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2023-06-27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全员参与生产建设的良好氛围。

班组作为车间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企业落实各项生产任务的前沿阵地,班组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间的整体工作。认识到班组的重要性我们成立了以车间主要领导为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学习讨论、召开班务会、班前班后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积极组织职工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同时还积极组织职工学习《责任胜于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和《做最棒的员工》等相关内容,并要求认真做好笔记和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总结评优。通过学习来引导职工强化责任意识,使职工真正认识到班组是孕育、培养、发现各类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是职工锤炼提高、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进而培养职工热爱本职岗位、热爱车间集体的情感。车间管理人员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2、加强车间安全工作,营造处处讲安全的氛围。

在车间日常管理中,实行全员、全天候安全宣传。我们要求安全值班人员和各班组长必须要在班前强调安全,当班监督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利用不同形式向班组传递安全知识,同时还要积极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营造“人人学安全、讲安全、会安全”的工作氛围,努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在班组现场管理中,实行三级排查。班员做好安全巡检工作,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做好现场检查工作以及周检和各种专项检查工作,安全员要做好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使车间形成多重安全检查保障体系,确保及时查出隐患,及时处理,将“反三违,查隐患,抓整改,防事故,保安全”的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在车间作业票证的管理中,实行 “6个一”安全准入制,即风险评价、事故应急预案、现场防范措施、监护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资质、有效的作业票证六项缺一不可。只有六项条件全部具备,此项安全作业方可实施。

3、严把质量攻关,保证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每天从车间领导到其他管理人员一律深入生产现场,监控每班现场生产情况,了解工艺质量状况,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生产现场始终有工艺管理人员监督考核。制定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细化操作规程,构筑起车间工艺质量管理的框架,使每个职工所做所为都有指导、有方向。同时每天利用班前例会,总结前一天的质量情况、汇总大家心得体会及意见建议、明确当天工作等。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以工艺质量管理为核心,强化现场管理工作。对人、物、料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不论问题大小,车间都要及时召集班组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划清责任,依据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责任追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让各班组人员都能吸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达到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加强服务指导意识,给操作人员讲解工艺质量方面的知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管理人员全程值班,实现24小时管理无缝衔接,质量管理无盲区,出现质量问题便于追溯,让一切工作都动起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

4、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推动车间建设上台阶。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逐渐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学习培训、劳动纪律、合理化建议、请销假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还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为了将岗位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我们将目标责任从车间到每位员工逐级进行了认真分解,并严格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进行挂钩,与年终评优进行挂钩,确保车间工作人人管,人人肩上有重担,人人争做排头兵。

5、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确保现场作业标准化。

在现场管理中,我们通过全面推进TnPM管理,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的“6S”管理方法和“困难、故障、危险、缺陷”的“6源”查找法广泛地运用于设备和现场管理上,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率和现场的管理水平。在6S管理上,制定了定制摆放标准,做到工具、安全帽、私人物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在6源查找上,我们将对每月发现6源最多的人员推选为“巡检明星”,根据合理化建议采纳率,推选出一名“点子明星”,并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车间管理的积极性。在现场作业上做到“物品摆放,有序成线,工完料尽,人走场清”。以装置不出现一个螺钉、一片废纸、一件工具、一件废料为标准,切实做到现场作业标准化。

6、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和检查考评制度,使车间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

为了对车间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工作进入有序管理,车间制订出了相应的制度(标准) 和检查考评制度。在日常生产中,我们要求各班组在交接班时认真履行“十交五不接”制度,并且坚持召开各班班前班后会,对当班期间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进行通报,重点通报“十交”内容、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和上级指示通知;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对相关领导、技术员、班长、主操、副操进行责任的划分,进一步加强车间每位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同时有管理就有考核,我们严格实行班检、日检、周检、周考核、月考核的“三检二考核”制度,按照制度、考核、考勤、奖金“四公开”的要求,从工艺纪律、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以及日常事务等方面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更准确地评价员工的绩效,为车间各类评比活动和实施员工奖惩提供公平、客观的参考依据。我们相信这些管理目标及考核制度的制定,能够改善员工工作表现,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和提升各班组以及车间的绩效,促进生产目标的完成。

7、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班组。

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岗位练兵、定期理论授课、现场指导、技术讨论等多种培训教育方式,加强了职工对工艺、设备、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使职工达到 “掌握一岗技能,熟悉两岗操作”的技术要求,从而为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根本保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实行“三包”制度,即班长承包班组,技术人员承包装置,操作人员承包岗位,每月月初制定培训计划,月底根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兑现,进而充分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使好的更好差的紧跟齐上,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8、参加和举办各项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车间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厂举办的运动会、越野赛、趣味投篮、三八节活动等各项活动,同时举办了车间内部多项文体活动。通过参加和举办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释放了职工的工作压力,改善了职工的精神风貌,使职工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建设延化的事业当中去。

让职工成为全员管理、全员参与、全员创新、全员创标的这么一种模式。职工全面进入了管理、全面成为了主人、全面承担责任,将责任分到每一个环节,分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成为责任的担当者,创新的推动者,管理的实践者,从而人们在这里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车间管理者战斗在企业生产管理的第一线,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车间管理经验交流为契机,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按照“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的管理理念,推动车间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完成全年的各项生产任务而努力奋斗!

XX车间

20XX年XX月10日

班组文化是团结凝聚班组全体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班组建设是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及亲和力,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团队精神,需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提炼和强化。我车间始终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服务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推动车间稳步发展。现将我们车间班组建设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同大家交流学习。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车间各班组共有近20名党员,全部在重点岗位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对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有很大的影响。车间积极开展班组党建工作,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了党员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了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各位党员的带动下,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车间的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2、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直接关系到员工情绪的稳定。我车间人员少、青工多、任务重、休假少,人员调整幅度大,员工思想波动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车间时刻注意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讲形势、讲任务、提要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同时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使员工的心态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提高了执行力、服从力、创新力,掀起了全员争先创优的热潮。

3、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科学管理 要搞好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车间的综合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制度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没有科学、规范、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安全生产也就失去了保障。因此,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职工违纪及时通报处理,警示和引导青年职工遵纪守规,认真工作。使车间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全面推进了车间的各项管理更好更快提升,为装置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4、强化班组长队伍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班组长素质的高低,是班组安全生产的关键。在班组长队伍建设上,我车间在执行厂各项制度的同时,结合本车间实际,通过民主选举、竞聘上岗的方式推选班组长,提高班长在班组员工中的威望,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5、给班长下放权力,确立班长威信

要养好鱼,就要有足够的水;要让班组长发挥好作用,就要赋予他们足够的权力。我车间规定班长对班组的奖金有分配权,对班组人员请假有批假权、对职工岗位分配有调整权、对职工的违章违纪有处理权。有了这些权力,班组长在职工中的威信得到了确认,原来部分职工不服从管理、不听从指挥的现象没有了,班组长抓安全生产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

