府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550多亿元人民币,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 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他们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截至2010年, 中国政府对770余万贫困人口实行了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这些群众的居住、交通、用电等生活条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贫困地区把扶贫搬迁 与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撤乡并镇、防灾避灾等项目相结合,在促进贫困农民转移就业的同时,改善了这些群众获得公共服务的 条件。

开展金融扶贫。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全国1.36万个贫困村开展了贫困村 互助资金试点,每个试点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人民币,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方式支持村民发展生产,建立起财政扶贫 资金使用长效机制。开展扶贫贷款财政贴息改革,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扩大贴息贷款投放规模,从2001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 金54.15亿元人民币、发放扶贫贷款近20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8年国家对扶贫贷款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扶贫贷款 机构经营权限、下放贴息资金管理权限等,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金融机构开展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

开展特殊地 区扶贫试点。为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在一些特殊类型的困难地区开展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兰县、巴马 县、凤山县,集中力量开展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会战。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展了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相结合的试点。在贵州省晴隆县开展 了石漠化地区的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试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合奇县开展了边境扶贫的试点。对云南省的布朗族及瑶族山瑶支系开展全面扶贫。 在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把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通过这些试点,为因地制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道路,积累 了经验。

四、行业扶贫

贫困问题是历史、经济、地理、自然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中国政府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发挥政府各相关部门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工作。

推广农业技术。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采用科技承包、技物结合、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效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 重点对象,大规模培养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农牧民技术员、手工艺制作人才和农业产业化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

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积极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公 路网络状况,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推进乡镇客运站建设,加强口岸公路、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支持重要水运通道和便民内河水运设施建设。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小水窖、小水 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快病险 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加强水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

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组织实施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 程、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解决不通电行政村、自然村用电问题。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沼气、节能 灶、小水电代燃料等农村生态能源建设。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2008年起,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农村危 房改造试点。三年来,国家累计安排补助资金117亿元人民币,支持203.4万贫困农户开展危房改造。2010年,已覆盖全国陆地边境县、西部地区县、国 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务院确定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

开展科技扶贫。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作为依托单 位,派遣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中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科技开发团,并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派驻科技副县长,帮助研究和制定科技扶贫规划,筛选科技开发项目、引进 先进实用技术、组织技术培训,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技术水平。在贫困地区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 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和服务,引导科技、信息、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减轻贫困地区教育负担。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强宿舍、食堂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 和地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组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 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卫生人才。加大培养合格乡村医生和接生员的力度,鼓励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进 一步加大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推进西部地区计划生育 “少生快富”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 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补助政策,延长补助期限。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采取封山育草、禁牧等措施,保护天然草原植被。在西藏等地开展草原生态奖励补助试点。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项目区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实现生 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植树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现石漠化综 合治理与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结合。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通过退耕还草、生态移民、鼠害防治、人工增雨等措施,加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的生 态保护。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把对少数 民族、妇女、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兴边富民专项行动,支持边境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帮助边境群众增收致富,扶持范围覆盖全国所有陆地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2000年至2010年共投入兴边富民资金22.1亿元人民币。 对全国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实行专项扶持,编制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对人口较少民族及其聚居 区投入各项扶持资金37.51亿元人民币,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组织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把缓解妇女贫困程 度、减少贫困妇女数量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贫困妇女扶持力度,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鼓励、支持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的发展。2009年以 来,还组织实施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截至2011年7月底,累计发放贷款409.93亿元人民币,其中农村妇女获得贷款259.23亿元人民币,使贫 困妇女成为扶贫资源的获得者和扶贫成果的直接受益者。组织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 目和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五、社会扶贫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政府始终注重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共同推进减贫事业发展。

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国家大力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国家确定的定点帮扶单位主要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 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国家重点科研院校等,定点帮扶对象为国家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年来,定点帮扶单位采取干部挂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劳务培训和输出、文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引资扶贫、生态建设扶贫、 医疗卫生扶贫、救灾送温暖等多样化措施开展定点帮扶。目前,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达到272个,受到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481个,占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81.25%。从2002年至2010年,定点帮扶单位派出挂职干部3559人次,直接投入资金(含物资折款)90.9亿元人民币, 帮助引进资金339.1亿元人民币,培训各类人员168.4万人次。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积极发挥各自人力资源、资金动员、信息知识等方面的 优势,与贫困地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有效开展扶贫工作。

