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范文

2023-09-16

资产负债表范文第1篇

2017年12月, 海油工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 025, 253.71万元;营业利润为359, 889.98万元;净利润为48, 963.22万元;资产总计为2, 839, 595.62万元, 经统计:货币资金共计463, 216.12万元, 存货为169, 498.82万元;负债合计为526, 758.79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 312, 836.83万元。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 资产结构分析与变动分析

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 839, 595.62万元, 比上期的2, 981, 119.80万元, 减少4.75%。在全部资产中, 固定资产42.76%, 流动资产42.74%, 长期投资8%,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2.83%, 其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占比较均衡。去年同期相比, 流动资产减少幅度较大, 减少15%, 固定资产有所增加, 减少6%,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和长期投资均有少量增加, 分别增加3%和4%。

由此可见, 从资产结构上来看,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占比较均衡。从变化来看, 企业资产总额较上期下降, 长期资产小于流动资产增长幅度;同时参考公司利润表, 净利润较上期下降, 总资产利润率较上期大幅度下降。上述变化说明企业资产情况发生恶化, 整体经营状况不佳。

(二) 流动资产结构分析与变动分析

流动资产总额为:1, 213, 648.60万元, 比上期的1, 428, 646.09万元, 减少38.85%。在流动资产构成中, 货币性资产占比为46.94%, 该项目占比较大;应收账款13.95%, 存货11.28%, 待摊费用0.28%, 占比均较小。

由此可见:货币资金占比较多, 货币资金占用过多会降低企业受益, 企业可能缺乏较好的投资项目;流动资产增长和其他类资产的增长幅度均小于企业待应收账款用增长幅度, 这反映出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过快, 应收账款回流不足, 存在没有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

(三)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与变动分析

海油工程公司负债总额为207, 327.74万元, 比上期增加79.66%:所有者权益为23, 128, 368, 300.63元;比上期减0.17%。在资金来源构成中, 流动负债占比17.07%, 非流动负债占比1.48%, 所有者权益占比81.45%。较去年同期相比较而言, 非流动负债大幅增加, 增加67.79%, 流动负债大幅减少, 减少24.18%, 所有者权益减有所少, 减少0.17%。

从负债所有权结构来看, 公司权益占比较高, 负债率较低, 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但是企业的资本成本将会过高;从负债所有权变动来看, 流动负债小于长期资本变化幅度, 反映出企业长期融资资金量增加, 公司资金流动状况比较稳定。

(四) 流动负债变动与结构分析

海油工程截至2017年12月流动负债总额共4, 846, 486, 084.68元, 较上期减少24.18%。在流动负债构成中, 经营性负债占比:100%金融性负债占比0%。

从海油工程流动负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企业短期资金来源中经营性负债增加, 短期借款增加, 短期还款压力增大。

(五) 长期资本结构分析与变动分析

长期资本总额为46655271961.44元, 比上期的46561898474.93元, 增加0.2%。在长期资本构成中, 长期借款占比0.19%, 专项应付款占比0.06%, 股本净额占比9.48%, 资本公积占比9.10%, 盈余公积占比9.10%, 未分配利润占比26.55%。

由此可见, 企业长期资本总额和净值资产收益率均较上期下降。这些数据表明企业资产质量发生了恶化。

三、结语

通过对海油工程的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总资产利润率较上期大幅度下降, 资产从量、质上都有所下降, 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通过流动资产结构分析, 我们看出企业应收账款增加过快, 流动资产增加质量不高;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 反映了企业长期融资活动增加, 整体资金形势比较稳定;流动负债结构分析, 说明企业资金压力较上期增大;长期资本的结构分析, 反映企业长期资产资产从量上、质上都发生了恶化, 建议企业改变现在的资本组合, 采取适当比较适中的组合方式, 优化资产管理, 提升资产利用效果。

摘要:资产负债表分析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资产负债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必要的信息。本文以海油工程为研究对象, 以2016至2017年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 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基本财务分析方法, 对其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海油工程的资产结构情况, 解释资产负债变化的原因, 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并为公司资产管理和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财务分析,海油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洁.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财会月刊, 2014 (3) .

