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范文

2023-09-16

课堂常规范文第1篇

1、 课前每位教师先于进度一周进行个人备课,按照备课要求做到“六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学法指导。“四有”即“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四精”即“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练习、精心设计作业”。编写教案时要完整。做到“十有”:有教学内容,有教学目的,有重点难点,有教具准备,有课时安排,有教学过程,有教法与学法指导,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有教后小结,有板书设计等。无教案不得进课堂上课。

上课:

1、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站在教室门口,以目视促使学生尽快安静,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师生互相行礼后,开始上课。

2、教师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中途不随便离开。如安排有眼保健操,任课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做操,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

3、教师上课衣着整洁、朴素大方、教态自然,不坐着讲课,不接打电话,不在课堂上吸烟、喝水、看书报杂志等。

4、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学生课堂常规要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在授课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5、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和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教育学生时可以严格,但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入课堂。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怨气。

6、体育课应至始至终按照教案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组织学生游戏时,所有学生必须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要有安全保护措施,不能将游戏活动变成“放羊”,也不能提早下课。 板书

课堂板书要认真设计,书写要工整、流畅、规范,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速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要注重实效,既要有质又要适量,旨在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杜绝重复性、盲目性、机械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批改

1、各学科布置的作业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批改,不得由他人代劳,更不得让学生批改。

2、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对作业中显现出的普遍问题要及时进行全班讲评。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尽量当面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凡是有错题,均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对订正的作业同样要进行批改。批改作业均用红笔。

3、 对学生作业的评定要公平客观,统一标准。对的打“√”,错的打“×”,打勾要规范,不能连勾带拖,要有适当的评语,立足鼓励。 作文批改:

(1)作文批改要有批有改,形式多样,一般在一周内完成。 (2)教师批改时要圈出错别字,改通句子,理清层次。根据作文内容写出不同形式的批语,评语力求富有启发性,用尊重和鼓励的语言,以提高习作能力为目的。

(3)批改符号统一,用修改符号修改,让学生一目了然。 (4)根据学生具体的写作情况,应适时采用面批的形式,当面予以指导。

课堂常规范文第2篇

一、备课:

1、教师必须有备课,可以是纸质备课或电子备课,课时要齐全,要有圈画使用修改的痕迹,电子稿备课的使用修改痕迹要用不同颜色的字体。

2、每单元至少要有1课时的说课稿,可以纸质或电子稿。

3、每周1篇教学反思,要有纸质反思和电子稿。

二、作业:

各年级必须设课堂作业,且必须要在课内完成,由教师认真批改。每次作业前,教师必须从格式上、内容上,提出明确要求,要有课题、题号,做到眉目清晰、条理;书写时让生心平气和地写、静下心来写,养成做题前要用脑想一想,再做题的习惯。

1、设置:低年级设四线三格、田字格;中高年级设课堂作业(中笔记)、写字本、作文本、小作文、读书笔记(重在读书)。其中小作文又叫循环日记,要求每周每生1篇,每学期20篇,拿出7-8篇教师指导。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周一A组写,周二B组写……,

2、批改:课堂作业、作文必须由教师批改,实行双线等级评价。小作文(循环日记)、读书笔记,可以由教师抽批、学生家长或学生互批。

3、关于基训、配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家长或学生互批,注意不能使用红笔。

三、单元检测:

1、要及时检测,由教师认真批改,严禁学生代批、互批。实行双线等级评价。

2、讲评要使用中心校统一的讲评专用纸,讲评要及时,同时卷一起装订整齐,二次补交要合理,双线等级评价,要有封皮且装订整齐。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要求