6、健全班组组织机构,逐步发挥五大员的作用 一个班组的管理仅靠班长一个人是难以管好的,必须依靠一个管理机构的密切合作、真抓实干而共同完成。我车间班组五大员的运作已经一步步走向规范,设备员能够协助班长管理好当班期间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安全员能够做好班组安全宣传及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宣传员能够及时办理板报和书写宣传报道;核算员和质量员也能各司其职,完成好本职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对班组的高效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设置看板,公布各项信息

车间建立质量管理看板,内容涉及各套装置工艺卡片、调度令、主要控制指标坐标图,做到让全体员工调整有参考对照、控制有指标指导,确保装置操作达到平稳运行,实现各项指标合格;设立可更新公告看板,将我厂及车间近期的文件、制度、活动等及时公示;设立班组任务、考核看板,将车间各项任务分解到班组,同时对前期各项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示;建立班组月度考核对照表,将各个班组每月的考核情况上墙公布;设立合理化建议箱,推进车间民主管理,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到车间的管理中来,对于职工提出的如在阀门安装较高处放置脚踏板等合理化建议,车间及时采纳并予以了奖励。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举办,充分发挥了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了全员参与班组建设的良好局面。

8、强化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

车间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技术组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授课,每月集中培训八次,内容涉及岗位基本操作、现场流程、事故处理、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极大提高了职工操作技能,使操作人员在装置生产及处理各类突发事故时果断而准确。我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活动,增强了职工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素质。

9、开展星级管理活动,促进队伍建设

我车间员工人员少,青工多,工作经验及处理事故经验少,在培训工作中,车间要求各岗位人员必须达到熟悉本岗位工艺流程,熟练操作规程,为了培养多面手,实施了一人多岗的培训计划,力争使员工们在熟悉本岗位工艺、操作的同时,尽快掌握车间其他装置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为装置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10、开展奖优惩差活动,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车间开展了优胜班组评比活动和设备管理比优评差活动。每月按照各项考核总分,评比出一个优胜班组,进行奖励;每月按照设备卫生、运行状况等,评比出一个设备管理较好班组,一个设备管理较差班组,进行奖惩。通过这项活动的施行,增强了班组间的竞争力,激发了职工工作热情,使车间的各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11、因人而异,推行人性化管理

我们根据员工的专业、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合适的岗位,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为车间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12、参加和举办各项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车间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厂举办的运动会、越野赛、趣味投篮、三八节活动等各项活动,同时举办了车间内部多项文体活动。通过参加和举办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释放了职工的工作压力,改善了职工的精神风貌,使职工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建设延化的事业当中去。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施,做好我街的稳定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增强稳定工作的责任感

五一前期,街道召开了机关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会议,传达了省、市、区有关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反邪教工作会议精神、并学习了区政法委几项整治方案和吉区办字[2008]27号文件内容,要求各村要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不断提高做好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扎实推进全街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情况

街道围绕着“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总体要求,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效,健全信息网络着力解决信息不灵、信息梗阻等问题。1-5月以来,市、区重点建设工程涉及我街的拆迁项目多,征地面积比较大,矛盾相对集中,维稳工作压力很大。对各种矛盾纠纷,街道专门研究、专门力量、专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同时对各个建设项目分别成立专门工作组,由街道班子成员分兵把口,落实排查调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矛盾纠纷周排查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按照一般问题工作组调处,重大纠纷领导小组调集力量处置的原则,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杜绝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1-5月来,全街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7件,其中市、区重点工程4件,世纪大道二期征广丰村土地600多亩,石阳路改造征先锋村土地200多亩等。街道还采取不定期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大小矛盾纠纷隐患,进行严密防控,进一步巩固矛盾纠纷调处成果。

三、扎实完善基层创安工作

基层创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综治办把创安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实施,不但要把握创建覆盖面有所扩大,创建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在人防物防技防上落实措施,开展各种形式上的创建活动。在创安工作上坚持两抓一配套:即一手抓安全村的巩固提高,促进安全村保一方平安;一手抓尚未命名的村的创建工作,所谓配套,就是全面推进综治进村、综治进企业、综治进学校工作,今年95%的村、一所中心小学建立综治,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制度、有工作台帐,并创造工作特色,不断丰富内容。

三、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大力加强治安治乱工作

街道综治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业园区及周边、学校及周边和农村治安专项整治等治安重点整治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派出所开展了两抢、防盗窃、追逃犯、保稳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重点人口、刑嫌人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专项清理整治活动。街道综治委采取多种措施对治安混乱地区实施重点整治,一是强化村委会综治组织建设,建立村综治,由村委会副书记兼任综治室主任和治保主任,加强领导规划管理;二是组织街道治安志愿者和村义务巡防队员不定期开展义务治安巡逻,落实防范措施;三是组织派出所干警蹲坑守侯,及时有效地打击现行犯罪活动。2007年刑事案件32起,治安案件58起;2008年1—5月份刑事案件12起,治安案件26起。分别比同期刑事案件下降10%,治安案件下降15%,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强化治安防范,减少各类案件发生

根据城市扩张,土地减少,城乡一体,农民成为居民,治安隐患越来越多这一现状,我们要采取下列措施,抓好治安工作:一是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最大限度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采取户籍和居住地“双列管、两包头”的管理办法,对刑释解教人员一律建档立卡,实行规范管理,与派出所一道,对刑释人员逐一落实帮教责任人和帮教措施,避免重新犯罪。三是强化流动人员治安管理工作,重点把住流入、流出两头,抓好住宿、择业两环,落实防范、打击两手。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由派出所与房东签订治安责任状,强化房东治安责任意识。四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街道治安志愿者、村义务治安巡防队和专职巡防队,开展义务治安巡逻,落实防范措施,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实行重点巡防,并采用扩音器等宣传方式,让人民群众注意防火防盗,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使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五是强化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综治办要坚持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调处责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析了辖区范围内危险源、风险点,并对重大危险源及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一对一”的监控措施,重点防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交流材料

一、 明确支部工作思路

(一)构思和规划总支工作,明确总体工作定位

事业部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各事业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各事业部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改革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事业部党支部要自觉和部党委保持一致,围绕科研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凝聚人心,发挥好保证监督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要下功夫把“中心”、“人心”、“核心”三者合而为一,通过实施政治领导,“管人、管事、管思想”,把上级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渗透到决策程序、生产经营制度和部门文化中去,从而保证事业部战略目标实现、阳光运营和健康持续发展。

(二)党员队伍状态、党群关系和党外群众的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分析

党支部书记动员和调动全体支委分工合作调查和研究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加以集中,并提出在近亲和远期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党员的思想教育活动。

笔者曾担任第四事业部党支部书记,第四事业部落实做大做强战略,在争合同抢订单,做大人员规模,争取跨越式发展,争创行业一流水平等方面迅速展开工作。事业部在研项目总数超过

1 400项,年度科研生产实施任务超过170项,市场分散,专业发展不均衡,各专业领域在提高门槛、追求特异化竞争优势上各显神通。研发投入、条件投入高,摊子铺得比较开;而匹配这些工作任务的是一支政治坚定、高智商、高层次、年轻化的团队。事业部现有员工82名,其中党员51名,占62.2%;硕士以上学历49人,占59.8%;高工以上科研层次人员29人,占35.4%;平均年龄33.13岁,七零后比例超过82%。科研、基建与装备生产争资源的问题在近一段时期集中存在。除了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之外,摆在新组建的第四事业部面前的一项特殊使命是产业发展,做大经济规模,转型期必须把握开放、多样、整合、互动的特点和规律,以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来寻求突破。从某种意义上,可能引发的变化带给事业部党员干部队伍的比较大的思想冲击。