[2] 池俊华, 于扬.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 2013 (9) .

[3] 孙巧丽.论企业资产结构分析[J].会计师, 2012 (2) .

[4] 袁克利, 实施企业财务结构分析的建议[J].金融经济, 2009 (11) .

[5] 姜宁, 胡翊肱, 我国企业资产结构变化及其分析[J].管理世界, 2000 (11) .

[6] 曾燕, 李仲飞, 朱书尚, 伍慧玲, 基于CRRA效用准则的资产负债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 2014 (10) .

资产负债表范文第2篇

一、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本文结合企业资产负债表格式与会计信息记录水资源在会计期间的增减变化, 反映不同时期的水资源资产的拥有、利用、损耗、复原以及增加的内容。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路径设计

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思路是:先编制单个水资源的资产, 负债及净资产, 通过账户间的联系, 统计并汇总编制;再遵循先实物后价值;先存量后流量的编制原则;在编制内容上可以依据水资源的特性做出适当调整。按照编制主体的划分, 可以将水资源权益表、水质变动表纳入报表体系。

(一)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假设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假设前提有多主体假设、持续发展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以及会计分期假设。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资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水资源的货币可计量性目前价值量核算方法主要有:现值法、市价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市场法等。对于水资源的会计分期, 根据水文循环的规律, 可综合采用水文年和日历年编制。

(二)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核算原理, 但又有所区别。单位和企业拥有水资源使用权, 试编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则”, 水资源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权益资产两大类。

水资源负债包括恢复水资源到正常水平的支出和水资源权益负债, 水资源净资产用于平衡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对于水资源净资产可以设置子科目。

(三)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设计

1.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表的内容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实物量表核算会计期间的存量以及增减变动。本文水资源实物量表大体分水资产、水负债与净资产三类:水资产包括年降水量、水资源量、水收入量等一级科目, 实物量表的核算单位为吨, 表中相应地设置水质等级、期初存量、期间变化量以及期末存量。水收入量从水权交易方面来体现一定会计期间内水权交易导致的增加量。此外,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因编制主体的不同, 会计科目也会相应地有变化, 这里就不再赘述编制主体的划分了。

2.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价值量表的内容

水资源的价值量表反映水资源价值变动情况, 资产即水资源各项功能的经济价值、应收开发费和水资源的应收赔偿款等。负债指恢复水资源到正常状态的支出与应付水权交易成本, 应付职工薪酬是水资源管理人员的工资, 应付水权交易成本是水权交易中交易主体已购入水权但未支付款项的负债。资本公积是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水权分配与实际用水量的价值差额, 盈余公积是水资源创造的增值效益中按比例提取的留存收益。

二、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步骤

(一) 明确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对象与记账方法

水资源的核算具有价值性、有偿性的特性, 因此, 天然降水与地下水不作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对象。基于会计学原理,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原则。

(二) 明确现有水资源的体积, 依据用途填列报表

确定水资源期初的体积是实物量表编制的首要任务,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确权统计数据不够完善, 在选择数据时要重点关注变量, 循序渐进的推动水资源的实物量核算工作。

结语

基于会计学原理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不仅反映水资源的价值变化, 同时能够反映水资源的存量变化。为依据自然资源的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资源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资源物质。到了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的中央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开展将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作为干部的离任体制, 并建立生态环境破坏的终生追究责任。本文的意义是分析水资源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困难, 并结合水资源的特点来设计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水的实物量表、价值量表以及权益表。

关键词: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敏雪.扩展的自然资源核算———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重点[J].统计研究, 2016, 33 (01) :4-12.

[2] 季曦, 刘洋轩.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框架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3) :100-108.

[3] 陈艳利, 弓锐, 赵红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基础、关键概念、框架设计[J].会计研究, 2015 (09) :18-26+96.

[4] 封志明, 杨艳昭, 陈玥.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进展及其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启示[J].资源科学, 2015, 37 (09) :1685-1691.