东部发达省市与西部贫困地区结对开展扶贫协作,是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的 一项制度性安排。自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作出部署,安排东部15个经济较发达省、市与西部11个省(区、市)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东西扶贫协作形式 多样,形成了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为主的基本工作框架。从2003年到2010年,东部到西部挂职的干部2592人次,西部到东部挂职 的干部3610人次;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提供政府援助资金44.4亿元人民币、协作企业5684个,实际投资2497.6亿元人民币、社会捐助14.2亿 元人民币,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2.6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467.2万人次。

军队和武警部队是中国社会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年来,军队和武警部队根据国家和驻地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实施定点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支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捐资助学、科技服务和医疗帮扶等活动。

各类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针对特殊困难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参 与具体扶贫活动等多种形式,支持产业发展,援建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卫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各类组织有效动员有专业技术且致力于扶贫等 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积极开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愿者活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助资金、招聘劳力、建立产业和培训基地等多种方式参与 扶贫开发。

六、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致力于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并注意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减贫理念和成果,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在扶贫开发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利用外资进行扶贫。先后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外民间 组织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减贫项目合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扶贫领域共利用各类外资14亿美元,加上国内配套资金,直接投资总额近 200亿元人民币,共实施110个外资扶贫项目,覆盖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20个省(区、市)300多个县,使近2000万贫困人口受益。

外资扶贫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减贫理念和方法,例如参与式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评估和管理、贫困监测评价等,逐步应用于中国扶贫实践中,在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开发扶贫队伍人力资源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事业,致力于构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平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减贫经验,共同发展进步。2004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在上 海共同召开全球扶贫大会,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联合成立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在每年10月17日“国 际消除贫困日”期间联合组织举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探讨国际减贫的形势和问题。中国政府还组织举办了“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推动了中国 与东盟地区的减贫合作,加快减贫进程,促进区域的发展、稳定与繁荣。2010年,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共同举办了“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强调通 过“在变革中求发展”的方式削减贫穷,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在非洲的进程。近年来,中国政府共完成了40多项国内外扶贫理论与政策研究,培训了91个发展中国 家的720名中高级官员,举办了上百次减贫方面的高层对话会、研讨会、名人论坛和双边互访减贫交流,与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坦桑尼 亚、莫桑比克等发展中国家签订减贫合作协议或共建减贫合作中心,在扶贫领域的交流逐步深化。

结束语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扶贫开发,其难度世所罕见。中国为解决贫困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政府清醒地意识到,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区域、贫富的差距始终是国家发展面 临的重大挑战。当前,制约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诸如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 对滞后。扶贫开发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扶贫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作为新的政策目标,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深入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将继续履行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事业,共享先进减贫理念和经验,深化扶贫开发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创造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富裕的美好世界而不懈努力。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3篇

1 病因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1) 细菌感染, 如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 (2) 病毒感染, 如水痘、风疹、EB病毒、麻疹等; (3) 寄生虫感染, 如蛔虫、血吸虫等; (4) 昆虫叮咬; (5) 食物过敏, 特别是蛋白质、海鲜类等; (6) 药物过敏, 如抗生素类药、氯噻嗪、碘、重金属等化合物。

1.1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是完全了解。基本病变与免疫因素、红细胞从血管外溢、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小板堵塞微血管、无菌性血管炎和间质水肿等有关。致敏原进入机体刺激浆细胞, 产生Ig A、Ig G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Ig A可能激活了补体旁路。过多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巨噬细胞清除, 刺激5-羟色胺、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组织水肿。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或肾小球膜上沉积, 产生过敏毒素, 使中性粒细胞在沉积处聚集, 并释放蛋白水解酶, 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加剧。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血小板, 形成微血栓, 局部缺血和出血, 组织水肿。