2012年转入第一事业部,任党总支书记。

(三)工作思路

经过分析,支部考虑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融入事业部生产经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保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二是从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党员员工承担高层次科研工作的能力入手,抓党员教育,抓文体活动,解决好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支部的工作目标是,建成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精神振奋,文体活跃,精神文化生活有所寄托的学习、教育中心。

二、 健全监督工作机制 (一) 制度建设,工作制度化

事业部成立之初,最早讨论并达成一致的管理制度就是《重大事项决策与事业部办公会议规定》,这些制度坚持了民主集中

3 制、专家论证、支部参与决策等原则,对事业部办公会议事决策形式,从酝酿程序、会议程序、决策程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对权力的监督,实现了民主决策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年度共召开事业部办公会二十余次,累计时间超过五十个工作日。决策内容涉及事业部发展规划、资金使用、财务收支、预决算、组织机构设臵、调整、岗位设臵、分配,重要人员的任免调动等经营、业务、管理等工作的方方面面。

事业部支部班子与行政班子高度融合,支委中有五位是办公会成员,从组织上保证了支部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和讨论问题中所有办公会成员能够畅所欲言,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声音;在民主生活会上,办公会成员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了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

让党员用工知情,是高质量完成监督工作的前提。事业部制定了《事业部务公开规定》等,规定行政领导是推行事业部部务公开的责任人,规范了公开的渠道和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运作制度。 (二) 民主建设,决策科学化

事业部及时召开党员扩大会,主要行政负责人向全体党员职工报告《2015年前发展战略》与科研生产工作的最新进展,征求意见;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设臵、调整、绩效管理和奖金分配等,以文件形式通报公布,接受监督。事业部筹办内刊《达》,每季度向全体员工发放,通报最新业务和管理工作进展情况,让 4 员工充分知晓和支持事业部和研究室领导的工作。上下同欲者胜出,也是支部发挥保证作用、提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群众参与是强化监督机制的基础。大量的监督工作体现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来自职工群众各个方面的日常监督。用群众的眼睛发现问题,不断推进工作的发展。

支部发动党员,团结职工,事业部领导干部在员工大会上上岗演说,谈定位、谈认识、谈工作思路,接受全体员工质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事业部领导班子接受党员民主评议,满意度测评达到97.8%;在工作论坛上,部领导、事业部领导与群众面对面互动,回答大家关心的事业部工作定位、创新发展、工资、岗位、永丰后勤保障等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 (三) 建设内控,落实行政监督

通过组织机构设臵,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等环节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推行业务程序标准化,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研究室和办公室分别设臵为执行和监督部门,事业部领导分工上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交叉,事业部班子成员和掌管人、财、物的关键岗位分立,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分离,各职能的行使既相对分开,又相互配合。便于形成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

事业部实施预算从紧原则,重新审批全部四百余个项目的《财务策划》,并回收用车、用餐、通讯等资金管理权,由事业部领导统一审批;试验费用事业部集中管理;通过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等方式等实施预算监测。有效防止了资金漏洞。

5 在事业部即将于年底前颁布实施的《员工绩效管理办法》中,对事业部和研究室领导明确了任期政绩考核监督要求和工作任务目标管理要求。支部还将开展财务检查(审计)试点工作,探索全过程效能监察与管理评审有效结合的新途径。

三、 抓好支部活动载体,增强组织凝聚力

支部在抓好活动载体上关注党员的组织生活的质量,思想政治工作求精求好不求多。

支部、党小组大范围沟通座谈,介绍部领导对事业部产业化要求,通报产业化调研工作,用外单位的先进经验、发展实践和巨大成效对标我们的工作,助推思想解放,探索可能拓展的业务与产业化发展的切入点,为改革发展营造了思想、观念、舆论氛围。全体党员集思广益,在第四事业部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搞好产业化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提供为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有助于推动转型工作顺利进行。

党政工齐抓共管,工作在前。组织岗位满意度调查、绩效管理、奖金分配办法征求意见,让党员员工充分反映和表达个人对于组织诉求和发展的愿望,有助于关系员工个人利益的制度的推出和平稳运行。

支部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岗位教育和练兵活动。办公会成员经过充分研讨,按照企业管理思路,完整梳理了解内外部状况和资源,从事业部使命愿景入手,进行结构化论证,形成了《2015年前发展战略》,正面回答了我们是什么?我们将成为什么?在这

6 一思路下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强化什么竞争优势。形成了事业部和党支部处理内、外部关系的最高依据和准则。这是一项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的重要学习实践。支部组织工作论坛、年会等,催生一批创新的点子,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骨干员工在集体面前亮相,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针对年度工作重点,还组织召开“传承军贸精神,保守商业秘密”等专题工作会,务虚务实两手抓。

支部组织了丰富的特色文体活动,注意发挥工会小组、运动队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事业部际篮球赛、保龄球比赛、拖拉机大赛、观影等活动效果显著,大家轻松交流、愉快沟通。党员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推进了事业部的文明建设。

重点开展“建功记星”“树立典型”和“三年立志”等文化活动。结合员工本人实际特点,把对员工的短期、中期、长期激励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激励机制。在潜移默化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在事业和生活的逍路上找到方向; 宣传教育与关心生活并重。在新员工中,开一次座谈会(了解部门文化,明确指导老师),使他们可以尽快融入角色;在各成员支部年度组织一次红色旅游(接受红色洗礼,熟悉工作环境),组织一场年会,盘点三百六十五个日夜的咸酸况味、悲思欢想,以及苦乐夹杂;员工们站在自己的春晚舞台上,他们所展示的不仅仅是草根达人的才艺与梦想,还凝结了他们的生活原

7 色。今年年度军贸任务井喷式增长,员工出国到第三世界国家,国外艰苦的工作环境,忍受数月不能回国的思乡之苦,还要克服某些伊斯兰国家肉食限量供应不适应饮食习惯,党总支向现场工作的员工发出慰问信,安排后期人员带去肉食补充,端午节为现场员工邮寄了粽子等,以表心意。这些既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又充满人情味儿的文化活动,温暖着所有员工的心。

四、 工作体会

1. 行政对支部工作的支持;

行政领导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主动要求支部放手开展工作,求之保证,欢迎监督,为支部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行政拨专项经费支持支部开展工作,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大型活动有较强的资金支持。这种做法拉近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距离,主动帮助支部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党内管理和教育机制,强化了支部的核心作用,体现出党员的主体地位。

2. 年轻党员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青年员工之中藏龙卧虎,集体活动是展示平台、沟通的平台和练兵的平台,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加深了事业部各研究方向之间的了解和融合。我事业部的年青党员不仅在事业部集体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部里的各项工作中已经积攒了相当的影响力。