★ 总体要求:简单教,扎实练。

即让学生会最重要,讲多少不作硬性要求,要扎实地训练学生,让学生获得语文上应该获得的东西。

一、简单教:是指摒弃繁琐的教学环节,做到环节清晰、简单,教师必须善于钻研教材,正确地解读文本,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的多,教课时,不需要把备课写太多,只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把大体思路写出来,再加上适当的语言就可以了。要求教师人手一本教参,把教参吃透,课本吃透,明确课堂上应该抓哪点,进行哪些语用训练,怎样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低年级教学重点是字词句教学。(1)加强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培养学生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中年级教学重点是词句段教学。(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感知课文内容,加强对重点自然段、结构段的理解。(2)加强句式运用、段式仿写,即抓课文重点的词句段让学生学会感悟表达,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反复揣摩、体会、读出来、写出来(小练笔)。

高年级教学重点是句段篇教学。(1)要培养学生对整体文本把握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能力(从语言运用上,从价值观上)。(3)增加文中基本写法的小练笔。

二、扎实练:听说读写书。即让学生明确倾听什么,说什么,读什么,些什么,书什么。

(1)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干什么,要求要明确、具体,干什么,该怎么干,要给学生提示方法,抓住最关键的词语、段落。

(2)指导学生品味典型的语言形式,以及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训练点,去感悟,去练笔。

三、语文教改前沿

1、县局期末试卷命题原则:

内容:基本是课本、基训(配套)、试卷上的题目,不要做难题、怪题,做本上的、大路边上的题,关键是做对题。

分值:题目分值90分,卷面分(学生书写)10分。10分分为三个档次10分、5分、0分;设置比例为50%得10分,30%得5分,20%得0分,阅卷按其比例赋分。

2、开展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课堂常规范文第3篇

一、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健康教育的兴趣。

当下, 部分学生喜爱和重视统考学科, 而对健康教育课缺乏兴趣, 上课不认真学习。要激起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的重视, 就必须让学生对健康知识产生兴趣, 特别是在讲授难点或重点时, 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重视。根据健康教育教材的特点, 在讲解某一疾病时为引起学生注意, 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病例抢救经过, 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例如, 对肠道寄生虫课, 首先向学生讲述在医院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某学生因经常喝生水或饭前便后没有洗手的习惯, 突然发生阵发性剧烈腹痛, 大汗淋漓, 父母把他急送医院,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蛔虫性肠梗阻, 经紧急手术后, 从这个学生的肠管中夹出很多蛔虫。手术虽然保住了学生的生命, 但因为其身体素质太差, 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试想, 平时不学习健康知识, 注重个人卫生, 这样的身体能健康成长吗?

健康教育课的知识是全面系统的, 往往从一个点拓展到一个面的知识教育.具有深奥、枯燥的特点, 加上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制约, 如果教师还是沿用口耳相传、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就算你能妙笔生花、语出惊人, 但终究形式单一、内容有限,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南宋朱蔓也指出:“教人未见趣, 必不乐学。”在小学健康教学中,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把课文的内容由难变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

二、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让健康课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应用歌曲、肢体语言以及表演, 可以用教学的艺术感染学生, 扮演不同的角色, 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我们的身体》这样的课文时, 如果只采用说教的方法, 不仅教师自己讲得口干舌燥, 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也容易走神、做小动作, 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 采用唱一唱、演一演等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不一样了。游戏极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最容易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在健康教育教学中, 正确运用游戏教学法, 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 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努力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丰富课堂教学元素, 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富于情节内容的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 也比较生动, 可以让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从而快速集中地提高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是教师提高小学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率既简便又实用的好方法。例如学习《吸烟有害健康》一课时, 播放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吸烟不光有害自己的健康, 还殃及他人健康。健康知识虽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 学生的健康意识非常模糊, 如果仅仅用单纯讲解, 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健康课中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 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 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综上所述, 作为一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 要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活小学健康教育课堂, 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益。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 新课改日益变革的新形势下, 确保“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上好健康教育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使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真正汲取“健康”营养, 使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健康教育课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实施小学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 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课堂常规范文第4篇

1 标本的制备

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与稀释2个大步骤。标本采集是首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正确标准的采集方法可保持血细胞的完整形态不受破坏。