1.2 病理改变

局部出现血管炎性改变。皮肤损害表现充血水肿、粘膜下出血。显微镜下血管壁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增殖, 纤维样坏死和红细胞渗出。结肠损害肉眼可见结肠充血水肿、粘膜下出血、溃疡。显微镜下其血管病变和皮肤病变相似。肾损害表现为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伴内皮细胞增殖, 血小板血栓堆积于毛细血管中, 纤维蛋白、γ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于肾小球膜。

1.3 临床表现

发病前1个月内常有感冒史。常见皮肤紫癫, 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分批出现、高出皮面的紫红色斑点或呈渗出性红斑, 常发于关节周围, 伴荨麻疹、水肿, 可留有色素沉着, 称为皮肤型。因结肠充血水肿、粘膜下出血、溃疡, 可表现腹痛,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 称为腹型。腹型紫癫可并发肠坏死、肠穿孔、胰腺炎等, 临床应注意观察病情, 扪到肿块或怀疑有肠坏死、肠穿孔, 应早期手术探查。因关节腔渗血、积液, 表现非游走性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局部无红热, 无畸形, 可与皮肤紫癜同时或之后出现, 称为关节型。常见部位为踝、肘、膝、腕和指间关节。约25%~50%的患者可合并紫癫性肾炎或肾病, 出现血尿、蛋白尿、细胞管型, 多数预后好, 少数转为慢性肾炎, 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可累及全身各器官, 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4 实验室检查

一般有轻度白细胞和血沉增加, 病情重可有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 束臂试验阳性。过敏原皮肤试验阴性。合并肾损害时, 可见镜下血尿、蛋白尿、细胞管型、尿素氮和肌酐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滴度、C3、C4及总补体正常, Ig A、Ig G可增高。一般第1周内血清Ig A免疫复合物都存在, 第2~3周滴度下降或消失, 有报道Ig A免疫复合物长期存在。

1.5 诊断

根据患者皮肤紫癜的特征, 结合腹痛、黑便、关节疼痛或肾损害, 诊断并不困难。受累处病理检查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需除外其他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血管炎或肉芽肿性血管炎。

2 治疗方案

主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 饮食清淡易消化, 避免接触过敏原, 临床有碰到患者反复发作, 每次均有吃蛋类食品。如消化道症状明显, 合并出血, 必须采取禁食补液。轻症患者服用抗过组胺药物、钙剂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复方路丁等。临床应用H2受体静滴1~2周后改为口服1~2周, 效果不错。合并感染者, 予抗感染治疗。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可缓解紫癜等症状、体征, 减少蛋白尿。严重病例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急性期组织水肿、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改善关节疼痛和腹痛有效, 可预防肠套叠。单独皮肤或关节病变时不需使用激素。有严重消化道症状、急进性肾炎、肾病时, 应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抑制肾小球增殖性改变。有人报道预防性肝素输注5d或应用尿激酶可降低紫癫性肾炎的发生。肾功能衰竭时, 可采用血浆置换及透析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腹痛剧烈, 而无腹膜炎体征, 不伴其他消化道症状、体征时, 一般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发生外科并发症时遵循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3 预后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一般预后良好。肾脏受损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84%肾脏累及者1年后尿常规及病理可正常。少数属于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有弥慢性肾小球累及和半月体形成者提示病理迁延, 80%以上1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炎。过敏性紫癜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肾移植术后可复发而使移植失败。

摘要:过敏性紫癜属于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病因致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皮疹、腹痛、关节疼痛, 部分病人可合并肾脏功能受损。主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大部分病人恢复良好。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腹痛,关节疼痛,血尿,肝素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ISBN7-117-05093-4.

