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件范文

2023-09-09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1篇

多媒体一词来自于拉丁语“multimedia”, 是指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媒体信息。[1]好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 化不可见为可见、静态为动态、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更主要的是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 音乐素材的网络搜索

课件制作需要大量素材的支持, 除了加强平时积累外,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富魅力、感染力的音乐, 在互联网上的位置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例在百度mp3搜索里输入“北京欢迎你”, 用时仅0.004秒就找到相关结果约4, 020篇。

在网络上搜索音乐需要“搜索引擎”的帮助。比如:百度音乐搜索http://mp3.ba id u.c om/、雅虎音乐搜索ht tp://m us ic.cn.yahoo.com/等。这些网站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的搜索。打开网页, 在搜索框内输入要搜索的内容, 单击搜索按钮就可以。搜索支持多个关键词语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找到想要的资源。有时候我们会只记得旋律, 不知道歌曲的任何信息, 这种情况要找到歌曲就有点麻烦。在这里给音乐教师推荐一个实用的网站:h t t p://w w w.m i d o m i.c o m/是总部位于硅谷的一款搜索引擎。在搜索过程中用户不需要输入类似歌曲作者、演唱者或者歌曲名等任何关于歌曲的文字信息, 而只需要把歌曲旋律哼唱出来, 就可以通过Midomi的数据库找到匹配的歌。它使用一种叫Query by Humming (Qb H, 哼唱搜索) 的技术, 唱歌、哼旋律或者吹口哨都可以实现, 并连接到与你的音乐兴趣相同的社区。它的数据库十分完备, 连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儿歌《丢手绢》都可以找到。

2 音乐素材的自我制作

网络上存在的大量音乐都是流行歌曲及名曲名歌, 对于教学歌曲存储量不大, 有时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自己录制所需要的音乐素材。“录音机”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音频处理软件。它可以录音、存储音频文件, 还能对声音效果作简单的处理。[2]首先准备麦克风, 一般使用头戴式麦克风较为方便, 如果要录制出较好的效果, 就必须使用专业的录音麦克风。单击“开始”菜单, 选择“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项, 就打开录音机程序。点击录音机程序界面中的录音按钮, 对着麦克风演唱, 录音程序即开始录制。注意, Windows中的录音机只能录制60秒内的声音 (录制完60秒后, 可以将录制的声音保存, 然后再接着录制) 。声音录制好后, 选择菜单“保存”或者“另存为”将声音数据保存为WAV格式的声音文件。录音机程序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优化功能, 如去掉某一段、将两段音乐合成、将声音加速或降速、给声音加上回音等等。对于录音带、CD以及视频电影中的声音, 可以用音频数据线将录音机、VCD等设备和声卡连接在一起进行录制, 这样可以避免在录音过程中夹杂外界噪音。

3 乐谱制作软件制作音乐素材

在音乐教学课件中我们经常会把乐谱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看着乐谱演唱或者欣赏, 那么把乐谱插入到课件, 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这里向大家推荐打谱软件ENCORE。它是由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生产的专业五线谱打谱软件。Encore的英语原意是返场加演曲目, 排版软件功能强大, 谱面规范, 智能性高, 是目前为止最为专业的打印乐谱软件之一。它是专门为MIDI制作而设计的软件, 可以实现制作和打印专业而且又非常标准的五线谱。它的优点是界面简洁明了, 没有专业学过打谱软件的人也能一用就会, 同时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乐谱制作的要求。另外Encore自带音序器, 可以通过音源 (声卡) 来播放乐曲, 功能非常实用。

3.1 设置谱表格式和音符、歌词等的输入

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选项, 从中选择一个现成的谱表格式, 也可以自定义谱表格式。一般选择Single Stave选项, 根据要输入的乐谱的总小节数来确定具体数值。如《西风的话》依次输入1谱表、1行、4小节。按确定后就会显示谱面, 输入音符时就用鼠标点击适当的音符, 放在五线谱的适当位置, 输入歌词时, 可以打开工具栏上的图形菜单, 并将其拖到窗口中, 按下按纽即可。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输入诸如表情符号等记号。

3.2 文件的转换

制作好的谱子想要在Word或者Power Point中使用, 必须将其转换成图片的某种格式。在Encore中, 直接打开要转换的谱子, 调整好谱子的大小, 点按计算机键盘上的Print Screen Sys Rq键, 再打开“程序→附件→图画”, 把图像粘贴到画图软件中, 接着用选择工具选择你需要的乐谱区域, 再次进行复制, 最后在粘贴到目标文件中。