支部书记要加强自身修养。支部在议大事、抓大事,参与行政决策方面办法还不多,举措不力,份量不够,党务工作者的整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本的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为依据,贯彻执行各级关于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侵犯、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坚持夯实基础、预防为主,坚持制度管理,突出常规要求,积极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学校综治、安全管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必破,警钟长鸣,常抓常新,努力深化最安全学校创建,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争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体系。将“依法治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纳入本单位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覆盖全校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领导小组:组 长:刘卫东 副组长:刘玉初 刘磊(常务) 组 员:陈海翔、陈玲华、刘艳华、曾庆飞,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其它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领导责任。

(二)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创建工作计划,定期开会研究创建工作部署,由各部门具体落实,并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全员参与,确保工作成效。

(三)创建工作有经费保障,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资料齐全。

(四)认真贯彻学校的相关规定,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做到组

织、人员、、经费、措施、责任“五落实”。

三、工作目标:

(一)在平安创建的基础上,学校与各部门、全体教师签定责任状,落实分工,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强化常规安全教育和检查,落实安全检查奖惩;深化最平安学校创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教育。

(二)政教处与各班级签订安全责任状,认真落实班级安全责任制,班主任对班级安全负总责;具体落实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指导与检查工作,建立期末、年终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各班安全工作情况在期末、年终以书面材料上报学校;加强对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严格履行报告、审批制度;政教处、总务处、大队部共同协作,抓好常规教育,做好学生交通安全、活动安全、课堂安全三大重点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三)后勤处负责与各班签定责任状,与班级签订校产校具保管责任书;提高“三防”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和药品管理,确保食堂安全和食品卫生,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体育设备和器械的维护保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消防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检查,加强安全情报信息工作,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门卫、护校等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学校“110”建设,深入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在教导处协助下做好学校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三大重点安全工

(四)少先队利用校会、广播时间切实加强学生普法、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活动安全、交通安全中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避免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

(五)工会主抓民调、扶贫解困工作。党、政、工、团联手协作,加强师生的品德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民事调解工作,提高学校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安全文明水平,加强矛盾排查,确保社会稳定。

四、具体工作:

(一)年初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各项全应急预案,签订班级安全责任状和部门安全责任状,落实安全责任制。重点落实食堂安全卫生、午间管理、导护轮值工作。

(二)学期初开展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开学典礼、宣传栏),期中开展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及宣传栏教育,期中举行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及宣传栏,期末进行生活、活动安全和法制教育,面向全体师生。

(三)签定各项安全责任状,检查安全设施,强化防范机制,落实常规管理“日巡查”制度。

(四)四—五月份对校园绿化整治、调整,全面整治校园环境及周边环境;五月份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安全日”活动(禁毒知识、交通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定期检查、维护周界报警、监控摄像设备使用情况。

(五)

七、八月份重点进行校舍及器械设备全面安检和基建维修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暑期校园网络管理。

(六)九月份重点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禁毒、交通法规等法制安全专题教育。十一月份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和冬季防火安全教育,进行消防设备检查、维护。

(七)全面安全大检查每月一次,及时整改(门窗、桌凳、防盗设施、消防器材)。食品安全管理坚持日检查制度。

(八)加强门卫管理,完善保安工作机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管理制度化,常抓不懈。加大夜巡工作力度,不定期对夜巡工作进行检查,人防到位。及时做好有关方面民事调解工作。

(九)高效落实“行政领导日巡查”制度,严格进行日常导护、轮值工作的督查、管理,集体活动人员组织到位,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安全管理,力求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实施安全管理奖制度,奖优罚劣。

(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传统节日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学习安全法规、知识,提升安全意识,丰富业余生活,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每学期召开综治(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总结创建、安全工作,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十二)年终进行安全工作考核、评比,落实奖惩。

(十三)综治工作资料到位,台帐齐全。

隆回县九龙学校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淮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9月

目 录

1、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1)

2、抢抓发展机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5)

3、注重人才开发利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田家庵发电厂党委(8)

4、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11)

5、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14)

6、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17)

7、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

8、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4)

9、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中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8)

10、以人为本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服务三农 促进城郊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田家庵区委组织部(32)

11、吸纳人才 善用人才 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38)

12、以自主灵活用人的优势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淮南朝阳医院(43)

13、强区富民 重在人才

„„„„„„„„„„„中共毛集实验区工委组织部(48)

14、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大力开创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淮南日日报社(52)

15、立足选派锻炼 着眼能力提高 潘集区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人才机制

„„„„„„„„„„„„中共潘集区委组织部(57)

16、树立落实科学人才观 造就高水平少儿艺教人才

„„„„„„„„„„„„„中共田家庵区委宣传部(61)

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

淮南矿业集团是百年老矿, 曾几度辉煌,现在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抓住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一关键,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发展造就人才,依靠人才加快发展,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团公司根据“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淮南矿业集团2004—2008人力资源规划》, 明确人才工作任务,确定了人才工作重点。

一是分类建立人才标准,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评价人才。主要是坚持思想道德能力与业绩并重,综合素质好,工作思路清晰,经营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拓展考察渠道,用规范、民主的程序识别人才。实行机关测评基层,基层测评机关,评价、选用人才注重听取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意见,扩大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对基层班子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科学、有效的机制选拔人才。实施《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和《公开招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暂行办法》,对部分管理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竞聘。坚持从国家级高层次专家、院士中聘顾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选用不同的人才,按照业务范围调整干部,发挥了人才的集成效应。

四是着眼未来发展,大力选拔优秀年轻人才。继续实施“863”工程(重点使用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30多岁的年轻干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集团公司班子12名成员中有4人60年代出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0人。中层管理人员43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占 94%,平均年龄47岁,两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突出“听招呼、守规矩”,完善以严管为特征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带有半军事化特征,在经营管理上,我们强调听招呼、守规矩,努力形成集中统一规范严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一是提出并落实三项政治要求,用纪律严管。我们提出“善待职工、严管干部、提高素质”三项政治要求,并把严管干部落实在安全责任、经济纪律、善待职工和用人公道四个方面,出台了安全责任考评办法,开展清理小金库、规范奖金发放、工程管理等专项活动,严查严惩区队干部克扣截留工人工资奖金。督促经营管理者做到用权有界,尽责无边。

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作风建设,用作风严管。相继制定了转变工作作风的十条规定和转变领导作风六条规定,要求作风务实,用权规范,人格自重。制定了集团公司干部三项原则八项要求,从管理思想、经济行为的深处抓作风。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严管。在去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制度,制定分级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干部谈话制度,对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提醒,对错误的做法批评校正。

四是完善退出机制,用岗位严管。今年4月份,制定下发了 《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退出现职管理办法》,建立了干部下的制度性通道。实行集团公司机关部室负责人任期聘任制,机关工作人员末位淘汰制,在岗位竞争中产生压力, 以压力激发动力。

三、立足“讲境界、长本事”,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

一是在善待职工过程中讲境界,提高道德能力。我们把善待职工看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开展了群众观念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提高职工收入、实施安居工程等十二件实事,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教育干部感情上贴近职工,人格上尊重职工,实行文明管理。