[5] 江东, 卓君, 付晶莹, 阎晓曦, 黄耀欢.面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空数据库建设[J].资源科学, 2015, 37 (09) :1692-1699.

[6] 陈玥, 杨艳昭, 闫慧敏, 封志明.自然资源核算进展及其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启示[J].资源科学, 2015, 37 (09) :1716-1724.

资产负债表范文第3篇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Natural Resource Balance Sheet)是指用于管理自然资源的统计管理报表体系,它反映在某个特定时点被评估区域或部门所拥有或控制的可确认、可计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在某个特定时点被评估区域或部门所应承担的自然资源负债状况,以及在某个特定时点被评估区域或部门所持有的自然资源的净资产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一崭新课题的提出,表明党中央旨在提高我国政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同时也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打好坚实基础。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最早指导世界各国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方法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称宏观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在2008年中文译名被改为国民账户体系。第一版的SNA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于1953年合作制定并推广。之后又在1968、1993和2008年经过几次大范围的修订完善。SNA1993中首次提出关于如何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核算的问题。SNA2008更系统完善地阐述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综合地考虑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SNA的卫星账户,即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简称SEEA),是专门计量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理论体系。第一版的SEEA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于1993年合作制定并发行推广,之后在2000、2003和2012年经过三次修订。其中SEEA2003和SEEA2012这两个版本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子类资产项目界定,以及具体的计量准则、工具与方法,还给出了用于核算的各类账户的设置与编制方法。SNA2008、SEEA2003以及SEEA2012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胡文龙(2014)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内涵定义、性质特征、编制目的及意义、编制主体及频率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SEEA的联系与区别。陈红蕊和黄卫果(2014)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为出发点和契入点,提出了编制的关键要点,并表明要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便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做好坚实基础和提供充分依据。耿建新(2014)先以国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表格中的恒等关系及其等式两边的分类为例分析了国外的编制情况,然后以国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简要说明了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现状,最后提出了四个编制设想。张友棠、刘帅和卢楠(2014)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四个基本假设,计量模式采用实物量计量与价值量计量相结合的模式,各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列报等具体事项。

陈艳利、弓锐、赵红云(2015)从多个层面梳理了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厘清了关键概念,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编制的基本框架设计。李金华(2016)阐释了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即SNA2008、SEEA2003和SEEA2012,明确界定了核心概念及其分类,设计了两种统计报表的具体格式(描述型和分析型),最后列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肖继辉、张沁琳(2018)综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已有研究,并提出了大多数已有研究脱离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和时代背景这一局限性。石薇、徐蔼婷、李金昌、汪劲松(2018)以林木资源为例,重点研究了确认自然资源负债的方法,通过利用Faustmann模型从考虑和不考虑经济价值的两个角度探究了如何确认林木资源负债临界值,并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基本表式。赵海燕、张山、杨柳、徐素波(2019)从“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双重目标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的范畴,并分别为单独的子类资产项目和整体的自然资源资产设计了构架。

三、文献述评

进入21世纪,国际上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中国学者在借鉴国际的SEEA体系的基础上,来探讨摸索如何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中国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探索已经比较深入,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国内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对核心要素的定义分类仍然尚未完全统一;第二,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制度的编制理论基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SEEA体系所讲到的理论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情况。综上所述,如何编制出适用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还需要专家学者们继续去研究与思考。

摘要:在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之下,探索研究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可总结出国内外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的方法,发现并提出我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胡文龙.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10):62-64.

[2] 陈艳利,弓锐,赵红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基础、关键概念、框架设计[J].会计研究,2015,(09):18-26+96.

[3] 李金华.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6,(07):3-11.