[2] 张碧丽, 王文红, 范树颖.儿童过敏性紫癜57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1) :646.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4篇

一、儿科新技术护理

婴儿抚触

血液净化在儿科的应用

心血管介入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呼吸机辅助呼吸(不讲)

PICC(不讲)

二、儿科护理新领域、新理念

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

早期教育

儿童疼痛管理

儿科护理伦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婴儿抚触

1. 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

2. 有利于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3. 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抚触的注意事项:

1. 环境温暖、舒适,准备好干净的尿布和换洗衣物

2. 最佳时间:清醒、半空腹、沐浴后

3. 操作者先洗手,摘下戒指等物,手掌侧涂擦婴儿润肤油和 爽身粉

4. 配以轻柔的音乐或边与孩子说话

5. 手法轻柔,逐渐增加力度

6. 抚触的顺序: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不绝对)

7. 频率:2~3次/日,5~15分钟。每个部位4~6次

8. 注意孩子的反应

血液净化

在我科广泛应用:

1. 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2. 各种中毒:药物、生物、毒物等中毒

3. 免疫性疾病:HP、嗜血细胞综合症

4. 炎症性疾病:SIRS和脓毒症

5. 多器官功能衰竭:挤压综合症

6. 血液病:肿瘤细胞溶解综合症

……

成功救治病例

1. 汶川大地震导致的挤压综合征多个

2. 问题奶粉事件导致ARF患儿多例

3. 毒蛇咬伤导致下肢坏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

4. 蜂蛰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5. 双下肢血栓合并肺栓塞、肺出血患儿

6. 儿童过敏性紫癜百余例

7. 暴发性心肌炎合并7个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患儿

心血管介入治疗

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

先心病介入治疗优点

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无需输血,术程短,无排异现象。

先心病介入治疗分类

1. 球囊解除狭窄(扩张或成形):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主动脉缩窄(COA)

2. 栓子封堵/关闭异常通路: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末闭(PDA)

介入成功率达95%~100%,部分可得以彻底根治。但是,不是每个先心病患儿都能进行介入治疗。

不宜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

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术前:

1. 签署同意书:

2. 心理护理:

3. 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凝血时间、血、尿、大便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

超、碘过敏试验及皮试结果

4. 禁食4~6小时,禁饮2小时

5. 房间设备的准备

6. 迎接患儿,术前查对

7. 协助摆好体位,建立静脉通道

术中:

1. 心电监护、监测ECG、HR、Sp0

2、血气及、电解质、心律、血压等

2. 协助抗凝药应用

术后:

1. 穿刺部位按压止血1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止血,静脉穿刺处压

迫4小时,动脉压迫6小时。(点式止血)

2. 监测生命体征

3. 观察足背动脉波动、穿刺点、造影剂反应,麻醉者的复苏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指把具有自我复制及分化功能的多能造血干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担负起造血作用,包括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巨核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骨髓中,亦存在于脐血及外周血中 。

分类:简单地分为

自体和异体,同基因和异基因,BMT、PBSCT、CBSCT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某些疾病的根治性方法。

移植过程:

1. 第一阶段为准备期,也称移植前预处理

2. 第二阶段为造血干细胞的准备于输入期

3. 第三阶段为移植后照顾期

护理:

1. 环境和用物准备(全环境保护)

2. 移植前的预处理:放疗、化疗

3. 干细胞的输注:直接输不需过滤,先慢后快,密切观察

4. 移植后护理:

5. 输血的特殊性:γ射线照射,过滤白细胞

6. 锁骨下导管的护理:按CVC或PICC

7. 心理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

1.

2.

3.

4.

5.

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1994年) 筛查疾病:先天甲低、苯丙酮尿症 时间:出生3天后~20天以内 采外周血(足跟) 普查、自愿、收费 可疑者复查:静脉血 护士:告知,协助采血,做好登记(详细),通知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

目的:

1. 分娩后住院期间和42天时筛查出患先天性或新生儿期听力损伤者,使疑似者在3个月

内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价。

2. 确诊者能在6个月龄前接受专业干预

3. 迟发性或进行性损伤者能接受为期3年的听力学和医学监测,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

预。

要求:

1. 筛查者要经过培训

2. 父母在知情选择下做出决定并同意听力普遍筛查

3. 筛查分阶段进行

过程:

第一阶段(听力筛查阶段):

第二阶段(听力损伤诊断阶段):

第三阶段(随访与干预):