二是在加快发展中长本事,增强发展本领。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的过程中,提高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突出市场的预见性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把握性。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提高驾驭先进生产力的能力。在处理安全与生产、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各种矛盾过程中,增强大局观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整体协调、动态平衡的工作方法。

三是加强管理教育,提高实践能力。重视在管理模式、产权结构等转型过程中,培养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用建大矿、办大电项目,加大岗位锻炼力度,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有为、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者。抓好各项管理规范工作,通过制度的养成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加强在职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每年开展机关全员分层次分类型岗位培训。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调人员到高等院校脱产学习、到国内外先进单位考察,强化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做到“严在明处、帮在实处、爱在深处”,积极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基础。我们着力营造“忙,忙得充实;累,身累心不累;严,严在明处;帮,帮在实处;爱,爱在深处”的工作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健康的人际关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二流的报酬。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发给进门费2万元,在见习期内直接享受定级工资待遇,在煤矿生产一线工作的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定期开展优秀人才的选拔工作,对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领域涌现出来的100名优秀人才每人奖励一万元。

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能够成功。用跨越式发展的新成就、新气象、新前景吸引人才到煤矿发展创业,讲正气、讲公道,净化单位内部人文环境,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是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使人才一心一意干工作,踏踏实实谋事业。建立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与优秀人才联系制度,加强沟通,解决问题。单身大中专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单位,集中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了大学生公寓、科技阅览室等。在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人的才华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企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公司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几年来,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和做法,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企业发展。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9.8亿元,上缴税费7.28亿元,企业开始初步走向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今后,我们将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为实现淮南三大基地建设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抢抓发展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牢固树立“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坚持把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与学校发展相协调,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奋力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积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任用人才,继2000年的全员聘任之后,2003年又进行了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定了《教学和科研人员聘任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全校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真正把“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推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人才任用方式。

在实施全员聘任的同时,学校建立了以业绩为重点, 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赏罚分明,强化考核工作。学校出台了《院系综合考评实施办法 (试行)》、 《机关处级单位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

3、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解聘或免职,真正形成“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评价标准。

二、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l、人才引进

学校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树立“学术骨干、管理精英、能工巧匠皆为人才, 有用即为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学校专门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制定了《关于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引进人才和稳定定向研究生的暂行规定》、 《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明确了人才引进范围、条件和待遇。通过补充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吸引留学回国人员、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教师、加强定向培养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调整和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人才培养

学校提出,到2005年实现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专业课达80%以上,基础课(公共课)达60%左右的目标,加快在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力度,积极支持教师参加非学历性进修学习, 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学校每年拨出90余万元专款用于定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2001年以来,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71人,硕士研究生186人, 已毕业回校博士21人,硕士48人。

3、人才稳定

为了做好人才稳定工作,我们制定了《关于落实引进人才和毕业回校研究生优惠待遇的实施办法》,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分工有序、团结协作、气氛融洽、奋发创新的学术队伍。近几年,学校投入几千万元,建立了学科高水平、有特色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每年拿出一定的进人指标,用于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的调入,并制定了《关于教师配偶调入(计分)办法》。2001年以来共解决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38名。新建了2幢博士、青年教授楼、7幢青年教师公寓楼, 总建筑面积达40000多平方米。

学校定期为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同志及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安排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暑期疗养、休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特殊困难,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从政策上、工作上、生活上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4、人才使用

学校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杠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职务评聘,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开发内在潜力,重点对一些学术水平较高,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特别是中青年拔尖人才,破格申报和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担任教学单位的业务领导和学校党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5、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各种优惠和倾斜政策,做好学科梯队及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工作的力度,加快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至今,共选拔省部级拔尖人才6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2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名,一批有用之才, 已经成长起来。

三、与时俱进,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为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加大各类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了《校内津贴改革暂行办法》等。津贴分配突出岗位,重视业绩, 向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实行动态管理;突出重点,支持创新,鼓励冒尖, 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骨干教师特别是高层人才倾斜。并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系级年度考核优秀奖,科技贡献奖等。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 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条例》、 《科技贡献奖评选细则》、 《院系科研工作年度考接办法》等文件,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稳步实施, 学校有了很大发展。2002年初,学校成功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去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博士授予单位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的发展,也必将为淮南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党委

田家庵发电厂是一个始建于1941年,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近年来,我厂不断增强人才强企的战略意识,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我们的人才理念是:人才是多层次的,人人都可以成才,坚持“四不唯”原则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员工专业成才、岗位成才,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发展平台。主要做法有:

一、更新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厂党政班子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田厂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就是因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企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为此,我厂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切实把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提交厂职代会讨论的工作报告中,都有专门论述人才工作的方案和措施。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等职能部门也各负其责,对干部员工的培训、选拔、使用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同时,我们在全厂大力宣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理念,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评选每月岗位明星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在全厂、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载体,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我厂结合生产实际,重点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从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确保每年全员培训率达到85%以上。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员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 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年,我们先后举办了两期厂中层后备干部培训班及3期班长轮训班,并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市场经济、竞价上网等知识培训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培训的基础上,我厂多年坚持开展岗位成才、 岗位练兵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厂性的生产技术系列比武活动。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竞赛活动形式,激励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使员工成为“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三、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择机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我厂积极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党委厂部制订了相关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并且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重要岗位,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招聘由厂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纪检监察、工会等方面参与,确保招聘的公正性。200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共有80多人走上中层或管理岗位。近年来,我们还不断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采取考核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在干部的培养上,我厂一直坚持中层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特别是坚持生产主业和多经企业之间的干部交流,致力培养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勇于探索,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不可否认,我们同大多数国有老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一方面继续为人才提供、创造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一方面勇于探索,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大胆鼓励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做到分配与效益和贡献挂钩,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特别对于有突出贡献或在国家、省部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人才,给予重奖。2003年11月,我厂青工李保军同志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办的焊工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党委厂部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并给予了一万元奖励, 同时推荐申报安徽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此举在全厂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干部员工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优秀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奉献企业的热情和干劲。

五、以人为本,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

在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厂主要领导充分利用 “中层干部谈心日”、 “厂长书记接待日”、“班组安全活动日”等机会,深入现场,与各类人才探讨交流工作,听取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各类人才资料库,规范人才培养、选择、使用管理操作,了解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

富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企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全厂现有员工27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共330人,中、高级技术工人共1570人。现在企业的发展正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秉承“让田电永远年轻”的企业精神,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淮南经济发展和“三大基地”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人新的活力

中共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淮化集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党管人才”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启动“青年人才”工程,走依靠人才兴企的第三次创业道路,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实力明显增强,跨入中国企业1000强, 中国化工百强行列。淮化集团在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努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公司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先进的机制也是先进的生产力。在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三年培养一百名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青年人才”工程战略规划。经过基层推选,组织部门审查,党委审批,公司建立了100名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库,培养对象均为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从公司三总师到主任工程师等。同时,建立完善了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和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公司给这批后备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生产经营中挑大梁,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对后备干部进行经常性考核。考核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民主的原则,不唯学历、资历,注重实绩,提出了—“无功便是过”的人才发展观,建立了考核思想道德素质与考核业务素质水平、工作实绩相结合的科学考评制度。每年通过职工民主测评、领导及组织部门测评和考察,对后备干部表现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记录在考察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