资产负债表范文第4篇

摘 要:顾客资产管理是一种新的营销理论,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顾客知识的重視不够。本文认为企业要适应动态、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集成顾客资产管理与知识管理,以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来支撑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

关键词:顾客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

随着顾客角色的变化、竞争的加剧、营销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顾客关系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进入新的阶段——顾客资产管理阶段:该理论以顾客为导向,强调将顾客内化为企业的竞争性战略资源(即顾客资产),并以顾客资产为核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重视顾客满意/忠诚和资产价值的提升(保值/增值),自1996年Blattberg和Deighton首次提出“顾客资产”概念以来,虽然较多的研究成果得以涌现,但现有的理论和工具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陷,例如,对顾客知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对隐藏在顾客消费行为中顾客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集成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知识管理,以实现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

1 顾客知识的作用

顾客资产管理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知识在企业管理和战略制订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所认识,许多人在制订企业战略时,把知识作为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维度,David J.Skyrme和Debra M.Amidon根据企业行为对象划分,把企业知识分为七大类。他们认为,在一个企业拥有的所有的知识当中,顾客知识是第一位的。利用顾客知识来处理顾客关系,已经超出了顾客满意所能达到的境界,顾客知识在企业顾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包括:

(1)顾客知识有利于加强企业对顾客的了解,从而为顾客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提升顾客资产,顾客知识能够帮助企业了解:顾客为什么要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今后是不是还要继续购买此种产品或者服务?顾客的偏好和需求是什么?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是有利可图的?什么样的顾客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利润?通过顾客知识,设计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顾客的价值需要。而且,通过掌握顾客知识,企业还可以尽量去最大化每一位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衡量并且提升顾客所能够带给企业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潜在的价值。

(2)通过对顾客知识的直接使用来提高企业面向顾客的战术决策能力,而且,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的支持下。通过顾客知识的管理,最终提高企业顾客发展战略和总体战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帮助企业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传递持续、统一的价值,使企业有更灵活的顾客回应能力,从而增进顾客的忠诚度。为防止企业在在顾客服务过程中出现脱节与偏差,需要有一套良好的顾客知识分析系统,并且让这些知识在每次与顾客接触时都能充分运用。

(4)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是建立在对顾客数据的分析、知识发现的基础之上的。它使企业对顾客的决策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而不是定性的假设。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顾客知识的战略价值,借鉴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综合剖析顾客知识的特殊性,更好地全面管理顾客知识——不断强化对顾客特定经营环境的理解、持续提升顾客管理的经验与技能、深入挖掘与顾客的互动机会、主动开发和运用有关多层次顾客需求的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有,有关企业创新实践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实现商业化的新知识和创新中,许多都是由用户和顾客创造的。因此。为了实现更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企业迫切需要关注的就是顾客知识管理,培育和提开顾客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2 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知识管理的集成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顾客资产管理源于几个相互重叠的流派,并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顾客知识管理是有效地獲取、发展与维系有利顾客组合的知识与经验,具体的内容是指建立一套有效的顾客管理支撑体系,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产生顾客知识,扩展顾客知识的深度,并实现顾客知识的有效运用,考察现有的顾客资产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研究成果,可以说,通过对顾客知识的管理,可以实现对顾客资产现状的掌握,进而达到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提升顾客满意/忠诚目的。

(1)顾客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顾客角色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出,顾客已从被动的商品或服务的接受者逐渐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并成为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伙伴,这个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经营环境日益动态、不可预测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与顾客紧密的信息搜集与学习机制,不断地从顾客那里学习到关于颐客需求的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就要利用知识管理对顾客知识进行收集、组织、挖掘、传播和利用,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整个顾客资产管理体系结构中。

(2)顾客资产管理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应用平台。王德禄教授曾提出,很多知识管理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和业务流程密切结合,他认为顾客知识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顾客资产管理为顾客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3)顾客资产管理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必然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工具,通过对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高效的处理海量、分散以及非结构化的顾客信息,这个分析和处理过程实质上就是顾客知识的管理过程。

3 顾客知识获取工具——商业智能(BI)

在企业界,数据资产的观念正在进入企业的资源规划(ERP)系统中,而把数据转换为资产的方法和技术也正在成为企业投资IT的热点。因为目前大部分大中规模的企业都是信息丰富的组织,而一个信息丰富的组织的绩效不仅仅依赖于产品、服务或地点等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依赖知识,显然,数据—信息—知识是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商业智能的本质正是把数据转化为知识,致力于知识发现和挖掘,使企业的数据资产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商业智能这一术语1989年由Gartner Group首次提出,它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商业智能的目标是将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决策准确性,其代表了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的总和:①BI是数据(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必要保障;②BI能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互动;③BI促进企业流程的改造;④BI提升顾客个性化服务水平。