4 在Power Point中插入flash

Power Point是一款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功能强大, 可以包含多种媒体, 同时操作简单, 易学易用。Flash是一款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 它能制出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文件, 并且文件体积小, 所以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让Flash动画 (*.swf) “闪”在Power Point中,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4.1 插入超链接 (简单, 适合Power Point的初学者)

打开要插入动画的幻灯片→在其中插入任意一个图形或文字→单击图形→单击插入菜单→单击超链接→选择插入的动画→单击确定。

4.2 利用控件 (最为直观, 可直接播放)

单击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单击其它控件图标→从下拉列表中选择“Shock Wave Flash Object”选项, 鼠标变成“+”形状, 拖出flash舞台→单击“控件工具箱”上的“属性”按钮, 打开属性对话框→在Movie对话框中中输入flash文件的路径及名称。

教育正在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 课件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但它的目的总是一个, 那就是为教学服务。我想, 记住这一点, 对我们大家来说, 就没有做不到的, 只有想不到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更是突破了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 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新形势, 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能够独立完成课件制作, 满足课堂需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课件,软件工具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教学人员版·初级)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2篇

1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 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以下几点。

(1) 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 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 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 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 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 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 以获取信息, 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 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 通过游戏的形式, 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 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2多媒体课件的跳转关系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 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 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 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 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 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 阅读时顺序性强, 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 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 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 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 (1) 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 (2) 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3) 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 (4) 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 (5) 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 (6) 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 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 Blum提出的, 是一种以分析、设计 (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 、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 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 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 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以解决是否开发, 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 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 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 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 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 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 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 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 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 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 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 就可以制作课件了, 其步骤如下:

(1) 素材的选择与设计; (2) 选择开发工具;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4) 多媒体课件的网上发布; (5) 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4) 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 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 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动画技术概括

(一) 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内涵

基于计算机把不用的画面序列按顺序排放, 作为动态画面的一种制作方法, 即为计算机动画技术。此技术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制造动画的负责人可使用有目的性的工具, 把不同的图画加到动画工具中并把按顺序排列, 进行组合展示[1]。二是, 工作人员可在图画表现过程中编写动画程序, 从而合成连贯的图画效果。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后, 第一种的效果更好, 但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第二种更加的简便快速, 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大学教学中运用的图形通常是正规的图形, 程序撰写能提升讲课效率。故而, 把计算机动画技术运用在高校授课中, 大多数运用第二种技术。

该技术的使用界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广泛。当前, 该技术已成为大学教学CAI课堂材料中的一个单元, 在知识改变技能中占主要作用。大量知识点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涉及到很多教学理论和自然现象。通过这个技术老师可在讲课内容中寻找知识点的来源, 把生动有意思的动画给学生展现出来。老师可在系统展示的过程中调节计算机动画的参数, 令图像发生改变, 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的改变顺序,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推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二) 计算机动画技术的特征

首先, 计算机动画技术比较有趣。在过去的讲授过程中, 老师用亲自讲解、亲自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讲课越来也没有效率。计算机动画能把不变的知识改变为动画形态, 让CAI教学材料更有趣生动, 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再而, 该技术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比较直接, 很多知识点具有概括性, 学生常难以理解。在没有运用计算机动画技术之前, 老师只能在CAI课件上举例子, 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老师可以在使用了该技术后, 把抽象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知识等变得更加仔细, 最终达到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学材料的目的。最后, 此技术具有超越性。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有差异, 要想把这些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块不易。计算机技术能把难以描述的事情用动画呈现出来, 并且可以打破时空的阻断, 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升讲课效率和讲课水平。

二、高校CAI课件制作中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 显现出教学目标

在把该技术运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时, 应该显示出教学目的。在讲课时授课时, 老师应首先提出本届课的目的是什么。该技术在授课中有很大作用,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 可把讲课内容变得更加饱满, 增加讲课时的乐趣。需注意的是, 再使用该技术制作CAI教学材料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老师, 讲课的内容必须要有特色, 掌握其中的主要部分和困难部分。比如化学反应的内容, 老师基于化学反应知识, 使用该技术对CAI教学材料制造时, 要认真研读课本, 在清晰的理解课本后, 老师可以使用动画来模拟各种化学材料的反应过程。由于学生对具有针对性的事情记得比较清楚, 因此把动画展现出来之后, 还应把所出现的反应归纳总结成表格或图像,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记忆, 从而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二) 确认服务目标