通过培养锻炼,提高了青年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经常性考核,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促进早日成才。通过实施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青年人才”工程,85名优秀青年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6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成为公司班子成员,6名学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挑起了高级管理的大梁。公司形成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

二、强化激励机制 激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创新分配机制。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新途径、新方法,将高科技人才的报酬、待遇与本人贡献大小挂钩。 目前,公司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奖金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至3倍,科研、开发部门高级科技人才的薪酬分配制度方案已酝酿完成,即将出台的分配制度将大大提高专业技术“核心人才”的收入待遇,激发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二是建立能上能下、进出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公司建立了部门、车间、科研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制度,通过不同岗位的交流和锻炼,造就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既懂专业技术的、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每年考核中不合格的坚决调离岗位,基本合格的由组织部门对其谈话诫免,促进了干部的交流和调整。

三、创造和优化环境 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

淮化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倡导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在全公司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一方面给高技术人才较高的政治待遇,如:公司青年技术专家杨自军、张香全、李军三位同志经公司推荐、全市评选,先后荣获淮南市优秀市民称号;陈林、孙爱鸿两位青年技术专家光荣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安徽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同时,还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宣传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事迹。另一方面给专业技术人员优厚的物质待遇。公司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改善、美化大学生公寓,配备了电脑、电话、暖气、空调等设施,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近年来还对引进到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购买住房的房价补贴。公司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专门设臵科技进步奖,每年通过评选,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重奖。公司还为退休仍为淮化集团发挥余热的老专家高寿生同志,颁发了 2万元的特别贡献奖。

四、强化培训多措并举 加快培养技术人才

近年来,淮化集团注重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举办了30期技术专题讲座,共有4160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公司党、政领导以及分管科技领导多年来十分重视企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制度,针对公司现有老装臵的改造以及新系统的建设及投产,经常与高校有关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多次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帮助对联醇触媒进行试验,请西北科研院帮助进行变换触媒试验,请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联合研究新合成水煤浆气化的有关问题。请浙江大学帮助建立了生产工艺微机控制系统等。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市各级科技杂志等报刊发表了论文,科研成果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公司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专家的作用,把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老高级工程师请回厂,发挥他们余热,为企业发展再做贡献。

根据淮化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加大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力度。先后由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前往南京、郑州、合肥、铜陵、芜湖、安庆等高校引进公司所需专业人才60多名,选送72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合肥工业大学、77名同志到安徽理工大学脱产大专班学习,选派20名外语基础好的同志到华东理工大学深造,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选派到上海财大MBA研究生高级班学习,学成后,现已在公司三总师岗位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淮化集团人才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企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机制,使一大批充满创业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淮化集团的三次创业和繁荣淮南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放思想强化措施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

近年来, 田家庵区委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作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脱颖而出,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区委始终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明确的目标。2001年, 区委及时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两镇党政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狠抓落实,形成了以35岁至40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二是坚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良好的环境。区委要求全区领导干部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辇、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落后观念的禁锢,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观念,在全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识才用人环境。三是坚持选拔年轻干部有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市场。2001年以来,提拔优秀年轻干部 81名,丸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注入了活力。

二、强化措施,优化机制,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步伐

为改善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区委责成组织部门定期对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充实,着力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上加大力度。

1、提高年轻干部理论素养,为年轻干部“补脑子”。一是发挥区委党校培训基地作用,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严格执行在职自学理论制度。每年年底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2、提升年轻干部实践水平,为年轻干部“扶梯子”。区委为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增强年轻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的地方挂职,培养年轻干部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年轻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对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年轻干部,采取轮岗、交流的方式,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把年轻干部培养成复合型领导人才。

3、疏通领导干部流动渠道,为年轻干部“腾位子”。一是坚持执行离退休制度。凡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坚持“改非”制度。凡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领导干部, 一律转任非领导职务,并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坚持下来。三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对政绩不佳、群众意见大,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采取免职、降职、辞职等办法,让其从领导岗位“下”来,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干“腾出位子”。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干部“搭台子”。区委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注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如区检察院2000年推行竞争上岗,一批年轻干警走上领导岗位,促进了全院工作的开展,区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5、探索年轻干部选用方式,为年轻干部“加凳子”。针对少数单位或部门领导职数已满,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增添力量的情况, 区委采取“先进后出,逐步调整”办法,促使年轻干部早日成才,早日担当重任。

三、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为培养选拔女干部创造良好条件

多年来, 区委几届班子都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一届接着一届抓,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做法,曾经两次在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培养女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妇女干部特点,注重在培训、进修、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女干部政策性保障和倾斜, 区委及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 《田家庵区妇女发展纲要》、 《田家庵区妇女干部培训规划》、 《田家庵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等,加强了对女干部的定向培养和选拔,为女干部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目前,全区共有女干部2548名, 占干部总数54%;区中层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占 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占45%。

四、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

近年来, 区委重新修订了 《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坚持“数量不减、标准不降、量才重用”的原则,采取先进后出、预留职数和交流调配等方法,对女干部能安排实职的不安排虚职,能安排正职的不安排副职, 同等条件优先使用,为妇女干部成长搭桥铺路。

一是培养女干部时,坚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做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并重,双管齐下、着力提高妇女干部自身素质。把妇女干部培训作为重点班次,同时,有计划选派女干部到基层任职,熟悉基层工作情况,为女干部拓宽视野、串富阅历创造条件。此外, 区委注意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女干部中发现人才,调入区机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近三年从基层交流到区机关女干部7人。

二是选拔任用干部时,把女干部与男同志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敢于把女干部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使用,敢于把优秀的年轻女干部放在“一把手”岗位锻炼,敢于破格启用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女干部。目前, 区直有22个部门正职均是女性,这些部门工作多数在省、市处于领先位次。

三是在换届时,严格按规定确保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不降。 2001年区委换届和2002年区人大、政协换届时,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 1名以上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均超过上级规定的比例。两镇换届也实现了党政班子均有1名女干部的目标。

四是在日常干部调整中,坚持“出一进一”,确保女干部数量不减。全区女同志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女性领导干部达60%以上。

我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力度,力争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

我县参与实施的国家农业部第二批“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始于2001年10月,现已结束。三年来,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第一, “培训工程”转变了乡村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的看法。过去,各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少,但多数基层干部不认同,甚至有误解。这次培训,我们动的是真格,从筛选学员、挑选教材、精选教师到培训方式都作了精心安排。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县级集中培训与乡镇分散授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实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而且整个培训工作不让乡镇、村和学员个人出一分钱,避免了办班就是收钱之嫌。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 “培训工程”增强了农民兄弟对接受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班开班前,我们也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但一些青年农民看同乡外出务工能挣大钱,加之对培训班的认识不够, 因而驻足观望的多,踊跃报名者少,结果到开班时招收学员还不到2000人;培训班开班一周后,通过学员回村亲口讲述培训班带来的益处和相互感染,许多青年对此产生了好感,参加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一时间,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大家争先恐后,前来补办报名手续者络绎不绝。县化肥厂的桂林等16名青年放弃在城里的工作,岳张集镇的高志满等21名外出务工青年放弃在沿海开放城市待遇丰厚的工作岗位,加入了培训班队伍。培训班结束后,看着多数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一些青年至今仍在懊恼,后悔自己没参加这期培训班,并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联系,准备参加下期学习。