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CE,简称早教)是指从出生至8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予儿童某些器官(如大脑、感知觉器官等)以丰富刺激,进行略为超前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感觉、动作、语言、认知和习惯,发挥最大潜能。

重要性:

1. 促进大脑发育和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

2. 促进智力发育

3. 是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原则:

适宜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一致性原则,督导

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

方法:

观察法,游戏法,示范法,提问法,试误法,发现法。

基本内容:

1. 婴儿期:视听力训练、动作训练、早期语言训练和交往能力训练(亲子交往)

2. 1~2岁:

动作:独立行走,协调性、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语言:创造交流机会,鼓励表达

认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交往能力: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交技能

3. 2~3岁:注重良好习惯培养

儿童疼痛管理

疼痛的定义:不适感觉和情绪伴以实际/潜在性组织损伤或相关损伤的描述。无论年龄、成熟度和疾病严重度,疼痛均可被预测和控制。

多年来人们认为婴幼儿缺乏体验疼痛的神经机制,但研究表明胎儿时期痛觉神经已经发育。新生儿跟部反复受刺激,可增强痛觉神经过敏反应。

近年对儿童疼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儿童疼痛的控制倍受关注。

儿科护士对疼痛量表的使用最低,仅占4.3%。

护士对患儿疼痛难以了解和描述,对儿童疼痛感到陌生、害怕、无法评估,甚至不愿考虑疼痛的存在。

疼痛评估方法:自我描述、行为观察、生理学指标检测

疼痛的控制:非药物控制和药物控制

非药物控制:认知行为疗法和其他疗法

药物控制:

儿科护理伦理

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哲学,包括人伦关系、法权关系和生态关系

医学伦理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运用一般论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关系问题。包括医患关系、医务人员间关系、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

1. 尊重患儿及其家属

2. 保护患儿的隐私

3. 保密

4. 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5. 临床用药伦理问题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是发展的趋势,是护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宗旨:医疗服务提供者与家庭是合作伙伴

理念:家庭氛围、尊重、选择、信息共享、灵活性、协作、权利

护士的角色:病人/家属的拥护者

多学科中心的儿童护理

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5篇

海洋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其总量约占海水的97%,相当于13.3亿立方公里之多,是一个最大而又稳定可靠的淡水储库。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随着淡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峻,人们寄希望于新的淡水资源的开发。海水淡化作为开发新的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海水淡化是将海水脱除盐分变为淡水的过程,是指将含盐浓度为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500mg/L以下的用水。淡化方法按照分离过程分类,可分为热过程和膜过程两类。热过程有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压汽蒸馏(VC)和冷冻法等;膜过程有反渗透法(RO)、纳滤(NF)、电渗析(ED)等。尽管淡化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还是多级闪蒸法、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多级闪蒸的造水成本最高,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低温多效蒸馏与反渗透法的造水成本相差不多,二者存在相同的价格区间。反渗透法应用在锅炉补给水时,由于要增设精处理设备,造水成本增加。反渗透法应用于市政供水具有较大优势,几乎所有用于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系统均采用了反渗透法。然而,对于要求提供锅炉补给水和工艺纯水,具有低品位蒸汽或余热可利用的电力、石化等企业,低温多效蒸馏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联产后降低了淡化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1]。

2 海水淡化新技术

2.1 利用自然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

2.1.1 利用风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

风能由于清洁环保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海上风资源丰富,具有风速大、相对稳定的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风能也逐渐成为海水淡化的重要能源选择。风能海水淡化主要有2种途径:(1)直接利用风力机输出的机械能进行海水淡化,可利用的技术有MVC和RO;(2)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先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利用电能进行海水淡化,可行的技术有MVC、RO和ED。最近,德国著名风电公司Enercon投人大量资源进行了基于风力发电的海水淡化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设计并生产出以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可变负荷运行的风电海水淡化装置,成功地解决了因风电不稳定而在独立为海水淡化系统供电上的限制。其成果和创新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新型高效的能量回收装置;二是负载功率和产水量可连续调节。该项技术显著降低了海水淡化的能耗和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风电独立海水淡化的难度和技术风险。该系统已经在挪威Utsira进行了运行测试[2]。