在把该技术应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应该确定服务目标。课堂中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 而学生的引导者是教师。随着中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创新, 对大学教学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了。老师要尊敬学生的主要地位,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的发展, 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此来整合CAI课件中的内容。在运用该技术制作CAI课件时, 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层面考虑问题。高校学生一般都有这些学习特征:第一, 对概括性的知识点掌握的很差, 对具体的知识点掌握的很好;第二, 对零星的知识点掌握的好, 对综合性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色, 在使用此技术时最大程度上的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动画的形式, 把零的知识总结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 展现技术特点

在将该技术应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时, 应该显示其技术特点。具体是基于该技术的CAI课件, 应该有下面几种特点:第一, 教育性。大学的CAI教学材料是针对的是学生, 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教育, 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故而, 不能在讲义中加入大量花花绿绿的图片、动画等, 应该以课本为主。二是比较严格。CAI课件中的动画和过去相比差异很大。过去的动画比较夸张, 但是CAI课件中的动画则须严谨。在CAI课件中, 必须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陈说, 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描述学科规则时, 运用到的图画需要精确合情, 要想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 就得把学科规则和日常生活。三是需要技术。此技术是CAI教学材料中的一部分, CAI教学材料的质量可被高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只有提高技术水平, 才能把教学效率和水平提高, 从而给学生一个清晰、有节奏感、自然流畅的动画。四是审美性。此技术不仅在实际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特定的审美意义, 在制作CAI教学材料时, 应把该技术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美化图画配色和图像序列, 最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

三、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 移动图形实体

把该技术运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 能转移图形实体。在CAI教学材料的制作之中, 基础编程的运用非常常见, 因此, 在改变或移动图形时, 要对图像进行编程。在编程时, 先把动画的最开始的图像进行剪裁储存, 储存的图像在末尾要进行位移处理, 因此为了表达出动画的动的意义, 需要进行剪贴, 把储存的图像进行排序, 之后加入动画制作之中, 由于函数是编程的根本, 所以要变现图像的剪贴, 应该寻找合适的函数, 如GUTIMAGE等。在处理中, 可把剪贴的图像放入BUF范围之内, 然后建立另外的函数, 储存剪贴后的图形。转移前的图形必须按要求放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 另外的图形按照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延时函数, 把所有图形连接到一起, 形成动画。比如, 在物理空气层的改变的课程制作当中, 应该运用剪贴函数和延时函数, 实现对空气膜的转移。

(二) 实现动静转变

把该技术运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 可以成功的显现出动静之间的转化。由于这种转化在动画制作当中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式, 因此应当注意的是, 在转换过程中, 应该具体使用计算机的制作方式或者程序法, 对图片进行补充优化。在静止图片的获取时, 应该掌握图形的特点来改变画笔和背景颜色, 之后把完成的作品储存在U盘之中。在把静态图片记录后, 可运用以上函数, 把静止的图片变为动态形式。以演示班纹的变化顺序为例, 在阐述其改变规则时, 可以先创作静态的图形, 再拷贝黏贴, 通过动画技术把静态班纹整理成动态的运动图画, 固化学生对概括性知识点的了解。

(三) 设计动画图形

把该技术用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 能策划动画图形。由于大部分的动画图形的获取以及收集都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 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 应该具体内容具体针对, 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动画图形。动画图形在制作当中, 应该合理的运用函数, 模拟创造一个或多个随意数的模型建造, 依赖SWITCH, 使其构成不同的语句, 随后对语句的结尾部分进行多种处理, 其中聚合处理最为实用。在对随意数模型的建立之后, 要利用不同的点, 把随意点输入到动画设计之中, 可以得到图形的运动曲线, 之后再进行详细的对比判断。举一个例子, 在对空气反射率的课程教学当中, 在设计CAI课程内容的时候, 观察变化的条纹,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对比, 之后让空气分子做无规律的自由运动, 逐一探索分子横向的运动概率, 获取空气折射的动态图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网络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如今, 计算机动画技术也被各种领域所植入, 当然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因为这个技术在高校的CAI的课程的制作过程中, 不仅可以把晦涩难读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性, 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加大其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的运用范围, 才能最大程度的显现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实用价值。

摘要:为了把高校CAI课件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推进其与计算机动画技术的联系, 本文先是针对该技术的含义、特点实行了概括, 然后对计算机动画技术在高校CAI课件制造中的运用规则进行了讲述, 最后深刻讨论了该技术在高校CAI课件制作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计算机动画技术,CAI课件,课件制作

参考文献

[1] 韩超, 王太林, 苏红鹏.构建于MCAI平台的体育教学新项目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208, 06.