第三, “培训工程”提高了现有青年农民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加这期培训的3000多名青年,60%是近年刚从学校走上社会的,他们虽然在学校学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到生产实践中大多用不上, 而用得着的没学到,表现为高分数、低技能。而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和提高,学员顺利结业,并熟练地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在他们的生产实践中,有近千名学员成了种养大户,700人成为科技示范户,940人成为农村经纪人,1240人成为“田专家”、 “土秀才”,62人成为劳务致富能人,多人被县以上单位授予“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其中李克照、童守家等被授予“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第四, “培训工程”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轻人有朝气,接受新东西快,敢想,敢试,敢干。这些学员中,有的进培训班前就是一方“小能人”,有的参加学习还不到一个月就跃跃欲试,他们或种植,或养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见效极快, 目前已成为我县一支发展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关键,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县、乡两级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常务副县长挂帅,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县蔬菜办和县林业、水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成立了专业教研组,配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搞好培训教学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实施操作规程》和《项目管理办法》,拟定了组织管理、教学管理、考试、考核、发证等各项规章制度,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乡镇,加强指导。

二、抓基础,舍得投入,完善各项教学设施建设

为保障工程实施,我们在财力和办公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县培训办挤出两间办公室,购臵了电话、微机、科技光碟,投入十万余元装修了多功能的培训中心;各乡镇就地取材设臵了2-3个培训教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八一”林牧场、新集科技示范园、钱庙良种猪繁育场等10个单位作为这批青年农民培训实习基地,先后组织近160次的实习培训。从安农大、安徽农师院、县农委、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和县农技中心、水产中心、林业中心、园艺场等单位选聘了103名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相应专业授课。同时,坚持标准,各乡镇从农技综合站选派l-2名技术骨干参与本乡镇培训,负责本乡的教学辅导工作。

三、抓先导,发挥媒体辐射面广、影响面大的优势,注重舆论宣传

县电视台、各乡镇广播电台,都对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动员会和启动仪式作了全程跟踪报道和专题宣传, 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好的典型、成功的做法我们都及时予以宣传报道,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主办了《凤台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简报》,前后共编印10期,下发到各乡镇。

四、抓根本,精心安排,周密实施

根据培训工程的整体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先开设现代农业(包括优质种植、大棚蔬菜专业)、畜牧、水产、果树等5个专业(每个专业开设3-4门课),共招收3013名学员。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我们严把教材、教师、教学方式“三关”。订购或编印各类培训教材近万册,满足了培训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优秀学员、 “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李克照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大力发展养殖业,将原来的“克照孵化场”发展壮大成为“凤台县克照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肉鸭800万只,他采取“公司+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带动了3000户农户致富。学员、青年农民詹同连边学习边实践, 以拯救珍稀物种淮王鱼为主攻课题,拉动种苗和商品鱼生产,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年创利润60万元,其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家园》、《走进淮河》栏目的报道。关店乡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班后,大搞无公害蔬菜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该乡蔡庄等村家家户户发展蔬菜生产,现已发展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单就种莱一项,每户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带动我县农业生产质量明显提升。小麦优质化率达65%,水稻优质化率达10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形成,我们先后获得了“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优质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县”、 “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多项荣誉。这些,都浸透着3000余名学员的辛勤汗水,得益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起来的以煤为主、煤电并举的国有大型一档煤炭企业。公司于1998年8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不断致力于人才工作的管理创新,带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全面升级,推进了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开发企业第一资源

国投新集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立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体系,构筑新集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智力平台,开创了新集事业的崭新局面。

1、充分发挥管理信息化优势,打造企业人才资源库。国投新集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优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积极开发应用“朗新”人事管理软件,保证了员工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在人员管理模块,利用查询功能,分别按照职称、专业等设臵条件,建立了各类人才动态信息库。充分利用人员管理、统计报表和报表设计等功能,建立了公司各类人员一维、二维和多维统计方案,从而及时掌握全公司各类人员人才结构,为合理开发和配臵人力资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公司逐步强化并规范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与发展创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大环境。2000年,公司制定了公司 《人才战略实施纲要》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并针对公司面临的新的形势及新的市场变化,逐步规范完善。 《纲要》通过在具体的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运用,为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目前公司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464人, 占公司全体职工比例的31.49%,其中高级职称99人, 中级职称的523人, 人才结构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煤矿集约化经营奠定了智力基础。

二、创新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释放人才创造活力的环境

公司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重视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创造了生动的人才工作局面。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公司按照转变职能、减少层次、精干机构的原则,对公司和所属矿厂组织机构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把总经理的依法用人权同党管干部原则结合起来,先后对公司副总及其以下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民主考评、择优选拔的制度。近三年来,公司面向全矿区,先后拿出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长、总工办主任、部门经理等75个职位和岗位公开选拔聘用干部。尤其是在公司机关的机构调整中,先后推行了“逐级聘任制”和“全员下水、分头上岸”的做法。通过公开竞聘,有180多名不同职别的员工走上新的领导和管理岗位。

2、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公司与职工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调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劳动组织整顿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在推行内部竞争上岗制度过程中,对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制,采用综合考核与竞聘上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实行转岗或下岗培训、轮训。2002年底,公司在新集二矿的两个综采面就精减用工146人。

3、在分配制度上,推行价值工资制度,建立收入能增能减、岗变薪变的机制。公司从2001年起建立了多元化的岗位价值工资体系,该分配体系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人才价值为激励、以企业经营效益价值为最终依据,确定工资标准,科学地将技能高低、价值大小、贡献多少纳入到工资分配中来,重点体现向知识分子倾斜、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在岗位价值的测定过程中,充分体现知识的份量。

三、以能力和绩效为核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以人才开发理念为指导,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及建立健全人才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尝试。

1、遴选关键岗位突出人才。2002年,公司全面推行实施关键岗位突出人才激励措施,在公司范围内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重点向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倾斜,评选对象为技术上的“尖子”、关键岗位上的“领军”人物,评选严格执行推荐、审查、评议、测评的程序。公司为“关键岗位突出人才”称号获得者发放岗位价值工资30%的人才津贴。公司已累计发放人才奖励金额314万元,有1024人次获得嘉奖。同时,公司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岗位突出人才分期、分批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档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受表彰人员“金牌”员工意识和社会光环效应。

2、设立“伯乐奖”促进“导师带徒”活动开展。为鼓励导师带徒,消除导师保守心理,对举才荐贤、甘为人梯、传帮带工作出色的“伯乐”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3、定期召开科技大会,切实提高科技知识分子待遇。公司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拿出50万元对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知识分子进行奖励,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予以表彰、奖励。 2000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取得科研和先进技术推广成果36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成果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项目182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73篇。2001~2003年,公司收集科研、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共389项。

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企业与人才的全面发展

公司一直把人才的开发过程当作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把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出公司的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评聘工作体系,为公司构筑起人才管理的崭新框架。