虽然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还有不成熟、不稳定的地方,但是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资金投入的加大,同时攻克间歇性对海水淡化的影响,相信独立风能海水淡化技术将有极其广大的前景。

2.1.2 利用太阳能的海水淡化技术

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因此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亦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力[3]。纵观太阳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历史,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其能量的利用方式无外乎两种。其一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热能来驱动海水相变过程;其二是利用太阳能发电以驱动渗析过程。在美国利用太阳能抽取淡水,价格仅为每千克1.1美分,为一般纯净水价格的1/4左右;据测算,在我国利用太阳能制取淡水,价格也仅为每千克0.1元左右,适合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4]。

近段时间,有较多的研究人员将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研究。所谓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即在传统朗肯循环中采用太阳能为能源,以有机工质代替水推动涡轮机做功嗍。Mohamed等人设计了一种太阳能/风能协同式的有机朗肯循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中研究人员以太阳能电池与凤涡轮机作为反渗透系统的动力源进行海水淡化,由于在系统中,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能量回收装置,因此,整个设备的能耗大大降低为3.3k Wh·m-3[5]。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应该在克服传统蒸馏装置的缺点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中阳能发电、提炼海盐、海水淡化等一体化进行,不但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更有利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为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

2.2 能量回收装置

膜法海水淡化发展迅速,国内外广泛采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反渗透淡化水的能耗大幅度下降。反渗透淡化水电耗下降如此之快,其主要贡献者就是浓盐水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利用能量回收装置高效利用盐水的余压能,对大幅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耗,进而降低产品成本至关重要。

我国现有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全部都是购买美国两家公司的产品,其他国家也基本如此。为此,我国也非常重视能量回收装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在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以及天津市科委项目的资助下,天津大学成功开发了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产百吨级和日产千吨级能量回收装置,装置能量回收效率分别为90%和93%,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大瞿岛一体化制水装置首次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压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v PX-50),与不带能量回收的同类装置相比节能效果明显,使得本体能耗下降到3.0k Wh·m-3。

2.3 膜技术进步

随着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广泛应用,反渗透膜性能的优劣对淡化效果的作用更加突出,反渗透膜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目前反渗透膜主要由芳香聚酰胺制成,能够阻挡99.9%的盐分同时保持适当的渗透通量,其缺点是反渗透膜分离装置对进水指标有较高的要求,易产生膜污染,需定期对膜进行清洗,并且需在高压下运行,需配备高压泵和耐高压的管路。在发生生物污染时,有机物薄膜覆盖了反渗透膜的活性表面并阻止水分子的透过。

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研发新型反渗透膜。例如美国的UT-VT最近研发了耐氯反渗透膜,他们用磺化聚砜作为反渗透的膜材料,如此就不存在易受氯攻击的N-H键。UT-VT在聚合过程中引进两个荷电的磺酸基团,发现可以形成有重现性的稳定聚合物,其抗氯和脱盐性能测试表明,将聚合物暴露在活性氯浓溶液中35h没有显著的变化,同时其脱盐率可达到99%,满足苦咸水淡化的要求[6]。

尽管膜技术改进有关的工作还需完善,但提升膜性能、改进海水淡化效果的技术革新已展示了一定的产业化前景。

3 结语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珍贵和短缺,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有广阔的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海水淡化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其次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废弃膜污染问题;再次大规模海水淡化所产生废水排放到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更有利于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摘要: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珍贵,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开发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在概述了海水淡化技术基本方法外,重点介绍了海水淡化技术的新方法和新动向,包括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方法进行海水淡化技术,能量回收装置和膜技术进步等方面,同时指出了海水淡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海水淡化,新技术,风能,潮汐能,能量回收装置,膜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崇超,刘庆江,李睿.海水淡化技术浅析[J].锅炉制造,2009(3):58~61.

[2] 宿俊山,高季章.利用风为能源的海水淡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9):25~28.

[3] 李蛟,刘俊成,高从增,等.太阳能在海水淡化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9,35(10):11~14.

[4] 张耀明,邹宁宇.海水淡化技术与太阳能利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5(7):37~41.