[2] 李立松, 陈学敏, 刘国.高等学校多媒体课件开发方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 02.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4篇

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新人教版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新课程;现代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只是参加整合教材的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和体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身体力行地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断从中获益。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宜整合,然后考虑采用怎样的形式与方式整合,探索最佳整合点,寻找最佳切入口,为学生学习建构高中数学知识创设情境,搭建舞台。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教学之比较

认识建构观指导下的数学教与学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使其有可能从辅助教学手段向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发展。计算机工具使我们能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数学及其教与学。学习者可以形成一种动态过程的观点,对数学的多重表示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加直观具体的概念图像,对于知识的重新组织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很多优势,将以前难以用粉笔和黑板解决的问题却很容易解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代替部分数学文字信息的板书,节省了画图与书写的时间,增加课堂密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师、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交流。

数学传统教学一般是权威模式的接受教学。教师主导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主动性只是体现在他能否顺利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解题,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反映教学思维,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计算机的及时反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运用,可以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最欠缺的一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测量功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及时跟踪测量结果,使学生对所学问题确信无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建构了新知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重要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教师观念上的变化。这体现在尊重学生、深信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潜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上会更接近学习者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及自主选择、探索。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猜测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寻找某些数学规律时,只能通过极其有限的几个例子让学生去体会和猜想,这种情况下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很难猜想到正确的答案。而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便可以克服这种局限。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可以列举很多数据,让学生充分体会其规律,从而可以正确的猜想,接着找到解答的思路。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程内容,让教师的“教”活起来,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思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想起到较好的效率,少不了课前的准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这就更需要教师能熟练把握教材,对前后知识能一体地了解,无论对哪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还应该视之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当然,除这些传统的东西,还需要加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元素与血液。比如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能力等,在制定好了教学目标之后,应该设计一个好的引入,这就需要媒体的运用,例如,椭圆第一定义的教学,教材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当然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从一次实验发现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很困难,利用几何画板来展示这一实验,保持椭圆的长轴不变,在焦距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清晰感知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例如,幂函数图像错综复杂,种类繁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列表、作图,然后进行归纳,费时费力。我在讲授幂函数一节时,作了一次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索的教学尝试,效果很好。

我事先找到幂函数的几何画板课件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在课堂上先提出教学目标:

①作出幂函数当指数取不同有理数时的图像,归纳出幂函数图像的种类;

②归纳幂函数性质。

用几何画板画图方便快捷,学生只要说出指数的值,运用课件图像就会立刻出现。一会儿电脑上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图像,学生的兴致高涨。很快有同学发现指数为奇、偶数的图像呈现不同类型;接着,又有同学发现分数指数对图像的影响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奇偶有关。这样,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完整地获得了幂函数的性质,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可是现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三角函数图像的教学,过去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师依次画出y=Asinx、y=sinωx、y=sin(x+φ)的图像,然后通过推理合成函数的图像,再分析这个函数的性质。这样教学,许多学生不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感到困难,而且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认识顺序。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实验的方法:先为学生准备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当A、ω、?准取不同的值时图像怎样变化,研究它们对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单调区间的影响;接着让学生对A、ω、?准自由赋值,输入后观察图像的变化;再让学生变换输入这三个值的先后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和单调区间。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探究活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3、利用数学知识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既是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的优点。正如《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 2 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但我们不能用“直观化、具体化”取代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演示不能取代空间想象。实验探索得到的结论,或由实验启发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课标》在告诉我们要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的同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认真研究数学教学的自身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哪些活动适宜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哪些活动必须离开计算机;哪些运算可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哪些运算必须安排笔算训练。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中每个步骤,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制作课件的效率,以尽量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导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辅导者。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如在上三角函数的图像、“立体几何”导言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2、拓宽学习资源,通过“情境再现”,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运用电脑模拟数学发现的历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试验,通过电脑证明数学定理,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过程的情景再现,意识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重要的问题历来就是推动数学前进的最重要的力量,进而“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讲解解析几何内容时就通过课件《奇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展示了坐标系的诞生、完善及应用历程,使数学教学成为了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3、创设想象情境,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一切可共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的准确,更难展现二次曲线的连续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这种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看似不相关”的二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的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得出结论。

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我针对学生常犯的隐晦错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例如:学生常常想当然的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教师在黑板中很难表示清楚,我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了“边对应垂直的两个角”的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纠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5篇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

2、 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 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 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 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 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 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程下一篇:信息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