1、多种渠道并举,加快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公司规定,所有员工每年必须接受为期半个月的职业培训。副主管以上干部,每年必须进行为期200-300个学时的管理理论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并参加达标考试;信息管理、证券、金融、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急需中层管理人才,分批定点送出去培训,公司紧缺的电工、机工及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采取岗位培训,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的办法,进行岗位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中

层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公司先后选送了两批共7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天津进行为期半年的MBA核心课程培训,努力探索公司高层培训的新路。

2、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级晋升“第二通道”。在总结以往职称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公司2003年又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公司工程、经营管理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了一批符合岗位专业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职称评聘的有关制度、程序及实施细则,为建立公司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三大体系”,规范建设员工队伍。在企业内部,设臵行政管理人员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和普通员工系列等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使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的人员,通过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实现行政管理职位的晋升;另一方面可以使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提升, 引导其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道路,也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和报酬,体现自身价值。充分调动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为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国投新集公司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率先在全省煤炭行业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创造了新的途径,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水平,为新区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新经济时期的市场竞争已逐步从自然资源转移到人才资源方面。国投新集矿区正在实施企业内部专业化、市场化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的变革创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 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自1988年创办以来,按照“办火事业吸引人,搞活机制激励人,运用真情凝聚人”的思路,努力培养和凝聚了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全校现有专任教师23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占50%, “双师型”教师占25%,还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2名外籍教师和100余名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优秀人才。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建设日新月异,新生来源充足有余,毕业生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人才强校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创业平台,办火事业吸引人才

人才的进入要有载体。学校坚信“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根据当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形势和省、市教育的状况,制订出学校“十年发展目标三步走”的战略。2001年学校升入高职后,又提出实现“三个转变”、实施“三大建设”、处理“四个关系”的高职办学新举措,朝着实现2010年万名在校生规模的新目标迈进,努力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

1、咬定每一个目标,根据需要吸引人才。创办伊始,校领导一面筹措办学资金,一面广泛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状况,据实制订了学校十年发展目标,提出“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步(1988-1992): 四年创业上规模,学校占地面积50亩,校舍面积达15000平方米,在校生规模 1500人;第二步(1993-1995): 三年兴业大发展,创企养校,新建图书楼、实验楼, 改善教育设施;第三步(1996-1998): 三年优化上台阶,学校占地面积达230亩,在校生达3000人,各类资产累计8000余万元,办学条件达到省级重点中专水平,启动大专办学。

2001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职,更名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办学目标,努力把学院办新、办优、办特、办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新的办学目标,新的工作举措,使学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富有教学管理实力的高层人才。其中,有主持过国家级数十项重大科技项目,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有高校退休高级管理人才,学术造诣很高的硕士生导师。这些高层次人才汇聚而来,在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踏实每一步脚印,适应发展吸引人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的年代里诞生,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激发活力,产生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扎实走好发展的每一步,才能保证事业的不断兴旺发达。升入高职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规划了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宏伟蓝图。学校按高标准要求种植好一草一木,设计好一砖一瓦,营造好每一处环境,构建好高素质人才队伍,激活人才资源。先后出台了 《关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术骨干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在加强教师送培、读研、进修的同时,不断通过媒体、人才市场面向社会选聘英才,既引进全职教师,也引进兼职教授;既有为我所有的人才,又有为我所用的人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扎实推进宏伟目标的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看到学院发展前景,凝心聚力,共创伟业。

二、创新人才机制,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学校每年毕业进来的大学生和引进的人才来自四面八方,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抱负,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学校注意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使用、培养、晋升人才机制,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1、实行竞争上岗,逐级择优聘用人才。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因事设岗,按岗位定编,因才用人,择优聘任。我校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试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学院实行三级管理,各级岗位每年进行一次评估设定, 因需要而增减。各岗人员都要打破身份界限,重新聘任,不论进校的早晚,大家都处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打破岗位界限,教职工可以自由应聘岗位。采取逐级聘用的办法,一级对一级聘任,一级对一级负责。部门掌握聘用自主权,根据部门需求和岗位特点,可以实行高职低聘,据才而聘,择优使用。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 目标和实际需求来设臵岗位,合理配臵人才,避免了岗位职能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各级各类人才在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臵。

2、实行分类考核,绩效挂钩激励人才。学校坚持根据岗位工作性质任务的不同,对各类上岗人员都制订出了不同的考核细则和办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相结合,相互考核与上下考核相结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考核结果,评定考核成绩及档次,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行绩效挂钩。 岗位聘任与业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不同层次的受聘人员“按劳取酬”, “按绩受奖”,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使岗位聘任真正富有生命力。

3、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和人才的老化日益加快,为此,学校注意坚持引进和培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断地吸引新的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培训原有人才,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学校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对已有的人才进行培养教育。升入高职以来,就先后向国内知名高校送培读研30余人,在国外安排访问学者2人。去年以来,各类进修深造的人才陆续返校,其中有9人已晋升为副教授,15人晋升为讲师,使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加大感情投入,用真情凝聚人才

多年来,学校注意用事业留人、用灵活的机制和适当的待遇留人,更注意用感情留人,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用真情凝聚人才。

1、班子真心共事,形成凝聚人才的氛围。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是在创业艰苦阶段走到一起来的,大家都特别珍爱自己的学校,珍惜共事的缘分,言差语错,谁也不去计较,长长短短,谁也不去当真。这些年来,校领导班子成员,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廉洁自律,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注意把利益让给职工,把困难留给自己。实践证明, 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人心凝聚了就形成了合力,全校上下想改革、谋发展,每一个人都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学校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坡。

2、领导真情待才,创造凝聚人才的条件。知识分子最重情字,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以情待人。如新引进的教师在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上、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产生一些波动情绪和畏难思想。学校注意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体贴,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五年前中专办学不景气,学校资金捉襟见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没有资金采取借贷、集资和及其主途径,建造教师安居工程楼,配套好锅炉房,冬季及时供暖,让教师安居乐业。校领导还注意用学校的远景规划和改革措施凝聚人心,使新老同志、外地和本地的教师都能精诚合作,形成合力。领导对人才有真情,人才干事才会有真心。全体教职工感到在这里温暖和谐、向上、事业蓬勃,他们为自己能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幸运。

3、诚心尊重人才,打牢凝聚人才的基础。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更要尊重人才。随着学校的升格发展,一些高层人才陆续来到学校工作,这是我们的需要,也是他们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看重。这些人中有的是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有的是年富力强的业务精英,学校要再提升层次上水平,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这些同志来到学校后,校领导首先诚心为他们服务,在服务中虚心学习。一是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推心臵腹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经常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砥砺,让他们献计献策,解决教学和管理上的重大问题。这些高层次人才来校后,校领导和他们以诚相见, 时间长了被他们视为知己,对学校的工作也都十分的倾心、用心。

回顾过去,我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辟了高职教育的新天地。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走好人才强校的新路子,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把学校的各方面环境优化、条件优化,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乐土,同时注意多提供让人才有知识更新的机会,充分创造条件,让人才安心工作,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事业办得更好,发展更快。

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上一篇: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社区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