[5] Manolakos D.Development of an au-tonomous low temperature solar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reverse osmosis desalination[D].Athen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Athens,2006.

生命科学新进展范文第6篇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遗传因素; (2) 氧化应激; (3) 兴奋性毒性; (4) 神经营养因子; (5) 环境因素; (6) 自身免疫; (7) 细胞骨架和轴索运输障碍均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6~7]。长期以来人们就采取了许多种方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 包括: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血浆置换, 转移因子, 生长激素, 免疫球蛋白, 力如太, 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等, 以下主要介绍近期开展或在临床运用的一些治疗方法。

抗兴奋毒性药物Riluzole:商品名力如太, 化学名2-氨基-6-三氟甲氧基苯并噻唑, 现在美国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常用药物。力如太虽不能根治ALS, 也不能显著改善症状, 但能明确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和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目前认为力如太至少有四种作用机制: (1) 通过直接但非竞争方式或间接机制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2) 直接灭活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 阻断去极化引起的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激活; (3) 有效抑制突触前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释放; (4) 激活细胞膜上G蛋白, 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此外目前还有一种新型抗谷氨酸药物 (LY300164) 还处在实验当中。

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另Xaliproden (SR57746A) 是一种类似于神经生长因子作用的分子, 此种分子可作用于活细胞, 动物实验表明此种物质比其他神经生长因子更稳定, 是一种更为合适的待选药物, 但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 丙炔苯丙胺, 维生素E, 其他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基因治疗和神经干细胞移植: (1) 嗅鞘细胞移植。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嗅鞘细胞移植入实验动物脊髓受伤点, 动物受损伤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此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一发表, 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2001年11月, 黄红云教授作了我国第1例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手术, 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了改善。此后黄红云教授将此项技术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和脑瘫, 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后, 随访术后已达6个月以上的8例患者, 与术前比较病情均逆转或稳定。但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目前尚缺乏令人信服的相关具体统计结果。 (2) 脐血干细胞移植。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动物实验表明, 骨髓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还能转化为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这大大拓展了骨髓干细胞的应用领域, 同时骨髓干细胞的应用领域, 同时骨髓干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其他细胞产生营养支持作用。目前国内首先由南京空军医院开展此项技术, 目前相关报道提示:症状好转主要表现在: (1) 言语较术

变化多发生在术后次日至1周内, 无术后病情持续进展病例, 近期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有待时间检验。 (4) 应用流产胎儿神经细胞或干细胞移植, 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也存在免疫排斥, 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其他: (1) 免疫调节治疗; (2) 钙通道阻断剂; (3) 变构蛇毒; (4)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5) 抗病毒治疗; (6) 神经保护剂; (7) 肌酸和辅酶Q10; (8) 雄性激素; (9) 抗炎治疗; (10) 项针治疗。

未来治疗方面:MND肯定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综合证, 因而期望以一种或一种药物达到治愈, 实属不切实际, 未来的治疗很可能是多种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的药物的联合应用, 如力如太与维生素E, 神经营养因子, 辐酶Q10, 肌酸以及干细胞移植等的联合使用。

摘要: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内科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因此, 临床治疗上也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曾经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多, 但均缺乏明显的疗效。本文综述其治疗的新进展, 以飨读者。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1] 沈定国, 吕传真, 秦芝九, 等.骨骼肌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2] Afifi AK, Bergman RA.Functional neuroanatomy:text and atlas[M].Singapore:McGraw¨CHill Book Co, 1998.

[3] Mitsumoto H, Chad DA, Pioro EP.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Philadelphia:FA Davis COMPANY, 1999.

[4] Porter P.Brain mechanisms of voluntary motor commands:a review[J].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 1990, 76:282.

[5] Weis SP, Strick PL.Anatomical andphysiolog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ninprimary motor cortex[J].Trends Neurosic, 1984, 7:442.

[6] Appel SH.A unifying hypothesis for the cause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Parkinsonism, and Alzheimer disease[J].Ann Neruol, 1981, 10:449.

上一篇:辐射防护范文下一篇:残疾人运动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