1.1 血常规标本采集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据有关文献报道, 静脉血血样准确率较高, 末梢毛细血管血样稳定性相对差一些, 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普遍偏低, 所以我们在采取末梢血时, 在选择好操作部位后, 操作一定要轻柔, 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破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采取静脉血时, 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 否则可能导致溶血, 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 血细胞比容降低, 样品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 尽快处理、尽快检测。

1.2 标本的抗凝与稀释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抗凝剂过量及不足均对血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 血液比例过高时, 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 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 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经EDTA抗凝后, 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所以, 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 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 尽量采用静脉血样。而且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之间, 不论细胞成分或化学成分,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 在比较及判断结果时应给以考虑。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 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 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 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 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 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 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1.3 检验结果有异常或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人员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 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与临床相互沟通, 如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的, 应及时寻找原因, 必要时给予复查。

2 讨论

总之,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 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血常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要不断学习, 强化培训, 严格要求自己, 不但要有熟练的检验技术,

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相互合作等。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正确的血常规基本检测方法, 从而阐明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我们能够进一步避免其影响因素, 做到更加精确。方法 从血常规的标本采集到标本的抗凝与稀释再到检验后与临床比对等, 了解血常规检测的正确的基本常规。结果 能够避免常见影响血常规的客观因素。结论 只有熟练掌握了血常规的正确操作方法, 才能避免其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而做到更加精确。

关键词:血常规,操作常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苗永智.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09, 41 (6) :449.

[2] 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2) :77~78.

[3] 刘颖.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23) :177.

[4] 洪宗之.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 :23.

[5] 刘翠香.血常规测定中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结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4, 27 (3) :175.

[6] 孙道芳, 周连凤, 吴艳华.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齐鲁医学检验, 2003, 14 (1) :56.

[7] 王绍琴, 秦冰如, 潘桂英.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大理学院学报, 2004, 3 (3) :23~24.

[8] 杨志, 陈兰英, 周铭.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 (1) :61~62.

[9] 郝青华.如何提高粪便检验定量[J].中华名医论坛, 2004, 6.

[10] 朱秋红, 任艳萍.应重视粪便虫卵的检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6 (4) :195.

课堂常规范文第5篇

1、听铃声起床,整理床铺。

2、洗漱完毕后立即进班,不准逗留。

二、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全体学生进入教室,唱歌后静等老师上课。

2、上课迟到学生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

3、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先举手。

4、遵守课堂纪律,不乱讲话,接话,不离开座位。

5、上下课向老师问好,下课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走出教室。

6、独立,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三、课间常规

1、下课后不能在教室和楼道内喧哗和追逐,不做危险游戏。

2、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在楼梯内推拉、打闹、停留。

3、保持校园整洁。不再校园内乱扔垃圾、纸屑、废物等。

4、爱护公共财物,损坏要赔偿。

5、节约用水,用电。放学后及时关电扇,电棒。

四、就餐常规

1、各班学生按规定有序进入餐厅。

2、买饭要自觉排队。不准挤、扛,不准加队或不排队。

3、不准乱倒剩饭剩菜,保持餐厅卫生和排水管畅通。

4、爱惜粮食,节约用水。刷完后立即关水龙头。

五、午休常规

1、:全体学生入寝。

2、:寝室一切就绪,学生干部开始检查。

3、休息期间,任何学生不得说话和随意走动。

六、课外活动常规

1、各班学生集合做到快、静、齐。

2、听从值班老师指挥,服从安排。

3、遵守活动纪律,任何学生不得进教室或寝室,不得提前吃饭。

4、活动结束时集合,清点人数后有序离开场地。

七、晚休常规

1、下自习时,有序下楼。上课教师监督学生下楼梯。

2、:学生全部入寝。寝室长清点人数并汇报。

3、:熄灯,学生干部开始检查,做好记录。

上一篇:素质能力模型下一篇:领导素质