对于商业智能,最关键的技术包括数据仓库(Dw)和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系统由业务数据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部分构成(如图1)。

数据仓库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技术概念。在金融、电信、保险和零售等数据处理密集型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数据仓库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在企业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理念和技术。美国著名信息工程科学家w.H.Inmon将数据仓库描述为: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订过程。

1995年,美国计算机年会上提出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并指出数据挖掘是一个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知识的过程。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是应用一系列技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这些知识或信息是隐含的、事先未知而潜在有用额,所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和模式等形式,从商业角度看,数据挖掘是新型的商业分析处理技术。它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忽略的因素,这些信息和因素对预测趋势和决策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语

当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顾客消费的个性化日益显著,顾客资产管理的实施需要有大量的顾客知识来支撑。只有获取了顾客足够的信息,企业才能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同顾客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且有价值的关系,实现提升顾客的资产价值的目的,所以,本文认为顾客资产管理与知识管理的集成是企业应对挑战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资产负债表范文第5篇

为规范银行抵债资产管理, 避免和减少资产损失, 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财政部发布了《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不仅对抵债资产的处置提出具体要求, 还对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账务处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规定, 并首次提出以物抵债应遵循“ 严格控制、合理定价、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本文拟从抵债资产的取得、保管、处置、期末计价等方面与以往的相关法规、制度等( 以下简称《制度》, 包括《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关于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关于金融机构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收入确认问题的通知》、《担保法》、《商业银行法》等) 进行比较。

一、抵债资产的界定与计量

《制度》中, 抵债资产是指金融企业在贷款、拆出资金等金融债权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经双方协商或其他方式, 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实物资产抵偿金融债权而取得的资产。《办法》中, 抵债资产是指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可见,《办法》中对抵债资产的界定更为科学, 不仅包括实物资产, 还包括财产权利; 其来源不仅包括债务人, 还包括担保人或第三人。

实务中, 由于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评估机构利益驱动、借贷双方协商计价存在较大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抵债资产价值虚涨, 隐藏了商业银行的现实风险。《办法》中明确了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经评估机构评估、双方协商确定抵债资产价值的原则。( 1) 协议抵债的, 原则上应在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值的基础上, 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确定抵债金额( 《办法》中, 抵债金额是指取得抵债资产实际抵偿银行债务的金额。笔者认为, 这里的“抵债金额”应为“抵债资产作价金额”或“抵债资产价值”) 。评估时, 应要求评估机构以公开市场价值标准为原则, 确定资产的市场价值,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要求评估机构提供资产的快速变现价值。抵债资产欠缴的税费和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应在确定抵债金额时予以扣除。( 2) 采用诉讼、仲裁等法律手段追偿债权的, 如债务人和担保人确无现金偿还能力, 银行要及时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债务人、担保人的财产进行拍卖或变卖, 以拍卖或变卖所得偿还债权。若拍卖流拍, 银行应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或司法惯例降价后继续拍卖。确需收取抵债资产时, 应比照协议抵债金额的确定原则, 要求法院、仲裁机构以最后一次的拍卖保留价为基础, 公平合理地确定抵债金额。

二、抵债资产的取得

( 一) 不涉及补价《制度》中, 金融企业取得抵债资产时, 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会计处理为: 借记“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记“××贷款”、“应收利息”。《办法》中,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时, 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表内利息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银行为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抵债资产欠缴的税费、垫付的诉讼费用和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抵债资产价值。银行按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依次冲减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会计处理为: 借记“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记“××贷款”、“应收利息”、“银行存款”( 银行为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抵债资产欠缴的税费、垫付的诉讼费用和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 。

( 二) 涉及补价《制度》中没有提及“补价”概念。《办法》中, 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过程中向债务人收取补价的, 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减去收取的补价, 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 如法院判决、仲裁或协议规定银行须支付补价的,则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表内利息加上预计应支付的补价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会计处理为:( 1) 借记“待处理抵债资产”、“ 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 银行收取的补价) ”; 贷记“××贷款”、“应收利息”。( 2) 借记“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记“××贷款”、“ 应收利息”、“ 预计负债( 银行预计应支付的补价) ”。

抵债金额超过债权本息总额( 含实际抵债的贷款本金、已确认的表内应收利息、表外应收利息) 的部分, 不得先行向对方支付补价, 如法院判决、仲裁或协议规定须支付补价的, 待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 将变现所得价款扣除抵债资产在保管、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加上抵债资产在保管、处置过程中的收入后, 将实际超出债权本息的部分退给对方。

抵债金额超过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的部分, 在未实际收回现金时, 暂不确认为利息收入, 待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 再将实际可冲抵的表外利息确认为利息收入。除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与债务关系已完全终结的情况外, 抵债金额不足冲减债权本息的部分, 应继续向债务人、担保人追偿, 追偿未果的, 按规定进行核销和冲减。

此外, 在进行抵债资产取得的处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与“抵债资产作价金额( 或抵债资产价值) ”的区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是指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后, 按相关规定计入抵债资产科目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 用抵债资产偿还的贷款本金+ 表内应收利息+ 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

“抵债资产作价金额” 是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 经评估机构评估, 双方协商确定的抵债资产价值。用公式表示为:抵债资产作价金额=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评估价( 或协商价、或法院裁定价)- 取得抵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

第二,“ 补价= 抵债资产作价金额-债权总额”。这里,“补价”所反映的实质就是抵债资产作价金额与债权总额之间的差额。若补价为正数, 为银行应支付给债务人的补价, 即银行应退还给债务人的数额。该补价需到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扣除处置过程中的相关税费后支付。若补价为负数,为债务人应支付给银行的补价。如果取得抵债资产时债务人没有支付该补价, 银行有权继续追偿。

三、抵债资产的处置

( 一) 不涉及补价《制度》中, 金融企业取得的抵债资产处置时, 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 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小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 其差额计入“ 营业外支出”。会计处理为: 借记“银行存款( 处置收入减去处置过程中支付的相关税费)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记“待处理抵债资产”、“利息收入( 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 ”、“营业外收入( 上述借贷方合计的差额; 差额为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 ”。

《办法》中, 抵债资产处置时, 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

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以及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的差额, 差额为正时, 计入“ 营业外收入”, 差额为负时, 计入“ 营业外支出”。公式为:营业外收入( 或营业外支出) = 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 ( 抵债资产账面余额-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 变现税费- 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会计处理同《制度》规定。

( 二) 涉及补价《办法》中, 涉及补价的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实际支付的补价超出( 或少于) 预计应支付补价部分的差额,差额为正时, 计入“营业外收入”, 差额为负时, 计入“营业外支出”。公式为:营业外收入( 或营业外支出) = 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 ( 抵债资产账面余额-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 变现税费- 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 ( 实际支付的补价- 预计负债)

会计处理为: 借记“ 银行存款”、“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记“ 待处理抵债资产”、“银行存款等( 支付的变现税费+ 实际支付的补价超出预计应付补价的部分) ”、“利息收入( 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 ”、“营业外收入( 上述借贷方合计的差额; 差额为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 ”。显然,《办法》中的规定增加了涉及补价的情况, 与实务更加接近, 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抵债资产的保管与期末计价

一是抵债资产的保管。《制度》与《办法》对抵债资产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均计入“营业外支出”; 但《办法》增加了抵债资产未处置前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的规定。

二是抵债资产的期末计价。《制度》中, 金融企业在期末应按照抵债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 应按其差额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办法》中, 银行应当在每季度末对抵债资产逐项进行检查, 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抵债资产价值得以恢复, 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增加当期损益。抵债资产处置时, 应将已计提的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一并结转损益。《办法》更加明确了抵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 每季末) 及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等事项。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下一篇: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